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沟谣》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卢沟谣》是“唱响中国”入围的36首歌曲中唯一一首写给孩子们唱的歌,它以中国历史文化为创作背景,用孩子的视角将卢沟桥见证的民族兴衰与永定河畔的自然美景巧妙地融合起来,以极富画面感地语言将人们带入了过往的历史中。歌曲以朗朗上口的童谣形式表达,即大气深邃又空灵婉转,抒发出一种发自肺腑的爱国情怀。
教学目标
1、 能够有感情的演唱《卢沟谣》这首歌曲,感受卢沟桥地区发展变迁的千年历史画卷,以音乐丰富的情感陶冶学生。
2、了解歌曲段落结构,感受音乐情绪。
3、 掌握“渐强、反复跳跃、结束句、倚音”等音乐记号。
教学重点
1、 合唱部分能用充满激情、和谐统一的声音唱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 准确表达“渐强,倚音”等音乐记号的演唱方式。
教学难点
音域较宽,从1到低一个八度5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乐谱、电子琴、钢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播放抗日图片(插入爱国歌曲:万里长城)
2、师出示“卢沟桥”的高清风景图片。
3、生观看图片,感受卢沟桥美丽的风景。
4、聆听歌曲《卢沟谣》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图片了解抗日战争历史,从卢沟桥图片中导入课题)
二、朗读歌词
1、 师播放伴奏音乐,指导学生朗读歌词。
2、 指导咬字吐字发音。
3、划节奏再次有感情朗读歌词,注意力度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歌词了解歌词大意,并初步掌握童谣的表演形式)
三、节奏练习
1、 出示乐谱中的典型节奏型。
2、引导学生边唱念边拍打。
3、把节奏型转为简谱,边哼唱边拍打 。
(设计意图:通过律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节奏感,同时为掌握歌曲作准备。)
4、突破难点,逐段学唱旋律
1、找出乐谱中使用到的单音,进行音准模唱。(简述:五声音阶)
2、学生跟琴完整视唱歌谱,及二声部。(分析歌曲结构)
3、讲授歌谱中的音乐术语及处理手法。
4、学生再次完整,跟琴打拍子有感情的视唱。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分析歌谱,感受乐段中的不同情绪表现)
5、歌曲学唱
1、跟伴奏填词演唱(板书总结力度、速度)
2、师范唱第一段歌词,听听老师在音乐符号的地方怎么呼吸和演唱的,生轻声跟唱。
3、画旋律线演唱,让学生感受音与音之间的跨度,将声音大胆沉下。
4、师指导学生用愤怒的情绪,演唱第二段的歌词。(提示音乐记号)
5、带伴奏完整演唱《卢沟谣》。
6、拓展与延伸
1、二声部卡农的演唱表现歌曲(钢琴弹奏固定音高)。
2、多形式演唱a、碰铃+三角铁,b、几个同学朗读,c、分声部加d、钢琴伴奏合唱
3、电子琴伴奏加动作完整演唱歌曲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情况,设计合唱、轮唱的环节,让学生体验不同的演唱形式和表现力的异同)
7、课堂小结
同学们,卢沟桥是历史遗留给我们的财富,发生在卢沟桥上的故事依然荡气回肠。我们要铭记历史,奋发图强。我们要努力学习将来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大!
教学反思:
这堂课主要从讲卢沟桥事变的故事开始,让学生了解这首歌是在描述什么历史故事和背景,激发爱国热情。然后播放音乐几遍,让学生一边听一边感受音乐的气氛。紧接跟着老师逐步学习歌曲,教学中我采用讲故事、和节奏律动表现的方试引导。让学生易于学习,把学生的爱国情怀挖掘出来。二声部教学是本课的难点,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听从老师的指挥,二声部合唱要求学生的音乐素养要更高一些,因此,除了教授学生正确把握演唱歌曲的情绪外,同时还要加强学生的音准和节奏的掌握。总之,这节课是很有意义的一堂表演课,不仅让学生了解了卢沟桥事变,也让学生能够在唱歌中体会到爱国的情感,加深他们对祖国的热爱。
今天用的是五年级(4)班的学生上公开课,教学中因为没有把握好时间的安排,整个教学流程环节存在诸多不足,例如,学生在演唱时的音准、节奏都没能得到很好的练习。师生合作环节也没能活跃课堂气氛。总之,这节课在操作过程中,许多教学环节的紧密性都还有待提高。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的学习新方法、新知识,不断的向优秀教师学习,以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和教学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