(共31张PPT)
伟
历
大
的
史
转
折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7课
目录
壹
在黑暗中祈愿
贰
在希望中徘徊
叁
在讨论中求真
肆
在转折中求是
伍
在纠错中远航
通过研读材料和图片,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内容及历史意义;了解拨乱反正加强了民主与法制建设,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唯物史观/史料实证)
01
学科素养目标
02
03
通过对比遵义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分析二者在纠正错误、确立领导核心、重要历史地位方面的具体不同。
(时空观念)
通过本课的学习,体会中国共产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培养历史使命感。(家国情怀)
邓小平做了哪些事情,让他闻名于世呢?
壹
在黑暗中祈愿
史料实证
请同学们结合材料,思考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人民最渴望的是什么?
材料一:国家政权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受到严重削弱。作为政权支柱的人民解放军被搞乱了;公安、检察、司法机关这些专政的主要工具被“彻底砸烂”了;本来就很薄弱的民主和法制荡然无存……仅中央、国家机关副部长和地方副省长以上的高级干部,被立案审查的即占总人数的75%左右。……制造了数以百万计的冤假错案……全国被株连的群众达1亿人。
——席宣,金春明《“文化大革命”简史》
①健全民主法制,平反冤假错案
背景
材料二:“文化大革命”这次大折腾,初步估算损失了五千亿元……这个数字比建国30年的全部基本建设总投资还多。当然,我们的损失不止是经济上的,更重要的是丧失了宝贵的时间。
——席宣,金春明《“文化大革命”简史》
材料三:学校“停课闹革命”,大学停止招生,教育事业受到极大摧残。学校关闭,教育质量下降,文盲大量增加;文艺界百花凋零,万马齐暗……“文革”十年,是新中国科学文化史上最黑暗的时期。
——席宣,金春明《“文化大革命”简史》
②发展经济
③发展文化教育
愿望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
请同学们结合材料,思考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人民最渴望的是什么?
背景
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发表社论,公开提出“两个凡是”方针,即“凡是毛主席做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阶级斗争为纲
“两个凡是”
贰
在希望中徘徊
我们不禁要追问
Q:“两个凡是”方针的提出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文化大革命可能会继续
——因为没有深刻认识到错误根源
——因为对毛泽东的个人盲目崇拜
Q:为什么不纠正错误呢?
Q:为什么没能深刻认识错误根源呢?
“两个凡是”
中国需要一位有勇气、有能力纠正错误的人!
“两个凡是”
(邓小平说)作为一名老的共产党员……出来工作,可以有两种态度,一个是做官,一个是做点工作。我想,谁叫你当共产党人呢,既然当了,就不能够做官,不能够有私心杂念,不能够有别的选择。
——《邓小平年谱(1975—1977)》(上)
叁
在讨论中求真
1978年,一篇名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像一颗“重磅炸弹”在思想理论界引起了巨大震动,引发了席卷中国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材料:目前进行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从这个意义上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争论,的确是个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1978年12月13日)
地位: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影响:为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基本的指导思想
结论: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关于真理问题的讨论
肆
在转折中求是
时间 地点
内容 路线 纠正错误 树立正确路线 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 组织路线 (领导核心) 1978年
北京
冲破长期“左”的错误严重束缚
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
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结合教材35-36页,自主归纳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
十一届三中全会
历史解释
历史学家胡绳认为: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地位类似于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
十一届三中全会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遵义会议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和组织上的错误
彻底纠正了“ 左 ”倾思想错误
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集体
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思想纠错
领导核心
历史地位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拨乱反正。
十一届三中全会
结合教材,概括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伍
在纠错中远航
观看视频,了解刘少奇同志追悼大会概况
拨乱反正 背景
主要 工作
胜利 完成
伴随着思想解放的大浪潮,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在全国全面展开
①政治上:为受到迫害的各级党、政、军机关干部平反,恢复受到打击、诬陷或迫害的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名誉
②典型事件: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1980年,为刘少奇恢复名誉。
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拨乱反正
恢复高考后第一次考试的考场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学校被迫“停课闹革命”,高考招生工作也停顿下来,很多青年失去了继续深造的机会。“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邓小平主持决策和直接推动下,高考制度得到恢复,1977年冬天进行了高考制度恢复后的第一次考试。
高考制度的恢复,是教育工作的重大拨乱反正,为大批知识青年敞开了大学之门,也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
平反冤假错案 | 成果
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主要颁布了哪些法律?这些法律制定说明了什么?
完善法制建设
全国人大加紧全面立法工作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主要颁布了哪些法律?
这些法律制定说明了什么?
这些法律颁布的意义:这些法律的颁布实施,反应了我国法制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广大群众的法制观念不断提高,依法办事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我国逐渐向依法治国的道路迈进。
陆续制定颁布的法律法规
结束了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辛亥革命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中国近现代三次历史性巨变
历史解释
时间
结论
伟大的历史转折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十一届三中全会
拨乱反正
地位
意义
地点
内容
意义
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
组织路线
背景
主要工作
1.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材料叙述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
A.时间 B.背景 C.内容 D.影响
2.小红同学在某图书馆网站检索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资料,在“重大意义”部分可以阅读到的内容是,这次会议的召开( )
A.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B.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
C.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D.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3.中共八大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同点是
①都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
②都明确了经济建设是中心任务
③都指明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方向
④都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感
聆
谢
听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7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