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学科高一年级必修二第六单元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历史学科高一年级必修二第六单元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同步练习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962.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5-19 09:36: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历史学科高一年级必修二第六单元
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在每一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约翰·肯尼斯·加尔布雷思在其经典名著(下图)中认为美国20世纪20年代的繁荣景象是一种狂热症状。《圣路易斯邮报》认为该书是卓尔不群的传奇经济学家“对人类经济史上最令人难忘的岁月的精湛分析”。其依据应该是,当时美国(  )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泛滥 B.经济危机致使社会财富分配不均
C.社会经济发展呈现无政府状态 D.美国经济进入低谷状态
答案:C
解析:分析: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实行“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社会经济盲目发展,故选择C项。
2.有历史学家把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称为“疯狂的20年代”。其依据应该是当时美国(  )
A.两党派斗争激烈 B.经济社会盲目发展
C.经济危机、社会动荡 D.政府强化对经济的干预
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20世纪20年代金融投机、过度消费等现象严重,社会经济出现盲目发展,因此可以说是“疯狂的20年代”,故选C项。
3.20世纪20年代美国普遍推广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1924年到1929年之间,美国的分期付款销售额增长了3/4。对此现象,认识错误的是(  )
A.刺激了人们的消费欲望 B.进一步刺激了固定资产和生产规模的扩大
C.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D.促进了美国市场经济持续稳定地健康发展
答案:D
解析:分析:材料主要讲述了20世纪20年代美国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的逐步扩大,要结合经济危机的爆发原因进行全面细致地分析。由1929年经济的危机可知D项错误。
4.“美国国内经济的不平衡与国际经济的不平衡一样严重,其根本原因在于工资落后于不断上升的生产率,从1920—1929年,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只上升了2%,而其生产率却猛增了55%。”这表明造成1929年经济大危机的主要原因是(  )
A.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基本矛盾 B.美国经济的虚假繁荣
C.美国国内的生产相对过剩严重 D.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答案:C
解析:分析:从材料看,当时美国的生产猛增,而工人的工资却增加很少。故选 C项。
5.下面表格所示为1929—1933年美、德、英、法、日等国的工业生产下降情况。出现这一现象的关键因素是(  )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46.2% 40.6% 28.4% 16.5% 8.4%
A.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霸主 B.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激化
C.殖民地人民的抵制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最终形成
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图表材料解读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危机席卷全球主要与美国的经济地位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有关,而关键因素则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故D项正确
6.引发20世纪20年代末美国经济危机的原因有(  )
①纽约作为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发生动摇  ②经济繁荣集中表现在工业生产高涨上 
③市场上普遍推行分期付款  ④股票投机活动空前活跃
A.①③ B.①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对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爆发原因的理解。通过分析可知,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持续发展背后隐藏着危机,②③④集中体现了生产与销售的矛盾,而①不是其原因。
7.1929年10月29日,美国一些开船出海玩的富人们回来后发现,他们已变成身无分文的贫民。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  )
A.通货膨胀 B.股票上扬 C.股价暴跌 D.银行倒闭
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9年10月29日纽约股市崩溃、股价下跌,导致股票持有者财富急剧缩水,故选C项。
8.1929—1933年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当时人们最有可能的体验是(  )
A.“牛奶面包价格都涨到天上去了” B.“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
C.“整个西方世界像一潭死水般平静” D.“为共渡难关各国变得亲如兄弟”
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迁移运用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危机爆发后,物价暴跌、社会动荡、国际关系日趋恶化、失业人数剧增,故选B项。
9.1933年3月,罗斯福在就职演说时说:“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这则材料从侧面反映了美国(  )
A.经济危机来势汹涌 B.危机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C.经济危机范围广、破坏性强 D.危机持续时间特别长
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材料信息获取和理解能力。从材料可以看出经济危机涉及农工商业、普通家庭,并且损失严重,故选C项。
10.下图中,美国汽车产量1933年发生了较大变化。其主要原因是(  )
A.消费者购买力下降    B.厂家生产能力下降
C.政府限制汽车生产 D.汽车销售价格上涨
答案:A
解析: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图表信息,美国汽车产量1929年达到顶峰,之后迅速下降。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这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对美国汽车制造业的影响。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使美国人的购买力下降。B项与史实不符;C项错在时间上,《全国工业复兴法》通过的时间是1933年6月,即使限制,也需要一个过程;D项明显与史实不符。
11.1929年,美国发生的经济危机很快波及全世界,最重要的原因是(  )
A.资本主义在全球占据优势 B.美国是头号经济大国
C.经济规律在起作用 D.世界市场的作用
答案:D
解析:分析:经济危机很快波及全世界,一方面反映了美国经济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更重要的是,它反映了世界经济在世界市场形成的条件下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练习
12.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首先表现为(  )
A.金融危机 B.通货膨胀 C.产品过剩 D.市场萧条
答案:A
解析:分析: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首先从金融领域开始,先是股市崩溃,继而波及经济的各个领域。
13.阅读1929~1933年美、德、英、法、日等国的工业生产下降情况统计表: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46.2% 40.6% 28.4% 16.5% 8.4%
表格说明的问题是(  )
A.经济危机期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强了对国际市场的争夺
B.各国对经济危机的干预不断减弱
C.和德、日等其他国家相比,美国经济体制很不完善
D.美国和德国受到的破坏程度最大
答案:D
解析: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解读表格,表格主要反映的是1929~1933年美、法、德、英等国的工业生产下降情况,故在分析表格时要紧扣表格反映的情况。A、B两项说法在表格中分析不出来,C项说法不准确,D项可以分析出来。
14.有人认为:如果说1929年的金融风暴是场高烧的话,接下来的大萧条则是场严重的慢性病。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经济危机从金融领域首发 B.大萧条使美国失业率居高不下
C.金融风暴比大萧条对美国经济危害大 D.大萧条由金融风暴引发
答案:C
解析:分析:1929年经济危机是从股市开始的,接着引发了全面的经济危机,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包括经济下滑、失业人数猛增。
15.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中说:“1933年《申报月刊》发行‘中国现代化问题’特辑专号,征文中(26篇文章)认为中国现代化应走资本主义道路的观点非常少,绝大多数人主张走受节制的资本主义或非资本主义道路。”产生上述认识主要是因为当时(  )。
A.南京国民政府政策倡导 B.资本主义在中国发展举步维艰
C.西方经济危机危害严重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被广为接受
答案:C
解析:分析:结合题干关键信息“1933年”,当时的经济危机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16.1929~1933年美国经济危机期间,俄亥俄州的示威者喊出了“我们必须夺取政权,建立工农共和国”的口号。这最能说明这次危机(  )
A.对经济的破坏十分严重 B.使人民生活十分困苦
C.引起了政治危机 D.促进政府调整政策
答案:C
解析:分析:示威者要求夺取资产阶级政权,建立工农共和国,这是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的表现。
17.1932年,一位纽约市的妇女给政府官员写信说:“如果政府不能通过私有产业为我提供生计,那它必须利用公共途径和办法。”这表明(  )
A.民众要求政府干预经济 B.美国政府主动干预经济
C.民众要求维持自由竞争 D.美国政府放弃自由主义
答案:A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1932年正处于经济危机时代,材料中的妇女希望政府通过公共途径为自己提供生计,体现了民众对胡佛自由放任政策的失望,对政府干预经济的希望,故A项正确。
18.“从1932年3月1日起,根据本法规定,一切输入联合王国的商品,除条文中规定的免除课税的商品外,一律课以相当于商品价值10%的关税。”对英国《进口税法》的颁布,理解错误的是(  )
A.目的是保护国内市场,抵御外国商品的竞争
B.为应付危机、解决危机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C.表明英国自由放任、自由贸易政策的失败
D.客观上调解了英国与别国的贸易纠纷,推动英国经济发展
答案:D
解析:分析:1932年是经济危机期间,各国为了摆脱危机,纷纷调整关税政策,恢复发展经济,而关税的提高激化了各国的矛盾,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故D项理解错误。
19.1930年,美国通过法案提高进口关税。这一行动引起连锁反应,各国纷纷调高关税。这反映了经济危机爆发后,西方国家(  )
A.一致提高关税,共渡难关 B.设置关税壁垒,转嫁危机
C.整顿金融体系,扩大内需 D.实行国家干预,限制出口
答案:B
解析:分析: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各国抬高关税的目的是限制进口,这实际上是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设置关税壁垒,结果造成各国之间的贸易摩擦,只有B项符合题意。
20.“我们要感谢你,赫伯特·胡佛,今天我们住在简陋的小屋里,今天我们行乞求食,今天我要偷取煤炭来取暖,谁会知道我会偷?”这首流行的歌谣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人民(  )
①因经济危机而生活贫困  ②对胡佛政府的信任度降低 
③具有“知足常乐”的品质  ④对资本主义制度深恶痛绝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分析:材料以讥讽的口气反映了经济大危机下美国人民生活贫困潦倒,并强烈不满胡佛政府的经济政策,并非知足常乐的表现,④与这一时期的史实不符。
21.在危机面前,美国胡佛政府采取了一些反危机的措施,但这些措施对缓解危机无济于事,甚至起到相反作用,这是因为(  )
A.胡佛的措施未改变“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本质
B.罗斯福率领的反对党进行抵制
C.美国人民受危机打击严重,已完全失去信心
D.美国人民不适应胡佛政府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答案:A
解析:分析:胡佛固守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这不但没有克服危机,反而使危机更加严重。
22.面对几年来被大萧条折磨得精疲力竭的前总统,一位雕塑家说:“如果你放一朵玫瑰花在胡佛手里,它就会枯萎。”导致如此恶局的原因是(  )
A.个人能力不足 B.坚持自由放任政策
C.国际环境影响 D.灰心绝望情绪
答案:B
解析:分析:关键信息是“面对几年来被大萧条折磨得精疲力竭的前总统”,联系当时面对危机胡佛政府的作为和结果就可以推测出这样的语言是对胡佛政府的一种讽刺。
2、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到1929年,美国政治经济在其他方面也严重脱节。大量美国工业集中在少数人手中,成为官僚主义企业,并能在萧条开始后一个时期内人为地维持高价格,工业利润之高越出常规。联邦税收政策偏袒富人。这种情形也加深了收入分配不均的程度,致使1929年国民收入的26%落到5%的人的手中。这些国内的失调,至少在证券市场崩溃两年之前,就开始损害经济制度的健康。不过使金融机构失常并引起连锁性解体反应的,还是酿成1929年10月证券市场崩溃的股票价格涨风。  
——[美]阿瑟·林克、威廉·卡顿《1990年以来的美国史》
材料二  在现有条件下,国家必须有计划和有调节地为经济确定目标并且提出方向性的经济政策原则。在这个意义上,国家的主动性就是而且应该是无可辩驳的。但是进而想把企业家弄成官府意志的奴隶和单纯的执行机器,那就必然毁灭一切人格价值并剥夺经济界最宝贵的动力。
——[德]路德维希·艾哈德
(1)材料一中作者从哪些方面揭示了美国经济大萧条的原因?怎样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2)材料二与材料一是什么关系?作者认为“无可辩驳”的是什么。
答案:(1)原因:①联邦政府代表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推行自由放任的政策,助长了资本运作的无序性。②垄断资本控制国民经济,操纵市场和价格,使市场规则遭到破坏,经济正常运行受阻。③贫富悬殊加大,阶级对立日益尖锐。④狂热的股票投机活动导致股市崩溃、金融体系瓦解。办法: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
(2)材料一分析了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材料二提出了解决危机的办法。作者认为“无可辩驳”的是国家干预经济。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经济危机的原因和启示,旨在考查材料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第(1)问依据材料提取有效信息,从政府政策、股票投机、贫富差距等方面加以归纳;第(2)问分析材料内容得出国家干预经济的必要性。
点评: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从根本上分析是由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决定的;(2)具体原因主要有广大劳动人民的相对贫困、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股票的投机活动等;(3)各国的国内政策失误,即“自由放任”政策的恶性发展。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3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40%,各国工业产量倒退到19世纪末的水平,资本主义世界贸易总额减少2/3,美、德、法、英共有29万家企业破产。资本主义世界失业工人有3 000多万。
材料二  经济风暴的另一影响是使地方性的经济民族主义发展到妨害国际关系的程度。在总崩溃的大潮流中,各国的自卫措施都采取了诸如较高的关税、更严格的进口限额、结算协定、货币管制条例和双边贸易协定之类的形式。这些措施必然会引起各国间的经济摩擦和政治上的紧张关系。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1929~1933年爆发的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更加助长了本已严重的贸易保护主义浪潮,各国间的关税大战愈演愈烈。美国将关税水平提高至53%,推动了45个国家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关税。国际贸易进一步趋于萎缩,而这反过来又加深了危机本身。深刻的教训促使各国开始认识到在生产国际化日益发展的背景下,广泛开展国际协调与合作的必要性。
——杨起善《关贸总协定与复关对策研究》
(1)根据材料一,归纳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些特点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说明1929~1933年经济危机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答案:(1)特点:波及范围特别广;破坏性特别大。主要原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形成;“自由放任”主义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以邻为壑,转嫁危机。
(2)影响:资本主义国家为加强贸易保护,打起关税战、货币战等,原有的世界货币体系四分五裂,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秩序陷入混乱,加深了经济危机。
解析:分析:本题旨在通过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来考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秩序的演进。解答第(1)问应注意依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来归纳特点,而不是将教材中的特点全部列出;主要原因应结合所学知识从市场、经济政策等方面进行分析。第(2)问要理解好材料内容并概括说明经济危机的影响。
点评: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1)对资本主义各国的影响:加深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社会危机;(2)对世界格局的影响: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练习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下面是与1929-1933年经济危机有关的两幅图片。
材料二  美国总统胡佛在大萧条期间的言论:“政府的唯一职能是创造便于私营企业有力发展的条件。……市场机制是一只‘看不见的手’,能够自动调节经济活动;政府的干预只能造成低效率和浪费……政府扮演好经济‘守夜人’的角色就可以了。”
材料三
(1)请结合材料一中两幅图片说明,两幅图片反映了当时的什么社会现象?
(2)材料二反映胡佛政府采取了什么经济政策对付经济危机?结合材料三说明胡佛采取的政策的后果。
(3)根据上述材料分析,胡佛对政府职责的看法如何?
答案:(1)股市崩溃,许多人因破产而廉价出售汽车;失业人员太多,使失业工人降低了求职要求,就业工人的工资收入(要求)也大大减少;危机中受害最深的是广大人民群众。
(2)经济政策:胡佛政府坚持“自由放任”政策,反对政府干预经济,使危机越来越严重,许多人生活贫困,无家可归,住在用破烂搭成的“胡佛村”里。后果:经济危机给普通劳动者造成深重灾难。
(3)胡佛认为“政府的唯一职能是创造便于私营企业有力发展的条件”,采取的是“自由放任”的政策。
解析:分析:本题组围绕经济大危机选择材料,旨在考查学生对当时社会现象的认识及对胡佛政府采取的政策的后果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第(1)(2)问应注意将材料中的信息和课本知识结合组织答案;第(3)问则注意从“自由放任”政策的角度作答。
点评: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对今天宏观调控的启示
20世纪20年代,美国分期付款销售额过度膨胀,打乱了正常的经济秩序,加速了危机的到来。由此,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及时调整内部机制和政策,减少危机发生,防止危机恶化、扩展和延续,确保经济持续发展。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第 10 页 (共 10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