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 1 声和热 (有答案)2025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训练 1 声和热 (有答案)2025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36.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3-25 23:43: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训练 1 声和热
1.(2024武汉三调)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逐渐抽出真空罩内的空气,闹钟的铃声逐渐增强
B.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能发出不同的音调
C.通过接收超声波等信息,可以判断火山爆发的方位和强度
D.安装“隔音蛟龙”,能有效地从声源处防止噪声产生
2.下列场景与所蕴含的物理知识对应完全正确的是( )
A.春季,小卉在体育训练后满头大汗,回到教室不停扇风——提高液体温度加快蒸发
B.夏季,小卉手拿着一瓶冰冻矿泉水,一段时间后冰减少,手感到凉——熔化吸热
C.秋季,小卉发现清晨操场边的双杠上铺满了一层霜——霜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D.冬季,戴眼镜的小卉从教室外走进温暖的教室内,眼镜镜片模糊不清——液化吸热
3.如图表示出了电冰箱的构造和原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制冷剂在冷冻室中液化放热
B.制冷剂在冷冻室中熔化吸热
C.制冷剂在冷凝器中液化放热
D.制冷剂在冷凝器中凝固放热
4.以下跟汽车有关的热现象中,说法错误的是( )
A.冬天排气管冒出的“白气”,是空气液化形成的
B.打开除雾功能,汽车玻璃上的“雾”很快消失,是汽化现象
C.冬天,汽车水箱中加入适量防冻剂可以降低水的凝固点
D.汽车空调制冷时,制冷剂汽化时吸热、液化时放热
5.(2024湖北)如图是小明煮的一碗冒着“白气”的面条.他将木筷和金属勺同时放入其中,过一会感觉金属勺烫手而木筷不烫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木材的导热性比金属好
B.木筷不烫手其内能不变
C.金属勺通过热传递变烫
D.“白气”是由汽化形成的
6.(2023武汉元调)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情况,图中电加热器的规格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除如图所示器材外,只需要添加的测量器材是量筒
B.实验中应量取体积相同的水和食用油
C.实验中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反映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
D.通过实验可以初步得出:不同物质,在升高的温度相同时,吸收的热量一定不同
7.如图所示,在试管内装些水,用橡胶塞塞住管口,把水加热至沸腾一段时间后,塞子受到水蒸气的压力会冲出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热的过程中,水的内能保持不变
B.随着燃料不断燃烧,燃料的热值不断减小
C.塞子受到水蒸气的压力冲出去,水蒸气的内能增大
D.这个实验虽然简单,却基本展示了蒸汽机的工作原理
8.(2024盐城)在音乐会演奏前,双簧管乐手发出A音,其他乐手都要以这个A音为基准对其乐器进行校音,这是利用了A音的 .双簧管发出的声音通过 传到观众耳朵.
9.如图所示,宜昌市夷陵广场安装有噪声自动监测显示屏,显示屏上的分贝数值指的是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广场周边禁止汽车鸣笛是在 处减弱噪声.
10.(2024 安徽)“声纹锁”能识别主人说出的“口令”并自动解锁,而当别人说出同样的“口令”却无法让锁打开.声纹锁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来识别主人身份的.
11.在花样游泳比赛中,运动员在水中也能听到音乐,这是因为 能传播声音;小华向着远处的山崖大喊一声,约3 s后听到回声,则小华距山崖大约 m.(空气中声速为340 m/s)
12.(2023达州)如图所示是热管的工作原理图,当热管的热端受热时,吸液芯里的液体吸收热量变成蒸气,这一过程叫 (填物态变化名称),蒸气在管子里跑到冷端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变成液态,液体通过吸液芯又回到热端.这一过程循环进行,不断地将热量从热端带到冷端.若50g的该液体吸收2400 J的热量后,温度升高了40℃,则该液体的比热容为 J/(kg·℃).
13.(2023 黄冈)市面上出售的一种网红食品——“炒酸奶”,是将—196℃的液态氮和酸奶倒入容器中,液态氮迅速汽化 (选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热量,使酸奶瞬间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块.
14.如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团硝化棉,把活塞迅速压下去,可以观察到硝化棉 .这是因为活塞压缩 做功,使空气的内能 , 升高,达到硝化棉的 .若将活塞缓慢压下去,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此现象.
(2023鄂州)小勇同学购买了一款户外分体式燃气炉,准备去户外野炊.用该燃气炉烧水时,把初温为20℃的1kg水加热到100℃,燃烧了0.025m 天然气.则水吸收的热量为 J,假设天然气完全燃烧,则燃气炉烧水的效率为 [ c_{水} = 4 . 2 \times10 J/(kg·℃),天然气的热值取
训练1声和热
1.(2024 武汉三调)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逐渐抽出真空罩内的空气,闹钟的铃声逐渐增强
B.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能发出不同的音调
C.通过接收超声波等信息,可以判断火山爆发的方位和强度
D.安装“隔音蛟龙”,能有效地从声源处防止噪声产生
2.下列场景与所蕴含的物理知识对应完全正确的是( B )
A.春季,小卉在体育训练后满头大汗,回到教室不停扇风——提高液体温度加快蒸发
B.夏季,小卉手拿着一瓶冰冻矿泉水,一段时间后冰减少,手感到凉——熔化吸热
C.秋季,小卉发现清晨操场边的双杠上铺满了一层霜——霜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D.冬季,戴眼镜的小卉从教室外走进温暖的教室内,眼镜镜片模糊不清——液化吸热
3.如图表示出了电冰箱的构造和原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C )
A.制冷剂在冷冻室中液化放热
B.制冷剂在冷冻室中熔化吸热
C.制冷剂在冷凝器中液化放热
D.制冷剂在冷凝器中凝固放热
4.以下跟汽车有关的热现象中,说法错误的是( A )
A.冬天排气管冒出的“白气”,是空气液化形成的
B.打开除雾功能,汽车玻璃上的“雾”很快消失,是汽化现象
C.冬天,汽车水箱中加入适量防冻剂可以降低水的凝固点
D.汽车空调制冷时,制冷剂汽化时吸热、液化时放热
5.(2024湖北)如图是小明煮的一碗冒着“白气”的面条.他将木筷和金属勺同时放入其中,过一会感觉金属勺烫手而木筷不烫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木材的导热性比金属好
B.木筷不烫手其内能不变
C.金属勺通过热传递变烫
D.“白气”是由汽化形成的
6.(2023武汉元调)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情况,图中电加热器的规格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除如图所示器材外,只需要添加的测量器材是量筒
B.实验中应量取体积相同的水和食用油
C.实验中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反映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
D.通过实验可以初步得出:不同物质,在升高的温度相同时,吸收的热量一定不同
7.如图所示,在试管内装些水,用橡胶塞塞住管口,把水加热至沸腾一段时间后,塞子受到水蒸气的压力会冲出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加热的过程中,水的内能保持不变
B.随着燃料不断燃烧,燃料的热值不断减小
C.塞子受到水蒸气的压力冲出去,水蒸气的内能增大
D.这个实验虽然简单,却基本展示了蒸汽机的工作原理
8.(2024盐城)在音乐会演奏前,双簧管乐手发出A音,其他乐手都要以这个A音为基准对其乐器进行校音,这是利用了A音的音调 .双簧管发出的声音通过 空气 传到观众耳朵.
9.如图所示,宜昌市夷陵广场安装有噪声自动监测显示屏,显示屏上的分贝数值指的是声音的 响度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广场周边禁止汽车鸣笛是在 声源 处减弱噪声.
10.(2024 安徽)“声纹锁”能识别主人说出的“口令”并自动解锁,而当别人说出同样的“口令”却无法让锁打开.声纹锁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音色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来识别主人身份的.
11.在花样游泳比赛中,运动员在水中也能听到音乐,这是因为 液体 能传播声音;小华向着远处的山崖大喊一声,约3 s后听到回声,则小华距山崖大约 510 m.(空气中声速为340 m/s)
12.(2023达州)如图所示是热管的工作原理图,当热管的热端受热时,吸液芯里的液体吸收热量变成蒸气,这一过程叫 汽化 (填物态变化名称),蒸气在管子里跑到冷端 放出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变成液态,液体通过吸液芯又回到热端.这一过程循环进行,不断地将热量从热端带到冷端.若50g的该液体吸收2400J的热量后,温度升高了40℃,则该液体的比热容为 1.2×10 J/(kg·℃).
13.(2023黄冈)市面上出售的一种网红食品——“炒酸奶”,是将——196℃的液态氮和酸奶倒入容器中,液态氮迅速汽化 吸收 (选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热量,使酸奶瞬间 凝固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块.
14.如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团硝化棉,把活塞迅速压下去,可以观察到硝化棉 燃烧 .这是因为活塞压缩 空气 做功,使空气的内能 增大 , 温度 升高,达到硝化棉的 着火点 .若将活塞缓慢压下去,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此现象.
15.(2023鄂州)小勇同学购买了一款户外分体式燃气炉,准备去户外野炊.用该燃气炉烧水时,把初温为20℃的1kg水加热到100℃,燃烧了0.025 m 天然气.则水吸收的热量为 ,假设天然气完全燃烧,则燃气炉烧水的效率为 33.6% [c\scriptscriptstyle 水 = 4 . 2×10 J/(kg·℃),天然气的热值取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