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12《台阶》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七下12《台阶》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25 08:02: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下12《台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文化自信:体会“台阶”的含义,体悟父亲所代表的中国农民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以积极昂扬的心态对待生活。
语言运用:学生自读,并抓住细节适当做些批注。
思维能力:结合小说的文体特征,从情节入手,深入细节,理解“父亲”这个中国农民的典型形象,走进父亲的内心世界。
审美创造:阅读经典作品,感受人物精神所带来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运用批注法品读细节描写,欣赏“父亲”的形象,体会“台阶”的含义,把握小说的主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台阶在古代象征着权力、地位和尊贵。 在古代社会中,台阶的数量和高度严格反映了社会等级和身份地位。例如,故宫的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的台阶都是九阶,象征着帝王的至高无上权力。此外,官员的官职大小也通过台阶的数量来体现,六品及以下官员的台阶不得超过二级,而五品官员则不得超过三级,以此类推,最高可达八级。
在民间,台阶的设计也寄托了美好的祝愿和期望 。例如,民间对于每一级台阶都寄予了美好的祝愿,如“一步富贵福寿长,三步房房出贵子,五步吉地报平安,七步五福自天来,九步贵显水无疆”。这些寓意深长的说法旨在追求吉祥如意,寄托了希望家中能出仕途显达的为官之人的深切期望。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李森祥的文章《台阶》,一起来看看这里面的台阶又寓意着什么。
二、预习检测
1.作者介绍
李森祥,1956年生,浙江衢州人,当代作家。他是电视剧《天下粮仓》的策划,历史剧《卧薪尝胆》的编剧。代表作有小说《小学老师》《抒情年代》《传世之鼓》等。
李森祥的小说以农村、军营两大生活为主要题材,塑造出一系列生动的普通人,尤其是农民的质朴形象,充满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
2.写作背景
李森祥远离故乡、从戎军营,时空的距离,使他对故乡产生了一种极其亲切、真实的回忆。这种回忆成为李森祥小说创作的契机与灵感。作者根据当时中国农村经济落后、生产力水平低,许多农民以一种坚韧不拔的毅力,立志改变现状这一现实写了这篇小说。
3.文体知识
①定义: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②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角度有正面和侧面。
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4.字词检测(结合课文后“读读写写”)
三、明确学习目标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编者在课文后面给了我们“阅读提示”,请同学们齐读“阅读提示”,明确本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
明确:①梳理情节,概括故事。
②品读细节描写,分析“父亲”的形象。
③理解小说的主题。
四、通读故事,梳理情节
1.请同学们通读课文,完成以下任务:
①梳理小说情节,概括故事。
②思考: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
明确:
①第一部分(第1—9段):开端。父亲总觉得自家台阶低,想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第二部分(第10—16段):发展。写父亲为造有高台阶的新屋而做的漫长准备工作。
第三部分(第17—25段):高潮。写父亲建造新屋及九级台阶的过程。
第四部分(第26—32段):结局。新屋造好了,父亲却老了,身体也垮了,精神支柱也没了。
小结:这篇小说,以第一人称口吻讲述了“父亲”修台阶的故事。
②本文线索:台阶。
2.父亲为什么“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为建造有高台阶的新屋,他做了哪些准备?付出了怎样的代价?
明确:
①原因
地理原因:“家乡地势低,屋基做高些,不大容易进水。”
社会原因:“另外还有一说,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父亲想修有高台阶的新屋以提高自己的地位。
②准备
捡砖、捡瓦、捡石头、存角票、种田、砍柴、编草鞋、踏黄泥。
③代价
起早贪黑,用了大半辈子来做准备,但等新屋修好了,父亲也老了。
五、品读细节,分析人物
1.小说中有许多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如写父亲不辞辛劳地去砍柴,“一个冬天下来,破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又如放鞭炮后,“父亲明明该高兴,却露出些尴尬的笑”。除此之外,请同学们一人再找出两三处细节描写,结合上下文加以分析品味,尝试用一两句话点评父亲的形象。
示例:“父亲要了个板刷在脚上沙啦沙啦地刷”
动作描写,用拟声词表现出父亲朴实敦厚的性格特点,也表现了父亲吃苦耐劳的品质。
小结父亲形象:父亲是一个老实厚道的农民,身上有着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同时,他又是一个有志气,不甘人后,非常要强的人。
2.你喜欢文中的这位“父亲”吗?为什么?(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六、体会“台阶”,把握主题
1.既然全文是写“父亲修台阶”的故事,那么,本文的题目能否换成“父亲”?为什么?
明确:不能换。
①“台阶”是贯穿本文的线索。
②台阶承载着父亲在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理想,也象征着人生的追求。
③以“台阶”为题意蕴更加深远,能引发读者的多元思考。
④“父亲”是小说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代表了那个时代的农民形象。如果直接以“父亲”为题,一是显得太过直白,二是可能造成读者的误解,读者看到这个题目可能以为作者写的就是他自己的父亲。
2.“台阶”在父亲的人生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明确:
①父亲的理想从“三级台阶”起步。
②“高高的台阶”是父亲吃苦耐劳的动力源泉。
③“九级台阶”是父亲理想的勋章,人生的巅峰。九级台阶又让父亲从幸福的云端回到凡间。
3.文章结尾写道:“好久之后,父亲又像问自己又像是问我:‘这人怎么了?’”“怎么了呢,父亲老了。”你如何理解这一结尾?
明确:这个结尾能引发读者对小说主旨的思考:
①父亲的物质理想得到实现,而精神理想受挫,引发读者对物质理想与精神追求错位现象以及人生使命的各种思考。物质生活的改善可以带来精神上的愉悦,然而物质生活的改善并不等同于精神生活质量的同步提升。
②理解在艰苦中奋斗抗争的中国农民,尊敬所有想通过艰苦奋斗改变命运的人们。
③人应该有人生目标,并且在人生目标实现后,更要树立新的目标,才不致让自己感到迷茫失落。
④人对地位和尊严的追求是无可厚非的,但不能把这种追求建立在别人的评价上面。
⑤对于为实现人生目标而努力的人们,我们应该给予理解和尊重。
七、课堂小结
请同学们归纳自读课文的学习方法。
1.充分利用单元导语中的提示和课后“阅读提示”确定学习目标。
2.利用课文的旁批赏析课文,明确主旨。
3.用批注法学习课文。
八、布置作业
观察你身边为了能生活得更好而做出努力的那些人,无论父母亲人还是同学朋友,体会他们的希望和追求,写一篇短文赞美他们。(200字左右)
板书设计
台阶
开端:觉得自家台阶低,要造高台阶新屋
发展:开始准备
高潮:造起了九级台阶的新屋
结局:父亲老了、累垮了
对农民的同情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