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同步练习(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同步练习(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24 09:33: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同步练习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式微
《诗经·邶风》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1、“式微式微,胡不归?”这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结合诗意简要分析。(2分)
2、这首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下面小题。(6分)
式微
《诗经·邶风》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1.题目“式微”是什么意思?(2分)
2.请描绘诗中所写劳动的场面。(2分)
3.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4分)
子衿
《诗经· 郑风》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1、下列对《子衿》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表现了这位热恋中的女子焦急不安、情深意切的真挚感情。
B.约会不遇,失落惆怅,不可遏止。爱之既深,责之必切。对于他的失约,她也许想到种种原因,但无论如何难以谅解。
C.两句“纵我不往”,以质问的语气、讨伐的姿态,做出了强烈的指责。
D.这是一首古老的恋歌,跌宕起伏,缠绵悱恻,婉转动人,即使穿越了两千多年的岁月,读来仍能产生共鸣。
2、下列对《子衿》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诗中两句”纵我不往”,以假设的语气、让步的姿态,做出了强烈的反问。
B.“青青子衿”“青青子佩”,是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对方的衣饰使她念念不忘,可见其相思之深。
C.末尾的内心独白,通过对偶的修辞手法,造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从而将主人公强烈的情绪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D.全诗共三章,采用倒叙手法,运用大量的心理描写,将主人公等待恋人时焦灼万分的情状刻画得栩栩如生。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子衿
《诗经· 郑风》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1.这首诗采用了怎样的叙述手法?从结构上看,具有怎样的特点?(2分)
2.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最后一句有什么含义?(4分)
五.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4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首联“风烟望五津”的“望”改成“看”,好不好?请谈谈你的看法。(2分)
2、人们常用“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作为临别赠言。毕业在即,请另外选用一两句古诗词,写一段话,表达你对同学的祝愿。(2分)
六.赏析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李白的《渡荆门送别》,按要求回答问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b.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①下列对古诗的理解无误的一项是( )(2分)
A.《送杜少府之而州》一诗中,诗人用一个“望”字,即把目标从风烟迷蒙的巴山蜀水,移向镇控三秦的煌煌京城,充满深情厚意。
B.《送杜少府之在蜀州》和《渡荆门送别》都是送别友人的诗,都运用了描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
C.《渡荆门送别》颔联中“随”“入”二字用移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写出了楚地平野开阔,江水奔腾之景。这首诗流露出诗人行舟水上,离家渐远的无限伤感之情。
D.《渡荆门送别》颈联以静观的视角,描摹江上的美景,宛如两幅图画。第一幅是水中映月图,第二幅是天边云霞图。
②两首诗中画出的a、两处都是作者情感的体现,请任选一处进行赏析。(2分)
七.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目。(5分)
【甲】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乙】
近试上张水部
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①。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注释】①舅姑:公婆。
1、赏析上面两首诗,完成对话。
小文:在唐代,常有士子将自己写的诗文呈给达官贵人,希望得到推荐或者赞誉。【甲】诗就是孟浩然写给丞相张九龄的投赠诗,作者以“欲济无舟楫”为喻,婉转含蓄地表达了自己 的心愿。
小逸:是的,孟浩然志在求仕,却不直接告白,不露乞怜痕迹,大方得体,深婉有致。
小文:【乙】诗有异曲同工之妙,作者朱庆馀把自己比作 ,把张籍比作 ,把主考官比作公婆,表面问“我的眉画得浓淡可合时兴”,实则在问张水部:
小逸:其实,“近试上张水部”这个标题就可以帮助我们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
小文:有趣的是,张籍收到这首诗后,用一首《酬朱庆馀》作了巧妙回答:“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八.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峨眉山月歌
王勃 李白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峨眉山月半轮秋,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影入平羌江水流。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夜发清溪向三峡,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思君不见下渝州。
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意为“今天我与你分别,内心忧伤,无论是在京城的我,还是即将远赴蜀州的你,都是远离故土、在异乡为官的人”。
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为“我们是心心相连的朋友,即使远在天涯海角,也如同比邻而居”。
C.“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意为“在分别的路口,我虽想挽留你,却无能为力,只能默默无语,泪下沾巾”。
D.“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意为“船行平羌江上,半轮秋月高悬在峨眉山头,明月倒映在江水中,伴诗人远行”。
2.下列对两首诗的内容与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首联描写友人即将离京赴任蜀州,诗人遥望蜀地,视线却为风烟所遮,心头萌生淡淡的伤感。
B.《峨眉山月歌》描写了诗人乘船顺江而下所见之景,“峨眉山月”与诗人千里相随,触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C.《峨眉山月歌》后两句叙写诗人江上行船的旅程,表现了诗人离友人越远就越加思念的情感。
D.《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峨眉山月歌》皆为离别而作,两首诗均充满了离愁别绪和难以释怀的悲戚之情。
九.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诗的尾联“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意思是说,看着人家垂钓,自己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了。这里隐喻自己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言外之意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两句,笔力千钧,备受后人赞赏。请作简要赏析。
十.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写诗人在八月时节,眺望洞庭湖水,水岸齐平,水天含混,景象宏伟阔大。
B.颔联中“气蒸”二字写出湖水的丰厚蓄积,“波撼”二字展现了湖面的澎湃激荡。
C.颈联“无舟楫”暗指诗人有心出仕却无人识,“耻”则指为谋求功名者感到可耻。
D.全诗写景抒情相结合,触景生情,情在景中,前两联写景豪壮,后两联抒情真切。
2.尾联化用古语“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