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 力学微专题二:固体切割问题、叠加问题【测试】(原卷+解析卷)-【新课标新思维】人教版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四步曲 学思讲测(通用版) | | |
格式 | zip | ||
文件大小 | 1.4MB | ||
资源类型 | 试卷 | ||
版本资源 | 通用版 | ||
科目 | 物理 | ||
更新时间 | 2025-03-25 10:18:12 |
C.F甲=F乙,p甲
p乙
【答案】B。
【解析】未切割前,设甲、乙的重力分别为G甲、G乙,甲、乙的底面积分别为S甲、S乙;由于桌面水平,则甲、乙对桌面的压力分别为F′甲=G甲,F′乙=G乙;由图可知,甲的接触面积S甲大于乙的接触面积(1-n)S乙,且它们对桌面的压强相等,则根据G=F=pS可知甲的重力较大,即G甲>G乙
由压强的定义式可得,未切割前,甲、乙对桌面的压强分别为
依题意可知,甲、乙未切割前对桌面的压强相等,即
化简可得①
甲、乙切去比例均为n,并将切去部分叠放在对方剩余的上方,则甲对桌面的压力变为
F甲=(1-n)G甲+nG乙
乙对桌面的压力变为F乙=(1-n)G乙+nG甲
F甲-F乙=[(1-n)G甲+nG乙]-[(1-n)G乙+nG甲]=(1-n)(G甲-G乙)-n(G甲-G乙)=(1-2n)(G甲-G乙)
由图可知,,所以F甲-F乙=(1-2n)(G甲-G乙)>0
即F甲>F乙;
切割并叠放后,甲对桌面的压强②
乙对桌面的压强为③
结合①②③式有
因为G甲>G乙,所以
p甲-p乙<0
即p甲
7.(23-24八年级下·全国·课后作业)如图所示,高度相同的均匀实心圆柱体A和正方体B放置在水平地面上,A的直径等于B的边长,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现分别在两物体上沿图中虚线竖直切下底面积相等的部分,并将切下部分叠放在对方剩余部分的上方,此时它们对地面的压强变化量分别为ΔpA′、ΔpB′,则( )。 C.F甲=F乙,p甲 p乙
A.ΔpA′可能大于ΔpB′ B.ΔpA′一定大于ΔpB′
C.ΔpA′一定小于ΔpB′ D.ΔpA′一定等于ΔpB′
【答案】B。
【解析】设圆柱体A的半径为r,则正方体B边长为2r,圆柱体A的底面积为SA=πr2,正方体B底面积为SB=4r2,则可知SA
因
pA=pB,所以ΔpA′>ΔpB′。故选B。
8.(24-25九年级上·上海长宁·期末)如图所示,正方体甲和乙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现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将甲切去一部分(虚线部分表示切去部分),将切下的部分再与乙叠放,下列各操作中,有可能使两者对地面的压强相等的是(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①原来甲、乙对地面的压强相等,按照现在的切分甲对地面的压强减小;乙的压强增大,故两者的压强不会相等,故①不符合题意;
②原来甲、乙对地面的压强相等,按照现在的切分甲对地面的压力减小,受力面积不变,由得,甲对地面的压强减小;乙对地面的压力增大,接触面积增大,由得,乙对地面的压强可能减小,故两者可能相等,故②符合题意;
③原来甲、乙对地面的压强相等,按照现在的切分,甲仍为柱形,甲的密度、高度均不变,由得,甲对地面的压强不变;乙对地面的压力增大,接触面积不变,由得,乙对地面的压强变大,故两者不会相等,故③不符合题意;
④原来甲、乙对地面的压强相等,按照现在的切分甲对地面的压强不变;乙对地面的压力和接触面积都变大,由得,乙对地面的压强可能不变,故两者有可能相等,故④不符合题意,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
9.(23-24八年级下·湖北武汉·期中)A、B两个质地均匀的实心正方体,质量之比mA:mB=1:1,密度之比ρA:ρB=27:1,若按甲、乙两种不同的方式分别将它们叠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所示。则地面受到的压力和压强之比分别是( )。
A.F甲:F乙=1:1 p甲:p乙=1:3 B.F甲:F乙=1:1 p甲:p乙=1:9
C.F甲:F乙=1:3 p甲:p乙=9:1 D.F甲:F乙=3:1 p甲:p乙=1:3
【答案】B。
【解析】若按甲的方式,将它们叠放在水平地面上,此时对地面的压力F甲=GA+GB
若按乙的方式,将它们叠放在水平地面上,此时对地面的压力F乙=GA+GB
故F甲:F乙=1:1
由可知, A和B的体积比为
则正方体的边长比lA :lB=1:3
正方体的底面积比SA :SB=1:9
根据可得,地面受到的压强之比
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0.(24-25九年级上·重庆九龙坡·开学考试)如图所示,质量分布均匀、底面积为200cm2的长方体甲和质量未知的薄壁柱形容器乙放置于水平地面上,已知容器乙的高度为h,其内装有一定量的水。现将甲沿水平方向切去一定的厚度,并将甲切下的部分保持竖直轻放入乙容器中,甲、乙对地面的压强随切去厚度的变化情况如图丙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密度为
B.乙容器的质量为
C.图丙中a的值为
D.时,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
【答案】D。
【解析】A.由图丙知,甲物体的高度
没有切割前甲对地面的压强p甲=8000Pa,利用
得到,故A错误;
B.由于甲切除的体积为
甲切除的重力为
利用乙容器对地面的压强变化了
因为
所以
由图丙可知当乙中无液体时对桌面压强为p=1600Pa,乙容器的重力为
乙容器的质量为,故B错误;
CD.由图可知,当Δh=10cm时,乙容器中原有的水与切下的甲物体恰好充满整个乙容器,之后水开始溢出,当Δh=20cm时,此时切下来的甲物体与容器乙恰等高,即
此时水溢出达到最大,由图可知,切下Δh=10cm,乙对地面的压强增加1000Pa,当切下Δh=20cm 时,乙对地面的压强应该为
实际上有一部分水已溢出,故压强应减小,溢出的水的体积
由于水溢出,从Δh=10cm到Δh=20cm这一段中乙容器对地面产生的压强比原有应减少
故此时乙容器对底面的压强为
故Δh>20cm时,p乙的解析式为------①
同时------②
两图线的交点表示压强相等,即p甲=p乙,则联立①②两式可解得此时Δh=a=0.23m=23cm
故C错误,故D正确。故选D。
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空3分,共36分)
11.(24-25九年级上·广西南宁·阶段练习)如图甲所示,边长10cm的均匀正方体,重为90N,放在水平桌面中央,此时正方体对桌面的压强为 Pa,沿水平方向切下一部分a立放在水平桌面上,且使a对桌面压强为剩余部分b对桌面压强的1.5倍,如图乙、丙所示,再将b沿水平方向截取高度叠放在a的上表面,如图丁,此时a对桌面的压强为 Pa。
【答案】9×103;1.8×104。
【解析】[1]正方体边长l=10cm=0.1m,重为90N,放在水平桌面中央,此时正方体对桌面的压强为
[2] 根据
可得正方体的密度
沿水平方向切下一部分a立放在水平桌面上,且使a对桌面压强为剩余部分b对桌面压强的1.5倍,则pa=1.5pb,则有ha=1.5hb=10cm=0.1m,
由此可得
再将b沿水平方向截取高度叠放在a的上表面,如图丁,此时a对桌面的压强为
12.(2024·广西玉林·一模)某广场上的塑像由上方的名人塑像B和下方的底座A构成,整体可以简化为如图甲所示的模型。A、B是质量分布均匀的柱形物体,且A、B的密度之比,底面积之比,若沿水平方向将该模型切去高度为△h的一部分,并将切去部分竖直正放在同一水平面上,切去部分对水平面的压强为,剩余部分对水平面的压强为,其中与切去部分的高度△h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则名人塑像B的密度 。若要使得,则需要切掉的高度Δh= cm。
【答案】2000;13.3。
【解析】[1]当切割高度小于20cm,即高度小于0.2m时,p1服从正比例函数关系,故此时切割的是柱体B,由p=ρgh知道
[2]由图像知道,切割到40cm为最终状态,故A和B高度均为20cm。又因为A和B两者底面积之比为2∶1,高度之比为1∶1,故体积之比2∶1;由因为密度之比为1∶2,故根据m=ρV知道,质量之比为1∶1。初始p1对应的质量为0,故初始p1<p2
切割到20cm时,由于A和B质量比1∶1,因此压力1∶1,又由于面积比2∶1,根据得A和B压强比1∶2,即p1>p2
故当p1>p2时,切割高度不到20cm。
因为两者面积比2∶1,根据F=pS知道,两者压力比为2∶1即质量比为2∶1时,压强相等,故切割下来的B占总质量的
又因为A和B质量相等,假设,则总质量为2m,B的质量为
即切掉总高度的:。
13.(24-25九年级下·重庆·开学考试)静止叠放在水平地面上的质量分布均匀的实心正方体和,如图甲所示。的重力为,高度为10cm,且的高度是高度的,此时对地面压强的4250Pa,则的重力为 。现将分别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如图乙所示,若沿着竖直方向各自切割下相同的比例后,再把切去部分分别放在对方剩余部分上,叠放后底部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则值为 。
【答案】160;。
【解析】[1]A的高度为
A的底面积为
A对地面的压力为
因为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所以A的重力为
[2] B的底面积为
切去部分分别放在对方剩余部分上,叠放后A对地面的压强为
叠放后B对地面的压强为
即
代入数值有
解得。
14.(24-25八年级上·江西宜春·期末)取6块实心正方体的金属块,分别以图(a)(b)两种方式放置在水平地面上,两种方式放置的金属块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分别为、,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分别为、,则∶ ,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 。
【答案】1∶1;2∶3。
【解析】[1]因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所以,两种方式放置的金属块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相等,即
[2]设一个金属块的一个面的面积为S,则图(a)中受力面积为,图(b)中受力面积为,由 可得,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
15.(24-25九年级上·广西桂林·开学考试)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实心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其中甲为底面积为、高2m的均匀柱状体,乙为边长为1m,密度为的正方体。当沿水平方向截取不同高度的甲物体,并平稳地放在乙物体正上方时,甲、乙对地面的压强随拟取的长度x的变化如图丙所示,则 Pa, m。
【答案】;0.8。
【解析】[1]由图象可知,a为乙对地面的压强随拟取的长度x变化的图象,为初始时乙对地面的压强,为
[2]由图象可知,初始时,甲对地面的压强为,则甲的密度为
则甲的重力为
乙的重力为
切除后甲对地面的压强为
切除后将切除部分放在乙物体的上方,则乙对地面的压强为
当切除高度为时,甲、乙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即
解得。
16.(2024·内蒙古通辽·模拟预测)质量分布均匀的实心正方体A、B置于水平桌面上,如图甲。将B沿水平方向截取高为h的柱体,并将该柱体叠放在A上,则B的密度为 kg/m3,A的重力为 N(g取10N/kg)。
【答案】600;6。
【解析】[1]由图乙知,B的高度为hB=10cm=0.1m
截取前,B对地面的压强为,B为质量分布均匀的实心正方体,根据
得
[2]截取高度h为2cm时,B剩余部分的高度为
B剩余部分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为
此时B截去的质量
此时B截去的重力G1=m1g=0.12kg×10N/kg=1.2N
A对水平桌面的压强 ①
截取高度h为10cm时,即将B全部放在A上,B的重力
A对水平桌面的压强 ②
联立①②可得GA=6N。
三、计算题(4小题,共34分)
17.(24-25九年级上·上海虹口·阶段练习)已知甲、乙两个实心均匀圆柱体密度、底面积、及平放在水平地面的压强数据如下:(取)
圆柱体 密度(千克/米3) 底面积(米2) 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甲 7840
乙 9800
(1)求甲的重力;
(2)求乙圆柱体高度;
(3)若在甲、乙上方分别沿水平方向切去一部分,并将切去的部分叠放在对方剩余部分的上方。甲的底部对地面的压力变化量为49牛。求乙的底部对地面压强的变化量。
【答案】(1);(2)0.2m;(3)。
【解析】(1)甲对地面的压力为
则甲的重力为
(2)实心均匀圆柱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
则乙圆柱体高度为
(3)由于甲、乙对地面的总压力不变,故甲的底部对地面的压力变化量为49牛,则乙底部对地面的压力变化量为49N,则乙的底部对地面压强的变化量为。
18.(9分)如图所示,实心均匀正方体A、B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受到的重力均为64牛,A的边长为0.3米,B的边长为0.2米。
(1)求正方体A、B的密度之比ρA∶ρB;
(2)若正方体A、B上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的厚度h后,A、B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和。请通过计算比较它们的大小关系及其对应的h的取值范围。
【答案】(1);(2)见解析。
【解析】(1)实心均匀正方体A、B受到的重力均为64牛,根据可知质量相同。根据可知密度和体积成反比,则正方体A、B的密度之比为
(2)实心均匀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
设切去厚度为h时,A、B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等于。则有
解得
则当时,;当时,;当时,。
19.(8分)实心均匀圆柱体A和装有水的足够高的薄壁圆柱形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容器的重力为3牛,如图所示。
①若容器的底面积为3×10-3m2,水的重力12牛,求容器对桌面的压强p容;
②将圆柱体A沿水平方向截取Δh,Δh=0.16米,截取前后图柱体A对桌面的压强pA如表一所示。将截取部分竖直放入水中,放入前后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水如表二所示,请求出表中p的值。
表一
截取前 截取后
pA 10p 2p
表二
放入前 放入后
p水 10p 12p
【答案】①5000Pa;②392Pa。
【解析】①容器的重力为3牛,水的重力12牛,总重为G=G容+G水=3N+12N=15N
容器的底面积为3×10-3m2,则受力面积为3×10-3m2,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②根据
可知,截取前圆柱体A对桌面的压强为pA=ρAgh=10p
截取后圆柱体A对桌面的压强为pA'=ρAg(h-Δh)=2p
则
解得圆柱体A的高度为h=0.2m
由表二知,放入前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p水=ρ水g×2h=1.0×103kg/m3×9.8N/kg×2×0.2m=3920Pa=10p
解得
p=392Pa
答:①容器对桌面的压强是5000Pa;②p的值是392Pa。
20.(8分)如图所示,A、B是质量分布均匀的正方体物块,ρA=6×103kg/m3,A的边长为10cm,A、B边长之比ha:hb=1︰2。将B放在水平地面上,A放在B的上面(如图甲),求:
(1)图甲中,物块A对B的压强;
(2)图甲中,分别对A、B施加一个8N水平向右和5N水平向左的力,A、B仍然保持静止,求地面对B施加的摩擦力;
(3)若将物块A放在水平地面上,B放在A的上面(如图乙),图乙中B对A的压强大小为图甲中B对地面的压强大小的2倍,若分别在图甲情况中对A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力F,在图乙情况中对B施加一个大小相等竖直向上的力F,使甲图中B对地面的压强为乙图中A对地面压强的二分之一,求力F的大小。
【答案】(1)6×103Pa;(2)3N;(3)40N。
【解析】(1)图甲中,物块A对B的压强为
(2)图甲中,对A施加8N水平向右的力,A保持静止状态,则B对A施加水平向左的静摩擦力,A对B施加8N水平向右的静摩擦力;再对B施加5N水平向左的力,B仍然保持静止,故地面对B施加了3N水平向左的摩擦力。
(3)A、B边长之比为ha:hb=1︰2
A、B底面积之比为SA︰SB=1︰4
若将物块A放在水平地面上,B放在A的上面(如图乙),图乙中B对A的压强大小为图甲中B对地面的压强大小的2倍,则,GA︰GB=1︰1
若分别在图甲情况中对A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力F,在图乙情况中对B施加一个大小相等竖直向上的力F,使甲图中B对地面的压强为乙图中A对地面压强的二分之一,则
答:(1)图甲中,物块A对B的压强为6×103Pa;(2)地面对B施加的摩擦力为3N;(3)力F的大小为40N。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力学微专题
力学微专题二:固体的切割、叠放问题【测试】(原卷版)
(试题分值:100分 测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24-25八年级下·全国·课后作业)如图所示,若将正方体沿水平方向从一半处切开,拿走上边一半,则下边一半对桌面的压力、压强与原来相比( )。
A.压力减半,压强减半 B.压力不变,压强减半
C.压力减半,压强不变 D.压力、压强都不变
2.(24-25九年级上·上海松江·期末)高度相同的两均匀柱体甲、乙,分别置于高度差为h的A、B两个水平面上,如图所示,它们对水平面的压强p甲大于p乙。若沿图中水平虚线方向切去部分后,则甲、乙剩余部分对A、B水平面的压强p甲′、p乙′的关系是( )。
A.p甲′可能等于p乙′ B.p甲′可能大于p乙′
C.p甲′一定小于p乙′ D.p甲′一定大于p乙′
3.(2025八年级下·安徽·专题练习)如图所示,质地均匀的长方体重物A、B,底面积分别为和,且。将它们放在水平地面上时,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现沿竖直方向各切去一半(如图中虚线所示),它们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和,对地面的压力分别为和。下列物理量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
4.(2025·上海黄浦·一模)如图所示,实心均匀正方体甲、乙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现将两物体沿水平方向在上部切去不同的厚度、,甲、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则下列关系一定不成立的是( )。
A., B.,
C., D.,
5.(24-25九年级上·上海黄浦·阶段练习)质量相等的均匀实心正方体甲、乙置于水平地面上,如图所示。若想使甲、乙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小周和小顾提出了不同的设想。小周设想:先分别对两物体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质量的部分后,再分别对剩余部分沿竖直方向切去相同体积的部分。小顾设想:先分别对两物体沿竖直方向切去相同体积的部分后,再分别对剩余部分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质量的部分。对两人的设想,你认为( )。
A.小周的设想可行 B.小顾的设想可行
C.两人的设想都可行 D.两人的设想都不可行
6.(24-25九年级上·上海杨浦·期中)实心均匀正方体甲、乙按图所示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已知它们对桌面的压强相等。现将乙在桌面外的部分沿竖直方向切去,切去的比例为n,甲按相同比例n沿水平方向切去一部分,并将各自切去部分叠放在对方剩余的上方,此时甲、乙对桌面的压力分别为F甲、F乙,压强分别为p甲、p乙。关于压力、压强的大小关系,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F甲=F乙,p甲>p乙 B.F甲>F乙,p甲
7.(23-24八年级下·全国·课后作业)如图所示,高度相同的均匀实心圆柱体A和正方体B放置在水平地面上,A的直径等于B的边长,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现分别在两物体上沿图中虚线竖直切下底面积相等的部分,并将切下部分叠放在对方剩余部分的上方,此时它们对地面的压强变化量分别为ΔpA′、ΔpB′,则( )。
A.ΔpA′可能大于ΔpB′ B.ΔpA′一定大于ΔpB′
C.ΔpA′一定小于ΔpB′ D.ΔpA′一定等于ΔpB′
8.(24-25九年级上·上海长宁·期末)如图所示,正方体甲和乙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现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将甲切去一部分(虚线部分表示切去部分),将切下的部分再与乙叠放,下列各操作中,有可能使两者对地面的压强相等的是(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23-24八年级下·湖北武汉·期中)A、B两个质地均匀的实心正方体,质量之比mA:mB=1:1,密度之比ρA:ρB=27:1,若按甲、乙两种不同的方式分别将它们叠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所示。则地面受到的压力和压强之比分别是( )。
A.F甲:F乙=1:1 p甲:p乙=1:3 B.F甲:F乙=1:1 p甲:p乙=1:9
C.F甲:F乙=1:3 p甲:p乙=9:1 D.F甲:F乙=3:1 p甲:p乙=1:3
10.(24-25九年级上·重庆九龙坡·开学考试)如图所示,质量分布均匀、底面积为200cm2的长方体甲和质量未知的薄壁柱形容器乙放置于水平地面上,已知容器乙的高度为h,其内装有一定量的水。现将甲沿水平方向切去一定的厚度,并将甲切下的部分保持竖直轻放入乙容器中,甲、乙对地面的压强随切去厚度的变化情况如图丙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密度为
B.乙容器的质量为
C.图丙中a的值为
D.时,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
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空3分,共36分)
11.(24-25九年级上·广西南宁·阶段练习)如图甲所示,边长10cm的均匀正方体,重为90N,放在水平桌面中央,此时正方体对桌面的压强为 Pa,沿水平方向切下一部分a立放在水平桌面上,且使a对桌面压强为剩余部分b对桌面压强的1.5倍,如图乙、丙所示,再将b沿水平方向截取高度叠放在a的上表面,如图丁,此时a对桌面的压强为 Pa。
12.(2024·广西玉林·一模)某广场上的塑像由上方的名人塑像B和下方的底座A构成,整体可以简化为如图甲所示的模型。A、B是质量分布均匀的柱形物体,且A、B的密度之比,底面积之比,若沿水平方向将该模型切去高度为△h的一部分,并将切去部分竖直正放在同一水平面上,切去部分对水平面的压强为,剩余部分对水平面的压强为,其中与切去部分的高度△h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则名人塑像B的密度 。若要使得,则需要切掉的高度Δh= cm。
13.(24-25九年级下·重庆·开学考试)静止叠放在水平地面上的质量分布均匀的实心正方体和,如图甲所示。的重力为,高度为10cm,且的高度是高度的,此时对地面压强的4250Pa,则的重力为 。现将分别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如图乙所示,若沿着竖直方向各自切割下相同的比例后,再把切去部分分别放在对方剩余部分上,叠放后底部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则值为 。
14.(24-25八年级上·江西宜春·期末)取6块实心正方体的金属块,分别以图(a)(b)两种方式放置在水平地面上,两种方式放置的金属块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分别为、,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分别为、,则∶ ,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 。
15.(24-25九年级上·广西桂林·开学考试)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实心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其中甲为底面积为、高2m的均匀柱状体,乙为边长为1m,密度为的正方体。当沿水平方向截取不同高度的甲物体,并平稳地放在乙物体正上方时,甲、乙对地面的压强随拟取的长度x的变化如图丙所示,则 Pa, m。
16.(2024·内蒙古通辽·模拟预测)质量分布均匀的实心正方体A、B置于水平桌面上,如图甲。将B沿水平方向截取高为h的柱体,并将该柱体叠放在A上,则B的密度为 kg/m3,A的重力为 N(g取10N/kg)。
三、计算题(4小题,共34分)
17.(24-25九年级上·上海虹口·阶段练习)已知甲、乙两个实心均匀圆柱体密度、底面积、及平放在水平地面的压强数据如下:(取)
圆柱体 密度(千克/米3) 底面积(米2) 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甲 7840
乙 9800
(1)求甲的重力;
(2)求乙圆柱体高度;
(3)若在甲、乙上方分别沿水平方向切去一部分,并将切去的部分叠放在对方剩余部分的上方。甲的底部对地面的压力变化量为49牛。求乙的底部对地面压强的变化量。
18.(9分)如图所示,实心均匀正方体A、B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受到的重力均为64牛,A的边长为0.3米,B的边长为0.2米。
(1)求正方体A、B的密度之比ρA∶ρB;
(2)若正方体A、B上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的厚度h后,A、B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和。请通过计算比较它们的大小关系及其对应的h的取值范围。
19.(8分)实心均匀圆柱体A和装有水的足够高的薄壁圆柱形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容器的重力为3牛,如图所示。
①若容器的底面积为3×10-3m2,水的重力12牛,求容器对桌面的压强p容;
②将圆柱体A沿水平方向截取Δh,Δh=0.16米,截取前后图柱体A对桌面的压强pA如表一所示。将截取部分竖直放入水中,放入前后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水如表二所示,请求出表中p的值。
表一
截取前 截取后
pA 10p 2p
表二
放入前 放入后
p水 10p 12p
20.(8分)如图所示,A、B是质量分布均匀的正方体物块,ρA=6×103kg/m3,A的边长为10cm,A、B边长之比ha:hb=1︰2。将B放在水平地面上,A放在B的上面(如图甲),求:
(1)图甲中,物块A对B的压强;
(2)图甲中,分别对A、B施加一个8N水平向右和5N水平向左的力,A、B仍然保持静止,求地面对B施加的摩擦力;
(3)若将物块A放在水平地面上,B放在A的上面(如图乙),图乙中B对A的压强大小为图甲中B对地面的压强大小的2倍,若分别在图甲情况中对A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力F,在图乙情况中对B施加一个大小相等竖直向上的力F,使甲图中B对地面的压强为乙图中A对地面压强的二分之一,求力F的大小。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