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学案(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学案(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9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3-26 10:26: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
时空定位
线索主旨
世界发现:新航路开辟拓宽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加强了各文明之间的联系,使世界初步连成一体。 物种交换: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世界各地的人口迁移和动植物大交流,改变了传统的人文地理格局和自然环境状态。 血火征程:新航路开辟给非洲和拉美人民带来了殖民侵略,这中断了非洲和美洲原有的社会发展进程,西欧早期资本主义国家则通过血与火的掠夺积累了原始资本。 曙光实现:通过殖民掠夺,西欧的资本主义经济获得发展。世界市场开始形成;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殖民体系逐步形成。
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课标解读·重难批注
1.运用唯物史观,联系14—15世纪西欧的社会发展状况,对新航路开辟的动因作出历史解释。
重难点
2.借助教材中的地图、史料,了解新航路开辟的过程,在时空框架下掌握新航路和其他航路开辟的路线。
数字识记·纲目概览
时空定位
必备知识·自主学习
知识点1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也称“地理大发现”
1.动因根本原因是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1)经济根源:14—15世纪,    沿岸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随着西欧各国的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对金银财富的需求以及开拓新市场的意愿日益迫切。
(2)社会原因:受《        》影响,西欧社会认为富裕的东方和未知的海外是实现发财梦的最好场所。
(3)陆路受阻:        的扩张威胁了东西方之间陆路贸易通道的安全,使来自亚洲的商品因加价而奇贵。
(4)精神动力:希望通过向海外扩张来传播基督教。文艺复兴倡导的    也鼓励冒险精神。
2.条件中国的罗盘传入西方后,被广泛应用于航海
(1)主观条件: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积极支持海上探险活动。
(2)客观条件:西欧人在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的长期航行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相信大地是球状的,有关季风和海洋等方面的地理知识日益丰富,造船技术也不断提高。
知识点2新航路的开辟葡萄牙支持的航海家向东航行
西班牙支持的航海家向西航行
人物 时间 国别 航线
迪亚士 1487年 葡萄牙 沿非洲西海岸南下,第二年到达非洲的好望角
哥伦布 1492年 意大利 向西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的巴哈马群岛,开辟了从欧洲到美洲的新航路
达·伽马 1497—1498年 葡萄牙 绕过好望角驶达印度
麦哲伦 1519—1522年 葡萄牙 麦哲伦船队绕过南美洲,横渡太平洋,到达菲律宾群岛。其同伴经南印度洋,绕过好望角返航,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
知识点3其他航路的开辟开辟了北大西洋和南太平洋等
海上航线
1.原因: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和葡萄牙占据了欧洲至亚洲和美洲最有利的通商路线。英国、荷兰等国为了发展海上贸易,开始在北大西洋的高纬度地区寻找通往亚洲的航路。
2.表现
时间 人物 国别 航路
探寻北半球 1497年 卡伯特 父子 英国 发现了纽芬兰岛(意指“新发现的大陆”),是北美大陆东海岸的大西洋岛屿
16世纪 卡蒂埃 法国 到达北美洲最大半岛——拉布拉多半岛,位于美洲大陆最东端
16世纪 巴伦支 荷兰 三次航行北冰洋地区,留下详细的航行记录和准确的航海图
17世纪初 哈得逊 效力于荷兰的英国人 多次向西北航行,探索经北冰洋通向亚洲的航路
17世纪初 - 俄罗斯 开辟了北太平洋到北冰洋的航线
探寻 南半球 1578年 德雷克 英国 到达美洲南端的合恩角
1642— 1643年 塔斯曼 荷兰 环航澳大利亚时,到达新西兰和塔斯马尼亚岛
3.影响
(1)开辟了北大西洋和南太平洋的海上航线,进一步丰富了人类的地理知识,人类对地球的认识有了新的飞跃。
(2)全球海路大通,世界主要的大洋和大陆之间,通过海上航线建立了直接联系。
1.【图解历史】 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
2.【学习情境】 开辟新航路的社会根源
16世纪(欧洲)一位外交官说,在对东方的探险中,“宗教提供借口,而黄金提供动机”。
思考:西方对黄金的狂热追求从本质上反映了什么问题?
试答:                                    
                                    
3.【图说历史】 新航路开辟的条件
4.【名师指津】 学思之窗 教材P37
朕愿意,如果在你们发现的岛屿已超过六个的情形下,你们六中取二,而且此后获得当地应交给朕的全部收入、租税的十五分之一。
思考:这一决定对开辟新航路有何影响?
试答:                                    
5.【图解历史】 新航路的开辟过程
6.【学习情境】 西北欧国家开辟新航路的活动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西北欧国家自然妒忌西班牙和葡萄牙……然而,它们长久地忍住不去侵犯这些帝国的活动范围,这不是出于对教皇训令的尊重,而是因为害怕伊比利亚的势力。因此,英国人和法国人转向超出伊比利亚活动范围的北大西洋。”
思考:西北欧国家为什么妒忌西班牙和葡萄牙?超出伊比利亚活动范围的努力有什么结果?
试答:                                    
关键能力·合作探究
探究主题 世界发现——新航路的开辟
01史料实证——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史料 尽管对财富的渴望刺激着探险家和为他们提供资金的君主,然而一些冒险者从事这一危险的航行还有其他的诱因……宗教对欧洲人探寻新世界也起着主要的推动作用。欧洲对东方的贸易一直是转口贸易。经过印度商人、阿拉伯商人和意大利商人倒手后,香料的价格一般要提高8~10倍以上。高额利润令大西洋沿岸的西欧商人垂涎不已。西欧的贵族和商人渴望另辟一条抵达东方的商路,发财致富。欧洲的宗教改革也激励着探险家和移民寻找可以实践他们信仰的新大陆。
——摘编自丹尼斯·谢尔曼、乔伊斯·索尔兹伯里《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从古代城邦到现代都市》等
[导读] 史料从对财富的追求和宗教改革的推动两个层面阐述了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探究] 
(1)根据史料,概括指出推动欧洲探险家海外航行的动力。
(2)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动力产生的社会成因。
02唯物史观——新航路开辟的必然性
经济 根源 随着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人们对作为货币的黄金、白银的需求量日益增加
社会 根源 随着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需求量增加,黄金已经成为商品贸易的主要支付手段,欧洲的黄金产量少,因此要从东方掠夺黄金
直接 原因 奥斯曼帝国兴起后,逐渐控制了欧洲传统的通往东方的商路,东西方贸易严重受阻,西欧商人迫切需要开辟绕过地中海东岸直通东方的新航路
精神 动力 14、15世纪欧洲兴起了宣扬人文精神的文艺复兴运动,它鼓励人们追求财富和冒险的精神;天主教会鼓励人们到东方传播天主教
03探究论证——评价哥伦布
史料 
图甲:是西班牙的哥伦布纪念碑,上有“光荣属于哥伦布”“向哥伦布致敬”两行大字。
图乙:2007年10月拉美各地印第安人游行示威,要求将“哥伦布日”改为“土著人民抵抗日”,他们把哥伦布塑像披上塑料外套,要求世界重新评价哥伦布。
[导读]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因立场或角度不同而不同,应辩证看待,不能一概而论。
[探究] 
根据史料分析,在如何评价哥伦布的问题上,欧洲人和美洲印第安人为何会持有不同的观点?谈谈评价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04家国情怀——全面评价新航路开辟时期的航海家
(1)客观的积极意义
①其壮举为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航海家们探索出了从欧洲通往亚洲和美洲的新航线,打破各大洲孤立分散、封闭隔绝的状态,使世界逐渐成为一个整体。
②航海家们不畏艰难,勇敢坚毅,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其精神值得学习。
(2)主观目的与罪恶
航海家们探险的目的是获取金钱和财富,他们不择手段,杀掳掠夺,给被殖民地区的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
(3)时势造“英雄”
14—15世纪,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对资本原始积累的需求、人们对黄金的狂热,以及社会条件的具备等等,催生了一大批航海家。
网络构建·史论要旨
[知识体系]
[必备术语]
1.文明间的交往建立在古代各个文明区域发展的基础之上。
2.对财富的追求、地理知识的增加、航海技术的发展以及传播基督教的热情最终促成了新航路的开辟。
3.航海家达·伽马、哥伦布分别开辟了从欧洲到达印度和美洲的航线,麦哲伦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
多维训练·创新应用
经典示例 触类旁通
[典例] [2024·青岛高一期末]13世纪一位意大利旅行家在著作中写道,欧洲房子与教堂的屋顶是用铅覆盖,而东方的皇宫屋顶则是用纯金覆盖,“由是其价颇难估计。复次宫廷房室地铺金砖,以代石板,一切窗栊亦用精金,由是此宫之富无限,言之无人能信”。这部著作的传播(  )
A.使欧洲商业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B.直接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
C.导致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成为开辟新航路的动因之一
[尝试解答]     
[通法悟道] 
创新应用 随堂检测
1.“不管是到东方来的达·伽马还是到西方去的哥伦布,都是把宗教目标和现实目标糅合在一起,无法区分。”这段话表明新航路开辟中(  )
A.宗教狂热成为探险家的精神动力
B.教皇发挥了组织作用
C.传播基督教是探险家的主要目的
D.教会蜕变成殖民机构
2.[2023·广东学考真题]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逐步从分散走向整体。最早开辟新航路的两个国家是(  )
A.英国、法国 B.荷兰、比利时
C.西班牙、葡萄牙 D.意大利、德国
3.[2024·梅州高一期中]1518年3月,西班牙国王与麦哲伦船队签订了关于发现香料群岛(东印度群岛)的协定。协定内容如下:除去航海开支,国王给麦哲伦船队留下利润的1/20,并准许他们担任当地的总督等官职。据此可知,麦哲伦的远洋探险活动(  )
A.得到民间资助 B.蕴含巨额利润
C.多以官方为主 D.得到官方支持
4.“人类文明的发展靠的是什么?不是新资源的涌入,而是人类的交流。哥伦布不仅看到了美洲,并且把这一信息带回了欧洲,是信息的一来一往奠定了这件事的地位。”此观点意在强调(  )
A.哥伦布最早到达美洲
B.哥伦布完成了环球航行
C.欧洲人知道了欧洲以外的世界
D.交流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温馨提示:请完成课时作业(六)
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教材探究 活动点拨
[问题探究]
概括梁启超的观点,尝试回答梁启超提出的问题。
(1)观点:欧洲航海家前赴后继,开辟人类历史新纪元,郑和以后却没有第二个郑和。
(2)回答
①郑和下西洋主要是出于政治目的,耗费巨大的航海活动后继乏力;新航路开辟则是出于经济目的,欧洲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对金银财富极为渴求。
②中国地域辽阔、腹地纵深,拥有广阔充足的生存空间,农耕文明发展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比西方高得多,这造就了古代中国人安土重迁的社会性格,交往活动以陆上为主,大多数人对海洋的认识不多,也较少进行海上探险活动;而欧洲面积相对狭小,人口密度大,濒临众多海域的地理环境为欧洲人创造了从事海上探险和海上贸易的客观条件,从而使其对海洋的了解和认识逐步加深。
[学习拓展]
尝试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世界历史”形成的论述,并说明新航路的开辟在世界历史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1)理解
①人类历史发展存在纵向发展与横向发展两个方面,纵向发展指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的社会形态从低级到高级的演变,横向发展指人类历史从原始的、相对孤立与分散的人群发展为全世界成为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的过程。纵向发展与横向发展相辅相成,前者推动后者发展,后者的发展对前者也具有反作用。
②真正的世界历史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生产力发展、各民族交往程度加深和国际分工的加强打破了世界各地之间的隔阂,推动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加强;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2)作用:新航路的开辟以及世界各地区联系的发展越来越使整个世界连成一体,人们越来越从全球的视角而不是以某个地区的视角来看待、研究历史的发展,从而形成了世界历史。
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导学
2.提示: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对资本原始积累的需求。
4.提示:国王的直接许诺,进一步刺激了航海家的航海探险。
6.提示:原因:西班牙和葡萄牙率先开辟新航路和殖民扩张,获利丰厚。结果:开辟了连接欧洲和美洲的北大西洋高纬度航路。
知识点1
1.(1)地中海 (2)马可·波罗行纪 (3)奥斯曼帝国 (4)人文主义
共研
探究主题
1.提示:(1)动力:荣誉、财富和信仰等。
(2)社会成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促使西欧人产生了追求财富的强烈愿望;西欧人希望通过向海外扩张来传播基督教;原有东西方商路的不通及高额的利润刺激了西欧人开辟新航路;人文主义也鼓励人们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
3.提示:原因:角度不同,立场不同。基本理论和方法:要坚持唯物史观,客观且一分为二地评价历史人物。
精练
[经典示例·触类旁通]
典例 D
[创新应用·随堂检测]
1.解析:由材料中的关键词“宗教目标”可知,材料反映了新航路开辟中宗教狂热成为探险家的精神动力,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教皇的作用,排除B项;寻找黄金是探险家的主要目的,排除C项;D项材料不能反映,且不符合史实,排除。
答案:A
2.解析:在葡萄牙王室支持下,1487年迪亚士发现好望角;1497—1498年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1492年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发现新大陆;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完成环球航行,即最早开辟了新航路的两个国家是西班牙、葡萄牙,故选C项;排除A、B、D项。
答案:C
3.解析:根据材料“西班牙国王与麦哲伦船队签订了关于发现香料群岛(东印度群岛)的协定。协定内容如下:除去航海开支,国王给麦哲伦船队留下利润的1/20,并准许他们担任当地的总督等官职”可知,他们得到了西班牙王室的支持,故D项正确;材料未反映民间的资助,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利润数额的多少,排除B项;船队是私人的,并不属于官方范畴,排除C项。
答案:D
4.解析:根据材料“人类文明的发展靠的是什么?不是新资源的涌入,而是人类的交流”可知,此内容强调的是交流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故D项符合题意。
答案:D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