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粤教粤科版(2019)四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 21、《阳光下的影子》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粤教粤科版(2019)四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 21、《阳光下的影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99.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3-25 14:19:31

文档简介

粤教粤科版(2019)四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 21、《阳光下的影子》
一、填空题
1.(2024四下·库伦旗期末) 日晷是古代一种   的工具。
【答案】计时
【知识点】日晷
【解析】【分析】 日晷是古代人们利用光影来计时的一种工具,利用日晷计时的方法是人类在天文计时领域的重大发明,这项发明被人类沿用达几千年之久。
2.(2024四下·河南期末)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影子的方向也随之发生改变。影子的长度早晚   ,中午   。
【答案】长;短
【知识点】日影与方向
【解析】【分析】 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度随着太阳高度的变化而变化,早晨太阳高度小,物体影子长;随着太阳高度变大,物体影子逐渐缩短,中午时太阳高度最大,物体影子最短;下午太阳西移,太阳高度变小,影子逐渐变长,所以一天中,影子的长度是早晚长,中午短。
3.(2024四下·沈阳月考)阳光照射到地面,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就是太阳   角,它可以表示太阳的   。
【答案】高度;高度
【知识点】太阳的位置和方向;日影与方向
【解析】【分析】 在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太阳光在地球上某地的入射方向和地平面之间的夹角在不断变化,这个夹角叫太阳高度角,它可以表示太阳的高度。
4.(2024四下·卫辉期末)阳光下物体的影子会发生规律地变化,这个规律可以用来   。
【答案】发明日晷
【知识点】日晷
【解析】【分析】古人很早就发现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在有规律地变化着,并利用这个规律发明了计时工具一一日晷。
5.(2024四下·法库期中)日晷是根据   的移动和阳光下   的变化关系制成的计时工具,一般由   和   组成。
【答案】太阳;物体影子;晷针;晷面
【知识点】日晷
【解析】【分析】日晷是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和长短会有规律的变化来计时的。日晷通常由晷针和晷面(带刻度的表座)组成,晷针与晷面垂直,且要朝向正北。利用日晷计时的方法是人类在天文计时领域的重大发明,这项发明被人类沿用达几千年之久。
二、判断题
6.(2024四下·开平期末)晴天在室外做早操时,同学们的影子长短不一。(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影子;日影与方向
【解析】【分析】这是因为影子的长度取决于光源(通常是太阳)与物体的距离和角度。当光源位置变化时,影子的长度也会随之变化。在晴天做早操时,太阳的位置不断变化,导致光线照射到地面上的角度和距离不断改变,因此同学们的影子长度会不同 。
7.(2024四下·阳新期末) 在日晷上,一天中阳光下晷针的影子会由东向西转动。 (  )
【答案】错误
【知识点】日影与方向
【解析】【分析】日晷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计量时间的仪器。它是通过观察影子的方向和长度来计量时间的。一天中太阳位置变化的规律是从东到西;影子的位置变化规律是从西向东,影子的长短变化是长--短--长,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在日晷上,一天中阳光下晷针的影子会由西向东转动。题目说法错误。
8.(2024四下·阳新期末)一天中,随着太阳位置的改变,同一物体的影子长度和方向也会改变。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日影与方向
【解析】【分析】一天中太阳位置变化的规律是从东到西;影子的位置变化规律是从西向东,影子的长短变化是长--短--长,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题目说法正确。
9.(2024四下·建始期末) 古人利用影子制造的测量仪器有圭表、日晷、正方案等。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日晷
【解析】【分析】古人很早就发现,阳光下物体影子方向、长短的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正午时分物体影子的长度变化也有规律。古人利用日影规律制造的测量仪器有圭表、日晷等。圭表是度量日影长度的一种天文仪器,由“圭”和“表”两个部件组成。日晷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机器。日晷是利用太阳投射影子的长短和方向的变化来测定并划分时刻的一种计时工具。元代邢州人 郭守敬创制,利用同心圆测定方向,因为排除了地球磁极的影响所以指示的是正南正北方向而非磁南磁北,这是当时世界上最精确的定向仪器。题目说法正确。
10.(2023四下·天门期末)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先由长变短,再由短变长。(  )
【答案】正确
【知识点】日影与方向
【解析】【分析】在清晨,太阳处于东边,影子位于西边,此时影子的长度较长;中午影子和太阳处于同一条直线,此时影子的长度最短;傍晚太阳在西边,影子在东边,此时影子的长度最长。故此题是正确的。
三、单选题
11.(2024四下·樊城期末)关于日晷,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日晷是一种由晷针和晷盘组成的简易计时器
B.日晷计时时,必须坐南朝东摆放,保证晷面直面太阳光照射
C.制作日晷时,晷盘的倾斜角度应当是90°减去当地纬度
【答案】C
【知识点】日晷
【解析】【分析】日晷是一种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分时刻的计时仪器,通常由晷针和晷面(带刻度的表座)组成,晷针与晷面垂直。这种利用日影测量时间的原理是人类在天文计时领域的重大发明,被人类沿用达几千年之久。然而,日晷在阴天和夜晚是无法使用的,因为它们依赖于太阳的位置来指示时间 。
12.(2024四下·洪洞期末)日晷是记录 (  )的工具。
A.温度 B.时间 C.长度
【答案】B
【知识点】日晷
【解析】【分析】日晷,作为一种古老的计时工具,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量时刻。它由晷盘和晷针组成,晷面是倾斜的,晷针朝北,并且晷针和晷面是垂直的。日晷是人类计时的重大发明,被沿用了几千年。因此,日晷的主要功能是记录时间,而不是温度或长度 。
13.(2024四下·洪洞期末) 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长度的变化规律是 (  )。
A.长→短 B.长→短→长 C.短→长→短
【答案】B
【知识点】影子;日影与方向
【解析】【分析】一天中,当太阳从东方升起时,影子的长度较长;随着太阳的升高,影子逐渐变短;到了午后,影子又开始变长。这个过程反映了影子的长度随着太阳的位置变化而变化,从长到短,再到长,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循环。
14.(2024四下·曲沃期末) 如图所示的日晷是古人的一种计时工具,它的科学原理是____。
A.晷面的雕刻工艺
B.影子的形成原理
C.阳光下影子的变化规律
【答案】C
【知识点】日晷
【解析】【分析】日晷是通过观察阳光下影子的变化来计时的。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日晷上的指针会在晷面上投下不同的影子,从而显示出不同的时间。因此,日晷的科学原理是基于阳光下影子的变化规律。
15.(2024四下·阳新期末)小明用指南针辨别旗杆的影子在东南方,此时太阳应该在 (  )。
A.东南方 B.西北方 C.西方
【答案】B
【知识点】日影与方向
【解析】【分析】一天中太阳位置变化的规律是从东到西;影子的位置变化规律是从西向东,影子的长短变化是长--短--长,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小明用指南针辨别旗杆的影子在东南方,此时太阳应该在 西北方。故选B。
四、综合题
16.(2024四下·临汾期中)下表是科学小组在5小时内测量的阳光下一根竹竿的影子长度数据。请仔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上表中,第(  )次的影子最短,第(  )次测量的数据是错误的。
A.2 B.4 C.6
(2)从表中发现,影子最短时的时间是   ,此时太阳高度角   。
A.上午 B.中午 C.最小 D.最大
(3)第1次测量影子长度与第4次相比较,第1次的气温比较(  )。
A.高 B.低
(4)一天中影子变化的方向是(  )。
A.西一北→东 B.东→北→西
【答案】(1)C
(2)B;D
(3)B
(4)A
【知识点】太阳的位置和方向;日影与方向
【解析】【分析】(1)一天当中,影子长度是由长到短再到长,表中,前4次影子长度逐渐变短,第5次影子变长,第7次影子也是变长,说明第6次影子长度记录错误。
(2)从表中发现,影子最短时的时间是中午,此时太阳高度角最大。
(3)根据影子长度变化可知,第1次测量影子长度与第4次相比较,第1次的气温比较低。
(4) 一天中,太阳位置的变化规律是自东向西。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是低——高——低。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规律是:自西向北再向东,影子的长短变化规律是长、短、长。
17.请在下面的图片中,画出下午时大树的影子。
【答案】
【知识点】影子;日影与方向
【解析】【分析】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不断变化,阳光下物体的影子也会不断变化。太阳方向变化,影子也会跟着变化。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五、简答题
18.(2024四下·樊城期末)古人利用影子制造的测量仪器有哪些 (请最少写出3种仪器)
【答案】圭表、日晷、正方案
【知识点】影子;日影与方向;日晷
【解析】【分析】古人利用影子制造的测量仪器有圭表、日晷。圭表是度量日影长度的一种天文仪器,由圭”和“表”两个部件组成。日晷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机器。日晷是利用太阳投射影子的长短和方向的变化来测定并划分时刻的一种计时工具。 正方案是郭守敬创造的测定方向的仪器,是郭守敬对圭表测影方法的发展革新,主要是利用日影来测定方向。
19.(2024四下·海沧期末)小科将自制的赤道日晷放于空旷的户外,并使晷针指向正北方。在一天中,小科可以看到晷针的影子会发生哪些变化 请你用文字或画图的方式描述完整。
【答案】略
【知识点】日晷
【解析】【分析】日晷是一种利用太阳的位置变化来测量时间的仪器,主要由晷盘和晷针组成。晷针垂直穿过晷盘中心,晷盘上有刻度。当日晷放置在阳光下时,晷针的影子会随着太阳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由于太阳从东方升起,向西落下,因此晷针的影子会从西向东移动。同时,影子的长度也会随着太阳的高度角变化而变化,从日出到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增大,影子变短;从正午到日落,太阳高度角逐渐减小,影子又变长。因此,小科在一天中观察到的晷针影子变化是从长到短再到长的过程。
六、实验探究题
20.(2024四下·曲沃期末)科学兴趣小组测量并记录了一天中不同时刻的太阳高度和物体影长,具体数据如下表所示。请你分析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时间 8:00 10:00 12:00 14:00 16:00 18:00
太阳高度(度) 15 36 89 68 45 20
影子长度(厘米) 21 16 8 11 17 20
(1)   时太阳高度最大,此时影子最   。
(2)18:00时以后,物体的影子长度将   20厘米(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图9是小组成员在观察记录时,给旁边一棵树拍下的五张照片,根据影子变化的特点,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是b→    →   →   → e。
(4)从记录表中可以发现,一天中早、中、晚阳光下同一物体影子长度的变化规律是   。(可用文字和箭头表示)
(5)在有太阳的时候,我们可以利用太阳和影子来辨认方向。早上,太阳在   方,影子在   方;傍晚,太阳在   方,影子在   方。
(6)阴雨天,我们可以用手电筒代替太阳完成实验,这种实验方法叫做____。
A.观察实验 B.模拟实验 C.对比实验
【答案】(1)12;短
(2)大于
(3)d;a;c
(4)长一短→长
(5)东;西;西;东
(6)B
【知识点】影子;日影与方向;设计、制作模型
【解析】【分析】(1)12时太阳高度最大,为89,此时影子最短。
(2)影子变化规律是长→短→长,18:00时以后,物体的影子长度将大于20厘米。
(3)影子长短变化规律是长→短一长,方向是西→北→东,五张照片顺序是b、d、a、c、e。
(4)一天中早、中、晚阳光下同一物体影子长度的变化规律是长一短→长。
(5)早上,太阳在东方,影子在西方;傍晚,太阳在西方,影子在东方。
(6)阴雨天,我们可以用手电筒代替太阳完成实验,这种实验方法叫做模拟实验。用手电筒模拟太阳。
1 / 1粤教粤科版(2019)四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 21、《阳光下的影子》
一、填空题
1.(2024四下·库伦旗期末) 日晷是古代一种   的工具。
2.(2024四下·河南期末)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影子的方向也随之发生改变。影子的长度早晚   ,中午   。
3.(2024四下·沈阳月考)阳光照射到地面,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就是太阳   角,它可以表示太阳的   。
4.(2024四下·卫辉期末)阳光下物体的影子会发生规律地变化,这个规律可以用来   。
5.(2024四下·法库期中)日晷是根据   的移动和阳光下   的变化关系制成的计时工具,一般由   和   组成。
二、判断题
6.(2024四下·开平期末)晴天在室外做早操时,同学们的影子长短不一。(  )
7.(2024四下·阳新期末) 在日晷上,一天中阳光下晷针的影子会由东向西转动。 (  )
8.(2024四下·阳新期末)一天中,随着太阳位置的改变,同一物体的影子长度和方向也会改变。 (  )
9.(2024四下·建始期末) 古人利用影子制造的测量仪器有圭表、日晷、正方案等。 (  )
10.(2023四下·天门期末)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先由长变短,再由短变长。(  )
三、单选题
11.(2024四下·樊城期末)关于日晷,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日晷是一种由晷针和晷盘组成的简易计时器
B.日晷计时时,必须坐南朝东摆放,保证晷面直面太阳光照射
C.制作日晷时,晷盘的倾斜角度应当是90°减去当地纬度
12.(2024四下·洪洞期末)日晷是记录 (  )的工具。
A.温度 B.时间 C.长度
13.(2024四下·洪洞期末) 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长度的变化规律是 (  )。
A.长→短 B.长→短→长 C.短→长→短
14.(2024四下·曲沃期末) 如图所示的日晷是古人的一种计时工具,它的科学原理是____。
A.晷面的雕刻工艺
B.影子的形成原理
C.阳光下影子的变化规律
15.(2024四下·阳新期末)小明用指南针辨别旗杆的影子在东南方,此时太阳应该在 (  )。
A.东南方 B.西北方 C.西方
四、综合题
16.(2024四下·临汾期中)下表是科学小组在5小时内测量的阳光下一根竹竿的影子长度数据。请仔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上表中,第(  )次的影子最短,第(  )次测量的数据是错误的。
A.2 B.4 C.6
(2)从表中发现,影子最短时的时间是   ,此时太阳高度角   。
A.上午 B.中午 C.最小 D.最大
(3)第1次测量影子长度与第4次相比较,第1次的气温比较(  )。
A.高 B.低
(4)一天中影子变化的方向是(  )。
A.西一北→东 B.东→北→西
17.请在下面的图片中,画出下午时大树的影子。
五、简答题
18.(2024四下·樊城期末)古人利用影子制造的测量仪器有哪些 (请最少写出3种仪器)
19.(2024四下·海沧期末)小科将自制的赤道日晷放于空旷的户外,并使晷针指向正北方。在一天中,小科可以看到晷针的影子会发生哪些变化 请你用文字或画图的方式描述完整。
六、实验探究题
20.(2024四下·曲沃期末)科学兴趣小组测量并记录了一天中不同时刻的太阳高度和物体影长,具体数据如下表所示。请你分析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时间 8:00 10:00 12:00 14:00 16:00 18:00
太阳高度(度) 15 36 89 68 45 20
影子长度(厘米) 21 16 8 11 17 20
(1)   时太阳高度最大,此时影子最   。
(2)18:00时以后,物体的影子长度将   20厘米(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图9是小组成员在观察记录时,给旁边一棵树拍下的五张照片,根据影子变化的特点,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是b→    →   →   → e。
(4)从记录表中可以发现,一天中早、中、晚阳光下同一物体影子长度的变化规律是   。(可用文字和箭头表示)
(5)在有太阳的时候,我们可以利用太阳和影子来辨认方向。早上,太阳在   方,影子在   方;傍晚,太阳在   方,影子在   方。
(6)阴雨天,我们可以用手电筒代替太阳完成实验,这种实验方法叫做____。
A.观察实验 B.模拟实验 C.对比实验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计时
【知识点】日晷
【解析】【分析】 日晷是古代人们利用光影来计时的一种工具,利用日晷计时的方法是人类在天文计时领域的重大发明,这项发明被人类沿用达几千年之久。
2.【答案】长;短
【知识点】日影与方向
【解析】【分析】 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度随着太阳高度的变化而变化,早晨太阳高度小,物体影子长;随着太阳高度变大,物体影子逐渐缩短,中午时太阳高度最大,物体影子最短;下午太阳西移,太阳高度变小,影子逐渐变长,所以一天中,影子的长度是早晚长,中午短。
3.【答案】高度;高度
【知识点】太阳的位置和方向;日影与方向
【解析】【分析】 在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太阳光在地球上某地的入射方向和地平面之间的夹角在不断变化,这个夹角叫太阳高度角,它可以表示太阳的高度。
4.【答案】发明日晷
【知识点】日晷
【解析】【分析】古人很早就发现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在有规律地变化着,并利用这个规律发明了计时工具一一日晷。
5.【答案】太阳;物体影子;晷针;晷面
【知识点】日晷
【解析】【分析】日晷是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和长短会有规律的变化来计时的。日晷通常由晷针和晷面(带刻度的表座)组成,晷针与晷面垂直,且要朝向正北。利用日晷计时的方法是人类在天文计时领域的重大发明,这项发明被人类沿用达几千年之久。
6.【答案】正确
【知识点】影子;日影与方向
【解析】【分析】这是因为影子的长度取决于光源(通常是太阳)与物体的距离和角度。当光源位置变化时,影子的长度也会随之变化。在晴天做早操时,太阳的位置不断变化,导致光线照射到地面上的角度和距离不断改变,因此同学们的影子长度会不同 。
7.【答案】错误
【知识点】日影与方向
【解析】【分析】日晷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计量时间的仪器。它是通过观察影子的方向和长度来计量时间的。一天中太阳位置变化的规律是从东到西;影子的位置变化规律是从西向东,影子的长短变化是长--短--长,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在日晷上,一天中阳光下晷针的影子会由西向东转动。题目说法错误。
8.【答案】正确
【知识点】日影与方向
【解析】【分析】一天中太阳位置变化的规律是从东到西;影子的位置变化规律是从西向东,影子的长短变化是长--短--长,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题目说法正确。
9.【答案】正确
【知识点】日晷
【解析】【分析】古人很早就发现,阳光下物体影子方向、长短的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正午时分物体影子的长度变化也有规律。古人利用日影规律制造的测量仪器有圭表、日晷等。圭表是度量日影长度的一种天文仪器,由“圭”和“表”两个部件组成。日晷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机器。日晷是利用太阳投射影子的长短和方向的变化来测定并划分时刻的一种计时工具。元代邢州人 郭守敬创制,利用同心圆测定方向,因为排除了地球磁极的影响所以指示的是正南正北方向而非磁南磁北,这是当时世界上最精确的定向仪器。题目说法正确。
10.【答案】正确
【知识点】日影与方向
【解析】【分析】在清晨,太阳处于东边,影子位于西边,此时影子的长度较长;中午影子和太阳处于同一条直线,此时影子的长度最短;傍晚太阳在西边,影子在东边,此时影子的长度最长。故此题是正确的。
11.【答案】C
【知识点】日晷
【解析】【分析】日晷是一种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分时刻的计时仪器,通常由晷针和晷面(带刻度的表座)组成,晷针与晷面垂直。这种利用日影测量时间的原理是人类在天文计时领域的重大发明,被人类沿用达几千年之久。然而,日晷在阴天和夜晚是无法使用的,因为它们依赖于太阳的位置来指示时间 。
12.【答案】B
【知识点】日晷
【解析】【分析】日晷,作为一种古老的计时工具,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量时刻。它由晷盘和晷针组成,晷面是倾斜的,晷针朝北,并且晷针和晷面是垂直的。日晷是人类计时的重大发明,被沿用了几千年。因此,日晷的主要功能是记录时间,而不是温度或长度 。
13.【答案】B
【知识点】影子;日影与方向
【解析】【分析】一天中,当太阳从东方升起时,影子的长度较长;随着太阳的升高,影子逐渐变短;到了午后,影子又开始变长。这个过程反映了影子的长度随着太阳的位置变化而变化,从长到短,再到长,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循环。
14.【答案】C
【知识点】日晷
【解析】【分析】日晷是通过观察阳光下影子的变化来计时的。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日晷上的指针会在晷面上投下不同的影子,从而显示出不同的时间。因此,日晷的科学原理是基于阳光下影子的变化规律。
15.【答案】B
【知识点】日影与方向
【解析】【分析】一天中太阳位置变化的规律是从东到西;影子的位置变化规律是从西向东,影子的长短变化是长--短--长,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小明用指南针辨别旗杆的影子在东南方,此时太阳应该在 西北方。故选B。
16.【答案】(1)C
(2)B;D
(3)B
(4)A
【知识点】太阳的位置和方向;日影与方向
【解析】【分析】(1)一天当中,影子长度是由长到短再到长,表中,前4次影子长度逐渐变短,第5次影子变长,第7次影子也是变长,说明第6次影子长度记录错误。
(2)从表中发现,影子最短时的时间是中午,此时太阳高度角最大。
(3)根据影子长度变化可知,第1次测量影子长度与第4次相比较,第1次的气温比较低。
(4) 一天中,太阳位置的变化规律是自东向西。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是低——高——低。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规律是:自西向北再向东,影子的长短变化规律是长、短、长。
17.【答案】
【知识点】影子;日影与方向
【解析】【分析】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不断变化,阳光下物体的影子也会不断变化。太阳方向变化,影子也会跟着变化。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18.【答案】圭表、日晷、正方案
【知识点】影子;日影与方向;日晷
【解析】【分析】古人利用影子制造的测量仪器有圭表、日晷。圭表是度量日影长度的一种天文仪器,由圭”和“表”两个部件组成。日晷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机器。日晷是利用太阳投射影子的长短和方向的变化来测定并划分时刻的一种计时工具。 正方案是郭守敬创造的测定方向的仪器,是郭守敬对圭表测影方法的发展革新,主要是利用日影来测定方向。
19.【答案】略
【知识点】日晷
【解析】【分析】日晷是一种利用太阳的位置变化来测量时间的仪器,主要由晷盘和晷针组成。晷针垂直穿过晷盘中心,晷盘上有刻度。当日晷放置在阳光下时,晷针的影子会随着太阳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由于太阳从东方升起,向西落下,因此晷针的影子会从西向东移动。同时,影子的长度也会随着太阳的高度角变化而变化,从日出到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增大,影子变短;从正午到日落,太阳高度角逐渐减小,影子又变长。因此,小科在一天中观察到的晷针影子变化是从长到短再到长的过程。
20.【答案】(1)12;短
(2)大于
(3)d;a;c
(4)长一短→长
(5)东;西;西;东
(6)B
【知识点】影子;日影与方向;设计、制作模型
【解析】【分析】(1)12时太阳高度最大,为89,此时影子最短。
(2)影子变化规律是长→短→长,18:00时以后,物体的影子长度将大于20厘米。
(3)影子长短变化规律是长→短一长,方向是西→北→东,五张照片顺序是b、d、a、c、e。
(4)一天中早、中、晚阳光下同一物体影子长度的变化规律是长一短→长。
(5)早上,太阳在东方,影子在西方;傍晚,太阳在西方,影子在东方。
(6)阴雨天,我们可以用手电筒代替太阳完成实验,这种实验方法叫做模拟实验。用手电筒模拟太阳。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