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运动定律(1)
牛顿第一定律的解读
牛顿第一定律 明确了惯性的概念
(质量是决定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因素)
确定了力的含义
亚里士
伽利略 牛顿 定性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
多德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者静
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他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惯性的深入解析 【例1】伽利略根据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实验和理想实验,
物体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者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 提出了惯性的概念,从而奠定了牛顿力学的基础。
惯性 早期物理学家关于惯性有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 )
A.物体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性质是惯性
惯性是一切物质的固有属性,其反映了改变物体 B.没有力作用,物体只能处于静止状态
运动状态的难易程度; C.行星在圆周轨道上保持匀速率运动的性质是惯
惯性与运动状态无关; 性
D.运动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将继续以同惯性与物体是否受力无关;
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
惯性只和质量大小有关。
1
【例2】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例3】如图所示,在一辆表面光滑且足够长的小车上,有
A.牛顿第一定律是实验定律 质量为m1、m2的两个小球(m1>m2),原来随车一起
B.牛顿第一定律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运动,当车突然停止时,如不考虑其他阻力,则两
C 个小球( ).惯性定律与惯性的实质是相同的 A.一定相碰
D.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B.一定不相碰
C.不一定相碰
D.无法确定,因为不知小车的运动方向
【例4】如果正在作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的重力忽然消失, 【例5】根据牛顿运动定律,以下选项中正确的是 ( )
那么它的运动状态应该是 ( ) A.人只有在静止的车厢内,竖直向上高高跳起
A.悬浮在空中不动 后,才会落在车厢的原来位置
B B.人在沿直线匀速前进的车厢内,竖直向上高高.运动速度逐渐减小
跳起后,将落在起跳点的后方
C.作竖直向下的匀速直线运动 C.人在沿直线加速前进的车厢内,竖直向上高高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跳起后,将落在起跳点的后方
D.人在沿直线减速前进的车厢内,竖直向上高高
跳起后,将落在起跳点的后方
2
牛顿第二定律 新的思维方式:弹簧是压缩的,则小车的运动情况?
内容:物体的加速度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
比。
F ma
如果统一使用国际单位制中的相应单位,则
F ma
一般方法步骤: 正交分解的应用:
1.确定研究对象 Fx=max
2.受力分析 Fy=may
3.列方程:F合=ma
3
【例6】如图所示,AB两物体叠放在一起,在粗糙水平面上 【例7】如图所示,在平直轨道做匀变速运动的车厢中,用
向左做匀减速运动,运动过程中B受到的摩擦力( ) 轻细线悬挂一个小球,悬线与竖直方向保持恒定的
A.方向向左,保持不变 夹角θ,则( )
B.方向向右,保持不变 A.小车一定向左匀加速运动
C.方向向左,逐渐减小 B.小车一定向右匀加速运动
D.方向向右,逐渐减小 C.小车可能向左匀减速运动
D.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gtanθ
【例8】在汽车内的悬线上挂一小球m,实验表明,当汽车 【例8】A.汽车一定向右做加速运动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悬线将与竖直方向成某一固 B.汽车一定向左做加速运动
定角度,如图所示。若在汽车底板上还有一个跟它 C.M除受到重力、底板的支持力作用外,还一定
相对静止的物体M,则关于汽车的运动情况和物体
受到向右的摩擦力作用
M的受力情况正确的是( )
D.M除受到重力、底板的支持力作用外,还一定
受到向左的摩擦力作用
4
【例9】匀速上升的升降机顶部悬有一轻质弹簧,弹簧下端 【例10】如图所示,AD、BD、CD是竖直面内三根固定的
挂有一小球。若升降机突然停止,在地面上的观察 光滑细杆, A、B、C。D位于同一圆周上,A点为
者看来,小球在继续上升的过程中( ) 圆周的最高点,D点为最低点。每根杆上都套着一
A.速度逐渐减小 个小滑环(图中未画出),三个滑环a、b、c分别从
B.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A、B、C处静止释放,用t1、t2、t3依次表示滑环滑
C.加速度逐渐增大 到D所用的时间,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
D.加速度逐渐减小 A.t1 < t2 < t3
B.t1 > t2 > t3
C.t3 > t1 > t2
D.t1 = t2 = t3
【例11】如图所示,物块M在静止的传送带上以速度v匀速 【例12】如图所示,小球从高处下落到竖直放置的轻弹簧
下滑时,传送带突然启动,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 上,从接触弹簧开始到将弹簧压缩到最短的过程
若传送带的速度大小也为v,则传送带启动后( ) 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M相对地面静止不动 A.小球的速度先减少后变大
B M B.小球的加速度先减少后增大. 可能沿斜面向上运动 C.小球的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少
C.M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改变 D.小球在该过程的位移中点处速度最大
D.M下滑的速度不变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