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天都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 “级、链” 等生字,读准多音字“相”,会写 “哩、级” 等字,能正确读写 “假日、抬头” 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知道可以按一定顺序写事,抓住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把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写清楚。
4.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 “我” 爬天都峰的过程。读懂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理解课文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话的含义。
2.教学难点
体会 “我” 和老爷爷是如何相互汲取力量,战胜困难的。
三、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朗读感悟法
四、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
1.播放一段有关黄山天都峰的视频,展示天都峰雄伟险峻的景色。
2.同学们,这就是黄山的天都峰,看了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预设答案 (1):感觉好高好险,让人有点害怕。预设答案 (2):这山峰太壮观了,我好想亲自去爬一爬。预设答案 (3):好佩服那些能爬上峰顶的人,他们一定很厉害。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引导学生思考: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比如:天都峰在哪里?爬天都峰的过程中会遇到什么困难?“我” 和谁一起去爬天都峰?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
(1)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正音。
出示 “哩、级、链、颤、攀、猴、鲫、念、辫、呵” 等生字以及 “假日、抬头、云彩、石级、铁链、发颤、奋力、猴子、鲫鱼、纪念、辫子、笑呵呵” 等词语,指名认读,正音。
(2)运用多种方式理解 “笔陡、发颤、奋力” 等词语的意思,如联系上下文、找近义词、动作演示等。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相机引导概括主要内容,并板书:爬山前、爬山中、爬上峰顶后。
课文写了在假日里,“我” 和爸爸去爬天都峰,遇到一位老爷爷,“我” 和老爷爷相互鼓励,克服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的事。文章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依次写了爬山前、爬山中、爬上峰顶后的过程。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学习 “爬山前” 部分
(1)指名读第 1 - 2 自然段,思考: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天都峰又高又陡?
出示句子 “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引导学生抓住 “云彩上面”“笔陡”“挂下来”“发颤” 等词语,感受天都峰的高和陡。
(2)指导朗读,读出天都峰的险峻以及 “我” 的畏惧心理。
2.学习 “爬山中” 部分
(1)自由读第 3 - 7 自然段,找出 “我” 和老爷爷的对话,用不同的符号标出来。自由读第 3 - 7 自然段,找出 “我” 和老爷爷说的话。
“我” 说的话:“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老爷爷,您看我爬得上来吗?”“谢谢您啦,老爷爷。要不是您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
老爷爷说的话:“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对,咱们一起爬吧!”“谢谢你啦,小朋友。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
(2)分角色朗读对话,思考:从他们的对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预设:
能体会到 “我” 和老爷爷虽然年龄差距很大,但都有着想要征服天都峰的决心,彼此的交流让这份决心更加坚定。
可以感受到他们在面对困难时相互鼓励,从对方的言语中获得勇气,展现出积极向上、勇于挑战的精神。
(3)引导学生抓住 “居然”“也要” 等词语,体会 “我” 和老爷爷互相鼓励、互相汲取力量的心理。
①首先,让学生再次大声朗读 “我” 和老爷爷的对话部分,要求他们在朗读过程中着重留意 “居然”“也要” 这两个词语。
②请几位同学分别模仿 “我” 和老爷爷的语气,朗读包含这两个词语的句子,通过朗读初步感受人物当时的心理状态。
③提出问题引导思考:“‘居然’这个词在这里说明了什么?如果去掉这个词,句子的意思会有什么不同?” 让学生举手发言,分享自己的理解。
④组织小组讨论 “也要” 一词所表达的情感,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总结小组讨论的结果,阐述 “也要” 体现出的 “我” 和老爷爷互相鼓励的心理。
⑤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思考在什么情况下会用到 “居然” 和 “也要” 这样的表达,进一步体会这种互相鼓励、互相汲取力量的心理在生活中的体现。
(4)小组讨论:“我” 和老爷爷为什么要互相道谢?
(5)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总结:他们互相道谢是因为在爬山的过程中,彼此从对方身上汲取了力量,坚定了战胜困难的信心。
3.学习 “爬上峰顶后” 部分
(1)齐读第 8 - 10 自然段,思考:爸爸说的话是什么意思?
(2)出示句子 “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
①展示句子:在 PPT 上清晰展示 “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这句话,让学生齐声朗读,初步感知句子内容。
②回顾上文:引导学生快速浏览前文,回顾 “我” 和老爷爷爬山前对天都峰的畏惧,爬山中相互鼓励的情节,思考这些内容与这句话的关联。提问:“在爬山前和爬山过程中,‘我’和老爷爷分别有怎样的表现?这些表现和爸爸说的这句话有什么联系?”
③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对句子含义的理解,教师巡视各小组,观察学生的讨论情况,适时给予指导和启发。
④小组汇报:邀请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给予积极的肯定和补充,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句子。
⑤联系生活:在学生理解了文本中句子的含义后,进一步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在生活中是否也有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的经历,组织学生进行分享交流。
(3)组织学生交流讨论,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的经历。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总结学习收获。
鼓励学生谈谈自己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是如何克服的,从中学到了什么。
布置作业:把自己克服困难的经历写下来,与同学交流。
五、板书设计
爬天都峰
爬山前:高、陡 畏惧
爬山中:互相鼓励 坚定信心
爬上峰顶后:互相道谢 汲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