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1生命的起源?2024-2025学年2024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学同步课件(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7.3.1生命的起源?2024-2025学年2024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学同步课件(共3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3-26 14:50: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7.3.1生命的起源
第七单元 生物圈中生命
的延续和发展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授课教师:********
班 级:********
时 间:********
学习目标
生命观念
描述生命起源的大致过程。
科学思维
尝试比较“神创论”“海洋化学起源说”和“宇生说”等几种生命起源观点,了
解每一种观点形成的背景和原因,提高比较、甄别各种观点的能力。
探究实践
认识生物学研究的常用方法——推测。
态度责任
通过对地球生命起源的探讨,进行热爱生命的教育,形成求知和敢于怀疑的品质。
展示一段地球上各种生物繁衍生息的视频,涵盖植物的开花结果、动物的繁殖后代以及人类的生育等场景。
提问学生:“从视频中我们看到了生命的不断延续,那你们知道生物是如何将自己的特征传递给下一代的?生命又是怎样在漫长的岁月中不断发展变化的呢?” 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 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
让学生分享自己所知利用多媒体展示皮肤的结构图片,讲解皮肤作为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的分泌物还有杀菌作用。
展示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摆动、胃酸的杀菌作用等相关图片和视频,介绍黏膜等作为人体的第二道防线,能清扫异物、吞噬和消灭病菌。
讲述当病原体突破前两道防线后,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就会发挥作用。通过图片展示淋巴细胞、抗体、抗原等概念,解释第三道防线是如何通过产生抗体来消灭病原体的。
(三)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15 分钟)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人体三道防线的特点,引导学生总结出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而特异性免疫是出生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给出一些具体的免疫实例,如皮肤擦伤后愈合、接种乙肝疫苗预防乙肝等,让学生判断属于哪种免疫类型,加深对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理解。
(四)免疫的功能(10 分钟)
讲解免疫具有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等功能。
通过案例分析,如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等,说明免疫功能异常时也会对人体造成不利影响,让学生全面认识免疫的功能。
(五)计划免疫(10 分钟)
介绍计划免疫的概念,即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各种安全有效的疫苗,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给儿童接种,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
展示我国儿童计划免疫程序表,讲解常见疫苗(如卡介苗、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等)所预防的疾病。
组织学生讨论计划免疫的意义,引导学生认识到计划免疫可以提高人群的免疫力,保护易感人群,预防传染病的流行,对个人和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六)课堂小结(5 分钟)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包括人体的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免疫的功能以及计划免疫的意义等。强调重点和难点知识,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
(七)课堂练习(5 分钟)
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如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教师巡视指导,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点评和反馈。
五、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学生对免疫与计划免疫的相关知识有了较好的理解。但在讲解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时,部分学生理解起来仍有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多结合实例进行讲解,加强学生的理解。同时,在课堂讨论环节,要进一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道的一些有趣的生命延续或生物进化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生物的生殖和发育(20 分钟)
植物的生殖
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植物的有性生殖过程,如桃花的传粉和受精、种子的形成等,讲解有性生殖的概念和特点,强调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以及遗传物质的重新组合。
展示植物无性生殖的实例,如扦插、嫁接、组织培养等,通过实物或图片介绍操作方法,让学生理解无性生殖的概念和优势,如繁殖速度快、能保持母体优良性状等。
组织学生讨论:在农业生产中,哪些植物适合用有性生殖,哪些适合用无性生殖,为什么?
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以昆虫为例,展示家蚕和蝗虫的生殖发育过程图片和视频,对比完全变态发育(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和不完全变态发育(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的特点,让学生举例说明常见的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昆虫。
介绍两栖动物(如青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强调其变态发育的特点,以及水环境对其生殖和发育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两栖动物数量减少的原因。
展示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包括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和育雏等阶段,讲解鸟卵的结构及其功能,让学生理解鸟类生殖发育过程的复杂性和对陆地环境的适应性。
人类的生殖和发育
利用图片和动画展示人类生殖系统的结构,简要介绍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的产生以及受精过程。
讲解胚胎发育的过程,从受精卵的形成、着床到胎儿的发育成熟,强调母体对胚胎发育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三)生物的遗传和变异(20 分钟)
遗传的物质基础
展示染色体、DNA 和基因的结构示意图,讲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即染色体由 DNA 和蛋白质组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
举例说明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如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豌豆的高茎和矮茎等,让学生理解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利用遗传图谱,讲解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过程,重点介绍染色体在生殖过程中的变化,以及基因随染色体的传递规律。
讲解基因的显性和隐性,通过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分析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表现以及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的关系,让学生学会用遗传图谱解释简单的遗传现象。
人的性别遗传
展示人类染色体图谱,讲解男女染色体的差异,即男性性染色体为 XY,女性性染色体为 XX。
利用遗传图谱分析生男生女的机会均等,让学生理解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消除性别歧视观念。
生物的变异
展示不同品种的菊花、果蝇的变异等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变异的现象,讲解变异的概念,即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
组织学生讨论变异的类型,如可遗传变异(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和不可遗传变异(由环境因素引起),以及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意义。
进行 “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 实验,让学生通过测量、统计和分析数据,体会变异的普遍性和特点。
(四)生物的进化(15 分钟)
生物进化的历程
利用生物进化树的图片,展示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从单细胞生物到多细胞生物、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等到高等的进化趋势。
介绍化石在研究生物进化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展示不同地质年代的化石图片,让学生了解化石是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
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说鸟类可能是由古代的爬行动物进化而来的?引导学生从形态结构、生理特征等方面寻找证据。
生物进化的原因
介绍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包括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和适者生存。
通过实例分析,如长颈鹿的进化、桦尺蛾体色的变化等,让学生理解自然选择是如何推动生物进化的,即生物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
组织学生讨论:在现代社会,人类活动对生物进化有哪些影响?培养学生关注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五)课堂总结(3 分钟)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包括生物的生殖和发育、遗传和变异以及生物进化的知识,构建知识框架。
强调生命的延续和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又奇妙的过程,鼓励学生继续探索生命的奥秘,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
5
课堂检测
4
新知讲解
6
变式训练
7
考试考法
8
小结梳理
学习目录
1
复习引入
2
新知讲解
3
典例讲解
推测是根据已知的事物,通过思维活动,对未知事物的真相提出一定的看法。
科学方法——推测
科学方法——推测
(1)神创论
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这一结论的获得就有许多化石证据的支持,而在这些证据面前,“神创论”不攻自破。科学推测还需要有严密的逻辑,也需要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做人。”
(2)自然发生论
当时的人们认为:腐肉生蛆;干涸的池塘一旦有水就会出现蝌蚪和青蛙;肉汤生出微生物等。
腐败的肉汤
斯帕兰扎尼的实验
肉汤在开口烧瓶中加热沸腾
冷却
繁殖许多微生物
肉汤在加棉塞烧瓶中加热沸腾
冷却
没有微生物繁殖
巴斯德的实验
煮沸肉汤,杀灭其中的细菌
一年后
一天后
肉汤仍澄清,没有细菌繁殖
打断瓶颈
肉汤变浑浊,细菌在肉汤中繁殖
(3)宇生说:地球上生命来自宇宙空间中的其他星球
陨石
有一些学者根据对宇宙空间中物质的研究,认为原始生命可能来自其他星球。
通过分析陨石的成分,大家可以对宇生说作出什么推测呢?
1969年,人们发现,坠落在澳大利亚默奇森镇的陨石中含有并非来自地球的氨基酸。另外,天文学家在星际空间发现了数十种有机物。
(4)海洋化学起源学说
地球上的原始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经
过极其漫长的化学进化过程逐渐演变
而成的。
地质学研究表明,地球大约是在46亿年前形成的,那时候地球的温度很高, 环境与现在的完全不同:天空中或赤日炎炎,或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
①原始大气中有哪些主要成分?
②地球上原始大气的成分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有什么明显的不同?
③你认为原始地球上存在生命吗?
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等。
没有氧气。
提问
不存在。
为什么地球形成之初没有生物存在?
原始地球表面想象图
小行星撞击地球想象图
地球上的陨石坑
科学的推测需要有确凿的证据,还需要有严密的逻辑,也需要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
地质学研究表明,地球大约是在46亿年前形成的。天空中赤日炎炎,或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
加热
原始的海洋
正电极
负电极
还原性大气
模拟降雨
冷却水
冷凝器
取样活塞
含有有机物的溶液
沸水
米勒的模拟实验
1953年,美国青年学者米勒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将甲烷、氨、氢气、水蒸气等气体泵入一个密封的装置,通过进行火花放电(模拟闪电),合成了多种氨基酸。
此外还有一些学者模拟原始地球的大气成分,在实验室里制成了另外一些有机物。
1.沸水模拟什么?
2.甲烷、氨、氢等气体模拟什么?
3.火花放电模拟什么?
4.冷凝器模拟什么?
5.该实验说明了什么?
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
小组讨论
加热
原始的海洋
正电极
负电极
还原性大气
模拟降雨
冷却水
冷凝器
取样活塞
含有有机物的溶液
沸水
原始地球(原始海洋)
原始大气
原始闪电
原始降雨
加热
原始的海洋
正电极
负电极
还原性大气
模拟降雨
冷却水
冷凝器
取样活塞
含有有机物的溶液
沸水
从米勒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因此,从无机物生成有机物,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
原始地球为生命的产生提供了哪些条件?
原始大气
物质条件
原始海洋
场所条件
能量条件
宇宙射线、闪电、紫外线
思考讨论
演 变
无机小分子物质
生 成
形 成
组 成
场所
场所
场所
场所
原始大气
原始海洋
有机小分子物质
有机大分子物质
多分子体系
原始生命
原始海洋
原始海洋
原始生命的诞生过程
(已实验证明)
原始地球形成生命过程的推测:
科学家进一步推测,有机小分子随着雨水汇集到原始海洋,经长期演变,最终形成简单的原始生命。
任务二、了解海洋化学起源说
总结
某地区曾发生了一场罕见的陨石雨,科学家们在陨石表面发现了多种有机小分子物质,你以此能得出怎样的推测结论?
学以致用
主题情境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1星题 基础练
【探索一 原始生命形成的条件和场所】
1.早期地球不适合生物生存,原因是原始大气中不存在
( )
A
A.氧气 B.氢气 C.甲烷 D.氨气
2.[2024·郑州模拟] 我国的“天问一号”从火星传回高清图像,
清晰显示火星北极有冰盖。假如火星上存在生命,且与地球
生命的形成过程相同,那么原始生命会诞生在( )
B
A.原始大气 B.原始海洋 C.原始陆地 D.原始火山
【探索二 认识生命起源的假说】
3.科学家推测,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顺序是( )
D
①诞生原始生命 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
③构成独立的体系 形成有机大分子物质
A.②③④① B.①②③④ C.③④②① D.②④③①
2星题 中档练
【探索三 生命起源的推测】
4.根据原始地球的环境条件,推测地球上最早的原始生命的
生存可能( )
B
A.需要营养和氧气 B.需要营养,不需要氧气
C.不需要营养和氧气 D.不需要营养,需要氧气
解析: 刚形成的原始生命体内不含叶绿素,不能通过
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其营养方式是异养的可能性较大,又
因为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原始生命的呼吸方式是无氧呼吸
的可能性较大。因此推测地球上最早的原始生命的生存可能
需要营养,不需要氧气。
5.[2024·大同月考] 我国学者对从天外飞来的吉林陨石雨中收
集到的陨石进行了分析,找到了氨基酸、核苷酸等多种小分
子有机物,并测知陨石年龄为46亿年,这项研究成果可以证
实( )
D
A.有机小分子物质在海洋里生成
B.原始地球上能够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
C.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于46亿年前左右
D.原始生命可能来自宇宙其他星球
6.[科学思维]深海热泉高温、缺氧、无光,与地球早期生
命诞生时的环境极其类似,热泉中的自养型细菌能利用热泉
喷出的硫化物和能量制造有机物,其他动物则以这些细菌为
食。迄今科学家们已发现数十个这样“暗无天日”但却生机勃
勃的深海热泉生态系统。根据以上事实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 )
A.生命起源可能与深海热泉有关
B.有的生物无需阳光也可制造有机物
C.最早诞生的生物可能是细菌
D.所有生态系统都需要利用太阳能

7.【逻辑推理】2024年嫦娥六号返回器成功返回地球,这是
全球首次在月背采集岩石和土壤样本,这些样本可以提供有
关月球和太阳系起源及其早期生命起源的新见解。如果月球
数据显示出下列证据,则推测严密的是( )
C
A.由土壤成分推测月球背面有生命
B.由月壤中含有水推测月球背面有水生生物
C.由清晰细胞结构推测月球背面有生命
D.由氢气和氨基酸推测月球背面有生命
神创论
自然发生学说
海洋化学起源说
宇生说
热泉生态系统
原始生命
产生的条件
物质条件:
原始大气(没有氧气)
能量条件:
宇宙射线、闪电、紫外线等
场所条件:
原始海洋
原始生命
产生的过程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1. 教材习题:完成P55 课后练习。
. 实践性作业:上网搜集有关宇生论的资料,与同学进行交流。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