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语文学科
第三单元学业质量评价
(建议用时: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书写水平(5分)
1.请使用楷体字答题,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此项根据作文的书写水平计分。(5分)
二、基础积累(共4道小题,20分)
“小人物”虽然平凡,且有弱点,但在他们身上闪现着人性的光辉,引导我们向善、务实、求美。妞儿为“我”jiǎn cái① 剪裁 的袜子,让我们看到了内心澄清的善良人性;阿长的关心,让鲁迅震sǒnɡ② 悚 感动,体会到了人间最美的温情;怅然若失的“父亲”让我们体会到了chún③ 淳 朴农民的本分厚道……正是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串在一起,才形成了一段历史;汇在一块儿,就成了一条历史的长河。
2.请根据上面文段的语境和拼音,用楷体字写出横线处的字词。(4分)
3.上面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3分)
A.澄清 B. 怅然若失 C.厚道 D.微不足道
【解析】A.“澄清”指(水、天空)清亮,不能用来形容人的内心,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4.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10分)
(1)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
(2)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王维《竹里馆》)
(3)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4)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韩愈《晚春》)
(5) 朔气传金柝 ,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6)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7)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由听到《折杨柳》曲调而引发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此夜曲中闻折柳 , 何人不起故园情 。
(8)《卖油翁》中,表现陈康肃公射箭技艺很高,但卖油翁却不以为意的句子是: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 但微颔之 。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B)(3分)
A.古人常用字号(谥号)、籍贯、官职来称呼人,如陈康肃公,就是用谥号来称呼的。
B.鲁迅的代表作有散文诗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杂文集《坟》《热风》等。
C.《山地回忆》作者孙犁,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等。
D.《卖油翁》作者欧阳修,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唐宋八大家之一。
【解析】B.《朝花夕拾》是散文集。
三、阅读能力(共15道小题,50分)
(一)整本书阅读
6.下面名著片段中的“A”指的是(B)(3分)
“我可还得在这儿住,多咱我拉上包月,才去住宅门!”祥子颇自傲地说。
“行!”A又点了点头。
于是,祥子找到了包月,就去住宅门;掉了事而又去拉散座,便住在人和厂。
不拉A的车,而能住在人和厂,据别的车夫看,是件少有的事。
A.虎妞 B. 刘四爷 C.曹先生 D.二强子
7.《骆驼祥子》中底层人物的命运,如祥子、小福子和老马等,均充满悲剧色彩。请结合整本书,从个人和社会的角度,探究这类底层人物悲剧命运的原因。(2分)
首先,社会的黑暗是造成底层人物悲剧的主要原因。他们无法与黑暗的社会抗衡。其次,在个人性格方面,他们不懂得变通,不能认清社会黑暗的本质,而是把一切都归于命运的安排。(意对即可)
(二)现代文阅读
朋友老卢
三 石
①第一次上老卢家走访时,老卢窝着身子懒洋洋地躺在破沙发上,一点都没有起身迎接的意思。
②其实老卢不老,不过四十出头。老卢的石匠手艺在村里很有用武之地,年头到年尾基本没得空闲,日子原本也过得有滋有味的。天有不测风云,有一次,老卢干活时不小心从屋顶滑落,伤了脊椎,从此干不了体力活,这上有老下有小的,成了贫困户一点也不奇怪。听村干部说,老卢原本性格挺好的,乡里乡亲相处得不错,伤了以后就变了,整天待在家里,不跟人说话,冷得像块冰。摊上老卢这样的贫困户,我还是有些嘀咕的。不过我想,只要我真心对他好,就算是块冰,也能够慢慢融化。
③接下来的日子里,我经常去老卢家,有时带些油米水果慰问金,有时空着手,老卢一律一副冷冰冰的样子,跟我说不了三句话。不过,老卢家人倒是对我挺热情的。
④然而,有两件事让我有些生气。
⑤先说第一件事。贫困户家门口都要钉一张连心卡,金属的,上面写着贫困户和帮扶干部的姓名及联系电话。钉的时候,老卢倒也没阻拦,只在一旁木然看着。然而,当我再次走访时,连心卡没了踪影。问老卢,老卢爱搭不理地说,不知道,你又没叫我守着。没办法,只得又去领了一张来重新钉上。可这次更绝,当我走访完下一户路经老卢家时,新钉的连心卡又不翼而飞了。将老卢儿子叫过一旁细问,却是老卢撬下来给扔了。责问老卢,老卢依旧冷冰冰的,咋不钉你家门口?对此,我也无奈,就算再钉上去,也得被老卢撬了。
⑥还有件事。老卢因干不了体力活,我便介绍老卢去我朋友厂里当门卫,老卢答应得很爽快,我当即给朋友打电话,电话接通后我说,上次跟你说的,我帮扶的贫困户到你厂里当门卫……才说这么一句,老卢就黑着脸打断了我,冷冷地说,别说了,我不去。弄得我一头雾水,不知道老卢哪根神经突然短路了。然后是好说歹说的,可老卢油盐不进,说多了,一句要去你自己去。然后不再理我。
⑦这事以后,我对老卢便失去了信心,虽然依旧每周一次上户走访,或送慰问品慰问金,或帮着打扫卫生,或什么也不干,例行公事。都说帮扶干部要和贫困户攀亲戚交朋友,我自认为也算是尽心尽力了,可老卢从来没给过我好脸色。有一次,我还买了些鱼肉准备跟老卢一家吃一餐连心饭,可老卢拉长着脸硬是没给我做,弄得我灰头土脸的。
⑧当然,老卢也从来没有麻烦过我。因此,当有一天我正在县里上班,接到了老卢电话,我心情格外好,估计是老卢终于有事主动找我帮忙了。电话里老卢支支吾吾,听了半天才听明白,原本老卢去市里办事,遭了小偷,已是身无分文。这事倒也好办,找个市里的朋友,安排老卢吃个饭,然后买张车票送上车便成。
⑨很简单一件事。然而,第二天上午,老卢突然出现在我办公室,进门便很诚恳地向我道谢,多少让我有些意外。更让我意外的是,老卢竟然跟我聊天,且聊得不亦乐乎。聊着聊着,我突然想起件事来,便问老卢,三年下来,虽然没帮什么大忙,但送温暖的事做了不少,自掏腰包也好几千块,可老卢你却从来没说过半个谢字,这次不过是举手之劳,怎么还登门致谢呢?老卢突然便有些腼腆,一会儿才说,你那朋友跟我说,你跟他说,我是你朋友,让他招待好了。
⑩这怎么了?我有些恍惚。老卢抬头看着我,一字一顿地说,你说我是你朋友,没说我是贫困户。
我心里一阵震动,不由得握过老卢的手,眼睛竟然有些湿润……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删改)
8.结合全文,对老卢这一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分析有误的一项是(C)(3分)
A.从老卢有石匠手艺,“年头到年尾基本没得空闲”,可以看出他勤劳能干。
B.从老卢难以接受贫困户的身份可以看出老卢自尊好强。
C.从第③段中画线句可以看出老卢为人冷淡,不拘礼节。
D.从“我”帮了老卢的忙后,他登门致谢,可以看出老卢知恩图报。
【解析】C.老卢是因为对贫困户的身份难以接受,所以才冷冰冰,而不是因为他“为人冷淡,不拘礼节”。
9.根据小说内容,请将表格补充完整。(4分)
情节内容 表神态的关键词 老卢心情
① 撬掉连心卡 爱搭不理 不高兴
不去当门卫 ② 黑着脸、不再理“我” 生气
没给“我”做连心饭 ③ 拉长着脸 内心排斥
登门致谢 腼腆 ④ 感激
10.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②段中画线的句子。(3分)
(老卢)整天待在家里,不跟人说话,冷得像块冰。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老卢待人的态度比作冰,表现老卢的冷淡以及对贫困户身份难以接受的郁闷心情。
11.结尾写道:“我心里一阵震动。”请将此刻“我”的心理活动描写出来。(4分)
不把贫困户当帮扶对象,而把他们真心当朋友,工作效果才好,才能真正贴近帮扶对象的心。(言之有理即可)
一碗牛肉面
傅 锐
①我刚上初中的时候,正值叛逆期,自暴自弃,成绩一落千丈,基本已经无缘高中。
②老范是我初三的班主任兼物理老师,他长着圆圆的头,圆圆的肚子,小小的眼睛,整个人看起来憨态可掬,在学生面前也不端架子,大家都叫他老范。
③十几岁的少年正是矫情的时候,但成年人不会在意孩子的矫情,我们的情绪对他们来说微不足道。我那时候笃定自己是世界上最孤独的人,脑子里总盘旋着一个我敢肯定不会有第二个人考虑的问题:如果世界上什么都没有——我是说,连时间和空间也没有,会是什么样子呢?
④我想象不到,并为此苦恼。
⑤一次上课时,老范居然提到了这个问题,我大为震惊,破天荒地第一次找老师请教问题。他说自己也不知道会是什么样子,但告诉我只要好好学习,总有一天会有答案,我深信不疑,并从此奉他为知己。
⑥上半学期还没寄宿,大家都回家吃了饭再上晚自习。那天我回到家,家中只有无尽的争吵,陷入愤怒当中的两个人像兽一样撕扯。我突然觉得疲倦,不知道回家的意义是什么,也没有一顿热腾腾的饭在等着我。
⑦我心灰意冷。
⑧老范来了,他骑车拦在我面前,大手一挥抹掉头上的细汗。
⑨“吃饭没有?”
⑩眼泪更加汹涌了,我哽咽着别过脸。
老范叹了口气带我走进街边的店里,给我点了碗那时对一个学生来说还很奢侈的牛肉面。汤底醇厚,面条筋道,红油上漂着绿葱花,牛肉一片片地叠起来,甚为可口。我一时之间把所有烦恼都抛到了脑后,大快朵颐。
老范看我喝完最后一口汤,有一丝惊讶,大概没想到我恢复得这么快。但他还是拍拍我的肩,语重心长:“好好学习,走出去。当你看到更大的世界,就不会因为眼前的苟且而过多伤心了。”
老范说得真诚,我听得进去,狠狠地点了点头。
我提前办了寄宿,从此很少回家,抓紧一切时间拼命学习。后来顺利地上高中,读大学,远离了那一地鸡毛。再回乡中探望老范时,他已经头发花白,但对我还有印象。
“其实那个问题,我是不经意间在你物理书上看到的。”我上课不爱听讲,总爱在书上写写画画。
“你那时候,像颗蚌一样封闭自己。我一直在想,用什么方式才能把你‘撬开’。”
我好半天才从震惊中回过神来,一时间五味杂陈。我失去了一个“知己”,但学生们多了一个愿意用心了解他们的好老师。
后来我挣钱之后,吃过很多碗牛肉面,但都再没有那天晚上的味道。那碗牛肉面,那层鲜艳的红油和小葱花,我永远也不会忘记。
(选自《意林》,有删改)
12.下列关于文章中的事件表述有误的一项是(D)(3分)
A.“我”把老范奉为知己
B. 老范请“我”吃牛肉面
C.“我”听从老范的劝说
D.“我”再也不吃牛肉面
【解析】D.文中只是说后来再也没有吃出那天晚上牛肉面的味道,并不是“再也不吃牛肉面”。
13.下列对范老师的形象概括在原文中没有体现的一项是(C)(3分)
A.范老师是一个和蔼可亲的人 B. 范老师是一个心思细腻的人
C.范老师是一个学识渊博的人 D.范老师是一个关爱学生的人
【解析】A.从“他长着圆圆的头,圆圆的肚子,小小的眼睛,整个人看起来憨态可掬”的外貌描写可以看出范老师是一个和蔼可亲的人;B.从老范关注“我”的情绪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心思细腻的人;D.从老范带“我”去吃饭,并且语重心长地安慰“我”可以看出范老师是一个关爱学生的人。C.文中并没有提到范老师“学识渊博”。
14.第⑨—⑩段中,当老范关切地问“吃饭没有”时,为什么“我”的“眼泪更加汹涌了”?(4分)
家中无尽的争吵、没有可口的饭菜,导致“我”感觉自己像没人要的孩子,而老范突然的话让“我”感觉到自己还有人关心,触发了内心的情感依赖和需求以及对老范的感激,所以眼泪才会更汹涌。
15.如何理解第 段中画线的句子。(4分)
老范说出的真相说明他和“我”并不是惺惺相惜的“知己”,但却反映出老范对每一个学生都十分关爱,会观察他们的生活细节,懂得如何帮助学生渡过难关,因此“我”失去了一位“知己”,而学生们收获到了一个认真负责的好老师。
(三)古代诗文阅读
常羊学射
常羊学射于屠龙子朱。屠龙子朱曰:“若①欲闻射道乎?楚王田②于云梦③,使虞人④起⑤禽⑥而射之。禽发,鹿出于王左,麋交于王右,王引弓欲射,有鹄⑦拂王旃⑧而过,翼若垂云。王注矢于弓,不知其所射。养叔⑨进曰:‘臣之射也,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
(选自刘基《郁离子》,有删改)
【注释】①若:你。②田:同“畋(tián)”,打猎。③云梦:古代湖泽名,泛指春秋战国时楚王的游猎区。④虞人:古代掌管山泽苑囿、田猎的小官吏。⑤起:驱赶起来。⑥禽:禽兽。⑦鹄(hú):天鹅。⑧旃(zhān):赤色曲柄旗。⑨养叔:即养由基,春秋时楚国将领,神射手。
16.《常羊学射》这则文言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B)(3分)
A.做错了要及时改正
B. 做事要专心致志
C.做事要有恒心
D.熟能生巧
【解析】B.这则文言文阐明了做任何事情都必须专心致志,如果三心二意就什么事也做不成的道理。
17.楚王“不知其所射”的原因是什么?请摘录文中能概括原因的句子。(4分)
禽发,鹿出于王左,麋交于王右,王引弓欲射,有鹄拂王旃而过,翼若垂云。王注矢于弓,不知其所射。
18.下列与“使虞人起禽而射之”中“而”的意义和用法一致的一项是(C)(3分)
A.人不知而不愠(《〈论语〉十二章》) B. 有闻而传之者(《穿井得一人》)
C.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D.后狼止而前狼又至(蒲松龄《狼》)
【解析】例句:连词,表顺承。A.连词,表转折;B.连词,表递进;C.连词,表顺承;D.连词,表转折。
【参考译文】
常羊向屠龙子朱学射箭。屠龙子朱说:“你想知道射箭的方法吗?楚王在云梦打猎,让掌管田猎的小官吏去驱赶禽兽出来射杀它们。禽兽跑了出来,鹿在楚王的左边出现,麋鹿从楚王的右边跑出,楚王拉弓准备射,有天鹅拂过楚王打猎时的赤色曲柄旗,展开的翅膀犹如一片垂云。楚王将箭搭在弓上,不知道要射谁。养由基向前说道:‘我射箭时,放一片叶子在百步之外去射它,十发箭十发中;如果放十片叶子在百步之外,那么射得中射不中我就不能保证了。’”
山中问答
[唐]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①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注释】①窅(yǎo)然:指幽深遥远的样子。
19.下列诗句中,与“桃花流水窅然去”所蕴含的感情相似的一句是(B)(3分)
A.百般红紫斗芳菲 B.独坐幽篁里
C.峨眉山月半轮秋 D.桃花潭水深千尺
【解析】“桃花流水窅然去”表现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A.惜春;B.惬意闲适;C.思乡;D.对友人的依依不舍。
20.面对“何意栖碧山”的问题,诗人的回答到底是什么?请结合全诗概括作答。(4分)
诗人笑而不答。“笑而不答”,造成悬念,以诱发读者思索的兴趣。“心自闲”三个字,是山居心境的写照,当桃花飘落随溪水远远流去的时候,诗人心情安适恬淡,神态悠然,身处幽居碧山,心里轻松坦然。
四、综合运用(共3道小题,15分)
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促进学生幸福成长的重要途径。为了更好地发挥劳动育人的价值导向作用,某中学对学生家务劳动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根据统计结果,学校团委拟开展以“劳动创造幸福”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21.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B)(3分)
《朱子家训》中说:“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 。 。 。 。
①然而,这却剥夺了孩子一个非常重要的全面“学以成人”的机会
②可见,古人讲究从细节培养生活自理的劳动习惯,从而保持身体和精神的基本健康
③现在有的家长却不让孩子做家务或参加其他劳动,习惯大包大揽,目的是让孩子多点时间读书学习
④我们必须谨记:尽管人类文明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劳动仍然是我们“学以成人”的基础性活动
⑤家长这样的做法,并不一定能帮助孩子提升学业成绩,反而可能会让孩子在人格发展上出现不足,难以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责任意识
A.③⑤②①④ B.②③①⑤④ C.②④①③⑤ D.④③⑤①②
【解析】②承接前文,③再说现代,①⑤指出其危害,④进行总结。即:②③①⑤④,故选B。
22.下面是学校团委向全校学生发出的“热爱劳动”倡议书的正文部分,其中有两处表达不妥,请找出来并修改。(6分)
①五彩斑斓的世界靠劳动来创造,一切美好生活靠劳动来获得。②为此,我们需要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家主动帮助爹妈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尊重身边的每一位劳动者,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③在“劳动创造幸福”的活动中推波助澜,用汗水实现我们的理想,用劳动创造美好的未来。
第②句中“爹妈”过于口语化,不得体,应改为“父母”。第③句中“推波助澜”包含贬义,不应该用于形容公益活动,应改为“添砖加瓦”等褒义词。
23.为了让同学们体验“劳动创造幸福”的成就感,老师打算利用“五一”假期组织同学们在家里进行有针对性的家务劳动,并要求将劳动成果展示到家长群。请你按照示例,帮老师再设计一个活动。(6分)
活动名称:厨艺达人秀 活动内容:独立完成一道菜
活动名称: 家务技能大比拼(卫生保洁来过招) 活动内容: 独立收纳衣物(独立清洁卧室)
五、写作能力(60分)
24.有些人看似普通平常,却因一段经历、一项能力、一种精神品质等表现出不平凡的一面。你身边熟悉的人当中,有没有这样的人?请以“ 其实并不平凡”为标题,从“他”与“她”中任选一字填在标题横线处,写一篇600—700字的作文。
写作提示和要求:
(1)简略交代“他”或“她”的平凡之处。
(2)选取一两件事,抓住细节,充分表现“他”或“她”的“不平凡”。
(3)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有自己的发现、思考和感悟等。
(4)符合生活常理,内容积极健康,文体明确。
(5)请勿抄袭、套作,勿出现真实姓名、学校等信息。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50张PPT)
统编2024七下语文同步精品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人教2024版七下语文 阶段性检测讲解课件
七下语文第3单元测试02
范围:第3单元
(建议用时: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书写水平(5分)
1.请使用楷体字答题,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此项根据作文的书写水平计分。(5分)
二、基础积累(共4道小题,20分)
“小人物”虽然平凡,且有弱点,但在他们身上闪现着人性的光辉,引导我们向善、务实、求美。妞儿为“我”jiǎn cái①_______的袜子,让我们看到了内心澄清的善良人性;阿长的关心,让鲁迅震sǒnɡ②____感动,体会到了人间最美的温情;怅然若失的“父亲”让我们体会到了chún③______朴农民的本分厚道……正是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串在一起,才形成了一段历史;汇在一块儿,就成了一条历史的长河。
剪裁
悚
淳
2.请根据上面文段的语境和拼音,用楷体字写出横线处的字词。(4分)
3.上面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澄清 B. 怅然若失 C.厚道 D.微不足道
【解析】A.“澄清”指(水、天空)清亮,不能用来形容人的内心,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A
4.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10分)
(1)__________________,凭君传语报平安。 (岑参《逢入京使》)
(2)独坐幽篁里,______________。 (王维《竹里馆》)
(3)__________________,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4)__________________,百般红紫斗芳菲。(韩愈《晚春》)
(5)____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 (《木兰诗》)
马上相逢无纸笔
弹琴复长啸
谁家玉笛暗飞声
草树知春不久归
朔气传金柝
(6)______________,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7)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由听到《折杨柳》曲调而引发思乡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卖油翁》中,表现陈康肃公射箭技艺很高,但卖油翁却不以为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深林人不知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但微颔之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古人常用字号(谥号)、籍贯、官职来称呼人,如陈康肃公,就是用谥号来称呼的。
B.鲁迅的代表作有散文诗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杂文集《坟》《热风》等。
C.《山地回忆》作者孙犁,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等。
D.《卖油翁》作者欧阳修,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唐宋八大家之一。
B
【解析】B.《朝花夕拾》是散文集。
三、阅读能力(共15道小题,50分)
(一)整本书阅读
6.下面名著片段中的“A”指的是( )(3分)
“我可还得在这儿住,多咱我拉上包月,才去住宅门!”祥子颇自傲地说。
“行!”A又点了点头。
于是,祥子找到了包月,就去住宅门;掉了事而又去拉散座,便住在人和厂。
不拉A的车,而能住在人和厂,据别的车夫看,是件少有的事。
A.虎妞 B. 刘四爷 C.曹先生 D.二强子3
B
7.《骆驼祥子》中底层人物的命运,如祥子、小福子和老马等,均充满悲剧色彩。请结合整本书,从个人和社会的角度,探究这类底层人物悲剧命运的原因。(2分)
首先,社会的黑暗是造成底层人物悲剧的主要原因。他们无法与黑暗的社会抗衡。其次,在个人性格方面,他们不懂得变通,不能认清社会黑暗的本质,而是把一切都归于命运的安排。(意对即可)
(二)现代文阅读
朋友老卢
三 石
①第一次上老卢家走访时,老卢窝着身子懒洋洋地躺在破沙发上,一点都没有起身迎接的意思。
②其实老卢不老,不过四十出头。老卢的石匠手艺在村里很有用武之地,年头到年尾基本没得空闲,日子原本也过得有滋有味的。天有不测风云,有一次,老卢干活时不小心从屋顶滑落,伤了脊椎,从此干不了体力活,这上有老下有小的,成了贫困户一点也不奇怪。
听村干部说,老卢原本性格挺好的,乡里乡亲相处得不错,伤了以后就变了,整天待在家里,不跟人说话,冷得像块冰。摊上老卢这样的贫困户,我还是有些嘀咕的。不过我想,只要我真心对他好,就算是块冰,也能够慢慢融化。
③接下来的日子里,我经常去老卢家,有时带些油米水果慰问金,有时空着手,老卢一律一副冷冰冰的样子,跟我说不了三句话。不过,老卢家人倒是对我挺热情的。
④然而,有两件事让我有些生气。
⑤先说第一件事。贫困户家门口都要钉一张连心卡,金属的,上面写着贫困户和帮扶干部的姓名及联系电话。钉的时候,老卢倒也没阻拦,只在一旁木然看着。然而,当我再次走访时,连心卡没了踪影。问老卢,老卢爱搭不理地说,不知道,你又没叫我守着。没办法,只得又去领了一张来重新钉上。可这次更绝,当我走访完下一户路经老卢家时,新钉的连心卡又不翼而飞了。将老卢儿子叫过一旁细问,却是老卢撬下来给扔了。责问老卢,老卢依旧冷冰冰的,咋不钉你家门口?对此,我也无奈,就算再钉上去,也得被老卢撬了。
⑥还有件事。老卢因干不了体力活,我便介绍老卢去我朋友厂里当门卫,老卢答应得很爽快,我当即给朋友打电话,电话接通后我说,上次跟你说的,我帮扶的贫困户到你厂里当门卫……才说这么一句,老卢就黑着脸打断了我,冷冷地说,别说了,我不去。弄得我一头雾水,不知道老卢哪根神经突然短路了。然后是好说歹说的,可老卢油盐不进,说多了,一句要去你自己去。然后不再理我。
⑦这事以后,我对老卢便失去了信心,虽然依旧每周一次上户走访,或送慰问品慰问金,或帮着打扫卫生,或什么也不干,例行公事。都说帮扶干部要和贫困户攀亲戚交朋友,我自认为也算是尽心尽力了,可老卢从来没给过我好脸色。有一次,我还买了些鱼肉准备跟老卢一家吃一餐连心饭,可老卢拉长着脸硬是没给我做,弄得我灰头土脸的。
⑧当然,老卢也从来没有麻烦过我。因此,当有一天我正在县里上班,接到了老卢电话,我心情格外好,估计是老卢终于有事主动找我帮忙了。电话里老卢支支吾吾,听了半天才听明白,原本老卢去市里办事,遭了小偷,已是身无分文。这事倒也好办,找个市里的朋友,安排老卢吃个饭,然后买张车票送上车便成。
⑨很简单一件事。然而,第二天上午,老卢突然出现在我办公室,进门便很诚恳地向我道谢,多少让我有些意外。更让我意外的是,老卢竟然跟我聊天,且聊得不亦乐乎。聊着聊着,我突然想起件事来,便问老卢,三年下来,虽然没帮什么大忙,但送温暖的事做了不少,自掏腰包也好几千块,可老卢你却从来没说过半个谢字,这次不过是举手之劳,怎么还登门致谢呢?老卢突然便有些腼腆,一会儿才说,你那朋友跟我说,你跟他说,我是你朋友,让他招待好了。
⑩这怎么了?我有些恍惚。老卢抬头看着我,一字一顿地说,你说我是你朋友,没说我是贫困户。
我心里一阵震动,不由得握过老卢的手,眼睛竟然有些湿润……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删改)
8.结合全文,对老卢这一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从老卢有石匠手艺,“年头到年尾基本没得空闲”,可以看出他勤劳能干。
B.从老卢难以接受贫困户的身份可以看出老卢自尊好强。
C.从第③段中画线句可以看出老卢为人冷淡,不拘礼节。
D.从“我”帮了老卢的忙后,他登门致谢,可以看出老卢知恩图报。
【解析】C.老卢是因为对贫困户的身份难以接受,所以才冷冰冰,而不是因为他“为人冷淡,不拘礼节”。
C
9.根据小说内容,请将表格补充完整。(4分)
情节内容 表神态的关键词 老卢心情
①______________ 爱搭不理 不高兴
不去当门卫 ②___________________ 生气
没给“我”做连心饭 ③____________ 内心排斥
登门致谢 腼腆 ④________
撬掉连心卡
黑着脸、不再理“我”
拉长着脸
感激
10.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②段中画线的句子。(3分)
(老卢)整天待在家里,不跟人说话,冷得像块冰。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老卢待人的态度比作冰,表现老卢的冷淡以及对贫困户身份难以接受的郁闷心情。
11.结尾写道:“我心里一阵震动。”请将此刻“我”的心理活动描写出来。(4分)
不把贫困户当帮扶对象,而把他们真心当朋友,工作效果才好,才能真正贴近帮扶对象的心。(言之有理即可)
一碗牛肉面
傅 锐
①我刚上初中的时候,正值叛逆期,自暴自弃,成绩一落千丈,基本已经无缘高中。
②老范是我初三的班主任兼物理老师,他长着圆圆的头,圆圆的肚子,小小的眼睛,整个人看起来憨态可掬,在学生面前也不端架子,大家都叫他老范。
③十几岁的少年正是矫情的时候,但成年人不会在意孩子的矫情,我们的情绪对他们来说微不足道。我那时候笃定自己是世界上最孤独的人,脑子里总盘旋着一个我敢肯定不会有第二个人考虑的问题:如果世界上什么都没有——我是说,连时间和空间也没有,会是什么样子呢?
④我想象不到,并为此苦恼。
⑤一次上课时,老范居然提到了这个问题,我大为震惊,破天荒地第一次找老师请教问题。他说自己也不知道会是什么样子,但告诉我只要好好学习,总有一天会有答案,我深信不疑,并从此奉他为知己。
⑥上半学期还没寄宿,大家都回家吃了饭再上晚自习。那天我回到家,家中只有无尽的争吵,陷入愤怒当中的两个人像兽一样撕扯。我突然觉得疲倦,不知道回家的意义是什么,也没有一顿热腾腾的饭在等着我。
⑦我心灰意冷。
⑧老范来了,他骑车拦在我面前,大手一挥抹掉头上的细汗。
⑨“吃饭没有?”
⑩眼泪更加汹涌了,我哽咽着别过脸。
老范叹了口气带我走进街边的店里,给我点了碗那时对一个学生来说还很奢侈的牛肉面。汤底醇厚,面条筋道,红油上漂着绿葱花,牛肉一片片地叠起来,甚为可口。我一时之间把所有烦恼都抛到了脑后,大快朵颐。
老范看我喝完最后一口汤,有一丝惊讶,大概没想到我恢复得这么快。但他还是拍拍我的肩,语重心长:“好好学习,走出去。当你看到更大的世界,就不会因为眼前的苟且而过多伤心了。”
老范说得真诚,我听得进去,狠狠地点了点头。
我提前办了寄宿,从此很少回家,抓紧一切时间拼命学习。后来顺利地上高中,读大学,远离了那一地鸡毛。再回乡中探望老范时,他已经头发花白,但对我还有印象。
“其实那个问题,我是不经意间在你物理书上看到的。”我上课不爱听讲,总爱在书上写写画画。
“你那时候,像颗蚌一样封闭自己。我一直在想,用什么方式才能把你‘撬开’。”
我好半天才从震惊中回过神来,一时间五味杂陈。我失去了一个“知己”,但学生们多了一个愿意用心了解他们的好老师。
后来我挣钱之后,吃过很多碗牛肉面,但都再没有那天晚上的味道。那碗牛肉面,那层鲜艳的红油和小葱花,我永远也不会忘记。
(选自《意林》,有删改)
12.下列关于文章中的事件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我”把老范奉为知己
B. 老范请“我”吃牛肉面
C.“我”听从老范的劝说
D.“我”再也不吃牛肉面
【解析】D.文中只是说后来再也没有吃出那天晚上牛肉面的味道,并不是“再也不吃牛肉面”。
D
13.下列对范老师的形象概括在原文中没有体现的一项是( )(3分)
A.范老师是一个和蔼可亲的人 B. 范老师是一个心思细腻的人
C.范老师是一个学识渊博的人 D.范老师是一个关爱学生的人
【解析】A.从“他长着圆圆的头,圆圆的肚子,小小的眼睛,整个人看起来憨态可掬”的外貌描写可以看出范老师是一个和蔼可亲的人;B.从老范关注“我”的情绪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心思细腻的人;D.从老范带“我”去吃饭,并且语重心长地安慰“我”可以看出范老师是一个关爱学生的人。C.文中并没有提到范老师“学识渊博”。
C
14.第⑨—⑩段中,当老范关切地问“吃饭没有”时,为什么“我”的“眼泪更加汹涌了”?(4分)
家中无尽的争吵、没有可口的饭菜,导致“我”感觉自己像没人要的孩子,而老范突然的话让“我”感觉到自己还有人关心,触发了内心的情感依赖和需求以及对老范的感激,所以眼泪才会更汹涌。
15.如何理解第 段中画线的句子。(4分)
老范说出的真相说明他和“我”并不是惺惺相惜的“知己”,但却反映出老范对每一个学生都十分关爱,会观察他们的生活细节,懂得如何帮助学生渡过难关,因此“我”失去了一位“知己”,而学生们收获到了一个认真负责的好老师。
(三)古代诗文阅读
常羊学射
常羊学射于屠龙子朱。屠龙子朱曰:“若①欲闻射道乎?楚王田②于云梦③,使虞人④起⑤禽⑥而射之。禽发,鹿出于王左,麋交于王右,王引弓欲射,有鹄⑦拂王旃⑧而过,翼若垂云。王注矢于弓,不知其所射。养叔⑨进曰:‘臣之射也,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
(选自刘基《郁离子》,有删改)
【注释】①若:你。②田:同“畋(tián)”,打猎。③云梦:古代湖泽名,泛指春秋战国时楚王的游猎区。④虞人:古代掌管山泽苑囿、田猎的小官吏。⑤起:驱赶起来。⑥禽:禽兽。⑦鹄(hú):天鹅。⑧旃(zhān):赤色曲柄旗。⑨养叔:即养由基,春秋时楚国将领,神射手。
16.《常羊学射》这则文言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3分)
A.做错了要及时改正
B. 做事要专心致志
C.做事要有恒心
D.熟能生巧
【解析】B.这则文言文阐明了做任何事情都必须专心致志,如果三心二意就什么事也做不成的道理。
B
17.楚王“不知其所射”的原因是什么?请摘录文中能概括原因的句子。(4分)
禽发,鹿出于王左,麋交于王右,王引弓欲射,有鹄拂王旃而过,翼若垂云。王注矢于弓,不知其所射。
18.下列与“使虞人起禽而射之”中“而”的意义和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3分)
A.人不知而不愠(《〈论语〉十二章》)
B. 有闻而传之者(《穿井得一人》)
C.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D.后狼止而前狼又至(蒲松龄《狼》)
【解析】例句:连词,表顺承。A.连词,表转折;B.连词,表递进;C.连词,表顺承;D.连词,表转折。
C
【参考译文】
常羊向屠龙子朱学射箭。屠龙子朱说:“你想知道射箭的方法吗?楚王在云梦打猎,让掌管田猎的小官吏去驱赶禽兽出来射杀它们。禽兽跑了出来,鹿在楚王的左边出现,麋鹿从楚王的右边跑出,楚王拉弓准备射,有天鹅拂过楚王打猎时的赤色曲柄旗,展开的翅膀犹如一片垂云。楚王将箭搭在弓上,不知道要射谁。养由基向前说道:‘我射箭时,放一片叶子在百步之外去射它,十发箭十发中;如果放十片叶子在百步之外,那么射得中射不中我就不能保证了。’”
山中问答
[唐]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①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注释】①窅(yǎo)然:指幽深遥远的样子。
19.下列诗句中,与“桃花流水窅然去”所蕴含的感情相似的一句是( )(3分)
A.百般红紫斗芳菲 B.独坐幽篁里
C.峨眉山月半轮秋 D.桃花潭水深千尺
【解析】“桃花流水窅然去”表现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A.惜春;B.惬意闲适;C.思乡;D.对友人的依依不舍。
B
20.面对“何意栖碧山”的问题,诗人的回答到底是什么?请结合全诗概括作答。(4分)
诗人笑而不答。“笑而不答”,造成悬念,以诱发读者思索的兴趣。“心自闲”三个字,是山居心境的写照,当桃花飘落随溪水远远流去的时候,诗人心情安适恬淡,神态悠然,身处幽居碧山,心里轻松坦然。
四、综合运用(共3道小题,15分)
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促进学生幸福成长的重要途径。为了更好地发挥劳动育人的价值导向作用,某中学对学生家务劳动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根据统计结果,学校团委拟开展以“劳动创造幸福”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21.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朱子家训》中说:“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然而,这却剥夺了孩子一个非常重要的全面“学以成人”的机会
②可见,古人讲究从细节培养生活自理的劳动习惯,从而保持身体和精神的基本健康
③现在有的家长却不让孩子做家务或参加其他劳动,习惯大包大揽,目的是让孩子多点时间读书学习
B
④我们必须谨记:尽管人类文明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劳动仍然是我们“学以成人”的基础性活动
⑤家长这样的做法,并不一定能帮助孩子提升学业成绩,反而可能会让孩子在人格发展上出现不足,难以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责任意识
A.③⑤②①④ B.②③①⑤④ C.②④①③⑤ D.④③⑤①②
【解析】②承接前文,③再说现代,①⑤指出其危害,④进行总结。即:②③①⑤④,故选B。
22.下面是学校团委向全校学生发出的“热爱劳动”倡议书的正文部分,其中有两处表达不妥,请找出来并修改。(6分)
①五彩斑斓的世界靠劳动来创造,一切美好生活靠劳动来获得。②为此,我们需要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家主动帮助爹妈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尊重身边的每一位劳动者,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③在“劳动创造幸福”的活动中推波助澜,用汗水实现我们的理想,用劳动创造美好的未来。
第②句中“爹妈”过于口语化,不得体,应改为“父母”。第③句中“推波助澜”包含贬义,不应该用于形容公益活动,应改为“添砖加瓦”等褒义词。
23.为了让同学们体验“劳动创造幸福”的成就感,老师打算利用“五一”假期组织同学们在家里进行有针对性的家务劳动,并要求将劳动成果展示到家长群。请你按照示例,帮老师再设计一个活动。(6分)
活动名称:厨艺达人秀 活动内容:独立完成一道菜
活动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家务技能大比拼(卫生保洁来过招)
独立收纳衣物(独立清洁卧室)
五、写作能力(60分)
24.有些人看似普通平常,却因一段经历、一项能力、一种精神品质等表现出不平凡的一面。你身边熟悉的人当中,有没有这样的人?请以“______其实并不平凡”为标题,从“他”与“她”中任选一字填在标题横线处,写一篇600—700字的作文。
写作提示和要求:
(1)简略交代“他”或“她”的平凡之处。
(2)选取一两件事,抓住细节,充分表现“他”或“她”的“不平凡”。
(3)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有自己的发现、思考和感悟等。
(4)符合生活常理,内容积极健康,文体明确。
(5)请勿抄袭、套作,勿出现真实姓名、学校等信息。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语文学科
第三单元学业质量评价
(建议用时: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书写水平(5分)
1.请使用楷体字答题,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此项根据作文的书写水平计分。(5分)
二、基础积累(共4道小题,20分)
“小人物”虽然平凡,且有弱点,但在他们身上闪现着人性的光辉,引导我们向善、务实、求美。妞儿为“我”jiǎn cái① 剪裁 的袜子,让我们看到了内心澄清的善良人性;阿长的关心,让鲁迅震sǒnɡ② 悚 感动,体会到了人间最美的温情;怅然若失的“父亲”让我们体会到了chún③ 淳 朴农民的本分厚道……正是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串在一起,才形成了一段历史;汇在一块儿,就成了一条历史的长河。
2.请根据上面文段的语境和拼音,用楷体字写出横线处的字词。(4分)
3.上面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3分)
A.澄清 B. 怅然若失 C.厚道 D.微不足道
【解析】A.“澄清”指(水、天空)清亮,不能用来形容人的内心,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4.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10分)
(1)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
(2)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王维《竹里馆》)
(3)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4)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韩愈《晚春》)
(5) 朔气传金柝 ,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6)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7)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由听到《折杨柳》曲调而引发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此夜曲中闻折柳 , 何人不起故园情 。
(8)《卖油翁》中,表现陈康肃公射箭技艺很高,但卖油翁却不以为意的句子是: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 但微颔之 。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B)(3分)
A.古人常用字号(谥号)、籍贯、官职来称呼人,如陈康肃公,就是用谥号来称呼的。
B.鲁迅的代表作有散文诗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杂文集《坟》《热风》等。
C.《山地回忆》作者孙犁,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等。
D.《卖油翁》作者欧阳修,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唐宋八大家之一。
【解析】B.《朝花夕拾》是散文集。
三、阅读能力(共15道小题,50分)
(一)整本书阅读
6.下面名著片段中的“A”指的是(B)(3分)
“我可还得在这儿住,多咱我拉上包月,才去住宅门!”祥子颇自傲地说。
“行!”A又点了点头。
于是,祥子找到了包月,就去住宅门;掉了事而又去拉散座,便住在人和厂。
不拉A的车,而能住在人和厂,据别的车夫看,是件少有的事。
A.虎妞 B. 刘四爷 C.曹先生 D.二强子
7.《骆驼祥子》中底层人物的命运,如祥子、小福子和老马等,均充满悲剧色彩。请结合整本书,从个人和社会的角度,探究这类底层人物悲剧命运的原因。(2分)
首先,社会的黑暗是造成底层人物悲剧的主要原因。他们无法与黑暗的社会抗衡。其次,在个人性格方面,他们不懂得变通,不能认清社会黑暗的本质,而是把一切都归于命运的安排。(意对即可)
(二)现代文阅读
朋友老卢
三 石
①第一次上老卢家走访时,老卢窝着身子懒洋洋地躺在破沙发上,一点都没有起身迎接的意思。
②其实老卢不老,不过四十出头。老卢的石匠手艺在村里很有用武之地,年头到年尾基本没得空闲,日子原本也过得有滋有味的。天有不测风云,有一次,老卢干活时不小心从屋顶滑落,伤了脊椎,从此干不了体力活,这上有老下有小的,成了贫困户一点也不奇怪。听村干部说,老卢原本性格挺好的,乡里乡亲相处得不错,伤了以后就变了,整天待在家里,不跟人说话,冷得像块冰。摊上老卢这样的贫困户,我还是有些嘀咕的。不过我想,只要我真心对他好,就算是块冰,也能够慢慢融化。
③接下来的日子里,我经常去老卢家,有时带些油米水果慰问金,有时空着手,老卢一律一副冷冰冰的样子,跟我说不了三句话。不过,老卢家人倒是对我挺热情的。
④然而,有两件事让我有些生气。
⑤先说第一件事。贫困户家门口都要钉一张连心卡,金属的,上面写着贫困户和帮扶干部的姓名及联系电话。钉的时候,老卢倒也没阻拦,只在一旁木然看着。然而,当我再次走访时,连心卡没了踪影。问老卢,老卢爱搭不理地说,不知道,你又没叫我守着。没办法,只得又去领了一张来重新钉上。可这次更绝,当我走访完下一户路经老卢家时,新钉的连心卡又不翼而飞了。将老卢儿子叫过一旁细问,却是老卢撬下来给扔了。责问老卢,老卢依旧冷冰冰的,咋不钉你家门口?对此,我也无奈,就算再钉上去,也得被老卢撬了。
⑥还有件事。老卢因干不了体力活,我便介绍老卢去我朋友厂里当门卫,老卢答应得很爽快,我当即给朋友打电话,电话接通后我说,上次跟你说的,我帮扶的贫困户到你厂里当门卫……才说这么一句,老卢就黑着脸打断了我,冷冷地说,别说了,我不去。弄得我一头雾水,不知道老卢哪根神经突然短路了。然后是好说歹说的,可老卢油盐不进,说多了,一句要去你自己去。然后不再理我。
⑦这事以后,我对老卢便失去了信心,虽然依旧每周一次上户走访,或送慰问品慰问金,或帮着打扫卫生,或什么也不干,例行公事。都说帮扶干部要和贫困户攀亲戚交朋友,我自认为也算是尽心尽力了,可老卢从来没给过我好脸色。有一次,我还买了些鱼肉准备跟老卢一家吃一餐连心饭,可老卢拉长着脸硬是没给我做,弄得我灰头土脸的。
⑧当然,老卢也从来没有麻烦过我。因此,当有一天我正在县里上班,接到了老卢电话,我心情格外好,估计是老卢终于有事主动找我帮忙了。电话里老卢支支吾吾,听了半天才听明白,原本老卢去市里办事,遭了小偷,已是身无分文。这事倒也好办,找个市里的朋友,安排老卢吃个饭,然后买张车票送上车便成。
⑨很简单一件事。然而,第二天上午,老卢突然出现在我办公室,进门便很诚恳地向我道谢,多少让我有些意外。更让我意外的是,老卢竟然跟我聊天,且聊得不亦乐乎。聊着聊着,我突然想起件事来,便问老卢,三年下来,虽然没帮什么大忙,但送温暖的事做了不少,自掏腰包也好几千块,可老卢你却从来没说过半个谢字,这次不过是举手之劳,怎么还登门致谢呢?老卢突然便有些腼腆,一会儿才说,你那朋友跟我说,你跟他说,我是你朋友,让他招待好了。
⑩这怎么了?我有些恍惚。老卢抬头看着我,一字一顿地说,你说我是你朋友,没说我是贫困户。
我心里一阵震动,不由得握过老卢的手,眼睛竟然有些湿润……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删改)
8.结合全文,对老卢这一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分析有误的一项是(C)(3分)
A.从老卢有石匠手艺,“年头到年尾基本没得空闲”,可以看出他勤劳能干。
B.从老卢难以接受贫困户的身份可以看出老卢自尊好强。
C.从第③段中画线句可以看出老卢为人冷淡,不拘礼节。
D.从“我”帮了老卢的忙后,他登门致谢,可以看出老卢知恩图报。
【解析】C.老卢是因为对贫困户的身份难以接受,所以才冷冰冰,而不是因为他“为人冷淡,不拘礼节”。
9.根据小说内容,请将表格补充完整。(4分)
情节内容 表神态的关键词 老卢心情
① 撬掉连心卡 爱搭不理 不高兴
不去当门卫 ② 黑着脸、不再理“我” 生气
没给“我”做连心饭 ③ 拉长着脸 内心排斥
登门致谢 腼腆 ④ 感激
10.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②段中画线的句子。(3分)
(老卢)整天待在家里,不跟人说话,冷得像块冰。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老卢待人的态度比作冰,表现老卢的冷淡以及对贫困户身份难以接受的郁闷心情。
11.结尾写道:“我心里一阵震动。”请将此刻“我”的心理活动描写出来。(4分)
不把贫困户当帮扶对象,而把他们真心当朋友,工作效果才好,才能真正贴近帮扶对象的心。(言之有理即可)
一碗牛肉面
傅 锐
①我刚上初中的时候,正值叛逆期,自暴自弃,成绩一落千丈,基本已经无缘高中。
②老范是我初三的班主任兼物理老师,他长着圆圆的头,圆圆的肚子,小小的眼睛,整个人看起来憨态可掬,在学生面前也不端架子,大家都叫他老范。
③十几岁的少年正是矫情的时候,但成年人不会在意孩子的矫情,我们的情绪对他们来说微不足道。我那时候笃定自己是世界上最孤独的人,脑子里总盘旋着一个我敢肯定不会有第二个人考虑的问题:如果世界上什么都没有——我是说,连时间和空间也没有,会是什么样子呢?
④我想象不到,并为此苦恼。
⑤一次上课时,老范居然提到了这个问题,我大为震惊,破天荒地第一次找老师请教问题。他说自己也不知道会是什么样子,但告诉我只要好好学习,总有一天会有答案,我深信不疑,并从此奉他为知己。
⑥上半学期还没寄宿,大家都回家吃了饭再上晚自习。那天我回到家,家中只有无尽的争吵,陷入愤怒当中的两个人像兽一样撕扯。我突然觉得疲倦,不知道回家的意义是什么,也没有一顿热腾腾的饭在等着我。
⑦我心灰意冷。
⑧老范来了,他骑车拦在我面前,大手一挥抹掉头上的细汗。
⑨“吃饭没有?”
⑩眼泪更加汹涌了,我哽咽着别过脸。
老范叹了口气带我走进街边的店里,给我点了碗那时对一个学生来说还很奢侈的牛肉面。汤底醇厚,面条筋道,红油上漂着绿葱花,牛肉一片片地叠起来,甚为可口。我一时之间把所有烦恼都抛到了脑后,大快朵颐。
老范看我喝完最后一口汤,有一丝惊讶,大概没想到我恢复得这么快。但他还是拍拍我的肩,语重心长:“好好学习,走出去。当你看到更大的世界,就不会因为眼前的苟且而过多伤心了。”
老范说得真诚,我听得进去,狠狠地点了点头。
我提前办了寄宿,从此很少回家,抓紧一切时间拼命学习。后来顺利地上高中,读大学,远离了那一地鸡毛。再回乡中探望老范时,他已经头发花白,但对我还有印象。
“其实那个问题,我是不经意间在你物理书上看到的。”我上课不爱听讲,总爱在书上写写画画。
“你那时候,像颗蚌一样封闭自己。我一直在想,用什么方式才能把你‘撬开’。”
我好半天才从震惊中回过神来,一时间五味杂陈。我失去了一个“知己”,但学生们多了一个愿意用心了解他们的好老师。
后来我挣钱之后,吃过很多碗牛肉面,但都再没有那天晚上的味道。那碗牛肉面,那层鲜艳的红油和小葱花,我永远也不会忘记。
(选自《意林》,有删改)
12.下列关于文章中的事件表述有误的一项是(D)(3分)
A.“我”把老范奉为知己
B. 老范请“我”吃牛肉面
C.“我”听从老范的劝说
D.“我”再也不吃牛肉面
【解析】D.文中只是说后来再也没有吃出那天晚上牛肉面的味道,并不是“再也不吃牛肉面”。
13.下列对范老师的形象概括在原文中没有体现的一项是(C)(3分)
A.范老师是一个和蔼可亲的人 B. 范老师是一个心思细腻的人
C.范老师是一个学识渊博的人 D.范老师是一个关爱学生的人
【解析】A.从“他长着圆圆的头,圆圆的肚子,小小的眼睛,整个人看起来憨态可掬”的外貌描写可以看出范老师是一个和蔼可亲的人;B.从老范关注“我”的情绪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心思细腻的人;D.从老范带“我”去吃饭,并且语重心长地安慰“我”可以看出范老师是一个关爱学生的人。C.文中并没有提到范老师“学识渊博”。
14.第⑨—⑩段中,当老范关切地问“吃饭没有”时,为什么“我”的“眼泪更加汹涌了”?(4分)
家中无尽的争吵、没有可口的饭菜,导致“我”感觉自己像没人要的孩子,而老范突然的话让“我”感觉到自己还有人关心,触发了内心的情感依赖和需求以及对老范的感激,所以眼泪才会更汹涌。
15.如何理解第 段中画线的句子。(4分)
老范说出的真相说明他和“我”并不是惺惺相惜的“知己”,但却反映出老范对每一个学生都十分关爱,会观察他们的生活细节,懂得如何帮助学生渡过难关,因此“我”失去了一位“知己”,而学生们收获到了一个认真负责的好老师。
(三)古代诗文阅读
常羊学射
常羊学射于屠龙子朱。屠龙子朱曰:“若①欲闻射道乎?楚王田②于云梦③,使虞人④起⑤禽⑥而射之。禽发,鹿出于王左,麋交于王右,王引弓欲射,有鹄⑦拂王旃⑧而过,翼若垂云。王注矢于弓,不知其所射。养叔⑨进曰:‘臣之射也,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
(选自刘基《郁离子》,有删改)
【注释】①若:你。②田:同“畋(tián)”,打猎。③云梦:古代湖泽名,泛指春秋战国时楚王的游猎区。④虞人:古代掌管山泽苑囿、田猎的小官吏。⑤起:驱赶起来。⑥禽:禽兽。⑦鹄(hú):天鹅。⑧旃(zhān):赤色曲柄旗。⑨养叔:即养由基,春秋时楚国将领,神射手。
16.《常羊学射》这则文言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B)(3分)
A.做错了要及时改正
B. 做事要专心致志
C.做事要有恒心
D.熟能生巧
【解析】B.这则文言文阐明了做任何事情都必须专心致志,如果三心二意就什么事也做不成的道理。
17.楚王“不知其所射”的原因是什么?请摘录文中能概括原因的句子。(4分)
禽发,鹿出于王左,麋交于王右,王引弓欲射,有鹄拂王旃而过,翼若垂云。王注矢于弓,不知其所射。
18.下列与“使虞人起禽而射之”中“而”的意义和用法一致的一项是(C)(3分)
A.人不知而不愠(《〈论语〉十二章》) B. 有闻而传之者(《穿井得一人》)
C.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D.后狼止而前狼又至(蒲松龄《狼》)
【解析】例句:连词,表顺承。A.连词,表转折;B.连词,表递进;C.连词,表顺承;D.连词,表转折。
【参考译文】
常羊向屠龙子朱学射箭。屠龙子朱说:“你想知道射箭的方法吗?楚王在云梦打猎,让掌管田猎的小官吏去驱赶禽兽出来射杀它们。禽兽跑了出来,鹿在楚王的左边出现,麋鹿从楚王的右边跑出,楚王拉弓准备射,有天鹅拂过楚王打猎时的赤色曲柄旗,展开的翅膀犹如一片垂云。楚王将箭搭在弓上,不知道要射谁。养由基向前说道:‘我射箭时,放一片叶子在百步之外去射它,十发箭十发中;如果放十片叶子在百步之外,那么射得中射不中我就不能保证了。’”
山中问答
[唐]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①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注释】①窅(yǎo)然:指幽深遥远的样子。
19.下列诗句中,与“桃花流水窅然去”所蕴含的感情相似的一句是(B)(3分)
A.百般红紫斗芳菲 B.独坐幽篁里
C.峨眉山月半轮秋 D.桃花潭水深千尺
【解析】“桃花流水窅然去”表现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A.惜春;B.惬意闲适;C.思乡;D.对友人的依依不舍。
20.面对“何意栖碧山”的问题,诗人的回答到底是什么?请结合全诗概括作答。(4分)
诗人笑而不答。“笑而不答”,造成悬念,以诱发读者思索的兴趣。“心自闲”三个字,是山居心境的写照,当桃花飘落随溪水远远流去的时候,诗人心情安适恬淡,神态悠然,身处幽居碧山,心里轻松坦然。
四、综合运用(共3道小题,15分)
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促进学生幸福成长的重要途径。为了更好地发挥劳动育人的价值导向作用,某中学对学生家务劳动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根据统计结果,学校团委拟开展以“劳动创造幸福”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21.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B)(3分)
《朱子家训》中说:“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 。 。 。 。
①然而,这却剥夺了孩子一个非常重要的全面“学以成人”的机会
②可见,古人讲究从细节培养生活自理的劳动习惯,从而保持身体和精神的基本健康
③现在有的家长却不让孩子做家务或参加其他劳动,习惯大包大揽,目的是让孩子多点时间读书学习
④我们必须谨记:尽管人类文明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劳动仍然是我们“学以成人”的基础性活动
⑤家长这样的做法,并不一定能帮助孩子提升学业成绩,反而可能会让孩子在人格发展上出现不足,难以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责任意识
A.③⑤②①④ B.②③①⑤④ C.②④①③⑤ D.④③⑤①②
【解析】②承接前文,③再说现代,①⑤指出其危害,④进行总结。即:②③①⑤④,故选B。
22.下面是学校团委向全校学生发出的“热爱劳动”倡议书的正文部分,其中有两处表达不妥,请找出来并修改。(6分)
①五彩斑斓的世界靠劳动来创造,一切美好生活靠劳动来获得。②为此,我们需要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家主动帮助爹妈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尊重身边的每一位劳动者,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③在“劳动创造幸福”的活动中推波助澜,用汗水实现我们的理想,用劳动创造美好的未来。
第②句中“爹妈”过于口语化,不得体,应改为“父母”。第③句中“推波助澜”包含贬义,不应该用于形容公益活动,应改为“添砖加瓦”等褒义词。
23.为了让同学们体验“劳动创造幸福”的成就感,老师打算利用“五一”假期组织同学们在家里进行有针对性的家务劳动,并要求将劳动成果展示到家长群。请你按照示例,帮老师再设计一个活动。(6分)
活动名称:厨艺达人秀 活动内容:独立完成一道菜
活动名称: 家务技能大比拼(卫生保洁来过招) 活动内容: 独立收纳衣物(独立清洁卧室)
五、写作能力(60分)
24.有些人看似普通平常,却因一段经历、一项能力、一种精神品质等表现出不平凡的一面。你身边熟悉的人当中,有没有这样的人?请以“ 其实并不平凡”为标题,从“他”与“她”中任选一字填在标题横线处,写一篇600—700字的作文。
写作提示和要求:
(1)简略交代“他”或“她”的平凡之处。
(2)选取一两件事,抓住细节,充分表现“他”或“她”的“不平凡”。
(3)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有自己的发现、思考和感悟等。
(4)符合生活常理,内容积极健康,文体明确。
(5)请勿抄袭、套作,勿出现真实姓名、学校等信息。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