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倒计时历史大突破: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20分。
1.罗马凯旋式分为大小两种。大凯旋式是独裁官、执政官和裁判官在彻底战胜外敌、杀死至少5000名敌人、拓展了疆土后才能在罗马举行的游行并陈列战利品的仪式。小凯旋式的荣誉授予那些已取得胜利,但战争尚未正式结束的将军,或级别不够高的将军,或战胜海盗的将军。罗马社会对凯旋式的重视( )
A. 固化了罗马社会的等级差别 B. 巩固了共和国的政治根基
C. 适应了罗马建立帝制的需要 D. 增强了公民集体认同意识
2.随着罗马领土的不断扩张,希腊城邦与希腊化国家纷纷讨好罗马。罗马在学习希腊文化的同时,却对希腊的民主政治持批评态度,他们认为希腊式公民投票是“暴怒中的群氓的举手和无约束的喊叫”。这反映出( )
A. 希腊文化的中心逐渐东移 B. 寡头政治有助于国家政局稳定
C. 罗马治国理念具有务实性 D. 民主政治导致了希腊城邦衰落
3.古代罗马城内的政治中心是位于城市中心的帝国广场群,具体的行政事务办理场所则位于城郊。古罗马城有公共浴场、公共剧院、角斗场、音乐厅和图书馆,它们与商业区、居民区交融,看似杂乱无章,却使人民的生活更加舒适、便捷有序。这反映古罗马( )
A. 政治制度重视公民权利 B. 城市布局服务于商业需要
C. 城市规划深受宗教影响 D. 强调城邦至上的施政理念
4.公元378年,罗马帝国东部地区皇帝瓦伦斯在与哥特人的战争中战死;随后西部皇帝格拉提安任命将领狄奥多西为东部地区军事长官,次年成为东部地区皇帝。对于狄奥多西成为皇帝,学者指出其既具有偶然性,同时也有必然性,因为百余年间,罗马帝国皇帝均是军队将领出身,或在即位前曾统帅过军队。由此可推知,当时( )
A. 罗马帝国政治权力与战争联系密切 B. 东罗马帝国附属于西罗马帝国
C. 蛮族入侵影响了罗马帝国权力格局 D. 罗马社会军国主义色彩较强烈
5.雅典法庭设有由两个陶盆组成的水钟,用以为控方和被告的陈述和自辩计时,时间长短取决于诉讼的类型或被控所犯之罪的性质。如有人觉案情很清楚,陈述或辩解下去已无必要就会大吼“把水泼掉!”,若多人同时发出如此吼叫,审判就会受到影响。这说明古代雅典( )
A. 审判体现民主原则 B. 国家权力被误用滥用
C. 司法程序缺乏规范 D. 公民政治参与热情高
6.在希腊文里,“公民”(Polites)一词本身就源自城邦(Polis),意为“属于城邦的人”。亚里士多德说:“城邦的含义就是为了要维持自给生活且具有足够人数的一个公民集体”。这反映了在古代雅典( )
A. 城邦公民的基础逐步扩大 B. 自然经济为社会发展提供了保障
C. 城邦与公民互为存在条件 D. 城邦公民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7.公元前4世纪,雅典演说家德摩斯梯尼在演说中提到,雅典人皮洛斯被剥夺了公民权,由于生活穷困,他混入民众法庭(陪审法庭)骗取津贴,结果被判处死刑。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①德摩斯梯尼生活在伯利克里改革之后
②雅典民主仅适用于城邦的高等级公民
③所有雅典人都有权获得城邦发放的津贴
④只有雅典公民才能担任民众法庭的陪审员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8.在古代雅典,观看戏剧是一项重要的公民活动。察集于同一剧场的公民观看同样的表演,经历同样的感受,这样相同的经历使他们意识到他们之间滋生了一种共同的情感。这说明古代雅典戏剧( )
A. 消弭了公民间的差别 B. 践行了直接民主的原则
C. 增强了城邦的凝聚力 D. 培养了公民的责任意识
9.公元前8世纪~前6世纪,古希腊狭小的城邦不能满足生活所需,于是不断地进行海外殖民运动。其中以小亚细亚沿海、黑海周围的希腊城邦尤为繁荣,其政治经济活动也和母邦相同。这( )
A. 反映出希腊化世界的形成 B. 体现出文明的多元一体特征
C. 源于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 D. 易引发与波斯帝国间的冲突
10.如图为该帝国鼎盛时期疆域示意图(阴影部分)据记载:“(帝国)从印度河到多瑙河,从喜马拉雅山脉的西面到撒哈拉沙漠。无论从规模和持久性上来说,还是从展现和维持权力的能力上来说……在世界历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该帝国( )
A. 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官僚、税收体系 B. 将中国的造纸术传入欧洲
C. 任用马其顿和希腊人担任主要职务 D. 扩大了罗马法的适用范围
11.1800年,美国总统、联邦党人亚当斯要求政见不同的内阁成员皮克林辞职,遭到皮克林拒绝,于是亚当斯将其免职。皮克林因此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被总统免职的内阁成员。亚当斯此举( )
A. 加强了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 B. 体现了总统与内阁之间权限不明
C. 行使了宪法赋予总统的职权 D. 反映了联邦党与其他党派的斗争
12.歌德在造访罗马后说道:“一个人如果看到了罗马,他就看到了一切。”如今的罗马早已从威势赫赫的庞大帝国,浓缩为一座被誉为“永恒之城”的古城,然而欧洲的精神内核与文化源头,依然植根于昔日罗马帝国的荣光。下列史实中能够印证上述论断的是( )
A. 万神殿穹顶圆形堂样式影响后世欧洲的建筑风格
B. “史学之父”修昔底德开创了叙事体的撰史体裁
C. 古罗马的骑士和市民文学在欧洲文化中影响深远
D. 屋大维时期儒略历经修订后成为世界通用的公历
13.弗格森在《美国革命史》中说:“1776年革命派认为自由是保护个人权利,反对政府暴政的侵犯。1787年联邦派所要保持的自由,按他们的理解,则是反对群众暴政的侵犯。”以下解释中,合乎美国历史的有( )
A. 前者主张建立松散的邦联以保护个人权利并反对暴政
B. 后者主张建立紧密的联邦以保护个人权利并反对暴政
C. 革命派与联邦派都笃信启蒙思想并主张保护个人权利
D. 革命派与联邦派在保护个人权利问题上是根本对立的
14.公元前11世纪,雅典废除了王政,设立终身执政官,随后又以十年一届的任期取代终身制。公元前682年又改为一年一届,并使执政官的人数增加为多人。公元前594年,建立四百人会议,实际执掌国家最高统治权。从这一历程可看出雅典( )
A. 公民的权力范围不断扩大 B. 民主政治的形成具有渐进性
C. 公民的法律地位趋于平等 D. 民主与专制的斗争充满曲折
15.屋大维成为罗马元老院的“首席元老”,并接受元老院授予的“奥古斯都”“统帅”“大祭司长”“国父”“神之子”等诸多尊号。他的权力也是每十年由元老院授权,期满后继续授权,在形式上是任期制。由此可见,屋大维的统治( )
A. 推动了民主进程 B. 保留了罗马传统因素
C. 颠覆了寡头统治 D. 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16.传统“普世罗马帝国”理念包括三个层面:恢复古罗马帝国疆域、维系古罗马政治体制,以及传承古罗马帝国名号及其代表的地中海威权。在“罗马困境”冲击之下,7—8世纪的拜占庭统治者不仅逐渐放弃对西部疆域的传统诉求,还在法律编纂中弱化甚至部分放弃“普世罗马帝国“理念中的”罗马”内核。这反映出( )
A. 后查士丁尼时代皇权严重削弱 B. 罗马法律的编纂不能适应时代要求
C. 东罗马帝国统治者进取心衰退 D. 拜占庭帝国疆域缩减国力损耗严重
17.公元前5世纪,雅典建立起强大的海上力量,大量第四等级公民进入海军并开始领取薪资。亚里士多德表示:“这些人(海军)都来自人民,正是他们使国家变得强大,而那些重装步兵和贵族所发挥的作用却远逊于此。鉴于此,国家公职向所有人开放,使他们通过抽签和举手表决当选。”据此可知雅典海军的发展( )
A. 强化了政治中的民主因素 B. 确立起平民的社会主导地位
C. 给政府财政带来极大压力 D. 挤压了雅典陆军的发展空间
18.自公元前7世纪中后期起,以自耕农为主体的重装步兵成为军队主力。战斗中决定性的力量不是个人的技艺,而是整个方阵的力量,将领的作用虽不是可有可无,但不是决定性的,因此古希腊城邦的交战中,常有将领阵亡而整个战斗取得胜利的现象。这( )
A. 表明公民是城邦制度的基础 B. 催生了城邦的集体主义精神
C. 刺激了海外殖民活动的兴起 D. 反映出民众统一意识的形成
19.公元前451年,雅典以更加严格的规定来重新定义公民政治团体。公民权法重申女性和定居在城邦的外邦人不具公民权,还规定一个人必须在父母双方均是雅典人的情况下才能被投子公民权。这些规定( )
A. 导致民主政治走向衰落 B. 进一步凸显直接民主的弊端
C. 加剧平民与贵族的对立 D. 有利于强化公民的政治认同
20.优美的神话、严肃的悲剧、诙谐的喜剧,成为世界文学的瑰宝;希罗多德首创“历史”一词,是西方“历史之父”;修昔底德成为政治史传统的奠基人;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这说明( )
A. 民主政治造就辉煌灿烂的希腊文化 B. 古希腊文明领先于世界其它的文明
C. 文化发展促进人文主义的对外传播 D. 城邦制度促进了公民创造力的发挥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清朝的户籍管理制度发生过诸多变化。顺治年间实行编审制,各地方政府向中央呈报带有纳粮户的人丁、丁银、田赋等内容的《编审册》。康熙二十五年,清廷以户籍编审期限太宽,胥役得以任意作弊,将户籍编审期限定为一年岁底造报。康熙五十一年又廷议改为“五岁一编审”。乾隆三十七年又以“五年编审,不过沿袭虚文,无裨实政”为由“停编审造册”。编审造册虽停,但人口统计并未停止。自乾隆五年开始,各地方政府需要呈报“民数”“以验盛世闾阎繁富之征”。相较于统计严格、详实的编审制,各地上报的“民数”大致只包括人口数量、性别等数据,但覆盖范围却扩大到“内地十八省”的男女老少全部人口。
——摘编自赵尔巽《清史稿 食货志》
材料二 1787年通过的美国宪法第1条第2款有如下规定:众议员名额和直接税税额,在本联邦可包括的各州中,按照各自人口比例进行分配。各州人口数,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自由人总数包括必须服一定年限劳役的人,但不包括未被征税的印第安人。人口的实际统计在合众国国会第一次会议后三年内和此后每十年内,依法律规定的方式进行。
——摘编自《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前中期户籍管理制度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前期的编审制和美国1787年人口统计制度的不同,并分析原因。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霍布斯阐述社会契约论的观点之时,英国已经处在对君主制的持续不断的反抗中,似乎没有哪一个君主能满足包括罗马天主教徒、苏格兰长老会教友、清教徒和教友会教徒在内的不信奉国教者与英国国教教徒之间相互冲突的意愿。詹姆士一世( 1603-1625年在位)和他的儿子查理一世(1625-1649年在位)控制的政府把海军和军事部门的钱都用完了,被迫召开议会要求得到更多的资金。议会的很多成员——地主、日益变富的城市商人、律师、清教徒和其他不信奉国教的教会成员,也包括国教的神职人员——都不愿意上缴国王强征的钱。当查理一世欲在未经议会同意的情况下征收赋税时,1640年议会势力向他发起了战争。最终,他被克伦威尔(护国公)领导的议会势力所处死。
——摘编自【美】霍华德 斯波德克《全球通史》
材料二英国“光荣革命”和法国大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典范,它们对世界历史进程具有深远的影响。英国“光荣革命”以一种相对和平的方式结束王权专制并建立起了君主立宪制,为英国在随后的工业大革命中提供了政治保障;法国大革命虽然吹响了世界自由、平等、博爱以及民主的号角,赢得了现实,却输掉了历史。人们自以为打破了旧制度,但在虚幻的新制度中过着旧制度的生活却不自知。
——摘编自蒋娅芳《英国“光荣革命”的渐进性与法国大革命的激进性比较刍议》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英王查理一世被处死的社会政治及思想原因。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革命与妥协”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符合逻辑)。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西周是由姬姓诸侯与异姓诸侯组成的政治共同体,周王是这一政治共同体的统治者。周王室直接控制的王畿(包括丰镐和洛邑)被称为“中国”。西周文献中的“中国”也被比作“夏”,大多指向周王族,故“夏”均为单数;这时的“蛮夷”既有受封为异姓诸侯者,也有游离于西周之外者。春秋时期,“夏”逐渐扩展为“诸夏”“华夏”。“中国”不再是周王室独享的领地和权力中心。《左传》记载,东夷诸国与鲁国朝贡多达数十次;齐鲁“夹谷之会”时,齐景公曾奏“夷狄之乐”。战国时期,随着周王影响力的式微,政治共同体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华夏共同体。诸侯兼并大大拓展了华夏间的深度同质化和对异质文化的排斥,华夏文化认同日趋强劲。战国时,诸侯追求的是变法图强,以中央集权制度实现“中国”境内华夏文化共同体的一统,即“以中国一统”。战国诸子津津乐道于对华夏共祖的探究,对“夷夏”是否一体则鲜有关注。
——摘编自武沐等《大一统视域下的司马迁炎黄共同体理论》
材料二亚里士多德曾将古希腊城邦定义为“一个政体之下的公民共同体”。这里的“政体”一词的希腊文本义即为“城邦制度”。公元前 8世纪起,希腊城邦制度确立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是立法。著名的例子有斯巴达的莱库古立法和雅典的梭伦立法,此外还有米提林的皮塔科斯“制定了法律,但却未建立政体”等记载。有的“立法者”不仅为自己的城邦立法,甚至还为其他城邦立法。古代希腊城邦共同体的政体各不相同,但都是以“宪法”或者“法律”的形式确立下来的。现代西方社会高度分化,人们的民主生活和希腊城邦公民共同体生活全然不同。古代希腊人并未完全发展出为了保障个人自由而必须限制国家权力的观念。即使在雅典民主政治之下,公民个体言论和行为的自由实际上置于公民集体的监督之下。尽管苏格拉底并不认同民主政治,但他最终还是遵从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不愿逃避城邦对他的判决。
——摘编自黄洋《希腊城邦政治与西方法治传统的建立》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先秦时期华夏共同体形成的背景和意义。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城邦共同体与华夏共同体的不同点,并说明古希腊城邦政治与现代西方民主制度的关系。
(3) 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先秦时期的中国和古代希腊政治形态差异的认识。
1.【答案】D
2.【答案】C
3.【答案】A
4.【答案】A
5.【答案】A
6.【答案】C
7.【答案】D
8.【答案】C
9.【答案】D
10.【答案】A
11.【答案】C
12.【答案】A
13.【答案】C
14.【答案】B
15.【答案】C
16.【答案】D
17.【答案】A
18.【答案】A
19.【答案】B
20.【答案】D
21.【答案】【小题1】变化:由严格、详实的编审制到各省简单上报“民数”户籍统计范围由纳税人口拓展到全部人口。
原因:赋税征收逐渐淡化人丁标准,雍正时期实行“摊丁入亩”人口数量是农业社会衡量国家繁荣程度的重要标志。
【小题2】不同点:编审制下的户籍统计主要服务于经济目的,即赋税征收;编审制的统计对象为“丁口”,即承担赋役的成年男子数。美国1787年的人口统计除服务于经济目的外还有政治目的,即议席分配;美国人口统计对象为自由民和黑奴,黑奴按五分之三计算,印第安人不计入人口总数。
原因:清朝前期中国实行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美国1787年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清朝前期小农经济占主导;美国1787年北方主要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南方主要发展奴隶制种植园经济。
22.【答案】【小题1】原因:英国封建专制统治激化了社会矛盾;英国议会制度的发展;天主教、清教与英国国教的冲突;社会契约论等启蒙思想的传播发展。(任答三点即可)
【小题2】示例:
认识:革命与妥协都是资产阶级革命的方式。
英国在资产阶级暴力革命后,通过“光荣革命”实现了政权和平过渡,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实现英国政治、经济迅速近代化;法国通过轰轰烈烈的革命方式,虽然沉重打击了封建势力,但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社会秩序的混乱,始终未能进入最发达国家行列。所以,把握好革命与妥协的关系,更能促进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23.【答案】【小题1】背景:西周政治文化的影响;诸侯兼并,华夏认同形成与发展;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百家争鸣的文化影响。
意义: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强;为后来的统一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促进中华文明不断发展和繁荣。
【小题2】不同:古希腊城邦共同体强调公民的地位,注重法律的作用;华夏共同体更强调的是血缘关系和文化认同。
关系:古希腊城邦政治强调“直接民主”,为现代西方民主制度的“间接民主”,提供了某些基础;希腊城邦共同体的政体各不相同,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下来,这为现代社会的法治传统提供了雏形
【小题3】认识:先秦时期的中国和古代希腊的政治形态存在显著的差异。中国的华夏共同体更注重血缘、文化和政治上的统一,而希腊城邦共同体则更强调公民个体的自由和城邦的自主性。这些差异反映了两种文化和社会结构的不同,也体现了各自历史发展的独特路径。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