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 单元综合试题
2024--2025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七年级下册(新教材)
一、基础知识综合
1.小文在“劳动之美”环节中拟写了一段过渡语,其中有些字词拿不准,请帮他判断。
世间百态,劳动最美。每一位在各自岗位上勇挑重担、淳朴谦逊的奋斗者都有光芒照亮世界。为科学发展和文明进步而lì尽心血、至死不懈的科学家,在战场上刚强坚韧、奋不顾身的将士们,还有每一个向善务实、用自己的劳动给别人带来光亮的平凡人。也许他们的事迹鲜为人知,也许很多人认为他们的工作微不足dào,但是只要把真诚和善意注入工作和生活,就是汇成人间英好的一道光。
(1)语段中三个加点字怎么读 请帮他作出选择。( )
A.sūn rèn xiān B.xūn rěn xiān
C.xùn rèn xiǎn D.sùn rèn xiān
(2)语段中两处拼音分别对应哪个字 请工整书写。
lì 尽心血 微不足 dào
二、选择题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父亲一生勤劳朴实,对生活的要求极低,总是任劳任怨地付出。
B.看到新屋的台阶高高筑起,父亲梦寐以求的愿望终于实现,他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C.为了筹备建造新屋的资金,父亲东奔西走,四处借钱,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令人动容。
D.虽然新屋建成了,但父亲却变得沉默寡言,总是一个人坐在台阶上若有所思,似乎在思索人生的下一步该迈向何方。
三、名著阅读
3.名著阅读。
【材料一】
①A知道他是红着心想买车,又给他出了主意:“祥子,我知道你不肯放账,为的是好早早买上自己的车,也是个主意!我要是个男的,要是也拉车,我就得拉自己的车;自拉自唱,万事不求人!能这么着,给我个知县我也不换!拉车是苦事,可是我要是男的,有把子力气,我楞拉车也不去当巡警;冬夏常青,老在街上站着,一月才挣那俩钱,没个外线,没个自由;一留胡子还是就吹,简直的没一点起色。我是说,对了,你要是想快快买上车的话,我给你个好主意:起上一只会,十来个人,至多二十个人,一月每人两块钱,你使头一会;这不是马上就有四十来块?你横是多少也有个积蓄,凑吧凑吧就弄辆车拉拉,干脆大局!车到了手,你干上一只黑签儿会,又不出利,又是体面事,准得对你的心路!你真要请会的话,我来一只,决不含忽!怎样?”
②这真让祥子的心跳得快了些!真要凑上三四十块,再加上刘四爷手里那三十多,和自己现在有的那几块,岂不就是八十来的……看祥子没动静,A真想俏皮他一顿,可是一想他的直诚劲儿,又不太好意思了……祥子没说什么,等A走了,对自己点了点头,似乎是承认自己的一把死拿值得佩服,心中怪高兴的。
(选自《骆驼祥子》第八章)
【材料二】
①“哟!吓死我了!我当是谁呢?祥子啊!你怎这么样了?”A把眼都睁得圆了,像看见一个怪物。
②“甭提了!”祥子低下头去。
③“你不是跟先生都说好了吗?怎么一去不回头了?我还和老程打听你呢,他说没看见你,你到底上哪儿啦?先生和太太都直不放心!”
④“病了一大场,差点死了!你和先生说说,帮我一步,等我好利落了再来上工!”祥子把早已编好的话,简单的,动人的,说出。
⑤“先生没在家,你进来见太太好不好?”
⑥“甭啦!我这个样儿!你给说说吧!”
⑦A给他拿出两块钱来:“太太给你的。嘱咐你快吃点药!”
⑧“是了!谢谢太太!”祥子接过钱来,心里盘算着上哪儿开发了它。A刚一转脸,他奔了天桥,足玩了一天。
(选自《骆驼祥子》第二十三章)
(1)材料中的人物A是谁?材料二中的太太指的是谁?
(2)选段中的A是小说中着墨并不多的角色,但是老舍先生给她安排了相对宽容的命运,让她既不同于虎妞的蛮横,也不同于小福子的软弱,结合材料,分析她的人物形象,并说说她的命运带给你怎样的思考?
四、综合性学习
4.某中学在学校开展以“我爱祖国”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
(1)下面是七(1)班同学展示的自己搜集的材料。请你根据从材料中获得的启示,为如何传播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提出一条建议。
材料:
动漫《那年那兔那些事儿》,是一部爱国主义题材的动漫作品,放在视频分享网站B站后引发很多年轻人的追捧,其中的经典台词“每一个兔子都有大国梦”不胫而走。“幸福并感激着”“此生无悔入华夏”“厉害了我的国”……弹幕上“泪目”刷屏。凭借弹幕这种看似“众声喧哗”的方式,青年人在网络上大声表达正能量。
(2)在开展活动时,有同学准备了以下三幅图片作为活动的备选背景图,请你帮他选择一张图片来烘托活动主题,并简要说明理由。
五、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①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②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选自《卖油翁》)
[乙]族兄中涵知旌德县时,近城有虎暴,伤猎户数人,不能捕。邑人请曰:“非聘徽州唐打猎,不能除此患也。”乃遣吏持币往。归报唐氏选艺至精者二人,行且至。至则一老翁,须发皓然,时咯咯作嗽;一童子十六七耳。大失望,姑命具食。老翁察中涵意不满,半跪启曰:“闻此虎距城不五里,先往捕之,赐食未晚也。”遂命役导往。役至谷口,不敢行。老翁哂①曰:“我在,尔尚畏耶?”入谷将半,老翁顾童子曰:“此畜似尚睡,汝呼之醒。”童子作虎啸声,果自林中出,径搏老翁。老翁手一短柄斧,纵八九寸,横半之,奋臂屹立。虎扑至,侧首让之。虎自顶上跃过,已血流仆地。视之,自颔下至尾闾,皆触斧裂矣。乃厚赠遣之。老翁自言炼臂十年,炼目十年。其目以毛帚扫之不瞬,其臂使壮夫攀之,悬身下缒②不能动。《庄子》曰:“习伏众神,巧者不过习者之门。”信夫。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有删改)
①哂:微笑,讥笑。②缒:悬绳而下,这里指下坠。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但微颔之 颔:
(2)康肃笑而遣之 遣:
(3)老翁顾童子曰 顾:
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2)闻此虎距城不五里,先往捕之,赐食未晚也。
7.老师让同学们讨论卖油翁和陈尧咨这场矛盾冲突产生和化解的前因后果,下面是几个同学的发言,他们说得有道理吗?任选其一说明理由。
李同学:引发冲突的主要原因在卖油翁的态度上。
王同学:冲突升级的重要原因也在卖油翁的语气态度上。
赵同学:卖油翁用小绝活和类比的方法化解了这场冲突。
张同学:陈尧咨通达爽快也是化解矛盾的一个原因。
8.小人物也有大智慧,他们用自身展现的优秀品质引导我们修身养德,勤奋学习,立志成才。说说你从选文中的两位老翁那里获得了什么启示。
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被风吹走的草帽
许海利
①那年临近高考时,我从县城回家拿钱,正赶上家里收割小麦。
②骄阳似火,顶着烈日,我来到了地里,远远就看到父亲戴着一顶旧草帽,脖子上还挂着一条毛巾,正弯腰挥舞着镰刀收割麦子。
③“爸妈,我回来了!”听到声音,父母赶忙停下了手中挥舞的镰刀。见是我,父亲忙问道:“不是快考试了吗,怎么突然又跑回家?”
④“考试需要交钱,我是回家拿钱的!”
⑤“大概要交多少钱?”母亲问道。
⑥“一个多月的生活费,再加上考试费,要600多块钱呢!”
⑦“现在家里还有多少钱?”父亲用毛巾擦了一下额头上的汗。
⑧“最多能凑四五百块钱!”母亲用低沉的声音回答道。
⑨听了母亲的话,父亲把手中的镰刀一扔,说:“孩子考试是大事,走,回家筹钱去!”
⑨走在路上,父亲步履匆匆,他头上戴着的那顶破旧草帽格外显眼。
⑩记忆中,父亲头上经常会戴着草帽,天热遮阳,雨天挡雨,打麦场上还能防止麦糠、灰尘进入脖子里。草帽伴随着父亲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忽然一阵大风迎面吹来,父亲头上的草帽一下就被吹跑了,他赶忙弯腰去捡。那一霎,我发现父亲蓬乱的头发几乎全白了。
等父亲捡回草帽,我们继续往家赶。可一路上,望着他的身影,我心神却怎么也安定不下来。父亲是个土里刨食的庄稼人,平时都是省吃俭用过日子,唯独在我的学业上,却很舍得花钱。这些年,为了支撑我考大学,他一直不辞辛劳地忙碌着。每次我张口要钱,他从来没有犹豫过,宁肯自己手头紧,也绝不让我为难。
到了家里,父亲把家里的所有钱都拿了出来,可还只凑了500多块钱。
“爸,这些钱够用的了,生活费我可以少用一些!”
“那可不行,马上就要考试了,生活费应该比平时多!”父亲很坚定地说。
此时屋子里显得格外沉寂,就连父亲急促的呼吸声都可以听到。过了好大一会儿,父亲突然用手指着墙角的粮食说:“把粮食卖掉,给你凑足生活费!”
最终两大袋子粮食在收购点卖了150多块钱,父亲一分没留,全给了我。“快考试了,一定要养好身体,多余的钱就留着买点营养品吧!”
那一刻,从父亲手中接过那沓钞票,我感觉它是那么的沉重,足有千斤,压得我喘不过气来。
那一年,我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成功考取了一所理想的大学,而父亲的草帽被风吹走的那一幕情景也永远镌刻在了我的心间。
(选自《池州日报》2023年6月6日,有删改)
9.请以“我”的角度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10.赏析“远远就看到父亲戴着一顶旧草帽,脖子上还挂着一条毛巾,正弯腰挥舞着镰刀收割麦子”的表达效果。
11.选文大量运用对话的方式叙述故事有何妙处?
12.选文末尾说“父亲的草帽被风吹走的那一幕情景也永远镌刻在了我的心间”,有何情感内涵?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梨花风起正清明
丁立梅
①祖母走后,祖父对家门口的两棵梨树,特别地上心起来,有事没事,他爱绕着它们转,给它们松土、剪枝、施肥、捉虫子,对着它们喃喃说话。
②这两棵梨树,一棵结苹果梨,又甜又脆,水分极多。一棵结木梨,口感稍逊一些,得等长熟了才能吃,我们总是等不得熟,就偷偷摘下来吃,吃得满嘴都是渣渣,不喜,全扔了。被祖母用笤帚追着打。“败家子啊,糟蹋啊,响雷要打头的啊!”祖母踩着小脚骂。
③我打小就熟悉这两棵梨树。它们生长在那里,从来不曾挪过窝。那年,我家老房子要推掉重建,父亲想挖掉它们,祖母没让,说要给我们留口吃的。结果,两棵梨树还是两棵梨树,只是越长越高、越长越粗了。中学毕业时,我约同学去我家玩,是这么叮嘱他们的,我家就是门口长着两棵梨树的那一家啊,两棵梨树俨然成了我家的象征。
④我家穷,但两棵梨树,很为我们赚回一些自尊。不消说果实成熟时,逗引得村里孩子没日没夜地围着它们转,单单是清明前后,它们一头一身的洁白,如瑶池仙子落凡尘,就足够吸人眼球。我们玩耍,掐菜花,掐桃花,掐蚕豆花,掐荠菜花,却从来不掐梨花,梨花白得太圣洁了,真正是“雪作肌肤玉作容”的,连小孩也懂得敬畏。只是语气里,却有着霸道,我家还有梨花的。——我家的!多骄傲。
⑤祖母会坐在一树的梨花下,叠纸钱。那是要烧给婆老太的。她一边叠纸钱,一边仰头看向梨树,嘴里念叨,今年又开这许多的花,该结不少梨了,你婆老太可有的吃了。婆老太是在我五岁那年过世的。过世前,她要吃梨,父亲跑遍了整条老街,也没找到梨,后来,我家屋前就多出两棵梨树来,是祖母用一只银镯换回栽下的。每年,梨子成熟时,祖母都挑树上最好的梨,给婆老太供上,我们再馋,也不去动婆老太的梨。
⑥我有个头疼脑热的,祖母会拿三根筷子放水碗里,嘴里念念有词。等筷子在水碗里终于站起来,祖母会很开心地说,没事了,是你婆老太疼你,摸了你一下。然后,就给婆老太叠些纸钱烧去,说来也怪,隔日,我准又活蹦乱跳了。
⑦那时,对另一个世界,我是深信不疑的。觉得婆老太就在那个世界活着,缝补浆洗,一如生前,有空了,她会跑来看看我,摸摸我的头,这么想着,并不害怕。特别是梨花风起,清明上坟,更是当作欢喜事来做的。坟在菜花地里,被一波一波的菜花托着,天空明朗,风送花香,我们兄妹几个,应付式地在坟前磕两个头,就跑开去了,嬉戏打闹着,扎了风筝,在田埂道上放,那风筝,也不过是块破塑料纸罢了;被纳鞋绳牵着,飘飘摇摇上了天,我们仰头望去,那破塑料纸,竟也美得如大鸟。
⑧祖母走后,换成祖父坐在一树的梨花下叠纸钱。祖父手脚不利索了,他慢慢叠着,一边仰头望向梨树。说,今年又开这许多的花,该结不少梨了,你奶奶肯定会欢喜的,语气酷似祖母生前。
⑨我怔一怔,坐他身边,轻轻拍拍他的手背。我清楚地知道,有种消失,我无能为力。祖父突然又说,你奶奶托梦给我,她在那边打纸牌,输了,缺钱呢,我听得惊异,因为夜里我也做了同样的梦,梦见祖母笑嘻嘻地说,我每天都打纸牌呀。我信,亲人之间,定有种神秘通道相连着,只是我们惘然无知。
⑩祖母走后三年,祖父也跟着去了。他们在梨花风起时,合葬到一起。他们躺在故土的怀抱中,再不分离。
13.第⑤段有什么作用?请联系上下文分析。
14.根据要求赏析下列句子。
(1)“败家子啊,糟蹋啊,响雷要打头的啊!”祖母踩着小脚骂。(人物描写角度)
(2)它们一头一身的洁白,如瑶池仙子落凡尘,就足够吸人眼球。(修辞角度)
15.文中的梨树意蕴丰富,寄托了作者浓厚的情感,请结合全文分条概括。
16.文章以诗句“梨花风起正清明”为题,有何妙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七、作文
17.照片记录了生活的瞬间,也记载了生命中的故事。这些照片,有的让你回味,有的给你启示,有的令你捧腹大笑,有的让你潸然泪下……
请以《照片里的故事》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要求:①立意自定,诗歌除外,文体不限;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字迹工整,卷面整洁;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参考答案
1.(1)C
(2) 沥 道
(1)本题考查字音。
谦逊(qiān xùn):谦虚、不浮夸,不自大或不虚夸。
坚韧(jiān rèn):坚固而柔韧,不易折断。
鲜为人知(xiǎn wéi rén zhī):很少有人知道。
故选C。
(2)本题考查字形。
沥尽心血(lì jìn xīn xuè):付出了全部精力。
微不足道(wēi bù zú dào):非常藐小,不值得一提;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
2.B
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A.“任劳任怨”意思是做事不辞劳苦,不怕别人埋怨。在这里用来形容父亲勤劳朴实、不辞辛劳地为家庭付出,符合语境;
B.“梦寐以求”意思是做梦的时候都在追求,形容迫切地期望着。与后面的“愿望”语义重复;
C.“锲而不舍”是指不断地镂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父亲为了筹集资金四处奔走,体现了他的坚持和执着,这个词语在这里使用恰当,能够很好地体现父亲为建造新屋所付出的努力;
D.“沉默寡言”意思是不声不响,很少说话。在句中“沉默寡言”很好地描绘出父亲不怎么说话、安静思考的形象,能够让读者感受到父亲复杂的心境;
故选B。
3.(1) 高妈 曹太太
(2)材料一中,她给祥子出主意放高利贷,看出她是一个精明能干脑子灵活的人。
材料二中,她给病中的祥子钱看出她是一个善良愿意帮助别人的人。
思考:她虽然也是生活在底层的普通女性,早早地失去了丈夫,但是她勇敢面对现实,努力适应社会,保持着最基本的生活能力和个人尊严。
(1)本题考查名著《骆驼祥子》的人物。
《骆驼祥子》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代表作。小说描写了20年代,老北京的一个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它深刻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者的剥削、压迫,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向人们展示军阀混战、黑暗统治下的北京底层贫苦市民生活于痛苦深渊中的图景。
根据材料第①段“A知道他是红着心想买车,又给他出了主意:‘祥子,我知道你不肯放账,为是好早早买上自己的车,也是个主意’”,材料一第①段“‘我给你个好主意:起上一只会,十来个人,至多二十个人,一月每人两块钱,你使头一会;这不是马上就有四十来块?你横是多少也有个积蓄,凑吧凑吧就弄辆车拉拉,干脆大局!车到了手,你干上一只黑签儿会,又不出利,又是体面事,准得对你的心路!’”可知,这里的主要人物是高妈和祥子,主要是事件是高妈建议祥子起会,结果祥子拒绝了,打算自己赚钱买车。高妈是心地善良、为人要强的老妈子,乐于助人,有自己的想法,常常开导祥子,是一个祥子很佩服的人。她保留了大多数劳动人民的善良、质朴,做事也仔细有心眼,是适应了旧社会的为数不多的劳动人民。
故材料中的人物A是:高妈。
根据材料二第④段“‘病了一大场,差点死了!你和先生说说,帮我一步,等我好利落了再来上工!’祥子把早已编好的话,简单的,动人的,说出”,材料二第⑤段“‘先生没在家,你进来见太太好不好?’”以及材料二第⑦段“A给他拿出两块钱来:‘太太给你的。嘱咐你快吃点药!’”可知,祥子通过高妈骗了曹太太两块钱。此处人物是曹太太。曹先生和曹太太,是祥子遇到拉包月的主顾。曹先生与曹太太,待人都非常和气。
故材料二中的太太指的是:曹太太。
(2)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理解和人物形象分析。
根据材料一第①段“‘我是说,对了,你要是想快快买上车的话,我给你个好主意:起上一只会,十来个人,至多二十个人,一月每人两块钱,你使头一会;这不是马上就有四十来块?你横是多少也有个积蓄,凑吧凑吧就弄辆车拉拉,干脆大局!车到了手,你干上一只黑签儿会,又不出利,又是体面事,准得对你的心路!你真要请会的话,我来一只,决不含忽!怎样?’”可知,她给祥子出主意放高利贷,可见她是一个精明能干脑子灵活的人;
根据材料二中第⑦段“给他拿出两块钱来:‘太太给你的。嘱咐你快吃点药!'”可知,她给病中的祥子钱,可见她是一个善良,愿意帮助别人的人。
根据原著可知,高妈是心地善良、为人要强的老妈子,乐于助人,经历了不幸,学会了在旧社会最底层生活的方法。她有自己的想法,常常开导祥子,她是一个祥子很佩服的人。保留了大多数劳动人民的善良、质朴,生活教会了她在社会上为自己找到生路,做事也仔细有心眼,是适应了旧社会的为数不多的劳动人民。尽管高妈只是一个普通的劳动妇女,但她却能够在复杂的社会中保持自己的独立和尊严。这不禁让人思考,在生活中,我们是否也应该像高妈一样,保持一颗善良、宽容的心,以智慧和勇气去面对生活的挑战和困难。
据此分析作答。
4.(1)示例:可以利用轻松活泼的方式,传播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2)示例一:图A。长城是我国伟大的标志性建筑,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以长城这幅图片为背景,能表达我们对伟大祖国的赞美与歌颂之情,很好地烘托活动主题。
示例二:图B。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文字,是汉字的源头,代表祖国的语言文字和历史文化。以甲骨文这幅图片为背景,能表达我们对伟大祖国的赞美与歌颂之情,很好地烘托活动主题。
示例三:图C。“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我们为之努力为之奋斗。以“中国梦”这幅图片为背景,能表达我们对伟大祖国的赞美与歌颂之情,很好地烘托活动主题。
(1)本题考查意见和建议。
首先分析并概括材料,总结从其中获得的启示,然后据此针对如何“传播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提出合理性的建议即可。材料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有:①运用新颖的形式。以动漫这种年轻人喜爱的形式来呈现爱国主义题材,能更好地吸引他们的关注和兴趣;②引发情感共鸣。作品中的经典台词和情节能让年轻人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感受到爱国主义的力量;③借助网络互动。弹幕等网络互动方式能让年轻人积极参与表达,增强他们的爱国情感和认同感;④传播正能量。通过积极向上的内容,让年轻人在网络环境中感受到正能量,自觉传播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示例1.运用新颖的形式,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活动,如组织爱国主义方面的专题演讲会、讨论会、辩论会,经常组织学生观看一些爱国主义动漫、电影等。
示例2.利用网络互动,通过情感交流,让年轻人积极参与表达,增强他们的爱国情感。
(2)本题考查理解和表达能力。
首先明确指出选择哪一幅图片。结合所选图片的特点和与“我爱祖国”主题的相关性,具体阐述其能够烘托活动主题的原因。可以从图片所代表的意义、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分析。
示例1.图A“长城”。长城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建筑,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之一,它代表着坚韧、力量和伟大的民族精神。它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选择长城作为背景图,能够直观地展现出祖国的壮丽山河和悠久历史,激发同学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与“我爱祖国”的主题相契合。
示例2.图B“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国古老文字的代表,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它体现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以甲骨文为背景图,能够引导同学们追溯历史,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能够表达我们对伟大祖国的赞美与歌颂之情。
示例3.图片C“中国梦”。“中国梦”展现了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追求。它能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和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决心,使活动更具时代感和使命感,从而表达我们对伟大祖国的赞美与歌颂之情。
5. 点头 打发 回头看 6.(1)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通过铜钱方孔)滴入葫芦里,油从铜钱的孔中注进去,却没有沾湿铜钱。
(2)听说这只老虎距离县城不到五里,我们先去捕杀它,回来再吃饭也不迟。 7.示例:李同学的说法有道理。卖油翁“睨之”“但微颔之”的态度让陈尧咨觉得他轻视自己的射技,从而引发了冲突。 8.示例:从卖油翁那里,我学到了熟能生巧的道理,以及做人要谦虚的品质;从唐氏老翁那里,我学到了面对困难要勇敢无畏,以及坚持不懈的精神。
这篇文言文通过两个故事——《卖油翁》和《捕虎》展现了不同人物的技艺和态度。《卖油翁》讲述了卖油翁用自己酌油的技艺点醒了自负的陈康肃,说明熟能生巧的重要性;《捕虎》则描写了驯虎老翁通过高超技艺诛杀猛虎,展示了长期训练和不懈坚持的成果。两则故事不仅突出了主人公的高超技艺,更强调了专注、勤勉、谦逊和毅力等优秀品质,对读者具有启示意义。
5.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1)句意:只是对此微微点头。颔:点头。
(2)句意:陈尧咨笑着打发他走了。遣:打发。
(3)句意:老翁回头看着童子说。顾:回头看。
6.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1)徐:慢慢地;以:用;杓:同“勺”,勺子;酌:舀取,这里指倒油;自:从;
(2)闻:听说;距:距;之:代词,代指老虎;赐食:赐予食物,这里指吃饭。
7.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李同学的观点有一定的道理。根据“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可知,卖油翁对陈尧咨的射箭技艺只是“微颔之”,即微微点头表示赞许,但并未表现出过多的热情或赞赏。这种态度可能让陈尧咨感到不被尊重,从而引发了后续的冲突。
王同学的观点同样有依据。根据“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可知,当陈尧咨质问卖油翁是否懂得射箭时,卖油翁的回答“无他,但手熟尔”显得轻描淡写,甚至带有一定的轻蔑意味。这种语气态度进一步激怒了陈尧咨,使冲突升级。
赵同学的观点是正确的。根据“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可知,卖油翁通过展示自己的倒油技艺,并用“惟手熟尔”进行类比,巧妙地说明了技艺熟练的重要性,同时也暗示了自己的技艺同样值得尊重。这种方法有效地化解了双方的矛盾,使陈尧咨从愤怒转为佩服和接受。
张同学的观点也有一定道理。根据“康肃笑而遣之”可知,虽然陈尧咨在冲突初期表现出了一定的愤怒和自尊心过强,但在卖油翁展示技艺后,“笑而遣之”显示出陈尧咨在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后,能够坦然接受并放下架子,与卖油翁和解。这种通达爽快的态度也是化解矛盾的一个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几位同学的发言都有一定的道理,他们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卖油翁和陈尧咨矛盾冲突产生和化解的前因后果。据此回答即可。
8.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本题要求从甲文的卖油翁和乙文的唐打猎老翁这两位老翁身上获取启示,需要结合他们各自的行为事迹及所体现出的品质来进行分析。
从卖油翁处获得的启示:根据“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可知,卖油翁通过长期的倒油实践,练就了从铜钱孔倒油而钱不湿的高超技艺 ,这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反复练习,就能达到熟练的程度,进而掌握其中的窍门。在学习上,比如反复练习数学题,就能熟练掌握各种解题方法;反复诵读经典文章,就能更好地理解文意和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卖油翁看到陈康肃公射箭“十中八九”,只是“但微颔之”,在展示自己的倒油绝技后,也只是平淡地说“我亦无他,惟手熟尔”,没有丝毫炫耀之意。他虽有高超技艺,却为人低调谦逊。这启示我们,即使在某方面有出色的才能,也不应骄傲自满、四处张扬,而要保持谦逊的态度,不断提升自己。比如在学校里,成绩优异的同学如果总是炫耀成绩,会招人反感,而保持谦逊则能赢得更多尊重,也有利于自己继续进步。
从唐打猎老翁处获得的启示:
根据“老翁自言炼臂十年,炼目十年。其目以毛帚扫之不瞬,其臂使壮夫攀之,悬身下缒不能动”可知,老翁为了拥有捕虎的能力,花费十年时间锻炼手臂力量,十年时间锻炼眼力,专注且坚持。这让我们明白,若想在某一领域有所建树,必须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专注投入时间和精力进行积累。就像运动员为了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需要多年如一日地坚持训练;学者为了学术研究成果,要长期专注于资料收集与钻研。
根据“役至谷口,不敢行。老翁哂曰:‘我在,尔尚畏耶’”可知,当差役因惧怕老虎不敢前行时,老翁却无所畏惧。面对凶猛的老虎,他毫无惧色,凭借自身本领成功捕杀。这启示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充满自信,勇敢地去迎接挑战,不能畏缩不前。比如在参加演讲比赛时,即使会紧张,但只要充满自信,勇敢开口,才有可能发挥出自己的水平,战胜内心的恐惧。
示例:从卖油翁身上,我懂得技艺靠反复练习提升,为人处世要低调谦逊,不能因有点本事就骄傲。从唐打猎老翁那,我学到面对挑战要充满自信、勇往直前,还明白了想要练就过硬本领,得长期专注、坚持苦练 。
参考译文:
[甲]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世没有第二个人可与之媲美,他也因此而自夸。曾经有一次,陈尧咨在自家园子射箭,有个卖油老翁放下担子站着,斜着眼睛看他射箭,很久不离开。老翁见陈尧咨射出十支箭能射中八九支,只是对他微微点头。
陈尧咨问道:“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射箭技艺难道不精湛吗?”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陈尧咨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射箭是凭手熟的道理。”于是老翁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将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然后)慢慢地用勺舀起油滴入葫芦,油从铜钱的方孔注入,而铜钱没有被沾湿。于是老翁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让他走了。
[乙]我的族兄中涵担任旌德县知县时,县城附近有老虎肆虐,伤害了好几个猎人,却无法捕杀它。县里的人请求说:“不聘请徽州的唐打猎,就不能除掉这个祸患。”于是(族兄)派遣小吏带着钱财前往。小吏回来报告说,唐氏挑选了技艺最为精湛的两个人,已经在路上,马上就到。 两人到了,(众人一看)却是一个老翁,胡须头发都雪白了,还不时咯咯地咳嗽;另一个是个十六七岁的少年。(大家)非常失望,姑且命令为他们准备饭菜。老翁察觉到中涵心中不满,便半跪着禀告说:“听说这只老虎距离县城不到五里,我们先去捕杀它,再请我们吃饭也不迟。”于是(中涵)命令差役带路前往。差役到了山谷口,不敢前进。老翁微笑着说:“有我在,你还害怕吗?”进入山谷将近一半的路程,老翁回头看着少年说:“这个畜生好像还在睡觉,你把它叫醒。”少年模仿老虎的呼啸声,老虎果然从树林里冲出来,径直向老翁扑来。老翁手里拿着一把短柄斧子,长八九寸,宽是长的一半,挥起手臂,稳稳地站立着。老虎扑过来,老翁侧头避开它。老虎从老翁头顶上跃过,已经鲜血直流,倒在地上。一看,从下巴到尾巴根部,都被斧子砍裂了。(中涵)于是赠送了丰厚的财物,送他们回去。老翁自己说,他锻炼手臂用了十年时间,锻炼眼力也用了十年时间。他的眼睛用毛扫帚扫过都不眨一下,他的手臂让强壮的人攀住,(那人)吊在他手臂上,身体向下悬空,也不能把他的手臂拉动。《庄子》说:“反复练习能使技艺高超,任何有技巧的人都不敢到反复练习的人的门前(炫耀)。”确实是这样啊!
9.临近高考时,“我”回家拿钱,看到父亲在烈日下辛苦劳作,父亲的草帽被风吹走,“我”发现父亲的白发,父亲为“我”凑钱上学,“我”最终成功考取大学,父亲草帽被风吹走的情景永远刻在“我”心间。 10.示例:这句话通过对父亲的外貌和动作描写,生动地展现了父亲辛勤劳作的形象,表现了父亲的勤劳和辛苦。 11.示例:选文大量运用对话的方式叙述故事,能够使情节更加紧凑,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同时也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12.示例:这句话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感激和敬意,以及对父亲辛勤付出的心疼和愧疚。同时,也象征着“我”对父亲的爱和对家庭的责任感将永远铭记在心。
这篇文章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对话,展现了一个普通农村家庭面对生活压力时父爱的伟大和无私。作者通过细节刻画,如父亲戴着破旧的草帽,弯腰收割麦子,反复强调父亲为儿子求学所付出的艰辛和无怨无悔的支持。这种朴实而真挚的情感,深深打动了读者。文章最后草帽被风吹走的情景,象征了父亲的衰老和无私奉献,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呼唤人们对亲情的珍视和感恩。
9.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根据第①段“那年临近高考时,我从县城回家拿钱,正赶上家里收割小麦”可知,点明了时间是临近高考,事件是“我”回家拿钱,引出后续故事发展。
根据第②段“骄阳似火,顶着烈日,我来到了地里,远远就看到父亲戴着一顶旧草帽,脖子上还挂着一条毛巾,正弯腰挥舞着镰刀收割麦子”可知,描绘出父亲在烈日下收割小麦的辛苦劳作场景,体现父亲的勤劳与艰辛。
根据第 段“忽然一阵大风迎面吹来,父亲头上的草帽一下就被吹跑了,他赶忙弯腰去捡。那一霎,我发现父亲蓬乱的头发几乎全白了”可知,大风将父亲草帽吹走,父亲捡草帽的瞬间,“我”看到了他的白发,这一细节触动了“我”,暗示父亲为家庭的操劳。
根据第 段“到了家里,父亲把家里的所有钱都拿了出来,可还只凑了500多块钱”以及第 段“父亲突然用手指着墙角的粮食说:‘把粮食卖掉,给你凑足生活费’”可知,父亲为了给“我”凑齐考试所需的钱,先是拿出家里所有积蓄,不够后又决定卖掉粮食,体现父亲对“我”学业的重视以及为“我”付出的决心。
根据第 段“那一年,我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成功考取了一所理想的大学,而父亲的草帽被风吹走的那一幕情景也永远镌刻在了我的心间”可知,交代了故事的结局,“我”成功考取大学,同时强调父亲草帽被风吹走的画面深深印在“我”心里,表现“我”对父亲的感恩与铭记。
10.本题考查赏析重要语句的表达效果。
“戴着一顶旧草帽,脖子上还挂着一条毛巾”属于外貌描写,“旧草帽”体现出父亲生活的简朴,“挂着一条毛巾”则暗示父亲劳作时会大量出汗,需要随时擦拭,从侧面反映出劳动的辛苦。“弯腰挥舞着镰刀收割麦子”是动作描写,“弯腰”“挥舞”等动词,细致地描绘出父亲收割麦子时的姿态,生动形象地展现出父亲在烈日下全身心投入劳作的状态,让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父亲辛勤劳作的形象,从而表现出父亲的勤劳和辛苦,也为后文父亲为“我”凑钱的情节做了铺垫,体现出父亲为家庭默默付出的伟大。
11.本题考查写作特点分析。
根据第③至⑧段“‘爸妈,我回来了!’听到声音,父母赶忙停下了手中挥舞的镰刀。见是我,父亲忙问道:‘不是快考试了吗,怎么突然又跑回家?’‘考试需要交钱,我是回家拿钱的!’‘大概要交多少钱?’母亲问道。‘一个多月的生活费,再加上考试费,要600多块钱呢!’‘现在家里还有多少钱?’父亲用毛巾擦了一下额头上的汗。‘最多能凑四五百块钱!’母亲用低沉的声音回答道”可知,通过“我”与父母简洁的对话,迅速展开了“我”回家要钱,父母为凑钱而发愁的情节,没有过多赘述,使情节推进紧凑自然,直接进入故事核心矛盾。
根据第⑨段“父亲把手中的镰刀一扔,说:‘孩子考试是大事,走,回家筹钱去!’”以及第 段“‘那可不行,马上就要考试了,生活费应该比平时多!’父亲很坚定地说”可知,父亲的话语干脆有力,直接表明对“我”考试的重视,以及在“我”学业花费上的坚决态度,突出了父亲关爱孩子、重视教育的性格特点。又如第⑧段“‘最多能凑四五百块钱!’母亲用低沉的声音回答道”,母亲低沉的回答体现出她面对凑钱难题的无奈,展现出母亲为家庭经济状况担忧的形象。
根据第 至 段“‘爸,这些钱够用的了,生活费我可以少用一些!’”“‘那可不行,马上就要考试了,生活费应该比平时多!’父亲很坚定地说”可知,这种对话形式就像读者在现场亲耳听到父子间的交流,真实地呈现出家庭面临经济困难时,父子间相互体谅又彼此坚持的情感碰撞,让读者仿佛置身于情境之中,更能感同身受,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和感染力,使读者更深刻地体会到家庭的温暖与父母的爱。
12.本题考查赏析语句的情感内涵。
根据第 段“父亲是个土里刨食的庄稼人,平时都是省吃俭用过日子,唯独在我的学业上,却很舍得花钱。这些年,为了支撑我考大学,他一直不辞辛劳地忙碌着。每次我张口要钱,他从来没有犹豫过,宁肯自己手头紧,也绝不让我为难”可知,父亲一直为“我”的学业默默付出,不辞辛劳地劳作,从不吝啬在“我”学业上的投入。父亲草帽被吹走的场景,让“我”想到他为家庭、为“我”的辛苦,所以“镌刻心间”体现出“我”对父亲的感激和敬意。
根据第 段“忽然一阵大风迎面吹来,父亲头上的草帽一下就被吹跑了,他赶忙弯腰去捡。那一霎,我发现父亲蓬乱的头发几乎全白了”可知,看到父亲为了捡被吹走的草帽,露出几乎全白的头发,“我”深刻地意识到父亲的衰老和他这些年的操劳,对父亲的辛勤付出感到心疼,同时也为自己的成长让父亲如此劳累而产生愧疚之情。
根据第 段“那一年,我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成功考取了一所理想的大学”可知,“我”明白父亲的付出和家庭的期望,“父亲的草帽被风吹走的那一幕情景也永远镌刻在了我的心间”象征着“我”会永远铭记父亲的爱,也会带着这份爱,承担起对家庭的责任,努力回报父亲和家庭 。
13.插叙交代两棵梨树的来历,为下文回忆与梨树相关的事件作铺垫。 14.(1)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祖母对“我们”糟蹋还没成熟的木梨时,生气的情态,体现了祖母对梨树的爱惜之情。(2)比喻,把花期的梨树比作落入凡尘的“瑶池仙子”,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梨树开花时的洁白、脱俗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梨树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5.①两株梨树和满树梨花,在作者眼里是亲情和爱的象征;②“梨花风起”是“我”童年美好的记忆,蕴含着“我”对童年的怀念;③梨树寄托了“我”对祖母、祖父的深切怀念。 16.①运用诗句,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梨花风起”在文中多次出现,是文章的线索,具有贯穿全文的作用;③点明了清明的节气,含蓄地表达了怀念亲人的主题。
13.本题考查句段作用。结合第⑤段“祖母会坐在一树的梨花下,叠纸钱。那是要烧给婆老太的。她一边叠纸钱,一边仰头看向梨树,嘴里念叨,今年又开这许多的花,该结不少梨了,你婆老太可有的吃了。婆老太是在我五岁那年过世的。过世前,她要吃梨,父亲跑遍了整条老街,也没找到梨,后来,我家屋前就多出两棵梨树来,是祖母用一只银镯换回栽下的。每年,梨子成熟时,祖母都挑树上最好的梨,给婆老太供上,我们再馋,也不去动婆老太的梨”的内容可知,该段中“过世前,她要吃梨,父亲跑遍了整条老街,也没找到梨,后来,我家屋前就多出两棵梨树来,是祖母用一只银镯换回栽下”插叙交代两棵梨树的来历,为下文回忆与梨树相关的事件作铺垫。
14.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1)“祖母用笤帚追着打”“跺着小脚骂”是对祖母进行的动作描写,“败家子啊,糟蹋啊,响雷要打头的啊”是对祖母进行的语言描写,生动的人物描写表现了祖母对我们糟蹋没有成熟的梨非常生气的情态,进而表现了祖母爱惜梨树以及对婆老太的怀念。
(2)从“它们一头一身的洁白,如瑶池仙子落凡尘”可以看出,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开满洁白梨花的梨树比作“瑶池仙子落凡尘”,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梨树开花后的圣洁与美丽,表现了“我”对梨树发自肺腑的喜爱之情和真挚的歌颂、赞美。
15.本题考查情感理解。
根据第⑧段中“祖母走后,换成祖父坐在一树的梨花下叠纸钱。祖父手脚不利索了,他慢慢叠着,边仰头望向梨树,说,今年又开这许多的花,该结不少梨了,你奶奶肯定会欢喜的。语气酷似祖母生前”可知,梨树寄托了祖父对祖母的深切怀念;
根据第③段中“我打小就熟悉这两棵梨树。它们生长在那里,从来不曾挪过窝。那年,我家老房子要推掉重建,父亲想挖掉它们,祖母没让,说要给我们留口吃的”可知,梨树寄托了祖母对“我”的疼爱;
根据第⑤段中“祖母会坐在一树的梨花下,叠纸钱。那是要烧给婆老太的。她边叠纸钱,一边仰头看向梨树,嘴里念叨,今年又开这许多的花,该结不少梨了,你婆老太可有得吃了。婆老太是在我五岁那年过世的。过世前,她要吃梨,父亲跑遍了整条老街,也没找到梨。后来,我家屋前就多出两棵梨树来,是祖母用一只银镯换回栽下的。每年,梨子成熟时,祖母都挑树上最好的梨,给婆老太供上”可知,梨树曾记载着祖母对婆老太孝顺的故事,和祖母对婆老太的深切怀念;
根据第④段中“家穷,但两棵梨树,很为我们赚回些自尊。不消说果实成熟时,逗引得村里孩子没日没夜地围着它们转。单单是清明前后,它们一头一身的洁白,如瑶池仙子落凡尘,就足够吸人眼球”“只是语气里,却有着霸道,我家还有梨花的。我家的!多骄傲”可知,“梨花风起”曾给“我”家带来自尊,也给“我”童年留下美好的记忆,因此蕴含着“我”对童年的怀念;
根据第⑩段中“祖母走后三年,祖父也跟着去了。他们在梨花风起时,合葬到一起。他们躺在故土的怀抱中,再不分离”可知,梨树寄托了“我”对祖母、祖父的深切怀念;纵观全文,无论是祖母对婆老太的怀念还是我们对祖父母的怀念以及作者对童年的怀念,都与梨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可以说梨树和满树梨花成了绵绵不断的亲情和爱的象征。
16.本题考查标题的妙处。
本文讲述了作者家门前两棵梨树的故事,以及它们与作者家族成员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文章通过描述祖母和祖父对梨树的照顾、梨树带来的欢乐与回忆、以及清明时节的祭祀活动,展现了梨树在作者家庭中的重要地位。特别是,梨树不仅是家族成员的骄傲和自尊的象征,也承载着祖母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和对家人的关爱。在祖母去世后,祖父继续照顾梨树,并在梨花盛开时怀念祖母,表达了家族成员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和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之情。最终,祖父也随祖母而去,他们在梨花风起时合葬,象征着家族成员之间永不分离的情感。
结构上,文章围绕“梨花”展开,题目“梨花风起正清明”是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表达上,“梨花风起正清明”是一句诗,充满诗意,给人丰富的联想空间,以诗句作为题目,典雅,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为了怀念婆老太,祖母用一只银镯换来梨树苗,从此门前梨树成为家里的骄傲,祖母走后,祖父照顾梨树,怀念祖母,最后两人在梨花风起的清明合葬到一起,所以本题目含蓄地表现了怀念亲人这一主题。
17.范文:
照片里的故事
岁月在流逝,往事会淡忘,但有一样东西不会消失——那就是照片。看,照片上的我乌黑的头发扎成一束“马尾巴”,一晃一晃的,像一只燕子在飞舞,苹果似的脸庞上嵌着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尤为突出的那张樱桃小嘴,嘴角微微翘起,那时候的我是多么的可爱啊!
时光倒回到今年初春,那天风和日丽、鸟语花香,正是外出踏青的好时节。我们一家人去爬山。来到山脚下,我们往上看,哇,这山真是又高又陡!看来,要爬到山顶,得费很大力气呀!
我们开始往上爬了,台阶非常高,简直就是直上直下呀!没办法,山实在是太陡了,我干脆就爬到台阶上,像只猴子一样往上爬,一会儿靠着扶手往上爬,一会儿跳起来。哇!爸爸长得最高,自然爬得最快,当我和妈妈累得走不动时,爸爸居然还在狂爬,爸爸这时的样子就像一只袋鼠,一下子可以爬四个台阶。我一不注意,他好像就爬出了十万八千里,把我们甩得远远的。
每当我走不动时,温柔的妈妈就会叮嘱我:“累了就歇一歇,歇会儿再爬。”此时,我仿佛是一只小羊,妈妈是一只绵羊。我们用尽了“洪荒之力”,可还是掉了队,歇一会儿就往上赶。当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爬到半山腰的时候,看见半山腰的平台上有一个古老的土房。看样子年代应该很久远了,听爸爸说这土房子是山里村民过去住过的房子,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山民们都搬到了山下的城中村,所以这些房子也就废弃无人问津了。当时的我就好奇地趴在土房的木窗上看来看去,心里想象着这样的房子过去是怎样住人的啊……
“来,站好,爸爸给你照一张相吧!”顿时,我站直了身子,只听见“咔嚓”一声,这张照片就永远定格下来。你看,照片上的我笑得多么灿烂,照片背景看起来多么有古老的气息啊!
每当看到这张照片,我就会想起过去的人们艰苦的生活,现在的我们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多亏了我们党的富民政策,我为生在这样的一个国家而感到骄傲、自豪!
这就是我最难忘的那张照片里的故事。你也来选一张令你久久难忘的照片,写下关于它的故事吧!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
1.审题拟题。结合要求看,“一张”“故事”暗示要写一件事,“照片”要求把拍照的时间、地点、原因及照片的内容介绍清楚;
2.中心表达可以借照片表达亲情、友情、师生情、故乡情,或者见证自己拼搏、进取、成长的历程,或者重温家庭的幸福、童年的乐趣等;
3.材料选择照片可以记录丰富多彩的内容。如值得纪念的时光:爷爷、奶奶过生日,“我”获奖,哥哥、姐姐上大学,远方亲人回乡等。又如值得纪念的地方:游览过的名胜古迹,乔迁的新居,亲友的家等。再如难忘的童年趣事:坐碰碰车,抢洋娃娃,吹泡泡,骑木马,蹬小三轮车等;
4.写法提示(1)细节要生动。注意联系照片拍摄的时间、地点、背景,对拍照时的细节做出具体生动的描写,突出照片的内容;
(2)选材要典型。照片可能有很多,要选择一张能反映人物性格特点、有一定意义的照片来写;
(3)叙事要清楚。要以照片为线索,回忆拍照前、拍照时、拍照后的事情,突出照片的意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