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生物进化的学说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节 生物进化的学说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6-05-19 09:16: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节 生物进化的学说
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了解达尔文生物进化学说的基本思想及意义
2、描述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地雀进化的原因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同生物进化的观点。
2学情分析
学生在上一节学习了《生物进化论的历程》一课,学习了生物进化的证据以及讨论了生物“进化树”,教学期间学生对生物进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于第三节《生物进化的学说》而得心应手,自主学习和探究分析问题的能力得到显著提高。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达尔文生物进化学说的基本思想
难点:地雀进化的原因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
生物进化已被许多事实证明,生物进化论观点———自然选择学说是由达尔文经历了5年的环球旅游后根据许多事实提出的,这一学说被恩格斯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今天我们来学习有关内容。21教育网
活动2【活动】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请同学阅读书本P64—66,并在10分钟内完成下列思考题。
1、自然选择学说的基本理论
2、地雀进化的过程及自然选择定义
3、其他的生物进化学说
活动3【讲授】点拨与后教
三、点拨,后教
1、自然选择学说—达尔文
基本理论 (1)生物大量生殖(过渡生殖)
(2)食物、生活空间有限
(3)遗传变异
(4)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
变异 有利变异 适应环境 容易生存并繁殖后代
生物过度生殖→个体差异
不利变异 不适应环境 不易生存并淘汰
生物进化的关键:生物变异(不定向,属于可遗传变异: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
自然选择的动力:生存斗争。
自然选择是定向的:有利变异的个体生存下来。
自然选择结果: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
大量生殖,少量生存:过度生殖造成的
以长劲鹿为例,分析自然选择的过程:
长颈鹿祖先的颈有长短的差异,在进化过程中,颈长的个体容易生存下来,颈短的个体容易淘汰。颈长的特点逐代积累,一代代选择,形成现在的长颈鹿。21cnjy.com
2、地雀进化
地雀发生变异,出现喙的差异 ,不同的喙适于取食不同的种子。
自然选择定义:生存斗争中, 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
3、生物进化学说在发展
在达尔文的学说后,科学家进一步研究,提出了其他的生物进化学说:
(1)分子进化中性论:从分子水平说明生物是如何进化的。
(2)我国在生物进化方面做出了贡献,云南澄江动物群的发现,为动物进化提供了大量化石。海口虫化石的发现把脊椎动物的起源推前到寒武纪早期。但是有关生物进化的研究,还有许多迷团有待进一步破解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