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区钱塘区学正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五年级科学期中专项练习
1.(2024五上·钱塘期中)我们在灯光下玩手影游戏,运用的科学原理主要是( )。
A.光沿直线传播
B.光遇到镜面会发生反射
C.光强温度高,光弱温度低
2.(2024五上·钱塘期中)下列所描述的光现象中,不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凿壁偷光 B.物体在水中的倒影 C.医生戴的额镜
3.(2024五上·钱塘期中) 当发生日食时,太阳、地球和月球的位置关系可能是( )。
A.
B.
C.
4.(2024五上·钱塘期中)下列方法能让我们看见黑暗房间中的苹果的是( )。
A.用夜视仪
B.用镜子反光
C.等久一点直到眼睛适应黑暗环境
5.(2024五上·钱塘期中)制造一个黑暗的场景,然后让一束阳光通过三棱镜照到白屏上,会分散成七种颜色的光,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光沿直线传播 B.光的折射 C.光的反射
6.(2024五上·钱塘期中)把一只铅笔倾斜插入水中,从侧面观察,我们会见到的现象是 ( )。
A. B. C.
7.(2024五上·钱塘期中) 在“光照射烟雾的探索”实验中,我们能观察到一道清晰的亮光,是因为( )。
A.眼睛发出的光与激光笔发出的光相交了
B.空气将激光笔发出的光反射到了眼睛中
C.烟雾将激光笔发出的光反射到了眼睛中
8.(2024五上·钱塘期中)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
A.地球表面是岩石和土壤,地球上经常发生地震和火山
B.地球上海洋多,陆地少
C.我国的地势西低东高,西部多平原,东部多高原
9.(2024五上·钱塘期中)云南石林,怪石林立,千姿百态。其造型的形成原因可能跟( )有关。
A.地震 B.火山喷发 C.侵蚀
10.(2024五上·钱塘期中)人们通常把那些会让人感到大地上下颠簸、猛烈摇动等地动现象叫( )。
A.洪水 B.地震 C.泥石流
11.(2024五上·钱塘期中) 被风带走的沙子沉积下来,日积月累,就形成了( )。
A.戈壁 B.沙漠 C.丘陵
12.(2024五上·钱塘期中)如图,河流弯道处,甲岸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沉积 B.侵蚀 C.无法确定
13.(2024五上·钱塘期中)地球表面的很多变化都是在流水、风、冰川、海浪等自然力的作用下很缓慢地进行的,这就造成了入海口往往是( )
A.平原 B.山地 C.盆地
14.(2024五上·钱塘期中)设计“降雨量的大小对土地侵蚀程度的影响”实验时,以下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中“下雨”的量要一样
B.实验前检查两边的地形是否一样
C.喷壶要从同样的高度“降雨”
15.(2024五上·钱塘期中)瀑布对岩石的侵蚀作用比较明显,这主要是由于( )。
A.坡度较大 B.没有植被 C.风力作用
16.(2024五上·钱塘期中)古人修栈道时,常用火烧岩石,待岩石温度升得很高时,再浇以冷水,这样岩石便爆裂了,人们利用了( )可使岩石爆裂的特征。
A.冷热作用 B.流水作用 C.植物作用
17.(2024五上·钱塘期中)小宇家乡的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具有这种特点的地形是( )。
A.盆地 B.山地 C.高原
18.(2024五上·钱塘期中)电动自行车的反光镜是用来观察车后情况的凸面镜,骑车时如果发现右边反光镜只看到车后的树梢和天空。为了看见路上的情况,右边反光镜应该( )。
A.向内旋转 B.向下旋转 C.向上旋转
19.(2024五上·钱塘期中)下列方法中,可以减少光的反射带来的不便和危害的是( )。
A.使用表面光滑的材料
B.使用表面粗糙的材料
C.高层建筑使用玻璃
20.(2024五上·钱塘期中)在地球内部,越接近地核,( )。
A.温度越高,压力越小
B.温度越高,压力越大
C.温度越低,压力越大
21.(2024五上·钱塘期中)地球是距离太阳的第三颗行星,也是人类已知的唯一孕育和支持生命的天体。请按照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1)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可以分为三个圈层,依次是 、 、 。
(2)组成地壳的岩石可以分为( )。
A.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B.花岗岩、沉积岩、变质岩
C.花岗岩、大理岩、变质岩 D.岩浆岩、沉积岩、大理岩
(3)关于地球内部结构示意图中,最合理的是( )。
A. B. C.
22.(2024五上·钱塘期中)如右图,画的是一个自制的潜望镜。从镜头下面的孔往里看,可以看到上部外面的物体,请在图上画出光的传播路线。
23.(2024五上·钱塘期中)某科学小组学习过光的反射后,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角度关系。实验中,用量角器来测量角度,用纸屏来显示光的传播路线。根据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用AO表示 的方向,用OB表示 的方向。(填“入射光”或“反射光”)
(2)在实验中可以观察到改变AO的方向时,OB的方向 (填“会”或“不会”)发生改变。
(3)在进行一次实验后得到光反射的光路图(如乙图),入射角的大小为 ,反射角的大小为 。
(4)通过一次实验后,实验小组得出结论:反射角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入射角。
(5)通过一次实验得出的这个结论可靠吗?请简述理由。
24.(2024五上·钱塘期中)“保卫地球”科学小组研究植物对雨水侵蚀土地的影响。请帮助他们完成下面的实验及相关问题。
(1)实验猜想:土地上 植物覆盖,土地被侵蚀程度小;土地上 植物覆盖,土地被侵蚀程度大。
(2)实验不改变的条件有( )。(多选)
A.土地坡度 B.有无植物覆盖 C.降雨量
(3)用泥土堆成两坡度为30度的斜坡(如下图所示),在A坡种上草皮,用喷水壶在相同的高度分别向两个坡面喷水,实验现象如下表。
项目 水流运动 汇入引水沟的水量 汇入引水沟的泥沙量
A坡 较慢 较少
B坡 较快 较多
请根据我们的实验,在上表中空白处填入“较多”或“较少”。
(4)分析实验,可以发现: 坡汇入引水沟的泥沙量较少。这说明 对土壤的保护 (填“有”或“没有”)重要的作用。原因分析:植物的根系把土壤颗粒紧紧地粘在一起,茎叶可以减小雨水对土地的冲击,减轻了
流失。
(5)我国黄土高原土地被侵蚀程度严重,以下不是主要原因的是( )。
A.土地坡度大 B.降水多 C.植被覆盖少
25.(2024五上·钱塘期中)科学课上,我们做了“模拟火山喷发”的实验。我们把土豆泥放在铁盒中,堆成一个小山堆,然后在土豆泥中间挖了一个洞,把番茄酱倒进小洞中。再用薄薄的一层土豆泥将洞口密封,最后用酒精灯加热铁盒底部并观察现象。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右上图,实验中用番茄酱模拟 ,用土豆泥模拟 ,酒精灯加热模拟 。
(2)下列观察到的火山喷发实验现象,先后顺序是 。
①封住洞口的土豆泥被慢慢顶了起来、出现裂缝 ②土豆泥纹丝不动 ③番茄酱在洞口处冒出泡泡 ④土豆泥冒热气 ⑤番茄酱溢了出来
(3)通过该实验可得出结论,火山喷发现象是由于地球内部的岩浆受到高温高压的作用,沿着 (填“地壳”、“地核”或“地幔”)的薄弱地带喷发形成的自然现象。
(4)下列地形地貌的形成主要与火山喷发有关的是( )
A.唐家山堰塞湖 B.长白山天池 C.浙西大峡谷
26.(2024五上·钱塘期中)如下图所示,小明将一枚硬币放在碗的底部,眼睛在A处恰好看不到它。
(1)小明看不到硬币,这是因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 传播。
(2)将平面镜放到碗边适当位置,小明在A处通过平面镜看到了硬币的虚像,这是利用了光的 现象。
(3)沿碗壁缓缓向碗中加水,小明在A处也能看到硬币虚像,这是利用了光的 现象。
(4)请在右图中画出加水后刚好能看到硬币的光的传播路线。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当中沿直线传播,我们在灯光下玩手影游戏运用的就是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故选A。
2.【答案】A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射光仍然是沿直线传播的。水中倒影、医生的额镜是由于光的反射,凿壁偷光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故选A。
3.【答案】A
【知识点】日食
【解析】【分析】当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在地球上处于影子中的人,只能看到太阳的一部分或全部看不到,于是就发生了日食。所以日食发生时,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三者处在一条直线上,月球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故选A。
4.【答案】A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当中沿直线传播,我们能够看到物体,就是因为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进入我们的眼睛。在黑暗中我们看不到苹果,因为没有光反射到我们的眼睛,用夜视仪可以帮助我们看到黑暗房间中的苹果。故选A。
5.【答案】B
【知识点】棱镜
【解析】【分析】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偏折现象,为光的折射,三棱镜可将光折射后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
6.【答案】C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传播方向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当光线垂直射向两种介质交界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所以光垂直射入水中,光的传播路线不变;当光斜射入水中,光的传播路线改变。故选C。
7.【答案】C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当中沿直线传播,我们能够看到物体,就是因为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进入我们的眼睛。在“光照射烟雾的探索”实验中,我们能观察到一道清晰的亮光,是因为烟雾将激光笔发出的光反射到了眼睛中。故选C。
8.【答案】C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A正确,地球表面是岩石和土壤,地球上经常发生地震和火山,是地壳运动引起的。B正确,地球表面的海洋占地球总面积的71%,陆地占29%; C错误,我国的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多高原,东部多平原;故选:C。
9.【答案】C
【知识点】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
【解析】【分析】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都会对土地有影响,对土地都有侵蚀作用。云南石林,怪石林立,千姿百态。其造型的形成原因可能跟侵蚀有关。故选C。
10.【答案】B
【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人们通常把那些会让人感到大地上下颠簸、猛烈摇动等地动现象叫地震。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是由于岩层断裂造成的。
11.【答案】B
【知识点】风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风的作用”会对地形地貌产生影响,风能卷起大量尘土和沙粒,磨蚀岩石的表面,也能将尘土和沙粒搬运到其他地方堆积起来。风的力量可以把大块岩石破碎后形成的细小的沙、土搬运到远方,只留下大大小小的砾石,这便形成了戈壁滩;被带走的沙子在风或流水的速度减小时沉积下来,日积月累就形成了沙漠。故选B。
12.【答案】B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河流有侵蚀作用和沉积作用,当河水流速快时,侵蚀作用为主;当河水流速慢时,沉积作用为主。乾坤湾的凹岸(凹进去的河岸)水流速度快,以侵蚀作用为主;凸岸(凸出来的河岸)水流速度慢,以沉积作用为主。故选B。
13.【答案】A
【知识点】地形、地貌;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
【解析】【分析】地表形态是内外力长期相互作用下不断地发展变化的结果,形式多种多样。地球表面的形态不断发生着变化,有的表现得很猛烈,如火山、地震、海啸等;有的表现的很缓慢,比如风力、水力对地表的侵蚀。大江大河的入海口和下游河道比较宽阔,使其流速减慢,导致其携带的泥沙沉淀下来,经过长时间的堆积逐渐形成平原。所以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常常是平原。
14.【答案】A
【知识点】对比实验
【解析】【分析】在探索与量对侵蚀的影响实验中,这个实验属于对比实验,所以只能改变一个条件,也就是雨量的大小。其他条件都要相同,包括地形、植物覆盖、降雨的高度。故选A。
15.【答案】A
【知识点】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
【解析】【分析】地表的坡度、植物覆盖、降雨量等因素都会影响雨水对地表侵蚀的快慢。瀑布对岩石的侵蚀作用比较明显,这主要是由于坡度大小。故选A。
16.【答案】A
【知识点】风化
【解析】【分析】岩石变化的原因有冷热的作用、流水的作用、植物的作用、动物的活动作用等。分析题目可知,用火烧岩石,待岩石温度升得很高时,再浇以冷水,这样岩石便爆裂,是利用了冷热的作用使岩石爆裂的特征。
17.【答案】A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有平原、高原、丘陵、山地、盆地等多种地形地貌。平原的特点:地貌宽广平坦,起伏很小,海拔较低;盆地: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山地:地势较高,蜿蜓起伏;高原:地形平坦开阔,周边以陡坡为界;丘陵:由连绵不断的山丘组成。所以小宇家乡的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具有这种特点的地形是盆地。
18.【答案】B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电动自行车的反光镜是用来观察车后情况的凸面镜,骑车时如果发现右边反光镜只看到车后的树梢和天空。为了看见路上的情况,右边反光镜应该向下旋转。故选B。
19.【答案】B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任何物体都能反射光,不同的物体反射光的能力不同,光滑的物体和浅色的物体反射光的能力更强。使用表面粗糙的材料可以减少光的反射带来的不便和危害。故选B。
20.【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
【解析】【分析】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是:从外到内厚度逐渐增加,温度逐渐升高,地球内部圈层(从外到内)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地核厚度最大。在地球内部,越接近地核,温度越高、压力越大。故选B。
21.【答案】(1)地壳;地幔;地核
(2)A
(3)C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
【解析】【分析】(1)地球内部结构是指地球内部的分层结构。地球内部结构分为 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地球表面薄薄的一层是地壳,它主要由各种岩石组成;地球的中心部分叫做地核,地壳和地核之间的部分叫做地幔。
(2)地球内部结构是地球是一个非均质体,内部具有分层结构,各层物质的成分、密度、温度各不相同。地球内部各个圈层的厚度是不同的,地壳的平均厚度是17千米,地幔的厚度是2800千米,地核的厚度是3400千米。岩石按成因分为三大类: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岩浆岩按产状分为侵入型岩浆岩、喷出型岩浆岩。岩浆岩中有花岗岩、玄武岩等;变质岩中有大理岩、石英岩、片麻岩等;沉积岩中有砂岩、页岩、石灰岩等。故选A。
(3)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是:从外到内厚度逐渐增加,温度逐渐升高,地球内部圈层(从外到内)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地核厚度最大。故选C。
22.【答案】
【知识点】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潜望镜是利用了平面镜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制成的,外面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两块相对的45°角放置的平面镜的反射,射入到人的眼睛中,从而看到物体。
23.【答案】(1)入射光;反射光
(2)会
(3)40°;40°
(4)等于
(5)不可靠;需多做几组消除误差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1)在光线与镜面的交点处,画一条垂直于镜面的虚线,我们会发现,反射光线与虚线的夹角等于入射光线与虚线的夹角,我们把这两个夹角称为反射角和入射角,垂直于镜面的虚线称为法线,并可得到光的反射规律:光在反射过程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在实验中可以观察到改变AO的方向时,OB的方向会发生改变。
(3)在进行一次实验后得到光反射的光路图(如乙图),入射角的大小为40°,反射角的大小为40°。
(4)通过一次实验后,实验小组得出结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5)通过一次实验得出这个结论不可靠,有可能会出现误差,需要多做几组消除误差,确保实验的准确性。
24.【答案】(1)有;没有
(2)A;C
(3)较少;较多
(4)A;植被;有;水土
(5)B
【知识点】植被对侵蚀的影响
【解析】【分析】(1)植被可以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土地被侵蚀的情况与植被覆盖情况有关,植被覆盖情况好,侵蚀较少,植被覆盖情况差,侵蚀较多。
(2)在研究土地上有无植被覆盖对侵蚀的影响实验时,只能改变一个条件,要达到实验目的,实验组土上覆盖草,对照组的土上没有草,两组土地坡度、降雨量、降雨高度相同。故选AC。
(3)植被可以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土地被侵蚀的情况与植被覆盖情况有关,植被覆盖情况好,侵蚀较少,植被覆盖情况差,侵蚀较多。所以A坡较少;B坡较多。
(4)分析实验,可以发现: A坡汇入引水沟的泥沙量较少。这说明植被对土壤的保护有重要的作用。原因分析:植物的根系把土壤颗粒紧紧地粘在一起,茎叶可以减小雨水对土地的冲击,减轻了水土流失。
(5)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都会对土地有影响,对土地都有侵蚀作用。我国黄土高原土地被侵蚀程度严重,土地坡度大、植被覆盖少是主要原因,降水多不是主要原因。
25.【答案】(1)岩浆;火山;地球内部作用
(2)②④①③⑤
(3)地壳
(4)B
【知识点】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1)探究火山形成的原因的模拟实验,加热土豆泥用的酒精灯模拟地球内部的热量,用番茄酱做岩浆,用土豆泥做成火山的形状,做并在土豆泥中间挖一个小洞,用酒精灯给混合物加热模拟地球的内部作用。
(2)实验时一开始土豆泥纹丝不动,然后“火山口”会看到有热气冒出,后来土豆泥出现裂隙,封住洞口的土豆泥被慢慢顶了起来,加热一段时间后,“岩浆”带着气泡从“火山口”喷出或涌出,最后番茄酱从裂缝中溢出。
(3)通过该实验可得出结论,火山喷发现象是由于地球内部的岩浆受到高温高压的作用,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发形成的自然现象。
(4)火山喷发会使地面产生裂缝,并有熔岩喷涌,熔岩喷涌沿着火山口堆积、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长白山天池是一个火山口湖,由火山喷发形成。故选B。
26.【答案】(1)直线
(2)反射
(3)折射
(4)
【知识点】光的折射;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当中沿直线传播,我们能够看到物体,就是因为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进入我们的眼睛。小明看不到硬币,这是因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射光仍然是沿直线传播的。将平面镜放到碗边适当位置,小明在A处通过平面镜看到了硬币的虚像,这是利用了光的反射现象。
(3)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传播方向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沿碗壁缓缓向碗中加水,小明在A处也能看到硬币虚像,这是利用了光的折射现象。
(4)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传播方向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1 / 1浙江省杭州区钱塘区学正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五年级科学期中专项练习
1.(2024五上·钱塘期中)我们在灯光下玩手影游戏,运用的科学原理主要是( )。
A.光沿直线传播
B.光遇到镜面会发生反射
C.光强温度高,光弱温度低
【答案】A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当中沿直线传播,我们在灯光下玩手影游戏运用的就是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故选A。
2.(2024五上·钱塘期中)下列所描述的光现象中,不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凿壁偷光 B.物体在水中的倒影 C.医生戴的额镜
【答案】A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射光仍然是沿直线传播的。水中倒影、医生的额镜是由于光的反射,凿壁偷光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故选A。
3.(2024五上·钱塘期中) 当发生日食时,太阳、地球和月球的位置关系可能是( )。
A.
B.
C.
【答案】A
【知识点】日食
【解析】【分析】当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在地球上处于影子中的人,只能看到太阳的一部分或全部看不到,于是就发生了日食。所以日食发生时,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三者处在一条直线上,月球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故选A。
4.(2024五上·钱塘期中)下列方法能让我们看见黑暗房间中的苹果的是( )。
A.用夜视仪
B.用镜子反光
C.等久一点直到眼睛适应黑暗环境
【答案】A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当中沿直线传播,我们能够看到物体,就是因为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进入我们的眼睛。在黑暗中我们看不到苹果,因为没有光反射到我们的眼睛,用夜视仪可以帮助我们看到黑暗房间中的苹果。故选A。
5.(2024五上·钱塘期中)制造一个黑暗的场景,然后让一束阳光通过三棱镜照到白屏上,会分散成七种颜色的光,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光沿直线传播 B.光的折射 C.光的反射
【答案】B
【知识点】棱镜
【解析】【分析】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偏折现象,为光的折射,三棱镜可将光折射后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
6.(2024五上·钱塘期中)把一只铅笔倾斜插入水中,从侧面观察,我们会见到的现象是 ( )。
A. B. C.
【答案】C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传播方向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当光线垂直射向两种介质交界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所以光垂直射入水中,光的传播路线不变;当光斜射入水中,光的传播路线改变。故选C。
7.(2024五上·钱塘期中) 在“光照射烟雾的探索”实验中,我们能观察到一道清晰的亮光,是因为( )。
A.眼睛发出的光与激光笔发出的光相交了
B.空气将激光笔发出的光反射到了眼睛中
C.烟雾将激光笔发出的光反射到了眼睛中
【答案】C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当中沿直线传播,我们能够看到物体,就是因为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进入我们的眼睛。在“光照射烟雾的探索”实验中,我们能观察到一道清晰的亮光,是因为烟雾将激光笔发出的光反射到了眼睛中。故选C。
8.(2024五上·钱塘期中)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
A.地球表面是岩石和土壤,地球上经常发生地震和火山
B.地球上海洋多,陆地少
C.我国的地势西低东高,西部多平原,东部多高原
【答案】C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A正确,地球表面是岩石和土壤,地球上经常发生地震和火山,是地壳运动引起的。B正确,地球表面的海洋占地球总面积的71%,陆地占29%; C错误,我国的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多高原,东部多平原;故选:C。
9.(2024五上·钱塘期中)云南石林,怪石林立,千姿百态。其造型的形成原因可能跟( )有关。
A.地震 B.火山喷发 C.侵蚀
【答案】C
【知识点】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
【解析】【分析】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都会对土地有影响,对土地都有侵蚀作用。云南石林,怪石林立,千姿百态。其造型的形成原因可能跟侵蚀有关。故选C。
10.(2024五上·钱塘期中)人们通常把那些会让人感到大地上下颠簸、猛烈摇动等地动现象叫( )。
A.洪水 B.地震 C.泥石流
【答案】B
【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人们通常把那些会让人感到大地上下颠簸、猛烈摇动等地动现象叫地震。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是由于岩层断裂造成的。
11.(2024五上·钱塘期中) 被风带走的沙子沉积下来,日积月累,就形成了( )。
A.戈壁 B.沙漠 C.丘陵
【答案】B
【知识点】风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风的作用”会对地形地貌产生影响,风能卷起大量尘土和沙粒,磨蚀岩石的表面,也能将尘土和沙粒搬运到其他地方堆积起来。风的力量可以把大块岩石破碎后形成的细小的沙、土搬运到远方,只留下大大小小的砾石,这便形成了戈壁滩;被带走的沙子在风或流水的速度减小时沉积下来,日积月累就形成了沙漠。故选B。
12.(2024五上·钱塘期中)如图,河流弯道处,甲岸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沉积 B.侵蚀 C.无法确定
【答案】B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河流有侵蚀作用和沉积作用,当河水流速快时,侵蚀作用为主;当河水流速慢时,沉积作用为主。乾坤湾的凹岸(凹进去的河岸)水流速度快,以侵蚀作用为主;凸岸(凸出来的河岸)水流速度慢,以沉积作用为主。故选B。
13.(2024五上·钱塘期中)地球表面的很多变化都是在流水、风、冰川、海浪等自然力的作用下很缓慢地进行的,这就造成了入海口往往是( )
A.平原 B.山地 C.盆地
【答案】A
【知识点】地形、地貌;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
【解析】【分析】地表形态是内外力长期相互作用下不断地发展变化的结果,形式多种多样。地球表面的形态不断发生着变化,有的表现得很猛烈,如火山、地震、海啸等;有的表现的很缓慢,比如风力、水力对地表的侵蚀。大江大河的入海口和下游河道比较宽阔,使其流速减慢,导致其携带的泥沙沉淀下来,经过长时间的堆积逐渐形成平原。所以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常常是平原。
14.(2024五上·钱塘期中)设计“降雨量的大小对土地侵蚀程度的影响”实验时,以下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中“下雨”的量要一样
B.实验前检查两边的地形是否一样
C.喷壶要从同样的高度“降雨”
【答案】A
【知识点】对比实验
【解析】【分析】在探索与量对侵蚀的影响实验中,这个实验属于对比实验,所以只能改变一个条件,也就是雨量的大小。其他条件都要相同,包括地形、植物覆盖、降雨的高度。故选A。
15.(2024五上·钱塘期中)瀑布对岩石的侵蚀作用比较明显,这主要是由于( )。
A.坡度较大 B.没有植被 C.风力作用
【答案】A
【知识点】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
【解析】【分析】地表的坡度、植物覆盖、降雨量等因素都会影响雨水对地表侵蚀的快慢。瀑布对岩石的侵蚀作用比较明显,这主要是由于坡度大小。故选A。
16.(2024五上·钱塘期中)古人修栈道时,常用火烧岩石,待岩石温度升得很高时,再浇以冷水,这样岩石便爆裂了,人们利用了( )可使岩石爆裂的特征。
A.冷热作用 B.流水作用 C.植物作用
【答案】A
【知识点】风化
【解析】【分析】岩石变化的原因有冷热的作用、流水的作用、植物的作用、动物的活动作用等。分析题目可知,用火烧岩石,待岩石温度升得很高时,再浇以冷水,这样岩石便爆裂,是利用了冷热的作用使岩石爆裂的特征。
17.(2024五上·钱塘期中)小宇家乡的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具有这种特点的地形是( )。
A.盆地 B.山地 C.高原
【答案】A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有平原、高原、丘陵、山地、盆地等多种地形地貌。平原的特点:地貌宽广平坦,起伏很小,海拔较低;盆地: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山地:地势较高,蜿蜓起伏;高原:地形平坦开阔,周边以陡坡为界;丘陵:由连绵不断的山丘组成。所以小宇家乡的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具有这种特点的地形是盆地。
18.(2024五上·钱塘期中)电动自行车的反光镜是用来观察车后情况的凸面镜,骑车时如果发现右边反光镜只看到车后的树梢和天空。为了看见路上的情况,右边反光镜应该( )。
A.向内旋转 B.向下旋转 C.向上旋转
【答案】B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电动自行车的反光镜是用来观察车后情况的凸面镜,骑车时如果发现右边反光镜只看到车后的树梢和天空。为了看见路上的情况,右边反光镜应该向下旋转。故选B。
19.(2024五上·钱塘期中)下列方法中,可以减少光的反射带来的不便和危害的是( )。
A.使用表面光滑的材料
B.使用表面粗糙的材料
C.高层建筑使用玻璃
【答案】B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任何物体都能反射光,不同的物体反射光的能力不同,光滑的物体和浅色的物体反射光的能力更强。使用表面粗糙的材料可以减少光的反射带来的不便和危害。故选B。
20.(2024五上·钱塘期中)在地球内部,越接近地核,( )。
A.温度越高,压力越小
B.温度越高,压力越大
C.温度越低,压力越大
【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
【解析】【分析】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是:从外到内厚度逐渐增加,温度逐渐升高,地球内部圈层(从外到内)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地核厚度最大。在地球内部,越接近地核,温度越高、压力越大。故选B。
21.(2024五上·钱塘期中)地球是距离太阳的第三颗行星,也是人类已知的唯一孕育和支持生命的天体。请按照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1)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可以分为三个圈层,依次是 、 、 。
(2)组成地壳的岩石可以分为( )。
A.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B.花岗岩、沉积岩、变质岩
C.花岗岩、大理岩、变质岩 D.岩浆岩、沉积岩、大理岩
(3)关于地球内部结构示意图中,最合理的是( )。
A. B. C.
【答案】(1)地壳;地幔;地核
(2)A
(3)C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
【解析】【分析】(1)地球内部结构是指地球内部的分层结构。地球内部结构分为 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地球表面薄薄的一层是地壳,它主要由各种岩石组成;地球的中心部分叫做地核,地壳和地核之间的部分叫做地幔。
(2)地球内部结构是地球是一个非均质体,内部具有分层结构,各层物质的成分、密度、温度各不相同。地球内部各个圈层的厚度是不同的,地壳的平均厚度是17千米,地幔的厚度是2800千米,地核的厚度是3400千米。岩石按成因分为三大类: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岩浆岩按产状分为侵入型岩浆岩、喷出型岩浆岩。岩浆岩中有花岗岩、玄武岩等;变质岩中有大理岩、石英岩、片麻岩等;沉积岩中有砂岩、页岩、石灰岩等。故选A。
(3)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是:从外到内厚度逐渐增加,温度逐渐升高,地球内部圈层(从外到内)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地核厚度最大。故选C。
22.(2024五上·钱塘期中)如右图,画的是一个自制的潜望镜。从镜头下面的孔往里看,可以看到上部外面的物体,请在图上画出光的传播路线。
【答案】
【知识点】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潜望镜是利用了平面镜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制成的,外面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两块相对的45°角放置的平面镜的反射,射入到人的眼睛中,从而看到物体。
23.(2024五上·钱塘期中)某科学小组学习过光的反射后,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角度关系。实验中,用量角器来测量角度,用纸屏来显示光的传播路线。根据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用AO表示 的方向,用OB表示 的方向。(填“入射光”或“反射光”)
(2)在实验中可以观察到改变AO的方向时,OB的方向 (填“会”或“不会”)发生改变。
(3)在进行一次实验后得到光反射的光路图(如乙图),入射角的大小为 ,反射角的大小为 。
(4)通过一次实验后,实验小组得出结论:反射角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入射角。
(5)通过一次实验得出的这个结论可靠吗?请简述理由。
【答案】(1)入射光;反射光
(2)会
(3)40°;40°
(4)等于
(5)不可靠;需多做几组消除误差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1)在光线与镜面的交点处,画一条垂直于镜面的虚线,我们会发现,反射光线与虚线的夹角等于入射光线与虚线的夹角,我们把这两个夹角称为反射角和入射角,垂直于镜面的虚线称为法线,并可得到光的反射规律:光在反射过程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在实验中可以观察到改变AO的方向时,OB的方向会发生改变。
(3)在进行一次实验后得到光反射的光路图(如乙图),入射角的大小为40°,反射角的大小为40°。
(4)通过一次实验后,实验小组得出结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5)通过一次实验得出这个结论不可靠,有可能会出现误差,需要多做几组消除误差,确保实验的准确性。
24.(2024五上·钱塘期中)“保卫地球”科学小组研究植物对雨水侵蚀土地的影响。请帮助他们完成下面的实验及相关问题。
(1)实验猜想:土地上 植物覆盖,土地被侵蚀程度小;土地上 植物覆盖,土地被侵蚀程度大。
(2)实验不改变的条件有( )。(多选)
A.土地坡度 B.有无植物覆盖 C.降雨量
(3)用泥土堆成两坡度为30度的斜坡(如下图所示),在A坡种上草皮,用喷水壶在相同的高度分别向两个坡面喷水,实验现象如下表。
项目 水流运动 汇入引水沟的水量 汇入引水沟的泥沙量
A坡 较慢 较少
B坡 较快 较多
请根据我们的实验,在上表中空白处填入“较多”或“较少”。
(4)分析实验,可以发现: 坡汇入引水沟的泥沙量较少。这说明 对土壤的保护 (填“有”或“没有”)重要的作用。原因分析:植物的根系把土壤颗粒紧紧地粘在一起,茎叶可以减小雨水对土地的冲击,减轻了
流失。
(5)我国黄土高原土地被侵蚀程度严重,以下不是主要原因的是( )。
A.土地坡度大 B.降水多 C.植被覆盖少
【答案】(1)有;没有
(2)A;C
(3)较少;较多
(4)A;植被;有;水土
(5)B
【知识点】植被对侵蚀的影响
【解析】【分析】(1)植被可以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土地被侵蚀的情况与植被覆盖情况有关,植被覆盖情况好,侵蚀较少,植被覆盖情况差,侵蚀较多。
(2)在研究土地上有无植被覆盖对侵蚀的影响实验时,只能改变一个条件,要达到实验目的,实验组土上覆盖草,对照组的土上没有草,两组土地坡度、降雨量、降雨高度相同。故选AC。
(3)植被可以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土地被侵蚀的情况与植被覆盖情况有关,植被覆盖情况好,侵蚀较少,植被覆盖情况差,侵蚀较多。所以A坡较少;B坡较多。
(4)分析实验,可以发现: A坡汇入引水沟的泥沙量较少。这说明植被对土壤的保护有重要的作用。原因分析:植物的根系把土壤颗粒紧紧地粘在一起,茎叶可以减小雨水对土地的冲击,减轻了水土流失。
(5)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都会对土地有影响,对土地都有侵蚀作用。我国黄土高原土地被侵蚀程度严重,土地坡度大、植被覆盖少是主要原因,降水多不是主要原因。
25.(2024五上·钱塘期中)科学课上,我们做了“模拟火山喷发”的实验。我们把土豆泥放在铁盒中,堆成一个小山堆,然后在土豆泥中间挖了一个洞,把番茄酱倒进小洞中。再用薄薄的一层土豆泥将洞口密封,最后用酒精灯加热铁盒底部并观察现象。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右上图,实验中用番茄酱模拟 ,用土豆泥模拟 ,酒精灯加热模拟 。
(2)下列观察到的火山喷发实验现象,先后顺序是 。
①封住洞口的土豆泥被慢慢顶了起来、出现裂缝 ②土豆泥纹丝不动 ③番茄酱在洞口处冒出泡泡 ④土豆泥冒热气 ⑤番茄酱溢了出来
(3)通过该实验可得出结论,火山喷发现象是由于地球内部的岩浆受到高温高压的作用,沿着 (填“地壳”、“地核”或“地幔”)的薄弱地带喷发形成的自然现象。
(4)下列地形地貌的形成主要与火山喷发有关的是( )
A.唐家山堰塞湖 B.长白山天池 C.浙西大峡谷
【答案】(1)岩浆;火山;地球内部作用
(2)②④①③⑤
(3)地壳
(4)B
【知识点】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1)探究火山形成的原因的模拟实验,加热土豆泥用的酒精灯模拟地球内部的热量,用番茄酱做岩浆,用土豆泥做成火山的形状,做并在土豆泥中间挖一个小洞,用酒精灯给混合物加热模拟地球的内部作用。
(2)实验时一开始土豆泥纹丝不动,然后“火山口”会看到有热气冒出,后来土豆泥出现裂隙,封住洞口的土豆泥被慢慢顶了起来,加热一段时间后,“岩浆”带着气泡从“火山口”喷出或涌出,最后番茄酱从裂缝中溢出。
(3)通过该实验可得出结论,火山喷发现象是由于地球内部的岩浆受到高温高压的作用,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发形成的自然现象。
(4)火山喷发会使地面产生裂缝,并有熔岩喷涌,熔岩喷涌沿着火山口堆积、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长白山天池是一个火山口湖,由火山喷发形成。故选B。
26.(2024五上·钱塘期中)如下图所示,小明将一枚硬币放在碗的底部,眼睛在A处恰好看不到它。
(1)小明看不到硬币,这是因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 传播。
(2)将平面镜放到碗边适当位置,小明在A处通过平面镜看到了硬币的虚像,这是利用了光的 现象。
(3)沿碗壁缓缓向碗中加水,小明在A处也能看到硬币虚像,这是利用了光的 现象。
(4)请在右图中画出加水后刚好能看到硬币的光的传播路线。
【答案】(1)直线
(2)反射
(3)折射
(4)
【知识点】光的折射;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当中沿直线传播,我们能够看到物体,就是因为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进入我们的眼睛。小明看不到硬币,这是因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射光仍然是沿直线传播的。将平面镜放到碗边适当位置,小明在A处通过平面镜看到了硬币的虚像,这是利用了光的反射现象。
(3)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传播方向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沿碗壁缓缓向碗中加水,小明在A处也能看到硬币虚像,这是利用了光的折射现象。
(4)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传播方向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