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卖油翁》课内外对比阅读 强化练 2024--2025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七年级下册(新教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卖油翁》课内外对比阅读 强化练 2024--2025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七年级下册(新教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4.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25 16:49: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3课 《卖油翁》课内外对比阅读 强化练
2024--2025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七年级下册(新教材)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小题。
【甲】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
庚寅冬,予自小港欲入蛟州城,命小奚①以木简束书从。时西日沉山,晚烟萦树。望城二里许,因问渡者:“尚可得南门开否?”渡者熟视小奚,应曰:“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予愠为戏,趋行及半,小奚仆,束断书崩,啼未即起。理书就束,而前门已牡下②矣。予爽然③,思渡者言近道。天下之以躁急自败,穷暮而无所归宿者,其犹是也夫!其犹是也夫!
【注释】①小奚:小书童。②牡下:上锁。③爽然:开朗舒畅的样子。
1.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两处)
予自小港欲入蛟州城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1)望城二里许: (2)徐行之:
(3)予愠为戏: (4)公亦以此自矜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趋行及半,小奚仆,束断书崩,啼未即起。
(2)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4.从这两个故事中都可以读出弦外之音,结合两文内容说说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班级即将开展以“小故事,大智慧”为主题的分享会,你所在的小组拟分享下面两则故事,请你阅读并完成下面问题。
【甲】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欧阳修《卖油翁》)
【乙】张仲殷,好习弓马。时与同侣挟弹,游步林薮①。见一老人持弓,逐一鹿绕林,一矢中之。仲殷惊赏。老人曰:“君能此乎?”仲殷曰:“固所好也。”仲殷乃拜乞射法。老人即命弓矢,仰首指一树枝曰:“十箭取此一尺。”遂发矢十只,射落碎枝十段,接成一尺,谓仲殷曰:“此定如何?”仲殷拜于床②下曰:“敬服。”遂教仲殷屈伸距跗③之势。但约臂腕骨,臂腕骨相拄,而弓已满。故无强弱,皆不费力也。数日,仲殷已得其妙。老人谓仲殷曰:“止于此矣。勉驰此名,左右各教取五千人,以救乱世也。”而仲殷艺日新,果有善射之名。受其教者,虽童子妇人,即可与谈武矣。
(选自《太平广记》,有删改)
【注释】①林薮(sǒu):山林湖泽。借指隐居的地方。此处指山林里。②床:此处指地。 ③跗(fū):脚背;足。
5.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文言语句 方法提示 解释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成语助记法:手不释卷 (1)
好习弓马 迁移课内法: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论语>十二章》) (2)
遂发矢十只 查阅词典法:①成功;顺遂;②道 路;③终于,竟;④就,于是;⑤ 进用,举荐等。[摘自《古代汉语词典》(第2版)] (3) (填序号)
6.请你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7.【甲】文中陈尧咨的态度经历了由“忿然”到“笑”的变化,他“忿然”和“笑”的原因分别是什么?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8.【甲】【乙】两文虽都是与箭术相关的文章,但却蕴含着不同的哲理。请你概括两文蕴含的哲理并谈谈对你学习生活的启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节选自《卖油翁》)
【乙】
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①”。及守荆南回,其母冯夫人问:“汝典郡②有何异政?”尧咨云:“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③叹服。”母曰:“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④岂汝先人志邪?”杖之,碎其金鱼⑤。
(节选自《碎金鱼》)
【注释】①由基:养由基,战国时楚国神箭手。②典郡:掌管郡务。③罔不:无不。④伎:同“技”。⑤金鱼:古人的一种佩饰。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但手熟尔/尔安敢轻吾射 B.及守荆南回/及鲁肃过寻阳
C.尔安敢轻吾射/安能辨我是雄雌 D.睨之,久而不去/旦辞爷娘去
10.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两处)
汝 父 教 汝 以 忠 孝 辅 国 家 今 汝 不 务 行 仁 化 而 专 一 夫 之 伎 岂 汝 先 人 志 邪
1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卖油翁“但微颔之”,因为卖油翁觉得陈尧咨射技高超,只不过是手熟而已。
B.陈尧咨的母亲认为陈尧咨只图自己享受而荒废政事,辜负了父母对他忠君报国的期盼,所以陈尧咨的母亲“杖之”。
C.陈尧咨擅长射箭,百发百中,世人把他看做神人,并称赞他为“小由基”。
D.从这两篇文章看,陈尧咨这个人虽然射箭技艺纯熟,但是他傲慢无礼又贪图享乐。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2)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叹服。
13.阅读两文,甲文中你从陈尧咨身上学到了什么道理?乙文对你的启示是 。
【甲】
欧阳修《卖油翁》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
罗大经《鹤林玉露》(节选)
陆象山①少年时,常坐临安市肆②观棋,如是者累日。棋工曰:“官人日日来看,必是高手,愿求教一局。”象山曰:“未也。”乃买棋局一副,归而悬之。卧而仰视之者两日,忽悟曰:“此《河图》③数也。”遂往与棋工对,棋工连负二局。乃起谢曰:“某④是临安第一手棋,凡来著者,皆饶一先。今官人之棋,反饶得某一先,天下无敌手矣。”象山笑而去。其聪明过人如此。
【注释】①陆象山:南宋哲学家陆九澜。②肆:店铺。③《河图》:和《易经》相关的知识。④某:我。
14.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公亦以此自矜。 矜: (2)但手熟尔 但:
(3)如是者累日 是: (4)象山笑而去 去:
15.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2)遂往与棋工对,棋工连负二局。
16.根据【甲】【乙】两文的叙述,用自己的话完成下列填空。
面对挑战,卖油翁的应对是 ,陆象山的应对是 。
17.从【甲】【乙】两文中,我们可以分别得到怎样的启示?
阅读以下两篇文段,完成小题。
【甲】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欧阳修《卖油翁》)
【乙】
常羊学射于屠龙子朱。屠龙子朱曰:“若①欲闻射道乎?楚王田②于云梦③,使虞人④起⑤禽而射之,禽发,鹿出于王左,麋⑥交于王右。王引弓欲射,有鹄⑦拂王旃⑧而过,翼若垂云。王注矢于弓,不知其所射。养叔进曰:“臣之射也,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
(选自明·刘基《郁离子》)
【注释】①若:你。②田:同“畋”,打猎。③云梦:古代湖泽名,泛指春秋战国·时楚王的游猎区。④虞人:古代管山泽、田猎的小官吏。⑤起:赶起。⑥麋:兽名。⑦鹄:天鹅。⑧旃(zhān):赤鱼的曲柄旗。
18.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1)陈康肃公善射 善:
(2)以我酌油知之 以:
(3)但微颔之 颔:
(4)翼若垂云 若:
19.翻译下面句子。
(1)无他,但手熟尔。
(2)尔安敢轻吾射!
20.这两篇短文都提到了射箭,但两篇短文所讲的道理不同。你觉得这两篇短文分别蕴含了什么道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卖油翁》)
【乙】
公孙龙①在赵之时,谓弟子曰:“人而无能者,龙不能与游②。”有客衣褐③带索而见曰:“臣能呼。”公孙龙顾谓弟子曰:“门下故有能呼者乎?”对曰:“无有。”公孙龙曰:“与之弟子籍!”后数日,往说燕王。至于河上,而航④在一汜⑤,使善呼者呼之,一呼而航来。故曰:“圣人之处世,不逆有伎⑥能之士。
(选自《淮南子道应训》,有删减)
【注释】
①公孙龙:战国人,哲学家。②游:交往,交际。③褐:这里指粗布衣服。④航:指船。⑤汜:同“涂”(sì),河岸。⑥伎:同“技”,技能,技巧,技艺。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但微颔之 (2)尔安敢轻吾射 (3)有客衣褐带索而见
22.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门下故有能呼者乎 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B.至于河上 尝射于家圃
C.而航在一汜 康肃笑而遣之 D.圣人之处世 但微颔之
2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2)使善呼者呼之,一呼而航来。
24.陈尧咨和公孙龙面对技艺高超者的态度是怎样的?请结合两文内容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予/自小港/欲入蛟州城 2. 表示约束,左右; 慢慢地 生气 自夸 3.(1)行至半路,小书僮摔一跤,捆书的绳子断了,书籍散乱一地,小书僮坐在地上哭了起来。
(2)卖油的老翁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只是微微点点头。 4.乙文通过写作者不听渡者的劝告执意快走,想赶上南门开着的时候进城,结果却因为走得太急导致小童摔倒反而适得其反的事,告诉我们欲速则不达的道理;甲文通过记述了陈尧咨射箭和卖油翁酌油的事,形象地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这篇文章通过两个小故事,传达了深刻的哲理。甲文中,陈康肃公的射箭技艺高超,但卖油翁通过倒油展示“熟能生巧”的道理,揭示了技艺的精湛源于长期的练习与积累,而非天赋或自傲。乙文中,作者急于进城,却因急躁导致书童摔倒,最终错过城门关闭的时间,渡者“徐行则开,速进则阖”的警示,道出了急躁往往适得其反,稳重方能成事的智慧。两文共同强调了沉稳、耐心和积累的重要性,提醒人们在追求目标时,应保持平和心态,避免急躁与自满。
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
句意:我从小港(出发)打算到蛟州县城去。
“予”为主语,“自小港”为状语,“欲入”为谓语,“蛟州城”为宾语;
故断为:予/自小港/欲入蛟州城。
2.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看看离城还有两里左右的路程。许:左右;
(2)句意:慢慢走。徐:慢慢地;
(3)句意:我很生气,以为(他)拿我开玩笑。愠:生气;
(4)句意:他也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自矜:自夸。
3.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1)趋:快步走;及:到;小奚:小书童;仆:同“扑”,跌倒,摔倒;束断书崩:指捆书的绳子断了,书散落一地;即:立即,马上;
(2)发矢:射箭;但:只,仅仅;微颔:微微点头。
4.本题考查道理概括。
甲文,卖油翁在面对陈康肃公“尔安敢轻吾射”的质疑时,“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通过展示“钱孔沥油”的高超技艺,最后点明“我亦无他,惟手熟尔”(熟能生巧、学无止境)的道理;根据“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尔安敢轻吾射”可知:陈尧咨因为射箭本领高强就以此自夸,轻视卖油翁,结果出丑;启示我们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我们应该戒骄戒躁,虚心向他人学习。
乙文“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趋行及半,小奚扑,束断书崩,啼未即起。理书就束,而前门已牡下矣”“天下之以躁急自败,穷暮无所归宿者,其犹是也夫!”可知,甲文主要讲了“我”带小书童赶往蛟州县城,渡者说慢慢走会到达目的地,快了反而到不了,事实验证了渡者的话,得出急躁冒进反而会失败的道理;从渡者的角度来看,正是渡者“熟视小奚”,才得出“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的结论,启发我们做事要认真观察,积累生活经验;从“我”与“小奚”的角度看,正是犯了急躁冒进的错误才导致当天未进入城中,启发我们“欲速则不达”,我们应该做事沉稳,稳中求进,不可急躁冒进。
参考译文:
(甲)陈康肃公陈尧咨善于射箭,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曾经(有一次),(他)在家里(射箭的)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斜着眼睛看着他,很久都没有离开。(卖油的老翁)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箭,只是对他微微点头(表示赞许)。
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是很高明吗?”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勺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
(乙)顺治七年冬天,我从小港(出发)打算到蛟州县城去,让小书童用夹书的木板捆着书跟随着。当时太阳(已经)落山,傍晚的云雾环绕着树枝梢头,看看离城大约还有两里路。(我)便向船夫问道:“还能赶得上南门开着吗?”船夫仔细看了看小书童,回答道:“慢慢走还赶得上,快走就关了。”我很生气,以为(他)拿我开玩笑。快步前进到半路上,小书童摔了跤,捆书的绳子断了,书散落一地,(他)哭哭啼没有马上起来。(等我们)收拾好书,把书捆好继续前进,前方的城门已经上锁了。我(心里顿时)豁然开朗,想起船夫说的话近似哲理。天下因为急躁而导致自己失败,直到天黑也没有地方睡觉的人,就和这一样啊!就和这一祥啊!
5. 放下 喜爱,爱好 ④ 6.(老翁)见陈尧咨射出十支箭能射中八九支,只是对他微微点头。 7.①他认为卖油翁轻视他引以为傲的箭术,所以他“忿然”;②在观看了卖油翁倒油的本领后他有所领悟,以“笑”来化解尴尬。 8.甲文:熟能生巧。乙文:做事要掌握正确的方式方法。启示:我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不但要勤于学习、反复复习,多积累学习经验,而且在学习时要掌握正确的方式方法,避免做无用功,进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这篇阅读文章选取了两则与箭术相关的古代故事,分别出自欧阳修的《卖油翁》和《太平广记》。两则故事虽然主题相似,但蕴含的哲理各有侧重。甲文通过卖油翁的言行,强调了“熟能生巧”的道理,批评了陈尧咨的自负;乙文则通过老人传授箭术的过程,展现了技艺的精妙与传承的重要性,并隐含了“授人以渔”的教育理念。两文均通过具体的人物对话和行动,生动地传递了深刻的哲理,对现代学习生活具有启发意义,提醒我们注重实践与积累,同时也要善于学习和传授知识。
5.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
(1)根据成语助记法,“手不释卷”意思是手里不放下书卷,形容勤奋好学,其中“释”是“放下”的意思,所以推测“有卖油翁释担而立”中“释”也是“放下”,有卖油翁释担而立: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一旁。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喜爱学习的人。其中“好”是“喜爱,爱好”之意,采用迁移课内法,“好习弓马”中“好”同样是“喜爱,爱好”。好习弓马:喜好练习骑马射箭。
(3)根据查阅词典法,推测“遂”④就,于是,代入句中,遂发矢十只:(老人)于是射出十支箭。句意通顺合理,故选④。
6.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
重点字词有:其,代词,指陈康肃公;发矢,射箭;十中八九,十箭射中八九支;但,只;微,微微;颔,点头。
7.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根据“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可知,陈尧咨自恃射箭技艺高超且以此自矜,当卖油翁说“无他,但手熟尔”,他觉得卖油翁轻视了自己引以为傲的箭术,所以“忿然”。
根据“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可知,卖油翁展示了熟练的倒油技艺,让陈尧咨认识到技艺是可以通过熟练操作来达成的,他在观看了卖油翁倒油的本领后有所领悟,便以“笑”来化解之前的尴尬。
8.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与谈启示。
根据甲文“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可知,卖油翁通过倒油的事例,表明技艺达到高超水平是因为熟练,体现了熟能生巧的哲理。
根据乙文“遂教仲殷屈伸距跗之势。但约臂腕骨,臂腕骨相拄,而弓已满。故无强弱,皆不费力也”可知,老人教张仲殷正确的射箭姿势,让他掌握了射箭的巧劲,体现了做事要掌握正确的方式方法这一哲理。
启示:我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不但要像卖油翁那样勤于练习,反复复习,多积累学习经验,比如多做练习题、多复习知识点,达到熟练的程度,而且在学习时要像张仲殷学习射箭掌握正确方法一样,掌握正确的方式方法,比如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等,避免做无用功,进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译文:
【甲】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没有人能和他相比,他也凭借这一点自夸。(他)曾经在自家的园子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一旁,斜着眼看了他很久都没有离开。(老翁)看见他射出十支箭能射中八九支,只是对此微微点头。
陈尧咨问道:“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射箭技艺难道不精湛吗?”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陈尧咨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于是(老翁)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口,慢慢地用勺子舀油滴入葫芦,油从铜钱的方孔注入,而铜钱没有被沾湿。(老翁)接着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让他走了。
【乙】张仲殷,喜好练习骑马射箭。当时他和同伴带着弹弓,在山林里漫步游玩。(他们)看见一位老人拿着弓箭,追逐一只鹿绕着树林跑,(老人)一箭就射中了(鹿)。张仲殷惊叹赞赏。老人说:“你能做到这样吗?”张仲殷说:“这本来就是我所喜好的(技艺)。”张仲殷于是行礼请求(老人传授)射箭的方法。老人立刻拿来弓箭,抬头指着一根树枝说:“(用)十支箭射下这一尺(长的树枝)。”(老人)于是射出十支箭,射落十段碎树枝,连接起来正好一尺(长),(老人)对张仲殷说:“这样的箭术怎么样?”张仲殷在地上跪拜说:“(我)衷心佩服。”(老人)于是教张仲殷(练习)伸展和弯曲(手臂)以及踮起脚跟(用力)的姿势。只要让臂骨和腕骨相抵,那么弓就已经拉满了。所以无论(弓的力量)强弱,(拉弓)都不费力。几天后,张仲殷已经掌握了其中的奥妙。老人对张仲殷说:“(技艺)学到这里就可以了。努力传播这个名声,在身边分别教导五千个人,来拯救乱世吧。”而张仲殷的射箭技艺日益精进,果然有了擅长射箭的名声。接受他教导的人,即使是小孩和妇女,都可以和(别人)谈论武艺了。
9.A 10.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岂汝先人志邪 11.C 12.(1)(老翁)见陈康肃(陈尧咨)射出十支箭能射中八九支,只是对他微微点头。
(2)每次我用射箭来取乐,在坐的人没有不叹服的。 13.《卖油翁》一文记述了陈尧咨射箭和卖油翁酌油的事,形象地说明了“熟能生巧”“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从陈尧咨的身上让我们明白了人要活到老学到老,不能骄傲自满的道理。
《碎金鱼》启示我们要把自己的长处当作我们工作学习中的一种资源优势,不应像陈尧咨那样进行炫耀宣扬,要学会谦逊的进行为人处事。
《卖油翁》通过陈尧咨与卖油翁的对话,揭示了“熟能生巧”的道理,强调了技艺的精湛源于反复练习,而非天赋或自傲。文章语言简练,人物形象鲜明,卖油翁的从容与陈尧咨的傲慢形成对比,寓意深刻。《碎金鱼》则通过陈尧咨母亲的教育,批评了只重技艺而忽视道德修养的行为,强调忠孝仁德的重要性。文章叙事紧凑,母亲的形象严厉而富有智慧,体现了传统儒家思想对个人品行的要求。两篇文章虽短小,但寓意深远,既展现了古代社会的价值观,也为今人提供了为人处世的启示。
9.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虚词。
A.句末语气词,罢了/人称代词,你;
B.都是“等到”;
C.都是“怎么”;
D.都是“离开”;
故选A。
10.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根据乙文“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岂汝先人志邪?”的句意为,你的父亲教你要以忠孝来报效国家,而今你不致于施行仁化之政却专注于个人的射箭技艺,难道是你死去的父亲的心意吗?其中“汝父”为主语,“教”为谓语,“汝”为宾语,“以忠孝辅国家”为教导的内容,是一个完整的主谓宾句式结构,其后应断开;“汝不务行仁化”为主谓结构,“而”作为转折连词,“专一夫之伎”作为谓语补充表示“汝”的现状,构成完整的主谓句式,其后应断开;“岂……耶”作为一个完整的反问结构,应独立存在。
故正确的断句为: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岂汝先人志邪。
11.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
C.“人把他看做神人,并称赞他为‘小由基’”表述错误,根据乙文“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分析,此句意为世人都将他看做神人,(他)常常字号“小由基”,而非“世人称赞”。
故选C。
12.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1)发矢:射箭;但:只是;颔:点头。
(2)每:常;以:用;为:作为;罔不:无不。
13.本题考查对比阅读。
根据甲文“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可知,卖油翁通过高超的技巧,告诉陈尧咨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反复练习,就能达到熟练高超的境界,不能因为自己有所成就就骄傲自满,形象的说明了熟能生巧、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等道理。
根据乙文“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叹服”分析可知,荆南是交通要道,每天都有宴会,陈尧咨常常以射箭为乐,这里可以看出他不务正业、贪图享乐,再结合“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岂汝先人志邪?”分析可知,陈母认为陈尧咨不致力于施行仁化之政,辜负了父母对他忠君报国的期盼,教育了他,说明自己的长处不应该当作自己炫耀的资本,应该谦虚的做好本职工作。
据此作答即可。
参考译文:
甲文:
卖油翁
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曾经有一次,他在家里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不在意的看着他,许久都不离开。卖油的老翁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只是微微点点头。
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很高明吗?”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
乙文:
碎金鱼
陈尧咨擅长于射箭,百发百中,世人把他当作神射手,(陈尧咨)常常自称为“小由基”。等到驻守荆南回到家中,他的母亲冯夫人问他:“你掌管郡务有什么新政?”陈尧咨说:“荆南是重要的地方,常常有宴会,每次我用射箭来取乐,在座的人没有不叹服的。”他的母亲说:“你的父亲教你要以忠孝来报效国家,而今你不致于施行仁化之政却专注于个人的射箭技艺,难道是你死去的父亲的心意吗?”(于是)用棒子打他,摔碎了他的金鱼配饰。
14. 夸耀 只是 这样 离开 15.(1)你也懂得射箭吗?我射箭的技术难道不精湛吗?(意思对即可)
(2)(陆象山)于是前往与棋工对弈,棋工连输两局。(意思对即可) 16. 卖油翁:现场展示自己娴熟高超的酌油技艺。 陆象山:买棋局回去反复研究参悟后再找棋工对弈。 17.[甲]文的启示:反复练习,熟能生巧;人各有所长,即使自己有什么长处也不能骄傲自大。
[乙]文的启示:虚心学习,善于思考感悟,善于知识的迁移。(意思对即可)
《卖油翁》讲述陈尧咨善射却因卖油翁酌油之技,明白了熟能生巧及不可自傲的道理 。《鹤林玉露》中陆象山从观棋到买棋局研究,凭借思考与知识迁移战胜临安第一棋手 。两篇文言文都围绕人物面对技艺挑战展开,虽情节不同,但都揭示了在技艺学习中需保持正确态度,不断钻研实践才能有所成的共通理念。
14.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需结合语境准确判断。
(1)句意:他因射箭本领而自我炫耀。矜:夸耀。
(2)句意:只是手法熟练。但:只是。
(3)句意:陆象山像这样连续多日坐在店铺观棋。是:指代前面描述的观棋行为,即“这样”。
(4)句意:陆象山战胜棋工后笑着离开了。去:离开。
15.本题考查翻译语句。注意关键词:
(1)汝:你。知射:懂得射箭。吾射:我射箭的技术。不亦…… 乎:是固定句式,表反问,可译为“难道不…… 吗”。
(2)遂:于是。往:前往。对:对弈。
16.本题考查理解内容。
①《卖油翁》中,面对陈康肃公质疑,卖油翁通过“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现场展示娴熟酌油技艺,证明熟能生巧,所以其应对是现场展示自己娴熟高超的酌油技艺。
②《鹤林玉露》里,陆象山面对棋工挑战,先“买棋局一副,归而悬之。卧而仰视之者两日,忽悟曰:‘此《河图》数也。’”,即买棋局回去反复研究参悟后再找棋工对弈,故其应对是买棋局回去反复研究参悟后再找棋工对弈。
17.本题考查理解与感悟。
甲文:卖油翁在面对陈康肃公“尔安敢轻吾射”的质疑时,“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通过倒油技术展示,最后点明“我亦无他,惟手熟尔”熟能生巧、学无止境的道理;根据“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尔安敢轻吾射”可知:陈尧咨因为射箭本领高强就以此自夸,轻视卖油翁,结果出丑;启示我们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我们应该戒骄戒躁,虚心向他人学习;启发我们在他人指出自身的错误时,要及时改正,正视自己的缺点。
乙文:陆象山一连几天坐在临安的集市上看别人下棋,学习别人下棋的手法。从中可以得到启发:要善于虚心学习。他买来棋局仔细观察,从中可以得到启发:要善于思考领悟。最终醒悟到这是《河图》数,从中可以得到启发:要善于联系,善于知识迁移。
参考译文:
【甲】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世上没有人能和他相比,他也凭着这一点自夸。他曾经在自家的园子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斜着眼看他射箭,很久都没有离开。卖油的老翁看他射出十支箭能射中八九支,只是对此微微点头。
陈尧咨问道:“你也懂得射箭吗?我射箭的技术难道不精湛吗?”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陈尧咨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于是老翁取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通过铜钱方孔)滴入(葫芦),油从铜钱的孔中注进去,却没有沾湿铜钱。接着老翁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让他走了。
【乙】陆象山少年时,常常坐在临安的集市店铺里看别人下棋,像这样连续看了多日。下棋的人说:“官人每天都来看,一定是高手,希望能请教一局。”陆象山说:“还不是(高手)。”于是买了一副棋局,回家后把它挂起来。躺着仰头看了两天,忽然领悟说:“这是《河图》的数理。”于是前往与下棋的人对弈,下棋的人连输两局。于是起身道歉说:“我是临安下棋的第一高手,凡是来和我下棋的,我都让他先走一步。如今官人的棋,反而让我先走一步,(官人)天下无敌手了。”象山笑着离开了。他就是这样聪明过人。
18. 擅长 凭、靠 点头 好像 19.(1)没有别的奥秘,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2)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 20.甲文:所有技能都能通过长期反复练习而达到非常熟练的程度。乙文做事要专注于一个目标,不能三心二意。
这两篇短文通过射箭这一技艺,展现了不同的哲理。【甲】文《卖油翁》通过卖油翁的“手熟”之论,揭示了技艺的精湛源于长期的练习与积累,强调了熟能生巧的道理。而【乙】文则通过楚王射猎的故事,指出在面对多重选择时,专注与专一的重要性,过于分散的注意力会导致失败。两文虽然都涉及射箭,但【甲】文侧重于技艺的积累,【乙】文则强调了专注与选择的力量,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启发读者思考成功的路径。
18.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1)句意:陈康肃公擅长射箭。善:擅长。
(2)句意:凭借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以:凭、靠。
(3)句意:只是对此微微点头。颔:点头。
(4)句意:翅膀好像低垂的云彩。若:好像。
19.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1)无他:没有别的(奥秘);但:只,只是;熟:熟练;尔:同“耳”,罢了;
(2)尔:你;安:怎么;轻:轻视。
20.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在《卖油翁》中,陈康肃公射箭“十中八九”,技术不可谓不高超,然而卖油翁却只是“微颔之”,并认为“无他,但手熟尔”。接着根据“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可知,再次强调“我亦无他,惟手熟尔”。从卖油翁的言行可以看出,无论是射箭还是酌油,技能的熟练并非有什么特别的奥秘,关键在于长期反复练习。陈康肃公射箭的熟练是因为练习,卖油翁倒油技术高超也是因为不断实践,所以甲文蕴含的道理是所有技能都能通过长期反复练习而达到非常熟练的程度。
在《郁离子》的故事里,楚王打猎时,根据“禽发,鹿出于王左,麋交于王右。王引弓欲射,有鹄拂王旃而过,翼若垂云。王注矢于弓,不知其所射”可知,面对众多猎物,楚王不知该射哪一个,结果无法射中。根据养叔说自己“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可知,这里通过楚王和养叔不同的情况对比,表明养叔专注于一个目标(一片叶子)时能十发十中,而楚王目标众多时则无所适从。所以乙文蕴含的道理是做事要专注于一个目标,不能三心二意,只有目标明确,才更容易取得成功。
参考译文:
【甲】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世没有第二个人可与之媲美,他也因此而自夸。曾经有一次,陈尧咨在自家园子射箭,有个卖油老翁放下担子站着,斜着眼睛看他射箭,很久不离开。老翁见陈尧咨射出十支箭能射中八九支,只是对他微微点头。陈尧咨问道:“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射箭技艺难道不精湛吗?”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陈尧咨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射箭是凭手熟的道理。”于是老翁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将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然后)慢慢地用勺舀起油滴入葫芦,油从铜钱的方孔注入,而铜钱没有被沾湿。于是老翁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让他走了。
【乙】常羊向屠龙子朱学射箭。屠龙子朱说:“你想听(知道)射箭的道理吗?楚王在云梦打猎,让掌管山泽的官员去哄赶禽兽出来射杀它们,禽兽跑了出来,鹿在楚王的左边出现,麋鹿从楚王的右边跑出。楚王拉弓准备射,有天鹅拂过楚王打猎时的红色小旗,展开的翅膀犹如一片垂云。楚王将箭搭在弓上,不知道要射谁。养由基向前说道:我射箭时,放一片叶子在百步之外去射它,十发箭十发中。如果放十片叶子在百步之外,那么射得中射不中我就不能保证了。”
21.(1)点头(2)怎么(3)穿,穿着 22.A 23.(1)慢慢地用勺舀起油滴入葫芦,(油)从铜钱的方孔注入,而铜钱没有被沾湿。
(2)(公孙龙)让善于呼喊的人呼叫渡船,一叫渡船就过来了。 24.陈尧咨面对卖油翁,开始表现的是不屑与轻视,后面心悦诚服。公孙龙不轻视善呼者,能用人之长。
这两篇文言文通过不同的故事情节,展现了对待技艺高超者的态度。甲文中,陈康肃公因卖油翁的轻蔑而愤怒,但最终被其精湛技艺所折服,体现了技艺无贵贱、熟能生巧的道理。乙文中,公孙龙对有特殊技能的人持开放态度,认为不应排斥有技艺之人,强调了尊重和利用人才的重要性。两文共同反映了古代社会对技艺和人才的重视,以及面对技艺高超者时应有的谦逊和包容态度。
2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1)句意为:只是微微点头。颔:点头;
(2)句意为:你怎么敢看轻我射箭的本领!安:怎么;
(3)句意为:有个穿着粗布衣服用绳索当衣带的访客求见。衣:穿,穿着。
2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均为代词,可译为“……的人”;
B.介词,“到”/介词,可译为“在”;
C.连词,表转折,可译为“却,但是”/连词,表修饰,也可不译;
D.助词,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为代词,代指陈尧咨射 箭十中八九这一情况;
故选A。
23.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注意重点词语:
(1)徐:慢慢地。 杓(sháo):同“勺”,勺子。 沥之:注入葫芦。沥,注。之,指葫芦。
(2)使:让。善:善于。呼者:呼喊的人。呼之:呼叫渡船。
2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
结合甲文中“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可知,陈尧咨在面对卖油翁时,最初表现的是不屑与轻视。他因为射箭技艺高超而自矜,当卖油翁对他的射箭技艺只表示微颔之态时,他感到愤怒,质问卖油翁是否轻视他的射箭技艺。结合“康肃笑而遣之”可知,当卖油翁通过酌油沥之、钱不湿的表演展示了自己同样高超的技艺,并解释这只是因为“手熟尔”时,陈尧咨的态度发生了转变,由愤怒转为心悦诚服,笑着将卖油翁打发走。这表明陈尧咨虽然起初有些自负,但在见识到真正的技艺后,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表现出对技艺高超者的尊重和认可。
结合乙文中“有客衣褐带索而见”“‘与之弟子籍!’后数日,往说燕王。至于河上,而航在一汜,使善呼者呼之,一呼而航来”可知,公孙龙则表现出了对技艺高超者的尊重和善用。当他听说有人能“呼”时,他没有因为这个人穿着粗布衣服而轻视他,反而立刻将他收入门下,并给予弟子籍。后来,当公孙龙前往燕国游说,遇到河流阻挡时,正是这位善呼者发挥了作用,一呼而船来,帮助公孙龙顺利过河。公孙龙的行为表明他能够识人用人,不轻视任何有技能的人,并善于利用他们的长处来为自己服务。
参考译文:

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凭借这种本领而自夸。曾经有一次,他在家里的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不在意地看着他,很久都不离开。卖油的老翁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次,只是微微点头。   
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高明吗?”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看轻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将他打发走了。

公孙龙在赵国的时候,对弟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才能,我公孙龙不会和他交往。”有个穿着粗布衣服用绳索当衣带的访客求见并说:“我善于大声喊叫。”公孙龙回头向弟子问道:“我的门下本来有善于大声喊叫的人吗?”弟子们回答说:“没有。”公孙龙说:“给他弟子的身份吧!”后来过了数天以后,公孙龙前往劝说燕王。来到河边,但是船在对面河岸。公孙龙让善于大声喊叫的人呼叫船,一叫船就过来了。所以说:“圣人处世,不会抵抗有一技之长的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