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构造地貌的形成 课件(45张)

文档属性

名称 2.2构造地貌的形成 课件(45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3-25 13:19: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5张PPT)
赏秦岭之美 析构造之力
选必一精品课
在中国辽阔的版图上,有一条非比寻常的山脉,气势磅礴地横亘在中华大地上。由于它的存在,带来了强烈的“南北差异”,小到喜欢吃甜粽还是咸粽,大到南方的柔和与北方的豪放都和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秦岭概况
无论从任何角度来看,秦岭都是一座极为重要的山脉。它在青藏高原以东的中国大陆上树立起最高的山峰和山脊,将众多名山揽入胸怀。秦岭被尊为华夏文明的龙脉,主峰太白山海拔3771.2米。秦岭-淮河一线是中国地理上最重要的南北分界线。
秦岭概况
秦岭研学
暑假,石门中学地理科组的老师们开启了筹备已久的秦岭研学之旅。让我们一起跟随老师的步伐,走进秦岭,探究秦岭的奥秘。
通过野外观察、景观图、地层剖面图等,判读常见地质构造类型及其地貌。(综合思维)
结合实例,分析常见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总结其对于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与意义。(人地协调观)。
学习目标
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和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并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课标要求
学习任务
巴山大峡谷地处秦巴山地南麓,长约70公里,在地质上这里位于秦岭-大别山造山带。
研学第一站:探神秘巴山峡谷,解岩层弯曲之迷
岩层为什么会弯曲?这种岩层弯曲的现象叫什么?
巴山大峡谷地处秦巴山地南麓,长约70公里,在地质上这里位于秦岭-大别山造山带。峡谷奇峰列峙,崖壁上发育着各种褶皱,人们往往用“天然褶皱博物馆”来形容巴山大峡谷,这些褶皱里藏着亿万年来地壳运动的秘密。
第一站:访神秘巴山峡谷,探岩层弯曲之迷
问题探究①:什么是褶皱?褶皱由什么组成?褶皱一般形成什么地貌?
问题探究②:如何判断背斜与向斜?
一、地质构造与地貌
1.褶皱
在地壳运动的强大挤压力作用下,岩层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连续波状弯曲,叫做褶皱。
一、地质构造与地貌
1.褶皱
在地壳运动的强大挤压力作用下,岩层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连续波状弯曲,叫做褶皱。
褶曲:褶皱的基本单元是褶曲,即褶皱的一个弯曲。
1.褶皱
一、地质构造与地貌
背斜成山
向斜成谷
背斜
向斜
(1)褶皱的基本形态
一、地质构造与地貌
1.褶皱
问题探究②:如何判断背斜与向斜?
根据岩层的弯曲形态: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向斜岩层向下弯曲。
观察岩层的弯曲方向,并判断其为褶皱的哪种形态。
思考:背斜一定成山,向斜一定成谷吗?
· 向斜山体(地形倒置)
观察岩层的弯曲方向,并判断其为褶皱的哪种形态。
一、地质构造与地貌
背斜
向斜
判断甲、乙两地何处是背斜,何处是向斜?
解释甲地成为山岭、乙地成为谷地的原因。
1.褶皱
(1)褶皱的基本形态
一、地质构造与地貌
1.褶皱
(1)褶皱的基本形态
实验探究:为什么会出现地形倒置现象?
实验器材:一次性竹筷
实验过程:通过折一次性竹筷模拟岩层受力弯曲的过程,观察筷子顶部会出现什么现象?
实验目的:从一次性筷子受力情况思考为什么顶部会出现这种现象?
一、地质构造与地貌
1.褶皱
(1)褶皱的基本形态
实验探究:为什么会出现地形倒置现象?
实验器材 受力后出现的 现象 原因(从受力角度分析)
竹片顶部
出现张裂现象
一次性筷子顶部因受到
向两侧的张力作用,容易张裂
实验结果:
背斜顶部受张力
岩石破碎,易受侵蚀
向斜槽部受压力
岩石坚硬,不易侵蚀
一、地质构造与地貌
张 力
挤压力
1.褶皱
(1)褶皱的基本形态
十年磨一件
范国雄(新浪微博:@爱弄PPT的老范)
高中地理课件/第三代
电话:15986495527 QQ:1476360113
地形倒置
一、地质构造与地貌
背斜成谷
向斜成山
1.褶皱
(1)褶皱的基本形态
一、地质构造与地貌
1.褶皱
褶皱类型 结构特征 构造地貌 地形倒置
背斜 岩层向上拱起 山岭
向斜 岩层向下弯曲 谷地
顶部因受张力产生裂隙,容易被侵蚀为谷地(背斜成谷)
槽部受到挤压,岩石致密,不易被侵蚀,成为山岭(向斜成山)
向斜山
背斜谷
加拿大 班夫国家公园
背斜顶部缺失
一、地质构造与地貌
判断依据——岩层新老关系
中间老两翼新:背斜
中间新两翼老:向斜
1.褶皱
①~⑦代表地层由老到新













背斜
向斜
问题探究②:如何判断背斜与向斜?
一、地质构造与地貌
1.褶皱
问题探究②:如何判断背斜与向斜?
根据岩层的弯曲形态: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向斜岩层向下弯曲。
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背斜中间老,两翼新,向斜中间新,两翼老。
注意:一定不能按照外部地形轮廓来判别背斜、向斜
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是中国自行设计施工的世界最长双洞单向公路隧道,全长18公里。中国工程师们历时6年,使秦岭天堑变通途,驱车15分钟就能穿越秦岭。隧道里专门设置有3条150米长的特殊灯光带,通过不同灯光和幻灯图案变化,使驾驶员和乘客看到“蓝天”“白云”“彩虹”等景象,减轻司机在特长隧道内行车单调的问题,缓解驾驶疲劳。
研学第二站:穿秦岭钟南山隧道,探地质构造实践运用
问题探究③:
(1)修建秦岭隧道通过某褶皱山地,假如你是工程师,请确定隧道的选址,应该选择在背斜还是向斜位置?
(2)修建秦岭隧道需要大量砂石,要在附近的褶皱山建采石场,应该选择何处?
(3)背斜和向斜中,哪里容易找到水源?哪里多油气田?
合作探究
请大家讨论,完成以下内容的填写
角色 任务 注意事项 选择位置及原因
修建大坝/水库 安全性
采石 开采难度
修建地下隧道 隧道结构和安全性
勘探石油、天然气、地下水 三者密度
水利专家
工厂老板
隧道专家
勘探专家
岩层受挤压力,岩质坚硬,坝基稳固,可承受大坝和水库的压力
岩层呈天然拱形,且不易储存地下水
岩层受张力,岩质疏松,易开采
背斜顶部
背斜
向斜
石油、天然气
背斜
向斜
地下水
一、地质构造与地貌
(2)褶皱地质构造的实践应用:
1.褶皱
地下水
石油
天然气
背斜:储油气
向斜:储水
岩石破碎
采石场
岩石致密
修建水库
向斜:底部低凹,利于储存地下水,可挖井取水
背斜岩层拱形构造,结构稳定,不易塌陷,安全性好;地下水向两侧渗流,不易发生渗漏问题 ;向斜构造却容易渗水,隧道变“水道”
一、地质构造与地貌
1.褶皱
(2)褶皱地质构造的实践应用:
研学第三站:自古华山一条路,奇险天下第一山
华山是一座断层山,属于秦岭造山带,由一整块花岗岩石构成,为断壁悬崖花岗岩地貌景观,以“雄险”而著称,向有“华山天下雄”的说法, 号称“自古华山一条路”。
问题探究④:什么是断层、地垒、地堑?地垒、地堑分别形成什么地貌?
一、地质构造与地貌
2.断层
当岩层受到的压力、张力等超出所能承受的程度,岩层就会断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
称为断层
一、地质构造与地貌
2.断层
注意:区别断裂与断层
若只有破裂但无位移,则不能算作断层,而仅为断裂。
只有同时具备破裂和位移两个条件的才是断层。
断裂
断层
如果断层位移以水平方向为主,会使岩层在水平方向上被错断
一、地质构造与地貌
2.断层
断层的位移方向有水平和垂直两种,并由此形成不同方向上的地貌错断现象
断层发生水平位移,道路被错断
②如果断层的位移以垂直方向为主
垂直向上的构造结构称为地垒
垂直向下的构造结构称为地堑
一、地质构造与地貌
2.断层
断层的位移方向有水平和垂直两种,并由此形成不同方向上的地貌错断现象
垂直位移
地垒
地堑
地堑
地垒
相对下降的岩块,则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我国的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上升的岩块经风化侵蚀常成为块状山或高地,如我国的华山、庐山、泰山
一、地质构造与地貌
2.断层
断层地垒构造与山地地貌
上升的岩块经风化侵蚀常成为块状山或高地,如我国的华山、庐山、泰山
渭河
渭河平原
西安
396米
华山
2160米
断层地堑构造与谷地地貌
相对下降的岩块,则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我国的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渭河
渭河平原
西安
396米
华山
2160米
研学第四站:华山脚下享温泉
陕西华山御温泉位于华山脚下,北邻渭河,南依秦岭,占地2000余亩,出水口水温高达105度,其中含有锶、碘、钠、氟、锂等多种珍贵稀有的矿物质,是拥有极高保健价值的温泉资源。
问题探究⑤:为什么断层附近容易找到出露的泉水
岩石层破碎,降水汇集,水易沿断层线出露




下列4处哪一处最有可能有地下水出露?
问题探究⑤:为什么断层附近容易找到出露的泉水
研学第四站:华山脚下享温泉
水库
水库建在断层上,容易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
思考:图中水库的选址正确吗?说明理由。
一、地质构造与地貌
2.断层
类型 地质构造 地貌
褶皱山
断块山
背斜
向斜
地垒
地堑
山岭或高地
山谷或低地
褶皱
断层
山地
谷地
谷地
山地
一、地质构造与地貌
小结
知识总结梳理
地质作用
地质构造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地壳运动
(风化、侵蚀、搬运、堆积)
背斜
断层
褶皱
向斜
地垒
地堑
形成谷地或低地
水平运动(相互挤压)
垂直运动
山岭
谷地
块状山或高地
构造地貌
知识总结梳理
概念辨析:地质作用、地壳运动、地质构造、构造地貌
1.地质作用是引起地壳表面形态的力量,按其能量来源可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2.地壳运动主要是指地球内部动力作用所引起的各种地壳运动和变化,是内力作用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分为水平运动和升降运动两种。
3.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的“足迹”,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岩石(或岩层)的变形和错位,它包括两种最主要的基本构造类型——褶皱和断层。
4.构造地貌是地质构造在地表的形态和地貌特征,例如背斜成岭、向斜成谷、断崖、块状山地等。
图中甲、乙两地有关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背斜岩层受到水平挤压成山
B.甲-向斜槽部岩层向下弯曲成谷
C.乙-背斜顶部受张力被侵蚀成谷
D.乙-向斜上覆岩层差别侵蚀成谷
学以致用-1
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图中①~⑧为岩层编号,其年代由老到新。完成下题。
图(a)       图(b)
上图b中地质剖面示意图所示沉积岩层由老到新的顺序是
A.Ⅰ Ⅱ Ⅲ B.Ⅱ Ⅰ Ⅲ C.Ⅲ Ⅰ Ⅱ D.Ⅲ Ⅱ Ⅰ
学以致用-2
下图(a)为某班一次地理野外实习的观测点分布图,①~④为观测点编号。图(b)为该班某小组在其中一个观测点所做的记录卡片。完成下题。
贝加尔湖(如图)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据此完成(1)~(2)题。
(1)贝加尔湖形成于(  )
A.地壳断陷集水
B.火山口集水
C.河流改道
D.滑坡阻断河流
(2)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且湖水
深度还在加大,说明(  )
A.湖区降水量加大
B.入湖径流增多
C.湖盆在加深
D.入湖泥沙增多
A
C
学以致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