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心脏?2024-2025学年2024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同步课件【2024人教版】(共4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4.5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心脏?2024-2025学年2024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同步课件【2024人教版】(共4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3-26 11:10: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8张PPT)
4.5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第四单元 人体生理与健康(一)
人教2025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授课教师:********
班 级:********
时 间:********
学习目标
生命观念
通过观察猪肾的形态与结构,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初步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
科学思维
通过分析尿常规化验单,学会初步判断身体健康状况,形成推理的科学思维。
探究实践
通过尿液形成模型构建及展示交流,阐述泌尿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关系,提高科学思维和探究实践能力。
态度责任
尝试运用尿液形成原理,分析不良生活习惯伤害身体健康伤害的实例,养生健康生活的意识。
展示不同食物的图片,提问学生:“我们每天都要吃各种食物,这些食物为我们提供了哪些营养呢?为什么我们需要摄入不同种类的食物?” 引导学生思考食物与营养的关系,引出本节课主题。
新课教学(20 分钟)
蛋白质:通过举例瘦肉、鱼、蛋、奶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讲解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对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等具有重要作用。结合生活实例,如青少年生长发育时期需要多摄入蛋白质丰富的食物,让学生理解蛋白质的重要性。
糖类:展示米饭、馒头、面包等常见糖类食物图片,说明糖类是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 70% 以上由糖类提供。解释低血糖症状,帮助学生理解糖类在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中的作用。
脂肪:列举肥肉、花生、大豆油等富含脂肪的食物,介绍脂肪是重要的备用能源物质,在体内储存多余能量。讲解肥胖与脂肪摄入过多的关系,引导学生合理摄入脂肪。
维生素:以坏血病(缺乏维生素 C)、夜盲症(缺乏维生素 A)等疾病为例,讲解维生素虽然在人体中含量少,但对人体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等起着重要调节作用。让学生了解常见维生素的食物来源和缺乏症状。
水和无机盐:说明水是人体细胞的主要成分之一,参与人体各项生理活动。通过举例说明无机盐对人体的重要性,如缺钙会导致佝偻病、缺铁会引起贫血等,介绍常见无机盐的食物来源。
课堂小结(5 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食物中各类营养物质的种类、作用及主要食物来源,强化记忆。
作业布置
完成教材上关于食物中营养物质的练习题,巩固知识。
记录自己一天的饮食,分析摄入的营养物质是否均衡。
2. 消化和吸收
课程导入(5 分钟)
展示人们进食的场景图片,提问:“我们吃进去的食物是如何被身体利用的?食物在体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 引发学生对消化和吸收过程的好奇,导入新课。
新课教学(25 分钟)
消化系统的组成:利用消化系统的结构模型,详细讲解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依次介绍消化道的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各部分结构和功能,以及消化腺中的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肝脏的位置和分泌的消化液及作用。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探究实验。讲解实验目的、原理、步骤及注意事项。实验步骤包括准备馒头碎屑和馒头块,分别加入唾液和清水,在适宜温度下放置一段时间后滴加碘液观察现象。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消化作用,以及牙齿咀嚼和舌的搅拌对食物消化有促进作用的结论。
食物的消化过程:结合动画演示,讲解食物在口腔、胃、小肠内的消化过程。口腔内淀粉初步消化为麦芽糖;胃内蛋白质初步消化;小肠内糖类、蛋白质、脂肪最终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等小分子物质。强调小肠是消化的主要场所,其结构特点(长、有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有利于消化。
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小肠绒毛结构示意图,讲解营养物质吸收的过程。葡萄糖、氨基酸、水、无机盐、维生素等营养物质被小肠绒毛壁的上皮细胞吸收进入毛细血管,甘油和脂肪酸被吸收进入毛细淋巴管。介绍胃和大肠也能吸收少量营养物质,突出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场所。
课堂小结(5 分钟)
引导学生梳理消化系统组成、食物消化和营养物质吸收的过程,总结重点内容。
作业布置
绘制消化系统结构简图,并标注各部分名称和功能。
调查常见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炎、肠炎等)的病因、症状及预防措施。
(二)第二章 人体的呼吸
1.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课程导入(5 分钟)
展示人们在不同环境(如雾霾天气、森林中)呼吸的图片,提问:“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呼吸,空气进入人体要经过哪些结构?呼吸道对空气有什么作用?” 引发学生思考,导入新课。
新课教学(20 分钟)
呼吸系统的组成:通过呼吸系统结构模型,介绍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详细讲解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的结构和功能,强调呼吸道不仅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还能对吸入的空气进行处理。
呼吸道的作用:利用图片和视频,分别讲解鼻腔内鼻毛、黏膜对空气的清洁、湿润和温暖作用;咽是气体和食物的共同通道;喉是发声器官;气管和支气管内的纤毛和黏液能清洁和湿润空气。结合生活实例,如感冒时鼻腔堵塞影响呼吸,说明呼吸道对空气处理的重要性。
呼吸道与呼吸卫生:组织学生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保护呼吸道,如雾霾天戴口罩、不随地吐痰等,培养学生良好的呼吸卫生习惯。
课堂小结(5 分钟)
回顾呼吸系统组成和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作用,强调呼吸卫生的重要性。
作业布置
完成教材上关于呼吸道结构和功能的练习题。
制作一份关于呼吸卫生的手抄报。
2.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课程导入(5 分钟)
展示人在运动前后呼吸频率变化的图片,提问:“为什么运动后呼吸会加快?气体在肺内是如何进行交换的?” 引出本节课内容。
新课教学(25 分钟)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利用呼吸运动模型,讲解呼吸运动的过程。通过演示膈肌和肋间肌的收缩与舒张,引起胸廓容积的变化,从而实现肺的扩张和回缩,完成吸气和呼气动作。组织学生用手触摸胸部感受呼吸时胸廓的变化,帮助理解呼吸运动原理。
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展示肺泡和毛细血管的结构示意图,讲解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由于肺泡内氧气浓度高于血液,二氧化碳浓度低于血液,氧气扩散进入血液,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实现气体交换。强调肺泡的结构特点(数量多、壁薄、外缠毛细血管)有利于气体交换。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简单介绍氧气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被运输到全身各处;二氧化碳主要通过血浆运输。
课堂小结(5 分钟)
总结肺与外界气体交换和肺泡与血液气体交换的过程,强化重点知识。
作业布置
绘制肺与外界气体交换和肺泡与血液气体交换的示意图,并标注气体交换方向。
调查空气污染对呼吸系统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三)第三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1. 流动的组织 —— 血液
课程导入(5 分钟)
展示医院血常规化验单,提问:“医生通过血常规检查能了解我们身体的哪些情况?血液为什么被称为流动的组织?” 引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新课教学(20 分钟)
血液的组成:利用新鲜血液分层实验视频,讲解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介绍血浆的成分(水、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和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
血细胞:通过显微镜观察人血涂片,让学生识别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讲解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富含血红蛋白,具有运输氧的功能;白细胞体积大,有细胞核,能吞噬病菌,防御疾病;血小板形状不规则,无细胞核,能止血和加速凝血。结合生活实例,如贫血与红细胞或血红蛋白含量低有关,发炎时白细胞数量增多,帮助学生理解血细胞的功能。
课堂小结(5 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血液的组成和各成分的功能,加深记忆。
作业布置
完成教材上关于血液组成和功能的练习题。
查阅资料,了解常见血液疾病(如白血病、血友病等)的病因和症状。
2. 血流的管道 —— 血管
课程导入(5 分钟)
展示手臂上青筋(静脉血管)的图片,提问:“我们能看到的这些青筋是什么?人体内还有哪些血管?它们有什么特点和功能?” 导入新课。
新课教学(20 分钟)
动脉:利用血管模型和动画,讲解动脉的结构特点(管壁较厚、弹性大、管腔小)和功能(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举例主动脉、肺动脉等,说明动脉血流速度快,压力大。
静脉:介绍静脉的结构特点(管壁较薄、弹性小、管腔大,四肢静脉内有静脉瓣)和功能(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通过演示静脉瓣防止血液倒流的实验,让学生理解静脉瓣的作用。
毛细血管:讲解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其结构特点(管壁极薄,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径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决定了它是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结合组织细胞与毛细血管物质交换的示意图,说明毛细血管在物质交换中的重要性。
5
课堂检测
4
新知讲解
6
变式训练
7
考试考法
8
小结梳理
学习目录
1
复习引入
2
新知讲解
3
典例讲解
您需要做一个尿常规化验。
尿常规检查能反映人体什么系统的健康状况?
活动中产生代谢废物
人体将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
认识泌尿系统的组成
任务一
知识拓展
粪便的排出也是排泄吗?
排遗
泌尿系统的组成
图中序号分别代表了泌尿系统的哪些器官?
1
2
3
4
肾脏
输尿管
膀胱
尿道
组成泌尿系统的各个器官分别具有什么功能?
肾脏
输尿管
膀胱
尿道
形成尿液
输送尿液
暂时贮存尿液
排出尿液
注意观察标注的肾动脉和肾静脉以及肾的颜色,根据所学知识,推测一下血液是怎样进出肾脏的?
肾脏
输尿管
膀胱
尿道
肾静脉
肾动脉
血液:动脉血 肾动脉 肾脏 肾静脉 静脉血
尿液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什么关系?
肾动脉将人体生命活动产生的尿素、多余的水等废物带到肾脏,形成尿液排出体外,所以,尿液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密切关系。
肾单位
肾脏纵剖图
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100多万个
肾单位的构成
肾小球
肾小囊
肾小管
肾单位
肾单位的构成
肾小球
肾小囊
肾小管
入球小动脉
出球小动脉
毛细血管
血管球
缠绕在肾小管周围
血液在流经一个肾单位时,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主要成分 血浆中 (克/100毫升) 肾小囊中 (克/100毫升) 尿液中
(克/100毫升)
水 90 98 96
蛋白质 8 0.03 0
葡萄糖 0.1 0.1 0
无机盐 0.72 0.72 1.1
尿素 0.03 0.03 1.8
分析表格中的数据
认识尿的形成和排出
任务二
主要成分 血浆中 (克/100毫升) 尿液中
(克/100毫升)
水 90 96
蛋白质 8 0
葡萄糖 0.1 0
无机盐 0.72 1.1
尿素 0.03 1.8
尿液和血浆的成分有什么不同?你认为排尿主要排出什么物质?
尿液中没有蛋白质和葡萄糖。排尿主要排出无机盐和尿素,以及多余的水。
主要成分 血浆中 (克/100毫升) 肾小囊中
(克/100毫升)
水 90 98
蛋白质 8 0.03
葡萄糖 0.1 0.1
无机盐 0.72 0.72
尿素 0.03 0.03
血浆和肾小囊中液体成分有什么变化,说明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有什么作用?
肾小球和肾小囊壁可以透过水、葡萄糖、无机盐和尿素等小分子物质,而很少透过蛋白质这样的物质。
1.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
没有过滤的血液
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形成原尿
一部分水、无机盐、
葡萄糖、尿素
主要成分 肾小囊中 (克/100毫升) 尿液中
(克/100毫升)
水 98 96
蛋白质 0.03 0
葡萄糖 0.1 0
无机盐 0.72 1.1
尿素 0.03 1.8
肾小囊中出现葡萄糖而在尿液中没有,说明肾小管有什么作用?
肾小管可以重新吸收肾小囊液体中的全部葡萄糖
2.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
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部分无机盐
水、无机盐、尿素
形成尿液
(1)肾小球和紧贴着它的肾小囊内壁起过滤作用——形成原尿。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
尿的形成
学以致用
名称 病症 病因
血尿
蛋白尿
糖尿
尿中有红细胞、白细胞,颜色呈鲜红色
尿中蛋白质含量过高
尿中有葡萄糖
可能肾小管有炎症,使重吸收作用减弱,不能将葡萄糖全部重吸收
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发生改变,原来不能过滤的蛋白质被滤出,造成尿中蛋白质含量过高
肾小球有炎症,通透性增大,原来不能过滤的血细胞,可以过滤到原尿中,形成血尿
肾脏
输尿管
膀胱
尿道
肾脏
输尿管
膀胱
尿道
体外
尿液的排出过程
尿液的排出
排尿对人体来说有什么意义?
人体排尿,不仅起到排出废物的作用,而且对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也有重要作用。
了解其他排泄途径
泌尿系统(肾脏)
大部分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
尿液
你知道人体还有哪些排泄途径吗?
任务三
呼吸系统(肺)
皮肤(汗腺)
二氧化碳
多余的水
无机盐
尿素
气体
汗液
汗腺结构示意图
走近科学
血液透析
人工肾脏是根据肾脏的工作原理而制成的一种医疗仪器,它可以模拟肾脏的工作,过滤人的血液,进行血液透析。
1.排泄
人体将 、 ,以及多余的 和 等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
知识巩固
二氧化碳
尿素

无机盐
2
1
3
4
2.泌尿系统的组成
泌尿系统是由 、 、 和 组成的。
膀胱
尿道
输尿管
肾脏
2
1
3
4
3.尿的形成和排出
(1) 是形成尿液的器官。每个肾脏包括大约100万个结构和功能单位,叫做肾单位。每个肾单位由 、 和
等部分组成。
(2)肾单位中的 和紧贴着它的 内壁起过滤作用。肾小囊中的液体称为 。
肾小球
肾小囊
肾脏
肾小管
原尿
肾小球
肾小囊
2
1
3
4
(3)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 、大部分的 和部分 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
(4)肾脏中形成的尿液,经 流入膀胱暂时储存。当膀胱内的尿液储存到一定量时,人就产生尿意。排尿时,尿液经尿道排出体外。

无机盐
葡萄糖
输尿管
2
1
3
4
4.其他排泄途径
(1)尿素、多余的水分和无机盐,除了通过 形成的
排出外,也能通过皮肤中的 分泌 排出。
(2)二氧化碳由 系统排出体外。
肾脏
尿液
汗液
汗腺
呼吸
2
1
3
4
知识点1 排泄
1.在下列各项中,属于排泄的是( )
A.呼出体内的二氧化碳
B.吐出痰液
C.排出大便
D.伤口感染排出脓液
A
基础通关
6
5
4
3
2
1
7
知识点2 泌尿系统的组成
2.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A.肾小球
B.肾单位
C.肾小体
D.肾小囊
B
6
5
4
3
2
1
7
知识点3 尿的形成和排出
3.将健康成年人的尿液送检,其尿液中一定不会含有的成分( )
A.水
B.无机盐
C.尿素
D.葡萄糖
D
6
5
4
3
2
1
7
4.[教材第77页科学·技术·社会改编]肾脏功能衰竭的人可以使用人工肾脏。人工肾脏是根据肾脏的工作原理而制成的一种医疗仪器,如下图所示,请判断其中的半透膜模拟的是哪一部分结构?( )
A.肾小管
B.肾小球
C.肾盂
D.输尿管
B
6
5
4
3
2
1
7
5.【核心素养、探究实践】当人体的尿液中发现有蛋白质和血细胞时,可能是肾脏哪个部位发生了病变 ( )
A.入球小动脉 B.出球小动脉
C.肾小管 D.肾小球
D
6
5
4
3
2
1
7
知识点4 其他排泄途径
6.【跨学科实践】在环境和进食相同的条件下,测定人体在安静和运动两种状态下通过不同途径所散失的水分,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运动时汗液分泌增多有利于散失热量
B.休息时多余的水主要通过尿液排出
C.运动时呼吸频率加快,通过呼气散失
的水分增多
D.两种状态下散失的水分总量相同
D
6
5
4
3
2
1
7
7.汗液是由汗腺形成的,其所含成分与下列哪种液体成分类似?( )
A.血液
B.血浆
C.原尿
D.尿液
D
6
5
4
3
2
1
7
8.[2023·湖北中考]人体的生命活动会产生许多代谢废物,这些废物主要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体外。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尿液的主要成分有水、无机盐和尿素
B.在尿液形成的过程中,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起过滤作用
C.原尿中有葡萄糖而尿液中没有,这主要依赖于肾小囊的重吸收作用
D.人体排尿能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C
能力突破
9
8
10
9.【易错题】下表为某医院化验室对甲、乙、丙三人尿液成分分析的结果(单位:g/mL)。请根据表中的有关数据分析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
A.分析上表可知,膀胱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
B.甲的肾小球可能出现炎症
C.丙可能患有糖尿病
D.甲、乙、丙的原尿中都有葡萄糖
A
9
8
10
10.【原创题】近日,北方连续出现高温炎热天气,多地气温突破历史极值。人体在高温环境中会大量出汗进行散热,过量丢失水分和无机盐会引起人体不适,此时应清淡饮食,及时补充水分,适当饮用( )
A.淡盐水 B.凉白开
C.葡萄糖水 D.浓茶水
A
9
8
10
11.[2022·湖南中考]尿液是反映人体健康状况的“晴雨表”。尿毒症是由于肾功能丧失,体内代谢产生的尿素等含氮废物不能排出体外,患者可通过定期血液透析排出体内废物进行治疗。图一是泌尿系统示意图,图二是肾单位结构示意图,图三是血液透析机原理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素养达标
11
(1)尿液的产生是连续的,但排尿是间断的,因为图一中[ ]
能暂时贮存尿液。
(2)图二中,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主要由 (填数字)组成。图二中②内的液体是 ,与血浆相比,不含的成分是 。
C
膀胱
①②③
原尿
大分子的蛋白质
11
(3)图二中⑤内流动的液体与①相比,尿素含量 (填“增加”或“减少”)。排尿不仅排出代谢废物,也调节了体内 的平衡。
(4)下列关于图三中血液透析机(人工肾)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流出的透析液成分含有尿素等含氮废物
B.半透膜的管道系统有过滤的功能
C.流出的透析液成分中有血细胞和蛋白质
D.b管道的血液与a管道相比,氧气浓度不变
减少
水和无机盐
C
11
肾单位的组成
尿的形成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泌尿系统组成和功能
意义
过程
尿的排出
①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形成原尿
②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
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
①排出废物
②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③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肾脏-形成尿液
输尿管-输送尿液
膀胱-暂时贮存尿液
尿道-排出尿液
教材习题:完成P128 课后练习。
实践性作业:收集一张尿常规化验单进行分析。
谢谢观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