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2025年小升初语文模拟卷
一、选择题
1.(2025·杭州模拟)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蜿蜒(yán) 宽窄(zhǎi)
B.石笋(sǔn) 系绳子(jì)
C.一簇簇(cù) 走了一转(zhuǎn)
D.漆黑(qī) 仰卧(wò)
【答案】C
【知识点】拼音
【解析】【分析】A、B、D项中关于加点字的注音都是正确的,C项中走了一转的“转”应读作 zhuàn ;
故答案为:C;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的汉字读音掌握能力。作答时要对于多音字要结合词语中汉字的意思进行正确作答,对于容易选择错误的汉字读音,要结合平时的学习积累,加强识记,才能顺利作答。
2.(2025·杭州模拟)下列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教胡马度阴山(令,使)
B.醉卧沙场君莫笑(战场)
C.但使龙城飞将在(但是)
D.不教胡马度阴山(指侵扰中原的北方游牧民族骑兵)
【答案】C
【知识点】词语含义的理解
【解析】【分析】考查了对古诗句中词语的理解。分析时要结合诗句表达的意思,再确定词语的意思。
A:“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教”,解释为“令,使”,意思是不让匈奴的骑兵跨过阴山,此解释正确 。
B:“醉卧沙场君莫笑”中的“沙场”,解释为“战场”,意指战士们在战场上醉卧,此解释正确,且与诗句意境相符。
C:“但使龙城飞将在”中的 “但使”应解释为“只要”,表示一种假设或条件关系,即只要龙城的飞将还在,此解释错误 。
D:“不教胡马度阴山”中“胡马”的解释,意为“侵扰中原的北方游牧民族骑兵”,此解释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翻译与赏析古诗是一门学问,掌握到了其中的精髓,那么在阅读古诗时就更能与作者产生共鸣。
3.(2025·杭州模拟)将下列词组依次填入文段的横线上,正确的一项是( )
①集体的力量 ②生命的苍劲 ③季节的变换 ④大海的愤怒
大自然的语言丰富多彩:从秋叶的飘零中,我们读出了____;从归雁的行列中,我们读出了____;从古树的年轮中,我们读出了____;从台风的肆虐中,我们读出了____。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①②④ D.④①②③
【答案】C
【知识点】词汇运用
【解析】【分析】“从秋叶的飘零中,我们读出了____;”这句结合描述“秋叶”应该选择“及金额的变换”;“从归雁的行列中,我们读出了____;”这句描述“归雁”应该选择“集体的力量”;“从古树的年轮中,我们读出了____;”这句描述“古树的年轮”应该选择“生命的苍劲 ”;“从台风的肆虐中,我们读出了____。”这句结合对台风的描写,应该选择“大海的愤怒”;结合句子表达的意思,进行选择作答。
故答案为:C
【点评】题目考查对词语正确理解和运用能力,要结合句子表达的意思,对各项中词语的意思进行分析,选择最贴近句子意思的词语进行运用作答。
4.(2025·杭州模拟)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材”字用音序查字法先查C,再查cai。
B.“崇”是形声字,形旁是“山”,声旁是“宗”。
C.“匪”字共10画,第二笔是竖折。
D.“谜”字是左右结构,部首是“讠”。
【答案】C
【知识点】音节;音序;汉字结构;部首与偏旁;笔画与笔顺
【解析】【分析】结合汉字的字音、字形;ABD三项中表述正确,符合汉字字音和字形的特点;C项中“匪”笔顺是横, 竖, 横, 横, 横, 竖, 横, 横, 横, 竖折/竖弯,第二笔是“竖”,这项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题目考查汉字的读音和笔画笔顺,作答时要结合平时对生字的学习,结合对汉字结构、读音,遵循汉字笔顺的原则,进行作答。
5.(2025·杭州模拟)晓旭想用一句名言给小伙伴讲团结的力量, 下列名言中最合适的是( )
A.一时强弱在于力, 万古胜负在于理。
B.人心齐, 泰山移。
C.爱人若爱其身。
【答案】B
【知识点】格言、名言
【解析】【分析】 A选项 ,这句话强调的是理和力的对比,指出短期的强弱可能由力量决定,但长期的胜负则取决于道理。这与团结的力量不直接相关,更多是在讲述力量和道理的关系。 B选项 ,这句话直接表达了团结的力量。当人们的心团结一致时,可以产生巨大的力量,甚至能够移动泰山。这完全符合晓旭想要表达的团结的主题。 C选项 ,这句话讲的是爱他人就像爱自己一样,强调的是个人品德和道德修养,与团结的力量没有直接联系。
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名言警句的理解能力。名言警句,是指一些名人说的、写的、历史纪录的,经过实践所得出的结论或建议,以及警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名言警句易于流传。
二、按要求完成任务
6.(2025·杭州模拟)积累回顾。
(1)《江上渔者》脍炙人口,其中“ , 。”写出了捕鱼者的艰辛,饱含了诗人对劳动者的关切和同情。
(2)《十五夜望月》中的“不知秋思落谁家”委婉地表达了思念之情。在读过的古诗词中,我还知道类似的诗句有“ , ”。
(3)《匆匆》一文的作者是 ,课文紧紧围绕“匆匆”二字,极其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 和 之情,揭示了既然来到这个世界就不能 的主题思想。
(4)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 ,或 。”
(5)日积月累:有心栽花花不发, 。树欲静而风不止, 。 ,忠言逆耳利于行。
【答案】(1)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3)朱自清;慨叹;怅然若失;白白走这一遭
(4)重于泰山;轻于鸿毛
(5)无心插柳柳成荫;子欲养而亲不待;良药苦口利于病
【知识点】格言、名言;谚语;惯用语、俗语;古诗词填空;古诗词运用
【解析】【分析】(1)“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意思是江上行人来来往往,只是喜爱味道鲜美的鲈鱼。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同样借助对月亮的描写,表达了思乡之情;
(3)结合课文《匆匆》,课文作者是朱自清,结合对日常生活场景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无奈和惋惜之情,揭示了既然来到这个世界就不能拜拜走这一遭的主题思想。结合对课文的理解,进行作答。
(4)结合课文《为人民服务》,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书写时“重”横画较多要正确书写;“鸿毛”的“鸿”是三点水,最右边是“鸟”;
(5)“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意思是比喻有心去做的事情常常做不成,无心去求的事情反而不请自来。“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意思是树希望静止不摆,风却不停息;子女想赡养父母,父母却已离去。这两句话常被用来感叹子女希望尽孝时,父母却已经亡故。“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意思是好的药物大多数是苦的,但是有利于治疗疾病;同样,真诚的劝告或批评往往是不中听的,但是有利于人们改正缺点和错误。
故答案为:(1)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3)朱自清;慨叹;怅然若失;白白走这一遭(4)重于泰山;轻于鸿毛(5)无心插柳柳成荫;子欲养而亲不待;良药苦口利于病
【点评】题目考查对古代文学作品中名句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的学习积累,根据题目内容和考查的知识点,进行准确作答,书写要正确。
7.(2025·杭州模拟)按要求写句子。
(1)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缩句)
(2)他的肝脏被鹫鹰吃光了。(改为“把”字句)
(3)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描摹诗句所描写的画面)
(4)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仿写设问句)
(5)风将银色的雨幕斜挂起来,世界几乎全部都被冲洗遍了。(修改病句)
【答案】(1)汗水变成了雨露。
(2)鹫鹰把他的肝脏吃光了。
(3)一道残阳倒映在江面上,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一半呈现出深深的青绿色,一半呈现出红色。
(4)学好语文要背书吗?一定要。
(5)风将银色的雨幕斜挂起来,世界几乎都被冲洗遍了。(或:风将银色的雨幕斜挂起来,世界全部都被冲洗遍了。)
【知识点】修改病句;句式转换;仿写;缩句;古诗词翻译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缩句。缩句是把“枝繁叶茂”的长句缩为只留“主干”的短句,并且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要意思。删掉“ 他的、滋润万物的 ”这些修饰限制的成分。
(2)本题主要考查“把”字句和“被”字句间的转换。答题时,首先要了解“把”字句和“被”字句的组成部分,其次要找出句中的“主动者"”和“被动者”,最后主(动者)被(动者)换位,“把""被”互换即可。句子中出现的其他成分不能随意删改。 把“他的肝脏”和“鹫鹰”换位。
(3)本题考查对古诗句的理解掌握。“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残阳:快落山的太阳的光,也指晚霞。瑟瑟:原意为碧色珍宝,此处指碧绿色。描绘为: 一道残阳倒映在江面上,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一半呈现出深深的青绿色,一半呈现出红色。
(4)本题考查设问句的仿写。设问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回答的的修辞方法。 学好语文要背书吗?一定要。
(5)本题考查病句的修改能力。 这个句子错在不合逻辑。“几乎全部”和“都”自相矛盾,应删掉“几乎全部”。
故答案为:(1) 汗水变成了雨露。 (2) 鹫鹰把他的肝脏吃光了。 (3) 一道残阳倒映在江面上,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一半呈现出深深的青绿色,一半呈现出红色。 (4) 学好语文要背书吗?一定要。 (5) 风将银色的雨幕斜挂起来,世界几乎都被冲洗遍了。(或:风将银色的雨幕斜挂起来,世界全部都被冲洗遍了。)
【点评】考查了缩句、句子仿写、改写句子、 描写诗句的画面和修改病句 。句子仿写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参照题干所提供的句式,另写一个或多个句式相同、内容与上下文衔接的句子。
(2025·杭州模拟)综合性学习。
传承传统美德,弘扬民族文化,请你参加以“孝”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8.【猜“孝”义】参考图片及“孝”的古文字,猜猜“孝”的本义。
本义: 。
9.【感“孝”心】传统的“孝”强调长幼有序、顺从父母。新时代,孝顺观有了新的特点。阅读以下材料,写出你的两点发现。
A.节日里我会给爸妈写小卡片,感谢他们的付出,告诉他们“我很爱你们”。
B.我认为“孝”跟“顺”不是一码事,爸妈也有错的时候,比如我一用电脑,我爸就不高兴,但需要的时候我还是会偷偷用的。
C.我偶尔会和妈妈聊聊八卦,这是有科学依据的哦,专家证明现代人压力很大,适度地八卦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心理调节方法。
① ②
【答案】8.好好侍奉父母(或:晚辈侍奉长辈)
9.与父母平等相处;善于与父母沟通交流
【知识点】字义;文章大意理解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汉字文化内涵的理解与探究能力。通过对 “孝” 字的图片及古文字分析,考查对传统文化符号的解读,有助于加深对传统美德根源的认识,增强对汉字文化的理解与传承意识。
(2)本题考查对传统观念在新时代变化的理解与归纳能力。通过分析不同情境下的行为,考查对孝顺观新特点的把握,有助于引导思考传统美德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提升对社会现象的观察与分析能力。
8.从图片及 “孝” 的古文字来看,其字形上面是 “老” 字的上半部分,代表老人,下面是 “子”,象征子女。整体寓意为子女扶持、侍奉老人,所以 “孝” 的本义是好好侍奉父母或晚辈侍奉长辈。
故答案为:好好侍奉父母(或:晚辈侍奉长辈)
9.材料 A 中给爸妈写小卡片表达爱意,体现了与父母在情感交流上更加平等,不再是传统意义上晚辈对长辈单向的顺从;材料 B 表明在新时代,子女对于父母并非盲目顺从,当父母有错时会有自己的判断和行为,这是与父母平等相处的表现;材料 C 中与妈妈聊八卦,是子女主动与父母沟通交流的新方式,且这种方式还有利于心理调节,说明新时代注重与父母的沟通交流。
故答案为:与父母平等相处;善于与父母沟通交流
三、现代文阅读
(2025·杭州模拟)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爸爸晚上偏要拉我去散步,
原来花草都像白天一样微笑。
从此再黑再黑的夜晚,
我也能看见小鸟怎样在月光下睡觉……
10.爸爸是怎么帮助“我”克服胆小的?( )(填序号)
A.给“我”讲勇敢的故事 B.晚上拉“我”去散步
11.在爸爸的帮助下,“我”知道了( )。(填序号)
A.夜晚很可怕。 B.夜晚很黑很黑。 C.夜晚很美丽。
12.现在的“我”是一个( )的孩子。(填序号)
A.怕黑、胆小 B.不怕黑、勇敢
【答案】10.B
11.C
12.B
【知识点】课内现代文阅读
(2025·杭州模拟)课外阅读。
美丽的秋
村里的枫树林可美啦!一到秋天,枫叶变红了,远远望去,红艳艳一片,好看极了。霜降过后,枫叶越来越红,简直像一团团火,把天空都映红了。
村外的果园可美啦!在阳光下,那熟透的柿子像灯笼挂在枝头,满树的苹果像孩子的一张张笑脸。在葡萄架上,成串的葡萄,有红的、白的、紫的……闪着迷人的光彩。一阵秋风吹来,满树果儿点着头,散发出甜甜的香味。
13.照样子,写词语。
红艳艳(ABB式): 、
14.短文写的是 季的美丽景色,写了 和 两个地方,提到了 、 和葡萄三种水果。
15.写秋天的枫叶时,作者把“红红的枫叶”比作 。
16.秋天还有哪些地方很美呢?请你选一处写一写。
【答案】13.白茫茫;绿油油
14.秋;村里的枫树林;村外的果园;柿子;苹果
15.火
16.秋天的天空是美的,又高又远,天空中有几行大雁飞过。
【知识点】散文阅读
四、书面表达
17.(2025·杭州模拟)书面表达
请以“_____有真好”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①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使文题完整;②叙述出具体的事情,说真话,抒真情;③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④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答案】有书真好 在岁月这条川流不息的长河里,成长路上由稚嫩到成熟,你让我度过了很多美好的时光。
开心时想起你,想从你那里得到更多的乐趣;难过时也想到你,渴望从你那里得到一丝慰藉。你是我心灵的导师,为我指明人生正确的道路。一路有你,真好。宇宙浩瀚之大,万物包含其中,一切疑问都能通过你得到答案。你是一切智慧的总称——书。
小时候,我第一次与书本相识,对书并没有多大的兴趣,一门心思都扑在电视机的“怀抱”里。妈妈经常安静地坐在椅子上看书,对周围一切的嘈杂都听不进去,只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在那一刻,我对书本便萌生出了一丝兴趣。一次,偶然看到了一本书——《曾少年》。只是漫不经心地翻了两页,我便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这本书生动地描绘出主人公从小到大的人生经历。看着这本书,我仿佛和主人公一样,在从小便生活着的四合院里,和小伙伴一起玩闹,一起哭,一起笑。这本书用细腻优美的语言揭示了人间的暖恶,以及主人公与朋友们纯洁真挚的友谊,还教给了我许多道理:人生那么短,总该有几个时刻,美好的令人难忘,也会说无数次的再见,乐观些,不惧将来,不畏过往才是最重要的。
书,是我的人生导师。《三字经》告诉我为人处事的道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教会我做一个坚毅,不轻易说死的人,《苏菲的世界》让我明白了自己是谁,为谁而活,该怎样活。英国大文豪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在这个不断更新的时代,只要有你,生活便不会无聊,灰暗。一路有你的陪伴,真好!
【知识点】其他类作文
【解析】【分析】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题目,中心话题是围绕补全的横线上的事物来阐述其带来的好处与意义,通过叙述具体事情,表达真情实感。
【题干分析】题目要求在横线上填合适词语,使文题完整,之后围绕填入内容展开叙述。本题示例填入 “书”,其意义在于书是知识的载体,能带来乐趣、慰藉,指引人生方向等。“有书真好” 意味着要通过具体事例展现书对自己生活、成长产生的积极影响。写作思路:开头需点明所填事物,如范文直接表明 “有书真好”,并阐述书在成长中的作用。中间部分详细叙述与书相关的具体事例,如自己从对书不感兴趣到因《曾少年》而爱上阅读,通过描述书中情节及自己的感悟,体现书的价值。结尾总结书对自己的重要性,升华主题。写作误区方面,可能出现事例不具体、空洞抒情,或者对所填事物阐述不清晰。开头可通过设置悬念、引用名言等方式引出所填事物,事例素材可选取阅读不同书籍的经历,结尾可再次强调所填事物的意义,与开头呼应。
【立意提取】1.有音乐真好:通过描述音乐在不同场景下给自己带来的心灵触动,如悲伤时舒缓情绪、疲惫时带来活力等,展现音乐的魅力与价值。
2.有梦想真好:讲述在追求梦想过程中,梦想如何激励自己克服困难,实现自我成长,突出梦想对人生的引领作用。
【点评】紧扣主题,情感真挚:全文围绕 “有书真好” 展开,从对书从最初的兴趣缺缺,到因《曾少年》而沉迷,再到阐述各类书籍对自己的深远影响,清晰地展现了书在作者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字里行间洋溢着对书的热爱与感激之情,能让读者深切感受到书给予作者的力量。事例具体,叙述生动:作者详细讲述了与《曾少年》的邂逅,将书中描绘的四合院场景、主人公的生活经历等生动呈现,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能够深刻体会到这本书给作者带来的触动,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引用恰当,增添文采:文中引用了莎士比亚的名言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不仅丰富了文章内容,还从名人观点的角度进一步强调了书的重要性,提升了文章的文化底蕴。条理清晰,结构完整:开头点明主题,中间叙述与书相关的具体事例,结尾总结书的重要意义并升华主题,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让读者能够轻松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
1 / 1浙江省杭州市2025年小升初语文模拟卷
一、选择题
1.(2025·杭州模拟)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蜿蜒(yán) 宽窄(zhǎi)
B.石笋(sǔn) 系绳子(jì)
C.一簇簇(cù) 走了一转(zhuǎn)
D.漆黑(qī) 仰卧(wò)
2.(2025·杭州模拟)下列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教胡马度阴山(令,使)
B.醉卧沙场君莫笑(战场)
C.但使龙城飞将在(但是)
D.不教胡马度阴山(指侵扰中原的北方游牧民族骑兵)
3.(2025·杭州模拟)将下列词组依次填入文段的横线上,正确的一项是( )
①集体的力量 ②生命的苍劲 ③季节的变换 ④大海的愤怒
大自然的语言丰富多彩:从秋叶的飘零中,我们读出了____;从归雁的行列中,我们读出了____;从古树的年轮中,我们读出了____;从台风的肆虐中,我们读出了____。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①②④ D.④①②③
4.(2025·杭州模拟)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材”字用音序查字法先查C,再查cai。
B.“崇”是形声字,形旁是“山”,声旁是“宗”。
C.“匪”字共10画,第二笔是竖折。
D.“谜”字是左右结构,部首是“讠”。
5.(2025·杭州模拟)晓旭想用一句名言给小伙伴讲团结的力量, 下列名言中最合适的是( )
A.一时强弱在于力, 万古胜负在于理。
B.人心齐, 泰山移。
C.爱人若爱其身。
二、按要求完成任务
6.(2025·杭州模拟)积累回顾。
(1)《江上渔者》脍炙人口,其中“ , 。”写出了捕鱼者的艰辛,饱含了诗人对劳动者的关切和同情。
(2)《十五夜望月》中的“不知秋思落谁家”委婉地表达了思念之情。在读过的古诗词中,我还知道类似的诗句有“ , ”。
(3)《匆匆》一文的作者是 ,课文紧紧围绕“匆匆”二字,极其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 和 之情,揭示了既然来到这个世界就不能 的主题思想。
(4)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 ,或 。”
(5)日积月累:有心栽花花不发, 。树欲静而风不止, 。 ,忠言逆耳利于行。
7.(2025·杭州模拟)按要求写句子。
(1)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缩句)
(2)他的肝脏被鹫鹰吃光了。(改为“把”字句)
(3)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描摹诗句所描写的画面)
(4)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仿写设问句)
(5)风将银色的雨幕斜挂起来,世界几乎全部都被冲洗遍了。(修改病句)
(2025·杭州模拟)综合性学习。
传承传统美德,弘扬民族文化,请你参加以“孝”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8.【猜“孝”义】参考图片及“孝”的古文字,猜猜“孝”的本义。
本义: 。
9.【感“孝”心】传统的“孝”强调长幼有序、顺从父母。新时代,孝顺观有了新的特点。阅读以下材料,写出你的两点发现。
A.节日里我会给爸妈写小卡片,感谢他们的付出,告诉他们“我很爱你们”。
B.我认为“孝”跟“顺”不是一码事,爸妈也有错的时候,比如我一用电脑,我爸就不高兴,但需要的时候我还是会偷偷用的。
C.我偶尔会和妈妈聊聊八卦,这是有科学依据的哦,专家证明现代人压力很大,适度地八卦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心理调节方法。
① ②
三、现代文阅读
(2025·杭州模拟)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爸爸晚上偏要拉我去散步,
原来花草都像白天一样微笑。
从此再黑再黑的夜晚,
我也能看见小鸟怎样在月光下睡觉……
10.爸爸是怎么帮助“我”克服胆小的?( )(填序号)
A.给“我”讲勇敢的故事 B.晚上拉“我”去散步
11.在爸爸的帮助下,“我”知道了( )。(填序号)
A.夜晚很可怕。 B.夜晚很黑很黑。 C.夜晚很美丽。
12.现在的“我”是一个( )的孩子。(填序号)
A.怕黑、胆小 B.不怕黑、勇敢
(2025·杭州模拟)课外阅读。
美丽的秋
村里的枫树林可美啦!一到秋天,枫叶变红了,远远望去,红艳艳一片,好看极了。霜降过后,枫叶越来越红,简直像一团团火,把天空都映红了。
村外的果园可美啦!在阳光下,那熟透的柿子像灯笼挂在枝头,满树的苹果像孩子的一张张笑脸。在葡萄架上,成串的葡萄,有红的、白的、紫的……闪着迷人的光彩。一阵秋风吹来,满树果儿点着头,散发出甜甜的香味。
13.照样子,写词语。
红艳艳(ABB式): 、
14.短文写的是 季的美丽景色,写了 和 两个地方,提到了 、 和葡萄三种水果。
15.写秋天的枫叶时,作者把“红红的枫叶”比作 。
16.秋天还有哪些地方很美呢?请你选一处写一写。
四、书面表达
17.(2025·杭州模拟)书面表达
请以“_____有真好”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①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使文题完整;②叙述出具体的事情,说真话,抒真情;③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④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拼音
【解析】【分析】A、B、D项中关于加点字的注音都是正确的,C项中走了一转的“转”应读作 zhuàn ;
故答案为:C;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的汉字读音掌握能力。作答时要对于多音字要结合词语中汉字的意思进行正确作答,对于容易选择错误的汉字读音,要结合平时的学习积累,加强识记,才能顺利作答。
2.【答案】C
【知识点】词语含义的理解
【解析】【分析】考查了对古诗句中词语的理解。分析时要结合诗句表达的意思,再确定词语的意思。
A:“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教”,解释为“令,使”,意思是不让匈奴的骑兵跨过阴山,此解释正确 。
B:“醉卧沙场君莫笑”中的“沙场”,解释为“战场”,意指战士们在战场上醉卧,此解释正确,且与诗句意境相符。
C:“但使龙城飞将在”中的 “但使”应解释为“只要”,表示一种假设或条件关系,即只要龙城的飞将还在,此解释错误 。
D:“不教胡马度阴山”中“胡马”的解释,意为“侵扰中原的北方游牧民族骑兵”,此解释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翻译与赏析古诗是一门学问,掌握到了其中的精髓,那么在阅读古诗时就更能与作者产生共鸣。
3.【答案】C
【知识点】词汇运用
【解析】【分析】“从秋叶的飘零中,我们读出了____;”这句结合描述“秋叶”应该选择“及金额的变换”;“从归雁的行列中,我们读出了____;”这句描述“归雁”应该选择“集体的力量”;“从古树的年轮中,我们读出了____;”这句描述“古树的年轮”应该选择“生命的苍劲 ”;“从台风的肆虐中,我们读出了____。”这句结合对台风的描写,应该选择“大海的愤怒”;结合句子表达的意思,进行选择作答。
故答案为:C
【点评】题目考查对词语正确理解和运用能力,要结合句子表达的意思,对各项中词语的意思进行分析,选择最贴近句子意思的词语进行运用作答。
4.【答案】C
【知识点】音节;音序;汉字结构;部首与偏旁;笔画与笔顺
【解析】【分析】结合汉字的字音、字形;ABD三项中表述正确,符合汉字字音和字形的特点;C项中“匪”笔顺是横, 竖, 横, 横, 横, 竖, 横, 横, 横, 竖折/竖弯,第二笔是“竖”,这项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题目考查汉字的读音和笔画笔顺,作答时要结合平时对生字的学习,结合对汉字结构、读音,遵循汉字笔顺的原则,进行作答。
5.【答案】B
【知识点】格言、名言
【解析】【分析】 A选项 ,这句话强调的是理和力的对比,指出短期的强弱可能由力量决定,但长期的胜负则取决于道理。这与团结的力量不直接相关,更多是在讲述力量和道理的关系。 B选项 ,这句话直接表达了团结的力量。当人们的心团结一致时,可以产生巨大的力量,甚至能够移动泰山。这完全符合晓旭想要表达的团结的主题。 C选项 ,这句话讲的是爱他人就像爱自己一样,强调的是个人品德和道德修养,与团结的力量没有直接联系。
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名言警句的理解能力。名言警句,是指一些名人说的、写的、历史纪录的,经过实践所得出的结论或建议,以及警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名言警句易于流传。
6.【答案】(1)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3)朱自清;慨叹;怅然若失;白白走这一遭
(4)重于泰山;轻于鸿毛
(5)无心插柳柳成荫;子欲养而亲不待;良药苦口利于病
【知识点】格言、名言;谚语;惯用语、俗语;古诗词填空;古诗词运用
【解析】【分析】(1)“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意思是江上行人来来往往,只是喜爱味道鲜美的鲈鱼。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同样借助对月亮的描写,表达了思乡之情;
(3)结合课文《匆匆》,课文作者是朱自清,结合对日常生活场景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无奈和惋惜之情,揭示了既然来到这个世界就不能拜拜走这一遭的主题思想。结合对课文的理解,进行作答。
(4)结合课文《为人民服务》,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书写时“重”横画较多要正确书写;“鸿毛”的“鸿”是三点水,最右边是“鸟”;
(5)“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意思是比喻有心去做的事情常常做不成,无心去求的事情反而不请自来。“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意思是树希望静止不摆,风却不停息;子女想赡养父母,父母却已离去。这两句话常被用来感叹子女希望尽孝时,父母却已经亡故。“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意思是好的药物大多数是苦的,但是有利于治疗疾病;同样,真诚的劝告或批评往往是不中听的,但是有利于人们改正缺点和错误。
故答案为:(1)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3)朱自清;慨叹;怅然若失;白白走这一遭(4)重于泰山;轻于鸿毛(5)无心插柳柳成荫;子欲养而亲不待;良药苦口利于病
【点评】题目考查对古代文学作品中名句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的学习积累,根据题目内容和考查的知识点,进行准确作答,书写要正确。
7.【答案】(1)汗水变成了雨露。
(2)鹫鹰把他的肝脏吃光了。
(3)一道残阳倒映在江面上,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一半呈现出深深的青绿色,一半呈现出红色。
(4)学好语文要背书吗?一定要。
(5)风将银色的雨幕斜挂起来,世界几乎都被冲洗遍了。(或:风将银色的雨幕斜挂起来,世界全部都被冲洗遍了。)
【知识点】修改病句;句式转换;仿写;缩句;古诗词翻译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缩句。缩句是把“枝繁叶茂”的长句缩为只留“主干”的短句,并且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要意思。删掉“ 他的、滋润万物的 ”这些修饰限制的成分。
(2)本题主要考查“把”字句和“被”字句间的转换。答题时,首先要了解“把”字句和“被”字句的组成部分,其次要找出句中的“主动者"”和“被动者”,最后主(动者)被(动者)换位,“把""被”互换即可。句子中出现的其他成分不能随意删改。 把“他的肝脏”和“鹫鹰”换位。
(3)本题考查对古诗句的理解掌握。“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残阳:快落山的太阳的光,也指晚霞。瑟瑟:原意为碧色珍宝,此处指碧绿色。描绘为: 一道残阳倒映在江面上,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一半呈现出深深的青绿色,一半呈现出红色。
(4)本题考查设问句的仿写。设问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回答的的修辞方法。 学好语文要背书吗?一定要。
(5)本题考查病句的修改能力。 这个句子错在不合逻辑。“几乎全部”和“都”自相矛盾,应删掉“几乎全部”。
故答案为:(1) 汗水变成了雨露。 (2) 鹫鹰把他的肝脏吃光了。 (3) 一道残阳倒映在江面上,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一半呈现出深深的青绿色,一半呈现出红色。 (4) 学好语文要背书吗?一定要。 (5) 风将银色的雨幕斜挂起来,世界几乎都被冲洗遍了。(或:风将银色的雨幕斜挂起来,世界全部都被冲洗遍了。)
【点评】考查了缩句、句子仿写、改写句子、 描写诗句的画面和修改病句 。句子仿写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参照题干所提供的句式,另写一个或多个句式相同、内容与上下文衔接的句子。
【答案】8.好好侍奉父母(或:晚辈侍奉长辈)
9.与父母平等相处;善于与父母沟通交流
【知识点】字义;文章大意理解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汉字文化内涵的理解与探究能力。通过对 “孝” 字的图片及古文字分析,考查对传统文化符号的解读,有助于加深对传统美德根源的认识,增强对汉字文化的理解与传承意识。
(2)本题考查对传统观念在新时代变化的理解与归纳能力。通过分析不同情境下的行为,考查对孝顺观新特点的把握,有助于引导思考传统美德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提升对社会现象的观察与分析能力。
8.从图片及 “孝” 的古文字来看,其字形上面是 “老” 字的上半部分,代表老人,下面是 “子”,象征子女。整体寓意为子女扶持、侍奉老人,所以 “孝” 的本义是好好侍奉父母或晚辈侍奉长辈。
故答案为:好好侍奉父母(或:晚辈侍奉长辈)
9.材料 A 中给爸妈写小卡片表达爱意,体现了与父母在情感交流上更加平等,不再是传统意义上晚辈对长辈单向的顺从;材料 B 表明在新时代,子女对于父母并非盲目顺从,当父母有错时会有自己的判断和行为,这是与父母平等相处的表现;材料 C 中与妈妈聊八卦,是子女主动与父母沟通交流的新方式,且这种方式还有利于心理调节,说明新时代注重与父母的沟通交流。
故答案为:与父母平等相处;善于与父母沟通交流
【答案】10.B
11.C
12.B
【知识点】课内现代文阅读
【答案】13.白茫茫;绿油油
14.秋;村里的枫树林;村外的果园;柿子;苹果
15.火
16.秋天的天空是美的,又高又远,天空中有几行大雁飞过。
【知识点】散文阅读
17.【答案】有书真好 在岁月这条川流不息的长河里,成长路上由稚嫩到成熟,你让我度过了很多美好的时光。
开心时想起你,想从你那里得到更多的乐趣;难过时也想到你,渴望从你那里得到一丝慰藉。你是我心灵的导师,为我指明人生正确的道路。一路有你,真好。宇宙浩瀚之大,万物包含其中,一切疑问都能通过你得到答案。你是一切智慧的总称——书。
小时候,我第一次与书本相识,对书并没有多大的兴趣,一门心思都扑在电视机的“怀抱”里。妈妈经常安静地坐在椅子上看书,对周围一切的嘈杂都听不进去,只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在那一刻,我对书本便萌生出了一丝兴趣。一次,偶然看到了一本书——《曾少年》。只是漫不经心地翻了两页,我便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这本书生动地描绘出主人公从小到大的人生经历。看着这本书,我仿佛和主人公一样,在从小便生活着的四合院里,和小伙伴一起玩闹,一起哭,一起笑。这本书用细腻优美的语言揭示了人间的暖恶,以及主人公与朋友们纯洁真挚的友谊,还教给了我许多道理:人生那么短,总该有几个时刻,美好的令人难忘,也会说无数次的再见,乐观些,不惧将来,不畏过往才是最重要的。
书,是我的人生导师。《三字经》告诉我为人处事的道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教会我做一个坚毅,不轻易说死的人,《苏菲的世界》让我明白了自己是谁,为谁而活,该怎样活。英国大文豪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在这个不断更新的时代,只要有你,生活便不会无聊,灰暗。一路有你的陪伴,真好!
【知识点】其他类作文
【解析】【分析】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题目,中心话题是围绕补全的横线上的事物来阐述其带来的好处与意义,通过叙述具体事情,表达真情实感。
【题干分析】题目要求在横线上填合适词语,使文题完整,之后围绕填入内容展开叙述。本题示例填入 “书”,其意义在于书是知识的载体,能带来乐趣、慰藉,指引人生方向等。“有书真好” 意味着要通过具体事例展现书对自己生活、成长产生的积极影响。写作思路:开头需点明所填事物,如范文直接表明 “有书真好”,并阐述书在成长中的作用。中间部分详细叙述与书相关的具体事例,如自己从对书不感兴趣到因《曾少年》而爱上阅读,通过描述书中情节及自己的感悟,体现书的价值。结尾总结书对自己的重要性,升华主题。写作误区方面,可能出现事例不具体、空洞抒情,或者对所填事物阐述不清晰。开头可通过设置悬念、引用名言等方式引出所填事物,事例素材可选取阅读不同书籍的经历,结尾可再次强调所填事物的意义,与开头呼应。
【立意提取】1.有音乐真好:通过描述音乐在不同场景下给自己带来的心灵触动,如悲伤时舒缓情绪、疲惫时带来活力等,展现音乐的魅力与价值。
2.有梦想真好:讲述在追求梦想过程中,梦想如何激励自己克服困难,实现自我成长,突出梦想对人生的引领作用。
【点评】紧扣主题,情感真挚:全文围绕 “有书真好” 展开,从对书从最初的兴趣缺缺,到因《曾少年》而沉迷,再到阐述各类书籍对自己的深远影响,清晰地展现了书在作者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字里行间洋溢着对书的热爱与感激之情,能让读者深切感受到书给予作者的力量。事例具体,叙述生动:作者详细讲述了与《曾少年》的邂逅,将书中描绘的四合院场景、主人公的生活经历等生动呈现,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能够深刻体会到这本书给作者带来的触动,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引用恰当,增添文采:文中引用了莎士比亚的名言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不仅丰富了文章内容,还从名人观点的角度进一步强调了书的重要性,提升了文章的文化底蕴。条理清晰,结构完整:开头点明主题,中间叙述与书相关的具体事例,结尾总结书的重要意义并升华主题,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让读者能够轻松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