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景汇中学2024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3月学习质量调研
语文试题卷
考生须知:
1.本科目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必须在答题卷的指定区域内填涂班级、姓名和考号。
3.所有答案都必须做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上,务必注意试题序号和答题序号相对应。考试结束后,只需上
交答题卷。
一、基础知识综合(6分)
1,小语参观东源木活字印刷术展示馆时,对方块字的起源产生好奇,请你结合《<说文解字)第一》,帮助
他们完善表格。
本义:①
本义:簸箕
引申义:树立、设立
假借为“他们”,表示人称代词
组词:各得所
立
组词:屹一
其
本义:“人”中间加
象形
假借
本义:更正,改变
一笔短横表示咽喉
引申义:高
指事
六书
转注
可与“改”互相解释
亢
组词:~奋
组词:换
更
会意
形声
木+匡→框组词:门
本义:以戈击人头,一种兵器
从木,匡声。门窗的架子。
眶
引申义:敲击、弹奏
目+匡→眶组词:眼
②▲
组词:一然而止
③
眶
④实战演练:请你选择以下一个词订正,并运用以上造字用字规律总结该字的
记忆方法。
A惟幕
B.海暗
我选(▲),
二、名著阅读(4分)
2.从展示馆出来,小语漫步文化长廊上,发现有许多成语,他想要深入了解其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该选
择性阅读《经典常谈》中什么篇目?
否极泰来“否"和“表"是六十四卦中的两个卦名。
传道受业传授道理,教授学业。出自韩愈《师
否"是坏的卦,“泰“是好的卦。指恶运到了尽头,好运就
说》之“传道受业解惑”,是指教育的综合过程:
来了。形容情况坏到极,点就会向好的方向转化。
传道、授业、解惑,三个并列而行。
(1)(▲)
(2)(▲)
A.《周易》第二
B.《尚书》第三
C.文第十三
三、诗歌鉴赀(4分)
3.小语发现在文化长廊上还展示了很多木活字印刷作品,其中《十亩之间》引起了他的注意。他想起读《(诗
经〉第四》时做了摘录卡,请你结合下方摘录卡,谈谈《诗经·十亩之间》重叠复沓的表达效果。
8年级语文试题卷.第1页(共7页)
“歌谣的节奏最主要的靠重叠或复沓。重叠可以说原是歌谣的生命,节奏也便建立在这上头。”
十亩之间
《诗经》
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0与子@还兮。
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回兮。行与子逝④兮。
【注释】①行:将要②子:你。③泄泄:和乐的样子。④逝:返回。
四、综合性学习(13分)
春风和煦,草长莺飞,拂堤杨柳,风筝飞舞…杭城的春日怎么少得了人们喜爱的活动一放风筝呢?
同学们在快乐的放飞中,对风筝前世今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查找搜集了一些资料,进行了探究,请你
一起参与他们的活动,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世界上最早的飞行器一风筝
①风筝在南方被称为“鸽子",在北方被称为“纸鸢”。“风筝“最早出现在五代,《询刍录·风筝》中写道:
“五代李邱于宫中作纸鸢,引线乘风戏。后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竹,如鸣筝,故名风筝。”【风
筝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雨成,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后来鲁班用
竹子,改进墨翟的风筝材质,直至东汉期间,蔡伦改进造纸术后,坊问才开始以纸做风筝,称为“纸鸢"。到
南北朝时,风筝开始成为传遵信息的工具;从隋唐开始,由于造纸业的发达,民间开始用纸来裱糊风筝:
·到了宋代的时候,放风筝成为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B】
②宋代之所以成为发展阶段,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宋代城市文化经济的繁荣和民间手工业的兴起:
二是宋代提偶传统的节日风俗,这就为风筝的发展和进入节日的娱乐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G】
③明清时代是中国风筝发展的鼎盛时期,明清风筝在大小、样式、扎制技术、装饰和放飞技艺上都有
了超越前代的巨大进步。当时的文人亲手扎绘风筝,除自己放飞外,还赠送亲友,并认为这是一种极为风
雅的活动。
④如今,放风筝活动,在对外文化交流、.加强与世界各国人民友谊、发展经济和旅游事业中发挥着重
要作用。
⑤风筝有它独特的季节性,违宜春秋两季,清明节和重阳节是与风筝关系最密切的时节。在清明时节,
放风筝已经和扫墓、踏青等活动一样成为一种风俗。古人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很多,如登高远眺、吃重阳糕、
饮菊花酒等,而关于重阳节放风筝习俗的记载出现得较晚些。清代的《广西通志》卷十五中有记载:“登高
岭在县西一里,九月九日邑人登岭放风筝为乐。”
⑥风筝作为飞行器物被发明之后,它作为人们向天倾诉情感、表达愿望的工具,反映着民间信仰观念。
从传统的中国风筝上到处可见吉祥寓意和吉祥图案的影子。在漫长的岁月里,我们的祖先不仅创造出优美
的凝聚着中华民族智慧的文字和绘画,还创造了许多反映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和追求、寓意吉祥的图案。
材料二:
【知识卡片】吉祥图案:民族的旨趣吉祥图案是指具有一定吉祥寓意的装饰纹样,其创造方法主要
有谐音法、象征法、文字法等,这些方法可互相结合。谐音法即用音同或音近汉字相互转借,表达特定
的吉祥寓意。如蝙蝠,“蝠”与“福”谐音,寄寓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象征法即两个事物具有相同或相
近的内涵,由此进行替代,用来表达它们共有的内涵,如古人把喜鹊作为喜的象征,所以图案上有梅花,
梅花上有喜鹊,寓意喜上眉梢。文字法即直接用文字来表现吉祥寓意,这些文字已经不是简单的文字,
而是作为图策,代表着吉祥与美好。如“百福图”,就是用一百多种不同的福字写成。
材料三:
风筝的传说
公元前190年,楚汉相争,汉将韩信攻打未央宫,利用风筝测量未央宫下面的地道的距离。而炫下之
战,项羽的军队被刘邦的军队国困,韩信派人用牛皮作风筝,上敷竹笛,迎风作响(一说张良用风筝系人
吹萧)汉军配合笛声,唱起楚歌,涣散了楚军士气,这就是成语“四面楚歌"的故事。
8年级语文试题卷第2页(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