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学案 | 物理学科
沪粤版8年物理下册单元考点大通关学案(全国通用)
第七章 运动和力
目录
学习目标
单元归纳
单元实验总结
典例精讲
对点演练
素养提升精炼
1. 能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与力的关系,知道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掌握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理解速度的概念,能用公式 进行简单计算。
3.理解牛顿第一定律,明确“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能解释生活中的惯性现象,并区分惯性与力的不同。
4.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能分析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
5.理解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能计算方向相同或相反时的合力大小及方向,解决实际问题。
6.能通过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验证牛顿第一定律,并理解理想实验的推理方法。
7.能运用二力平衡知识,分析静止或匀速运动物体的受力情况。
8.能综合应用运动和力的知识,解释常见现象及解决综合问题。
一.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
2.参照物: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所选取的作为参照的物体
3.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二.运动的快慢
1.速度:概念为物体通过的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
单位为米每秒(m/s),常用单位还有km/h,单位换算关系1m/s=3.6 km/h
2.匀速直线运动:直线、速度不变
3.速度公式:
三.力和运动的关系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2.惯性: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四.同一直线的二力合成
1.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和,方向与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即 F合= F1+F2
2.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差,方向与较大的那个力的方向相同,即F合=F1-F2
五.二力平衡
1.平衡状态: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必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1.在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时,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开始静止下滑,然后分别记录小车到达B点和C点所需的时间。通过这些时间数据,就可以计算出小车在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除了图中的实验器材外,要完成实验还需要 。
(2)图中AB段的路程sAB= cm,如果测得时间tAB=2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 m/s。
(3)在测量小车抵达B点所需时间的过程中,若小车已经过了B点才开始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 。(选填“大”或“小”)
(4)小车在AB、BC、AC段的平均速度vAB、vBC、vAC的大小关系是 。
(5)要使小车的平均速度减小,可采用的方法有 (写出一种即可)。
2.如图1所示,探究“运动的物体不受力时会怎样”的过程。
(1)实验探究中要控制小车每次从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这样做的目的: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 相同。
(2)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可知:水平面越光滑,在水平面上运动的小车受到的 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 (选填“快”或“慢”),小车运动的距离就越远。
(3)如图2所示,十六世纪末的伽利略对类似的实验进行了分析,得出了相似的结果。他通过推理得出:在理想情况下,如果水平面绝对光滑,物体受到的阻力为零,它的速度将不会减慢,这时物体将以 。
(4)“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牛顿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该定律同时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力是改变物体 的原因。
3.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实验中,所用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受力平衡是指当物体处于 状态或 状态时;
(2)实验时,小明发现当往两边的盘子放入质量相等的砝码时,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小明再把右盘中的砝码换成一个较重的砝码时,发现木块仍然处于静止状态,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这是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力 (填“平衡”或“不平衡”)。
(3)实验中,在线两端的小盘里放上砝码,通过调整 来改变F1和F2的大小。
(4)实验中,保持F1和F2大小相等,用手将小车扭转一个角度,松手后,小车将 ,设计这一步骤是为了探究两个力是否 ,该实验方法是 。
考点1.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例题1】古诗词中有这样的描写:“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其中“不觉船移”所选的参照物可能是( )
A.船的倒影 B.水里的浮萍
C.在船周围飞的鸟 D.岸边的花草
考点2. 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例题2】小明、小东、小林进行50m游泳比赛,成绩如下表所示:游得最快的是 ,这里比较三人运动的快慢采用了 相同,比较 的方法。
参赛者 小明 小东 小林
成绩 31.8 32.5 35.0
考点3. 速度及计算公式
【例题3】甲车走了160km,乙车走了180km,两车都走了2h,最快的是 车,该车速度为 km/h,如果走的路程相同,所用时间最长的是 车。
考点4. 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例题4】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到实验方法“频闪摄影”。频闪摄影在暗室中进行,每隔一定的时间闪灯光就亮一次,在底片上记录物体,如图是甲、乙两球从A点竖直下落到B点时的频闪照片,该照片显示甲球做 运动。
考点5. 牛顿第一定律
【例题5】在巴黎奥运会4×100米混合泳接力赛中中国男子游泳队夺冠。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开始比赛时运动员用力蹬出发台跳入水中,利用了平衡力
B.游泳时运动员对水的力和水对运动员的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在水里游的运动员若所受外力全部消失,他将逐渐慢下来
D.运动员游到终点能迅速停下,是因为他受到的惯性没有了
考点6. 惯性
【例题6】为了避免乘客由于车突然启动或刹车摔倒而安装了拉环,如图是一名乘客在车突然改变运动状态时,没有抓住拉环的示意图,关于公交车此时的运动状态,说法正确的是( )
A.车一定是向西做加速运动 B.车一定是向西做减速运动
C.车可能是向东做加速运动 D.车可能是向东做减速运动
考点7.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例题7】一个物体受到同一直线两个力的作用,大小分别为7N、4N,则这两个力的合力( )
A.大小一定为11N,方向可能水平向右 B.大小可能为11N,方向可能水平向左
C.大小一定为3N,方向一定水平向右 D.大小可能3N,方向一定水平向右
考点8. 二力平衡
【例题8】一本书放在水平桌面上,下述几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
A、书对桌面的压力与书所受的重力
B、书对桌面的压力加上书的重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C、书所受的重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D、书所受的重力与书对桌面的压力
考点9. 非平衡力和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
【例题9】如图所示是年轻人喜爱的电动平衡车靠人身体前俯后仰改变重心来控制车速,是利用了重力方向 的原理;行驶过程平衡车突然急刹车,人会前冲,这是因为人具有 的原因。
【演练1】2024年6月4日,嫦娥六号上升器在月球背面停留近2天后,携带月球样品成功进入预定环月轨道。如图所示的是上升器从月球背面飞起来的情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月球样品为参照物,上升器是运动的
B.以月球为参照物,上升器是静止的
C.以上升器为参照物,月球样品是静止的
D.以上升器为参照物,月球是静止的
【演练2】 在校运会百米跑比赛中,在赛道边观看的同学们马上知道谁跑得快,他们采用的方法是 ,老师在跑完百米后才知道谁跑得快,老师采用的方法是 。
【演练3】为宣传“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理念,三人进行了一场比赛:小张驾驶电瓶车以15km/h的速度前进,小王乙4m/s的速度跑步前进,小李骑自行车,每分钟通过的路程是0.2km,则 的速度最大。
【演练4】从下图可以观察到小车做的是 运动,你判断的依据是:在相同的 内,比较通过的 。
【演练5】如图为运动员撑杆跳高。运动员在助跑起跳时将撑杆压弯被弹起,越过横杆,撑杆在松手后恢复原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助跑时,运动员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
B.被压弯的撑杆说明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C.助跑是为了使运动员获得更大的惯性
D.松手后运动员仍然受撑杆的作用力
【演练6】为了减轻突发情况可能对人身造成的伤害,在小汽车每个座椅的靠背上方都要安装"头枕”,如图所示。这主要是针对小汽车出现下列的哪种情况( )
A、突然减速 B、向前行驶时被追尾 C、向前行驶时撞到障碍物 D、突然转弯
【演练7】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大小分别为8N和15N,则其合力的大小为( )
A.只能是23N B.只能是7N C.大于8N,小于23N D.可能是7N,也可能是23N
【演练8】不与墙面接触的人站在楼梯上处于静止状态,只受到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则人受到这两个力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演练9】小红用60N的水平推力匀速推动箱子在平直路面上运动,推这个箱子若改用70N的水平推力,则地面对箱子的摩擦力大小为 N,此时箱子的运动状态 (选填“不变”或“改变”)。
(满分100分,答题时间60分钟,根据下面给出的试题答案与解析自测自评)
一、选择题(本大题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1.一个物体在1min内走了60m,则该物体可能是( )
A.蜗牛 B.步行的人 C.普通列车 D.高速公路上行驶的小车
2.对力的认识有以下几种观点,其中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需要力维持,物体会停下来的原因是没有受到力
B.物体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质量越大重力也就越大
C.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但不一定是受力物体
D.物体发生形变时就会产生弹力,其形变程度越大弹力一定越大
3.当坐在列车的座位上,想要知道自己乘坐的列车是不是慢慢地向前移动了,可以选取的参照物是( )
A.站台上的垃圾桶 B.旁边的列车
C.车厢里的椅子 D.车上静坐的乘客
4.如图所示,小球被压缩的弹簧弹出后,在水平方向滚动的过程中受到的力有( )
A.重力、支持力
B.重力、支持力、摩擦力
C.重力、支持力、摩擦力、弹簧的弹力
D.重力、支持力、摩擦力、弹簧的弹力、对地面的压力
5.如图所示是电动的双层公交车,关于匀速行驶的双层公交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车里的乘客对车厢的压力与车厢对乘客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车所受的牵引力与地面对车的阻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车和人的总重力与地面对车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车匀速转弯时,其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6.通过频闪拍摄得到的照片如下图所示,该照片每隔相同的时间间隔就记录一次小球运动时所处的位置,如图(左为真实实验图片,右为等效图),对小球的运动情况描述正确的是( )
A. B. C. D.
7.如图甲所示,在地面上向右施加一个力来推动木箱,推力的大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展示,木箱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丙所描绘,以下对于这一过程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A.0-1s内木箱静止,木箱受到的摩擦力为0
B.1-2s内木箱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50N
C.2-3s内木箱做匀速直线运动
D.3s后人停止用力,木箱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二、填空题(本大题7小题,每空1分,共21分)
8.2025年春晚机器人和舞蹈演员一起表演的创意融合舞蹈令人眼前一亮。表演完后机器人被舞蹈演员推着下场,以机器人身后的舞蹈演员的手为参照物,前面机器人的肩膀是 的,以 为参照物,机器人是运动的。台下的观众能从各个角度看到表演的机器人,是因为发生了 (选填“漫反射”或“镜面反射”)
9.小红在观看游泳比赛时,看到第二赛道的选手是游得最快的,她用的方法是 相同,比较
,这种实验探究的方法叫 。
10.如图所示为一个物体下落过程的示意图,由a位置到b位置所用的时间为0.2s,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ab之间的距离为 cm,物体在这个过程中下落的平均速度为 cm/s。
11.常用的思维方法有很多例如“比较法”,在学习两个类似的物理概念时,运用“比较法”较容易区别。如“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相同点是: ,不同是: 。(每空填一个即可)。在地面上的一个物体,它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 力。
12.单手触地是短道速滑选手经常做的一个动作,这是因为高速转弯时由于 容易摔倒,还因为身体倾斜重心偏移而导致向外倾斜,单手触地可增大支承面积,增加稳定性,以防在 力的作用下摔出去;高速转弯中选手的运动状态 (填“改变”或“不变”)。
13.小青帮奶奶提一袋120N的大米回家,当她用90N的力竖直向上提起在水平地面上的米袋时,提不起来,这时这袋米受到的合力大小为 N;然后用更大的125N的力竖直向上提起了米袋,这时这袋米受到的合力大小为 N,方向 。
14.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向西行驶的甲、乙两车,如图所示是它们的s﹣t图。由图可知,2s时,甲、乙的速度大小关系是v甲 v乙(选填“=”“>”或“<”);0~2s内,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向 行驶;甲、乙出发点相差 m。
。
三、作图题(本大题3小题,15-1、15-2各3分,15-3题1分,共7分)
15.(1)小东坐在一辆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车上观察到,车内的情景如图甲所示,请在图乙中画出此时车厢地板上箱子的受力示意图。
15.(2)在自动化生产线上常用传送带输送货品,一个货品与传送带一起以0.5m/s的速度水平向右运动,不计空气阻力,请在图中画出货品受力的示意图。
15.(3)如图为同时从同一个地方出发的甲、乙两个物体,它们运动过程的s﹣t图象如图(甲)所示,图(乙)已画出甲运动的v﹣t图像。请在图(乙)作出乙运动的v﹣t图像。
四、实验题(本大题3小题,每空1分,共22分)
16.(11分)古希腊的科学家亚里士多德在两千多年前认为: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下面我们通过实验从科学家的角度来思考探究这个观点是否正确。
(1)如图1所示小车每一次都是从斜面顶端静止释放,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 相同,实验中通过观察、比较小车在不同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可知: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时,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水平方向的 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 (选填“快”或“慢”),小车运动的 就越远。
(2)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通过实验和推理得出结论: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到阻力,它将在水平面上一直运动下去。因此物体的运动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力来维持。图2是伽利略的实验推理示意图,是推理的图是 (选填“甲”或“乙”)。
(3)伽利略推翻了统治人们两千多年的错误观点,在当时的欧洲引起了轰动:法国的笛卡尔也做了同样的实验,并且进一步完善了伽利略的观点: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力的作用,不单速度不变,而且方向也不变,即做匀速直线运动一直运动下去。英国的牛顿在他们研究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总结完善:运动的物体不受力,将继续保持 ;而且静止的物体不受力,也将继续保持 。
牛顿还继续深入研究了力相关的各种问题,得出了三大定律而被称为“力学之父”。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 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4)以上科学家对待问题的精神给予我们的启示是 。
A.一切的物理定律都可以通过实验直接得出
B.正确的观点就是大多数人都认同的观点
C.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是理想实验法
D.不能质疑任何科学家的观点,但可以质疑普通人的观点
(5)在此实验探究中,用到的科学方法:控制变量法、理想实验法、 法。
17.(6分)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
实验次数 路程(m) 时间(s) 平均速度(m/s)
1 sAB=0.6 tAB=1.5 vAB=0.4
2 sAC=1.2 tAC=2.0 vAC=0.6
3 sBC=0.6 tBC═ vBC=
(1)让小车从斜面A处自由下滑到C点,B为斜面的中点。根据以上实验数据,可知小车经BC段的路程SBC= m,平均速度VBC= m/s。
(2)选择坡度较缓的斜面做实验,目的主要是为了便于测量 ,在2s时小车的运动速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车在B点时的速度。
(3)如果小车未抵达C点便停止计时,那么所测得的小车在AC段之间的平均速度就会偏 。
(4)下列的v﹣t图像与小车的运动相符合的是 。
18.(5分)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东晓用图甲装置实验,在两盘中分别放入质量相等的砝码时,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当在右盘中再加入10g砝码时,木块还是静止不动,这是因为木块受到向 (填“右”或“左”)的摩擦力,此时木块受到 个力的作用。
(2)老师指出选择用小车代替木块更加合理,优点是 。
(3)在探究影响二力平衡的因素中,力的大小可以通过 来改变拉力F1和F2的大小。
(4)当使两边的拉力保持相等时,把小车扭转一个角度后松手,小车不能在这个位置静止下来。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探究二力平衡时,两个力需要满足的条件是 。
五、计算题(本大题2小题,共13分)
19.(6分)国产大飞机C919首次在海外新加坡进行试飞,假设飞机匀速沿直线飞行了15min,通过的路程是270km,则
(1)它的飞行速度是多少km/h,合多少m/s
(2)它飞行30s通过的路程是多少m
20.(7分)一辆全长为200m的中国高速列车完全通过铁路桥,所用时间为3min,该桥全长大约为10km。求:(1)列车全部在铁路桥上运行的时间是多少h
(2)若一辆速度为25m/s的小车,要用多少时间才能通过列车3min内完全通过的路程?
六、综合题(共16分)
21.(3分)如图(a)所示,小车搭载着木块一起水平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小车的运动状态突然发生改变时,木块的情况如图(b)所示。把一杯水放在同一辆小车上,重复上述过程,水面的情况分别如图 (c) (d) 所示。
(1)由图(a)(b)或(c) (d) 可知,小车运动状态变化的可能情况是 (写一种情况即可)。
(2)若实验时小车上表面绝对光滑,则木块将会一直做 ,这是利用了木块和水都具有 的性质。
22.(9分)图中是几种运动的情景,请指出这些运动中的哪些现象,可以用你学过的物理知识说明。
(1)现象: ;物理知识: 。
(2)现象: ;物理知识: 。
(3)现象: ;物理知识: 。
(4)现象: ;物理知识: 。
23.(4分)根据力和运动的关系思维导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小红用40N的力竖直向上提不起重60N的一桶水,这桶水所受的合力 零(选填“不等于”或“等于”);
(2)一辆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这辆车受到的合力 零(选填“不等于”或“等于”);
(3)被水平向右踢出的足球,在草地上越滚越慢最后停下,不考虑空气阻力,足球所受合力方向向 ;
(4)电梯匀速上升时,乘坐电梯的人受到的重力G与电梯对人的支持力F的大小关系:G F(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参考答案
单元实验总结
1.(1)秒表(2)40.0,0.2(3)小(4)vBC >vAC > vAB (5)减小斜面倾斜角度
2.(1)初速度相同(2)摩擦,慢(3)不变的速度一直运动下去(4)运动状态
3.(1)静止;匀速直线运动;(2)木块受到水平向左的摩擦力的作用;平衡;将木块换成小车;(3)砝码大小;(4)在同一直线上;反证法
典例精讲
1.A 2.小明,路程,时间 3. 乙,90,甲 4. 匀速直线运动 5.B 6. D 7. B 8. C 9. 竖直向下,惯性
对点演练
C 2.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相同路程比较时间3.小张4.匀速直线,时间,路程
5.B 6.B 7.D 8.B 9.60,改变
素养提升精炼
一、1.B 2. B 3.A 4.B 5.D 6.D 7.C
二、8.静止,地面,漫反射9.时间,路程,控制变量法10.1cm,20.0,100 11.大小相等,方向不同/受力物体不同,平衡12.惯性,重,改变13.30,5,竖直向上14.>,西,10
三、15.
四、16.(1)初速度,摩擦,慢,距离(2)不需要,甲
(3)匀速直线运动,静止,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4)C(5)转换
17.(1)0.5,1.2(2)时间,大于(3)大(4)C
18.(1)左;5(2)减小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3)砝码的个数(4)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五、19.(1)
(2)
(1)列车全部铁路桥所行驶的路程:
该列车匀速行驶的速度:
列车全部在铁路桥上行驶的路程:
列车全部在铁路桥上的时间:
(5)小车通过的路程为
小车所用的时间
21.(1)向右减速运动或向左加速运动(2)匀速直线运动;惯性
22.(1)拉弓时弓的形状发生改变;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2)足球由静止变为运动;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跳远时要助跑;利用惯性来提高成绩。(4)游泳时人能前进;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3.(1)等于(2)不等于(3)左(4)等于
学习目标
单元归纳
单元实验总结
典例精讲
对点演练
考点梳理
考点梳理
素养提升精炼
(1) (2) (3) (4)
力与运动的关系
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一定受到外力的作用。
①物体不受外力
②物体受到合外力为零
静止
匀速直线运动
平衡条件
平衡状态
物体受到合外力不为零
同一直线上的合力方向和运动方向
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合力方向和运动方向
方向相同,加速直线运动
方向相反,减速直线运动
曲线运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