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五年级语文下册【核心素养作业单】9、古诗三首同步练习(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五年级语文下册【核心素养作业单】9、古诗三首同步练习(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24 07:40: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核心素养作业单
9、古诗三首
一、基础达标。
1、看拼音写词语。
三万里长的黄河 bēn téng( )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 sǒng rù( )云霄触青天。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pàn wàng( )
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2、用“√”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蓟北(jí jì ) 上衣下裳(shang cháng) 涕泪(tì dì) 襄阳(rǎng xiāng)
3、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青海长云暗雪山(层层的浓云) B.初闻涕泪满衣裳(听说)
C.却看妻子愁何在(妻子和孩子) D.青春作伴好还乡(年轻,有活力)
4、用“遗”组成恰当的词语,填入下面的句子中。(不重复)
老人在他的( )里明确表示:要遵照他的( ),把他的全部
( )都捐献给灾区的儿童,不要给子女( )一点儿钱物。
5、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B.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C.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D.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6、下列诗句中和“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所用的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
A.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B.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C.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D.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二、灵活运用。
7、班级举行爱国诗文名句展示会。下列不能展现这一主题的一项是( )。
A.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B.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C.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D.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8、下列对诗句的情感和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初闻涕泪满衣裳”中的“满”字,展示了诗人泪如泉涌的情态,表现了在“初闻”捷报的一刹那诗人内心的感情波涛,是喜极而泣的真实写照。
B.“黄沙百战穿金甲”,“百战”而至“穿金甲”,可想见战斗之艰苦激烈,也可想见这漫长的时间中有一系列“白骨乱蓬蒿”式的壮烈牺牲。
C.“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中一个“又”字扩大了时间的上限,全诗以“望”字为眼,表现了诗人的希望、失望而终不绝望,千回百转的心情。
D.“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中一个“下”字说明从“巫峡”到“襄阳”是逆流而上,一个“向”字表明从“襄阳”到“洛阳”已改换了陆路。
9、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军行》的作者是宋代诗人王昌龄,这是他写的《从军行》组诗中的第四首。
B.《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诗人王维写的一首送别诗。
C.《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一诗中作者运用清新的笔调,表达了盼望祖国统一的感情。
D.《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的“王师”指的是南宋朝廷的军队。
10、读图和材料,完成练习。
材料:从剑外到洛阳直线距离约1091.8千米,
按照古代快马的奔驰速度,这一段路至少需要走半
个月。
右图是根据本课学的某两句诗绘成的,这两句
诗是: , 。路途遥远,诗人却有如此感慨,体现了他 之情。
11、按要求写句子。
(1)王昌龄的《从军行》一文中,描写将士誓死杀敌报国的诗句。
(2)陆游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一诗中,采用了夸张的手法描写景物的诗句。
(3)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文中,描写诗人听到消息后惊喜的情态的诗句。
三、碰撞书本。
12、课文综合回顾。
(1)《从军行》一文中前两句是 描写,感情基调是 的,三、四两句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尽管写出了 的
艰苦,但却表明了战士们 的豪情壮志。
(2)《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一诗写 的苦望,实际是在表露诗人自己的 ,诗人为 呼号,目的是为了引起 的警觉,表达诗人强烈的 精神。
四、感受阅读。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一)。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 代诗人 写的。 诗人听说 ,喜极而泣,作了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无限 的
心情。这首诗被称为其“生平第一首快诗”。
(2)“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这两句诗的意思是( )。
A.忽然间从剑门外传来了收复蓟北的消息,我刚刚听到这个喜讯,眼泪就洒满了衣裳。
B.忽然间从剑门外传来了收复蓟北的消息,我听到后鼻涕和眼泪都流下来了。
(3)判断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①诗中的“妻子”指的是“妻子儿女”。( )
②从“巴峡、巫峡”,再到“襄阳、洛阳”距离很近,所以诗人能快速回到家乡。( )
14、阅读古诗,完成练习(二)。
从 军 行 塞 下 曲
[唐]王昌龄 [唐]卢纶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1)这两首诗都是( )。
A.思乡诗 B.送别诗 C.边塞诗 D. 田园诗
(2)《从军行》的前两句描绘了 的景象,描写的景物有青海湖、长云、 、 、 等,勾勒出戍边将士战斗、生活的典型环境。
(3)读了《从军行》的后两句,我们仿佛能看到
的画面,仿佛能听到
的声音。这两句诗表达了战士们 的豪情壮志。
(4)下面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塞下曲》前两句描写的是敌军溃逃,后两句描写的是将军准备追敌的场面
B.《从军行》中,“黄沙”突出了战场的环境特点,“百战”“穿金甲”突出了战斗的频繁、激烈
C.《塞下曲》中景物的描写,对于烘托战场的气氛起了很好的作用
D.《从军行》通过对边塞美丽景色的描绘,写出了戍边战士快乐的从军生活
(5)两首诗的最后两句,诗人所抒发的情感有什么相同之处 请简要分析。
15、古诗对比阅读。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 陆游
(一) (二)
迢迢天汉西南落, 三万里河东入海,
喔喔邻鸡一再鸣。 五千仞岳上摩天。
壮志病来消欲尽, 遗民泪尽胡尘里,
出门搔首怆平生。 南望王师又一年。
(1)仔细阅读两首古诗,填写下面的表格。
季 节 时 间 地 点 主 题
(2)体会两首古诗的用词特点。
①诗(一)中“迢迢”描写了 ,“喔喔”描写了 。这两个词语两两相对,渲染了 的氛围。
②诗(二)中“三万里”指的是 ,“五千仞”指的是 。这两个词语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突出了 的特点。
(3)阅读这两首古诗,我们可以想象到诗中生动的情景和诗人丰富的内心情感。下列描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疾病缠身,久治不愈,几乎无法下床了。
B.诗人出门四望,一边用手搔着满头白发,一边慨叹。
C.诗人借遗民之口表达自己失望而尚未绝望的心情。
D.诗人由北方的景物联想到那些在金统治区的百姓,不禁发出感慨。
(4)仔细品读两首诗,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以体会到“怆平生”中诗人“怆”的是 ;“南望王师”中遗民“望”的是 。
16、课外古诗阅读。
州 桥①
[宋] 范成大
南望朱雀门,北望宣德楼,皆旧御路也。
州桥南北是天街②,父老年年等驾回。
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③来
【注释】①州桥:正名为天汉桥,在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宣德门和朱雀门之间,横跨汴河。公元1170年,范成大奉命出使金国议和,渡过淮河,踏上中原土地。此诗为过汴京时所作。②天街:京城的街道叫天街,这里指当年北宋皇帝车驾行经的御道。③六军:此处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1)这一首诗有人物、有环境、有情节、有对话,其中,交代了环境背景的诗句是
。展现了人物对话的诗句是 ,

(2)“忍泪失声询使者”是对失地百姓的 和 描写,“忍泪失声”描绘了人们此时 的样子。这首诗让我想到了本课学的“ , ”这两句诗,都向我们传达了失地百姓期望 的心情。
(3)下列音乐旋律最适合作为本诗的配乐的一项是( )。
A.轻快柔和 B.激昂奋进 C.哀婉深沉 D.欢快活泼
(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这首诗中,诗人抓住“等”和“询”这两个细节,展现了百姓对王师收复中原的无限期盼。
B.诗中的“父老”是宋金两个时期的人,只有他们才会对故国怀念,所以让其出场更为典型。
C.本诗在写完“父老”的询问后便戛然而止,语意将尽未尽,引人深思。
D.诗人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截取了一个特写镜头,隐晦地流露了对朝廷议和不战政策的不满。
五、拓展延伸。
17、知识拓展。
(1)写出五岳名称。
东岳: 西岳: 南岳: 北岳: 中岳:
2.填写下列边塞诗的上句或下句。
(1)羌笛何须怨杨柳, 。
(2)醉卧沙场君莫笑, 。
(3) ,长河落日圆。
(4) ,不教胡马度阴山。
18、小练笔。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诗人听到收复蓟北的消息之后会有怎样的表现 请你发挥想象,描述一下当时的场景。
参考答案
1、奔腾 耸入 盼望
2、jì cháng tì xiāng
3、D
4、遗嘱 遗愿 遗产 遗留
5、B
6、D
7、B
8、D
9、D
10、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急于返乡的喜悦
11、(1)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2)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3)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12、(1)环境 悲壮 直接 抒情 战争 驻守边关,报效国家
(2)遗民 失望 遗民 南宋统治者 爱国主义
13、(1)唐 杜甫 官军收复了蓟北 喜悦
(2)A
(3)√×
14、(1)C
(2)西北塞外 辽阔 雪山 孤城 玉门关
(3)将士们舍生忘死、奋勇杀敌 将士们发誓不打败敌人不回还 戍守边关、立志报国
(4)D
(5)两首诗都没有直接描写战斗的场面,却可以让读者感受到将士们杀敌的英勇,抒发了诗人对将士们舍生忘死、奋勇杀敌的精神的赞美之情。
15、(1)秋天 天将黎明 篱门外 热爱祖国
(2)①银河遥远 鸡鸣阵阵 黎明前冷清
②黄河很长 华山很高 夸张 黄河、华山气势雄伟
(3)A
(4)时间飞逝,报国无门 朝廷收复失地
16、(1)州桥南北是天街几时真有六军来
(2)神态 动作 伤心到极点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南宋朝廷的军队收复失地
(3)C
(4)B
17、(1)泰山 华山 衡山 恒山 嵩山
(2)春风不度玉门关 古来征战几人回
(3)大漠孤烟直
(4)但使龙城飞将在
18、诗人听到收复蓟北的消息之后听闻这个喜讯,诗人不敢相信地睁大了双眼,鼻子一酸,眼泪就不受控制地流了出来,打湿了诗人的衣裳。诗人回头看向他的妻子和孩子。他们脸上也洋溢着喜悦的笑容,哪里还有一丝忧伤。诗人胡乱地将诗书一卷,高兴得简直要发狂了,心里想着他要放声高歌,纵情饮酒,趁着春光回到故乡,坐着小船,从巴峡穿过巫峡,一过襄阳就直奔洛阳。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