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3 光、热、磁综合实验(有答案) 2025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训练3 光、热、磁综合实验(有答案) 2025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33.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3-25 23:34: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训练3 光、热、磁综合实验
1.如图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平面镜M放在水平桌面上,E、F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垂直于镜面且可绕ON 转动.
(1)如图甲,当E、F在同一平面上时,让入射光线AO沿纸板E 射向镜面,在F 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测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便立即得出实验结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你认为这样得出结论 (选填“合理”或“不合理”),原因是 .
(2)E与F应该选用 (选填“光滑”或“粗糙”)纸板,目的是让光在它上面发生 反射.将入射光线AO向法线靠近时,看到反射光线OB (选填“靠近”或“远离”)法线.
(3)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F沿BO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的 方向射出,因为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的.
(4)如图乙,以法线ON为轴线,把纸板 F 向后缓慢旋转,在F上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OB,这样做的目的是
(5)要完成本实验,除图中出现的实验器材外,还应补充一个测量仪器是 .
2.为完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小芳选择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小芳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
(2)小芳把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还要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支外形相同但没有点燃的蜡烛 B,小芳应在蜡烛 (选填“A”或“B”)一侧观察玻璃板中的像.
(3)当把蜡烛靠近玻璃板时,蜡烛在玻璃板中所成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4)移去蜡烛B,在其原位置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不能得到蜡烛A 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选填“实像”或“虚像”).
(5)实验中,发现在水平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蜡烛 B,都无法与蜡烛A 的像完全重合,你认为原因可能是 .
(6)如图所示,仅将玻璃板由图中甲的位置水平向右平移至乙的位置,蜡烛A的成像情况是 (填字母代号).
A.蜡烛成像仍在 B处 B.蜡烛成像在 B处右侧 C.蜡烛无法通过玻璃板成像
3.(2023随州)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在光屏上恰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1)此凸透镜的焦距 f= cm.
(2)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若将蜡烛放置在42 cm刻度线处,生活中的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工作的.
(3)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蜡烛从30cm处移动到10cm刻度线处,光屏应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得到清晰的像.
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明在光具座上依次摆放了蜡烛、凸透镜、光屏,并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
(1)如图甲,当他将蜡烛、光屏位置固定后,左右移动透镜,发现透镜在①②两个位置时,光屏上都能得到倒立的像,则透镜在①位置相比在②位置时,光屏上得到的像 (选填“较大”或“较小”).
(2)当他将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固定后,发现无论怎么移动蜡烛,在光屏上都不能得到像(光具座足够长),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他应将凸透镜 (选填“靠近”或“远离”)光屏一些.经过调整,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他发现:若将凸透镜用纸遮住下半部,光屏上将得到 (选填“完整”或“一半”)的像;若将蜡烛稍微上移,光屏上的像将 (选填“上移”或“下移”).
(3)如图乙,他把中间是“上”字形状的遮光板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则光屏上观察到的形状是 .
A.上 B.土 C.丁 D.下
5.(2023徐州)如图甲所示,在“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实验中,用温度和室温相同的水给碎冰加热.
(1)在碎冰中插入温度计时,应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位于碎冰的 .
A.上部 B.中部 C.底部 D.都可以
(2)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在 时间段,试管中物质的状态为 ,此时的温度叫作冰的 .
(3)图乙中,t 前和t 后的两段图像的倾斜程度不同,原因是 .
A.冰吸热比水快 B.冰的质量比水大
C.水的密度比冰大 D.水的比热容比冰大
(4)实验过程中,如果还想同时得到冰在熔化时吸收热量的证据,请你对该实验做出改进:
6.(2022武汉四调)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a、b两组同学在同一间教室里,分别用如图甲所示的相同装置进行实验.当水温达到90℃时,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并根据实验数据分别绘制了如图乙所示图像中的曲线.
(1)沸腾是一种剧烈的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水在沸腾的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
(2)分析图乙可知,若a组同学烧杯中水的质量为100g,则b组同学烧杯中水的质量为 g. a组同学将烧杯中的水从90℃加热至刚好沸腾的过程中,烧杯中的水吸收了 J的热量(不考虑水量损失).
7.(2023绥化)如图是“探究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的实验装置.实验记录如表.
物质 初温/℃ 加热时间/min 末温/℃
水 20 4 30
煤油 20 4 40
(1)实验中利用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给水和煤油加热,需要控制水和煤油的 (选填“质量”或“体积”)相等.
(2)本实验是通过比较 来比较水和煤油吸热能力的强弱.分析数据可知 (选填“水”或“煤油”)的吸热能力较强.
(3)若实验中水的质量是 200g,加热4m in,水吸收的热量为 J.
(4)汽车发动机用水作冷却剂,这是利用了水 的性质.
8.如图,在“探究什么情况下磁可以生电”实验中,实验现象如表所示.
实验序号 实验操作 电流表指针偏转情况
1 保持导体与磁体静止 不偏转
2 保持磁体静止,导体水平向左切割磁感线 向右偏转
3 保持磁体静止,导体水平向右切割磁感线 向左偏转
(1)比较1、2(或1、3)实验现象可知,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 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电流.
(2)要使感应电流方向发生改变,可采取的具体措施是 (填字母).
A.使用磁性更强的磁体
B.保持磁体静止,只改变导体水平运动的方向
C.上下调换磁极,同时改变导体水平运动的方向
(3)从能量的角度来分析,感应电流的产生过程是 能转化为电能.
(4)如果将电流表换成 ,可以探究磁场对通电导体的作用.
训练3 光、热、磁综合实验
1.如图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平面镜M放在水平桌面上,E、F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垂直于镜面且可绕ON转动.
(1)如图甲,当E、F在同一平面上时,让入射光线AO沿纸板E射向镜面,在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测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便立即得出实验结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你认为这样得出结论 不合理 (选填“合理”或“不合理”),原因是 实验次数太少,要多次测量使实验结论更具普遍性 .
(2)E与F应该选用 粗糙 (选填“光滑”或“粗糙”)纸板,目的是让光在它上面发生 漫 反射.将入射光线AO向法线靠近时,看到反射光线OB靠近(选填“靠近”或“远离”)法线.
(3)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F沿BO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的 OA 方向射出,因为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可逆 的.
(4)如图乙,以法线ON为轴线,把纸板F 向后缓慢旋转,在F上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OB,这样做的目的是 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
(5)要完成本实验,除图中出现的实验器材外,还应补充一个测量仪器是 量角器 .
2.为完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小芳选择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小芳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
(2)小芳把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还要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支外形相同但没有点燃的蜡烛B,小芳应在蜡烛 A (选填“A”或“B”)一侧观察玻璃板中的像.
(3)当把蜡烛靠近玻璃板时,蜡烛在玻璃板中所成像的大小将 不变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4)移去蜡烛B,在其原位置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不能得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选填“实像”或“虚像”).
(5)实验中,发现在水平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蜡烛 B,都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你认为原因可能是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 .
(6)如图所示,仅将玻璃板由图中甲的位置水平向右平移至乙的位置,蜡烛A的成像情况是 A (填字母代号).
A.蜡烛成像仍在 B处 B.蜡烛成像在 B处右侧 C.蜡烛无法通过玻璃板成像
3.(2023随州)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在光屏上恰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1)此凸透镜的焦距 f= 10.0 cm.
(2)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若将蜡烛放置在42 cm刻度线处,生活中的 放大镜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工作的.
(3)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蜡烛从30cm处移动到 10cm刻度线处,光屏应向 左 (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得到清晰的像.
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明在光具座上依次摆放了蜡烛、凸透镜、光屏,并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
(1)如图甲,当他将蜡烛、光屏位置固定后,左右移动透镜,发现透镜在①②两个位置时,光屏上都能得到倒立的像,则透镜在①位置相比在②位置时,光屏上得到的像 较小 (选填“较大”或“较小”).
(2)当他将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固定后,发现无论怎么移动蜡烛,在光屏上都不能得到像(光具座足够长),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他应将凸透镜 远离 (选填“靠近”或“远离”)光屏一些.经过调整,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他发现:若将凸透镜用纸遮住下半部,光屏上将得到 完整 (选填“完整”或“一半”)的像;若将蜡烛稍微上移,光屏上的像将 下移 (选填“上移”或“下移”).
(3)如图乙,他把中间是“上”字形状的遮光板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则光屏上观察到的形状是 C .
A.上 B.:1 C. T D.下
5.(2023徐州)如图甲所示,在“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实验中,用温度和室温相同的水给碎冰加热.
(1)在碎冰中插入温度计时,应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位于碎冰的 B .
A.上部 B.中部 C.底部 D.都可以
(2)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在 时间段,试管中物质的状态为 固液共存态 ,此时的温度叫作冰的 熔点 .
(3)图乙中,t 前和t 后的两段图像的倾斜程度不同,原因是 D .
A.冰吸热比水快 B.冰的质量比水大
C.水的密度比冰大 D.水的比热容比冰大
(4)实验过程中,如果还想同时得到冰在熔化时吸收热量的证据,请你对该实验做出改进: 在烧杯中也插入一支温度计 .
6.(2022武汉四调)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a、b两组同学在同一间教室里,分别用如图甲所示的相同装置进行实验.当水温达到90℃时,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并根据实验数据分别绘制了如图乙所示图像中的曲线.
(1)沸腾是一种剧烈的 汽化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水在沸腾的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 保持不变 .
(2)分析图乙可知,若a组同学烧杯中水的质量为100g,则 b组同学烧杯中水的质量为 200 g. a组同学将烧杯中的水从90℃加热至刚好沸腾的过程中,烧杯中的水吸收了 的热量(不考虑水量损失).
7.(2023绥化)如图是“探究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的实验装置.实验记录如表.
物质 初温/℃ 加热时间/min 末温/℃
水 20 4 30
煤油 20 4 40
(1)实验中利用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给水和煤油加热,需要控制水和煤油的质量(选填“质量”或“体积”)相等.
(2)本实验是通过比较温度的变化 来比较水和煤油吸热能力的强弱.分析数据可知 水 (选填“水”或“煤油”)的吸热能力较强.
(3)若实验中水的质量是200g,加热4min,水吸收的热量为 8.4×10 J.
(4)汽车发动机用水作冷却剂,这是利用了水 比热容大 的性质.
8.如图,在“探究什么情况下磁可以生电”实验中,实验现象如表所示.
实验序号 实验操作 电流表指针偏转情况
1 保持导体与磁体静止 不偏转
2 保持磁体静止,导体水平向左切割磁感线 向右偏转
3 保持磁体静止,导体水平向右切割磁感线 向左偏转
(1)比较1、2(或1、3)实验现象可知,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 切割磁感线 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电流.
(2)要使感应电流方向发生改变,可采取的具体措施是 B (填字母).
A.使用磁性更强的磁体
B.保持磁体静止,只改变导体水平运动的方向
C.上下调换磁极,同时改变导体水平运动的方向
(3)从能量的角度来分析,感应电流的产生过程是 机械 能转化为电能.
(4)如果将电流表换成 电源 ,可以探究磁场对通电导体的作用.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