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古诗二首 《绝句》教学实录

文档属性

名称 15古诗二首 《绝句》教学实录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24 20:46: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绝句》教学实录
教材分析:
本诗由两联工整的对偶句组成。前两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写的是动景。第一句是草堂前黄鹂鸣于翠柳间,是近景;第二句白鹭飞上青天,是远景。这些景物的画面,色彩艳丽:嫩黄的小鸟,翠绿的柳林,雪白的鹭鸶,蔚蓝的青天,四种色彩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不仅有色还有声,有那婉转动听的莺歌,真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明丽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的喜悦心情。
  后两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写的是静景。前两句两个动词是“鸣”“上”,后两句是“含”“泊”,一动一静。第三句写西岭积雪,是远景。“含”字运用拟人手法,十分贴切生动;“千秋”点出时间的久远,更显出其静。第四句写门前的船只,是近景。“泊”,停泊着,但这停泊的是将要驶往东吴的船,静中包含着动;“万里”点出空间的辽阔。
【设计理念】
  1、以“”的游戏导入,使学生在课堂中吟诵的古诗,带领学生遨游诗作的海洋,激发学生学习新古诗的兴趣,从而达到在课堂上背诵,当堂课的事,绝不拖到课下完成。
  2、打破串讲的传统古诗教学模式,力避逐字逐词逐句讲析的呆板做法,通过欣赏春天的美景、配乐诵读、想象画面、延伸的作业等环节引导学生领悟诗的意境,走近诗人。
  3、课堂上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在参与中达到自悟自得,体现语文教学重在实践运用的教学思想。
  4、在指导学生理解关键字词的教学过程中,我设计用实物和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含”字的意思,使学生领悟到“含”字的比喻写法,深刻体会到“含”字的妙用,突破了教学难点。
  5、鼓励学生诵读诗人其他诗篇,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节课、一本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字词句的意思,弄清诗句的含义,在解词理句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全诗的大意。重点理解“含”字的妙用。
  2、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启发学生依据诗句展开想象,以画配诗,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画面,领会诗的意境,从而体验诗人作诗时的欢快的心情。
  3、激发学生学习积累杜甫名诗的兴趣,能背诵学到的一到二首课外杜甫的诗。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读懂诗歌所描绘的意境,引导学生透景悟情,通过图画再现诗人作诗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欢快心情。
  难点:理解诗句大意,领悟“含”字意思。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课外自由学习积累杜甫的诗作若干首。
  【教学间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描述:  
导入:
师:在上课之前我们先玩一个小游戏---接诗句,我说你接,听:春眠不觉晓;(学生接)夜来风雨声(学生接)
师:这些诗句都是描写什么季节(春季)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 描写春天的诗《绝句》,现在请伸出你们的小手和我一起写课题。(杜甫,唐代诗人一生写下很多脍炙人口的诗句,被人们尊称为诗圣。)请齐读课题,两遍。
师:绝句,只有四行字的诗被称为绝句。按照每句的字数可分为五言绝句,七言绝句。那这首诗是几言绝句呢?我们来数一数(......)七言绝句.
初读古诗:
师:现在让我们走进这首诗,注意老师提的读书要求:读第一遍时,读准字音。读第二遍,读通句子。读第三遍时,如果能读出一点诗的韵味就好了。
师:一首诗就是一幅画,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读,看看你的眼前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师朗读)老师觉得你们已经沉醉在美景中了,请自己再读读古诗,把那些出现在你眼前的景物在诗中找出来。(全都找了出来)来看看这些景物吧(出示幻灯片)两遍(指导千秋雪,万里船)把它们带到诗中再读一读,开始。
设计意图{让孩子直观的看见图片,加深对诗中景物的知记}
品读诗句:第一句诗:
师:听 ,是谁叫醒了春天?唤醒了翠柳?
生 :黄鹂。
师:看着它们在树上欢快的唱歌,飞翔,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高兴,愉快。设计意图{快乐读出来,更要看得见,出示黄鹂的图片让孩子的感受放大,更能读出快乐语气}
师:请你读出这种感觉吧。
生读。
师:听了你们的朗读,黄鹂鸟叫得更欢快了。(鸟叫)你能用什么词语来形容这黄鹂的叫声。(清脆,悦耳)在诗中哪个字表示它在叫?鸣。(板书鸣)一个“鸣”字,让我们感受到黄鹂的怡然自得。谁能再读读这句话。(生读)
设计意图{板书“鸣”字,让孩子们加深印象}
师:听了它们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生......)
师:这么美得画面 ,谁还想再读这句诗。(生)
师:黄鹂鸟的叫声不但吸引着我们 ,也吸引着诗人。
第二句诗:
师:正当诗人陶醉于黄鹂悦耳的鸣叫声中,忽然眼前掠过一道白色的弧线 ,这白色的弧线是什么?(老师在黑板上贴上一串白鹭)设计意图{贴上的一行行白鹭,不但在色彩上丰富了课堂,更让孩子通过视觉把感受与想象结合在一起}(白鹭)这句诗中“上”表示什么意思?飞(飞上)古诗就是这样,往往一个字就代表一个词。想象一下,我们也变成了白鹭,展开翅膀,飞呀飞呀,越飞越高,飞上蓝天。一个上字,写出了白鹭的悠然自得。那么再读这句诗的时候我们应该重读哪个字?“上”请你读一读,(生读)设计意图{板书“鸣”字,更好地指导朗读}
师:带着动作,自己试着再读一读。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一组组同学多像这一行行小白鹭,哪一行小白鹭为我们展示一下?(生展示)
师:豪放的男孩们,请你们放生齐读.(齐)
两句:
师:黄鹂鸣叫,白鹭高飞,给春天带来了生机,给我们带来了欢笑,让我们打着欢快的节奏,再读这两句诗。注意老师的节奏(给节奏 )
师:孩子们,短短的两句诗中,不但有着春天的莺歌燕舞,还有着春天的绚丽多彩 ,你们发现表示颜色的字了吗?(生 回答)颜色真多呀,如此绚丽的春天怎能不让我们陶醉(齐) :如此明媚的春天怎能不令诗人陶醉(齐)设计意图{课件上文字随着孩子们的回答变化颜色,使课堂更加有趣,孩子们也更加直观的看见那些美丽的颜色}
第三句诗:
春意融融,此时诗人透过窗外,又被什么吸引住了?(千秋雪) 到处春暖花开,唯有它依然白雪皑皑,诗人看到如此奇特的景观 ,怎能不发出赞叹 :男生(读)女生(读)见到这样的景观,我也要为之赞叹 ,(老师读)听了老师的朗读,你眼前出现了什么画面 ?(千秋雪)这可是千年不化的雪呀,这么长的时间,我们怎样读才能读出它时间的久远?谁能试一试(生读)
可爱的女孩们,让我们读出这含蓄的美吧。(女生)
让我们和诗人一同去感受这“千秋雪”(齐)
第四句:
师:远处是千年不化的雪山,再看看门外停泊的是什么?(万里船 )行驶了很远路程的,那要怎么读呢?(生读)老师相机评价。你们的朗读让我觉得真的很远很远,读得很好,如果把这几个字放到诗句中,你们还能读得那么好吗?(能)
后两句:
静静的雪山,停泊的船只 ,多么宁静的画面,让我们再读这两句诗,注意老师的手势(出示低,中,高)
设计意图{课件上的船和雪山,给孩子视觉上带来冲击;老师带着手势的指导朗读,能让孩子读的更好,看得见的指导更有效。}
整首诗诵读:
这首诗有静有动,色彩鲜明,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优美和谐的画面。让我们感受到它的美,谁能为我们展示它的美?(大概几位学生个人诵读)
一首诗就是一幅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谁能用你优美的语言来描绘这幅画卷。(两个学生想像)
如诗如画,让我们吟诵这种美。(齐)
男生。
女生。
让我们印记这种美(齐)
练习背诵:
游戏(对仗诗句 ,练习背诵)
师:一首诗不仅是一份美丽的画,还蕴含着对仗工整的对联,敢和老师就这首是来玩对对联的游戏吗?(敢)
师:两个黄鹂鸣翠柳。 生:一行白鹭上青天。
师:两个黄鹂。 生:一行白鹭。
师:鸣翠柳。 生:上青天。
师:窗含西岭千秋雪。 生:门泊东吴万里船。
师:窗含西岭。 生:门泊东吴。
师: 千秋雪。 生:万里船 。
师: 千秋雪。 生:万里船 。
师: 千秋雪。 生:万里船 。
背诵:
1.对的真好,看来大家已经把这首诗记在心里了,让我们伴着音乐试着背一遍。(背诵)
2.记得真牢,而且我也感受到了 诗的韵味,让我们拍着小手,带着表情,再来背诵一遍。(背诵)
3.现在让我们穿越时空,当一回杜甫,踱着方步悠然的走进诗中。(学生做动作,站着,摇头下座位背诵)设计意图{老师带着动作,带着孩子们背诵古诗,因为是初学古诗,孩子们看着老师做动作,不会手忙脚乱,可以轻松的,愉悦的背诵古诗}
结束:
师:你们的表现太精彩了,一首诗就是一首动听的歌,所以才称其为“诗歌”现在老师就把这首诗歌,送给大家。播放歌曲。下课。
教学反思:为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后进生的学习兴趣,我设计了多层次的诵读挑战赛,放手让他们自由选择目标提高了他们参与的积极性,也达到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学习的目的,学生张扬自己的个性,读出对诗的理解。但教学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对诗人写诗时的观察顺序(由近及远又由远及近),没有来得及引导学生了解。
今后在教学中,要在课堂上充分利用时间,有效合理安排每个教学环节,关注后进生每节课学情上多下功夫。我在与学生交流时,应更多投入情感,用自己的姿体语言和生动的语言来感染学生,让师生间的交流更加自然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