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考试卷(安徽专用)(原卷版 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考试卷(安徽专用)(原卷版 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3-25 15:57:44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考试卷(安徽专用)
(考试时间:100分钟,分值: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八年级下册第1-11课。
5.难度系数:0.7。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纪元。对“新纪元”的理解正确的是( )
A.中国从此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B.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C.中国大陆已经获得全部解放 D.我国封建土地制度彻底摧毁
【答案】B
【详解】根据题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成立,也标志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历史,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B项正确;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通过三大改造,1956年完成,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中国大陆已经获得全部解放,排除C项;1952年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彻底摧毁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排除D项。故选B项。
2.人民解放军进入西藏后,处处为群众做好事,很快出现了拥军的热情,他们称解放军为“甲萨巴”(新汉人)。1950年6——8月,各藏区共有三百多名青年加入解放军。这有利于( )
A.新中国的成立 B.消除地域差异
C.和平解放西藏 D.完成土地改革
【答案】C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很快出现了拥军的热情”“1950年6至8月,各藏区共有三百多名青年加入解放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现象表明人民解放军入藏,得到藏族人民的拥护,有利于实现西藏的和平解放,C项正确;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举行,标志着新中国成立,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题干反映的是人民解放军入藏受到欢迎的现象,与消除地域差异无关,排除B项;西藏完成土地改革的时间是1959年,且“藏区青年加入解放军”与完成土地改革并无直接关系,排除D项。 故选C项。
3.下面两位历史人物身上体现出的共同精神是( )

A.淡泊名利、默默奉献 B.脚踏实地、实事求是
C.独立自主、敢闯新路 D.英勇顽强、舍生忘死
【答案】D
【详解】据图示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邱少云为了不暴露部队任务,忍受美军燃烧弹的火势,直至壮烈牺牲,黄继光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枪眼,他们都展现出了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精神,D项正确;“淡泊名利、默默奉献” 更多地体现长期坚守岗位,不追求名利的人,与黄继光、邱少云在战场上的事迹所体现的精神不符,排除A项;“脚踏实地、实事求是” 侧重于强调做事的态度和遵循客观规律,与黄继光、邱少云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战斗的精神内涵不相关,排除B项;“独立自主、敢闯新路” 主要是在探索发展道路等方面的精神特质,和抗美援朝战斗中两人的表现不契合,排除C项。故选D项。
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总结了中国共产党过去领导土地改革的经验和教训,提出保存富农经济,不动中农土地,限制没收地主财产范围等政策,以保护中农和分化地主阶级。这一举措( )
A.调动了人民抗战热情 B.有效减少了改革阻力
C.加速了解放战争胜利 D.实现了土地国家所有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提出保存富农经济,不动中农土地,限制没收地主财产范围等政策,以保护中农和分化地主阶级”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对地主和富农的政策发生了重要修改,由征收多余土地财产改为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这种修改的目的在于减少改革中的阻力,从而推动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B项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是在1950年,此时新中国已经成立,抗战早已结束,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A项;解放战争胜利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无关,排除C项;新中国土地改革变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实现了土地国家所有与土地改革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5.人民币是中国的象征,其图案和纹饰记录中国人民的生活和梦想。第三套人民币(1953年版)(下图)反映的时代梦想是( )
A.民主法制,坚实保障 B.改善交通,共同富裕
C.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D.发家致富,科教兴国
【答案】C
【详解】根据题干“第三套人民币(1953年版)”上的图片可知,与此相关的是汽车、飞机和轮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3年开始执行,它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因此,反映的时代主题是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C项正确;“民主法制,坚实保障”主要与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相关,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虽然题干中涉及的均是交通工具,但与题干主旨反映的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不符,排除B项;科教兴国反映的是对教育的重视,与题干主旨反映的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6.习近平同志说过:“我们要以宪法为最高法律规范,继续完善以宪法为统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把国家各项事业和各项工作纳入法制轨道。”60年前,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诞生于( )
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共一大 D.中共七大
【答案】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B项正确;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于1949年3月5日—13日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举行,会议作出的各项政策规定,不仅对迎接中国革命在全国的胜利,而且对新中国的建设事业,都具有重要指导作用,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中共一大于1921年7月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中共七大于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在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举行,大会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7.要使中国在缺乏积累的前提下启动工业化,并在相当短的时期内完成工业体系的初步构建,政府必须具有强大的调动和配置资源的能力,而对农民、企业等经济主体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政府获取这种能力的最为直接和有效的途径。材料主要表述了社会主义改造的( )
A.背景 B.原因 C.影响 D.特征
【答案】B
【详解】据题干“要使中国在缺乏积累的前提下启动工业化······而对农民、企业等经济主体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政府获取这种能力的最为直接和有效的途径”可知,这清晰说明了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B项正确;背景通常是指某一事件发生时的大环境、客观状况等,材料重点强调的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缘由,并非单纯阐述当时的背景情况,排除A项;影响是指事件发生后所产生的结果,材料未提及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带来的各种影响,排除C项;特征是指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别显著的征象、标志,材料没有描述社会主义改造在方式、过程等方面的特征,排除D项。故选B项。
8.下图为1952年王彬创作的宣传画《组织起来力量大》。该作品反映了( )
A.生产资料公有制基本建立 B.工业化建设取得显著成就
C.生产关系变革的初步探索 D.人民公社化运动全面推行
【答案】C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1952年王彬创作的宣传画《组织起来力量大》”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宣传画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鼓励农民组织起来,开展互助合作,这与当时农村生产关系变革的初步探索相符,C项正确;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生产资料公有制基本建立,时间不符,排除A项;宣传画的主题是农业方面的信息,与工业化建设无直接关联,排除B项;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于1958年,与1952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9.下图是上海市杨浦区公私合营麫切工坊饮食商店股东李昌安每年领取定息的凭证,上面写着“年息5%”、“1958年填发”等字样,它反映出新中国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是( )
A.无偿没收 B.和平赎买 C.集体合作 D.市场经济
【答案】B
【详解】据题干“上海市杨浦区公私合营麫切工坊饮食商店股东李昌安每年领取定息的凭证,上面写着‘年息5%’、‘1958年填发’等字样”和所学知识可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国家采取了“和平赎买”的政策,即国家通过有偿的方式,逐步将私营企业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并保证私营企业主的既有利益,允许他们在一定时期内从企业中抽回一部分资金和实物,作为补偿,这种政策既实现了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又避免了激烈的阶级对抗和社会动荡,B项正确;无偿没收与凭证上“年息5%”的表述相矛盾,如果政策是无偿没收,就存在领取定息的情况,排除A项;集体合作主要是针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方式,与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方式不同,排除C项;在1958年,中国尚未实行市场经济体制,而是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下,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也是在这一背景下进行的,排除D项。故选B项。
10.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后中国开始全面社会主义建设。这次会议( )
A.制定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B.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
C.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 D.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答案】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根据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经在我国建立起来的新形势,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中共八大以后,我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C项正确;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排除A项;1953年,中国共产党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总路线规定,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排除B项;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排除D项。故选C项。
11.史料是指可以作为研究或讨论史实根据的资料,要能客观公正地反映历史。根据所学知识,1958-1961年期间中国出现的真实场景应是( )
A.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
B.“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花生亩产一万零五百多斤”
C.没有翅膀要飞天,不坐飞机坐火箭,莫说指标能实现,白云也能摘几片
D.良田荒,薯叶枯,青壮炼钢去,童变田间忙
【答案】D
【详解】根据题干“1958-1961年期间中国出现的真实场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8 - 1961 年中国经历了 “大跃进”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大炼钢铁” 运动使大量劳动力从农业生产中脱离,造成农业生产受到冲击,D项正确;“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是 “大跃进” 时期典型的浮夸风言论,严重脱离实际,不能真实反映当时的场景,排除A项;“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花生亩产一万零五百多斤”,这样的产量数据远远超出了正常农作物的产量范围,是 “大跃进” 时期浮夸风的体现,并不是真实的农业生产产量,不能反映 1958 - 1961 年的真实场景,排除B项;“没有翅膀要飞天,不坐飞机坐火箭,莫说指标能实现,白云也能摘几片”,同样充满了不切实际的幻想,是 “大跃进” 时期浮夸、冒进思想的表达,不是真实场景的写照,排除C项。故选D项。
12.五一劳动节,同学们参观了当地举办的建国后英雄模范人物展,看到以下一组图片。他们身上共同体现了( )
A.开天辟地、立党为公精神 B.勇于战斗、乐观主义精神
C.保家卫国、英雄主义精神 D.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精神
【答案】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王进喜、焦裕禄、雷锋、邓稼先都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英雄模范人物,,当时的建设者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诠释着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他们身上体现了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时代精神,D项正确;开天辟地、立党为公精神是建党精神的内涵,排除A项;勇于战斗、乐观主义精神是长征精神的内涵,排除B项;保家卫国、英雄主义精神是抗美援朝精神的内涵,排除C项。故选D项。
1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下列与之最符合的是( )
A.开天辟地 B.生死攸关 C.伟大转折 D.当家作主
【答案】C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并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C项正确;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排除A项;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排除B项;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从此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排除D项。故选C项。
14.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设立了经济特区,开放了沿海、沿江城市及内陆省会城市;21世纪初,先后设立上海自贸区、重庆两江新区、雄安新区等;近年来,我国多次举办进博会、链博会等。这表明( )
A.对外开放是基本国策 B.部分地区需拉动经济促发展
C.对外开放进一步深化 D.对外开放反映人民群众心声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设立了经济特区,开放了沿海、沿江城市及内陆省会城市;21世纪初,先后设立上海自贸区、重庆两江新区、雄安新区等;近年来,我国多次举办进博会、链博会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以及内陆省会城市,再到之后设立的上海自贸区,重庆两江新区和雄安新区等体现了我国坚持对外开放,推进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化,C项正确;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但是题干主要体现了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排除A项;从题干中对外开放不断深化的表现中无法得出部分地区需拉动经济促发展的结论,排除B项;题干没有涉及人民群众对对外开放的态度,仅体现了对外开放层次的深入,因此无法体现对外开放反映人民群众心声,排除D项。故选C项。
15.“近代中国开放是在国家主权的独立完整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况下的被迫开放;现代中国开放则是在维护国家主权完整前提下的主动开放。”下列属于我国现代第一批对外主动开放城市的是( )
A.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B.深圳、珠海、广州、厦门
C.深圳、上海、汕头、厦门 D.深圳、珠海、汕头、宁波
【答案】A
【详解】根据题干关键信息“现代中国开放则是在维护国家主权完整前提下的主动开放”“我国现代第一批对外主动开放城市”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A项正确;广州、上海、宁波属于1984年中国进一步开放的沿海城市,排除BCD项。故选A项。
16.它在中共十九大上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它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它”指的是( )
A.邓小平理论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科学发展观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答案】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1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在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D项正确;邓小平理论在中共十五大被确立为党指导思想,排除A项;中共十六大将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排除B项;中共十八大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指导思想,排除C项。故选D项。
17.习近平总书记说:“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指导我们党作出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我们国家要取得今天的发展成就是不可想象的。”对于邓小平同志历史地位的评价最准确的是( )
A.祖国统一的推动者 B.经济体制改革理论的探索者
C.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引领者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一“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指导我们党作出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我们国家要取得今天的发展成就是不可想象的。”结合所学可知,邓小平同志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核心领导人。他提出并推动实施了改革开放政策,明确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方向,规划了“三步走”战略目标,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等,C项正确;邓小平确实在祖国统一方面有贡献,比如提出“一国两制”构想,但与改革开放无关,排除A项;邓小平确实推动了经济体制改革,但选项中的“探索者”可能不够全面,因为他的贡献不止理论探索,还包括实际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排除B项;虽然邓小平确实引领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但“总设计师”这个表述更具体,更直接对应题干中的“指导我们党作出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排除D项。故选C项。
18.编制历史年代尺是学习历史的好助手。对下图年代尺解读最全面、最准确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善
C.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的不断发展 D.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探索
【答案】B
【详解】根据图中年代尺和结合所学知识,1992年,提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2002年中共十六大把江泽民“三个代表”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2012年中共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2017年中共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因此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完善,B项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指的是新中国成立、抗美援朝、土地改革等历史事件,排除A项;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的不断发展指的是科技、社会、文化等角度的发展,排除C项;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指的是1956年至1976年间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并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排除D项。故选B项。
19.下列举措与新发展理念对应错误的是( )
选项 举措 理念
A 合理划定高污染燃料禁燃区,有序推进散煤替代,探索推进符合临沂实际的经济型、清洁型取暖方式 绿色
B 对在临沂市入选的国家级、省级人才工程领军人才,给予最高500万元经费支持 协调
C 临沂建成14处示范性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实施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7000户 共享
D 临沂构建到青岛、日照公海联运大通道,开行临沂—欧洲卡航等运输线 开放
A.A B.B C.C D.D
【答案】B
【详解】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据所学知识可知,“对在临沂市入选的国家级、省级人才工程领军人才,给予最高500万元经费支持”,这一举措是为了吸引和留住人才,激发人才的创新活力和创造力,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体现的是创新发展理念,而不是协调发展理念。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比如城乡区域协调、经济社会协调等。所以该选项举措与理念对应错误,B项符合题意,选择B项;A项举措旨在减少污染排放,保护生态环境,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与绿色发展理念强调的注重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相契合,所以该选项举措与理念对应正确,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C项举措是为了让老年人能够更好地享受养老服务,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体现了共享发展理念强调的注重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所以该选项举措与理念对应正确,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D项举措加强了临沂与外部地区的联系和交流,拓展了对外经济合作的空间,体现了开放发展理念强调的注重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所以该选项举措与理念对应正确,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20.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和重要执政理念。它的基本内涵是( )
A.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B.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
C.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 D.祖国统一、科技发达、社会和谐
【答案】A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2012年11月,习近平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2013年,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国家主席。在会上,他深刻阐述了中国梦的宏伟蓝图,强调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A项正确;2012年11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三个自信”,分别是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排除B项;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与材料不相符,排除C项;祖国统一、科技发达、社会和谐不是中国梦的内涵,排除D项。故选A项。
第Ⅱ卷
二、辨析改错(共8分)
21.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通过重要会议制定的。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共4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
【 】(1)中共八大明确指出,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987年,中共十二大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中共十八大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中共十四大提出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计划经济体制结合起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2分);
(2)【×】(1分) “中共十二大”改为“中共十三大”;(1分)
(3)【×】(1分) “中共十八大”改为“中共十九大”;(1分)
(4)【×】(1分) “计划经济体制”改为“市场经济体制”。(1分)
【详解】
(1)根据所学可知,中共八大明确指出,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故题干表述正确。
(2)根据所学可知,1987年中共十三大,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了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故题干表述错误,应把“中共十二大”改为“中共十三大”。
(3)根据所学可知,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故题干表述错误,应把“中共十八大”改为“中共十九大”。
(4)根据所学可知,中共十四大提出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结合起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题干表述错误,应把“计划经济体制”改为“市场经济体制”。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共34分)
22.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实施了一系列经济政策,这些政策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1953—1957年工业生产情况简表
工业生产发展情况 中国 英国 美国
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速度 18% 4.1% 2.8%
增产400万吨钢所用时间 5年 24年 15年
材料二 到1956年底,全国加入农业合作社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96.3%,加入手工业合作社的人数占手工业者总数的91.7%;全国私营工业人数的99%、私营商业人数的8%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摘编自朱玉湘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
(1)材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2分)列举这一时期中国的建设成就。(4分)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结合所学知识,并说一说三大改造的历史影响。(4分)
(3)综上所述,你认为国家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哪些原则?(4分)
【答案】
(1)原因:“一五”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2分)以下任答两点皆可给分:鞍山钢铁公司、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沈阳飞机制造厂、宝成铁路、鹰厦铁路、川藏、青藏、新藏公路、武汉长江大桥(4分,任答2点即可)
(2)变化: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2分)影响: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4分,任答2点即可)
(3)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调整要符合生产力水平;制定经济政策要实事求是,符合基本国情;要把人民利益放在优先考虑的地位等。(4分,任答2点即可)
【详解】
(1)原因:分析材料一表格,中国在1953-1957年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速度远高于英国和美国,增产400万吨钢所用时间也比英、美短很多,这主要是因为“一五”计划的实施,“一五”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使得工业生产快速增长。
建设成就:结合所学可知,列举“一五”计划期间的建设成就,如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飞机制造厂制造出第一架喷气式飞机;宝成、鹰厦等铁路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武汉长江大桥建成等。
(2)变化:分析材料二“到1956年底,全国加入农业合作社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96.3%,加入手工业合作社的人数占手工业者总数的91.7%”可知,到1956年底,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实现了社会主义改造。这反映了我国所有制发生的变化是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历史影响:结合所学可知,三大改造的历史影响,可从社会性质角度分析,即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原则:综上所述,从“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的实施来看,国家在制定经济政策时,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不能违背生产力发展水平;要实事求是,从本国国情出发;要符合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等。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工作队深入发动群众,启发农民的阶级觉悟……然后由广大农民群众自觉地行动起来,与地主阶级进行面对面的尖锐的斗争……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及耕畜、农具、粮食等财产,分配给无地少地及缺乏生产资料的农民,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
材料二 下图。
改革开放前后的凤阳县小岗村
材料三 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农业、农村、农民工作……解决好农民富裕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基础是乡村产业振兴,没有产业振兴就没有人才振兴、组织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民群众“行动起来”的法律依据及这些“行动”对国家产生的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对比材料中的两张图片,说说凤阳县小岗村发生的显著变化及其主要原因。(8分)
(3)综合上述材料,请你为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2条合理化建议。(4分)
【答案】
(1)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2分)
影响:巩固了新生的政权;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4分,任答2点即可)
(2)变化:农村的居住环境、卫生条件、基础设施等得到改善;农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农村富裕起来了。(4分,任答2点即可)
原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包干);改革开放。(4分,任答2点即可)
(3)建议: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实农村人才振兴、组织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战略;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科技兴农;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深化农村改革,落实党和政府发展农村的政策等。(4分,任答2点即可)
【详解】
(1)依据:据材料一“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及耕畜、农具、粮食等财产,分配给无地少地及缺乏生产资料的农民,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土地改革,相关的法律文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影响:据所学土地改革对国家的意义可知,土地改革赢得了人民的支持,巩固了新生的政权;土地改革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2)变化:据材料二“改革开放前后的凤阳县小岗村”的图片可知,从农村、农民等角度回答,如:农村的居住环境、卫生条件、基础设施等得到改善;农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农村富裕起来了。
原因: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可知,小岗村最先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包干);国家政策方面的改革开放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也是小岗村发生变化的原因。
(3)建议:据材料三“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基础是乡村产业振兴,没有产业振兴就没有人才振兴、组织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并结合所学可知,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实农村人才振兴、组织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战略;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科技兴农;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深化农村改革,落实党和政府发展农村的政策等。
四、活动与探究(18分)
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18分)
材料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一览表(部分)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 主要内涵
①________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延安精神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②________ 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等
大庆精神 爱国、创业、求实、奉献
③________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敢闯敢试、勇于创新,互利合作、命运与共
——据“中国精神——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等编制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按序号完成表格的填写。(6分)
(2)伟大实践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推动伟大事业。请你从所填写的内容中任选一种精神,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要求:史论结合,条理清楚)(8分)
(3)根据材料,分析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有何特点。(4分)
【答案】
(1)①红船精神(2分)②抗美援朝精神(2分)③改革开放精神(2分)
(2)示例:选择:抗美援朝精神。
阐释: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与朝鲜军民并肩作战。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将士面对强大而凶狠的作战对手,身处恶劣而残酷的战场环境,抛头颅、洒热血,黄继光、邱少云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1953年7月,美国不得不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军队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对手,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锻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8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3)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或与时俱进);内涵丰富;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一脉相承。(4分,任答2点即可)
【详解】
(1)填空:结合所学可知,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开辟了建党精神(或红船精神)。主要内涵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1950年-1953年的抗美援朝战争,中国人民志愿军以坚强的意志铸就了抗美援朝精神。主要内涵为: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等。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在不断探索中铸就了改革开放精神。具体内涵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敢闯敢试、勇于创新,互利合作、命运与共。
(2)阐释:任意选择一种精神,说明该精神涉及的主要事件、经过、影响等基本信息,符合史实,逻辑清楚,言之有理即可。如选择抗美援朝精神,可从抗美援朝战争爆发的原因、主要史实及影响进行具体的说明。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与朝鲜军民并肩作战。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将士面对强大而凶狠的作战对手,身处恶劣而残酷的战场环境,抛头颅、洒热血,黄继光、邱少云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1953年7月,美国不得不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军队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对手,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锻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3)特点:根据材料“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一览表(部分)”可知,中国共产党在不同的时期铸就了不同的精神,说明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或与时俱进),且内涵丰富;中国共产党的精神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一脉相承。(任答2点即可)
试卷第2页,共17页2024-2025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考试卷(安徽专用)
(考试时间:100分钟,分值: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八年级下册第1-11课。
5.难度系数:0.7。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纪元。对“新纪元”的理解正确的是( )
A.中国从此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B.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C.中国大陆已经获得全部解放 D.我国封建土地制度彻底摧毁
2.人民解放军进入西藏后,处处为群众做好事,很快出现了拥军的热情,他们称解放军为“甲萨巴”(新汉人)。1950年6——8月,各藏区共有三百多名青年加入解放军。这有利于( )
A.新中国的成立 B.消除地域差异
C.和平解放西藏 D.完成土地改革
3.下面两位历史人物身上体现出的共同精神是( )

A.淡泊名利、默默奉献 B.脚踏实地、实事求是
C.独立自主、敢闯新路 D.英勇顽强、舍生忘死
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总结了中国共产党过去领导土地改革的经验和教训,提出保存富农经济,不动中农土地,限制没收地主财产范围等政策,以保护中农和分化地主阶级。这一举措( )
A.调动了人民抗战热情 B.有效减少了改革阻力
C.加速了解放战争胜利 D.实现了土地国家所有
5.人民币是中国的象征,其图案和纹饰记录中国人民的生活和梦想。第三套人民币(1953年版)(下图)反映的时代梦想是( )
A.民主法制,坚实保障 B.改善交通,共同富裕
C.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D.发家致富,科教兴国
6.习近平同志说过:“我们要以宪法为最高法律规范,继续完善以宪法为统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把国家各项事业和各项工作纳入法制轨道。”60年前,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诞生于( )
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共一大 D.中共七大
7.要使中国在缺乏积累的前提下启动工业化,并在相当短的时期内完成工业体系的初步构建,政府必须具有强大的调动和配置资源的能力,而对农民、企业等经济主体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政府获取这种能力的最为直接和有效的途径。材料主要表述了社会主义改造的( )
A.背景 B.原因 C.影响 D.特征
8.下图为1952年王彬创作的宣传画《组织起来力量大》。该作品反映了( )
A.生产资料公有制基本建立 B.工业化建设取得显著成就
C.生产关系变革的初步探索 D.人民公社化运动全面推行
9.下图是上海市杨浦区公私合营麫切工坊饮食商店股东李昌安每年领取定息的凭证,上面写着“年息5%”、“1958年填发”等字样,它反映出新中国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是( )
A.无偿没收 B.和平赎买 C.集体合作 D.市场经济
10.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后中国开始全面社会主义建设。这次会议( )
A.制定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B.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
C.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 D.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1.史料是指可以作为研究或讨论史实根据的资料,要能客观公正地反映历史。根据所学知识,1958-1961年期间中国出现的真实场景应是( )
A.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
B.“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花生亩产一万零五百多斤”
C.没有翅膀要飞天,不坐飞机坐火箭,莫说指标能实现,白云也能摘几片
D.良田荒,薯叶枯,青壮炼钢去,童变田间忙
12.五一劳动节,同学们参观了当地举办的建国后英雄模范人物展,看到以下一组图片。他们身上共同体现了( )
A.开天辟地、立党为公精神 B.勇于战斗、乐观主义精神
C.保家卫国、英雄主义精神 D.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精神
1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下列与之最符合的是( )
A.开天辟地 B.生死攸关 C.伟大转折 D.当家作主
14.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设立了经济特区,开放了沿海、沿江城市及内陆省会城市;21世纪初,先后设立上海自贸区、重庆两江新区、雄安新区等;近年来,我国多次举办进博会、链博会等。这表明( )
A.对外开放是基本国策 B.部分地区需拉动经济促发展
C.对外开放进一步深化 D.对外开放反映人民群众心声
15.“近代中国开放是在国家主权的独立完整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况下的被迫开放;现代中国开放则是在维护国家主权完整前提下的主动开放。”下列属于我国现代第一批对外主动开放城市的是( )
A.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B.深圳、珠海、广州、厦门
C.深圳、上海、汕头、厦门 D.深圳、珠海、汕头、宁波
16.它在中共十九大上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它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它”指的是( )
A.邓小平理论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科学发展观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7.习近平总书记说:“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指导我们党作出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我们国家要取得今天的发展成就是不可想象的。”对于邓小平同志历史地位的评价最准确的是( )
A.祖国统一的推动者 B.经济体制改革理论的探索者
C.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引领者
18.编制历史年代尺是学习历史的好助手。对下图年代尺解读最全面、最准确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善
C.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的不断发展 D.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探索
19.下列举措与新发展理念对应错误的是( )
选项 举措 理念
A 合理划定高污染燃料禁燃区,有序推进散煤替代,探索推进符合临沂实际的经济型、清洁型取暖方式 绿色
B 对在临沂市入选的国家级、省级人才工程领军人才,给予最高500万元经费支持 协调
C 临沂建成14处示范性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实施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7000户 共享
D 临沂构建到青岛、日照公海联运大通道,开行临沂—欧洲卡航等运输线 开放
A.A B.B C.C D.D
20.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和重要执政理念。它的基本内涵是( )
A.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B.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
C.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 D.祖国统一、科技发达、社会和谐
第Ⅱ卷
二、辨析改错(共8分)
21.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通过重要会议制定的。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共4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
【 】(1)中共八大明确指出,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987年,中共十二大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中共十八大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中共十四大提出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计划经济体制结合起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共34分)
22.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实施了一系列经济政策,这些政策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1953—1957年工业生产情况简表
工业生产发展情况 中国 英国 美国
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速度 18% 4.1% 2.8%
增产400万吨钢所用时间 5年 24年 15年
材料二 到1956年底,全国加入农业合作社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96.3%,加入手工业合作社的人数占手工业者总数的91.7%;全国私营工业人数的99%、私营商业人数的8%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摘编自朱玉湘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
(1)材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2分)列举这一时期中国的建设成就。(4分)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结合所学知识,并说一说三大改造的历史影响。(4分)
(3)综上所述,你认为国家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哪些原则?(4分)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工作队深入发动群众,启发农民的阶级觉悟……然后由广大农民群众自觉地行动起来,与地主阶级进行面对面的尖锐的斗争……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及耕畜、农具、粮食等财产,分配给无地少地及缺乏生产资料的农民,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
材料二 下图。
改革开放前后的凤阳县小岗村
材料三 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农业、农村、农民工作……解决好农民富裕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基础是乡村产业振兴,没有产业振兴就没有人才振兴、组织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民群众“行动起来”的法律依据及这些“行动”对国家产生的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对比材料中的两张图片,说说凤阳县小岗村发生的显著变化及其主要原因。(8分)
(3)综合上述材料,请你为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2条合理化建议。(4分)
四、活动与探究(18分)
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18分)
材料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一览表(部分)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 主要内涵
①________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延安精神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②________ 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等
大庆精神 爱国、创业、求实、奉献
③________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敢闯敢试、勇于创新,互利合作、命运与共
——据“中国精神——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等编制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按序号完成表格的填写。(6分)
(2)伟大实践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推动伟大事业。请你从所填写的内容中任选一种精神,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要求:史论结合,条理清楚)(8分)
(3)根据材料,分析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有何特点。(4分)
试卷第2页,共17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