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变色龙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6 变色龙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24 10:34: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变色龙》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根据小说情节要素,学生能够自主梳理文章主要内容。
2.通过对奥楚蔑洛夫人物形象分析,学生能够说出“变色龙”的象征义。
3.通过对社会环境的分析,学生能够提炼文章的主旨。
教学重点:品析“奥楚蔑洛夫”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探究“变色龙”含义,提炼文章主旨。
教学方法:跳读法、归纳法
教学工具: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走近作者
(一)导入
同学们看到下列词语会分别想到哪些人?
铁公鸡 笑面虎 白眼狼 地头蛇
明确:
铁公鸡:生活中小气、吝啬、一毛不拔的人。
笑面虎:笑里藏刀,表面上一团和气,背地里总想着怎样排挤别人的人。
白眼狼:现在多用来形容忘恩负义、过河拆桥、恩将仇报的人。
地头蛇:在当地有势力的、欺压人民的恶霸。
追问: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一个特点?这四个词语都同什么有关系?
预设:生回答“动物”。
语言导入:没错,生活中其实有很多表面是在写动物,而实际是在写人的词语,今天我们将要学的文章亦是如此。让我们一同认识一个新的动物——变色龙。(出示图片,简单分析变色龙特点。)
(二)走进作者:根据文字线索,猜猜他是谁
A.他是一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同时又是一位喜剧革新家。
B.他与莫泊桑、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C.他是19世纪俄国著名的作家、戏剧家。
D.它的代表作有小说《第六病室》《装在套子里的人》,剧本《万尼亚舅舅》《樱桃园》等。
请同学们一起说出他的名字:契诃夫(师:强调“诃”字读音“hē”,堂吉诃hē德。)
二、自主阅读,梳理内容
请同学们拿出我们的课前学习单。
1.认真阅读课文,分别从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方面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
明确:开端:首饰匠赫留金被一只狗咬伤;
发展:警官奥楚蔑洛夫随着小狗主人的变化,而不断变化自己的断案态度; 高潮:确定小狗的主人是将军的哥哥;
结局:小狗被带走,奥楚蔑洛夫威胁、恐吓赫留金。
预设:学生可能分不清“发展”和“高潮”,会认为警官态度的不断变化是高潮部分,因为这一部分最能吸引学生,也最有趣。
2.有人说这是一次公开的判案,请结合文章内容,完成判决书。
明确:
判决书
案由 狗咬人事件 是否公开审理 是
主审人:奥楚蔑洛夫
被告:白毛小猎狗 身份 不知道主人是谁(8) 好像是将军家的(9) 巡警说不是将军家的(17) 巡警说是将军家的(18) 厨师说不是将军家的(23) 厨师说是将军哥哥家的(24)
态度 “野畜牲”“疯狗”“把它弄死好了” “它是那么小”“它怎么会咬着你的” “鬼才知道是什么玩意儿”“下贱胚子” “名贵的狗”“狗是娇贵的动物” “野狗”“弄死它算了” “还不赖”“怪伶俐的”“好一条小狗”
原告:首饰匠赫留金 称呼 你 鬼东西 受害者 混蛋 你
态度 “绝不轻易放过这件事”——郑重其事、为民做主 “异想天开”“想得到一笔什么赔偿费”——质疑 “我绝不能不管”——态度坚决 “怪你自己不好”——指责 “我早晚要收拾你”——威胁、恐吓
最终判决 “普洛诃尓喊一声那条狗的名字,带着它从木柴厂走了。”(28)“我早晚要收拾你!”(29)一切责任归于首饰匠赫留金
三、探究“变”字,把握形象
(1)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案件时,他的态度是随着什么变化的?
明确:狗的主人是谁。
思考探究:奥楚蔑洛夫多次“变色”中有没有“不变”的地方?
明确:身为警官——装腔作势、厚颜无耻(小官僚)
面对群众——专横霸道、作威作福(警犬)
面对权贵——溜须拍马、趋炎附势(沙皇走狗)
其他——见风使舵、媚上欺下
四、解读题目,剖析象征
小说的题目为什么叫“变色龙”?
明确:变色龙,体色能变化,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换皮肤的颜色,以适应周围环境,保护自己。
奥楚蔑洛夫:见风使舵、反复无常,他的变色本质,是沙皇专制警察统治的化身,是沙皇专制政府的虚伪和专横的集中表现。
追问:从“变色龙”和“奥楚蔑洛夫”的身上我们发现了什么相同之处?从中我们总结出“变色龙”究竟象征着怎样的人呢?
明确:相同之处:都会随着外部环境的改变而改变自己的“肤色”。
象征义:象征生活中见风使舵,善于变化和伪装的人。
五、分析环境,明确主旨
(1)奥楚蔑洛夫成为“变色龙”的原因?
【时代背景链接】
《变色龙》写于1884年,当时正是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三世统治最反动的时期。亚历山大三世加强了宪兵警察等专政机构,豢养了一批媚上欺下的走狗,整个俄国笼罩在军警宪兵的白色恐怖之中。而沙皇专制警察往往打着遵守法令的官腔,干的却是媚上欺下的勾当。
“它遇见所有的阔人都驯良,遇见所有的穷人都狂吠。”——鲁迅
明确:
“四下里一片沉静,广场上一个人也没有。”
“门口连一个乞丐也没有。”
——环境:冷清、萧条
“木柴厂四周很快就聚了一群人,仿佛一下子从地底下钻出来的。”
“那群人对着赫留金哈哈大笑。”
——看客:无聊、麻木、愚昧
“它的法律上说得明白,现在大家都平等了。不瞒您说,我的兄弟就在当宪兵......”
“那的人可不管什么法律不法律,一眨眼的工夫就叫它断了气!”
——制度:人治社会,法律形同虚设。
(2)小说的主旨是什么?
明确:作者用尖锐辛辣的笔触揭露了这些走狗奴才的丑态和肮脏的灵魂,用以揭示沙皇统治的腐败黑暗。
六、课堂小结
一个 的年代;
一条 的小狗;
一位 的警官;
一群 的看客;
为我们上演了一段 的故事。
明确:一个 荒唐、黑暗 的年代;
一条 无辜、幸运 的小狗;
一位 见风使舵、媚上欺下 的警官;
一群 麻木、愚昧 的看客;
为我们上演了一段 啼笑皆非、悲喜交加 的故事。
七、作业布置
本文的语言很有特色,手法多样,值得分析,请在书上画出你认为值得品味的语言,并在旁边做好批注,并选择任意两处完成作业单。
作业单范例:
我品味的是第25段中的“整个脸上洋溢着含笑的温情......”。这一句用了神态描写的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奥楚蔑洛夫“哈巴狗”形象,媚态百出,丑态毕露。
作业单我品味的是第 段中的 这一句用了 的写作手法,写出了 的 。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比阅读,学生能够进一步感知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及小说中的讽刺艺术。
2.通过重点词句品读赏析,学生能够说出人物描写手法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
教学重点:品读赏析人物描写手法的作用。
教学难点:鉴赏小说中的讽刺艺术。
教学方法:跳读法、品读法、归纳法
教学工具: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对文章进行了整体把握,对题目的象征义、社会背景有所了解,这节课我们把视野打开,看看其他小说中所反映的社会有没有变色龙式人物出现,这跟当时的社会大环境是否有联系。另外,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小说的核心。这节课我们还将重点学习本文人物的描写方法及小说中常用的讽刺手法。
二、对比阅读,赏讽刺艺术
(一)回顾九上《范进中举》中的胡屠户和《我的叔叔于勒》中的菲利普夫妇。思考三篇文章均使用了哪种写作手法?
【回顾旧知】
1.《范进中举》中的胡屠户
范进中举前:
“你是个烂忠厚没用的人,所以这些话我不得不教导你,免得惹人笑话。”
“你自己只觉得中了一个相公,就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来!......像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泡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
范进中举后:
“我那里还杀猪!有我这贤婿,还怕后半世靠不着也怎的?我每常说,我的这个贤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就是城里头那张府、周府这些老爷,也没有我女婿这样一个体面的相貌。”
【背景链接】
《儒林外史》成书于十八世纪中叶的乾隆年间,当时正是这个末代王朝由盛而衰的转折时期。清政府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一方面大兴文字狱、压制思想上的反抗;另一方面演习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诱使知识分子走科举做官的道路,笼络明儒学者做官。吴敬梓用小说的形式,从揭露讽刺醉心于科举制度的知识分子入手,抨击腐朽丑恶的封建社会。
2.《我的叔叔于勒》中的菲利普夫妇
见到于勒前:
“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
“大家都认为分文不值的于勒,一下子成了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
“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境况就不同了。”
见到于勒后:
“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
“要是被那个讨饭的认出来,这船上可就热闹了。”
“你简直是疯了!拿10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
【背景链接】
当时的法国,资产阶级不仅和工人阶级的矛盾日益激烈,而且也和小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激烈起来。小资产阶级贫困破产已经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同时,在文化思想上更加紧用资产阶级腐朽堕落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腐蚀毒害广大群众。本小说就是以这样的社会背景写出来的。
明确:三篇文章共同用到了讽刺的手法。
预设:学生可能会最先想到“对比”,而不一定能直接说出“讽刺”。
【知识链接】
讽刺:用比喻、夸张、对比等方式对人或事进行揭露、批判。(强调:对比只是讽刺的一个表现手段而已。)
(二)本文的讽刺体现在哪些方面?
明确:在对比中讽刺;在夸张中讽刺;在矛盾中讽刺;在笑声中讽刺;在角色设定上讽刺。
角色设定:“变色龙”俄语译为“反复无常、见风使舵的小人”
“奥楚蔑洛夫”俄语译为“发狂、失去理智”
“赫留金”俄语译为“猪的哼哼声”
(三)本文作者借助讽刺的手法想要讽刺什么呢?
明确:
1.讽刺见风使舵、媚上欺下、溜须拍马的沙皇走狗形象。
2.讽刺一群冷漠、无情的社会看客形象。
3.讽刺当时俄国沙皇统治的腐朽与黑暗。
三、赏读细节,品人物描写
(一)外貌描写
奥楚蔑洛夫的出场:“警官奥楚蔑洛夫穿着新的军大衣,提着小包,穿过市场的广场。”——交代了奥楚蔑洛夫的身份,军大衣是身份、权利的象征,更是沙皇警犬的标志。
(二)语言描写
·奥楚蔑洛夫与赫留金的对话
第10段:“难道它够得到你的手指头?”“你那手指头一定是给小钉子弄破的,后来却异想天开,想得到一笔什么赔偿费了。”——奥楚蔑洛夫听人群中有人说是将军家的狗时,便判断赫留金由受害者变成敲诈者。
第20段:“狗是娇贵的动物......你这混蛋,把手放下来!不用把你那蠢手指头伸出来!怪你自己不好!......”——人群中又有人说“没错,是将军家的”时,赫留金的手指头成了“蠢”“不好”的冒犯名种狗的罪证。
·奥楚蔑洛夫与围观群众的对话
·奥楚蔑洛夫与助手叶尔德林的对话
第10段:“叶尔德林,帮我把大衣脱下来......真要命,天这么热。”
第20段:“叶尔德林老弟,给我穿上大衣吧......好像起风了,挺冷。”——因“判”错了案而吃惊、胆怯,一热一冷,一脱一穿,充分表现了他内心的恐慌和强作镇定的复杂心理。
·奥楚蔑洛夫与将军家厨师普洛柯尔的对话
·奥楚蔑洛夫与小猎狗的对话
预设:九年级学生对前4个对话的内容应该是可以找到并能够通过语言描写的内容分析出奥楚蔑洛夫的形象特点,但是最后一点与小猎狗的对话,可能有些学生理解不明确,因此,关于语言描写,重点讲解最有一点。
奥楚蔑洛夫与小猎狗的对话:
“这小狗还真不赖,怪伶俐的,一口就咬破了这家伙的手指头!哈哈哈......得了,你干什么发抖呀?呜呜......呜呜......这坏蛋生气了......好一条小狗......”
奥楚蔑洛夫看似简短的对话,却情感丰富:夸赞——安慰——讨好——自嘲
(三)神态描写
“奥楚蔑洛夫严厉地说,咳了一声,拧起眉头......”——小官僚:装腔作势,官气十足
“整个脸上洋溢着含笑的温情......”——哈巴狗:媚态百出,丑态毕露
(四)动作描写
奥楚蔑洛夫的退场:“‘我早晚要收拾你!’奥楚蔑洛夫向他恐吓说,裹紧大衣,穿过市场径自走了。”——力图保持自己的威风,在出尽洋相后,继续耀武扬威,与开头相照应。
四、课堂小结
文章以独特的描写方法、幽默的笔调、夸张的讽刺和充满波折的情节,叙述了奥楚蔑洛夫短时间内多达五次“变色”的过程,凸现了人物卑劣的人格和猥琐的形象,不露痕迹地对当时俄国的沙皇统治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和无情的嘲笑。
五、作业布置
根据情景,续写故事。
情景:奥楚蔑洛夫裹紧大衣,穿过市场的广场,迎面遇到了将军的哥哥正气冲冲地走过来,奥楚蔑洛夫急忙迎上前去......
请发挥你的联想和想象,续写接下来将会发生的事情。
要求:1.要有奥楚蔑洛夫和将军哥哥的对话场景;
要能够体现奥楚蔑洛夫的“变色龙”本质;
要与文章的讽刺艺术相映衬;
尊重原作,不可天马行空,3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