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4人的性别遗传?2024-2025学年2024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学同步课件(共4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7.2.4人的性别遗传?2024-2025学年2024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学同步课件(共4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3-26 14:48: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4张PPT)
7.2.4人的性别遗传
第七单元 生物圈中生命
的延续和发展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授课教师:********
班 级:********
时 间:********
学习目标
生命观念
通过比较男、女成对染色体排序图,说明人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
科学思维
通过观察男、女成对染色体排序图,提升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探究实践
1. 通过制作的染色体模型推导受精卵中的性染色体组成,提高分析、探究能力。
2. 探究性别决定规律,解释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
态度责任
通过数据分析,认同应当尊重生命、科学看待生男生女问题、正确应用科学技术的观点。
展示一段地球上各种生物繁衍生息的视频,涵盖植物的开花结果、动物的繁殖利用多媒体展示皮肤的结构图片,讲解皮肤作为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的分泌物还有杀菌作用。
展示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摆动、胃酸的杀菌作用等相关图片和视频,介绍黏膜等作为人体的第二道防线,能清扫异物、吞噬和消灭病菌。
讲述当病原体突破前两道防线后,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就会发挥作用。通过图片展示淋巴细胞、抗体、抗原等概念,解释第三道防线是如何通过产生抗体来消灭病原体的。
(三)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15 分钟)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人体三道防线的特点,引导学生总结出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而特异性免疫是出生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给出一些具体的免疫实例,如皮肤擦伤后愈合、接种乙肝疫苗预防乙肝等,让学生判断属于哪种免疫类型,加深对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理解。
(四)免疫的功能(10 分钟)
讲解免疫具有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等功能。
通过案例分析,如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等,说明免疫功能异常时也会对人体造成不利影响,让学生全面认识免疫的功能。
(五)计划免疫(10 分钟)
介绍计划免疫的概念,即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各种安全有效的疫苗,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给儿童接种,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
展示我国儿童计划免疫程序表,讲解常见疫苗(如卡介苗、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等)所预防的疾病。
组织学生讨论计划免疫的意义,引导学生认识到计划免疫可以提高人群的免疫力,保护易感人群,预防传染病的流行,对个人和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六)课堂小结(5 分钟)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包括人体的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免疫的功能以及计划免疫的意义等。强调重点和难点知识,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
(七)课堂练习(5 分钟)
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如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教师巡视指导,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点评和反馈。
五、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学生对免疫与计划免疫的相关知识有了较好的理解。但在讲解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时,部分学生理解起来仍有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多结合实例进行讲解,加强学生的理解。同时,在课堂讨论环节,要进一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后代以及人类的生育等场景。
提问学生:“从视频中我们看到了生命的不断延续,那你们知道生物是如何将自己的特征传递给下一代的?生命又是怎样在漫长的岁月中不断发展变化的呢?” 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 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
让学生分享自己所知道的一些有趣的生命延续或生物进化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生物的生殖和发育(20 分钟)
植物的生殖
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植物的有性生殖过程,如桃花的传粉和受精、种子的形成等,讲解有性生殖的概念和特点,强调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以及遗传物质的重新组合。
展示植物无性生殖的实例,如扦插、嫁接、组织培养等,通过实物或图片介绍操作方法,让学生理解无性生殖的概念和优势,如繁殖速度快、能保持母体优良性状等。
组织学生讨论:在农业生产中,哪些植物适合用有性生殖,哪些适合用无性生殖,为什么?
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以昆虫为例,展示家蚕和蝗虫的生殖发育过程图片和视频,对比完全变态发育(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和不完全变态发育(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的特点,让学生举例说明常见的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昆虫。
介绍两栖动物(如青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强调其变态发育的特点,以及水环境对其生殖和发育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两栖动物数量减少的原因。
展示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包括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和育雏等阶段,讲解鸟卵的结构及其功能,让学生理解鸟类生殖发育过程的复杂性和对陆地环境的适应性。
人类的生殖和发育
利用图片和动画展示人类生殖系统的结构,简要介绍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的产生以及受精过程。
讲解胚胎发育的过程,从受精卵的形成、着床到胎儿的发育成熟,强调母体对胚胎发育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三)生物的遗传和变异(20 分钟)
遗传的物质基础
展示染色体、DNA 和基因的结构示意图,讲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即染色体由 DNA 和蛋白质组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
举例说明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如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豌豆的高茎和矮茎等,让学生理解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利用遗传图谱,讲解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过程,重点介绍染色体在生殖过程中的变化,以及基因随染色体的传递规律。
讲解基因的显性和隐性,通过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分析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表现以及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的关系,让学生学会用遗传图谱解释简单的遗传现象。
人的性别遗传
展示人类染色体图谱,讲解男女染色体的差异,即男性性染色体为 XY,女性性染色体为 XX。
利用遗传图谱分析生男生女的机会均等,让学生理解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消除性别歧视观念。
生物的变异
展示不同品种的菊花、果蝇的变异等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变异的现象,讲解变异的概念,即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
组织学生讨论变异的类型,如可遗传变异(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和不可遗传变异(由环境因素引起),以及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意义。
进行 “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 实验,让学生通过测量、统计和分析数据,体会变异的普遍性和特点。
(四)生物的进化(15 分钟)
生物进化的历程
利用生物进化树的图片,展示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从单细胞生物到多细胞生物、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等到高等的进化趋势。
介绍化石在研究生物进化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展示不同地质年代的化石图片,让学生了解化石是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
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说鸟类可能是由古代的爬行动物进化而来的?引导学生从形态结构、生理特征等方面寻找证据。
生物进化的原因
介绍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包括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和适者生存。
通过实例分析,如长颈鹿的进化、桦尺蛾体色的变化等,让学生理解自然选择是如何推动生物进化的,即生物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
组织学生讨论:在现代社会,人类活动对生物进化有哪些影响?培养学生关注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五)课堂总结(3 分钟)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包括生物的生殖和发育、遗传和变异以及生物进化的知识,构建知识框架。
强调生命的延续和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又奇妙的过程,鼓励学生继续探索生命的奥秘,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
5
课堂检测
4
新知讲解
6
变式训练
7
考试考法
8
小结梳理
学习目录
1
复习引入
2
新知讲解
3
典例讲解
男孩?女孩?
生男生女到底是怎么回事?人的性别到底是怎样决定的呢?
男女染色体的差别
男女性别是否是一对相对性状?
同种生物/同一性状/不同表现形式

性别
男、女
任务一、探索——构建对知识的理解
男性染色体组
女性染色体组
观察下列经整理后的男、女成对染色体排序图
1902年,科学家在观察中发现,男性体细胞中有一对染色体与别的染色体不同,它们两者之间形态差别极大,而且与性别有关,所以把这对染色体称为性染色体。
后来,科学家进一步把男性体细胞中的这对染色体分别称为X染色体和Y染色体;而女性体细胞中与此对应的这对染色体两者是一样的,都是X染色体。
资料
哪几对染色体是男性、女性没有差别的?哪一对是有差别的?
常染色体(22对)
性染色体(1对)
不决定性别的染色体,男性女性的细胞中形态、大小等无差别。
决定性别的染色体,男女组成不同。
思考
男性
女性
女性的性染色体由形态相同的两条染色体组成,男性由形态不同的两条染色体组成。
哪幅图显示的是男性的染色体?哪幅图显示的是女性的染色体?
思考
图中哪种染色体是Y染色体?哪条是X染色体?它们在形态上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23
23
男性性染色体
女性性染色体
X
Y
X
X
思考
X
Y
X
X
男性性染色体
女性性染色体
一条X染色体(大)
一条Y染色体(小)
两条X染色体(大)
XY
XX
性染色体的差别
①人的体细胞内染色体组成
23对:
____常染色体+____性染色体
男性:
22对+XY (44条+XY)
女性:
22对+XX (44条+XX)
22对
1对
②人的体细胞内性染色体组成
男性体细胞性染色体:
XY
女性体细胞性染色体:
XX
总结
人的染色体组成
③人的生殖细胞中性染色体组成
XY
精子
精子:
22条+X或22条+Y
XX
卵细胞
卵细胞:
22条+X
男性体细胞性染色体
女性体细胞性染色体
X
Y
X
X
④人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组成
男性体细胞:
22对+XY (44条+XY)
女性体细胞:
22对+XX (44条+XX)
总结
男:体细胞 女:体细胞 精子 卵细胞
染色体
性染色体
22对+XY
22对+XX
22条+X或
22条+Y
22条+X
XY
XX
X或Y
X
男性和女性的不同细胞中染色体和性染色体的对比表格
制作染色体模型,要求能体现男性和女性体细胞性染色体组成的不同。
模型制作
在一般情况下,女性会排出一种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而男性会排出两种精子,含X染色体的或含Y染色体的。
男女生殖细胞染色体的差别:
男性生殖细胞:22 条+X 或22 条+Y;
女性生殖细胞:22 条+X。
利用制作的染色体模型推导受精卵中的性染色体组成。
任务二、工程——将探究与工程相结合
大量的精子奔向卵细胞
生男还是生女的机会是否均等呢?
女性卵细胞有 种:是含有 染色体的卵细胞;而男性的精子有 种,一种是含有 染色体的精子,另一种是含 染色体的精子。
1
X
2
X
Y
生男生女机会均等
任务三、深化——理解本节课的概念知识
1. 黑白棋子各代表什么?
2. 两位同学分别从盒子里拿出一枚棋子,然后组合在一起,这模拟什么过程?
3. 两枚白棋子代表的生殖细胞受精后发育的胎儿性别是什么?一枚白棋子和一枚黑棋子代表的生殖细胞受精后发育的胎儿性别是什么?
4. 为什么要模拟10次?
5. 拿出白棋子或黑棋子后是否要放回到盒子?为什么?
6. 为什么取棋子之前要摇匀?
模拟精子和卵细胞的随机结合
模拟实验
2.两位同学分别从盒子里拿出一枚棋子,然后组合在一起,这模拟什么过程?
1.黑白棋子各代表什么?
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和精子
含Y染色体的精子
受精。
模拟精子和卵细胞的随机结合
模拟卵巢或睾丸
模拟实验
3. 两枚白棋子代表的生殖细胞受精后发育的胎儿性别是什么?一枚白棋子和一枚黑棋子代表的生殖细胞受精后发育的胎儿性别是什么?
白白XX——女性
增大样本量,避免偶然因素的干扰,减少误差。
4. 为什么要模拟10次?
白黑XY——男性
5. 拿出白棋子或黑棋子后是否要放回到盒子?为什么?
防止人为因素导致实验误差。
6. 为什么取棋子之前要摇匀?
放回。保证男性X和Y棋子的几率是1∶1。
①先闭眼从一个容器中取一枚棋子,然后再闭眼从另一个容器取一枚棋子,如果两枚棋子均为白色记录为女,如果一白一黑记录为男。
②然后将取出的两枚棋子分别放回原来的容器再次摇匀。
③再次分别从两个容器中取出一枚,再次记录,重复十次。
实验操作步骤
模拟实验
精子与卵细胞随机结合实验数据统计表格
次数 性别 1 2 3 4 5 6 7 8 9 10 合计
(白黑) 生男
(白白) 生女
1.各个小组模拟精子与卵细胞随机结合的结果是怎样的?
2.全班模拟精子与卵细胞随机结合的结果又是怎样的?
3.模拟精子与卵细胞随机结合的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
只模拟10次结果很可能不等于1:1。
全班的总实验次数很大,结果更接近1:1。
含X和Y的两种精子与卵细胞结合随机的,所以生男生女的机会是均等的。
讨论
XY
XX
精子
X
X
Y


亲代


卵细胞
XX
XY
受精卵
生男生女取决于哪种类型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
含X的精子和含Y的精子与卵细胞的结合机会一样,所以生男生女的机会均等。
完成性别传递规律的遗传图解绘制
性别是一种性状,人的性别决定是否只与性染色体有关,而与基因无关呢?
性别也是一种性状,基因决定性状。
1990年科研人员在人的Y染色体上发现了决定男性性别的关键基因——SRY基因。研究发现,只有男性才具有SRY基因。受精后7周的胎儿还无法分别出男女,从第8周开始,具有SRY基因的胎儿,性腺开始发育为睾丸。没有Y染色体的胎儿,性腺自行发育为卵巢。
后来英国科研人员发现雄性小鼠也有SRY基因,他们将雄性小鼠的的SRY基因移植到雌性小鼠受精卵内,结果由该受精卵发育成的雌性小鼠的体内长出了睾丸。这进一步证明,决定男性性别的基因就是男性Y染色体上决定性别的关键基因。
资料分析
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中,男女比例大致是1∶1;而在一个多子女的家庭中,男女比例不是1∶1 的情况也很多。请你运用本节所学知识,对此作出合理的解释。
学以致用
范围越大越接近1∶1。
主题情境 探究生男生女的奥秘
1星题 基础练
【任务一 区分男女性别的本质】
【概念建构】通过查阅资料,小点了解了男女染色体的
差别,知道人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根据所学知识回
答 题。
1.如果只考虑性染色体,正常男性产生的精子类型有( )
B
A.1种 B.2种 C.23种 D.46种
2.下列对人体细胞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B
A.不论男女,体细胞中都含有23对染色体,其中有一对性染
色体
B.男性生殖细胞内的染色体组成为22条
C.女性生殖细胞内的染色体组成为22条
D.女性体细胞内的染色体组成为22对
解析: 男性生殖细胞内的染色体组成为22条 或22条

【任务二 知道生男生女机会均等】
3.为响应国家“三孩”政策号召,小点的妈妈积极备孕,她已
经育有了两个男孩,那么她生下第三个孩子是女孩的概率是
( )
B
A. B. C. D.
4.小点通过学习了解到从人的性别决定方式看,生男生女取
决于( )
A
A.与卵细胞结合的精子类型
B.与精子结合的卵细胞类型
C.发育过程中胎儿的营养 D.父母的性格特征
2星题 中档练
【任务三 判断人的性别及染色体组成】
5.[2024·福建中考改编] 小点整理了有关人的生殖与遗传的笔
记,下列笔记中正确的是( )
B
A.母亲的卵细胞类型决定孩子性别
B.男孩的 染色体一定来自母亲
C.形成的生殖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
D.女孩体细胞染色体组成是
解析: 精子的类型决定孩子性别,A错误;生殖细胞
中的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的一半,C错误;
女孩的性染色体是 ,体细胞染色体组成是22对常染色体
,D错误。
6.小训是小点的同学,小训的父母响应国家政策,又生了弟
弟小练。不同来源的 染色体因含有的基因存在差异而有所
不同,那么关于小训和小练体细胞内的 染色体,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
C
A.小训没有与父亲相同的 染色体
B.小训没有与母亲相同的 染色体
C.小练没有与父亲相同的 染色体
D.小练没有与母亲相同的 染色体
解析: 儿子的染色体一定来自母亲, 染色体一
定来自父亲;女儿的其中一条 染色体可能来自父亲也可能
来自母亲。
7.[2023·湛江麻章区期末] 如图中甲、乙、丙、丁为小点同学
画的正常人体内的4个细胞简图,细胞内画出了性染色体的
组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细胞可表示女性的体细胞
B.乙细胞可表示男性的体细胞
C.丙细胞一定是卵细胞
D.丁细胞只能在男性体内产生

解析: 图中丙细胞的染色体可以表示含 染色体的精
子,也可以表示含 染色体的卵细胞。
8.如图是某人体细胞内染色体排序
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C
A.此人性别为女性
B.其体细胞内有23对基因
C.其体细胞内性染色体组成为
D.其体细胞染色体组成可表示为22

9.【逻辑推理】如图为小点家
庭的性别遗传示意图,小点的
染色体来自外公的可能性为
( )
A
A. B. C. D.0
人体正常体细胞中的染色体
常染色体
性染色体
数量:22对
数量:1对
功能:与性别有关
类型
XX
XY
决定
决定
女孩
男孩
1. 教材习题:完成P42课后练习。
2. 实践性作业:请你为“如何科学看待
生男生女”设计宣传方案,做一名小
小宣传员。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