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盘古开天地 教学设计(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12 盘古开天地 教学设计(2课时)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24 17:08: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2 盘古开天地
教材分析
《盘古开天地》选自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2课,是一篇中国古代神话故事,课文脉络清晰,分四个部分:“混沌中沉睡”“开天辟地”“顶天立地”“化为万物”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勇于开创、坚持不懈、勇于献身的伟大形象。教学这篇课文要让学生认识神话这种文学体裁神奇而富有想象力的特点。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
学情分析
通过三年级和四年级前三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梳理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二年级下册学了《羿射九日》学生对神话体裁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四年级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往往注重感悟故事本身的神奇,忽视对语言表达的关注。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读书,边读边想,边读边议,边读边展开想象,抓住关键句段进行品词析句,读懂课文。在读中积累语言,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感悟方法,在读中欣赏提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通过梳理课文脉络,抓住课文关键词句,借助时间词帮助学生复述神话故事。
教学目标
1.认识“劈、缓、浊”等8个生字,会写“睁、翻”等14个生字,会写“睁眼、黑乎乎”等14个词语。
2.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课文中神奇的地方。
3.能讲述盘古开天地的过程,交流对盘古的感受。
教学重点
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课文中神奇的地方。
教学难点
能讲述盘古开天地的过程,交流对盘古的感受。
课前准备
1.预习提纲:
(1)初读课文,查阅资料书认读、理解生字词。
(2)再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2.准备资料:多媒体。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劈、缓、浊”等8个生字,会写“睁、翻”等14个生字,会写“睁眼、黑乎乎”等14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话题导入,激趣揭题
1.教师导入:同学们,看看老师出示的这些人物你们都认识吗?
出示:哪吒、孙悟空等人物形象。
2.师:这些都是神话故事中的人物,什么是神话故事呢?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认识。
3.教师引导: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篇神话故事。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文,一起来看一看吧。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神话故事,让学生感受到神话故事的美丽,从而带着一种积极学习状态来开始今天的学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通句子,边读边想象画面。
2.检查生字认读,教师相机提醒学生重点字读音。
“浊、丈、肢”是翘舌音;“劈、肢、躯、液”都是形声字,可借助形声字声旁表音的规律读准字音,借助形旁了解字义。除“劈”的声调与声旁不一样,其余几个字的读音与声旁都相同。
3.书写指导。
(1)认读本课会写字。
(2)教师按照字形结构归类指导。
“睁、翻、缓、浊、撑、竭、液、滋”都是左右结构的字,“翻”要注意左右均等,其他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都要左窄右宽。
“斧、劈、累、奔、茂”为上下结构,书写时要注意两部分的不同比例。
(3)师生交流易错字书写要点。
累:“田”要写扁点儿,下面不要写成“系”。
缓:右边不是“爱”而是“爰”。
茂:下面不能写成“戍”或“戌”。
滋:右下不要写成“丝”。
预设2:“缓”读“huǎn”,不要读成“nuǎn”;右边不要错写成“爱”。
(4)四人小组合作读课文,相互检查读书情况,相互纠正读音,读顺句子。
(5)指名读课文,教师评价学生读书的情况。
(设计意图:这篇文章的生字较多,教师引导集中识记生字与学生自主识记生字相结合,夯实字词基础,为理解课文内容做准备。)
三、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
2.同桌合作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3.感知文意: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教师引导:要把握课文内容,我们就要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我们要边读边概括,语言要简练。
出示表格,学生读课文,完成表格。
出示:
起因:
经过:
结果:
学生读课文。可以同桌讨论完成表格,概括课文内容。教师指名学生在全班交流。
起因:宇宙混沌一片。
经过:盘古用自己的身体把天地分开。
结果:盘古倒下,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个美丽的世界诞生了。
4.观察文中四幅图,读课文,找出文中与图画对应的段落,并概括主要内容。
第一幅图:第1自然段——在混沌中沉睡
第二幅图:第2自然段——开天辟地
第三幅图:第3、4自然段——顶天立地
第四幅图:第5、6自然段——化身万物
四、巩固练习,课堂小结
1.巩固练习。
2.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在掌握生字词的同时,也知道了盘古在沉睡中苏醒,感受到了他用神力劈开天地的神奇,故事中还有许多神奇的地方等着大家去发现,我们下节课再继续学习吧。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课文中神奇的地方。
2.能讲述盘古开天地的过程,交流对盘古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进入故事
1.复习旧知:借助课本插图,请你简要讲一讲盘古开天地的过程。
2.导入新课:大家对上节课的内容掌握得很好,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这一课!
二、深入课文,感受神奇
1、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要求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展开想象。
(2)引导交流:你好像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说说你认为神奇的地方。
(3)相机指导理解词语“混沌”。
①观察课文中的第一幅插图,提问:“混沌”在句子中是什么意思?
②借助字典理解“混沌”的意思。
(4)抓住数词“一万八千年”带领学生感受盘古沉睡之神奇。
2、读第二自然段,抓住关键字“劈”边读边做动作,说说你的感受。
(1)从盘古的一系列动作,你感受到了盘古怎样的人物形象?
(2)出示关键句: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3)男女生对读,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句。
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4)再读这一个自然段感受盘古是一个勇于开创的人。
3、第3、4自然段。
(1)为了不让天地再合起来,盘古做了什么?
就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当中,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体也跟着长高。
盘古这个巍峨的巨人就像一根柱子,撑在天和地之间,
(2)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理解“一丈”有多高。
教师提示:一丈是3.3米,大概是多长呢?
学生回答,教师指导:普通居民楼,从外面看,大概一层楼的高度就是一丈。
再读关键句“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体也跟着长高。”感受神奇。
(3)对比品味。
盘古这个巍峨的巨人就像一根柱子,撑在天和地之间,不让它们重新合拢。
盘古立在天和地之间,不让它们重新合拢。
①“巍峨”这个词不仅写出了盘古的身体像山一样高大,还让我感受到他巨大的力量,坚不可摧。
②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撑”。
撑:需要双手双脚和全身同时发力。
(4)学生做动作读句子“就这样过了一百年...”“就这样过了一千年...”“就这样过了一万年...”“就这样过了一万八千年...”随机理解词语“精疲力竭”。
(5)教师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说一说:在朗读中,你仿佛看到了盘古撑开天地时哪些神奇的画面?
4、学习第5、6自然段。
(1)教师配乐范读,学生边听边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
(2)男女生合作读。
男生朗读:他呼出的气息——(女生接读: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
以下接读的方式相同:
他发出的声音——
他的左眼——
他的右眼——
他的四肢和躯干——
他的血液——
他的汗毛——
他的汗水——
(3)展开想象读:想象自然界的风、云、太阳、月亮、江河、雨露等带给我们的美妙感受,再自由读这一个自然段。
(4)引导描绘想象中的画面:盘古身体的其他部位还可能变成什么?请用下面的句式说一说。
出示句式:他的______________变成了______________。
(5)齐读第6自然段,体会“创造”一词。
说说从“创造”一词你感受到盘古怎样的形象。
(设计意图:深入课文,感受神奇这一环节,通过抓关键词句、多种方式的读,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边读边做动作,感受课文神奇的想象和盘古的人物形象,落实了单元语文要素。)
三、借助线索,说说过程
1.借助插图讲述故事的具体过程。
(1)结合插图,按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讲一讲盘古开天地的故事。
2.借助表示时间的词语有条理地讲述故事。
(1)用“____”画出课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天、天和地分开后、这样过了一万八千年、盘古倒下以后)
(2)以时间为线索讲述故事。
(设计意图:讲述故事的过程不仅是课文语言的内化过程,还是学生的听、读 、思、记等能力的训练过程。对学生给予一定的方法指导,借助图片及关键词讲述,能能降低讲述盘古开天地的过程的难度,让学生敢于讲,学会讲,人人讲。)
四、升华感情,拓展延伸
1、总结回顾,明晰神话体裁地特点“神奇而富有想象力。”
2、拓展延伸。
学完这课后,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盘古开天地》这篇文言文,看看你能结合课文理解文言文的意思吗?
盘古开天地
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数起于一,立于三,成于五,盛于七,处于九,故天去地九万里。
(设计意图:这一板块旨在学生感受语言的神奇,运用课上所学,感受文言文中神话的神奇,进一步巩固复述课文。)
五、课后延伸,布置作业
1、基础: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并完成以下练习。
2、提高:读:读一个自己喜欢的神话故事。
写:把故事体会深刻的地方写下来。
讲:在班级的“神话故事会”中讲述这些动人的神话故事。
(设计意图:分层作业旨在夯实基础,将学生的阅读由课内引向课外,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六、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