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 学案(含答案) 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 学案(含答案) 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3-26 09:13: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
课标解读·重难批注
 重难点
1.了解古代非洲文明和古代美洲文明产生的条件和特点,理解人类文明可以在独立的条件下产生。
2.对比古代非洲和古代美洲文明在发展道路上的异同,理解与亚欧大陆文明区域的沟通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古代非洲文明的发展方向。
数字识记·纲目概览
时空定位
必备知识·自主学习
知识点1古代非洲文明农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促进了非洲国,家的发展
1.西非文明班图人对西非文明贡献巨大
(1)兴起:西非居民班图人培育出了    、西瓜和棉花等重要农作物,驯养了牛,引进了绵羊和山羊等,掌握了冶铁技术。
(2)扩展:班图人的活动区域逐渐扩展到    以南地区,到11世纪,班图人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农业、畜牧业和冶铁技术也传播到非洲大部分地区。
2.东非文明
阿克 苏姆 王国 兴起 公元前后,在今      地区兴起了阿克苏姆王国
鼎盛 4世纪,阿克苏姆王国进入    时期,一度成为地区强国
东非 沿海 地区 背景 由于农业的进步、环印度洋贸易的发展和伊斯兰教的传入,10—15世纪,在东非沿海地区产生了一系列国家,比较著名的是桑给巴尔、蒙巴萨和    等
社会 发展 广泛使用奴隶,经济上以种植瓜果蔬菜的    为主,对外贸易发达,城市繁荣
对外 交往 阿拉伯商人从印度、波斯和中国等地把    、纺织品等各种手工业品输入非洲。作为交换,当地出口黄金、象牙和奴隶等
3.西非国家的兴起西非和北非贸易往来活跃
整体 概况 8—15世纪,    、马里和桑海等国家先后兴起。这些国家拥有丰富的黄金资源,控制着穿越撒哈拉沙漠的商路和黄金交易,极其富有。它们也出口象牙和奴隶,买进马、布匹和盐
马里 领土 疆域 马里征服加纳后,进一步扩张,逐步把      和尼日尔河流域纳入版图,成为西非最强大的国家
经济 文化 马里继承并扩大了加纳的贸易,城市和文化相当繁荣,    成为西非重要的文化中心
桑海 发展 概况 原为马里属国,后乘马里内乱崛起,击败马里,确立了在西非的    地位,16世纪达于极盛
国家 治理 ①实行    ,官吏直接由国王任免 ②扩大对外贸易,    成为生产中的重要力量 ③兴建    ,鼓励文化发展
衰落 16世纪末,桑海因遭遇    逐渐衰落
4.南部非洲古代文明津巴布韦源于班图语,意为,“石屋”或 “受敬仰的石头城”
(1)11世纪末,班图人建立了    国家。
(2)14—15世纪,津巴布韦进入    时期,包括今南非的部分地区都被纳入它的统治之下。
知识点2古代美洲文明文明发展的孤立性突出,地域性特征明显
1.概况
(1)物质基础:印第安人独立培育出很多其他大陆没有的农作物,包括马铃薯、    、番茄和花生等。
(2)文明兴起:在农业和贸易发展的基础上,印第安人在中美洲、南美洲创造了    、
    和    文明。
2.玛雅文明被称为“美洲的希腊”
政治经济 在中美洲的      ,玛雅人发展了以种植玉米为主的农业,建立了众多城市国家
社会结构 氏族首领、贵族和祭司构成了    ;一般氏族成员成为平民,从事农业和手工业
城市建筑 城市建筑精美,有些城市的中心面积可能达到15平方千米,城内有300多座用于祭祀的      
文化创造 制造出精美的    ,发明了独特的文字,用复杂的历法纪年,并采用20进制,也知道“    ”的概念
衰落 15世纪中期,玛雅文明    
3.阿兹特克文明 “浮动园地”是其独特的发明
发展概况 ①14世纪,阿兹特克人兴起于今    地区 ②16世纪初,阿兹特克人国家进入鼎盛时期,控制了整个墨西哥谷地及其周边部落,人口有600余万
国家治理 ①上层阶级垄断官职,掌握     ②被征服者由原来的        管理,但需向阿兹特克人缴纳贡赋,如粮食、服装、宝石和老鹰等
经济基础 阿兹特克人发明了“    ”,扩大了耕地面积,以农业为生
都城建设 特诺奇蒂特兰:面积约10平方千米,人口20万~30万;有3条    与陆地相连,并有引水渠供应全城淡水;为方便交通,渠上架设了多座    ;全城水渠和道路纵横交错,承担着城市的交通运输
4.印加文明一度成为统一的大帝国
发展 概况 ①12世纪,印加人以    为都城建立国家,13世纪,逐渐崛起 ②15世纪末16世纪初,印加国家发展到    时期,形成疆域达到100万平方千米、人口约600万的帝国
国家 治理 最高统 治者 国王拥有    、立法和军事大权,王位世袭继承
国有财产 土地、矿藏和牲畜归    所有
地方政区 全国划分为四大政区,每个政区设立一个长官,由    充任。政区之下,再按照人口多少设置各级官员
人口管理 为征税和征兵,政府编制了详细的      
道路系统 帝国修建了完善的    ,用于传递政府的命令和情报,以及调动军队
征服政策 政府将征服地区的部分或全部居民迁移到新地区,以防止他们    
1.【知识拓展】 非洲文明的开创者——班图人
班图人是非洲最大的民族集团,其人口占全非洲人口总数的1/3左右,以信仰伊斯兰教为主,从1世纪开始,班图人不断向南迁徙,一直持续到19世纪才结束。班图人的迁徙对非洲文明影响巨大,他们先后建立过数十个大小不等的国家,形成了闻名于世的班图文明。
2.【图说历史】 阿克苏姆遗址
已有1 700多年历史的阿克苏姆方尖碑由花岗岩构成,高24米,重200吨,被视为埃塞俄比亚文明的象征和国家主权的象征。
3.【生活情境】 古代中非交流
中国瓷器
这件瓷器发现于今坦桑尼亚的达累斯萨拉姆的一座陵墓中,原产于15世纪左右的中国。
思考:结合教材图片《中国瓷器》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古时期横跨亚非地区的国际贸易的具体内容。
试答:                                    
                                    
                                    
                                    
                                    
4.【图说历史】 廷巴克图古城
廷巴克图是古代西非和北非骆驼商队的必经之地,也是伊斯兰文化向非洲传播的中心。从14世纪中叶起,它相继成为马里和桑海的重要都市,并成为西非重要的文化中心。16世纪末期,因摩洛哥人的侵占和破坏而衰落。
5.【名师指津】 学思之窗 教材P29
如何理解古代文明的多源特点?
试答:                                    
                                    
                                    
                                    
                                    
6.【生活情境】 玉米种植的贡献
玉米神像香炉(墨西哥金塔纳罗州的奇班切出土)
思考:观察图片,说明玉米神像香炉造型的寓意,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玉米对人类历史的贡献。
试答:                                    
                                    
7.【图说历史】 印加帝国的道路
印加之路是世界上最辉煌的工程技术成就之一。直至16世纪,印加之路已经帮助一个小王国变成西半球最大的帝国。令现代工程师艳羡的是,印加之路的很大一部分,即24 000英里(39 000千米)的道路网至今仍然存在着,连接着阿根廷、玻利维亚、智利、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和秘鲁的成百上千个社区。不可思议的是,印加之路几乎全部靠人工建成,没有铁制的或带轮子的交通工具帮忙运输。
关键能力·合作探究
探究主题一 个性鲜明——古代非洲文明
01史料实证——西非文明的成果
史料一 在苏丹与北非的贸易中,双方都有利可图,以至于到了15世纪,整个西非商路纵横交错、贸易中心星罗棋布。
——《全球通史》
史料二 早在13世纪,马里的统治者开始成为穆斯林。曼萨·穆萨的令人难以置信的麦加朝觐之行以及在开罗随之而来的知名度,让马里在北非、中东甚至欧洲声名鹊起,大批学者、商人定期到访马里。
——据[美]戴维·C·康德拉《中世纪西非诸帝国》
[导读] 马里的崛起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经济、文化等发展缺一不可。
[探究] 
根据史料一、二以及教材第5课马里国王曼萨·穆萨(绘画作品)图文,思考马里为什么会“在北非、中东甚至欧洲声名鹊起”。
02历史解释——古代非洲文明的特点
特点 依据
世界上最早文明的起源地之一 非洲发现了最为全面的人类形成化石系列。在撒哈拉沙漠深处,发现了大量的有关农牧业生产的岩画与雕刻,这一生产要早于北非的埃及和西亚地区至少2 000年
地理环境对文明影响巨大 非洲的土壤容易风化流失,为保持肥力,不得不休耕;非洲东高西低及高原众多的地形,使河流难以形成大的冲积平原,这些均限制了非洲农业的发展。因此很多非洲国家便依靠丰富的黄金、象牙等资源进行商业贸易,从而使其对外贸易发达,城市繁荣
03探究论证——环境对非洲文明的影响
史料 撒哈拉沙漠是一大屏障、一大分隔者,而地中海相比之下却是一条连接的大道。历史上,北非人与地中海盆地周围其他诸民族的相互影响之所以超过他们与沙漠屏障以南地区诸民族的相互影响,其原因就在于此……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
[导读] 撒哈拉沙漠因其屏障作用阻碍了部分非洲民族的交流;但北非人与地中海沿岸民族的交流也从侧面说明非洲不是与世隔绝的。
[探究] 
史料中作者阐述了怎样的观点?试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04家国情怀——多角度认识古代非洲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地位
(1)非洲不是孤岛:非洲对外通道有三条,一是通过地中海与欧洲交往,二是通过苏伊士地峡和红海与西亚沟通,三是通过印度洋航线与阿拉伯、伊朗、印度、中国乃至欧洲交往。
(2)与古代希腊罗马文明的关系:罗马帝国占领埃及后,将先进文明传到埃及,并通过埃及和印度洋、红海将其传到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
(3)与亚洲文明的关系:①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与亚洲的交流源远流长,与古代中国、印度、伊朗和阿拉伯文明的交流频繁。②随着罗马帝国的衰落和瓦解,亚非之间的贸易和文化交流逐步恢复和发展,阿拉伯帝国兴起后,真正意义上的古代印度洋贸易开始形成,而到16世纪其文明也在西非、中非、东北非和东非广大地区广泛传播。
探究主题二 独立发展——古代美洲文明
01史料实证——美洲的玛雅文明
 史料一 
玛雅人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由于农业生产的需要,他们观测天象,制定了精确的历法。……玛雅文字被视作神的创造,使用文字的权利均为祭司垄断。……尤其是他们的建筑工程已达到古代世界很高的水平。
——王斯德《世界通史》
史料二 也许是整个地区的气候发生了不利于玛雅农业的骤变,杂草疯长,达到难以控制的程度……毁坏了玛雅人生存的基础,或者是疫病流行,导致人口锐减,损伤了文化的元气……再或者是外部的威胁,如墨西哥中部居民侵犯,致使玛雅人逃难而去,听任自己繁荣的城市中心倾颓。
——林大雄《玛雅的智慧》
[导读] 史料一中“观测天象,制定了精确的历法”“玛雅文字被视作神的创造,使用文字的权利均为祭司垄断”“他们的建筑工程已达到古代世界很高的水平”是关键信息。
史料二要抓住史料中“气候发生了……骤变”“疫病流行,导致人口锐减”“外部的威胁”等关键信息。
[探究] 
(1)根据史料一,指出玛雅文明的主要成就。
(2)据史料二分析玛雅文明消失的可能原因。
02历史解释——古代美洲文明的特点
(1)孤立封闭状态:对外交往贫乏,对自然界及各种神灵的畏惧与崇拜,文明的发展进程缓慢艰难。
(2)培植农作物:独立培育农作物,农业生产技术达到较高水平。
(3)科学技术畸形发展:与宗教信仰有关系的科学技术发达,而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技术落后。印第安人在天文、历法、建筑等诸多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物质生产方面却相对匮乏。
(4)产生于氏族制度向国家过渡的时期:生产力落后,经济基础薄弱,导致社会发展进程慢,社会结构脆弱和落后,最终在外来冲击下,印第安文明迅速土崩瓦解。
03时空观念——美洲地区的不同文明
区域 文明 时间 国家形态 其他特征或成果
中美 玛雅文明 约形成于公元前1500年,15世纪中期衰落 城市国家 金字塔庙宇、20进制、独特的文字、复杂历法
中美 阿兹特克 文明 14世纪至16世纪 结构松散 的王国 太阳金字塔、城市建设、“浮动园地”
南美 印加文明 12世纪至16世纪 统一大 帝国 土地国有、贵族政治、详细人口调查、完善道路系统
网络构建·史论要旨
[知识体系]
[必备术语]
1.东非的阿克苏姆文明是在多种文明因素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混合型文明,对外贸易高度繁荣。
2.津巴布韦文明是南部非洲古代文明的杰出代表。津巴布韦强盛时期,包括今南非的部分地区都被纳入它的统治之下。
3.古代美洲大陆的居民创造了自己别具一格的古代文明,中美洲的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和南美洲的印加文明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多维训练·创新应用
经典示例 触类旁通
[典例] [2023·广西学业水平]16世纪初,抵达美洲阿兹特克都城的西方殖民者记载:“(有些兵士)到过君士坦丁堡,走遍意大利和罗马;他们说,面积如此宽广、布局如此合理、人众如此之多、管理得如此井然有序的市场,他们尚未见到过。”西方殖民者认为(  )
A.欧洲兵士孤陋寡闻
B.阿兹特克农业技术先进
C.欧洲文明发展落后
D.阿兹特克都城非常繁荣
[尝试解答]     
[通法悟道] 
创新应用 随堂检测
1.[2024·广东高一联考]中古时期的西非地区气候非常炎热,因此盐对于保存肉类资源而言非常重要,人们用等重的黄金来换取食盐,即用一磅黄金换取一磅食盐。这从侧面反映出西非地区(  )
A.商品经济活跃 B.黄金资源丰富
C.民众生活富庶 D.工业基础落后
2.[2024·深圳高一期中]在大津巴布韦卫城的遗址中,人们发掘出了阿拉伯玻璃、近东陶瓷、印度珠串等,还有数百片中国瓷器的残片。这反映了当时大津巴布韦(  )
A.对外贸易较为活跃
B.手工业高度发达
C.农业发展相对落后
D.航海技术已经成熟
3.[2023·辽宁学业水平]农业和畜牧业产生后,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社会分工与社会结构日趋复杂,人类逐渐迈向文明时代。印第安人在中美洲、南美洲创造了玛雅、阿兹特克和印加文明,独立培育出其他大陆没有的农作物。下列农作物原产地在美洲的是(  )
A.小麦 B.玉米
C.大麦 D.水稻
4.[2024·揭阳市高一期末]“浮动园地”是在一些湖底丛生的杂草上面铺垫上湖土、由生长的杂草固定在湖底的浮岛。直到今天,某些地区仍使用这种耕作方法。15世纪,阿兹特克人就通过建造“浮动园地”来扩大耕地面积。阿兹特克人这一做法(  )
A.促进了城市的经济繁荣和政治进步
B.导致阿兹特克人耗尽了土地的肥力,很快衰落下去
C.加速了庄园的衰落瓦解
D.促使阿兹特克人的人口和财富剧增
温馨提示:请完成课时作业(五)
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
教材探究 活动点拨
[问题探究]
作者阐述了地理环境对非洲历史的影响,你同意他的看法吗?试说明理由。
不完全同意。
(1)地理环境确实对非洲历史有一定影响。非洲东、西、北三面都有相当强劲的自然屏障。撒哈拉沙漠和尼罗河上游的巨大沼泽地,以及西非和东非平直的海岸线,使得对非洲的殖民变得异常困难。从北非入侵非洲内陆基本不可能,西非的大河和东非的山脉也不利于当时尚未掌握先进技术的欧洲人深入非洲内陆。
(2)但地理环境并未限制住古代非洲对外交往的脚步,也不是阻碍欧洲入侵非洲的主要原因。
①非洲有多条穿越撒哈拉沙漠的南北商业通道,东非国家通过印度洋航线与阿拉伯、伊朗、印度、中国进行交往。
②非洲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的价值决定了欧洲人对非洲入侵的程度,到了帝国主义阶段,非洲迅速被瓜分完毕。
[学习拓展]
查找相关资料,了解玛雅文明是如何被重新发现的。
很长时期内,西班牙人在玛雅从事零散的探险活动。1773年以后,西方各国的探险者正式着手对玛雅城市遗址的探索。美国旅行家斯蒂芬斯指导了玛雅地区第一次有计划的考古工作。根据前人和自己的发现,斯蒂芬斯与其助手卡瑟伍德敏锐地觉察到玛雅文明在中美洲呈三角形分布,在此基础上他们探察了约四十座玛雅城市遗址。他们把自己的经历和发现,写成两本带插图的书,全面而引人入胜地介绍了神秘的玛雅文明。此后考古学家进一步发掘“大三角”的中心地区,发现了玛雅最大的城市蒂卡尔的遗址。到20世纪早期,被发现的玛雅古城遗址,已经数以百计,布满“大三角”的核心地区。
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
导学
3.提示:阿拉伯商人从印度、波斯和中国等地把瓷器、纺织品等手工业品输入非洲,作为交换,非洲出口黄金、象牙和奴隶等。
5.提示:(1)材料表明许多民族独立地驯化了不同的动植物,在西亚的冶铁技术传入埃及之前,非洲人还独立发明了冶铁技术。
(2)这说明不同地区的人们可以独立发展农业、畜牧业,甚至可以独立探索类似的手工业生产技术,这为其文明的独立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使得古代文明的发展具有了多源特点。
6.提示:寓意:玉米神手持鲜花,从天而降,给人们带来丰收的喜悦。贡献:玉米是重要的高产粮食作物,传播到世界各地,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物质生活。
知识点1
1.(1)甜高粱 (2)撒哈拉沙漠
2.埃塞俄比亚 鼎盛 摩加迪沙 园艺业 瓷器
3.加纳 塞内加尔河 廷巴克图 霸主 中央集权 奴隶 学校 外来入侵
4.(1)津巴布韦 (2)鼎盛
知识点2
1.(1)玉米 (2)玛雅 阿兹特克 印加
2.尤卡坦半岛 统治阶级 金字塔庙宇 陶器 零 衰落
3.墨西哥 军队 部落首领 浮动园地 堤道 桥梁
4.库斯科 鼎盛 行政 国家 贵族 人口调查表 道路系统 反抗
共研
探究主题一
1.提示:西非与地中海沿岸国家商路畅通,联系密切;马里统治者接受伊斯兰教,提高了其在北非、中东等地区的认可度;马里通过征服建立了强大的国家,黄金等物产丰富,实力雄厚;马里城市和文化相当繁荣,廷巴克图成为西非重要的文化中心。
3.提示:观点:沙漠阻碍了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诸民族与北非及其他地区的交流。说明:受环境闭塞、沙漠等的阻碍,大津巴布韦(包括非洲大部分地区)处于封闭状态下独立发展,相对比较保守。
探究主题二
1.提示:(1)成就:建立独特的历法体系;发明独特的文字;建筑技术高超。
(2)原因:气候变化毁坏了生存基础;疫病流行导致人口减少;外族侵略与破坏。
精练
[经典示例·触类旁通]
典例 D
[创新应用·随堂检测]
1.解析:根据材料“中古时期的西非地区……即用一磅黄金换取一磅食盐”可知,中古时期的西非地区,人们用等重的黄金来换取食盐,一方面说明盐的珍贵,另一方面也说明西非地区黄金资源丰富,故B项正确;用等重的黄金来换取食盐,无法判定商品经济是否活跃,排除A项;用一磅黄金换取一磅食盐,只是说明盐的珍贵和黄金资源丰富,而无法判定民众生活是否富庶,排除C项;西非地区工业文明大约在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且根据材料无法判定西非地区工业基础落后与否,排除D项。
答案:B
2.解析:根据材料“在大津巴布韦卫城的遗址中……还有数百片中国瓷器的残片”可知,津巴布韦与阿拉伯、近东、印度、中国之间有贸易往来,故A项正确;材料的信息只能说明津巴布韦与阿拉伯、印度等地有贸易往来,不能反映津巴布韦手工业高度发达,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关于津巴布韦农业发展的信息,无法得出津巴布韦农业发展落后,排除C项;仅凭材料中的信息无法得出古代津巴布韦通过何种方式与印度等地发生贸易联系的,排除D项。
答案:A
3.解析:古代美洲的印第安人创造了灿烂的文明,独立培育出很多其他大陆没有的农作物,包括马铃薯、玉米、番茄和花生等,故选B项。
答案:B
4.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阿兹特克人的“浮动园地”,扩大了耕地面积,粮食产量增长,促使阿兹特克人的人口和财富剧增,故D项正确;题干信息未涉及其对政治的推动,不能得出“政治进步”的结论,排除A项;16世纪初,阿兹特克人国家进入鼎盛时期,控制了整个墨西哥谷地及其周边部落,“很快衰落下去”说法错误,排除B项;古代美洲文明并没有庄园,排除C项。
答案:D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