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第一节 压 强 (原卷板+答案版)2024-2025学年物理鲁科版(五四制)八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章 第一节 压 强 (原卷板+答案版)2024-2025学年物理鲁科版(五四制)八年级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五四制)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3-25 16:30:08

文档简介

第一节 压 强
第1课时 压 强
1.[2023·高青期中]放在水平桌面上的茶杯,对桌面有压力,下列有关“茶杯对桌面压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茶杯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茶杯对桌面的压力是作用在茶杯上的
C.茶杯对桌面的压力就是重力
D.茶杯对桌面的压力是由于桌面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2.[2023·遵化期中]如图所示,正方体B叠放在正方体A上,A放在水平地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第2题图
A.B对A的压力和A对B的支持力大小相等
B.A对地面的压力与A受到的重力大小相等
C.A对B的支持力与A对地面的压力大小相等
D.B对地面的压力与B受到的重力大小相等
3.[2023·兴宁区期中]如图所示,五块完全相同的砖以三种形式摆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甲、p乙、p丙,下列关系判断正确的是( D )
第3题图
A.p甲>p乙>p丙 B.p甲<p乙<p丙
C.p甲=2p乙=p丙 D.p甲=2p乙=2p丙
4.[2023·临沭期末]如图甲所示,现用一水平力F向右缓慢地推木板,使其全部位于桌面上,如图乙所示,在这个过程中木板受到的滑动摩擦力f和它对桌面的压强p的变化情况是( A )
第4题图
A.f不变,p变小 B.f不变,p变大
C.f变小,p变小 D.f变小,p变大
5.[2024·启东期中]估测是物理学习的一种重要能力,下列估算值不恰当的是( D )
A.一个中学生受到的重力约为500 N
B.中学生行走时对地面压强约为2×104 Pa
C.八年级物理下册课本重约为2.5 N
D.八年级物理下册课本对地面压强约为500 Pa
6.(多选)在探究压力作用的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小明为验证猜想“压力作用的效果是否与受力面积有关”,采用如图甲和图乙所示两种方向静止地挤压铅笔进行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D )
第6题图
A.图甲铅笔受力平衡,图乙铅笔受力不平衡
B.图甲的方法合理,图乙的方法不合理
C.图甲与图乙中两手指受到铅笔的压力都相等
D.用图甲的方法还能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
7.[2024·齐齐哈尔]在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实验中,实验小组利用小桌、砝码、海绵、沙子等器材在水平台面上进行探究.
第7题图
(1)实验中压力的作用效果是通过海绵被压下的深浅来体现的,不可以(填“可以”或“不可以”)用木板代替海绵来完成实验.
(2)比较图1、图2所示的实验现象,将小桌分别正立放在海绵上,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控制受力面积相同;改变压力的大小,可以得出结论: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比较图2、图3所示实验的现象可以得出另一结论,下列实例中,可用此结论解释的是A.
A.书包的背带做得很宽 
B.严禁货车超载
(4)图3中桌面对海绵的压强为p1,小航将图3中的小桌、砝码平放在表面平整的沙子上,静止时如图4所示,桌面对沙子的压强为p2,则p1=(填“<”“=”或“>”)p2.
(5)小彬选用质地均匀的长方体物块A代替小桌进行探究,如图5所示,将物块A沿竖直虚线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部分.将左边部分移开后,发现剩余部分对海绵的压力作用效果没有发生变化,由此他得出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受力面积无关.你认为他在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没有控制压力的大小相同.
8.[2023·浦东新区期中]在学校的物理兴趣小组中,小明、小红、小华三位同学通过实验探究由同种材料制成的实心均匀圆柱体对水平面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三位同学各自从实验室里挑选出由同种合金材料制成、但高度h和横截面积S均不同的圆柱体做实验,并用仪器测出它们对水平面的压强p的大小或大小关系,表一、表二、表三依次为小明、小红、小华三位同学的实验数据记录表.
表一(小明同学)
序号 圆柱体高度h/米 圆柱体横截面积S/平方米 水平面受到的压强p/帕
1 1.0×10-1 2.5×10-3 0.6×104
2 2.0×10-1 5.0×10-3 1.2×104
3 3.0×10-1 7.5×10-3 1.8×104
表二(小红同学)
序号 圆柱体高度h/米 圆柱体横截面积S/平方米 水平面受到的压强p/帕
4 1.0×10-1 5.0×10-3 p4
5 2.0×10-1 5.0×10-3 p5
6 3.0×10-1 5.0×10-3 p6
表三(小华同学)
序号 圆柱体高度h/米 圆柱体横截面积S/平方米 水平面受到的压强p/帕
7 1.0×10-1 2.5×10-3 p7
8 1.0×10-1 5.0×10-3 p8
9 1.0×10-1 7.5×10-3 p9
(1)小明同学分析表一中的数据后得出结论:圆柱体对水平面的压强跟圆柱体的高度h有关,且与h成正比.请判断:小明同学不能(填“能”或“不能”)从表一的数据中得出此结论.
(2)小红同学在实验中测出了三次压强的大小关系为p4<p5<p6,则由此可得出初步结论:同种材料、横截面积相同的圆柱体,高度越高,对水平面的压强越大.
(3)小华同学通过实验探究压强p与横截面积S的关系,他选用圆柱体的规格已填入表三中,并测出压强的大小关系为p7=p8=p9,由此可得出初步结论:同种材料制成的圆柱体高度不变时,对水平面的压强大小与横截面积无关.第2课时 压强的应用
1.[2022·大庆]如图所示,将一瓶500 mL的纯净水倒置在水平桌面上,它对桌面的压强最接近下面哪个数据( B )
第1题图
A.1×102 Pa B.1×104 Pa
C.1×106 Pa D.1×108 Pa
2.[2023·天山区期末]如图甲所示,一质地均匀的长方体木块放在水平地面上.现将木块斜切去一部分,剩余部分如图乙所示,此时木块对地面的压强为600 Pa;如图丙所示,将图乙中的木块倒置后,此时木块对地面的压强为
1 000 Pa.则图甲中木块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 A )
第2题图
A.750 Pa B.800 Pa C.850 Pa D.900 Pa
解析:设图乙中砖块重力为G,底面积为S1,图丙中砖块底面积为S2,由F=pS可知,图乙中砖块对地面压力:F1=p1S1=600 Pa×S1,图丙中砖块对地面压力:F2=p2S2=1 000 Pa×S2,又因为图乙、丙中为同一砖块且均水平自然放置,砖块对地面压力:F1=F2=G1,即600 Pa×S1=1 000 Pa×S2解得:S2=S1,将乙、丙两图组装为一长方体,则F总=2G,S总=S1+S2=S1,组合长方体砖块对地面的压强:p===1.25×600 Pa=750 Pa,均匀柱形固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ρgh,由于图甲和组合长方体的密度和高度均相同,所以图甲中砖块对地面的压强p′=p=750 Pa.故选A.
3.[2024·即墨区期末]如图所示,用拇指和食指按压一支铅笔的两端,拇指和食指受到的压力分别为F1和F2,受到的压强分别为p1和p2,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
第3题图
A.F1=F2,p1<p2
B.F1<F2,p1=p2
C.F1=F2,p1>p2
D.F1>F2,p1=p2
4.[2023·商丘期中]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实心圆柱体放在水平面上.其中甲的高度小于乙,甲的底面积大于乙,若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B )
第4题图
A.甲的质量等于乙的质量
B.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
C.甲的体积小于乙的体积
D.以上都不正确
解析:A.由题知甲、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甲=p乙,底面积关系为S甲>S乙,根据公式F=pS可知甲、乙对地面的压力关系为F甲>F乙;甲、乙放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力等于各自的重力,则重力关系为G甲>G乙,根据G=mg可知它们的质量关系为m甲>m乙,故A错误;B.实心圆柱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ρgh,由题知甲、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甲=p乙,h甲<h乙,则由p=ρgh可知它们的密度关系为ρ甲>ρ乙,故B正确;C.由前面解答可知m甲>m乙,ρ甲>ρ乙,根据公式V=可知无法判断它们的体积关系,故C错误;D.根据上述分析可知B正确,故D错误.故选B.
5.[2023·涡阳期末]如图所示是a、b两种物质的m V图像,若用体积相等的a、b两种物质分别制成两个实心正方体甲、乙,将甲、乙放在水平地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第5题图
A.a、b的密度之比为4∶1
B.甲、乙两个正方体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4∶1
C.a、b的密度之比为2∶1
D.甲、乙两个正方体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8∶1
解析:A、C.由图像可知,当m=80 g时,V甲=5 cm3、V乙=40 cm3,a、b两种物质的密度为ρa===16 g/cm3,ρb===2 g/cm3,a、b的密度之比ρa∶ρb=16 g/cm3∶2 g/cm3=8∶1,故A、C错误;B、D.用体积相等的a、b两种物质分别制成两个实心正方体甲、乙,由V=L3可得正方体的棱长之比L甲∶L乙=1∶1,因为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ρLg,所以,甲、乙两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故D正确、B错误.故选D.
6.[2024·泰安]如图所示,质地均匀的正方体甲、乙置于水平地面上,甲、乙对地面的压强相等,甲与乙的高度关系是h甲>h乙.若在甲、乙的上部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高度,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和压强分别为F甲、F乙和p甲、p乙,下列说法中( B )
第6题图
①F甲>F乙
②F甲=F乙
③p甲>p乙
④p甲A.只有①④正确 B.只有①③正确
C.只有②③正确 D.只有②④正确
7.[2024·兰陵期末](多选)如图所示,实心均匀正方体甲、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均为p0,若沿竖直方向切去甲的一半,沿水平方向切去乙的一半,此时它们对地面的压强为p甲和p乙.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CD )
第7题图
A.p甲=p乙 B.p甲<p乙
C.p甲=p0 D.p乙8.一位同学体重为600 N,自然站立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压力为600N,双脚站立对地面的压强比行走时小;某沼泽地能承受的压强为2×104 Pa,这位同学与沼泽地的接触面积至少为0.03m2,才不会陷入沼泽地.
9.[2023·覃塘区期末]如图所示,质地均匀的长方体重5 N,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为0.05 m2,则它对桌面的压强p1为100Pa;如果先竖直切除该物体右边的阴影部分①,物体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强为p2;再竖直切除该物体右边的阴影部分②,物体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强为p3,则p3=(填“>”“<”或“=”)p2.
第9题图
10.[2024·牡丹江]一辆质量为40 t的坦克,履带和地面接触的总面积为5 m2,静止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是8×104Pa,宽大的履带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减小对地面的压强.
11.如图所示,两个正方体甲、乙放在水平地面上,甲对水平地面压强大于乙对水平地面压强,沿水平方向切去不同厚度,使剩余的厚度相同,剩余的压力相同,则甲、乙的密度的关系是ρ甲>ρ乙,切去的质量Δm甲<Δm乙.(均填“>”“<”或“=”)
第11题图
解析:因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所以,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ρgL,由图可知,L甲<L乙,因甲对水平地面压强大于乙对水平地面压强,所以,ρ甲gL甲>ρ乙gL乙,则ρ甲>ρ乙;沿水平方向切去不同厚度,使剩余的厚度h相同,剩余的压力相同,由F=G=mg=ρVg=ρShg=ρL2hg可得:ρ甲Lhg=ρ乙Lhg,即ρ甲L=ρ乙L,甲、乙切去的质量分别为:Δm甲=ρ甲L(L甲-h),Δm乙=ρ乙L(L乙-h),由L甲<L乙可得,(L甲-h)<(L乙-h),由ρ甲L=ρ乙L和(L甲-h)<(L乙-h)可知,Δm甲<Δm乙.
12.[2023·南京]如图甲所示为公交车上的安全锤,具体形状如图乙所示.利用它在紧急情况下可以敲碎玻璃帮助乘客逃生.
(1)已知安全锤的质量为400 g,求安全锤的重力(g取10 N/kg);
(2)若敲击处玻璃能承受的最大压强为1.5×107 Pa,锤尖的面积为2 mm2,求至少要用多大的压力才能敲碎玻璃.
第12题图
解:(1)安全锤的重力:G=mg=400×10-3 kg×10 N/kg=4 N;
(2)锤尖的面积为S=2 mm2=2×10-6 m2,
由p=可得,敲碎玻璃的最小压力:
F=pS=1.5×107 Pa×2×10-6 m2=30 N.
13.[2024·潍坊模拟]图甲所示模型由A、B两圆柱体黏合而成,A、B质量分布均匀,其底面积分别为0.2 m2、0.1 m2.沿水平方向从模型上部逐渐切割,模型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pA,pA与切去部分高度h的关系如图乙所示.g取10 N/kg,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CD )
第13题图
A.h=0时,A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大小为7 800 N
B.B恰好全部被切去时,A对地面的压力为500 N
C.A的质量为500 kg
D.B的密度为4.0×103 kg/m3
解析:A.h=0时,pA=3.9×104 Pa,则A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大小为F1=pASA=3.9×104 Pa×0.2 m2=7 800 N,故A正确;B.h=0.7 m时,B恰好全部被切去,此时p′A=2.5×104 Pa,则A对地面的压力为F2=p′ASA=2.5×104 Pa×0.2 m2=5 000 N,故B错误;C.A的重力为5 000 N,则A的质量为mA===500 kg,故C正确;D.F1=7 800 N,则A、B总重力为7 800 N,F2=5 000 N,则A的重力为5 000 N,所以B的重力为GB=F1-F2=7 800 N-5 000 N=2 800 N,h=0.7 m时,B恰好全部被切去,则B的高度为0.7 m,则B的体积为VB=SBh=0.1 m2×0.7 m=0.07 m3,则B的密度为ρ=====4.0×103 kg/m3,故D正确.故选:ACD.第一节 压 强
第1课时 压 强
1.[2023·高青期中]放在水平桌面上的茶杯,对桌面有压力,下列有关“茶杯对桌面压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茶杯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茶杯对桌面的压力是作用在茶杯上的
C.茶杯对桌面的压力就是重力
D.茶杯对桌面的压力是由于桌面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2.[2023·遵化期中]如图所示,正方体B叠放在正方体A上,A放在水平地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2题图
A.B对A的压力和A对B的支持力大小相等
B.A对地面的压力与A受到的重力大小相等
C.A对B的支持力与A对地面的压力大小相等
D.B对地面的压力与B受到的重力大小相等
3.[2023·兴宁区期中]如图所示,五块完全相同的砖以三种形式摆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甲、p乙、p丙,下列关系判断正确的是( )
第3题图
A.p甲>p乙>p丙 B.p甲<p乙<p丙
C.p甲=2p乙=p丙 D.p甲=2p乙=2p丙
4.[2023·临沭期末]如图甲所示,现用一水平力F向右缓慢地推木板,使其全部位于桌面上,如图乙所示,在这个过程中木板受到的滑动摩擦力f和它对桌面的压强p的变化情况是( )
第4题图
A.f不变,p变小 B.f不变,p变大
C.f变小,p变小 D.f变小,p变大
5.[2024·启东期中]估测是物理学习的一种重要能力,下列估算值不恰当的是( )
A.一个中学生受到的重力约为500 N
B.中学生行走时对地面压强约为2×104 Pa
C.八年级物理下册课本重约为2.5 N
D.八年级物理下册课本对地面压强约为500 Pa
6.(多选)在探究压力作用的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小明为验证猜想“压力作用的效果是否与受力面积有关”,采用如图甲和图乙所示两种方向静止地挤压铅笔进行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6题图
A.图甲铅笔受力平衡,图乙铅笔受力不平衡
B.图甲的方法合理,图乙的方法不合理
C.图甲与图乙中两手指受到铅笔的压力都相等
D.用图甲的方法还能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
7.[2024·齐齐哈尔]在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实验中,实验小组利用小桌、砝码、海绵、沙子等器材在水平台面上进行探究.
第7题图
(1)实验中压力的作用效果是通过海绵 来体现的, (填“可以”或“不可以”)用木板代替海绵来完成实验.
(2)比较图1、图2所示的实验现象,将小桌分别正立放在海绵上,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控制 相同;改变压力的大小,可以得出结论: .
(3)比较图2、图3所示实验的现象可以得出另一结论,下列实例中,可用此结论解释的是 .
A.书包的背带做得很宽 
B.严禁货车超载
(4)图3中桌面对海绵的压强为p1,小航将图3中的小桌、砝码平放在表面平整的沙子上,静止时如图4所示,桌面对沙子的压强为p2,则p1 (填“<”“=”或“>”)p2.
(5)小彬选用质地均匀的长方体物块A代替小桌进行探究,如图5所示,将物块A沿竖直虚线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部分.将左边部分移开后,发现剩余部分对海绵的压力作用效果没有发生变化,由此他得出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受力面积无关.你认为他在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 .
8.[2023·浦东新区期中]在学校的物理兴趣小组中,小明、小红、小华三位同学通过实验探究由同种材料制成的实心均匀圆柱体对水平面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三位同学各自从实验室里挑选出由同种合金材料制成、但高度h和横截面积S均不同的圆柱体做实验,并用仪器测出它们对水平面的压强p的大小或大小关系,表一、表二、表三依次为小明、小红、小华三位同学的实验数据记录表.
表一(小明同学)
序号 圆柱体高度h/米 圆柱体横截面积S/平方米 水平面受到的压强p/帕
1 1.0×10-1 2.5×10-3 0.6×104
2 2.0×10-1 5.0×10-3 1.2×104
3 3.0×10-1 7.5×10-3 1.8×104
表二(小红同学)
序号 圆柱体高度h/米 圆柱体横截面积S/平方米 水平面受到的压强p/帕
4 1.0×10-1 5.0×10-3 p4
5 2.0×10-1 5.0×10-3 p5
6 3.0×10-1 5.0×10-3 p6
表三(小华同学)
序号 圆柱体高度h/米 圆柱体横截面积S/平方米 水平面受到的压强p/帕
7 1.0×10-1 2.5×10-3 p7
8 1.0×10-1 5.0×10-3 p8
9 1.0×10-1 7.5×10-3 p9
(1)小明同学分析表一中的数据后得出结论:圆柱体对水平面的压强跟圆柱体的高度h有关,且与h成正比.请判断:小明同学 (填“能”或“不能”)从表一的数据中得出此结论.
(2)小红同学在实验中测出了三次压强的大小关系为p4<p5<p6,则由此可得出初步结论:同种材料、横截面积相同的圆柱体, .
(3)小华同学通过实验探究压强p与横截面积S的关系,他选用圆柱体的规格已填入表三中,并测出压强的大小关系为p7=p8=p9,由此可得出初步结论: .第2课时 压强的应用
1.[2022·大庆]如图所示,将一瓶500 mL的纯净水倒置在水平桌面上,它对桌面的压强最接近下面哪个数据( )
第1题图
A.1×102 Pa B.1×104 Pa
C.1×106 Pa D.1×108 Pa
2.[2023·天山区期末]如图甲所示,一质地均匀的长方体木块放在水平地面上.现将木块斜切去一部分,剩余部分如图乙所示,此时木块对地面的压强为600 Pa;如图丙所示,将图乙中的木块倒置后,此时木块对地面的压强为
1 000 Pa.则图甲中木块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 )
第2题图
A.750 Pa B.800 Pa C.850 Pa D.900 Pa
3.[2024·即墨区期末]如图所示,用拇指和食指按压一支铅笔的两端,拇指和食指受到的压力分别为F1和F2,受到的压强分别为p1和p2,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第3题图
A.F1=F2,p1<p2
B.F1<F2,p1=p2
C.F1=F2,p1>p2
D.F1>F2,p1=p2
4.[2023·商丘期中]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实心圆柱体放在水平面上.其中甲的高度小于乙,甲的底面积大于乙,若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第4题图
A.甲的质量等于乙的质量
B.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
C.甲的体积小于乙的体积
D.以上都不正确
5.[2023·涡阳期末]如图所示是a、b两种物质的m V图像,若用体积相等的a、b两种物质分别制成两个实心正方体甲、乙,将甲、乙放在水平地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5题图
A.a、b的密度之比为4∶1
B.甲、乙两个正方体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4∶1
C.a、b的密度之比为2∶1
D.甲、乙两个正方体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8∶1
6.[2024·泰安]如图所示,质地均匀的正方体甲、乙置于水平地面上,甲、乙对地面的压强相等,甲与乙的高度关系是h甲>h乙.若在甲、乙的上部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高度,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和压强分别为F甲、F乙和p甲、p乙,下列说法中( )
第6题图
①F甲>F乙
②F甲=F乙
③p甲>p乙
④p甲A.只有①④正确 B.只有①③正确
C.只有②③正确 D.只有②④正确
7.[2024·兰陵期末](多选)如图所示,实心均匀正方体甲、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均为p0,若沿竖直方向切去甲的一半,沿水平方向切去乙的一半,此时它们对地面的压强为p甲和p乙.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第7题图
A.p甲=p乙 B.p甲<p乙
C.p甲=p0 D.p乙8.一位同学体重为600 N,自然站立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压力为 N,双脚站立对地面的压强比行走时 ;某沼泽地能承受的压强为2×104 Pa,这位同学与沼泽地的接触面积至少为 m2,才不会陷入沼泽地.
9.[2023·覃塘区期末]如图所示,质地均匀的长方体重5 N,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为0.05 m2,则它对桌面的压强p1为 Pa;如果先竖直切除该物体右边的阴影部分①,物体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强为p2;再竖直切除该物体右边的阴影部分②,物体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强为p3,则p3 (填“>”“<”或“=”)p2.
第9题图
10.[2024·牡丹江]一辆质量为40 t的坦克,履带和地面接触的总面积为5 m2,静止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是 Pa,宽大的履带是通过 的方法减小对地面的压强.
11.如图所示,两个正方体甲、乙放在水平地面上,甲对水平地面压强大于乙对水平地面压强,沿水平方向切去不同厚度,使剩余的厚度相同,剩余的压力相同,则甲、乙的密度的关系是ρ甲 ρ乙,切去的质量Δm甲 Δm乙.(均填“>”“<”或“=”)
第11题图
12.[2023·南京]如图甲所示为公交车上的安全锤,具体形状如图乙所示.利用它在紧急情况下可以敲碎玻璃帮助乘客逃生.
(1)已知安全锤的质量为400 g,求安全锤的重力(g取10 N/kg);
(2)若敲击处玻璃能承受的最大压强为1.5×107 Pa,锤尖的面积为2 mm2,求至少要用多大的压力才能敲碎玻璃.
第12题图
13.[2024·潍坊模拟]图甲所示模型由A、B两圆柱体黏合而成,A、B质量分布均匀,其底面积分别为0.2 m2、0.1 m2.沿水平方向从模型上部逐渐切割,模型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pA,pA与切去部分高度h的关系如图乙所示.g取10 N/kg,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第13题图
A.h=0时,A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大小为7 800 N
B.B恰好全部被切去时,A对地面的压力为500 N
C.A的质量为500 kg
D.B的密度为4.0×103 kg/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