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四第五单元杰出的科学家
第17课晚明科技群英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属于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客观条件的是( )
A.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 B.执著坚定的信念
C.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献身精神 D.个人的兴趣和爱好
答案:A
解析:
分析:注意关键词:客观条件。B、C、D三项属于主观条件。故选A。
点评:考查编写《本草纲目》的客观条件
2、《本草纲目》运用了先进的药物分类法,其首创的逐级分类的依据是( )
A.药物的名称 B.药物的产地
C.药物的价格高低 D.药物的自然属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其药物分类法的依据是药物的自然属性。故选D。
点评:考查《本草纲目》的分类依据
3、古代有位科学家,其著作具有总结性,并注意参照西方自然科学知识,重视调查,被誉为“中国近代科学先驱”。这位科学家是( )
A.贾思勰 B.李时珍 C.宋应星 D.徐光启
答案:D
解析:
分析:该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在近代重视调查,被誉为“中国近代科学先驱”的是徐光启。故选D 。
点评:考查中国近代科学先驱徐光启
4、通过科学考察,在中国古代开创了准确描述、深入分析、揭示规律的自然科学的研究方向的是( )
A.李时珍编的《本草纲目》 B.宋应星著的《天工开物》
C.徐光启著的《农政全书》 D.徐霞客写的《徐霞客游记》
答案:D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了对教材知识的熟悉程度及根据关键词句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科学考察”“揭示规律”等可判断是D项。
点评:考查《徐霞客游记》
5、有人将明清时期的中西方科技比喻为“近代科学的晨光与传统科技的晚霞”。这里的“晚霞”是指( )
A.集大成的科技巨作涌现 B.官方编纂的大型图书成就突出
C.早期反封建的民主启蒙思想出现 D.古代小说蓬勃发展
答案:A
解析:
分析: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传统科学和近代科学的基本概念。明清时期的传统科学明显带有整理性和经验总结性,只是量的积累,并无质的突破。故选A。
点评:考查明清时期的科技巨作
6、读中国、西方古代科技成果比较图,你认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15世纪以前的中国在科技上是一直领先于西方的
B.发达的农耕文明催生了古代中国发达的传统科技
C.15世纪后西方资本主义的兴起促使近代科学崛起
D.政治、经济制度的差异从根本上导致中西的易位
答案:A
解析:
分析:仔细观察图片可以看出,在公元前,西方科技从重要科研成果上看是超过中国的。故A项说法不正确。故选A。
点评:考查中国、西方古代科技成果比较
7、李时珍曾经对父言诗明志:“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诗中表达的李时珍的志向是 ( )。
A.科考做官 B.读书应试 C.编修本草 D.终生行医
答案:D
解析:
分析:这是李时珍三次科考落第后,向父亲写的表明学医决心的诗,而编修本草则应是医学实践的升华。故选D。
点评:考查李时珍的志向
8、关于《本草纲目》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巨著 B.创立了当时世界上先进的药物分类法
C.1656年,维也纳出版了它的拉丁文译本 D.在15世纪中期完稿
答案:D
解析:
分析:明朝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生卒年代(1518-1593),所以说完成应是16世纪,不是15世纪中期。故选D。
点评:考查《本草纲目》的成书时间
9、李时珍被称为伟大的医学家,主要是因为他( )。
A.医术高超,挽救了无数生命 B.花费了近30年写成了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
C.不顾个人生命安危采集良药 D.创造了针灸疗法
答案:B
解析:
分析:本题为最佳选择题,除了D外,A、B、C都与李时珍有关,但其最主要的成就是《本草纲目》。故选B。
点评:考查李时珍的贡献
10、关于《农政全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全书共60卷,约70万字 ②从国家政策角度,瞩目屯垦、水利、荒政 ③借鉴了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 ④吸收、总结当代最新农业实践成果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该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联系课本史实,可知①②③④都正确。故选D。
点评:考查《农政全书》的内容
11、下列中国古代著作中提出生物进化思想的是 ( )。
A.《本草纲目》 B.《农政全书》 C.《天工开物》 D.《齐民要术》
答案:A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创立的当时世界上先进的药物分类法,明显含有生物进化的思想。故选A。
点评:考查《本草纲目》
12、下列四本书中,记载“甘薯所在居民便有半年之粮,民间渐次广之”一语的,只能是( )。
A.《本草纲目》 B.《农书》
C.《齐民要术》 D.《农政全书》
答案:D
解析:
分析:该题考查甘薯这一农作物引进的历史时代,甘薯的引进在明朝,明朝的农书是《农政全书》,据此推断即可。故选D。
点评:考查《农政全书》
13、中国明朝和西欧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技术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些成就的共同之处是 ( )。
A.反映了尊重自然、探索自然的精神 B.侧重于理论探索
C.局限于生产、生活层面的探索 D.提倡实验科学
答案:A
解析:
分析:本题侧重考查知识拓展水平和归纳分析判断能力,层次要求较高。中国明朝的科技成就代表有《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天工开物》等,文艺复兴时期的科技成就代表有日心说等。B、D两项不符合明朝,C项不符合文艺复兴。故选A。
点评:考查中西方取得科技成就的共同之处
14、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科学巨著是 ( )。
A.《齐民要术》 B.《天工开物》 C.《本草纲目》 D.《农政全书》
答案:B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中国古代科技著作学术地位的认识和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解题时应特别注意题干中的“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这一限制条件,据此可排除A、C、D三项。故选B。
点评:考查《天工开物》
15、徐光启不仅是杰出的农学家,而且被后世誉为划时代的中国近代科学先驱,这主要是 ( )。
A.他一生著述繁富 B.他注重数理研究
C.他是“引进西学的第一人” D.他长期有计划地开展农业科学实验
答案:C
解析:
分析:中国近代科学的突出特点是向西方学习。徐光启注重向西方学习。故选C。
点评:考查徐光启
16、据《明史·外国传》载:“崇祯时,历法 益疏舛,礼部尚书徐光启请令其徒罗雅谷、汤若望等,以彼国新法相参较,开局纂修。”文中的“其”是指曾与徐光启长期合作的( )
A.白晋 B.利玛窦 C.南怀仁 D.巴多明
答案:B
解析:
分析: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徐光启”。16世纪,意大利耶稣教会传教士利玛窦来到中国,他说汉语,穿儒服,宣传西方科学知识,并受到明朝皇帝的召见,留居北京。此题最容易误选的是C选项。南怀仁是比利时人,1659年来华,受到清朝康熙帝重用。正确答案是B。
点评:考查徐光启与利玛窦
17、下列各项中,最早记载蕃薯(甘薯)传入我国的文献是( )
A.《齐民要术》 B.《农书》 C.《农政全书》 D.《四洲志》
答案:C
解析:
分析:《齐民要术》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它主要记述的是公元6世纪黄河流域的种植、贮藏等内容;《农书》是中国元代综合性农书;《农政全书》是明朝由徐光启所编纂的,而甘薯正是明朝由美洲传入中国的。《四洲志》是鸦片战争后出现的。因此最早记载蕃薯(甘薯)传入我国的文献是《农政全书》。所以选C。
点评:考查《农政全书》
18、王世贞称《本草纲目》“如入金谷之园,种色夺目;如登龙君之宫,宝藏悉陈”。主要是指( )
A.李时珍医术高超 B.《本草纲目》被人们视为宝物
C.《本草纲目》内容详细、全面 D.《本草纲目》插图精美
答案:C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材料中讲的“种色夺目”“宝藏悉陈”可以看出是写《本草纲目》的内容丰富、全面。故选C。
点评:考查《本草纲目》内容
19、李时珍写《本草纲目》用了27年,达尔文写《物种起源》用了27年,马克思写《资本论》用了40年。这一切说明( )
A.善于抓住时机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B.善于写书能促使人取得卓越成就
C.坚持不懈是人们通向成功的阶梯 D.善于实践是成功的关键
答案:C
解析:
分析:从材料当中,“李时珍写《本草纲目》用了27年,达尔文写《物种起源》用了27年,马克思写《资本论》用了40年”可以看出,这些名著写作的时间跨度都非常长,这需要作者坚韧不拔的毅力。故此题应选C项。
点评:考查李时珍的精神
20、春节联欢晚会“英伦配”一曲《本草纲目》引发了对传统文化的新一轮深层次的思考。《本草纲目》最大的价值在于( )
A.是研究传统药物学的瑰宝 B.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医学著作
C.代表了中国医学最高水平 D.集中体现了民间医学的精华
答案:A
解析:
分析:《本草纲目》全面总结了我国16世纪以前的药物学成就,是中国医药宝库中的集大成之作,故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均与《本草纲目》的内容和地位不符。故选A。
点评:考查《本草纲目》的价值
2、材料分析题
21、阅读下列材料:
李时珍,字东壁,蕲州人。好读医书,医家《本草》,自神农所传,止三百六十五种,梁陶弘景所增亦如之,唐苏恭增一百一十四种,宋刘翰又增一百二十种,至掌禹锡、唐慎徽辈,先后增补合一千五百五十八种,时称大备。然品类既烦,名称多杂,或一物而析为二三,或二物而混为一品,时珍病之。乃穷搜博采,芟烦补阙,历三十年,阅书八百余家,稿三易而成书,曰《本草纲目》。增药三百七十四种,厘为一十六部,合成五十二卷。首标正名为纲,余各附释为目,次以集解详其出产、形色,又次以气味、主治附方。书成,将上之朝,时珍遽卒。未几,神宗诏修国史,购四方书籍。其子建元以父遗表及是书来献,天子嘉之,命刊行天下。自是士大夫家有其书。
——《明史·李时珍传》
请回答:
(1)概括说明明朝以前“医家《本草》”的发展情况。
答案:随着种类增加,内容不断丰富,品类繁误(错误、重复或遗漏),名称多杂。
(2)李时珍编撰的《本草纲目》对医药学的发展有哪些突出贡献?
答案:系统总结十六世纪以前中国药物学经验与成就,增加了药物品种,首创了按药物自然属性逐级分类的纲目体系。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时珍取得重大医学成就的因素。
答案:良好家庭熏陶;虚心求教、注重实践;勇于付出、富有毅力。
解析:
分析:第(1)问,根据材料从种类、内容、品类和名称等方面概括;第(2)问,根据材料“增药三百七十四种……又次以气味、主治附方”和所学知识来回答;第(3)问,结合材料“好读医书”“乃穷搜博采……稿三易而成书”和所学知识回答,言之成理即可。
点评:考查李时珍的贡献和精神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徐光启(1562—1633)积极学习西方自然科学。他1607年与利玛窦合作翻译了《几何原本》前六卷,还建议开展分科研究。如果每个学科都设置相应的机构,那将形成一个相当可观的“科学院”,但徐光启开创的“格物穷理之学”没有在中国产生近现代科学。
——据中央电视台电视片《徐光启》整理
材料二 利玛窦(1552—1610)……把传教与儒学相结合,谓之“合儒”“补儒”“趋儒”,一言以蔽之,尽量中国化。……利玛窦编绘的地图,打破了中国传统的“天圆地方”观念,……为了迎合中国是世界中央的观念,他把子午线从世界全图中央向左移动170度,使中国正好出现在《坤舆万国全图》中央。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三 弗郎西斯·培根(1561—1626)……提出了实验归纳的方法,这对科学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培根在历史上的另一项贡献是倡导组织科学研究学会,这个设想在他生前没有实现,但17世纪中期英国创立了皇家学会,后来又创立了英国科学促进会,都是受培根的启迪。这些机构的出现,促进了科学的发展。
——根据苏智良主编《上海高中历史拓展型课程教材》整理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当时中国社会对待西方文明的态度。简析出现这种态度的原因。
答案:态度:总体保守,但少数开明人士乐于接受西方文明。原因:保守:经济上,小农经济的局限;政治上,专制统治的强化,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文化上,盲目自大的心态;八股取士的制约。开明:经济上,商品经济的繁荣活跃了人们的思想;思想上,经世致用学风引导开明知识分子关注现实。
(2)依据材料一、三,概括徐光启和培根对各自国家科学发展有何不同影响?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培根的科学思想能够对近代科学发展产生影响的原因。
答案:不同影响:徐光启对当时中国社会实际影响不大;培根对后世影响深远。原因: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社会生产对科技提出新要求;文艺复兴促进思想解放;国家重视科技发明;近代教育的发展。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了在迈向近代社会的过程中东西方的差异。注意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分析差异的原因。
点评:考查中西方科技对社会的影响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徐光启……从西洋人利玛窦学天文、历算、火器,尽其术。遂遍习兵机、屯田、盐筴、水利诸书。授简讨。分礼闱,与同官魏南乐不协,移病归,田于津门,盖欲身试屯田法,因就间疆理数万亩。后草《农政全书》十二卷以闻,本此。光启宽仁果毅,淡泊逢好,生平务有用之学,尽绝诸嗜好。博方、坐论,无问寝食。尝曰:“富国必以本业,强国必以正兵。”……因权之诸大政,无不以此。遂于治历、明农、盐屯、火政、漕河等,咸所究治。
材料二 (徐光启)杰出的近代科学先驱者。先是,二年五月日蚀,钦天监推算刻数不合。光启受命监修历事,与西洋龙华民、汤若望等精心测验,上《历书》前后共三十一卷。大约按地南北,差其后先,以交食不误为准。所为农书,计十二目,而终以荒政。其议屯田,以垦荒为第一义,立虚、实二法招徕之。“盖棺之日,囊无余资”。
——竺可桢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徐光启处在怎样的时代?他的科学研究最突出的是哪两方面?
答案:政治:君主专制加强,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重农抑商政策强化;文化:思想专制、八股取士;对外:逐渐走向闭关锁国。农学和天文学。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竺可桢观点的认识。
答案:赞同。徐光启借鉴西方的科学,第一个把欧洲先进的科学知识,特别是天文学知识介绍到中国。与传教士合作翻译了《泰西水法》等科学著作。
解析:
分析:第(1)问第一小问的解答应从当时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角度进行分析;第二小问的回答应结合材料一中信息“富国必以本业”和“治历、明农、盐屯、火政、漕河”来判断其为天文学和农学。第(2)问解答是首先点明对竺可桢观点的认识,然后结合所学知识中有关徐光启的史实来说明。
点评:考查徐光启的贡献
24、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兔
【得名】┅┅
【集解】┅┅(时珍曰)┅┅或谓兔无雄,而中秋望月中顾兔以孕者,不经之说也。┅┅
肉
【气味】辛,平,无毒。┅┅(弘景曰)兔肉为羹,益人。妊娠不可食,令子缺唇,┅┅(藏器曰〕兔┅┅,子从口出,故妊妇忌之,非独为缺唇也。
【主治】补中益气
【发明】┅┅其性寒而解热┅┅,故又能治消漏,┅┅虚寒者,宜戒之。┅┅
【附方】┅┅血
【气味】┅┅
——李时珍:《本草纲目》第五十一卷,“兽部”。
问题:
(1)《本草纲目》一般分那几个门类来介绍一种药物?在中纠正了前人关于兔子功用的什么错误说法?
答案:释名、集解、气味、主治、发明、附方等;望月而孕。
(2)从材料看,《本草纲目》有何不足之处?
答案:没有否定或纠正前人的某些错误说法(如孕妇忌吃兔肉)。
(3)总结《本草纲目》在中国传统医学史上的主要贡献。
答案:对16世纪以前传统中医药的研究进行了全面总结;创立了新的药物分类法;纠正了前人的一些错误说法。
解析:
分析:(1)可直接读取材料信息,把兔肉作为一种药物介绍,分为释名、集解、气味、主治、发明、附方等。可从“或谓兔无雄,而中秋望月中顾兔以孕者,不经之说也”,看出前人认为兔子是望月而孕。(2)不足:可直接读取材料信息,“妊娠不可食,令子缺唇”(3)主要贡献:可依据所学知识,从对以往医学的总结、创新之处、辨析真伪方面归纳。
点评:考查《本草纲目》的地位及其不足之处
25、阅读下列材料:
李时珍,字东璧,蕲州人。好读医书,医家《本草》,自神农所传止三百六十五种,梁陶弘景所增亦如之,唐苏恭增一百一十四种,宋刘翰又增一百二十种,至刘禹锡、唐慎微辈,先后增补合一千五百五十八种,时称大备。然品类既烦,名称多杂,或一物而析为二三,或二物而混为一品,时珍病之。乃穷搜博采,芟烦补阙,历三十年,阅书八百余家,稿三易而成书,曰《本草纲目》。增药三百七十四种,厘为一十六部,合成五十二卷。首标正名为纲,余各附释为目,次以集解说其出产、形色,又次以气味、主治附方。书成,将上之朝,时形遽卒。未几,神宗诏修国史,购四方书籍。其子建元以父遗表乃是书来献,天子嘉之,命刊行天下,自是士大夫家有其书。时珍官楚王府奉祠正,子建中,四川蓬谿知县。——《明史》卷二九九·列传一八七
请完成:
(1)根据材料,概要说明明朝以前我国中医药发展的情况。
答案:中国中医药学经历了长期的发展过程,从传说的神农氏所传的365种药物,历经南朝、唐朝、宋朝等许多医学家的努力,中药的种类达到1500多种,达到相当完备的程度,但其中存在不少错误。
(2)根据材料,简要说明《本草纲目》成书经过、特点及其影响。
答案:经过:李时珍在吸收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对原有书籍“芟烦补阙”,历经30年,经过三次修订而定稿,李时珍逝世后,其子将书献给朝廷,得到皇帝的赞许,从而得以刊行天下。
特点:《本草纲目》按照纲、目、集解纲目体系逐级分类,并附有主治药方,便于查找和应用。
影响:《本草纲目》以其丰富的内容和多方面的成就,受到高度评价,对中国乃至世界医学的发展都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解析:
分析:第(1)问,从材料中“医家《本草》,自神农所传止三百六十五种,梁陶弘景所增亦如之,唐苏恭增一百一十四种,宋刘翰又增一百二十种,至刘禹锡、唐慎微辈,先后增补合一千五百五十八种,时称大备。然品类既烦,名称多杂,或一物而析为二三,或二物而混为一品,”可以看出,中国中医药学经历了长期的发展过程,从传说的神农氏所传的365种药物,历经南朝、唐朝、宋朝等许多医学家的努力,中药的种类达到1500多种,达到相当完备的程度,但其中存在不少错误;第(2)问,从材料中“乃穷搜博采,芟烦补阙,历三十年,阅书八百余家,稿三易而成书,曰《本草纲目》”“书成,将上之朝,时形遽卒。未几,神宗诏修国史,购四方书籍。其子建元以父遗表乃是书来献,天子嘉之,命刊行天下,自是士大夫家有其书”可知,李时珍在吸收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对原有书籍“芟烦补阙”,历经30年,经过三次修订而定稿,李时珍逝世后,其子将书献给朝廷,得到皇帝的赞许,从而得以刊行天下;从材料中“首标正名为纲,余各附释为目,次以集解说其出产、形色,又次以气味、主治附方”可见,其特点是按照纲、目、集解纲目体系逐级分类,并附有主治药方,便于查找和应用。
点评:考查《本草纲目》成书经过、特点及其影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1 页 (共 1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