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倒计时历史大突破: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20分。
1.1904年,美国总统西奥多 罗斯福在国会咨文中声称:当拉美面临“为非作歹”的事情时,“(美国)也不得不勉强施行国际警察力量……我们对他们的干涉只是最后手段,仅仅在他们明显地无能或不愿在国内外维护正义,危害到我们美国利益或招致外国入侵伤害美洲国家整个躯体时才这样做。”这一言论( )
A. 蕴含了独霸美洲的政治野心 B. 意在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
C. 挑起了欧美列强之间的矛盾 D. 利于促进拉美独立运动的兴起
2.19世纪初爆发的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与北美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等共同构成所谓的“大西洋革命”,但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却是一场“早产”革命,独立后的拉美民族民主被称为“早产”革命的主要依据是( )
A. 法国大革命削弱了宗主国的统治 B. 拉美地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薄弱
C. 美国对拉美的经济侵略和武装干涉 D. 独立前拉美民族民主意识尚未觉醒
3.有学者认为:拉美独立运动时,广大民众和最激进的派别总是被排挤、被限制或被镇压。最终,摆脱西班牙控制的拉美被更多的欧洲国家新的经济所控制,而且独立后的拉美还长时间被限制在这样一种历史状态中。这说明拉美国家( )
A. 保留了宗主国的军事独裁统治 B. 深受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影响
C. 始终处于世界体系的边缘地位 D. 实现民族独立的前提是工业化
4.1917年2月,墨西哥政治改革建立了职团主义结构的执政党,职团主义“反对公开竞争和政府中立观念,主张由政府做出有意识的努力,以组织和协调公私部门之间的关系。政府承担领导社会的责任,私人经济组织和社会集团则成为政府进行这一工作的工具。各利益集团不是互相竞争,以影响政府官员,而是直接以官员的名义同官员打交道”。形成了墨西哥的政治特色。这( )
A. 不利于国家控制利益集团 B. 体现出鲜明的反帝立场
C. 保证了墨西哥新的现代化战略的贯彻执行 D. 确保了资本主义民主的实现
5.自1918年阿根廷率先在拉美组建共产党后,墨西哥、乌拉圭、智利、巴西、古巴等先后成立了共产党。在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拉美共产党积极开展争取民族独立、人民民主世界和平和反对独裁统治的斗争,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拉美共产主义运动( )
A. 改变了两极格局中的力量对比 B. 得益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扩展
C. 摧毁了资本主义的世界殖民体系 D. 使社会主义制度在拉美广泛建立
6.1807年,葡萄牙和西班牙被迫加入拿破仑对英国实施经济封锁的“大陆封锁体系”,英国因而加强了对西、葡两国海岸的控制,切断了他们与殖民地的交通联系。随后,西、葡两国本土又被法国侵占。这一系列事件( )
A. 为拉美独立运动创造了条件 B. 推动了拿破仑帝国的建立
C. 有助于民族民主思想的传播 D. 导致了欧洲经济走向衰退
7.据如图可知,拉美独立运动( )
A. 南北有统一的领导和组织 B. 范围广且改变拉美政治版图
C. 目标明确且实现完全独立 D. 与北美的独立战争完全不同
8.18世纪,拉丁美洲陆续出现许多宣传科学的杂志报纸,私人图书馆也逐渐成为各类“禁书”保存和传播的重要途径。到独立运动前夕,更是涌现出许多秘密组织传播欧洲的先进思想,这反映了( )
A. 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兴起 B. 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统治被推翻
C. 启蒙运动成果传播到拉丁美洲 D. 科学的传播推动了民族运动的发展
9.西班牙文化传统中有很强的尚武精神,伊比利亚半岛人(即西班牙和葡萄牙人)经过700年的“收复失地”战争才把阿拉伯人赶出半岛,因而军人在社会中据有很高的声望与地位。对美洲的征服又加强了这种传统。独立战争刚刚开始时,玻利瓦尔说:“我们的同胞不具备我们北美兄弟所著称的那种能力与政治品德,完全的民众制度不会给我们带来好处……而只会把我们推向倒台。”“秘鲁护国公”圣马丁留给这个国家的最后一个忠告是:“一位幸运的军人……执政,对重新建立的国家是可怕的。”对上述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 阿拉伯帝国衰落推动民族国家发展 B. 拉丁美洲文化与美国文化存在差异
C. 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取得了胜利 D. 考迪罗独裁权力的形成有其根源
10.据如表,与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相比土耳其革命的特点是( )
印度民族解放运动 土耳其革命
1885年,印度民族资产阶级成立了国民大会党,积极要求民族平等和自治。1905年,印度人民的反英斗争出现断高潮,以提拉克为首的国大党漱进派发挥了领导作用。1908年,孟买工人政治总罢工爆发,这次总罢工成为20世纪初印度人民反英斗争的高潮 1908至1909年,青年土耳其党人以反对哈米德二世苏丹政府的封建专制统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为主要目标,在1905年俄国革命和伊朗革命鼓舞下,发动并领导了资产阶级革命,1909年,最终击败反动军队,占领伊斯坦布尔,废黜哈米德二世,另立穆罕欢德五世为新苏丹,组建青年土耳其党政府
A. 受到了启蒙思想的影响 B. 反封建旗帜更突出
C. 走上了政党政治的道路 D. 以无产阶级为主体
11.玻利瓦尔说:“我们试过了太阳底下的一切办法,没有一个管用。墨西哥完了,危地马拉毁了,智利出了新麻烦。玻利维亚两年换了三个总统,其中两个死于谋杀。”这反映了( )
A. 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宣告彻底失败 B. 门罗主义是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
C. 拉美民族独立运动带来各国政局动荡 D. 拉美面临着艰巨的民族民主革命任务
12.19世纪中叶,波斯巴布教徒起义、中国太平天国运动和印度民族大起义等相继爆发;19世纪晚期,爆发了印度国民大会运动、奥斯曼的米德哈特宪政活动以及中国的戊戌变法;20世纪初,波斯、土耳其、中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 亚洲资本主义发展水平世界领先 B. 亚洲民族解放运动呈螺旋式上升
C. 殖民地国家独立运动呈现多元化 D. 亚非拉国家民族意识的充分觉醒
13.19世纪初,“解放者”玻利瓦尔强调自由仰仗于科学,而科学的发展将帮助人们理解自己的权利并为之而战。在他看来,只有科学家才能真正了解国家的实际情况,知识确实是一个产生力量的源泉。据此可知,他强调( )
A. 以思想解放推动革命发展 B. 民族独立是科学发展的前提
C. 知识是国家经济发展基础 D. 科学是破解考迪罗制的良方
14.二战后独立的非洲国家“通常包含了讲不同语言的族群,同一族人往往被划分在两个、甚至更多的国家内。同时,这些国家经济上欠发达,依赖世界市场、几乎没有自我管理的经验。迅速走向独立增加了这些非洲国家的困难”。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因素是( )
A. 殖民主义的遗留问题 B. 不合理的国际旧秩序
C. 美苏冷战带来的恶果 D. 多极化趋势造成挑战
15.1961年初,以塞内加尔为首的非洲国家,强烈主张将前宗主国法国排除在新的货币决策核心之外。经过一年多的谈判,塞内加尔等七国最终与法国签订合作协议。根据协议,西非七国区域内的货币发行权仍属于1959年成立的西非国家中央银行;在央行董事会中,法国代表与其他成员国代表的比例由原来的1:1改为1:2,但法国在特定议题上具有一票否决权。该协议的签订()
A. 掀起了非洲大陆的民族独立风暴 B. 表达了新独立国家的主权诉求
C. 体现了法国国家战略的主动选择 D. 动摇了殖民统治者的经济基础
16.1946年,英国宣布结束对约旦的委任统治,承认约旦独立;1947年6月 ,英国公布《蒙巴顿方案》,即《印度独立法案》,8月15日英国殖民当局分别向国民大会党和穆斯林联盟移交权力;1948年,锡兰(斯里兰卡)独立,成为英联邦的一个自治领。这些事件()
A. 表明英国殖民政策随形势进行相应调整 B. 反映了社会主义力量的进一步增强
C. 推动了帝国主义在亚洲殖民体系的瓦解 D. 促使亚非民族独立运动进入新阶段
17.1978年,拉美各国国营企业的钢产量在全国总产量中的比重,墨西哥和巴西占60%、阿根廷占69%、委内瑞拉占80%、智利和秘鲁占将近100%。在石油提炼部门中,玻利维亚、哥伦比亚、智利、墨西哥、乌拉克和巴西的国营企业的产量几乎占全国总产量的100%。这种现象在其他大洲十分罕见。这反映出拉丁美洲( )
A. 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快速发展 B. 独特的民族工业发展道路
C. 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状况突出 D. 社会经济抗风险能力较强
18.下表是新加坡1959年以来经济发展的战略措施。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借鉴意义在于()
时期 1959—1965年 1966—1975年 1970—1985年 1980—1997年 1998年至今
措施 进口替代 出口导向 技术密集型产业 优化产业结构 现代服务业
——据杨建伟《新加坡的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回顾》整理
A. 利用优越地理位置大力发展进出口贸易 B. 利用全球化的机遇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
C. 经济发展战略应根据时势变化适时调整 D. 积极参与区域一体化加强地区经济合作
19.1946年,英国宣布结束对约旦的委任统治,承认约旦独立;1947年6月 ,英国公布《蒙巴顿方案》,即《印度独立法案》,8月15日英国殖民当局分别向国民大会党和穆斯林联盟移交权力;1948年,锡兰(斯里兰卡)独立,成为英联邦的一个自治领。这些事件()
A. 表明英国殖民政策随形势进行相应调整 B. 反映了社会主义力量的进一步增强
C. 推动了帝国主义在亚洲殖民体系的瓦解 D. 促使亚非民族独立运动进入新阶段
20.20世纪60年代,美国帮助玻利维亚修复其最大的国企矿业公司,然而,玻利维亚国内频繁爆发集体罢工和示威游行,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并没有获得令人满意的提高,民主化进程出现了倒退。随着1964年军事政变的发生,玻利维亚重新恢复了独裁政府统治。这可以用来说明( )
A. 美洲的民族解放运动不彻底 B. 拉美国家的发展任重而道远
C. 军事独裁统治增强了独立性 D. 美国进入经济高速发展时期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墨西哥是拉丁美洲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国家之一。1917年制定的宪法明确规定:“只有墨西哥人……和墨西哥公司有权购置墨西哥的土地、水域及其附近的土地。”国家在任何时候都有权“为了公共利益”而限制私有财产。从30年代起,石油、电力、主要矿业以及大部分钢铁工业都属于国营企业。50年代,墨西哥政府提出“稳定发展”战略,实行耐用消费品和部分生产资料的“进口替代”,禁止进口本国已能生产的工业品,而对技术设备则征收很低的关税,甚至免税。1962到1970年,墨西哥的GDP年增长率达到7.6%。直到60年代末,本国企业仍只能满足生产资料需求的30%。
——摘编自陈芝芸《战后墨西哥的经济发展战略》
材料二 新中国初期,在农村地区普遍建立供销合作社。作为国营贸易公司在基层的中介代理人,供销合作社在城乡经济交流工作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供销合作社一方面承担各类粮农土产的收购任务,另一方面将各类工业品输送到乡村地区,尤其是作为生产资料的各类产品下乡。同时,中央还与苏联、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分别签订贸易协定,推销我国农土特产,进口必要的国家建设生产资料。至1952年,“中国与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总额已占到中国大陆对外贸易总额的81.3%”。
——摘编自曹东勃、叶子辉《新中国初期重构经济循环的新时代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前墨西哥经济发展战略的特点,并指出20世纪五六十年代墨西哥经济发展战略的重点及其结果。
(2)根据材料二归纳新中国初期重构经济循环的举措,并简析这些举措的历史意义。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非殖民化”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历史潮流面前,殖民主义宗主国被迫从殖民地国家撤退的过程。随着英国在1956年苏伊士危机中的失败,英属殖民地独立运动掀起了一个新高潮。从1958年到1968年间,有27个英属殖民地、保护国和托管地宣布独立,遍布亚洲、非洲、南太平洋和加勒比海地区。仅在非洲大陆,从1960年到1968年间,就有15个英属殖民地获得独立。沉重的防务开支使得本来就捉襟见肘的英国财政雪上加霜,而镇压殖民地人民反抗的巨额战费又掏空了英国财政部的每个口袋。到1968年,大英帝国在全世界的殖民体系已经土崩瓦解了。
——摘编自贾健《英国“非殖民化”进程是战后殖民体系瓦解的历史必然》
材料二 20世纪60年代末期,由于第三世界国家经济增长策略的失败,并产生一系列严重的发展问题。加上1973年的石油危机以及非洲的粮食危机使第三世界几乎全面陷入困境。经济学家主张过于侧重工业化的国家,应当重视工农业的平衡发展;把出口鼓励和进口替代更好地结合起来;在生产结构上,不应停留在劳动密集的生产,而要适时发展技术、资本密集产业。国际劳工组织则提出“基本需要论”,主张注意改进生活的基本需要条件,包括充足的食物、住房等家庭生存的最低需要,以及安全的饮用水,公共卫生、健康及教育设施等必要的公共服务。——摘编自贺光辉《第三世界发展理论与援助功能的演进(1950—2000年)》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推进英属殖民地“非殖民化”进程的主要因素。
(2) 综合上述材料,对20世纪60、70年代第三世界国家经济增长存在的问题进行解读。
23.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是世界近代史上第一次最大规模的殖民地独立解放运动。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 他们虐待我们,不仅剥夺了我们应有的权力,而且使我们对公共事务一无所知。如果我们能够在我们所在的地区掌管自己的内部事务,那么,我们一定会了解公共事务及其一套机构,我们一定也会享有个人的威望。美洲人在社会中只能当奴隶,最多也不过是一个简单的消费者。连劳动也受到种种限制:不准生产西班牙国王所垄断的产品,不准建立西班牙本身所没有的工厂,连生活必需品的贸易都被西班牙人专门控制。在美洲各省之间设置了种种障碍,使省与省之间互不接触、不了解、不往来。我们的地只准种植蓝靛、谷物、咖啡、甘蔗、可可和棉花。
——摘编自西蒙 玻利瓦尔《牙买加来信》
材料二 尽管革命后拉美各国宪法均明确规定了选举程序和制度,但并未得到真正遵守。通过兵变等非宪法方式上台的做法十分普遍。如墨西哥在1824年—1848年期间,曾发生250次兵变,更换了31个总统。尽管各国均声称主权在民,但所谓的人民实际上只是极少数上层精英。各国宪法均将财产、教育程度、性别、种族作为政治参与的条件,政治体制的寡头特征十分突出。——摘编自刘波《拉丁美洲政治发展进程研究》
(1) 据材料一,概括西班牙在拉丁美洲采取的殖民统治措施。
(2) 据材料二,归纳拉丁美洲独立后的政治发展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该特征的原因。
(3) 综合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
1.【答案】A
2.【答案】C
3.【答案】B
4.【答案】C
5.【答案】B
6.【答案】A
7.【答案】B
8.【答案】C
9.【答案】D
10.【答案】B
11.【答案】D
12.【答案】B
13.【答案】A
14.【答案】A
15.【答案】B
16.【答案】C
17.【答案】B
18.【答案】C
19.【答案】C
20.【答案】B
21.【答案】(1)特点:①独立自主,具有鲜明的民族主义色彩;②强调国家对经济的领导作用。重点: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发展进口替代产业。结果:①促进了墨西哥经济的迅速发展;②未能建立起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2)举措:①设立供销社,打通城乡经济联系,构建国内经济循环;②发展与社会主义阵营国家贸易,构建国际经济循环。意义:①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加快工业化创造了条件;②密切了与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的关系,有利于改善我国外交处境;③为以后的治国理政积累了经验。
22.【答案】【小题1】因素:殖民地国家争取独立的斗争;英国力量的衰落;以联合国为代表的国际社会的努力;两极对立的国际形势对于英国殖民体系的战略冲击;科技革命的影响等。
【小题2】解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三世界国家纷纷脱离殖民统治,成为拥有完整主权的新兴民族国家,并努力探索适合本国的经济发展道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发展中国家也面临一系列经济问题,如经济发展存在失业问题日趋严重、分配的趋势愈不公平、数量庞大的贫穷人口、持续加大的城乡差距等。经济学家和国际劳工组织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如重视产业的均衡化发展;关注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改善社会基本需求条件及公共设施等。
23.【答案】【小题1】措施:政治上实行专制统治,剥夺拉美人民的政治权力;经济上发展种植园经济,推行农奴制,实行贸易垄断;社会治理上强化管控,制造隔绝。
【小题2】特征:民主制度有名无实,政权更迭频繁,寡头特征突出。
原因:拉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足和专制传统的影响,英美等国的经济侵略和政治渗透。
【小题3】积极:推翻了殖民统治,建立了新兴国家,打击了西班牙、葡萄牙的封建势力,鼓舞了其他地区的民族民主革命;
局限:没有铲除封建主义,革命果实被寡头窃取,建立起的资产阶级政体与国情不符,种族压迫与歧视仍然存在,面临着继续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务。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