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学案(含答案) 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学案(含答案) 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5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3-25 22:23: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课标解读·重难批注
1.了解农耕文明的优势,运用唯物史观认识农耕文明是古代文明扩张的前提,帝国的建立是文明扩张的表现。
2.了解古代文明扩展的方向及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的扩张历程,认识各大帝国的区域性影响;认识不同文明的交流状况,感悟商贸交流与文明扩张在文明交流中的影响。 重难点
数字识记·纲目概览
一个主题:文明的扩展与交流
两种途径:侵略战争与和平交往
三大文明区域的扩展:古代埃及文明的扩展、西亚文明的扩展、古希腊文明的扩展
时空定位
必备知识·自主学习
知识点1古代文明的扩展农耕文明的优势使其具备扩张潜能
1.主要原因:农耕文明区比较发达的________、相对较高的____________、复杂的社会组织和管理系统,使其具备了稳步扩大范围和影响的潜能。
2.主要文明的扩展武力扩张是主要方式之一
埃及文明 主要向叙利亚和巴勒斯坦扩展,势力曾达到________
西亚文明 古巴比伦王国首次实现了________的统一,把势力伸展到地中海东岸;________不仅统一了整个两河流域地区和小亚细亚的一部分,而且一度征服埃及
希腊文明 以移民方式扩大影响,向地中海和黑海周边地区殖民;建立了数量众多的________国家
3.影响:古代文明各自的扩展,使不同文明区相互连接起来,促进了大帝国的兴起。
知识点2古代世界的帝国
        对文明交流与扩展起到重要作用
1.波斯帝国客观上为西亚北非地区提供了经济、政治、文化交流的舞台
(1)国土疆域:公元前6世纪,波斯兴起于________,迅速征服了包括两河流域、埃及、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北部在内的广大地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
(2)政治制度
①中央:继承了西亚地区传统的________制度。国王是整个政权的核心和最高主宰,他的权力被认为来自神。
②地方:实行________,行省总督和军事长官相互监督和制约。
③治理: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和税收系统,由波斯人担任最重要的职务。
2.亚历山大帝国极力推广希腊文化
(1)兴起:公元前4世纪晚期,历经10年征战,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成功灭亡________后,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
(2)制度:君权神授;地方实行行省制,任用马其顿人和________担任主要职务,推广希腊文化。
3.罗马帝国是世界上唯一将地中海古希腊文明和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文明统一起来的帝国
(1)对外扩张
①背景:古代罗马原是意大利中部的一个城邦。在成功解决内部矛盾后,由________组成的军队实力强大。
②扩张:首先征服了意大利,接着向________________扩张,把整个地中海变成了罗马的内海。
③影响:在扩张过程中,罗马人大肆烧杀掳掠,把大批战俘和被征服地区的居民卖为奴隶,________迅速发展起来。
(2)帝国繁荣
①和平时代:帝国内不同地区经济联系加强,贸易发展,帝国在1—2世纪空前繁荣。
②基督教兴起:1世纪,________产生于巴勒斯坦,影响逐渐扩大,到4世纪末成为罗马帝国国教。
(3)帝国崩溃
①危机:3世纪之后,过于庞大的官僚体系和职业军队使人民的负担不断加重,同时,边境压力也逐渐增大,罗马帝国陷入危机。
②分裂:4世纪末,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5世纪后期,在内外矛盾的夹击下,________________灭亡。
知识点3文明的交流
        和平交往和武力扩张是主要方式
农耕技术 西亚的农耕技术,逐步传到中亚、欧洲和北非一些地区
冶铁技术 从西亚扩散到埃及和希腊等地
雕塑艺术 希腊最初的雕塑艺术,特别是人像雕塑,在很多方面都模仿埃及
文字 腓尼基字母在东方演化为阿拉马字母;它向西传入希腊,形成希腊字母,再演化出拉丁字母
中外交往 公元前后,汉朝和罗马帝国通过________有间接的经贸和文化交流
1.【图说历史】 埃及出土的希腊式陶碗画
上图为从埃及第二十六王朝的希腊据点瑙克拉提斯城遗址出土的希腊式陶碗画,上面描绘的却是埃及本土的斯芬克斯神,这体现了古代文明的交流。
2.【名师指津】 学思之窗 教材P9
阅读“学思之窗”及“古希腊人在地中海和黑海地区的殖民示意图”。
思考:古希腊人的殖民扩张有什么特点。
试答:                                 
                                    
3.【概念阐释】 帝国
“帝国”在狭义上用来形容由君主统治的强大国家,广义上用来形容国力强大、统治范围比较广大的国家,而不限于君主制国家。
4.【学习情境】 亚历山大东征
亚历山大征服波斯帝国后,把皇帝宝库里的大量金银和金银奢侈品铸成货币投入市场,还用掠夺来的财富修筑水渠、兴建城市。在他征服的地区,出现了众多的商业中心、经济中心。
思考:亚历山大东征有什么样的影响?
试答:                                    
                                    
5.【图解历史】 罗马帝国的兴衰
6.【学术情境】 腓尼基字母
腓尼基字母是腓尼基人在楔形文字基础上将原来的几十个简单的象形字逐渐字母化而形成,成为世界字母文字的开端,它几乎派生出现代所有的字母文字。
思考:腓尼基字母能够广泛传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试答:                                    
                                    
7.【图解历史】 汉朝与西域交往的内容
关键能力·合作探究
探究主题一 碰撞交流——古代帝国的崛起和区域性影响
01史料实证——亚历山大帝国
史料 亚历山大所建立的帝国,在许多方面都沿袭波斯帝国的旧规。他继承波斯的专制政体,采用波斯的服饰和朝仪。他保留波斯行省的制度,起用不少波斯旧臣担任行省的总督。他也保留埃及的宗教习惯,并且自居为神,要臣民把他当作神来崇拜。他在军事上征服了波斯,在政治上却为波斯的制度所融化。从这一点说他的帝国应当视为波斯帝国历史的继续。
——吴于廑《古代的希腊和罗马》
[导读] 第一句和最后一句表达了史料的核心:亚历山大帝国是波斯帝国的延续。
[探究] 
据史料,概括亚历山大帝国政治统治的措施和特点,并说明其反映的本质问题。
02唯物史观——奴隶制大帝国兴起的条件
地理因素 依靠大河或海洋的有利条件
经济因素 农耕经济发达,商业和对外贸易发展,增强了实力
政治因素 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和统一;较为完备的官僚机构的建立
文化因素 具有发达的文化并向周边地区扩展、渗透
外交因素 利用自身优势和军事实力,对外进行武力征服;不断吸收和借鉴不同地区的文明成果
03探究论证——罗马帝国的兴衰
史料 罗马原来只是一个城市。罗马的政府是只适合于城墙之内的居民的市政机构。在罗马四周看到的除了城市没有别的。当时称为民族的只是诸城市的联盟。拉丁民族便是拉丁诸城市的一个联盟。没有乡下,土地的业主是城市里的居民。当罗马扩张时,征服的也只是城市。像罗马这样的城市能够征服世界,但要管理这个世界就不容易了。必须有一种能使凝聚力薄弱的各成分团结起来的统治方式。罗马帝国在发展民法立法的同时,建立起专制政治的管理体制。给整个罗马世界盖上一张等级森严的官吏网,使当权者的意志在社会上生效。最后,解体的时刻到了,蛮族从各方面侵入进来,各行省不再抵抗、不再费力去关心总体的命运。
——[法]基佐《欧洲文明史(1828)》
[导读] 史料反映古代罗马国家形成的特点,史料说明,罗马帝国的兴起主要依靠军事征服获得广阔的疆域,大多由孤立分散的城市构成,内部缺乏融合。它在扩展地区建立专制制度和官僚制度来贯彻统治者的意志,使地方行省缺乏抵抗的动力和情感纽带。这些缺陷使曾经盛极一时的罗马帝国逐渐走向分裂。
[探究] 
据史料分析疆域广大的古代罗马国家形成的特点。结合史料和所学知识说明罗马帝国政府是用怎样的措施来维系庞大的帝国的。
04历史解释——罗马帝国奴隶制的发展给社会带来的影响
(1)积极影响:奴隶制庄园经济促进了罗马经济的繁荣,为罗马国家的发展壮大及扩张奠定了经济基础。
(2)消极影响:外族奴隶占多数,后期出现的奴隶起义动摇了帝国统治;奴隶制挫伤了奴隶改进其所从事行业传统操作方法的积极性;大量的奴隶劳动力不利于奴隶主革新技术。
探究主题二 文明互鉴——东西方文明的交融与传播
01史料实证——世界古代文明交流的主要途径
史料一 亚历山大的征服战争,罗马帝国的扩张,阿拉伯帝国的征服……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但横贯亚欧大陆丝绸古道上的商队来往,联系太平洋西海岸、印度洋、地中海……诸海航路的船只航行,对传播生产技术、文化知识于古代世界各地也许是更为重要的。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
史料二 
[导读] (1)史料一出自史学著作,史料二由两幅图片组成,据此可知其史料类型。
(2)史料一关键信息“商队来往……传播……”;史料二注意“东征”等。
[探究] 
(1)根据史料一、二,分别指出两则史料的史料类型。
(2)根据史料一、二概括古代世界各地文化的交流方式有哪两种?“以史为鉴,面向未来”,通过对古代文明交流方式的了解,请你谈谈现代文明交流中我们应持的态度。
02历史解释——世界文明之间交流的主要方式
暴力冲突 和平交往
表现 主要表现为战争,特别是侵略战争,如亚历山大征服战争 主要表现为各国之间的友好往来,如马可·波罗东游、阿拉伯数字西传、中国四大发明西传等
评价 暴力冲突在客观上起到了传播文化、扩展文明的作用,但是它对社会和人类生命财产所造成的破坏和损失也很大 和平往来的直接效果是物质财富的互通有无、精神文化的交汇更新及由此带来的人们在生活质量上的提高与内容上的丰富。无论从时间还是空间角度上看,人类的和平交往活动都占绝大部分比重
03家国情怀——对古代人类文明交流的认识和启示
(1)古代人类文明的交流
人类文明的传播与发展大多以暴力冲突和和平交往的基本形式展开,共同贯穿于人类历史过程的始终,相互交织构建了不同文明的乐章。
(2)认识:和平交往是古代中外交流的最主要方式,促进了不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我们应当尊重不同的文化,学习其他文化的优点,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
(3)启示:我们要培养开放意识、世界意识、交流合作意识,做文明与和平交流的使者。
网络构建·史论要旨
[知识体系]
[必备术语]
1.农耕文明区比较发达的社会分工、相对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复杂的社会组织和管理系统,使其具备了稳步扩大范围和影响的潜能,使文明区域不断扩大。
2.武力扩张是古代文明扩展的重要方式,古代文明各自的扩展,使不同文明区相互连接起来,是奴隶制帝国兴起的重要条件。
3.农耕文明的进一步发展,导致地区性奴隶制帝国产生。波斯帝国、马其顿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先后崛起,把欧亚大陆的农耕文明区逐渐连成一片。
4.5世纪后期,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着西欧封建社会的开始。
5.不同地区的文明,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加强交流,并相互影响。汉朝与罗马帝国建立了间接的经贸和文化交流。
多维训练·创新应用
经典示例 触类旁通
[典例] [2023·云南学业水平]公元前7世纪,大量希腊人到达埃及,学到了古埃及雕刻技术,最初的雕像带有浓厚的埃及风格。除雕刻外,古希腊人开始广泛将石头作为建筑材料。该材料体现当时文明交流的主要方式是(  )
A.技术传播 B.经贸往来
C.制度研讨 D.思想交流
[尝试解答] ________
[通法悟道] 
创新应用 随堂检测
1.从公元前8世纪初开始的二百多年间,由于人口增多,希腊的众多城邦组织本邦的部分居民向外迁移,另立家园,建立起140多座新的城邦,奠定了古代希腊的广阔疆域。这些行动(  )
A.形成了“众星捧月”的政治格局
B.具有殖民扩张、争夺霸权的特征
C.扩大了地中海贸易圈
D.瓦解了城邦民主政治
2.[2023·浙江学考]根据如图信息判断,该人物为(  )
A.伊凡四世
B.大流士一世
C.汉谟拉比国王
D.亚历山大大帝
3.[2022·甘肃学业水平]腓尼基字母起源于埃及和西亚文明的交汇点。它共有22个字母,在向外传播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在东方演化为阿拉马字母,在西方演化为希腊字母。字母文字(  )
A.成为世界文字的源头 B.促进不同文明间的交流
C.湮没古代文明的多样性 D.制约欧洲社会的发展
4.[2022·天津学业水平]公元2世纪某演说家描绘罗马城时称,所有的货物,任何曾经创造出来或者生长出来的东西,都在这里汇合。这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罗马帝国(  )
A.已成为世界经济中心 B.手工业生产门类齐全
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 D.地区间经济联系密切
温馨提示:请完成课时作业(二)
第2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教材探究 活动点拨
[问题探究]
阅读上述材料,概括罗马与汉朝、安息交往的情况。
(1)汉朝与罗马帝国之间并无直接联系,通常是通过安息这一中介进行间接往来,汉朝对罗马的认识比较模糊。
(2)罗马与安息接壤,商业交流较多,安息利用地处丝绸之路中段的便利条件,将东方的丝绸贩卖给罗马人,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罗马与汉朝的直接交流。
[学习拓展]
中国秦朝修建了连通全国的驰道和直道,罗马帝国有“条条大道通罗马”的说法。为什么古代世界的大国都要修建大通道?
(1)加强帝国内部联系,以强化统治。修建大通道有助于快速传递信息、调动军队、控制战略要地。
(2)古代世界的大国国内经济的发展以及对外交流的扩大催生了区域统一市场的形成,统一市场的发展需要高效运转的交通体系。
第2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导学
2.提示:①以移民方式展开殖民扩张。②沿航海通道在地中海和黑海周边地区殖民。③在广大地区建立了数量众多的城邦国家。
4.提示: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6.提示:字母文字具有书写简捷,易于记忆、有固定顺序和每个字母都有固定读音等优点。
知识点1
1.社会分工 劳动生产率
2.两河流域 两河流域 亚述 城邦
知识点2
1.(1)伊朗高原 (2)君主专制 行省制
2.(1)波斯 (2)希腊人
3.(1)公民 地中海地区 奴隶制 (2)基督教 (3)西罗马帝国
知识点3
丝绸之路
共研
探究主题一
1.提示:措施: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宣扬君权神授;在地方推行行省制度,加强中央集权。特点:承袭波斯帝国的基本制度,保留占领区的一些生活习俗和宗教习惯。实质:帝国境内各区域文化的相互交融。
3.提示:特点:依靠军事征服获得广阔的疆域;主要由孤立分散的城市构成,内部缺乏交融。措施:通过法律协调不同民族的关系;建立专制制度和官僚制度来贯彻统治者的意志。
探究主题二
1.提示:(1)史料一:文献史料;史料二:图片史料。
(2)方式:和平交往和暴力冲突。态度: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战争和恐怖主义都遭到了人类的普遍唾弃,文明交往所追求的目标是民族之间、国家之间的平等互利和相互促进学习,所以我们今天要珍爱和平,反对非正义的战争。
精练
[经典示例·触类旁通]
典例 A
[创新应用·随堂检测]
1.解析:新城邦拓展了古希腊的疆域,扩大了对外贸易,即扩大了地中海贸易圈,故C项符合题意。
答案:C
2.解析:据材料“马其顿军”“东征”“吞并波斯帝国”并结合所学可知,该人物为亚历山大大帝,故选D项;伊凡四世是俄罗斯沙皇,与“统一希腊全境”相悖,排除A项;大流士一世是第三位波斯国王,其在位于公元前522到公元前486年,波斯帝国达到了鼎盛时期,与“吞并波斯帝国”相悖,排除B项;汉谟拉比国王是约公元前18世纪西亚古巴比伦国王,而马其顿王国存在于公元前808年到公元前168年,排除C项。
答案:D
3.解析:依据材料“腓尼基字母起源于埃及和西亚文明的交汇点。它共有22个字母,在向外传播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在东方演化为阿拉马字母,在西方演化为希腊字母”可知,字母文字的外传有利于促进不同地区文明的交流,B项正确;无数据对比,无法得出其是世界文字的源头,排除A项;字母文字反而体现了文明之间的交流,表现一定的多样性,排除C项;字母文字有利于促进欧洲社会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
答案:B
4.解析:根据材料“所有的货物,任何曾经创造出来或者生长出来的东西,都在这里汇合”可知,罗马城成为区域商业中心,说明地区间的经济联系密切,D项正确;“世界经济中心”的说法过于夸张,并且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所有的货物都在罗马汇合并不能说明手工业生产门类齐全,而是体现了罗马帝国各地区之间联系较为紧密,排除B项;货物在罗马城汇合并不能说明罗马的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农产品商品化程度主要体现在农产品作为商品而面向市场的程度,排除C项。故选D项。
答案:D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