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她叫苏明娟,她和许许多多的穷困山区的孩子一样无钱上学,那双渴望知识的“大眼睛”打动了无数热心的人。
知识改变命运
教育成就未来
她学习勤奋努力, 顺利地考入安徽大学。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19课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新中国建立后,扫盲工作成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凡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以推迟到七周岁入学。
------《义务教育法》
自主预习问题一:
简述20世纪80年代我国义务教育的状况。
一、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九年义务教育
20世纪80年代:
1、措施
2、结果:
简述20世纪80年代我国义务教育的状况。
(1)1986年,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2)国家增加了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并鼓励社会力量捐资办学。
(3)各地办学条件得到改善。
到2000年,全国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你知道哪些资助贫困学生的事迹?
2015年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高级中学已故校长莫振高入选10名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莫校长生前爱生如子,通过募捐等资助近两万名学生圆了上学梦,被亲切的称为“莫爸爸”。
92岁的烟台拾荒老人刘盛兰,18年靠拾荒的10多万元资助全国上百名贫困学生,感动了许许多多的人。
自主预习问题二: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怎样发展教育事业?
20世纪90年代:
1、措施:
2、内容:
党和政府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
(1)明确提出“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2)把九年义务教育作为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并要求实施素质教育。
这是当今教育改革的基本思路,为新时期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
自主预习问题三:
新中国成立以来,高等教育的大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
改革开放前高等教育发展状况:
“文化大革命”期间,对高等教育造成严重破坏。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国家对教育工作进行拨乱反正。1977年,恢复统一高考招生的制度。
二、高等教育的大发展
(1)新中国成立后,高等教育已形成相当的规模,学校数量大大增加,门类比较齐全,布局结构日趋合理。
(2)教育质量、办学效益、办学条件明显提高。
(3)20世纪90年代,教育部启动了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若干所大学建设成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的工作。
1、发展表现:
你还知道有哪些高等名校?
上海复旦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南京大学
武汉大学
山东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
中央音乐学院
中国政法大学
2、高等学校在科技方面取得了哪些成绩?
高等学校承担的国家863计划项目占三分之一以上,获得的国家发明奖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左右,在科学技术研究成果上有些已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合作探究:国家为什么重视发展教育呢?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科技进步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科技实力成为衡量国家实力强弱的重要标志。
3、人才是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
1.九年义务教育属于什么教育?( )
A高等 B小学 C中等 D基础
2.保障中国“十亿人口”基础教育的是(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B 《劳动和社会保障法》
C 863计划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当堂练习
C
A
3.党和政府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是从( )
A.20世纪90年代 B.20世纪80年代
C.20世纪初 D.21世纪
4.“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是( )
A.小学教育 B.职业教育C.中等教育 D.义务教育
5.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巨大发展的表现不包括( )
A.高等教育已形成相当的规模
B.高校数量大大增加
C.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办学条件明显提高
D.已有一大批高校成为世界第一流的高水平大学
B
D
C
请根据相关知识完成下列任务
(1)(孔子讲学图)
根据上图写出孔子对中国古代教育的重大贡献,并写出孔子关于学习的名言名句。写出孔子所创立的学派的思想核心。
名言名句:创办私学,广收门徒,传播教育,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思想核心: “仁”
材料:19世纪60年代,日本需要培养大量有文化的公民,开始实施初等义务教育。大批外国教育家被请到日本办学,成千上万的日本人出国学习,回国后在新学校任教。 ------《全球通史》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明治政府在文化教育方面的主张。
采用欧美学制,设立新式学校,实行小学义务教育。
(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制定了“科教兴国”的战略,请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家先后颁布了哪些法律法规来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启示:教育是强国之本,要重视教育。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19课《改革发展中的教育》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让学生了解九年义务制教育基本普及和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史实。
2.让学生认识教育发展在“科教兴国”战略中的地位。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苏明娟的故事,引起学生对关于现实生活中教育问题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学生的合作讨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及语言概括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教育事业的辉煌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
2. 通过讨论他们眼中的高等教育的大发展,展望自己及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美好未来。
二.教材分析
本课的内容主要是党和政府非常重视九年义务教育,把它作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奠基工程,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作为指导其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我国的义务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时期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同样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各类高校为国家输送了大量高素质人才,有力地支持了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三.教学重点
建国以来,党和政府发展教育事业的政策、措施
四.教学难点
邓小平的“三个面向”、“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意义。
五.教学准备:
1.搜集与义务教育及“三个面向”有关的资料图片,制成幻灯片。
2.让学生了解关于自身义务教育及生活中关于教育事业发展的知识事例。
六.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引导】
出示多媒体:
这是一个山区孩子的苏明娟的故事,她和许许多多的穷困山区的孩子一样无钱上学,那双渴望知识的“大眼睛”打动了无数热心的人。但后来在爱心人士的捐助,希望工程的支持下,她学习勤奋努力, 顺利地考入安徽大学。在她的故事告诉我们: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成就未来。这是我们中国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那么想要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教育的发展状况。
【教师过渡】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9课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下面请同学们进入自主学习环节,认真阅读教材后思考预习提纲的题目。
(二)自主学习 进行教材内容预习
(三)师生互动
一、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九年义务教育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新中国建立后,扫盲工作成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教师出示图片1949年与1964年的扫盲状况,让体会教育的重要性。
教师出示图片:凡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以推迟到七周岁入学。
------《义务教育法》
【教师引导】义务教育是国家运用法律手段推行基础教育,强制学龄儿童接受一定的教育,提高民族素质的必要措施。
【教师出示预习问题一】
简述20世纪80年代我国义务教育的状况。
【学生回答】措施:
(1)1986年,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2)国家增加了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并鼓励社会力量捐资办学。
(3)各地办学条件得到改善。
结果:到2000年,全国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教师出示实施义务教育的相关图片,让学生体会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状况。
这些也离不开一些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助。
【教师设问】你知道哪些资助贫困学生的事迹?
学生讨论后回答。
教师出示两个实例:已故校长莫振高和拾荒老人刘盛兰资助贫困学生的事迹。
莫振高:2015年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高级中学已故校长莫振高入选10名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莫校长生前爱生如子,通过募捐等资助近两万名学生圆了上学梦,被亲切的称为“莫爸爸”。
刘盛兰:92岁的烟台拾荒老人刘盛兰,18年靠拾荒的10多万元资助全国上百名贫困学生,感动了许许多多的人。
【教师出示预习问题二】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怎样发展教育事业?
【学生回答】
措施:党和政府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
内容:(1)明确提出“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2)把九年义务教育作为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并要求实施素质教育。
教师出示邓小平“三个面向”图片,引领学生体会其指导意义:这是当今教育改革的基本思路,为新时期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
二、高等教育的大发展
【教师出示预习问题三】
新中国成立以来,高等教育的大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回答】
(1)新中国成立后,高等教育已形成相当的规模,学校数量大大增加,门类比较齐全,布局结构日趋合理。
(2)教育质量、办学效益、办学条件明显提高。
(3)20世纪90年代,教育部启动了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若干所大学建设成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的工作。
教师出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相关图片,让学生体会并立志要好好学习。
【教师设问】你还知道有哪些高等名校?
【学生讨论后回答】上海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音乐学院、中国政法大学等。
教师出示部分大学图片让学生感知名校风采。
【教师设问】高等学校在科技方面取得了哪些成绩?
【学生回答】高等学校承担的国家863计划项目占三分之一以上,获得的国家发明奖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左右,在科学技术研究成果上有些已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四)合作探究
教师出示问题:国家为什么重视发展教育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科技进步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科技实力成为衡量国家实力强弱的重要标志。
3、人才是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
(五)总结:学生谈收获,教师完善板书。
(六)当堂检测
1.九年义务教育属于什么教育?( )
A高等 B小学 C中等 D基础
2.保障中国“十亿人口”基础教育的是(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B 《劳动和社会保障法》
C 863计划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3.党和政府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是从( )
A.20世纪90年代 B.20世纪80年代 C.20世纪初 D.21世纪
4.“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是( )
A.小学教育 B.职业教育 C.中等教育 D.义务教育
5.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巨大发展的表现不包括( )
A.高等教育已形成相当的规模
B.高校数量大大增加
C.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办学条件明显提高
D.已有一大批高校成为世界第一流的高水平大学
5. 请根据相关知识完成下列任务
(1)(孔子讲学图)
根据上图写出孔子对中国古代教育的重大贡献,并写出孔子关于学习的名言名句。写出孔子所创立的学派的思想核心。
材料:19世纪60年代,日本需要培养大量有文化的公民,开始实施初等义务教育。大批外国教育家被请到日本办学,成千上万的日本人出国学习,回国后在新学校任教。 ------《全球通史》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明治政府在文化教育方面的主张。
(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制定了“科教兴国”的战略,请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家先后颁布了哪些法律法规来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1.C 2.A 3.B 4.D 5.C
6.(1)名言名句:创办私学,广收门徒,传播教育,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思想核心: “仁”
(2)采用欧美学制,设立新式学校,实行小学义务教育。
(3)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启示:教育是强国之本,要重视教育。
七.板书设计
第19课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一.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
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公布
2.邓小平的“三个面向”
二.高等教育的大发展
1.重要表现
2.科技成绩
八.教学反思
1.教育事业的发展一直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这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通过观看邓小平的“三个面向”题词的图片,使学生深入理解和体会科教兴国战略提出的伟大意义,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积极向上的精神。
2.本节课应充分发挥学生调查资料,将其融合于课堂内容中,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自己从中体会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第 7 页 (共 7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评测练习
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所选选项前的字母编号填入括号内。
1.邓小平说:“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 ( http: / / www.21cnjy.com )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保障中国“十亿人口”基础教育的是( ) www.21-cn-jy.com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B. 《劳动和社会保障法》
C. 863计划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2.到2000年我国基本普及了( )
A. 学前教育 B. 六年义务教育 C. 高等教育 D. 九年义务教育
3.20世纪90年达以来,我国开始实施“科 ( http: / / www.21cnjy.com )教兴国”发展战略,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在党和政府实施的教育发展战略中,作为“科教兴国”战略奠基工程的是
A. 九年义务教育 B. 职业教育 C. 素质教育 D. 高等教育
4.阅读以下对联,“学习文化重科技,尊重知 ( http: / / www.21cnjy.com )识强教育”。“科技繁荣百业荣,教育兴旺万家旺。”上述两副对联较为合适的横批是( ) 2·1·c·n·j·y
A. 科学发展 B. 科教兴国 C. 和谐发展 D. 改革开放
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亲自抓教育,并提出教育的“三个面向”,“三个面向”的内容不包括( )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 面向现代化 B. 面向世界
C. 面向未来 D. 面向全体学生
6.教育是社会经济的发动机 ( http: / / www.21cnjy.com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中国政府非常重视教育。下列属于改革开放后的教育成果和政策有:( ) 21·世纪*教育网
① 1986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 ( http: / / www.21cnjy.com )教育法》 ② 2000年全国基本上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 ③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④实施了“863计划”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7.张明同学为了加强对中国现代史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习,自己对课本知识进行了概括总结。为此他将“义务教育法”“863计划”“籼型杂交水稻”等知识点罗列在一起,由此我们可以推测要总结的是我国的( ) 21*cnjy*com
A. 九年义务教育 B. 科教兴国战略
C. 农业发展状况 D. 民族团结发展
8. 教师节的时间是( )
A. 5 月1 日 B. 5 月4 日 C. 9 月10 日D. 10 月1 日
9. 11.20世纪90年代以来, ( http: / / www.21cnjy.com )党和政府实施“科技兴国”的发展战略,提出“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是:( )
A. 学前教育 B. 九年义务教育 C. 中等教育 D. 高等教育
10.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从根本 ( http: / / www.21cnjy.com )上说取决于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培养大批人才。我们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21cnjy.com
-----江泽民
材料二 现在,我们完全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必要也有可能把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当作关系民族素质提高和国家兴旺发达的一件大事,突出地提出来,全党、全社会和全国各族人民,用最大的努力、积极地、有步骤地予以实施。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材料三: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 ( http: / / www.21cnjy.com )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www-2-1-cnjy-com
-----《邓小平文选》2-1-c-n-j-y
请回答:
(1) 材料一中提到“我们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为此,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实施了何种发展战略?21教育网
(2) 材料二提及的“实行九年义务教育”第一次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是在哪一年?该法律的名称是什么?
(3) 结合材料三,谈谈教育的重要性。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分析】保障中国“十亿人口”基础教育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2.答案D
解析:【分析】1986年,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国家增加了对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并鼓励社会力量捐资办学,各地办学条件得到改善,出现了一些设备先进的中小学校,到2000年,全国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分析选项,答案选D 。ABC与题干无关,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九年义务教育。
3.答案A
解析:【分析】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1986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到2000年全国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明确提出“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九年义务教育作为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故选A。21·cn·jy·com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教育发展的相关史实。
4.答案B
解析:【分析】从这副对联的内容看,表达了科技和教育的重要性,所以横批应该是“科教兴国”。 故选B。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5.答案D
解析:【分析】教材图片中给出邓小平给 ( http: / / www.21cnjy.com )北京景山学校的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三个面向”的提出,已经成为中国教育和改革的指针,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D面向全体学生与题词不相符,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教材中图片题词的记忆。
6.答案A
解析:【分析】1986年,颁布施行《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的发展。2000年,全国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中小学发展水平已经居于发展中人口大国的前列,1986年3月施行“863计划”属于科学技术。故选A。 21*cnjy*com
【点评】本题考查:教育事业的发展。
7.答案A
解析:【分析】义务教育法,是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政府为发展基础教育颁布的法律;863计划,是为了发展高新技术而制定的;籼型杂交水稻,是袁隆平在1973年培育的,比普通水稻增产20%,是在农业方面的科技成果。题干中的内容属于科技和教育,体现了科教兴国战略。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8. 答案C
解析:【分析】1985年9月 ( http: / / www.21cnjy.com )10日,是新中国第一个教师节。1985年举行的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同意了国务院关于建立教师节的议案,决定每年的9月10日为教师节。教师节是一个感谢老师一年来教导的节日,不同国家规定的教师节时间不同。每年公历9月10日,是中国的教师节。故选C。【出处:21教育名师】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教师节的认识,难度较小。
9.答案A
解析:【分析】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是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举措和奠基工程,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改革开放以来,教育事业的发展。
10.答案(1)“科教兴国”战略。(2)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3)教育是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基石。(言之有理即可)【来源:21cnj*y.co*m】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了科教兴国战略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相关史实。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九年义务教育作为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并要求实施素质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我国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行使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职能的表现。国家实施这些职能,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实现社会主义的目的、目标。更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实现国家和社会的稳定;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版权所有:21教育】
(2)本题考查了我国实施九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义务教育的相关史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6年,颁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国家增加了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并鼓励社会力量捐资办学,各地办学条件得到改善。2000年,全国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中小学发展水平已经居于发展中人口大国的前列。
(3)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教育的认识,属开 ( http: / / www.21cnjy.com )放性问题。结合材料中的“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和有关资料可知,在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只有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培养大批人才,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迎接国际竞争的挑战,而人才的培养靠教育。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和教育的竞争。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科教兴国战略是振兴中华的必然选择,是我国的基本国策。由此可归纳教育的重要性为:教育是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基石。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的教育事业,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应用和识记能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第 5 页 (共 6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