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2血流的管道——血管——血液2024-2025学年2024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同步课件【2024人教版】(共4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4.4.2血流的管道——血管——血液2024-2025学年2024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同步课件【2024人教版】(共4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1.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3-26 11:07: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0张PPT)
4.4.2血流的管道——血管
第四单元 人体生理与健康(一)
人教2025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授课教师:********
班 级:********
时 间:********
学习目标
生命观念
通过了解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
科学思维
通过比较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管壁特点,区分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中血液的流向和流速,提高归纳、推理的能力。
探究实践
使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自制简易血管模型,形成合作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态度责任
了解动脉粥样硬化、静脉曲张等心血管疾病,树立健康意识,珍爱生命,关爱他人。
展示不同食物的图片,提问学生:“我们每天都要吃各种食物,这些食物为我们提供了哪些营养呢?为什么我们需要摄入不同种类的食物?” 引导学生思考食物与营养的关系,引出本节课主题。
新课教学(20 分钟)
蛋白质:通过举例瘦肉、鱼、蛋、奶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讲解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对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等具有重要作用。结合生活实例,如青少年生长发育时期需要多摄入蛋白质丰富的食物,让学生理解蛋白质的重要性。
糖类:展示米饭、馒头、面包等常见糖类食物图片,说明糖类是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 70% 以上由糖类提供。解释低血糖症状,帮助学生理解糖类在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中的作用。
脂肪:列举肥肉、花生、大豆油等富含脂肪的食物,介绍脂肪是重要的备用能源物质,在体内储存多余能量。讲解肥胖与脂肪摄入过多的关系,引导学生合理摄入脂肪。
维生素:以坏血病(缺乏维生素 C)、夜盲症(缺乏维生素 A)等疾病为例,讲解维生素虽然在人体中含量少,但对人体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等起着重要调节作用。让学生了解常见维生素的食物来源和缺乏症状。
水和无机盐:说明水是人体细胞的主要成分之一,参与人体各项生理活动。通过举例说明无机盐对人体的重要性,如缺钙会导致佝偻病、缺铁会引起贫血等,介绍常见无机盐的食物来源。
课堂小结(5 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食物中各类营养物质的种类、作用及主要食物来源,强化记忆。
作业布置
完成教材上关于食物中营养物质的练习题,巩固知识。
记录自己一天的饮食,分析摄入的营养物质是否均衡。
2. 消化和吸收
课程导入(5 分钟)
展示人们进食的场景图片,提问:“我们吃进去的食物是如何被身体利用的?食物在体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 引发学生对消化和吸收过程的好奇,导入新课。
新课教学(25 分钟)
消化系统的组成:利用消化系统的结构模型,详细讲解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依次介绍消化道的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各部分结构和功能,以及消化腺中的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肝脏的位置和分泌的消化液及作用。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探究实验。讲解实验目的、原理、步骤及注意事项。实验步骤包括准备馒头碎屑和馒头块,分别加入唾液和清水,在适宜温度下放置一段时间后滴加碘液观察现象。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消化作用,以及牙齿咀嚼和舌的搅拌对食物消化有促进作用的结论。
食物的消化过程:结合动画演示,讲解食物在口腔、胃、小肠内的消化过程。口腔内淀粉初步消化为麦芽糖;胃内蛋白质初步消化;小肠内糖类、蛋白质、脂肪最终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等小分子物质。强调小肠是消化的主要场所,其结构特点(长、有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有利于消化。
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小肠绒毛结构示意图,讲解营养物质吸收的过程。葡萄糖、氨基酸、水、无机盐、维生素等营养物质被小肠绒毛壁的上皮细胞吸收进入毛细血管,甘油和脂肪酸被吸收进入毛细淋巴管。介绍胃和大肠也能吸收少量营养物质,突出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场所。
课堂小结(5 分钟)
引导学生梳理消化系统组成、食物消化和营养物质吸收的过程,总结重点内容。
作业布置
绘制消化系统结构简图,并标注各部分名称和功能。
调查常见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炎、肠炎等)的病因、症状及预防措施。
(二)第二章 人体的呼吸
1.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课程导入(5 分钟)
展示人们在不同环境(如雾霾天气、森林中)呼吸的图片,提问:“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呼吸,空气进入人体要经过哪些结构?呼吸道对空气有什么作用?” 引发学生思考,导入新课。
新课教学(20 分钟)
呼吸系统的组成:通过呼吸系统结构模型,介绍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详细讲解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的结构和功能,强调呼吸道不仅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还能对吸入的空气进行处理。
呼吸道的作用:利用图片和视频,分别讲解鼻腔内鼻毛、黏膜对空气的清洁、湿润和温暖作用;咽是气体和食物的共同通道;喉是发声器官;气管和支气管内的纤毛和黏液能清洁和湿润空气。结合生活实例,如感冒时鼻腔堵塞影响呼吸,说明呼吸道对空气处理的重要性。
呼吸道与呼吸卫生:组织学生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保护呼吸道,如雾霾天戴口罩、不随地吐痰等,培养学生良好的呼吸卫生习惯。
课堂小结(5 分钟)
回顾呼吸系统组成和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作用,强调呼吸卫生的重要性。
作业布置
完成教材上关于呼吸道结构和功能的练习题。
制作一份关于呼吸卫生的手抄报。
2.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课程导入(5 分钟)
展示人在运动前后呼吸频率变化的图片,提问:“为什么运动后呼吸会加快?气体在肺内是如何进行交换的?” 引出本节课内容。
新课教学(25 分钟)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利用呼吸运动模型,讲解呼吸运动的过程。通过演示膈肌和肋间肌的收缩与舒张,引起胸廓容积的变化,从而实现肺的扩张和回缩,完成吸气和呼气动作。组织学生用手触摸胸部感受呼吸时胸廓的变化,帮助理解呼吸运动原理。
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展示肺泡和毛细血管的结构示意图,讲解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由于肺泡内氧气浓度高于血液,二氧化碳浓度低于血液,氧气扩散进入血液,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实现气体交换。强调肺泡的结构特点(数量多、壁薄、外缠毛细血管)有利于气体交换。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简单介绍氧气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被运输到全身各处;二氧化碳主要通过血浆运输。
课堂小结(5 分钟)
总结肺与外界气体交换和肺泡与血液气体交换的过程,强化重点知识。
作业布置
绘制肺与外界气体交换和肺泡与血液气体交换的示意图,并标注气体交换方向。
调查空气污染对呼吸系统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三)第三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1. 流动的组织 —— 血液
课程导入(5 分钟)
展示医院血常规化验单,提问:“医生通过血常规检查能了解我们身体的哪些情况?血液为什么被称为流动的组织?” 引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新课教学(20 分钟)
血液的组成:利用新鲜血液分层实验视频,讲解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介绍血浆的成分(水、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和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
血细胞:通过显微镜观察人血涂片,让学生识别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讲解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富含血红蛋白,具有运输氧的功能;白细胞体积大,有细胞核,能吞噬病菌,防御疾病;血小板形状不规则,无细胞核,能止血和加速凝血。结合生活实例,如贫血与红细胞或血红蛋白含量低有关,发炎时白细胞数量增多,帮助学生理解血细胞的功能。
课堂小结(5 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血液的组成和各成分的功能,加深记忆。
作业布置
完成教材上关于血液组成和功能的练习题。
查阅资料,了解常见血液疾病(如白血病、血友病等)的病因和症状。
2. 血流的管道 —— 血管
课程导入(5 分钟)
展示手臂上青筋(静脉血管)的图片,提问:“我们能看到的这些青筋是什么?人体内还有哪些血管?它们有什么特点和功能?” 导入新课。
新课教学(20 分钟)
动脉:利用血管模型和动画,讲解动脉的结构特点(管壁较厚、弹性大、管腔小)和功能(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举例主动脉、肺动脉等,说明动脉血流速度快,压力大。
静脉:介绍静脉的结构特点(管壁较薄、弹性小、管腔大,四肢静脉内有静脉瓣)和功能(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通过演示静脉瓣防止血液倒流的实验,让学生理解静脉瓣的作用。
毛细血管:讲解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其结构特点(管壁极薄,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径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决定了它是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结合组织细胞与毛细血管物质交换的示意图,说明毛细血管在物质交换中的重要性。
5
课堂检测
4
新知讲解
6
变式训练
7
考试考法
8
小结梳理
学习目录
1
复习引入
2
新知讲解
3
典例讲解
想想议议

在抽血或输液时,为什么要把针刺部位的上方用胶皮管捆扎起来?你知道这时针刺入的是哪种血管吗?请解释这样的理由。
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实验
任务一、认识动脉
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实验
根据书中步骤进行实验
为什么要用湿的棉絮包起小鱼的鳃盖和躯干部?
将小鱼放入培养皿中后,什么时候观察效果最好?
保持小鱼正常的呼吸
等小鱼不再跳动时再进行观察
实验完毕后放归原来的生活环境
血流的速度快
血流的速度最慢,红细胞单行通过
血流的速度慢
毛细血管
动脉
静脉
实验现象
三种血管
把心脏中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
把血液从全身各处送回心脏
连通最小的动脉与静脉
动脉
静脉
毛细血管
三种血管
动脉
把血液从心脏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叫做动脉。
1.概念
较粗大动脉(近心)→细小动脉→微细动脉(远心)
分布
毛细血管
(1)一般分布_______;
(2)管壁_______、弹性_____;
(3)管内血流速度_______。
较深
较厚

最快
2.特点
中医说的“望、闻、问、切”中的“切”,指的是号脉,这里的脉指的是什么?
想一想

分布较浅的动脉
思考讨论
为什么动脉出血要尽快救治?
动脉血管中血流速度快,易失血过多。

1.概念
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
肉眼看不见
数量_______,分布________,遍布全身各处组织中
最多
最广
分布
任务二、认识毛细血管
2.特点
只允许红细胞______通过
(2)管壁薄,____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
(1)内径很小,
(3)血流速度________

单行
最慢
CO2
CO2
CO2
O2
O2
O2
CO2
O2
二氧化碳
氧气
废物
营养物质
红细胞
血管壁
组织细胞
血液和组织细胞间的物质交换
意义:
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进行物质交换。
1.概念
静脉是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
有深有浅
微细静脉(远心)→细小静脉→较粗大静脉(近心)
分布
任务三、认识静脉
2.特点
(1)管壁较薄
(2)弹性小
(3)管腔大
(4)血流速度慢
静脉瓣
防止血液倒流
静脉瓣
静脉瓣老化失去功能,血流变慢,血液在静脉中滞留,静脉会膨胀。
静脉曲张的原因是什么?
静脉曲张
知识拓展
医院的护士为病人输液时,常常先用一根胶皮管扎紧病人的上臂,待前臂上的血管凸现出来才一针到位。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
这是利用了静脉瓣防止血液倒流的原理。输液时常采用静脉注射,当橡皮筋扎紧手臂后,血液不能流向手臂,同时静脉瓣又阻止血液倒流,这样血液就滞留在手臂的静脉血管中,使血管鼓胀,便于扎针时准确到位。
血管种类 功能 分布 管壁特点 管腔特点 血流速度
动脉
毛细血管
静脉
较厚,弹性大
进行物质交换
全身→心脏
较深部位
数量多
分布广
有深,
有浅
管腔小
最小
管腔大

最慢
较慢
薄,一层细胞
较薄,弹性小
心脏→全身
三种血管比较
1.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实验中,要选择尾鳍 少的小鱼,用 的棉絮将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包裹起来,用 倍显微镜观察,可以看到毛细血管中的红细胞呈 移动,血流速度最慢。
知识巩固
色素
浸湿

单行
2
1
3
4
2.动脉
把血液从心脏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叫做 。动脉的管壁 ,弹性 ,管内血流速度 。
动脉
较厚


2
1
3
4
3.毛细血管
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它数量最 ,分布最 ,遍布全身各处组织中;它的内径 ,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非常 ,只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流的速度 。
毛细血管

广
很小

最慢
2
1
3
4
4.静脉
是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静脉的管壁较 ,弹性较 ,且血液经过毛细血管汇入静脉时压力较低,因此管内的血流速度 。在四肢静脉的内表面,通常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 。
静脉

较慢

静脉瓣
2
1
3
4
知识点1 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1.【核心素养、探究实践】如图为“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时,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为了便于观察,应选取尾鳍色素少的活的小鱼
B.①是毛细血管,判断依据是红细胞单行通过
C.②是小动脉,判断依据是血液由主干血管流向分支血管
D.血管中的血流速度由快到慢依次是③①②
D
基础通关
6
5
4
3
2
1
知识点2 动脉
2.[2022·黑龙江绥化中考]在人体内,把血液从心脏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叫做( )
A.静脉 B.毛细血管
C.动脉 D.淋巴管
C
6
5
4
3
2
1
知识点3 毛细血管
3.[2023·黑龙江中考]以下为人体的三种血管图,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进行物质交换的血管是( )
A.a B.b C.c D.都不是
C
6
5
4
3
2
1
知识点4 静脉
4.【跨学科实践】医院进行抽血化验时,常在手臂上位置较浅的“青筋”处抽血。抽血的血管和抽出的血液分别是( )
A.动脉、动脉血 B.动脉、静脉血
C.静脉、静脉血 D.静脉、动脉血
C
6
5
4
3
2
1
5.【核心素养、科学思维】献血时一般从献血者肘窝处的静脉采血,而非动脉采血,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①静脉在皮下的分布大多较浅 ②静脉管径较大、管壁薄
③静脉内血流速度较快 ④静脉采血后容易止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B
6
5
4
3
2
1
6.【核心素养、探究实践】下图是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金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向图。甲、乙、丙分别是( )
A.小动脉、小静脉、毛细血管
B.小静脉、小动脉、毛细血管
C.毛细血管、小动脉、小静脉
D.小静脉、毛细血管、小动脉
B
6
5
4
3
2
1
7.[2023·湖北十堰中考]如图是三种血管的示意图,“→”表示血流方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液流动的方向是甲—丙—乙
B.流回心脏的血液为静脉血
C.丙的内径很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D.乙血管内有瓣膜,保证血液单向流动
B
能力突破
8
7
8.[2022·江苏盐城中考]如图是人体某处血液流速变化示意图,图中Ⅰ、Ⅱ、Ⅲ分别代表人体内三种不同类型的血管。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Ⅰ内血液流速快,是静脉
B.Ⅱ内血液流速最慢,是动脉
C.Ⅲ内血液流速较慢,是毛细血管
D.Ⅱ内血液流速最慢,有利于物质交换
D
8
7
9.根据“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及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图像(箭头表示血流方向),请回答下列问题。
素养达标
9
(1)观察过程中,包裹小鱼的棉絮应保持 (填“干燥”或“湿润”),保证小鱼正常呼吸。
(2)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可观察到管径最小、血流速度最慢的血管是[ ] ,它只允许 细胞单行通过。①所示的血管是 ,你判断的依据是 。

湿润
毛细血管

小动脉
血管内的血液由主干流向分支
9
(3)通过观察发现,血液在三种血管内的流动方向是
— — 。(填序号)
(4)实验结束后,我们应该将小鱼 。

放回它生活的水中


9
动脉
静脉
毛细血管
心脏
管壁较厚,弹性大
管腔小,血流速度快
管壁较薄,弹性小
管腔大,血流速度慢
管壁极薄,无弹性
管腔极小,血流速度最慢
教材习题:完成P115 练习与应用。
实践性作业:制作血管模型,与同学交流分享经验。
谢谢观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