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7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3-25 22:10: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时空定位
线索主旨
文明产生:早期文明出现在大河流域,如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以及中国的黄河、长江流域等地。由于历史环境的不同,埃及、印度、希腊和中国等古代文明呈现出多元发展的格局。 多元发展:早期文明的发展受地理和历史环境影响很大,独立发展,各具特色,如古巴比伦的君主专制制度、古希腊的早期民主政治。 文明扩展:农耕文明具有相对较高的生产力、比较发达的社会分工、复杂的社会制度,具备扩张潜能,使文明区域不断扩大,催生了奴隶制大帝国;随着帝国的扩张,各地区的思想文化和技术得以传播交流,进一步促进了文明的发展。 帝国林立:西亚:波斯、马其顿王国;南亚:孔雀帝国;地中海地区:罗马帝国。古代世界帝国兴衰过程中,世界文明交流的总趋势不断加强。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课标解读·重难批注
1.知道农业、畜牧业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了文明的产生,认识文明产生的三个基本标志,理解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重点
2.运用史料比较分析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认识不同地区文明发展与地理环境、生产力发展之间的关系,培养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学科核心素养。重难点
数字识记·纲目概览
时空定位
必备知识·自主学习
知识点1人类文明的产生
         
文明产生的主要标志是:阶级、城市的出现、文字的产生和国家的形成等
1.文明产生的条件
  “农业革命”为人类文明社会的到来准备了物质条件
(1)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
①早期人类生活:原始社会时期,生产力低下,人类主要依靠________和渔猎为生,没有私有财产,也没有阶级。
②农业的出现:西亚地区的居民最早培植出________、小麦和豆类作物,稍后,南亚、中国和中南美洲等地也培育出各自的农作物,如南亚的芋头,中国的水稻和粟,中南美洲的________和南瓜等。
③畜牧业的出现:在这些地区,人类还驯养了羊、猪和牛等动物。
④深远影响: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农耕生产需要人们________生活,一些较大的居住点逐渐发展为早期城市。
(2)社会分工的发展
①原因:随着________的发展,人们要求有质量更好、更方便实用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
②表现:一些人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专门从事手工业生产,出现了农业和________的分工。
③影响:不同地区的产品互通有无,促进了________和贸易;社会经济的发展,让一部分人能够脱离社会生产活动而从事专门的管理和文化创造工作。
2.文明的产生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
(1)私有制和剥削的产生
前提 条件 社会分工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人类有了________________
私有制 的产生 ①过程:部落首领利用职权把一部分公共产品据为己有,________逐渐产生 ②表现:在有关原始社会后期的考古发现中,人们居住的房屋出现了明显区别,富人的房屋宽敞,穷人的房屋狭小;富人的墓中随葬品________,穷人的墓中很少有或几乎没有随葬品
剥削的 产生 为争夺土地和资源,一些部落之间爆发战争,被征服者往往成为征服者的奴隶,________成为人类第一种剥削制度
(2)国家的形成
社会分化 私有制逐渐产生,社会分化成________和被统治者两大阶级
阶级对抗 奴隶反抗奴隶主的斗争,成为最早的________形式
国家形成 ①在阶级矛盾和部落战争的双重作用下,逐渐出现了________、军队和监狱等强制机关 ②原来的部落首领,演变为阶级社会中国家的________ ③出于记事和管理的需要,________产生了
知识点2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受地理和历史条件影响,古代文明表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
1.原因: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和________的限制,古代各个文明基本独立发展。
2.表现大多分布在北半球,亚热带、温带地区,多邻近大河流域
地域 政治特色 文化成就
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孕育了古巴比伦文明 西亚两 河流域 ①文明兴起:公元前________年左右产生了最初的文明 ②较早形成政治统一:约公元前________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基本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君主专制制度 ③制定了完备的法典:《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它宣扬君权神授,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和权威 ①文字:________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 ②文学:《___________》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 ③科技:苏美尔人发明了________进制 ④神话:在与经常泛滥的洪水斗争的过程中,诞生了著名的洪水和方舟传说
定期泛滥为农业发展创造了条件 北非尼罗 河流域 ①文明兴起:公元前________年左右,埃及文明兴起 ②公元前________年左右,埃及初步实现统一,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官僚系统。________掌握着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最重要的权力。法老之下,设有官员分别处理政务和地方事务 ①文学:有丰富多彩的神话和文学故事 ②文字:________几乎和楔形文字一样古老 ③科技: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________;埃及人在________和数学方面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莎草被加工成莎草纸,是古代埃及主要的书写材料和重要的出口物资
续表
地域 政治特色 文化成就
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影响深远 印度河和 恒河流域 ①文明兴起:公元前3千纪,古代印度文明诞生于________流域的大平原上 ②种姓制度:在国家形成过程中逐渐形成,婆罗门主掌________;________负责统治和保卫国家;吠舍的大多数是普通劳动者,少部分是富有的商人;________地位最低,需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在四个种姓之外,还出现了“贱民” ①宗教:________''的说教,为种姓制度提供了理论和宗教基础;________对种姓制度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 ②文学:《摩诃婆罗多》和《________''》是世界上著名的史诗 ③科技:成就突出,创造了从1到9的数字,发明了“0”,提出了________的方法
以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中的部分岛屿为中心,属于海洋文明 古代希腊 ①文明兴起:公元前2千纪,诞生了克里特文明和________文明 ②主要城邦:城邦的典型特征是________,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斯巴达和________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两个城邦。斯巴达是少数人掌握政权的________政治的代表,雅典是多数公民掌权的________政治的典型 ①文学:古希腊的________、悲剧和喜剧等,是世界文学的瑰宝,启迪了西方的文学创作和思想 ②史学:希罗多德首创“历史”一词,在西方,他被认为是“______''”;修昔底德成为________''传统的奠基人 ③哲学:苏格拉底、柏拉图和________''''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
1.【图说历史】 河姆渡炭化稻谷
在河姆渡遗址普遍发现了稻谷遗存,有的地方稻谷、谷壳、稻叶等交互混杂,形成厚度不等的堆积层,最厚处70~80厘米。谷壳和稻叶外形还保持原有形态,稻谷已经炭化。河姆渡遗址中稻类遗存数量之多,保存之完好,都是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史上罕见的。经鉴定,这些稻类主要属于栽培稻的籼稻稻谷。
2.【概念阐释】 文明和国家
(1)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处于高级阶段的社会状态。判断文明产生最主要的标志是国家的形成。
(2)国家是文明社会的概括。国家形成的标志,一是阶级的存在,二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的设立。
3.【学术情境】 文明产生的标准
美国人类学家克莱德·克鲁克洪认为不论任何文化只要具备了下列三项因素中的两项,就是一个古代文明。这三项标准是:(1)有高墙围绕的城市,城市居民不少于5 000人;(2)文字;(3)复杂的礼仪中心。
思考:文明产生的标准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试答:                                 
                                    
                                    
4.【图解历史】 人类文明的产生
5.【图解历史】 大河文明
6.【名师指津】 学思之窗 教材P5
埃及历史铭文记载:“法老被视为神,是法律的来源。”
思考:这段话表现了法老怎样的地位?
试答:                                  
                                    
7.【名师指津】 学思之窗 教材P6
印度神话中用人体不同部位比喻不同种姓,有什么寓意?
试答:                                    
                                    
                                    
                                    
8.【概念阐释】 寡头政治
寡头政治原指少数人掌握的政权,如古希腊斯巴达的贵族政权。后通指由一小撮反动统治者操纵一切的政治制度。不仅是在政府事务中服从少数人之统治的政治,在任何其他团体中,诸如一个教堂、工会、学校等等,由少数人所管治者,均可称为寡头政治。
关键能力·合作探究
探究主题一 风月同天——人类早期文明的产生
01史料实证——早期人类文明产生的条件
史料 随着农耕和畜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提高,私有制逐渐产生……男女在生产劳动中的地位有了变更……原来的部落管理机关被一种新的由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公共权力所代替。
——摘自周一良、吴于廑主编《世界通史》
[导读] 史料中有两个省略号,第一个省略号前的关键信息是“私有制逐渐产生”,省略号后的关键信息是“男女在生产劳动中的地位有了变更”,第二个省略号后的关键信息是“原来部落管理机关”的改变。前后的关键信息是因果关系。
[探究] 
根据史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人类文明产生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02唯物史观——从经济角度理解人类文明社会到来的物质条件
(1)人类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随着农畜饲养业和农业的发展,人类由食物采集和渔猎型经济转变为食物生产型经济。
(2)人类由游牧到定居生活方式的变化
农耕和畜牧产生后,人类从游牧生活转变为定居生活,为以农业、畜牧业为基础的文明社会的到来准备了物质条件。
(3)农业发展促进了手工业发展
农业的发展,要求有质量更好、更方便实用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一些人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专门从事手工业生产,出现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
(4)私有制逐渐产生,国家开始形成
①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产品有了剩余,个体劳动代替了集体劳动,出现了家庭私有财产。
②随着贫富分化的发展,血缘关系松弛,氏族贵族侵占公社利益。阶级分化加剧,氏族贫民破产,沦为奴隶,战俘也被变为奴隶。原始社会逐渐解体,国家就逐渐形成。
03探究论证——国家的形成
史料 社会上出现了穷人和富人、奴隶和奴隶主之后,奴隶主阶级为了保护他们手中的货币和其他财富,维持他们的特权地位,镇压被剥削者的反抗,便设立了各种强制性暴力机关,如军队、警察、监狱、法庭等。从此,古老的氏族制度完全解体,国家产生了,人类进入了奴隶社会。
——摘自上海师大历史系《世界史话·古代中世纪部分》
[导读] 史料介绍了阶级的产生、国家机器的出现,即人类进入了奴隶社会。
[探究] 
根据史料,指出人类文明产生的基本标志。为什么说“国家产生了,人类进入了奴隶社会”?
04历史解释——国家形成的原因
经济 基础 生产力的发展是国家出现的根本原因,农业的出现使产品出现了剩余,可以供养脱离生产的国家管理者和保卫者
政治 原因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贫富差距扩大,阶级和阶级对立产生,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协调各阶级、各阶层的利益冲突是国家的重要职能
兴修 水利 在最早的亚非文明古国中,农业占据着绝对的统治地位,兴修水利特别是兴修大型水利工程,需要调集广大区域内大量的人力、物力,这使建立统一的国家成为历史的必然
抵御 外敌 原始社会后期,部落之间的战争不断,组建强大的部落联盟,在对外战争中获胜就成为国家出现的现实原因
探究主题二 多元共存——古代东西方奴隶制文明的差异
 01史料实证——文明的早期发展:国家的演变
史料一 所谓小国寡民,乃是城市国家的基本特点。埃及的城市国家是以城市为中心,包括周围某些乡村的分散独立、各自为政的,狭小的城乡结合体。由于城市国家之间的领土、水源、资源等在占有和使用上的矛盾,特别是政治权力的争夺,常常引起城市国家之间的斗争……城市国家之间的争霸,伴随着某些城市国家之间的同盟或联盟的形成,是埃及早期国家由城市国家走向统一王国的决定性因素,也是埃及早期国家发展、演变的必然规律。
——摘编自徐建新等《世界历史·古代国家的起源和早期发展》
史料二 集权国家消失了,在希腊重新恢复的政治秩序中,地方组织成了领袖。最重要的组织是城邦,即polis。polis一词最初是指战时或非常时期能为人们提供保护的城堡或防御要塞。这些要塞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口,渐渐变成繁荣的商业中心,它们具有越来越多的城市特征,并且向周围地区扩张势力……随着城邦的繁荣发展,希腊人在地中海世界中的影响力逐渐增加。他们在地中海和黑海沿岸建起了殖民地,同这些地区进行贸易往来。最终,他们的政治和经济利益与不断扩张的波斯帝国发生了冲突。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导读] 史料一介绍了埃及的城市国家的性质及区域内城市国家间的矛盾斗争,以城市为中心的城乡结合体具有较强的对外扩张性;史料中埃及早期国家的发展说明城市国家及城市国家联盟的争霸是埃及早期国家由城市国家走向统一王国的决定性因素。
史料二中介绍了古代希腊文明在城邦阶段的组织、经济生活,由军事要塞发展而来的城市逐渐支配周边农村;史料中“利益冲突”说明随着殖民活动的扩张及贸易往来的增加,希腊亟须凝聚整体实力以对抗不断扩张的波斯帝国,城邦仅是古代希腊文明在古典时代的特殊形式。
[探究] 
根据史料一、二,概括古代埃及和希腊国家演变的过程,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者的差异。
02唯物史观——世界古代文明具有多样性的原因
(1)生产方式:生产方式的不同是造成世界古代文明多样性的根本原因。亚非文明古国以农业立国,形成了和平自守的大河文明;而古代希腊以工商业见长,形成了开拓进取的海洋文明。
(2)地理环境:在世界上古时期,生产力相对落后,地理环境对人类文明的影响巨大。人类早期文明一般分布在大河流域,利用冲积平原的有利条件进行农业生产;希腊港湾众多,对希腊工商业及海外贸易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3)周边环境:西亚文明是两河流域文明、埃及文明、希腊文明的交汇处,一方面促进了不同文明的交流交融;另一方面,也不利于文明的稳定,政权更替频繁。中国、印度文明周边压力较小,外部压力较轻,文明相对稳定。
(4)宗教思想:宗教思想是文明多样性的重要表现,同时也深化了文明的多样性。希腊的人文主义思想、印度的婆罗门教、中国的儒家思想、罗马帝国的基督教都对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3历史解释——世界多元文明的比较
文明区域 古代亚非文明 古代西方文明
典型代表 古代埃及、古巴比伦王国、古代印度、古代中国 古代希腊
发源地区 大河流域 地中海沿岸
文明基础 发达的农业 繁荣的工商业、航海业
文明类型 大河文明 海洋文明
对外交往 很少 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
基本特征 经济上:农业文明 政治上:中央集权 经济上:商品经济、海外贸易发达; 政治上:民主政治
发展特点 封闭型 开放型
网络构建·史论要旨
[知识体系]
[必备术语]
1.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的前提。
2.阶级的产生、国家的形成和文字的出现是文明诞生的基本标志。
3.地理自然环境对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但不是最具决定性的因素。
4.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源头。古希腊城邦实行的公民政治,使城邦公民享有较充分的政治权利,尤其是雅典的民主制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
多维训练·创新应用 
经典示例 触类旁通
[典例] [2023·广东学考真题]《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完整的成文法典。其全文刻在石头上,石头上部刻着两个人,坐着的是神,站着的是汉谟拉比,意思是神把法典交给人间的统治者,让他去执行。这可以用来说明《汉谟拉比法典》(  )
A.强调公平公正 B.宣扬了君权神授
C.重视经济发展 D.体现了人文主义
[尝试解答] ________
[通法悟道] 
创新应用 随堂检测
1.[2023·云南学业水平]最初的文明分别出现于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以及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等地。材料反映的早期文明分布的多元特征是(  )
A.受森严的等级制度影响
B.受生产技术水平影响
C.受地理和历史条件影响
D.受神话和文学影响
2.[2023·北京合格考真题]河流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黄河和长江流域等出现了最初的文明。其中,两河流域孕育的古老文明是(  )
A.古代西亚文明 B.古代埃及文明
C.古代印度文明 D.古代希腊文明
3.[2023·辽宁学业水平]公元前6世纪,恒河流域形成系列国家。在国家形成过程中,印度出现了贵贱分明、职业世袭、法律地位不平等的等级制度。这种发端于古代的制度延续下来,对印度社会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一制度是(  )
A.城邦制度 B.武士制度
C.奴隶制度 D.种姓制度
4.[2023·湖北学业水平]“人民统治的优点首先在于它的最美好的声名,那就是,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一切职务都由抽签决定……而一切意见均交由公民大会加以裁决。”材料描述的是(  )
A.雅典民主政治 B.斯巴达寡头政治
C.印度种姓制度 D.古巴比伦君主专制
温馨提示:请完成课时作业(一)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教材探究 活动点拨
[问题探究]
孔子和苏格拉底都是这一时期的思想家,了解他们的思想,并探讨其中一位对其所处时代的影响。
以苏格拉底为例。
(1)苏格拉底认为当时雅典等希腊城邦并未使公民变得更好,片面追求平等,导致在城邦施政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公民不知正义为何物,因此他提出了“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美德即知识”“教育对美德同样重要”等观点。他对人的认识已经具有理性的因素,他重视人的伦理道德,追求人生真谛,提倡教化人民,改善人的灵魂,主张由有知识、有道德的少数人治国,反对过激的民主政治。
(2)这些思想并未成为雅典社会的主流思想,苏格拉底本人也被雅典陪审法庭判处死刑。
[学习拓展]
以一个古代文明为例,查找资料,看看考古发现如何改变了人们对古代文明的认识。
以古代埃及文明为例。
(1)在近代考古学兴起以前,人们对古代埃及文明的认识主要来源于古典作家对埃及的描述、到埃及游历过的探险家的记录等,这些资料对古代埃及文明的记载是碎片化的,且并非历史专著,存在与历史事实相违背的地方。
(2)考古发现重塑了人们对古代埃及文明的认识,象形文字被法国学者商博良成功解读,大量古埃及文物被博物馆系统收藏起来,古埃及年表被制作出来,古埃及的国家治理、文化成就、宗教信仰等得以被人们认识,这大大改变了人们对古代埃及文明的认识。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导学
3.提示:标准:阶级的出现,城墙的出现,大型的建筑群,艺术的出现,青铜器的发明等。举例:中国的夏商周文明。
6.提示:法老是拥有绝对权威的专制君主,被视为神在人间的代表。
7.提示:不同种姓的人地位与人体不同部位相对应,等级有高有低。不同种姓贵贱不同、职能不同、地位不同、不可逾越,正如人体是完整不可分割的,不同种姓的人共同存在于社会体系中,发挥着不同作用。
知识点1
1.(1)采集 大麦 玉米 定居 (2)农业 手工业 交换
2.(1)剩余产品 私有制 丰富 奴隶制 (2)统治者 
阶级对抗 政府 统治者 文字
知识点2
1.交通条件
2.3500 18 楔形文字 吉尔伽美什 60 3500 3100
法老 象形文字 太阳历 建筑 印度河 宗教祭祀
刹帝利 首陀罗 婆罗门教 佛教 罗摩衍那 按位计值
迈锡尼 小国寡民 雅典 寡头 民主 神话 史学之父
政治史 亚里士多德
共研
探究主题一
1.提示:人类文明产生的前提条件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有了剩余产品,私有制逐渐产生,社会分化成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两大阶级。
3.提示:标志:国家开始形成。原因:社会上出现了奴隶和奴隶主之后,奴隶制成为人类第一种剥削和压迫形式,政府、军队和监狱等强制机关设立,国家形成,人类进入奴隶社会。
探究主题二
1.提示:过程:古代埃及最早出现的是城市国家,在城市国家争霸过程中城市国家联盟出现,进而走向统一王国、帝国阶段。古代希腊在集权国家消失后兴起了一系列城邦,这些城邦积极进行殖民活动,与已经迈入帝国阶段的波斯帝国发生了冲突。
差异:古代埃及较早出现国家,进入文明社会,而古代希腊城邦兴起的时间则远远迟于古代埃及文明的兴盛期。古代希腊文明兴起较晚,但却在短时间内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古希腊文化,并在走向帝国阶段的过程中吞并了古代埃及,埃及文明逐渐消散在历史的长河中。
精练
[经典示例·触类旁通]
典例 B
[创新应用·随堂检测]
1.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类最初文明产生于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黄河流域及巴尔干半岛和爱琴海等地,主要是因为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等受地理环境影响,受制于落后的交通条件,反映出早期文明受地理和历史条件影响,C项正确;森严的等级制度是部分早期文明的表现,并非早期文明分布多元化的成因,排除A项;生产技术水平并未具体解释早期文明多元化分布特点的成因,排除B项;早期文明的神话和文学是具体表现,而非导致早期文明多元化的因素,排除D项。故选C项。
答案:C
2.解析:“两河流域”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公元前3500年左右,这里产生了最初的文明——古代西亚文明,故选A项;北非尼罗河流域孕育了古代埃及文明,排除B项;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孕育了古代印度文明,排除C项;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是古代希腊文明的中心区域,排除D项。
答案:A
3.解析:公元前6世纪,印度出现贵贱分明、职业世袭、法律地位不平等的种姓制度。在这种严格的等级制度下,婆罗门主掌宗教祭祀;刹帝利主要由以国王为首的武士集团构成,负责统治和保卫国家;吠舍的大多数是普通劳动者,少部分是富有的商人;首陀罗地位最低,需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婆罗门教的说教,为种姓制度提供了理论和宗教基础。后来,在四个种姓之外,还出现了“贱民”。他们处在社会的最底层,被认为是“不可接触者”。这种发端于古代的制度延续下来,对印度社会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故选D项。
答案:D
4.解析:据材料“人民统治的优点”可知,这种政体下人民享有国家治理权,据材料“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一切职务都由抽签决定”可以推断该政体是雅典的民主政体,因为雅典民主政体下,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雅典民主实行抽签选举制,A项正确;斯巴达寡头政治下人民享受不了国家治理的权利,这与材料中“人民统治”相矛盾,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未涉及印度种姓制度,排除C项;君主专制与“人民统治”相矛盾,排除D项。故选A项。
答案: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