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等地适用)八下语文第3单元学业质量评价01【2025春统编版语文阶段性测试】(原卷版+解答版+ppt)

文档属性

名称 (贵州等地适用)八下语文第3单元学业质量评价01【2025春统编版语文阶段性测试】(原卷版+解答版+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44.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24 16:17:02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语文学科
八下语文第3单元学业质量评价(贵州等地适用)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班级:      姓名: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一) (二) (三)
                                 
一、书写水平(5分)
1.请使用楷体字答题,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此项根据作文的书写水平计分。(5分)
二、基础积累(共4道小题,20分)
  春芽破土,雏鸟新啼,自然之趣令我们喜出望外;殷殷嘱托,絮絮叮咛,家人之爱使我们柔情满怀;璀càn① 璨 银河,深邃星空,宇宙之奇引我们胡思乱想;山河日新,英雄bèi② 辈 出,时代之歌更让我们心潮péng pài③ 澎湃 。万千的情思汇聚、融合,将化作我们漫漫成长路上的点点精彩。
2.请根据上面文段的语境和拼音,用楷体字写出横线处的汉字。(4分)
3.上面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C )(3分)
A.喜出望外  B. 嘱托  C.胡思乱想  D. 融合
【解析】C.“胡思乱想”不合语境,可改为“异想天开”。
4.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10分)
(1)青青子佩, 悠悠我思 。 (《子衿》)
(2) 其岸势犬牙差互 ,不可知其源。 (柳宗元《小石潭记》)
(3)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5) 微君之躬  ,胡为乎泥中? (《式微》)
(6)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 心窝上 。 (贺敬之《回延安》)
(7)《关雎》中表明小伙子一般喜爱美丽贤淑的女子的句子是:  窈窕淑女 , 君子好逑 。
(8)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通过视觉、听觉的角度,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宁平和的句子是: 阡陌交通 , 鸡犬相闻 。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3分)
A.“记”是古代一种文体,我们学的《桃花源记》《小石潭记》《核舟记》都属于游记类散文。
B.中国文学史上有许多并称,如:庄子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
D.古代常用特殊称谓来指代年龄,如《桃花源记》中用“黄发”指老人,用“垂髫”指小孩。
【解析】A.《核舟记》不是游记类散文。
三、阅读能力(共15道小题,50分)
(一)整本书阅读
6.通过下面这段文字可以看出,《经典常谈》这本书( A )(3分)
春秋末年,列国大臣的势力渐渐膨胀起来。这些大臣都是世袭的,他们一代一代聚财养众,明争暗夺了君主的权力,建立起自己的特殊地位。等到机会成熟,便跳起来打倒君主自己干。那时候各国差不多都起了内乱。晋国让韩、魏、赵三家分了,姓姜的齐国也让姓田的大夫占了。
A.语言通俗  B.夸奇炫博  C.故作高深  D.晦涩难懂
7.学过《关雎》《蒹葭》之后,小宛希望拓展了解关于《诗经》的更多知识,请你给他推荐朱自清的《经典常谈》。(2分)
示例:小宛,要想更多了解《诗经》知识,推荐你读读朱自清《经典常谈》中的《<诗经>第四》。这篇文章系统介绍了《诗经》的产生、发展历程以及《诗经》的分类、写法等内容,是专门写给中学生的,具有普及性和通俗性,语言流利畅达、娓娓道来。这篇文章一定会满足你的需求的。
(二)现代文阅读
高山民宿
宁 白
①遥看起伏的山峦,心存疑惑:把店开到山顶,哪来的底气和自信?车子往山上爬的时候,是在一条不足丈宽的小路上。路已年久,不少地方坑洼不平,好几个弯道,极陡,路边不见护栏,我瞪着眼睛,双手紧紧握着扶手。近一小时的惊恐后,终于见到被大树环绕着的一幢幢钢架结构的时尚小屋,夕阳斜照,大玻璃墙晃人眼睛,飘窗摆着素雅的靠垫。突然想起,在这高山之巅,晚饭没法下山吃了,那险窄之道,在漆黑的山林里,谁还受得了一上一下?
②沿着蓝色的泳池走向餐厅小楼时,心里是吃一顿“高级”晚餐的新奇和无奈。入座,没想到服务员是一位农民大伯,脸色黝黑,沧桑皱纹。一开口,是本地土话:“你们城里人,要吃鱼虾,我们这里呒[1]没,山里养着鸡、猪,种着菜、豆,你们就点几个土菜好了。”心中倏然有了安定感:土菜,不会奢华了。
③摆上桌的是:一盘肥腴的整鸡,是蒸的,配有一碗汤;一盘风干猪肉片,切得有一厘米厚,肥的白、瘦的红,咸香气馋人;芹菜炒豆腐干,在盘子里堆得老高,还有一碗山药排骨汤。这一组粗、土、简、拙的农家菜品,就是小时候去乡下舅舅家里吃的啊,舅妈的厨艺,还比这要精细很多,哪会把肉片切得这么厚。
④吃着黄嫩的鸡、大块的肉,看着民宿里泳池亮起的五彩灯饰,我问老伯:“这么漂亮的地方,哪儿养猪养鸡种菜做豆腐?”“这山大着呢,哪儿不能搭个棚,筑个栏?”
⑤“请了城里的厨师啦?”“我们的食材好,谁烧都好吃。就老板他姐在厨房天天忙着。”
⑥“这样辛苦,找几个年轻人当服务员多好?”“找了几个,管着民宿。那电脑网络啥的,咱不懂。老板自个儿在外面开着厂子,让我这60岁老头帮个手。”
⑦“大伯,您看鸡和肉都吃不完,您帮个忙放入冰箱,明天中午热热再吃,行吗?”“应该的,可不能浪费了。”大伯的关照,让我有在家一样的随意。
⑧第二天早餐,给我们端来煎饼、发糕、鸡蛋、大米粥的正是老板他姐。“我知道你们四个人,先给煎两个饼,等睡懒觉的小青年来了,再给他们煎,这饼热着吃香。”她满脸笑容,爽快地说,“这鸡蛋新鲜,那几样小菜是现炒的,腐乳是自己做的,喝粥吃它最好。你们先吃着,不够再添。”
⑨煎饼掺了鸡蛋,又撒了小葱,两面黄而不焦,一口咬下,脆香满舌。煮鸡蛋咬开的蛋黄,呈金黄色。这是散养鸡下的蛋,它们吃树丛野地里的小生物,精气充溢。老板姐姐不穿戴工作衣帽,兜着围裙,来回忙着,只像个农家厨房里辛苦的老嫂子。
⑩走出后院,有一观景台。春阳和煦,满山翠绿,映山红点点,山坡上层层果树茶树连绵而去,远处的绿丛间,横卧着一排排白色塑料大棚。民宿服务主管正挎着竹篮转向山里,说是挖点野菜给我们尝鲜。
山道蜿蜒,闻鸡鸣鸭叫。走着,抬头看到一扇大木门上横挂着“有机示范园”的牌子,才明白原来这儿就是在观景台看见的白色塑料大棚所在处,赶巧碰见了示范园当家人。她说,自从党的乡村扶贫政策落实以来,这里成为市和县里的试点,要向市场提供原生态农副产品。她的背后,一幢木板老房子的廊檐下,密麻地挂着几排正风干的猪大腿,香味飘散。我们吃的土菜,正是从这里“端”上桌的。
民宿是现代的农村旅舍,都筑于田边、溪畔、山间,村景入眼。有农食之餐,可与宿景相谐,更是城里人一次又一次入乡的诱引和牵念。会琢磨城里行游者心思的农家人,便敢于把民宿开在山顶之上。
回城后,常在闲静之时遥想那一片净土。待我再登山而去,也还想见到在餐厅前后忙着的那两位老人。听说,后山那条更为险峻的上山小路,已在修缮拓宽了。
(选自《新民晚报》,有删改)
【注释】[1]呒:没有,方言。
8.下列对选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B )(3分)
A.选文开头就设置悬念,写“我”上山前的疑惑,极大地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选文第③段画线句重在表现“我”对厨师刀工不够精细的嫌弃和对舅妈刀工的赞美。
C.选文第 段介绍了与民宿有关的情况,让我们从中看到了一群有智慧的农家人。
D.选文中运用了“呒没”“老嫂子”等方言口语,使语言显得亲切自然、质朴无华。
【解析】B.高山民宿让“我”有在家一样的感觉,觉得老板姐姐像个农家厨房里辛苦的老嫂子,表现了“我”对这个地方淳朴农人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我’对厨师刀工不够精细的嫌弃和对舅妈刀工的赞美”理解错误。
9.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第②—⑦段的内容。(3分)
“我”到民宿餐厅吃饭,并与服务员大伯攀谈。
10.你如何理解选文第②段加点词语“新奇”和“无奈”?(4分)
“新奇”是因为第一次来到高山民宿,没在这儿用过餐,所以感到“新奇”;“无奈”是因为处在高山之巅,没有选择,又担心民宿主人抬高餐价,所以感到“无奈”。
11.比较下面原句与改句,说说原句好在哪里。(4分)
原句:我们吃的土菜,正是从这里“端”上桌的。
改句:我们吃的土菜,正是从这里来的。
原句不仅说出土菜的来源,还强调了土菜的新鲜、绿色。
如何成为一个“学霸”
“学霸”有很多含义,其中一种含义是指那些会学习,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虽然学霸在先天方面可能有一些优势,但是,在心理学家眼中,学霸之所以为学霸,正确的努力——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是最重要的原因。本文想为各位呈现一些经心理学研究证实普遍有效的学习方法。
(一)详尽发问法:连接新知识与旧知识
研究发现: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思考“为什么”的问题能够非常显著地提升学习成绩。很多时候我们认为自己读懂了,实际上印象并不深刻,也没有真正理解。当我们对所学知识进行各种“为什么”的发问时,我们会把新的知识与旧的知识联系起来,用旧的知识来解释新的知识,从而让新知识融入已有的知识体系,这样才是真正的“理解”,因而也会记得更牢。
(二)心理意象法:用心作画印象深
人的想象力是无穷的。心理意象法的关键就是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在心理学界早就流传一句话:只要能付诸比喻和联想,使其“可见”,就没有记不住理解不了的东西。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抽象的学习内容放到一个心理图像里,这个心理图像可能是一个具体的物品、一幅画面、一个动态的故事。心理意象法把新的知识与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和场景联系起来,实现知识整合,提升我们的记忆和理解。
(三)习题检测法:从内部主动回忆
大部分学生都很不喜欢习题测验。但是,习题测验的确能够提升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和记忆。1906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桑代克说过:“一般而言,从内部进行主动回忆比从外部吸收的印象要深。”所以,我们能给学生的建议是适量地做高质量的习题。习题测验的过程必然是存在心理煎熬的,然而要看到它对学习的巩固作用。
(四)分散学习法:不要“临时抱佛脚”
如果你想在考试中发挥出色并能长期掌握知识,那就要用分散学习法了。对于学习来说有计划有间隔地完成学习任务是值得推荐的,因为有些人虽然可以考前突击去记住大部分内容,但是没有前者来得牢固和持久。从长远的效果考虑,应把“少量多次”作为首要策略。分散学习10小时相比集中学习15或20小时,对长期记忆而言效率更高。
(五)交叉学习法:促进思维快速转换
交叉学习,是在一个学习阶段内学习多个技能,进行穿插练习。如果我们利用交叉学习的方法,会得到比长时间学习同一种内容更好的学习效果。由于进行交叉学习,在做下一类习题时,前面的知识点和习题种类仍然停留在学生的记忆中,因而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区分不同问题用何种方法来解决。这样,下次遇到这些问题时,学生能够更快更准地把问题归类到不同知识点上。因此,我们不妨把不同类型的学习材料交叉地排在学习计划中,这样能让我们在快速转换思维的过程中对知识系统进行灵活的调整和明确的区分。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链接材料 罗马房间记忆法是一种古老的记忆术,当时的政治家为了发表长篇演讲,要记下大量的资料,为方便记忆,便创造了这个方法。其特点就是利用自己的房间作为记忆的“档案柜”,把记忆的对象与熟悉的生活环境联结起来。
12.下列说法不符合选文意思的一项是( D )(3分)
A.真正的“理解”需要让新知识融入已有的知识体系。
B.习题测验是用内部主动回忆的方式来巩固学习。
C.有意识地分散学习对长期记忆而言效率更高。
D.交叉学习是利用前面的知识来解决后面的问题。
【解析】D.根据“交叉学习,是在一个学习阶段内学习多个技能,进行穿插练习”可知,“交叉学习是利用前面的知识来解决后面的问题”说法错误。
13.下列说法符合选文和链接材料意思的一项是( B )(3分)
A.“临时抱佛脚”能够牢固记住大部分内容。
B.把抽象的东西用比喻和联想使其“可见”叫心理意象法。
C.想在考试中发挥好并且长期掌握知识,要用交叉学习法。
D.罗马房间记忆法是一种新兴的记忆法,特点是把自己的房间和记忆的对象联系起来。
【解析】A.“临时抱佛脚”不能够牢固记住大部分内容;C.能在考试中发挥出色并能长期掌握知识是分散学习,而不是交叉学习;D.罗马房间记忆法是一种古老的记忆法,是把记忆的对象与熟悉的生活环境联结起来,而不是“把自己的房间和记忆的对象联系起来”。
14.链接材料中的“罗马房间记忆法”与选文中哪种学习方法类似?请结合文段指出其相同点。(4分)
心理意象法。相同点:两者都是将记忆的对象与熟悉的事物建立联系。
15.老师要求背诵《桃花源记》,小黔大为苦恼,请你根据选文,推荐一种方法帮助他背诵,并结合《桃花源记》的内容作简要阐述。(4分)
①详尽发问法。通过用“为什么”提问加深对《桃花源记》的结构、思路、关键性语句的理解,背诵起来会记得更牢。②心理意象法。想象自己是“桃花源”的游人,将游人的行踪变成一幅幅图画(或变成一个游人的探险故事),把内容串联起来。③分散学习法。将课文分成几个部分,这几个部分又可分散时间来背诵。(答出一点即可)
(三)古代诗文阅读
乙亥北行日记(节选)
戴名世
明日,宿旦子冈①。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鸣犬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选自《古代小品文鉴赏辞典》)
【注释】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②甫:刚。③洵:确实。④浣:洗衣。
16.文中写了很多事物,下列选项中文中没有写到的一项是( B )(3分)
A.禾苗  B.溪流  C.树木  D.家禽
17.本文与《桃花源记》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4分)
都是描绘了无剥削、压迫,和谐安宁,人人自食其力、自得其乐的生活图景。
18.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D )(3分)
A.偶舍骑步行  屋舍俨然(陶渊明《桃花源记》)
B.甫行数里  夫君子之行(诸葛亮《诫子书》)
C.以为此一家之中  不足为外人道也(陶渊明《桃花源记》)
D.盖江北之俗  盖大苏泛赤壁云(魏学洢《核舟记》)
【解析】A.放弃/房间;B.行走/品行;C.认为/向,对;D.大概是。
【参考译文】
第二天,(我)住在了旦子冈。刚走了几里路,看见四周田野里的禾苗绿油油的(很茂盛),老少男女都在田间耕耘劳作。大概是江北的习俗,女人也参加农业生产,相较于西北那些不从事农业生产的懒惰男子,江北的习俗的确好得多。偶然间(我)放弃骑马开始步行,路过一户农家,这家男主人正挑粪给园子施肥,女主人正(从)井里打水洗衣。门前有豆棚瓜架,又有几棵郁郁葱葱的树,孩子嬉戏欢笑,鸡鸣狗叫。我看了以后很羡慕(这种温馨的田园生活),认为在这家里,有那种万物各得其所的真意,遗憾自己远不及这一家人这样(幸福)。
柳桥晚眺①
[宋]陆游
小浦闻鱼跃,横林待鹤归。
闲云不成雨,故傍碧山飞。
  【注释】①此诗是诗人晚年在山阴家居时作。
1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D )(3分)
A.全诗虽然只有二十个字,却写出了许多有特征的景物,是一幅清新明丽的水乡黄昏风景画。
B.前两句写诗人自己赋闲无聊的情景,后两句以闲云自喻。
C.诗歌使用了以动显静的表现手法。秋天郊外的傍晚是幽静的,丛林、碧山是无声息的,而鱼则是动的。
D.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黄昏时分所眺望的景色,表现了诗人恬淡闲适的心绪,抒发了诗人的雄心壮志。
【解析】D.借景抒情,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抑郁之情。“表现了诗人恬淡闲适的心绪,抒发了诗人的雄心壮志”有误。
20.发挥想象,请用自己的话描绘“小浦闻鱼跃,横林待鹤归”两句所展现的画面。(4分)
我无聊地坐在小溪边听着鱼儿跳水的声音,在杂木丛生的树林边等待着白鹤的归来。
四、综合运用(共3道小题,15分)
  八(1)班开展“古诗苑漫步”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21.班委会向李教授发出一封邀请函,其中有两处表达不妥,请找出来并修改。(6分)
邀请函
尊敬的李教授:
您好!
①为使同学们更加热爱和了解灿烂辉煌的中华诗词文化,②我班将于3月30日上午九点在本班教室举行“古诗苑漫步”的活动,③真诚地邀请您为我们开展一场关于古诗的专题讲座,④请您务必准时参加。
八(1)班班委会
2024年3月14日
第①句语序不当,将“热爱”和“了解”互换位置。第④句语言表达不得体,应改为“请您到时出席”。
22.以下关于“中国诗词”的语段空白处依次填入四个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B )(3分)
    。    。    。    。晋朝人读诗,是兰亭集会、曲水流觞。唐朝人读诗,是高朋满座、冠盖京华。革命者读诗,是狱中绝笔、肝胆相照。而我们的方式,就是《中国诗词大会》。
①世易时移,诗心不改
②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③天才诗人青史留名,但他的身后却并不寂寞,因为诗意是属于每个人的
④每一代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去感受、纪念、传承
A.③②①④  B.②③①④  C.①④②③  D.②①④③
【解析】通读句段可以发现,②句将目光投向漫长的岁月长河,由此引出③句,“他的身后却并不寂寞”,故②③相连。①④从另一角度指出诗文的传承,时代在变化,但每一代都会有自己的纪念方式,④句领起横线后面的句子。故选B。
23.活动完后,班级准备整理一本诗集,请你仿照画线句句式,续写句子,完成诗集寄语。(6分)
  读古诗,如同拥抱美妙的世界。你能领略山的风采:有的婀娜隽秀,有的巍峨挺拔。你能聆听水的旋律:有的低回婉转,有的澎湃激昂。你能欣赏花的姿容:有的 雍容华贵 ,有的 亭亭玉立 。
五、写作能力(60分)
24.成长,是一个慢慢懂得的过程。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慢慢地,我懂了,四季都是自然的馈赠。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慢慢地,我懂了,有父母的每一天都值得感恩。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慢慢地,我懂了,所有的付出都会有回报,即使,不在当下……
请以“慢慢地,我懂了”为标题,写一篇600—700字的作文。
写作提示及要求:
(1)详略得当,要体现“慢慢地”过程,以及“我懂了”的思考与感悟。
(2)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有自己的发现、思考和感悟。
(3)符合生活常理,内容健康,文体明确。
(4)勿抄袭、套作,勿出现真实人名、校名等信息。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语文学科
八下语文第3单元学业质量评价(贵州等地适用)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班级:      姓名: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一) (二) (三)
                                 
一、书写水平(5分)
1.请使用楷体字答题,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此项根据作文的书写水平计分。(5分)
二、基础积累(共4道小题,20分)
  春芽破土,雏鸟新啼,自然之趣令我们喜出望外;殷殷嘱托,絮絮叮咛,家人之爱使我们柔情满怀;璀càn① 璨 银河,深邃星空,宇宙之奇引我们胡思乱想;山河日新,英雄bèi② 辈 出,时代之歌更让我们心潮péng pài③ 澎湃 。万千的情思汇聚、融合,将化作我们漫漫成长路上的点点精彩。
2.请根据上面文段的语境和拼音,用楷体字写出横线处的汉字。(4分)
3.上面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C )(3分)
A.喜出望外  B. 嘱托  C.胡思乱想  D. 融合
【解析】C.“胡思乱想”不合语境,可改为“异想天开”。
4.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10分)
(1)青青子佩, 悠悠我思 。 (《子衿》)
(2) 其岸势犬牙差互 ,不可知其源。 (柳宗元《小石潭记》)
(3)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5) 微君之躬  ,胡为乎泥中? (《式微》)
(6)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 心窝上 。 (贺敬之《回延安》)
(7)《关雎》中表明小伙子一般喜爱美丽贤淑的女子的句子是:  窈窕淑女 , 君子好逑 。
(8)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通过视觉、听觉的角度,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宁平和的句子是: 阡陌交通 , 鸡犬相闻 。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3分)
A.“记”是古代一种文体,我们学的《桃花源记》《小石潭记》《核舟记》都属于游记类散文。
B.中国文学史上有许多并称,如:庄子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
D.古代常用特殊称谓来指代年龄,如《桃花源记》中用“黄发”指老人,用“垂髫”指小孩。
【解析】A.《核舟记》不是游记类散文。
三、阅读能力(共15道小题,50分)
(一)整本书阅读
6.通过下面这段文字可以看出,《经典常谈》这本书( A )(3分)
春秋末年,列国大臣的势力渐渐膨胀起来。这些大臣都是世袭的,他们一代一代聚财养众,明争暗夺了君主的权力,建立起自己的特殊地位。等到机会成熟,便跳起来打倒君主自己干。那时候各国差不多都起了内乱。晋国让韩、魏、赵三家分了,姓姜的齐国也让姓田的大夫占了。
A.语言通俗  B.夸奇炫博  C.故作高深  D.晦涩难懂
7.学过《关雎》《蒹葭》之后,小宛希望拓展了解关于《诗经》的更多知识,请你给他推荐朱自清的《经典常谈》。(2分)
示例:小宛,要想更多了解《诗经》知识,推荐你读读朱自清《经典常谈》中的《<诗经>第四》。这篇文章系统介绍了《诗经》的产生、发展历程以及《诗经》的分类、写法等内容,是专门写给中学生的,具有普及性和通俗性,语言流利畅达、娓娓道来。这篇文章一定会满足你的需求的。
(二)现代文阅读
高山民宿
宁 白
①遥看起伏的山峦,心存疑惑:把店开到山顶,哪来的底气和自信?车子往山上爬的时候,是在一条不足丈宽的小路上。路已年久,不少地方坑洼不平,好几个弯道,极陡,路边不见护栏,我瞪着眼睛,双手紧紧握着扶手。近一小时的惊恐后,终于见到被大树环绕着的一幢幢钢架结构的时尚小屋,夕阳斜照,大玻璃墙晃人眼睛,飘窗摆着素雅的靠垫。突然想起,在这高山之巅,晚饭没法下山吃了,那险窄之道,在漆黑的山林里,谁还受得了一上一下?
②沿着蓝色的泳池走向餐厅小楼时,心里是吃一顿“高级”晚餐的新奇和无奈。入座,没想到服务员是一位农民大伯,脸色黝黑,沧桑皱纹。一开口,是本地土话:“你们城里人,要吃鱼虾,我们这里呒[1]没,山里养着鸡、猪,种着菜、豆,你们就点几个土菜好了。”心中倏然有了安定感:土菜,不会奢华了。
③摆上桌的是:一盘肥腴的整鸡,是蒸的,配有一碗汤;一盘风干猪肉片,切得有一厘米厚,肥的白、瘦的红,咸香气馋人;芹菜炒豆腐干,在盘子里堆得老高,还有一碗山药排骨汤。这一组粗、土、简、拙的农家菜品,就是小时候去乡下舅舅家里吃的啊,舅妈的厨艺,还比这要精细很多,哪会把肉片切得这么厚。
④吃着黄嫩的鸡、大块的肉,看着民宿里泳池亮起的五彩灯饰,我问老伯:“这么漂亮的地方,哪儿养猪养鸡种菜做豆腐?”“这山大着呢,哪儿不能搭个棚,筑个栏?”
⑤“请了城里的厨师啦?”“我们的食材好,谁烧都好吃。就老板他姐在厨房天天忙着。”
⑥“这样辛苦,找几个年轻人当服务员多好?”“找了几个,管着民宿。那电脑网络啥的,咱不懂。老板自个儿在外面开着厂子,让我这60岁老头帮个手。”
⑦“大伯,您看鸡和肉都吃不完,您帮个忙放入冰箱,明天中午热热再吃,行吗?”“应该的,可不能浪费了。”大伯的关照,让我有在家一样的随意。
⑧第二天早餐,给我们端来煎饼、发糕、鸡蛋、大米粥的正是老板他姐。“我知道你们四个人,先给煎两个饼,等睡懒觉的小青年来了,再给他们煎,这饼热着吃香。”她满脸笑容,爽快地说,“这鸡蛋新鲜,那几样小菜是现炒的,腐乳是自己做的,喝粥吃它最好。你们先吃着,不够再添。”
⑨煎饼掺了鸡蛋,又撒了小葱,两面黄而不焦,一口咬下,脆香满舌。煮鸡蛋咬开的蛋黄,呈金黄色。这是散养鸡下的蛋,它们吃树丛野地里的小生物,精气充溢。老板姐姐不穿戴工作衣帽,兜着围裙,来回忙着,只像个农家厨房里辛苦的老嫂子。
⑩走出后院,有一观景台。春阳和煦,满山翠绿,映山红点点,山坡上层层果树茶树连绵而去,远处的绿丛间,横卧着一排排白色塑料大棚。民宿服务主管正挎着竹篮转向山里,说是挖点野菜给我们尝鲜。
山道蜿蜒,闻鸡鸣鸭叫。走着,抬头看到一扇大木门上横挂着“有机示范园”的牌子,才明白原来这儿就是在观景台看见的白色塑料大棚所在处,赶巧碰见了示范园当家人。她说,自从党的乡村扶贫政策落实以来,这里成为市和县里的试点,要向市场提供原生态农副产品。她的背后,一幢木板老房子的廊檐下,密麻地挂着几排正风干的猪大腿,香味飘散。我们吃的土菜,正是从这里“端”上桌的。
民宿是现代的农村旅舍,都筑于田边、溪畔、山间,村景入眼。有农食之餐,可与宿景相谐,更是城里人一次又一次入乡的诱引和牵念。会琢磨城里行游者心思的农家人,便敢于把民宿开在山顶之上。
回城后,常在闲静之时遥想那一片净土。待我再登山而去,也还想见到在餐厅前后忙着的那两位老人。听说,后山那条更为险峻的上山小路,已在修缮拓宽了。
(选自《新民晚报》,有删改)
【注释】[1]呒:没有,方言。
8.下列对选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B )(3分)
A.选文开头就设置悬念,写“我”上山前的疑惑,极大地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选文第③段画线句重在表现“我”对厨师刀工不够精细的嫌弃和对舅妈刀工的赞美。
C.选文第 段介绍了与民宿有关的情况,让我们从中看到了一群有智慧的农家人。
D.选文中运用了“呒没”“老嫂子”等方言口语,使语言显得亲切自然、质朴无华。
【解析】B.高山民宿让“我”有在家一样的感觉,觉得老板姐姐像个农家厨房里辛苦的老嫂子,表现了“我”对这个地方淳朴农人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我’对厨师刀工不够精细的嫌弃和对舅妈刀工的赞美”理解错误。
9.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第②—⑦段的内容。(3分)
“我”到民宿餐厅吃饭,并与服务员大伯攀谈。
10.你如何理解选文第②段加点词语“新奇”和“无奈”?(4分)
“新奇”是因为第一次来到高山民宿,没在这儿用过餐,所以感到“新奇”;“无奈”是因为处在高山之巅,没有选择,又担心民宿主人抬高餐价,所以感到“无奈”。
11.比较下面原句与改句,说说原句好在哪里。(4分)
原句:我们吃的土菜,正是从这里“端”上桌的。
改句:我们吃的土菜,正是从这里来的。
原句不仅说出土菜的来源,还强调了土菜的新鲜、绿色。
如何成为一个“学霸”
“学霸”有很多含义,其中一种含义是指那些会学习,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虽然学霸在先天方面可能有一些优势,但是,在心理学家眼中,学霸之所以为学霸,正确的努力——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是最重要的原因。本文想为各位呈现一些经心理学研究证实普遍有效的学习方法。
(一)详尽发问法:连接新知识与旧知识
研究发现: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思考“为什么”的问题能够非常显著地提升学习成绩。很多时候我们认为自己读懂了,实际上印象并不深刻,也没有真正理解。当我们对所学知识进行各种“为什么”的发问时,我们会把新的知识与旧的知识联系起来,用旧的知识来解释新的知识,从而让新知识融入已有的知识体系,这样才是真正的“理解”,因而也会记得更牢。
(二)心理意象法:用心作画印象深
人的想象力是无穷的。心理意象法的关键就是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在心理学界早就流传一句话:只要能付诸比喻和联想,使其“可见”,就没有记不住理解不了的东西。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抽象的学习内容放到一个心理图像里,这个心理图像可能是一个具体的物品、一幅画面、一个动态的故事。心理意象法把新的知识与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和场景联系起来,实现知识整合,提升我们的记忆和理解。
(三)习题检测法:从内部主动回忆
大部分学生都很不喜欢习题测验。但是,习题测验的确能够提升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和记忆。1906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桑代克说过:“一般而言,从内部进行主动回忆比从外部吸收的印象要深。”所以,我们能给学生的建议是适量地做高质量的习题。习题测验的过程必然是存在心理煎熬的,然而要看到它对学习的巩固作用。
(四)分散学习法:不要“临时抱佛脚”
如果你想在考试中发挥出色并能长期掌握知识,那就要用分散学习法了。对于学习来说有计划有间隔地完成学习任务是值得推荐的,因为有些人虽然可以考前突击去记住大部分内容,但是没有前者来得牢固和持久。从长远的效果考虑,应把“少量多次”作为首要策略。分散学习10小时相比集中学习15或20小时,对长期记忆而言效率更高。
(五)交叉学习法:促进思维快速转换
交叉学习,是在一个学习阶段内学习多个技能,进行穿插练习。如果我们利用交叉学习的方法,会得到比长时间学习同一种内容更好的学习效果。由于进行交叉学习,在做下一类习题时,前面的知识点和习题种类仍然停留在学生的记忆中,因而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区分不同问题用何种方法来解决。这样,下次遇到这些问题时,学生能够更快更准地把问题归类到不同知识点上。因此,我们不妨把不同类型的学习材料交叉地排在学习计划中,这样能让我们在快速转换思维的过程中对知识系统进行灵活的调整和明确的区分。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链接材料 罗马房间记忆法是一种古老的记忆术,当时的政治家为了发表长篇演讲,要记下大量的资料,为方便记忆,便创造了这个方法。其特点就是利用自己的房间作为记忆的“档案柜”,把记忆的对象与熟悉的生活环境联结起来。
12.下列说法不符合选文意思的一项是( D )(3分)
A.真正的“理解”需要让新知识融入已有的知识体系。
B.习题测验是用内部主动回忆的方式来巩固学习。
C.有意识地分散学习对长期记忆而言效率更高。
D.交叉学习是利用前面的知识来解决后面的问题。
【解析】D.根据“交叉学习,是在一个学习阶段内学习多个技能,进行穿插练习”可知,“交叉学习是利用前面的知识来解决后面的问题”说法错误。
13.下列说法符合选文和链接材料意思的一项是( B )(3分)
A.“临时抱佛脚”能够牢固记住大部分内容。
B.把抽象的东西用比喻和联想使其“可见”叫心理意象法。
C.想在考试中发挥好并且长期掌握知识,要用交叉学习法。
D.罗马房间记忆法是一种新兴的记忆法,特点是把自己的房间和记忆的对象联系起来。
【解析】A.“临时抱佛脚”不能够牢固记住大部分内容;C.能在考试中发挥出色并能长期掌握知识是分散学习,而不是交叉学习;D.罗马房间记忆法是一种古老的记忆法,是把记忆的对象与熟悉的生活环境联结起来,而不是“把自己的房间和记忆的对象联系起来”。
14.链接材料中的“罗马房间记忆法”与选文中哪种学习方法类似?请结合文段指出其相同点。(4分)
心理意象法。相同点:两者都是将记忆的对象与熟悉的事物建立联系。
15.老师要求背诵《桃花源记》,小黔大为苦恼,请你根据选文,推荐一种方法帮助他背诵,并结合《桃花源记》的内容作简要阐述。(4分)
①详尽发问法。通过用“为什么”提问加深对《桃花源记》的结构、思路、关键性语句的理解,背诵起来会记得更牢。②心理意象法。想象自己是“桃花源”的游人,将游人的行踪变成一幅幅图画(或变成一个游人的探险故事),把内容串联起来。③分散学习法。将课文分成几个部分,这几个部分又可分散时间来背诵。(答出一点即可)
(三)古代诗文阅读
乙亥北行日记(节选)
戴名世
明日,宿旦子冈①。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鸣犬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选自《古代小品文鉴赏辞典》)
【注释】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②甫:刚。③洵:确实。④浣:洗衣。
16.文中写了很多事物,下列选项中文中没有写到的一项是( B )(3分)
A.禾苗  B.溪流  C.树木  D.家禽
17.本文与《桃花源记》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4分)
都是描绘了无剥削、压迫,和谐安宁,人人自食其力、自得其乐的生活图景。
18.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D )(3分)
A.偶舍骑步行  屋舍俨然(陶渊明《桃花源记》)
B.甫行数里  夫君子之行(诸葛亮《诫子书》)
C.以为此一家之中  不足为外人道也(陶渊明《桃花源记》)
D.盖江北之俗  盖大苏泛赤壁云(魏学洢《核舟记》)
【解析】A.放弃/房间;B.行走/品行;C.认为/向,对;D.大概是。
【参考译文】
第二天,(我)住在了旦子冈。刚走了几里路,看见四周田野里的禾苗绿油油的(很茂盛),老少男女都在田间耕耘劳作。大概是江北的习俗,女人也参加农业生产,相较于西北那些不从事农业生产的懒惰男子,江北的习俗的确好得多。偶然间(我)放弃骑马开始步行,路过一户农家,这家男主人正挑粪给园子施肥,女主人正(从)井里打水洗衣。门前有豆棚瓜架,又有几棵郁郁葱葱的树,孩子嬉戏欢笑,鸡鸣狗叫。我看了以后很羡慕(这种温馨的田园生活),认为在这家里,有那种万物各得其所的真意,遗憾自己远不及这一家人这样(幸福)。
柳桥晚眺①
[宋]陆游
小浦闻鱼跃,横林待鹤归。
闲云不成雨,故傍碧山飞。
  【注释】①此诗是诗人晚年在山阴家居时作。
1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D )(3分)
A.全诗虽然只有二十个字,却写出了许多有特征的景物,是一幅清新明丽的水乡黄昏风景画。
B.前两句写诗人自己赋闲无聊的情景,后两句以闲云自喻。
C.诗歌使用了以动显静的表现手法。秋天郊外的傍晚是幽静的,丛林、碧山是无声息的,而鱼则是动的。
D.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黄昏时分所眺望的景色,表现了诗人恬淡闲适的心绪,抒发了诗人的雄心壮志。
【解析】D.借景抒情,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抑郁之情。“表现了诗人恬淡闲适的心绪,抒发了诗人的雄心壮志”有误。
20.发挥想象,请用自己的话描绘“小浦闻鱼跃,横林待鹤归”两句所展现的画面。(4分)
我无聊地坐在小溪边听着鱼儿跳水的声音,在杂木丛生的树林边等待着白鹤的归来。
四、综合运用(共3道小题,15分)
  八(1)班开展“古诗苑漫步”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21.班委会向李教授发出一封邀请函,其中有两处表达不妥,请找出来并修改。(6分)
邀请函
尊敬的李教授:
您好!
①为使同学们更加热爱和了解灿烂辉煌的中华诗词文化,②我班将于3月30日上午九点在本班教室举行“古诗苑漫步”的活动,③真诚地邀请您为我们开展一场关于古诗的专题讲座,④请您务必准时参加。
八(1)班班委会
2024年3月14日
第①句语序不当,将“热爱”和“了解”互换位置。第④句语言表达不得体,应改为“请您到时出席”。
22.以下关于“中国诗词”的语段空白处依次填入四个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B )(3分)
    。    。    。    。晋朝人读诗,是兰亭集会、曲水流觞。唐朝人读诗,是高朋满座、冠盖京华。革命者读诗,是狱中绝笔、肝胆相照。而我们的方式,就是《中国诗词大会》。
①世易时移,诗心不改
②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③天才诗人青史留名,但他的身后却并不寂寞,因为诗意是属于每个人的
④每一代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去感受、纪念、传承
A.③②①④  B.②③①④  C.①④②③  D.②①④③
【解析】通读句段可以发现,②句将目光投向漫长的岁月长河,由此引出③句,“他的身后却并不寂寞”,故②③相连。①④从另一角度指出诗文的传承,时代在变化,但每一代都会有自己的纪念方式,④句领起横线后面的句子。故选B。
23.活动完后,班级准备整理一本诗集,请你仿照画线句句式,续写句子,完成诗集寄语。(6分)
  读古诗,如同拥抱美妙的世界。你能领略山的风采:有的婀娜隽秀,有的巍峨挺拔。你能聆听水的旋律:有的低回婉转,有的澎湃激昂。你能欣赏花的姿容:有的 雍容华贵 ,有的 亭亭玉立 。
五、写作能力(60分)
24.成长,是一个慢慢懂得的过程。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慢慢地,我懂了,四季都是自然的馈赠。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慢慢地,我懂了,有父母的每一天都值得感恩。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慢慢地,我懂了,所有的付出都会有回报,即使,不在当下……
请以“慢慢地,我懂了”为标题,写一篇600—700字的作文。
写作提示及要求:
(1)详略得当,要体现“慢慢地”过程,以及“我懂了”的思考与感悟。
(2)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有自己的发现、思考和感悟。
(3)符合生活常理,内容健康,文体明确。
(4)勿抄袭、套作,勿出现真实人名、校名等信息。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4张PPT)
统编版八下语文 阶段性检测讲解课件
八下语文第三单元测试01
范围:第三单元
(建议用时: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书写水平(5分)
1.请使用楷体字答题,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此项根据作文的书写水平计
分。(5分)
二、基础积累(共4道小题,20分)
  春芽破土,雏鸟新啼,自然之趣令我们喜.出.望.外.;殷殷嘱.托.,絮絮叮咛,家人
之爱使我们柔情满怀;璀càn① 银河,深邃星空,宇宙之奇引我们
胡.思.乱.想.;山河日新,英雄bèi② 出,时代之歌更让我们心潮péng pài③
。万千的情思汇聚、融.合.,将化作我们漫漫成长路上的点点精彩。
2.请根据上面文段的语境和拼音,用楷体字写出横线处的汉字。(4分)
3.上面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C )(3分)
A.喜出望外 B. 嘱托 C.胡思乱想 D. 融合
【解析】C.“胡思乱想”不合语境,可改为“异想天开”。
璨 
辈 

湃 
C
4.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10分)
(1)青青子佩, 。 (《子衿》)
(2) ,不可知其源。 (柳宗元《小石潭记》)
(3) ,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气蒸云梦泽, 。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5) ,胡为乎泥中? (《式微》)
(6)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 。 (贺敬之《回延安》)
(7)《关雎》中表明小伙子一般喜爱美丽贤淑的女子的句子是:
, 。
(8)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通过视觉、听觉的角度,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宁
平和的句子是: , 。
悠悠我思 
其岸势犬牙差互 
海内存知己 
波撼岳阳城 
微君之躬 
心窝上 
窈窕淑
女 
君子好逑 
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3分)
A.“记”是古代一种文体,我们学的《桃花源记》《小石潭记》《核舟记》都属
于游记类散文。
B.中国文学史上有许多并称,如:庄子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是道家学派
的代表人物。
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
D.古代常用特殊称谓来指代年龄,如《桃花源记》中用“黄发”指老人,用“垂
髫”指小孩。
【解析】A.《核舟记》不是游记类散文。
A
三、阅读能力(共15道小题,50分)
(一)整本书阅读
6.通过下面这段文字可以看出,《经典常谈》这本书( A )(3分)
春秋末年,列国大臣的势力渐渐膨胀起来。这些大臣都是世袭的,他们一代一代
聚财养众,明争暗夺了君主的权力,建立起自己的特殊地位。等到机会成熟,便
跳起来打倒君主自己干。那时候各国差不多都起了内乱。晋国让韩、魏、赵三家
分了,姓姜的齐国也让姓田的大夫占了。
A.语言通俗 B.夸奇炫博 C.故作高深 D.晦涩难懂
A
7.学过《关雎》《蒹葭》之后,小宛希望拓展了解关于《诗经》的更多知识,请你
给他推荐朱自清的《经典常谈》。(2分)
示例:小宛,要想更多了解《诗经》知识,推荐你读读朱自清《经典常谈》中的
《<诗经>第四》。这篇文章系统介绍了《诗经》的产生、发展历程以及《诗
经》的分类、写法等内容,是专门写给中学生的,具有普及性和通俗性,语言流
利畅达、娓娓道来。这篇文章一定会满足你的需求的。
(二)现代文阅读
高山民宿
宁 白
①遥看起伏的山峦,心存疑惑:把店开到山顶,哪来的底气和自信?车子往山
上爬的时候,是在一条不足丈宽的小路上。路已年久,不少地方坑洼不平,好几个
弯道,极陡,路边不见护栏,我瞪着眼睛,双手紧紧握着扶手。近一小时的惊恐
后,终于见到被大树环绕着的一幢幢钢架结构的时尚小屋,夕阳斜照,大玻璃墙晃
人眼睛,飘窗摆着素雅的靠垫。突然想起,在这高山之巅,晚饭没法下山吃了,那
险窄之道,在漆黑的山林里,谁还受得了一上一下?
②沿着蓝色的泳池走向餐厅小楼时,心里是吃一顿“高级”晚餐的新.奇.和
无.奈.。入座,没想到服务员是一位农民大伯,脸色黝黑,沧桑皱纹。一开口,是本
地土话:“你们城里人,要吃鱼虾,我们这里呒.[1]没,山里养着鸡、猪,种着菜、
豆,你们就点几个土菜好了。”心中倏然有了安定感:土菜,不会奢华了。
③摆上桌的是:一盘肥腴的整鸡,是蒸的,配有一碗汤;一盘风干猪肉片,切
得有一厘米厚,肥的白、瘦的红,咸香气馋人;芹菜炒豆腐干,在盘子里堆得老
高,还有一碗山药排骨汤。这一组粗、土、简、拙的农家菜品,就是小时候去乡下
舅舅家里吃的啊,舅妈的厨艺,还比这要精细很多,哪会把肉片切得这么厚。
④吃着黄嫩的鸡、大块的肉,看着民宿里泳池亮起的五彩灯饰,我问老伯:
“这么漂亮的地方,哪儿养猪养鸡种菜做豆腐?”“这山大着呢,哪儿不能搭个
棚,筑个栏?”
⑤“请了城里的厨师啦?”“我们的食材好,谁烧都好吃。就老板他姐在厨房
天天忙着。”
⑥“这样辛苦,找几个年轻人当服务员多好?”“找了几个,管着民宿。那电
脑网络啥的,咱不懂。老板自个儿在外面开着厂子,让我这60岁老头帮个手。”
⑦“大伯,您看鸡和肉都吃不完,您帮个忙放入冰箱,明天中午热热再吃,行
吗?”“应该的,可不能浪费了。”大伯的关照,让我有在家一样的随意。
⑧第二天早餐,给我们端来煎饼、发糕、鸡蛋、大米粥的正是老板他姐。“我
知道你们四个人,先给煎两个饼,等睡懒觉的小青年来了,再给他们煎,这饼热着
吃香。”她满脸笑容,爽快地说,“这鸡蛋新鲜,那几样小菜是现炒的,腐乳是自
己做的,喝粥吃它最好。你们先吃着,不够再添。”
⑨煎饼掺了鸡蛋,又撒了小葱,两面黄而不焦,一口咬下,脆香满舌。煮鸡蛋
咬开的蛋黄,呈金黄色。这是散养鸡下的蛋,它们吃树丛野地里的小生物,精气充
溢。老板姐姐不穿戴工作衣帽,兜着围裙,来回忙着,只像个农家厨房里辛苦的老
嫂子。
⑩走出后院,有一观景台。春阳和煦,满山翠绿,映山红点点,山坡上层层果
树茶树连绵而去,远处的绿丛间,横卧着一排排白色塑料大棚。民宿服务主管正挎
着竹篮转向山里,说是挖点野菜给我们尝鲜。
山道蜿蜒,闻鸡鸣鸭叫。走着,抬头看到一扇大木门上横挂着“有机示范
园”的牌子,才明白原来这儿就是在观景台看见的白色塑料大棚所在处,赶巧碰见
了示范园当家人。她说,自从党的乡村扶贫政策落实以来,这里成为市和县里的试
点,要向市场提供原生态农副产品。她的背后,一幢木板老房子的廊檐下,密麻地
挂着几排正风干的猪大腿,香味飘散。我们吃的土菜,正是从这里“端”上桌的。
民宿是现代的农村旅舍,都筑于田边、溪畔、山间,村景入眼。有农食之
餐,可与宿景相谐,更是城里人一次又一次入乡的诱引和牵念。会琢磨城里行游者
心思的农家人,便敢于把民宿开在山顶之上。
回城后,常在闲静之时遥想那一片净土。待我再登山而去,也还想见到
在餐厅前后忙着的那两位老人。听说,后山那条更为险峻的上山小路,已在修
缮拓宽了。
(选自《新民晚报》,有删改)
【注释】[1]呒:没有,方言。
8.下列对选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B )(3分)
A.选文开头就设置悬念,写“我”上山前的疑惑,极大地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选文第③段画线句重在表现“我”对厨师刀工不够精细的嫌弃和对舅妈刀工的
赞美。
C.选文第 段介绍了与民宿有关的情况,让我们从中看到了一群有智慧的农家人。
D.选文中运用了“呒没”“老嫂子”等方言口语,使语言显得亲切自然、质朴无华。
【解析】B.高山民宿让“我”有在家一样的感觉,觉得老板姐姐像个农家厨房里
辛苦的老嫂子,表现了“我”对这个地方淳朴农人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我’
对厨师刀工不够精细的嫌弃和对舅妈刀工的赞美”理解错误。
B
9.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第②—⑦段的内容。(3分)
“我”到民宿餐厅吃饭,并与服务员大伯攀谈。
10.你如何理解选文第②段加点词语“新奇”和“无奈”?(4分)
“新奇”是因为第一次来到高山民宿,没在这儿用过餐,所以感到“新奇”;
“无奈”是因为处在高山之巅,没有选择,又担心民宿主人抬高餐价,所以感到“无奈”。
②沿着蓝色的泳池走向餐厅小楼时,心里是吃一顿“高级”晚餐的新.奇.和无.奈.。入座,没想到服务员是一位农民大伯,脸色黝黑,沧桑皱纹。一开口,是本地土话:“你们城里人,要吃鱼虾,我们这里呒.[1]没,山里养着鸡、猪,种着菜、豆,你们就点几个土菜好了。”心中倏然有了安定感:土菜,不会奢华了。
11.比较下面原句与改句,说说原句好在哪里。(4分)
原句:我们吃的土菜,正是从这里“端”上桌的。
改句:我们吃的土菜,正是从这里来的。
原句不仅说出土菜的来源,还强调了土菜的新鲜、绿色。
如何成为一个“学霸”
“学霸”有很多含义,其中一种含义是指那些会学习,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
虽然学霸在先天方面可能有一些优势,但是,在心理学家眼中,学霸之所以为学
霸,正确的努力——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是最重要的原因。本文想为各位呈现
一些经心理学研究证实普遍有效的学习方法。
(一)详尽发问法:连接新知识与旧知识
研究发现: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思考“为什么”的问题能够非常显著地提升学
习成绩。很多时候我们认为自己读懂了,实际上印象并不深刻,也没有真正理解。
当我们对所学知识进行各种“为什么”的发问时,我们会把新的知识与旧的知识联
系起来,用旧的知识来解释新的知识,从而让新知识融入已有的知识体系,这样才
是真正的“理解”,因而也会记得更牢。
(二)心理意象法:用心作画印象深
人的想象力是无穷的。心理意象法的关键就是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在心理学
界早就流传一句话:只要能付诸比喻和联想,使其“可见”,就没有记不住理解不
了的东西。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抽象的学习内容放到一个心理图像里,这个心理图像
可能是一个具体的物品、一幅画面、一个动态的故事。心理意象法把新的知识与生
活中常见的事物和场景联系起来,实现知识整合,提升我们的记忆和理解。
(三)习题检测法:从内部主动回忆
大部分学生都很不喜欢习题测验。但是,习题测验的确能够提升学生对学习内
容的掌握和记忆。1906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桑代克说过:“一般而言,从内部进
行主动回忆比从外部吸收的印象要深。”所以,我们能给学生的建议是适量地做高
质量的习题。习题测验的过程必然是存在心理煎熬的,然而要看到它对学习的巩固
作用。
(四)分散学习法:不要“临时抱佛脚”
如果你想在考试中发挥出色并能长期掌握知识,那就要用分散学习法了。对于
学习来说有计划有间隔地完成学习任务是值得推荐的,因为有些人虽然可以考前突
击去记住大部分内容,但是没有前者来得牢固和持久。从长远的效果考虑,应把
“少量多次”作为首要策略。分散学习10小时相比集中学习15或20小时,对长期记
忆而言效率更高。
(五)交叉学习法:促进思维快速转换
交叉学习,是在一个学习阶段内学习多个技能,进行穿插练习。如果我们利用
交叉学习的方法,会得到比长时间学习同一种内容更好的学习效果。由于进行交叉
学习,在做下一类习题时,前面的知识点和习题种类仍然停留在学生的记忆中,因
而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区分不同问题用何种方法来解决。这样,下次遇到这些问题
时,学生能够更快更准地把问题归类到不同知识点上。因此,我们不妨把不同类型
的学习材料交叉地排在学习计划中,这样能让我们在快速转换思维的过程中对知识
系统进行灵活的调整和明确的区分。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链接材料 罗马房间记忆法是一种古老的记忆术,当时的政治家为了发表长篇演讲,要记下大量的资料,为方便记忆,便创造了这个方法。其特点就是利用自己的房间
作为记忆的“档案柜”,把记忆的对象与熟悉的生活环境联结起来。
12.下列说法不符合选文意思的一项是( D )(3分)
A.真正的“理解”需要让新知识融入已有的知识体系。
B.习题测验是用内部主动回忆的方式来巩固学习。
C.有意识地分散学习对长期记忆而言效率更高。
D.交叉学习是利用前面的知识来解决后面的问题。
【解析】D.根据“交叉学习,是在一个学习阶段内学习多个技能,进行穿插练
习”可知,“交叉学习是利用前面的知识来解决后面的问题”说法错误。
D
13.下列说法符合选文和链接材料意思的一项是( B )(3分)
A.“临时抱佛脚”能够牢固记住大部分内容。
B.把抽象的东西用比喻和联想使其“可见”叫心理意象法。
C.想在考试中发挥好并且长期掌握知识,要用交叉学习法。
D.罗马房间记忆法是一种新兴的记忆法,特点是把自己的房间和记忆的对象联系
起来。
【解析】A.“临时抱佛脚”不能够牢固记住大部分内容;C.能在考试中发挥出色
并能长期掌握知识是分散学习,而不是交叉学习;D.罗马房间记忆法是一种古老
的记忆法,是把记忆的对象与熟悉的生活环境联结起来,而不是“把自己的房间
和记忆的对象联系起来”。
B
14.链接材料中的“罗马房间记忆法”与选文中哪种学习方法类似?请结合文段指出
其相同点。(4分)
心理意象法。相同点:两者都是将记忆的对象与熟悉的事物建立联系。
15.老师要求背诵《桃花源记》,小黔大为苦恼,请你根据选文,推荐一种方法帮助
他背诵,并结合《桃花源记》的内容作简要阐述。(4分)
①详尽发问法。通过用“为什么”提问加深对《桃花源记》的结构、思路、关键
性语句的理解,背诵起来会记得更牢。②心理意象法。想象自己是“桃花源”的
游人,将游人的行踪变成一幅幅图画(或变成一个游人的探险故事),把内容串
联起来。③分散学习法。将课文分成几个部分,这几个部分又可分散时间来背
诵。(答出一点即可)
(三)古代诗文阅读
乙亥北行日记(节选)
戴名世
明日,宿旦子冈①。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
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偶舍
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
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鸣犬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
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选自《古代小品文鉴赏辞典》)
【注释】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②甫:刚。③洵:确实。
④浣:洗衣。
16.文中写了很多事物,下列选项中文中没有写到的一项是( B )(3分)
A.禾苗 B.溪流 C.树木 D.家禽
17.本文与《桃花源记》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4分)
都是描绘了无剥削、压迫,和谐安宁,人人自食其力、自得其乐的生活图景。
18.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D )(3分)
A.偶舍.骑步行 屋舍.俨然(陶渊明《桃花源记》)
B.甫行.数里 夫君子之行.(诸葛亮《诫子书》)
C.以为.此一家之中 不足为.外人道也(陶渊明《桃花源记》)
D.盖.江北之俗 盖.大苏泛赤壁云(魏学洢《核舟记》)
【解析】A.放弃/房间;B.行走/品行;C.认为/向,对;D.大概是。
B
D
【参考译文】
  第二天,(我)住在了旦子冈。刚走了几里路,看见四周田野里的禾苗绿油油
的(很茂盛),老少男女都在田间耕耘劳作。大概是江北的习俗,女人也参加农业
生产,相较于西北那些不从事农业生产的懒惰男子,江北的习俗的确好得多。偶然
间(我)放弃骑马开始步行,路过一户农家,这家男主人正挑粪给园子施肥,女主
人正(从)井里打水洗衣。门前有豆棚瓜架,又有几棵郁郁葱葱的树,孩子嬉戏欢
笑,鸡鸣狗叫。我看了以后很羡慕(这种温馨的田园生活),认为在这家里,有那
种万物各得其所的真意,遗憾自己远不及这一家人这样(幸福)。
柳桥晚眺①
[宋]陆游
小浦闻鱼跃,横林待鹤归。
闲云不成雨,故傍碧山飞。
  【注释】①此诗是诗人晚年在山阴家居时作。
1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D )(3分)
A.全诗虽然只有二十个字,却写出了许多有特征的景物,是一幅清新明丽的水乡
黄昏风景画。
B.前两句写诗人自己赋闲无聊的情景,后两句以闲云自喻。
C.诗歌使用了以动显静的表现手法。秋天郊外的傍晚是幽静的,丛林、碧山是无
声息的,而鱼则是动的。
D.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黄昏时分所眺望的景色,表现了诗人恬淡闲适的心绪,抒发
了诗人的雄心壮志。
【解析】D.借景抒情,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抑郁之情。“表现了诗人恬淡闲适
的心绪,抒发了诗人的雄心壮志”有误。
D
20.发挥想象,请用自己的话描绘“小浦闻鱼跃,横林待鹤归”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4分)
我无聊地坐在小溪边听着鱼儿跳水的声音,在杂木丛生的树林边等待着白鹤
的归来。
四、综合运用(共3道小题,15分)
  八(1)班开展“古诗苑漫步”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21.班委会向李教授发出一封邀请函,其中有两处表达不妥,请找出来并修
改。(6分)
邀请函
尊敬的李教授:
您好!
①为使同学们更加热爱和了解灿烂辉煌的中华诗词文化,②我班将于3月30日上
午九点在本班教室举行“古诗苑漫步”的活动,③真诚地邀请您为我们开展一场
关于古诗的专题讲座,④请您务必准时参加。
八(1)班班委会
2024年3月14日
第①句语序不当,将“热爱”和“了解”互换位置。第④句语言表达不得体,应
改为“请您到时出席”。
22.以下关于“中国诗词”的语段空白处依次填入四个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B )(3分)
    。     。     。     。晋朝人读诗,是兰亭集会、曲水流觞。唐朝人读诗,是高朋满座、冠盖京华。革命者读诗,是狱中绝笔、肝胆相照。而我们的方式,就是《中国诗词大会》。
①世易时移,诗心不改
②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③天才诗人青史留名,但他的身后却并不寂寞,因为诗意是属于每个人的
④每一代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去感受、纪念、传承
B
A.③②①④ B.②③①④ C.①④②③ D.②①④③
【解析】通读句段可以发现,②句将目光投向漫长的岁月长河,由此引出
③句,“他的身后却并不寂寞”,故②③相连。①④从另一角度指出诗文的传承,时代在变化,但每一代都会有自己的纪念方式,④句领起横线后面的句子。故选B。
23.活动完后,班级准备整理一本诗集,请你仿照画线句句式,续写句子,完成诗集
寄语。(6分)
  读古诗,如同拥抱美妙的世界。你能领略山的风采:有的婀娜隽秀,有的巍
峨挺拔。你能聆听水的旋律:有的低回婉转,有的澎湃激昂。你能欣赏花的姿
容:有的 ,有的 。
雍容华贵 
亭亭玉立 
五、写作能力(60分)
24.成长,是一个慢慢懂得的过程。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慢慢地,我
懂了,四季都是自然的馈赠。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慢慢地,我懂
了,有父母的每一天都值得感恩。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慢慢地,
我懂了,所有的付出都会有回报,即使,不在当下……
请以“慢慢地,我懂了”为标题,写一篇600—700字的作文。
写作提示及要求:
(1)详略得当,要体现“慢慢地”过程,以及“我懂了”的思考与感悟。
(2)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有自己的发现、思考和感悟。
(3)符合生活常理,内容健康,文体明确。
(4)勿抄袭、套作,勿出现真实人名、校名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