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四第四单元无产阶级革命家第15课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四第四单元无产阶级革命家第15课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同步练习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5-19 15:37: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四第四单元产阶级革命家
第15课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毛泽东说:“自己在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前,是自由主义、民权主义、民族主义、改良主义、空想社会主义等理念的大杂烩”。此言反映了(  )
A.毛泽东最早接受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 B.早期毛泽东的思想中传统思想占主流
C.接受马克思主义后彻底抛弃原有思想 D.早期毛泽东的思想受新文化运动影响
答案:D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与理解能力。马克思主义是在新文化运动后期传入中国的,从“自由主义”“民权主义”“民族主义”“空想社会主义”可看出其受到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故选D。
点评:考查早期毛泽东的思想
2、罗斯·特里尔《毛泽东传》中评价毛泽东:“当他分析被外国侵略者切瓜一样分割的封建中国的种种症结时,他就是中国的马克思。当他领导以农村包围城市夺取政权的斗争时,他就是中国的列宁。” 这段话的核心思想是指毛泽东(  )
A.对中国的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认识深刻 B.成功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
C.创立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领导革命斗争 D.将马列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
答案:D
解析:
分析:料体现了毛泽东运用马列主义的原理来解决中国的具体问题,D项说法符合材料中心意思。A项是毛泽东做法的前提,但不是材料的核心。B、C两项说法正确,但都只反映了材料的部分问题。故选D。
点评:考查毛泽东的思想
3、“在今天的中国,这种新的……国家形式,就是抗日统一战线的形式。它是抗日的,反对帝国主义的;又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的,统一战线的。”材料出自毛泽东的(  )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新民主主义论》 D.《论十大关系》
答案:C
解析:
分析:关键信息是:“抗日统一战线的形式”“几个革命阶级联合的,统一战线的”由此可知应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故选C项。
点评:考查对毛泽东思想的理解。
4、著名民主人士、诗人柳亚子先生称毛泽东此行颇具“弥天大勇”,毛泽东将要前往的地方和面对的对手是(  )
A.南京 汪精卫 B.重庆 蒋介石
C.东京 裕仁天皇 D.莫斯科 斯大林
答案:B
解析:
分析: “挥手之间”反映的是1945年8月,毛泽东以“弥天大勇”的气概,从延安飞抵重庆,同国民党进行了和平建国的谈判。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重庆谈判。
5、刘少奇说:“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就是中国的共产主义,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其下列内容产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思想 
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思想  ④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②④③ D.①③②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历史事实,再认再现基础知识的能力。①是在20世纪20年代以后形成的,②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形成的,③④都是在建国之后的思想内容,而④又是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出现的。故选A项。
点评:考查毛泽东思想发展
6、毛泽东是新中国的缔造者,同时他也是一位杰出的诗词作家。毛泽东诗词反映了他一生的心路历程,也是中国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见证。根据毛泽东诗词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排序正确的是 ①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二万 ②军叫工农革命 旗号镰刀斧头 匡庐一带不停留 要向潇湘直进 ③一唱雄鸡天下白 万方乐奏有于阗 ④多少事从来急 天地转 光明迫 一万年太久 只争朝夕
A.②①④③ B.②③①④ C.①②④③ D.②①③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①“ 屈指行程二万”是长征时期 ②“军叫工农革命”是秋收起义后 ③反映的新中国成立④“一万年太久 只争朝夕”反映了毛泽东急于求成的左倾思想。故选D。
点评:考查毛泽东思想以及对毛泽东的评价
7、诗言志,史铸诗。诗人毛泽东以其气势磅礴的诗篇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峥嵘岁月。下列诗句,以“一唱雄鸡天下白” (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原点,按由近及远排列正确的是(  )。
①“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  ②“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③“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④“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A.④①②③ B.②①④③ C.①②③④ D.③②①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①是抗战时期毛泽东挽戴安澜将军诗,②是长征写照,③是秋收起义,④是解放军渡江解放南京,由此可知A项正确。
点评:考查毛泽东诗词的背景
8、毛泽东同志曾对一个外国来访者说过:“……哎!一九二七年,老蒋够厉害啦!他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智者也没有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对“孵出小鸡”最准确的理解是(  )。
A.发动三大起义,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B.提出抗日反蒋的主张
C.遵义会议的召开 D.找到“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题干材料中的“1927年”和其他信息,并与1927年中国共产党所面临的形势与毛泽东的重大历史活动进行分析判断。故选D。
点评:考查“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9、下列有关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它是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提出的 ②它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③它是由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的  ④它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创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①分析了该思想提出的时间;③分析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能够存在的原因;②④则分析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特征和意义。①②③④的叙述均符合史实,都是正确的。
点评:考查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10、2009年红岩革命纪念馆展出了一本泛黄的手抄本,封皮上有“参政员毛泽东在渝市之动态民国三十四年八月二十六日至九月卅日”的字样。当时“参政员毛泽东在渝市”参与讨论的主要问题是(  )。
A.促进国共联合抗战 B.实行土地改革
C.建立何种政治体制 D.开展经济建设
答案:C
解析:
分析:从材料的信息看,时间是1945年,地点是重庆,不难理解是国共重庆谈判,然后分析正确答案即可。故选C。
点评:考查重庆谈判
11、1949年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在给杜鲁门的信中说:“中国内战不祥的结局超出美国政府控制的能力,这是不幸的事,却也是无可避免的。”最能验证这段话的史实是(  )。
A.解放军战略反攻取得重大战果 B.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
C.三大战役中辽沈战役最先获胜 D.国民党反动统治被推翻
答案:D
解析:
分析:国民党反动统治被推翻,对于美国来说是“不祥的结局”“不幸的事”。故选D。
点评:考查国民党反动统治被推翻
12、毛泽东指出:“凡属于思想性质的问题,凡属于人民内部的争论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只能用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去解决,而不能用强制的、压服的方法去解决。”这一观点提出的相关背景是(  )。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B.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
C.南京国民政府被推翻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答案:D
解析:
分析:毛泽东主要论述了如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敌我矛盾基本解决,中国社会的矛盾主要体现为人民内部矛盾,这是毛泽东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历史背景。故选D。
点评:考查三大改造
13、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党的领导集体智慧的结晶。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是其形成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是其地位的确立时期
C.创造了以和平改造的形式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理论
D.强调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答案:D
解析:
分析:改革开放一开始,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就强调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战略方针。在党的历次重要会议上作出一系列重大决定,十二届六中全会专门作出《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明确了精神文明建设战略地位、根本任务和重大方针,引导全党全国人民逐步加深对精神文明建设的认识,展开了各方面的工作,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所以说,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应是第二代党的领导集体十分强调的。故选D。
点评:考查毛泽东思想
14、下列有关毛泽东思想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毛泽东思想是毛泽东的思想 ②主要来自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③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 ④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渊源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让学生区分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个人的思想的区别。毛泽东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并非毛泽东个人的思想。故选C。
点评:考查毛泽东思想
15、毛泽东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最关键时期应是(  )。
A.在湖南第一师范学习时期 B.五四运动前后
C.中共一大召开后 D.井冈山斗争时期
答案:B
解析:
分析:是否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关键是要看他是否接受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自己的思维和行为准则。五四运动后,毛泽东在北京和李大钊结识,在上海与陈独秀会晤,这些都对他的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从此毛泽东成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并创建了湖南共产党早期组织。故选B。
点评:考查毛泽东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时间
16、之所以说遵义会议“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主要是指(  )。
A.会议肯定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正确性
B.毛泽东被选为党的最高领导人
C.会议独立自主地运用毛泽东思想解决了党内长期存在的问题
D.会后由毛泽东掌握了军事领导权
答案:A
解析:
分析:当时毛泽东虽然参与了党和军队的领导,但他不是党和军队的最高领导人。所以B、D两项错误。红军长征中党的指导思想主要表现在军事思想上。根据遵义会议的内容“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指挥”,会后成立了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三人军事指挥小组,所以遵义会议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故选A。
点评:考查遵义会议
17、毛泽东机动灵活、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被人们赞叹为“用兵真如神”。其典型是( )
A.打退国民党对中央根据地的三次围剿 B.四渡赤水,打乱了国民党的追剿计划
C.平型关伏击,取得抗战以来首次胜利 D.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序幕
答案:B
解析:
分析:四渡赤水,毛泽东以“走”创造战机,以“打”开辟通路四渡赤水,保存了红军的有生力量,使红军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打”和“走”的辩证统一,体现了毛主席高超的指挥艺术。四渡赤水之战,是中央红军长征中最精彩的军事行动,是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典范,是毛主席军事指挥中的最得意之作。故此题选B项
点评:考查四渡赤水
18、1945年8月,《大公报》报道毛泽东来到重庆的消息时称:“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都知道,这是维系中国目前及未来历史和人民幸福的一个喜讯。”这反映了“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期盼(  )。
A.国共双方和平协商,创建新中国 B.国共双方消除隔阂,共同抗日
C.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国民党的统治 D.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建立新中国
答案:A
解析:
分析:关键词是“1945年”、“重庆”。毛泽东去重庆参加谈判,代表了中国“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的心声,即国共双方和平协商,创建新中国。故选A。
点评:考查重庆谈判
19、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大致经历了国民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与抗日战争时期三个阶段。毛泽东在第一阶段的杰出理论贡献在于(  )。
A.分析中国社会形态和阶级状况,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
B.创造性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和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C.提出中国革命“两步走”战略,系统完整地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
D.创造性地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采用民主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答案:A
解析:
分析:国民革命时期是1924年到1927年,该阶段毛泽东主要贡献是《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分析了中国社会形态和阶级状况,A项正确。B项属于土地革命时期的理论贡献,C项属于抗日战争时期的贡献,D项属于解放战争时期。故选A。
点评:考查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20、伟人永垂不朽,伟人的精神永存。让我们找寻一代伟人毛泽东的思想成长历程(  )。
①“政权是从枪杆子中取得的” 
②“农民问题是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 
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整个中国革命运动,是包括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在内的全部革命运动。” 
④“在我们的面前有两类社会矛盾,这就是敌我之间的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
A.①②③④ B.④①②③ C.②①③④ D.②④①③
答案:C
解析:
分析:①是1927年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提出的;②是毛泽东在领导湖南工农运动期间提出的;③是毛泽东发表的“新民主主义论”;④属于建国后,毛泽东发表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故选C。
点评:考查毛泽东的思想成长历程
2、材料分析题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回顾我们党的历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什么时候我们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原则,我们的革命就一帆风顺;反之,什么时候我们违背了这一原则,形而上学地、僵化地、保守地、片面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我们的革命就会遭到严重的挫败。
材料二 20世纪的二三十年代,中国共产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曾使中国革命几乎陷于绝境。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同这种错误倾向作斗争并深刻总结这方面的历史经验过程中,毛泽东初步阐述了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思想,对于中国共产党人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指导中国革命的重大理论成果是什么?这一成果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
答案:成果:毛泽东思想。条件:中国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诞生;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十月革命的影响和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的积极探索。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的哪些重要论著或理论初步阐述了“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思想?
答案:《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国式的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的理论》《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等。
(3)结合以上材料,你对这一理论成果的形成有什么认识?
答案: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在同错误思潮的斗争中形成和发展的;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毛泽东思想的有关内容。第(1)问,主要考查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直接提问,简单明了;第(2)问,考查毛泽东思想在20 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发展阶段及具体理论;第(3)问,可以回答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和意义,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考查考查毛泽东思想的有关内容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述毛泽东在1949年~1956年间的主要历史贡献。
答案:贡献:领导人民建立新中国及国民经济的恢复和政权巩固工作,是新中国的缔造者,为新中国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工业化建设,顺利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领导中国人民开始进行符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2)20世纪50年代,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毛泽东出现了一些严重失误,据材料二中图1和图2指出这些失误的具体表现,分析其原因。
答案:由于毛泽东对国内阶级斗争的形势做了过于严重的估计和判断,造成了反右派斗争的严重扩大化;由于缺乏经验,主观上急于求成,毛泽东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3)材料二中图3反映了毛泽东晚年的哪一重大失误?它的发生与材料二中图1之间有何关系?造成了哪些危害?
答案:失误:“文化大革命”。关系:“左”倾错误不仅没有得到纠正,反而继续发展,毛泽东对阶级斗争的估计发展到了极其严重的地步。危害:使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遭受重大挫折,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的损失。
解析:
分析:第(1)问,结合新中国的建立及过渡时期的主要史实来归纳;第(2)问,结合图片认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第(3)问,从图片看反映的是“文化大革命”,是全局性的左倾错误,是左倾错误不断恶化的结果,据此判断,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概括即可。
点评:考查对毛泽东的贡献和失误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政治经济的根本危机,在全国任何一处都是继续尖锐化,没有丝毫根本的改变,因此在中心城市爆发的伟大的工人斗争,必然形成全国革命高潮……争取一省与几省首先胜利。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没有工人阶级的罢工高潮,没有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的胜利。
——《1930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决议》
材料二 经过了一次大革命的政治经济不平衡的半殖民地的大国,强大的敌人,弱小的红军,土地革命——这是中国革命战争四个主要的特点。这些特点,规定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指导路线及其许多战略战术的原则。第一个特点和第四个特点,规定了中国红军的可能发展和可能战胜敌人。第二个特点和第三个特点,规定了中国红军的不可能发展和不可能很快战胜其敌人,即是规定了战争的持久,而且如果弄得不好的话,还可能失败。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请回答:
(1)材料一认为“全国革命高潮”必然形成的依据是什么?这种观点是否正确?试结合材料二有关内容加以说明。
答案:中国政治、经济危机空前尖锐化。不正确。国民大革命失败,敌人力量相当强大,尤其在城市。
(2)材料一认为中国革命应走什么道路?其依据是什么?是否正确?结合材料二有关内容加以说明。
答案:以城市暴动为中心的道路。无产阶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不正确。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在城市敌强我弱,必须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
(3)材料一、二各代表了怎样的革命道路?其思想根源是什么?
答案:以城市为中心武装暴动的道路和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前者是主观主义;后者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解析: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形成的历史背景。回答时,应注意结合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力量和反革命力量的变化以及中国各阶级的特点进行分析。
点评:考查考查“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形成的历史背景
2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现在的资本主义经济绝大部分是在人民政府管理之下的,用各种形式和国营社会主义经济联系着的,并受工人监督的资本主义经济。这种资本主义经济已经不是普通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是一种特殊的资本主义经济,即新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它主要不是为了资本家的利润而存在,而是为了供应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而存在。……因此,这种新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带有很大的社会主义性质的,是对工人和国家有利的。
——《关于国家资本主义》
材料二
1955年底,毛泽东首次提出“以苏为鉴”的思想,同时在总结“一五”计划期间经验教训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于1956年发表了《论十大关系》的讲话。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分析毛泽东的开创性贡献是什么?
答案:开创了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国家资本主义;提出处理好十大关系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材料一中毛泽东提出的措施的实质是什么?
答案:实质是借资本主义发展生产力,壮大社会主义经济力量,最终消灭资本主义,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3)据材料二指出该报告发表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为总结第一个五年计划执行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4)根据材料一、二,毛泽东提出的思想的共同依据是什么?
答案:依据中国的国情和苏联的经验及我国“一五”计划建设的经验教训。
解析:
分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内容即可;第(2)问,结合措施的目的来回答“实质”;第(3)、(4)问,注意结合报告发表的时间和内容来回答。
点评:考查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的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是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的政策无疑是正确的。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二 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接着,他又从中国实际出发,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毛泽东对中国革命有什么贡献?
答案: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主要贡献是:在中国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那就是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和全国政权的道路。
(2)材料二讲毛泽东从中国实际出发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毛泽东在创建社会主义制度和建设社会主义方面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哪些有益的探索?
答案:有益的探索:①(在国民经济基本恢复的基础上)1953年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开始探索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领导人民进行三大改造,到1956年底最终确立社会主义制度。②(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胜利后)发表《论十大关系》,开始领导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③1957年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为后来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解析:
分析:第(1)问注意毛泽东在革命方面的主要贡献是对革命道路的探索即可解答。第(2)问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与建设社会主义的成就,可结合教材所学知识解答,注意探索不仅仅有经济方面,还有政治方面。
点评:考查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贡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1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