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5课 驿路梨花 第2课时 教学设计
【素养目标】
1.精读课文,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
2.深读课文,感悟小说的主题。
教学重点:
1. 学习略读,理清故事情节,分析文章层层设疑的妙处。
2. 理清线索,理解“梨花”的象征含义,感悟“驿路梨花处处开”的含义与作用。
教学难点:
感受雷锋精神代代相传的良好社会风貌。
【课时安排】2课时
第2课时
学习任务:
任务一 知识积累(预习检测)
任务二 略读小说 理清情节
任务三 走进小屋 寻找屋主人
任务四 精读 析人物
任务五 赏梨花之美 悟故事主题
【教学过程】
任务一 精读 析人物
1.这篇小说人物众多,在这些人物中,哪一个给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为什么?联系小说对人物的描写谈一谈。
2.这么多让我们印象深刻的人物,谁才是这篇小说的主要人物呢?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1.这篇小说人物众多,在这些人物中,哪一个给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为什么?联系小说对人物的描写谈一谈。
精读要求:围绕小说出现的人物,圈点勾画批注后进行交流。
【分享交流】
同学1: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文章中的“我”和老余,他俩本就是普通的过路人,受到照料后主动留下来修葺小屋,向为群众着想的哈尼小姑娘学习。
同学2: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瑶族老人,他专门来送粮食道谢,还四处打听小茅屋的主人是谁,知恩图报,也努力帮助他人。
同学3: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哈尼小姑娘梨花妹妹,她年龄虽小,但也能接过照管小屋的任务,还带动小伙伴一起来完成任务。
同学4: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梨花姑娘,她被解放军感动,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照料小茅屋,出嫁后也让小屋有合适的照顾者。
同学5: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解放军,他们在树林里过夜淋了大雨,就想着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但这小屋并不是为着自己要在这里长住,而是在雷锋精神的感召下,为方便过路人而修建。
【总结】
解放军——方便路人 修建茅屋
梨花——深受感动 照料小屋
哈尼小姑娘——主动接力 照看小屋
瑶族老人——受到照料 照料小屋
“我”和老余——受到照料 修葺小屋
2.这么多让我们印象深刻的人物,谁才是这篇小说的主要人物呢?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这篇小说的主人公不是一个个体,而是一个群体,文中小茅屋的建造者和照料者都是作者想要刻画的主要人物。作者塑造群体形象的好处,是说明助人为乐的品质存在于一个群体而非个人,大家的共同特征是都在为人民服务,都在学习雷锋精神。
任务五 赏梨花之美 悟故事主题
围绕 “梨花”分析其多重含义及作用,了解“梨花”的象征意义,感悟故事主题。
在“我”与老余的心中,哀牢山的这段“驿路”是难以忘怀的。在这段“驿路”中,反复出现“梨花”这一美丽的形象,但各处所指不尽相同。
四写梨花(一)
(4)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
(6)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
含义:自然界的梨花
美在:洁白繁茂,柔和唯美,给人以希望。
四写梨花(二)
(24、25)我到处打听小茅屋的主人是哪个,好不容易才从一个赶马人那里知道个大概,原来对门山头上有个名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多好的梨花啊!
含义:人物梨花姑娘,由景到人,点出中心人物;
美在:美在善良助人,为人民服务。
四写梨花(三)
(27)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
含义:虚写梦境,先写花,后写人,人花结合,美景衬美人。
美在:人花合一,意境唯美。
四写梨花(四)
(37)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含义:“洁白的梨花”指自然界的梨花;“驿路梨花”一语双关,既指自然梨花,也象征着像梨花姑娘一样助人为乐的人,或者为人民服务的雷锋精神 。
美在:雷锋精神不断发扬光大。
【总结】
梨花的含义:
1.自然界洁白如雪、香气四溢的梨花 表层
2.助人为乐、热情淳朴的梨花姑娘 深层
3.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及代代相传的淳朴热情、知恩图报的边疆优良民风 象征
作者以“驿路梨花”为题目,有什么好处?
提示:从题目中你可以获取哪些重要信息。
①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重要人物;
②“梨花”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全文围绕梨花、梨花姑娘进行;
③题目中的“梨花”一语几关,内涵丰富:既指自然界的梨花;又指梨花姑娘;还象征梨花姑娘一样助人为乐的人;象征不断发扬光大的雷锋精神 。
④暗示文章主题,赞美雷锋精神,弘扬雷锋精神;
⑤题目出自陆游的诗句,优美诗意,有文化韵味,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文章主题】
本文通过叙述云南边疆地区一间小茅屋的故事,生动地表现了雷锋精神在此生根开花不断传递的动人情景,热情地歌颂了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
【写作特色】
1.构思新颖。
作者在构思上巧设悬念和误会,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误会:“我们”认为瑶族老人是“主人”时,他说不是;“我们”和瑶族老人认为哈尼小姑娘是“主人”,然而又不是。
悬念:
(1)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
(2)到底谁是主人呢?
(3)解放军为什么盖房子呢?
这样写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2.结构巧妙。
我”和老余发现小茅屋
瑶族老人为小屋送米
我们”一起修葺小茅屋
梨花妹妹照看小茅屋
梨花妹妹讲述事情始末
倒叙
插叙
【板书设计】
【拓展延伸】
趣味对联
根据文章的中心思想,请你试着给“驿路梨花处处开”对个下联。
上联:驿路梨花处处开
下联:雷锋精神代代传
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①
[宋]陆游
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
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
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
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注释】①武均州,即武钜,当时任均州知府兼安抚使。西京,即洛阳。据宋史记载: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十二月九日,武钜派遣乡兵总辖杜隐等,乘金人内部混乱引兵北退之机,一举收复西京洛阳。陆游闻之激动万分,写了这首充满激情的诗。
【赏析】在诗中,陆游热情歌颂了宋军收复西京的壮举,嘲笑金主想千年统治中原的迷梦一朝破灭。诗的结尾处,诗人浮想联翩:预知来年寒食节,朝祭北宋先帝陵墓的使者,将通过处处梨花盛开的驿道到达洛阳。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