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粤教粤科版(2019)四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 20、《哪里有影子》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粤教粤科版(2019)四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 20、《哪里有影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9.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3-25 14:19:30

文档简介

粤教粤科版(2019)四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 20、《哪里有影子》
一、填空题
1.某天上午9时,小明测得一棵大树在阳光下的影子长5米,他推测2小时后,大树的影子长度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5米。
【答案】小于
【知识点】影子;日影与方向
【解析】【分析】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影子的方向也随之发生改变。影子的长度早晚长,中午短。某天上午9时,小明测得一棵大树在阳光下的影子长5米,他推测2小时后,大树的影子长度小于5米。
2.早上,太阳在东边,影子在   边;下午,太阳在   边,影子在   边。
【答案】西;西;东
【知识点】影子;日影与方向
【解析】【分析】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变化规律是上午影子由长逐渐变短;下午影子由短逐渐变长。方向由西逐渐转向东。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来,影子在西边;中午太阳升到正南方,影子在北边;傍晚,太阳从西方落下,影子在东边。
3.影子的长度早晚   ,中午   。
【答案】长;短
【知识点】影子;日影与方向
【解析】【分析】 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度随着太阳高度的变化而变化,早晨太阳高度小,物体影子长;随着太阳高度变大,物体影子逐渐缩短,中午时太阳高度最大,物体影子最短;下午太阳西移,太阳高度变小,影子逐渐变长,所以一天中,影子的长度是早晚长,中午短。
4.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   。
【答案】相反
【知识点】影子;日影与方向
【解析】【分析】 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所以物体在中间,光源和影子在两边,也就是光源(太阳)和影子的方向是相反的,总是在物体的两个相反方向。
5.同一时刻,我们周围物体的影子方向都是   的。
【答案】相同
【知识点】影子;日影与方向
【解析】【分析】 根据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太阳的位置决定了物体影子的方向。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跨度较大,比如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海南岛在北回归线以南,影子的方向与我国大部分地区不同。
二、判断题
6.(2024四下·开平期末)晴天在室外做早操时,同学们的影子长短不一。(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影子;日影与方向
【解析】【分析】这是因为影子的长度取决于光源(通常是太阳)与物体的距离和角度。当光源位置变化时,影子的长度也会随之变化。在晴天做早操时,太阳的位置不断变化,导致光线照射到地面上的角度和距离不断改变,因此同学们的影子长度会不同 。
7.(2024四下·河南期末)有光的地方就一定有影子。 (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影子
【解析】【分析】 影子产生需要的条件是光源、遮挡物、屏(且遮挡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间) 。
8.(2024四下·巩义期末)用手电筒在右侧照射不透明的杯子时,杯子的影子在左侧。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影子
【解析】【分析】影子的形成需要光源,遮挡物和屏,影子的方向与光源方向相反,用手电筒在右侧照射不透明的杯子时,杯子的影子在左侧。
9.(2024四下·丹江口期中)形成影子需要有光源、不透明物体和承接影子的屏。(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影子
【解析】【分析】 影子的产生:是由于物体遮住了光线这一科学原理。光线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不能穿过不透明物体而形成的较暗区域,形成的投影就是我们常说的影子。影子的形成需要三个条件:光源、不透明物体和承接影子的屏。
10.(2024四下·兴仁期中)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影子的方向也随之发生改变。(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影子
【解析】【分析】太阳位置的变化会引起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一天中影子方向和长度与太阳的方向和位置有关。同一物体,决定其影子长短的是太阳的高度,决定影子方向的是太阳的位置。随着时间的变化,影子的长短和方向都会慢慢地发生变化。
三、单选题
11.(2024四下·陆丰期末)看皮影戏时,我们在幕布上看到的是 (  )。
A.人偶的影子 B.人偶 C.演员
【答案】A
【知识点】影子
【解析】【分析】光由光源发出,在同种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光遇到不透明物体时,便会在物体后面形成一个黑暗的区域,即是影子。看皮影戏时,我们在幕布上看到的是人偶的影子。
12.(2024四下·樊城期末)阳光下影子的方向是由(  )决定的。
A.太阳的位置 B.物体的大小 C.物体的高低
【答案】A
【知识点】影子;日影与方向
【解析】【分析】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是由太阳的位置决定的,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
13.(2024四下·洪洞期末) 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长度的变化规律是 (  )。
A.长→短 B.长→短→长 C.短→长→短
【答案】B
【知识点】影子;日影与方向
【解析】【分析】一天中,当太阳从东方升起时,影子的长度较长;随着太阳的升高,影子逐渐变短;到了午后,影子又开始变长。这个过程反映了影子的长度随着太阳的位置变化而变化,从长到短,再到长,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循环。
14.(2024四下·曲沃期末) 如图所示是测量太阳高度的图,能正确表示太阳高度的是
A.C B.A C.B
【答案】A
【知识点】影子;日影与方向
【解析】【分析】阳光照射到地面上,阳光与地平面的夹角就是太阳高度角,可以表示太阳的高度。A符合题意。
15.(2024四下·河南期末)一天下午,奇奇测量一棵小树的影长为2米,过一小时后再去测量小树的影长可能是(  )
A.1.5米 B.1.8米 C.2米 D.2.5米
【答案】D
【知识点】影子;日影与方向
【解析】【分析】一天中,一天中太阳位置变化的规律是从东到西;影子的位置变化规律是从西向东,影子的长短变化是长——短——长。所以下午影长变化是由短到长,一天下午,奇奇测量一棵小树的影长为2米,过一小时后再去测量,小树的影长可能是2.5米。
四、综合题
16.(2024四下·曾都期末)影子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
①   。
②   。
③   。
【答案】光源;阻挡物;屏
【知识点】影子
【解析】【分析】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当光遇到不透明物体时,便会在物体后面形成一个黑暗的区域,即是影子;产生影子的三个基本条件是光源、遮挡物、屏幕。
17.(2024四下·建始期末) 小明在做影子的游戏,请问影子的形成需要哪些必须的条件
【答案】光源、遮挡物和屏
【知识点】影子
【解析】【分析】影子的形成必须要有光源、遮挡物和屏,光源发出的光被遮挡物挡住,在屏上形成的阴影部分就是影子。所以有光源、遮挡物和屏,且按一定顺序放置才会有影子。
五、简答题
18.(2024四下·樊城期末)古人利用影子制造的测量仪器有哪些 (请最少写出3种仪器)
【答案】圭表、日晷、正方案
【知识点】影子;日影与方向;日晷
【解析】【分析】古人利用影子制造的测量仪器有圭表、日晷。圭表是度量日影长度的一种天文仪器,由圭”和“表”两个部件组成。日晷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机器。日晷是利用太阳投射影子的长短和方向的变化来测定并划分时刻的一种计时工具。 正方案是郭守敬创造的测定方向的仪器,是郭守敬对圭表测影方法的发展革新,主要是利用日影来测定方向。
19.(2024四下·新乡期末)在照射角度一定的情况下,影子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答案】在照射角度一定的情况下,影子的大小与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即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大影子小,距离小影子大。
【知识点】影子
【解析】【分析】影子的长短随着光源照射角度的改变而改变,光源直射时,影子最短;光源斜射的时候,影子较长。在照射角度一定的情况下,影子的大小与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即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大影子小,距离小影子大;物体离光源的距离越来越远,被照射物体的影子越来越小。
六、实验探究题
20.(2024四下·开平期末)学习小组准备了手电筒、木块和纸板,来探究影子是怎样形成的。
(1)学习小组用手电筒照射纸板,发现纸板上没有影子,是因为缺少了 (  )
A.光源 B.阻挡物 C.屏
(2)当手电筒后移远离木块时,纸板上的影子 (  )
A.不变 B.变小 C.变大
(3)如果用手掌代替木块,则纸板上影子的形状是 (  )
A.长方形 B.圆形 C.掌型
(4)学习小组实验记录如下:
手电筒 木板 纸板 是否有影子
   
   
   

从实验数据可知,影子的形成需要有 (  )
A.光源、屏 B.光源板、阻挡物 C.光源、阻挡物、屏
(5)为使实验在课堂上更易于开展,下列实验优化方案可行的是 (  )
A.用橡皮擦代替木块,用白纸代替纸板
B.使用教室里的灯管代替手电筒
C.把小组合作实验改成个人独立实验
【答案】(1)B
(2)B
(3)C
(4)C
(5)A
【知识点】影子
【解析】【分析】(1)影子的形成需要三个基本条件:光源、阻挡物和接收影子的屏幕。当光源照射到物体上时,如果物体阻挡了部分光线,使得光线无法直接通过,就会在物体背后形成一个暗区,这就是影子。如果手电筒照射纸板时纸板上没有影子,说明缺少了阻挡物,即没有物体挡住光线,因此无法形成影子 。
(2)当手电筒后移远离木块时,纸板上的影子变小。
(3)手掌在地面上形成的影子会保持手掌的形状,即影子的轮廓与手掌的形状相同。这是因为影子是由光源照射物体时,物体阻挡光线形成的。手掌的不同部分阻挡光线的程度不同,导致影子中不同部分的明暗程度不同,但整体形状保持不变 。
(4) 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阻挡物和屏幕。 光源、阻挡物和屏幕是影子产生的必要条件,缺一不可。光源提供光线,阻挡物阻挡光线,屏幕显示影子的形状和位置 。
(5) 用橡皮擦代替木块,用白纸代替纸板,能够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1 / 1粤教粤科版(2019)四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 20、《哪里有影子》
一、填空题
1.某天上午9时,小明测得一棵大树在阳光下的影子长5米,他推测2小时后,大树的影子长度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5米。
2.早上,太阳在东边,影子在   边;下午,太阳在   边,影子在   边。
3.影子的长度早晚   ,中午   。
4.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   。
5.同一时刻,我们周围物体的影子方向都是   的。
二、判断题
6.(2024四下·开平期末)晴天在室外做早操时,同学们的影子长短不一。(  )
7.(2024四下·河南期末)有光的地方就一定有影子。 (  )
8.(2024四下·巩义期末)用手电筒在右侧照射不透明的杯子时,杯子的影子在左侧。 (  )
9.(2024四下·丹江口期中)形成影子需要有光源、不透明物体和承接影子的屏。(  )
10.(2024四下·兴仁期中)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影子的方向也随之发生改变。(  )
三、单选题
11.(2024四下·陆丰期末)看皮影戏时,我们在幕布上看到的是 (  )。
A.人偶的影子 B.人偶 C.演员
12.(2024四下·樊城期末)阳光下影子的方向是由(  )决定的。
A.太阳的位置 B.物体的大小 C.物体的高低
13.(2024四下·洪洞期末) 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长度的变化规律是 (  )。
A.长→短 B.长→短→长 C.短→长→短
14.(2024四下·曲沃期末) 如图所示是测量太阳高度的图,能正确表示太阳高度的是
A.C B.A C.B
15.(2024四下·河南期末)一天下午,奇奇测量一棵小树的影长为2米,过一小时后再去测量小树的影长可能是(  )
A.1.5米 B.1.8米 C.2米 D.2.5米
四、综合题
16.(2024四下·曾都期末)影子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
①   。
②   。
③   。
17.(2024四下·建始期末) 小明在做影子的游戏,请问影子的形成需要哪些必须的条件
五、简答题
18.(2024四下·樊城期末)古人利用影子制造的测量仪器有哪些 (请最少写出3种仪器)
19.(2024四下·新乡期末)在照射角度一定的情况下,影子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六、实验探究题
20.(2024四下·开平期末)学习小组准备了手电筒、木块和纸板,来探究影子是怎样形成的。
(1)学习小组用手电筒照射纸板,发现纸板上没有影子,是因为缺少了 (  )
A.光源 B.阻挡物 C.屏
(2)当手电筒后移远离木块时,纸板上的影子 (  )
A.不变 B.变小 C.变大
(3)如果用手掌代替木块,则纸板上影子的形状是 (  )
A.长方形 B.圆形 C.掌型
(4)学习小组实验记录如下:
手电筒 木板 纸板 是否有影子
   
   
   

从实验数据可知,影子的形成需要有 (  )
A.光源、屏 B.光源板、阻挡物 C.光源、阻挡物、屏
(5)为使实验在课堂上更易于开展,下列实验优化方案可行的是 (  )
A.用橡皮擦代替木块,用白纸代替纸板
B.使用教室里的灯管代替手电筒
C.把小组合作实验改成个人独立实验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小于
【知识点】影子;日影与方向
【解析】【分析】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影子的方向也随之发生改变。影子的长度早晚长,中午短。某天上午9时,小明测得一棵大树在阳光下的影子长5米,他推测2小时后,大树的影子长度小于5米。
2.【答案】西;西;东
【知识点】影子;日影与方向
【解析】【分析】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变化规律是上午影子由长逐渐变短;下午影子由短逐渐变长。方向由西逐渐转向东。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来,影子在西边;中午太阳升到正南方,影子在北边;傍晚,太阳从西方落下,影子在东边。
3.【答案】长;短
【知识点】影子;日影与方向
【解析】【分析】 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度随着太阳高度的变化而变化,早晨太阳高度小,物体影子长;随着太阳高度变大,物体影子逐渐缩短,中午时太阳高度最大,物体影子最短;下午太阳西移,太阳高度变小,影子逐渐变长,所以一天中,影子的长度是早晚长,中午短。
4.【答案】相反
【知识点】影子;日影与方向
【解析】【分析】 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所以物体在中间,光源和影子在两边,也就是光源(太阳)和影子的方向是相反的,总是在物体的两个相反方向。
5.【答案】相同
【知识点】影子;日影与方向
【解析】【分析】 根据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太阳的位置决定了物体影子的方向。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跨度较大,比如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海南岛在北回归线以南,影子的方向与我国大部分地区不同。
6.【答案】正确
【知识点】影子;日影与方向
【解析】【分析】这是因为影子的长度取决于光源(通常是太阳)与物体的距离和角度。当光源位置变化时,影子的长度也会随之变化。在晴天做早操时,太阳的位置不断变化,导致光线照射到地面上的角度和距离不断改变,因此同学们的影子长度会不同 。
7.【答案】错误
【知识点】影子
【解析】【分析】 影子产生需要的条件是光源、遮挡物、屏(且遮挡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间) 。
8.【答案】正确
【知识点】影子
【解析】【分析】影子的形成需要光源,遮挡物和屏,影子的方向与光源方向相反,用手电筒在右侧照射不透明的杯子时,杯子的影子在左侧。
9.【答案】正确
【知识点】影子
【解析】【分析】 影子的产生:是由于物体遮住了光线这一科学原理。光线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不能穿过不透明物体而形成的较暗区域,形成的投影就是我们常说的影子。影子的形成需要三个条件:光源、不透明物体和承接影子的屏。
10.【答案】正确
【知识点】影子
【解析】【分析】太阳位置的变化会引起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一天中影子方向和长度与太阳的方向和位置有关。同一物体,决定其影子长短的是太阳的高度,决定影子方向的是太阳的位置。随着时间的变化,影子的长短和方向都会慢慢地发生变化。
11.【答案】A
【知识点】影子
【解析】【分析】光由光源发出,在同种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光遇到不透明物体时,便会在物体后面形成一个黑暗的区域,即是影子。看皮影戏时,我们在幕布上看到的是人偶的影子。
12.【答案】A
【知识点】影子;日影与方向
【解析】【分析】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是由太阳的位置决定的,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
13.【答案】B
【知识点】影子;日影与方向
【解析】【分析】一天中,当太阳从东方升起时,影子的长度较长;随着太阳的升高,影子逐渐变短;到了午后,影子又开始变长。这个过程反映了影子的长度随着太阳的位置变化而变化,从长到短,再到长,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循环。
14.【答案】A
【知识点】影子;日影与方向
【解析】【分析】阳光照射到地面上,阳光与地平面的夹角就是太阳高度角,可以表示太阳的高度。A符合题意。
15.【答案】D
【知识点】影子;日影与方向
【解析】【分析】一天中,一天中太阳位置变化的规律是从东到西;影子的位置变化规律是从西向东,影子的长短变化是长——短——长。所以下午影长变化是由短到长,一天下午,奇奇测量一棵小树的影长为2米,过一小时后再去测量,小树的影长可能是2.5米。
16.【答案】光源;阻挡物;屏
【知识点】影子
【解析】【分析】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当光遇到不透明物体时,便会在物体后面形成一个黑暗的区域,即是影子;产生影子的三个基本条件是光源、遮挡物、屏幕。
17.【答案】光源、遮挡物和屏
【知识点】影子
【解析】【分析】影子的形成必须要有光源、遮挡物和屏,光源发出的光被遮挡物挡住,在屏上形成的阴影部分就是影子。所以有光源、遮挡物和屏,且按一定顺序放置才会有影子。
18.【答案】圭表、日晷、正方案
【知识点】影子;日影与方向;日晷
【解析】【分析】古人利用影子制造的测量仪器有圭表、日晷。圭表是度量日影长度的一种天文仪器,由圭”和“表”两个部件组成。日晷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机器。日晷是利用太阳投射影子的长短和方向的变化来测定并划分时刻的一种计时工具。 正方案是郭守敬创造的测定方向的仪器,是郭守敬对圭表测影方法的发展革新,主要是利用日影来测定方向。
19.【答案】在照射角度一定的情况下,影子的大小与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即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大影子小,距离小影子大。
【知识点】影子
【解析】【分析】影子的长短随着光源照射角度的改变而改变,光源直射时,影子最短;光源斜射的时候,影子较长。在照射角度一定的情况下,影子的大小与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即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大影子小,距离小影子大;物体离光源的距离越来越远,被照射物体的影子越来越小。
20.【答案】(1)B
(2)B
(3)C
(4)C
(5)A
【知识点】影子
【解析】【分析】(1)影子的形成需要三个基本条件:光源、阻挡物和接收影子的屏幕。当光源照射到物体上时,如果物体阻挡了部分光线,使得光线无法直接通过,就会在物体背后形成一个暗区,这就是影子。如果手电筒照射纸板时纸板上没有影子,说明缺少了阻挡物,即没有物体挡住光线,因此无法形成影子 。
(2)当手电筒后移远离木块时,纸板上的影子变小。
(3)手掌在地面上形成的影子会保持手掌的形状,即影子的轮廓与手掌的形状相同。这是因为影子是由光源照射物体时,物体阻挡光线形成的。手掌的不同部分阻挡光线的程度不同,导致影子中不同部分的明暗程度不同,但整体形状保持不变 。
(4) 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阻挡物和屏幕。 光源、阻挡物和屏幕是影子产生的必要条件,缺一不可。光源提供光线,阻挡物阻挡光线,屏幕显示影子的形状和位置 。
(5) 用橡皮擦代替木块,用白纸代替纸板,能够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