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四下数学期中质量分析卷(1~3单元)
一、填空(每空1分,共24分)
1.在2.527中,右边的“2”在()位上,表示( );左边的“2”表示的数是右边的“2”表示的数的()倍。
2.0.1是1的(),0.5是1的(),0.2是2的()。
3.75克=()千克 1.3平方米=()平方米()平方分米
3吨5千克=()吨 0.6时=()分
一个等腰三角形,它的一个底角是40°,则它的顶角是()°,按角分它是一个()三角形;若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40°,则它的底角是()°,按角分它是一个()三角形。
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个锐角。
0.28×0.37的积是()位小数,结果是();0.45×0.7的积是()位小数,结果是()。
把6.83向左移动两位,现在的数是原来数的(),再向右移动三位,结果是()。
8.摆一个正方形需要4根小棒,按如图方式,摆2个正方形需要7根小棒,摆10个正方形需要()根小棒,40根小棒可以摆()个正方形。
二、选择(每题2分,共10分)
1.当梯形的上底和下底相等时,就变成了()。
三角形 B.平行四边形 C.长方形 D梯形
如果甲×0.99=乙×1.24=丙×0.85(甲、乙、丙都不等于0),那么甲、乙、丙三个数相比,()最大。
A.甲 B.乙 C.丙 D无法确定
3.如果一个三角形两条边的长分别是3cm和9cm,那么第三条边的长可能是()厘米。
A.12cm B.13cm C.10cm D.5cm
4.龙龙在玩积木时,把两块长度为9.4cm的积木拼接在一起,作为机器人的手臂(如图),这个机器人的手臂长()cm。
A.12 B.18.8 C.16.2 D.18.6
下面的说法中,错误的有()个。
①等腰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边三角形;② 两个小数的积一定大于这两个小数的和;③两个小于1的小数的积一定小于1;④一个非零数乘0.01相当于把这个数缩小到原来的;⑤在3.7的末尾添上2个0,就是把这个数扩大到原来的100倍。
A.2 B.3 C.4 D5
判断(每题1分,共5分)
5.8和5.80计数单位相同,大小也相同。()
三角形越大,内角和越大。()
梯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有直角且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
一个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相当于这个数乘,也相当于这个数除以10。()
四、计算(共28分)
口算(每题1分,共8分)
20.8×100= 1.34÷100= 0.1÷100= 0.85×=
1.25+3.41= 2.57-0.5= 35.82-13.3= 0.6×5=
竖式计算(每题2分,共8分)
10-2.58= 12.5+39.68= 1.8×0.85= 9.8×1.03=
脱式计算,能简算要简算。(每题3分,共12分)
4.6-1.75+2.08 10-0.34-0.66
4.5×0.9+55×0.09 2.5×0.6-1.8×0.5
五、动手操作(每题2分,共4分)
1.在下面点子图中画一个等腰三角形
2.将下面长方形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
六、解决问题(共29分)
1.
(1)3年前淘气有多高,现在有多高?(4分)
(2)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3分)
2.园丁叔叔靠墙用篱笆围了一个长方形的花圃。(6分)
(1)需要用多长的篱笆
(2)花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如果每平方米施0.6千克的肥料,这个花圃需要施多少千克的肥料
用如图所示的小棒按要求围成相应的图形。(7分)
(1)用四根小棒围成一个等边三角形,它的周长是()厘米。(1分)
(2)用四根小棒围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剩下的小棒()(填“有可能”或“一定不能”把这个平行四边形分成两个三角形。(1分)
(3)任选三根小棒围成一个等腰三角形,共有( )种选法。围成的等腰三角形的周长分别是多少厘米 (7分)
4.如图,等边三角形内有一个等腰三角形,并且∠1=∠2,∠3=∠4。
你能求出∠5的度数吗 (7分)
参考答案
一1.百分 2个0.01 100
2.
3.0.075 1 300 3.005 36
100° 钝角 70° 锐角
3
四 0.1036 三 0.315
68.3
31 13
BCCCB
×××√√
2080 0.0134 0.001 0.085
4.66 2.07 22.52 3
7.42 52.18 1.53 10.094
4.93 9 9 0.6
六、1(1).(1.9-1.1)+0.35=1.15(米)
1.9-0.52=1.38(米)
.三年前树高多少米?(答案不唯一)
1.9-1.1=0.8(米)
2.(1)(4+2.7)×2=13.4(米)
(2)4×2.7=10.8(平方米)
(3)10.8×0.6=6.48(千克)
(1)18
(2)有可能
(3)3
3+3+4=10(厘米)
6+6+4=16(厘米)
6+6+3=15(厘米)
∠1=∠2=60°÷2=30°
∠3=∠4=60°÷2=30°
∠5=180°-30°-3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