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学案(含答案) 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学案(含答案) 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3-26 10:43: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课标解读·重难批注
1.搜集史料,全面认识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的新变化,对其原因、表现、实质等作出历史解释,培养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重难点
2.认识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没有从根本上克服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依旧存在,培养学生唯物史观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数字识记·纲目概览
一个主题: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两大认识:新变化主要是统治手段和方法的变化;新变化没有从根本上克服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五个表现:经济上的宏观调控;科学技术的新发展;社会结构的变化;“福利国家”的建设;社会运动此起彼伏
时空定位
必备知识·自主学习
知识点1国家的宏观调控
        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在市场主导和政府调节之间寻求平衡
1.原因
(1)1929年爆发的经济大危机,充分暴露了________的资本主义的弊病。
(2)____________的生死存亡教训,以及________对资本主义的冲击与影响。
2.特点: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强化________为核心的调整,谋求资本主义的生存发展。
3.措施核心是增加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1)加大政府在公共事业领域的开支,增加就业机会,刺激消费需求。
(2)制定经济发展计划,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3)利用信贷、利率、税收等经济杠杆实施宏观调控。
4.结果:这些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经济增长一度较快。
5.调整资本主义世界再次爆发经济危机
(1)原因: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不同程度的“________”现象,表现为经济增长停滞,通货膨胀严重。
(2)表现:适当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通过建立国际组织平等协商协调利益
6.国际协调:通过建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国际经济组织,加强在金融、投资和贸易等领域的国际协调,通过大国相对平等的协商,采取市场干预行动,协调利益,维护经济秩序。
知识点2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1.条件
(1)20世纪科学理论取得重大突破,如________的提出和量子力学的发展。
(2)系统论、________、控制论的问世,为技术革命进一步提供了理论支持。
(3)两次世界大战也促进了科技发展。
2.主要内容:原子能的开发利用,________的发明和互联网的建立,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新材料的出现,生物工程技术的突破等。
3.意义:使社会发展进入__________,劳动方式日益__________和__________,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知识点3社会结构的新变化
         社会结构多层次化是生产力发展在
生产关系上的反映
1.背景:________________所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2.表现
(1)社会结构变化:农业和工业的就业人口所占比重逐渐下降,从事________的人口所占比重增加。
(2)“中间阶层”人数增加:“中间阶层”一般不拥有生产资料,但有较高的收入,有可观的生活资产。
3.实质:二战后发达国家出现的社会结构多层次化现象,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在生产关系上的反映。
知识点4“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
       目的是通过缓和矛盾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1.“福利国家”
(1)含义:国家通过构建________体系,保证个人和家庭的经济安全;通过加大社会服务开支,保证全体公民享受较好的公共福利。
(2)内容:医疗保健服务、失业保险、养老、住房、教育等。
(3)历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起来;20世纪70年代减少福利规模;20世纪80年代,美、英、法等国都不同程度地减少政府公共开支,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在提高________和维护________之间寻求新的平衡。
(4)实质:国家运用财政手段对社会财富进行再分配,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
(5)评价:“福利国家”的建立,在缓和收入分配不平等、保持社会稳定方面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但加大了______________,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2.社会运动形成了人民民主斗争的高潮,迫使资本主义国
家扩大公民的民主权利
(1)黑人民权运动
①原因:美国社会对黑人的________仍广泛存在,如在公共场所实行种族隔离制度,用文化测验的办法剥夺黑人的选举权等。
②目的:争取自己的________。
③成果:迫使美国国会通过民权法案,宣布种族隔离和歧视政策为________。
(2)妇女运动
①原因:资本主义国家对妇女的歧视也长期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越来越多的妇女参加工作,________兴起。
②目的:争取妇女享有与男子________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
③成果:在妇女运动的推动下,大多数国家的妇女获得了________和被选举权,一些国家建立了维护妇女权益的机构。
(3)其他方面:20世纪6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还普遍爆发了大规模的________,美国学生发起了声势浩大的反对美国侵略越南战争的运动。
1.【社会情境】 战后资本主义的经济政策
下图体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的某一经济政策。
思考:图片反映了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哪一经济政策?
试答:                                    
                                    
2.【图解历史】 资本主义出现新变化的原因
3.【概念辨析】 经济“滞胀”
“滞胀”全称停滞性通货膨胀,是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出现的一种新的经济现象,其表现形式是:一方面经济增长缓慢或停滞,以及由此引起大量失业;另一方面是通货膨胀加剧,物价持续上升,这两个方面状况同时并存。
4.【图解历史】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5.【知识拓展】 三种阶层的划分
“白领工人” 指工人阶级中从事脑力劳动者,经济收入、工作条件较好
“蓝领工人” 指工人阶级中从事体力劳动者,经济收入、工作条件一般
“中间阶层” 他们一般不拥有生产资料,但有较高的收入,有可观的生活资产,如住房、汽车、股票等
6.【社会情境】 “福利”的流浪汉
思考:根据漫画并结合所学,说说福利制度的弊端。
试答:                                    
7.【名师指津】 学思之窗 教材P119
为什么尼克松政府要提出新的社会福利改革计划?
试答:                                    
8.【图说历史】 马丁·路德·金在演讲
 
1963年8月28日,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在华盛顿林肯纪念堂前,向25万名黑人和白人发表了著名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希望有一天美国人都能在平等与友爱中生活。这次和平集会进一步推动了黑人民权运动的发展。
 
9.【知识拓展】 美国黑人民权运动的意义
(1)改变了美国黑人的命运,赋予了他们很大程度上的平等、自由和尊严。
(2)深刻影响了美国人的生活与观念,有利于美国社会的稳定。
(3)激发了美国社会的民主和自由斗争,现代妇女解放运动、反战运动等都受其影响。
(4)充实了美国宪政的内容,捍卫了美国宪法的权威和尊严。
关键能力·合作探究
探究主题一 宏观调控——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政策的调整
01史料实证——宏观调控的推行
史料 部分国家经济发展战略
英国:从1946年开始,英国执政党工党两年内完成了对煤矿、民航、铁路、公路、运输、煤气、电力等部门的国有化,开始体现其党纲中的“社会主义”成分。
——摘自倪学德《和平的社会革命》
日本:
年份 计划
1955年 《经济自立五年计划》
1957年 《新长期经济计划》
1960年 《国民收入倍增计划》
美国政府采购比重比例最高:1960年19.8%,1970年22.3%,1980年20.8%。
[导读] 在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发展进行宏观调控的过程中,引入计划因素是调控的鲜明特征,计划的有效性受到广泛重视。
[探究] 
结合史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是通过哪些措施对经济进行干预的。
02历史解释——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推行的原因
(1)本质上:这是资本主义私人垄断发展的必然结果。
(2)历史经验:经济危机的惨痛教训,第二次世界大战特殊作用的促进,美国罗斯福新政的示范作用等,都促使国家发挥干预和调节作用。
(3)理论基础:凯恩斯主义的出台,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4)现实需求:战后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影响。科技革命需要巨额资金和有效管理,超出了私人垄断资本的承受能力,需要国家政权的有力干预。
(5)其他:苏联计划经济效果的冲击等。
03探究论证——宏观调控的影响
史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四分之一世纪是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世界工业和世界贸易在这些年中分别以5.6%和7.3%的前所未有的年增长率增长。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史料二 二战后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情况
国际贸易情况
时间 1950年 1980年
国际贸易值占世界总产值比重 16.4% 34.4%
世界出口总值占世界总产值比重 8.5% 17.1%
发达市场国家出口系数 7.7% 26.8%
国际投资情况
时间 国际直接投资年均增长速度
20世纪50年代 4.3%
20世纪60年代 5.3%
——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史》
[导读]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家职能在宏观调控经济生活方面继续发挥作用,经过改革和调整,基本确立了市场与国家干预相结合的混合机制,国家调控经济的能力大大加强。
[探究] 
根据史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调控带来的影响。
04唯物史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推行的影响
(1)实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一种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的资本主义,其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2)积极性
①突破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局限,使生产、技术改造过程更加社会化,从而可在更大程度上容纳生产力的发展。
②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生产和消费的矛盾,使资本主义市场的供需关系得到调整,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3)局限性: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探究主题二 福利国家——国家收入的再分配
01史料实证——西方福利制度
 史料一 英国税收与福利对家庭收入的影响(1983—1984年)(单位:英镑)
月收入 50 80 200
儿童津贴 13.0 13.0 13.0
其他津贴 50.1 30.1 0
纳税 0 -7.9 -43.8
国民保险 -4.5 -7.2 -18.0
实际收入 108.6 108.0 151.2
——李培锋《英国诊治“福利病”》
史料二 (英国)社会福利计划的各项开支占到了其支出总额的50%。……(瑞典)主要靠借债和赤字预算来维持社会福利的各项开支。……在各国社会福利开支仍在不断增加的同时,各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联邦德国从1970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领取维持日常生活救济的人数增加了一倍。……70%以上的美国人反对政府在福利救济方面花更多的钱。
——摘编自陈银娥《现代社会的福利制度》
[导读] 史料一反映出“福利国家\”政策是由国家主持的实现社会收入再分配的一种方式,它主要通过抽肥补瘦的方式来实现。表中是1983—1984年英国税收与福利对家庭收入的影响,应注意根据表中数据整体把握表中信息。
史料二反映了福利政策的弊端,四个省略号将史料分成五个层次。第三层次体现出福利政策导致政府财政负担加重,经济增长速度下降。五句话逐一归纳,关注“开支”“速度”“救济”方面的变化,认识政府在社会福利体系中所扮演的角色。
[探究] 
(1)根据史料一,分析英国福利政策的积极作用。
(2)根据史料二,归纳西方国家调整福利政策的原因,指出政府在社会福利体系中扮演的角色。
02唯物史观——二战后资本主义福利制度的特点及影响
(1)特点
①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社会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
②福利种类繁多,主要包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养老保险等。
③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
(2)影响
①“福利国家\”制度实质上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为各国社会成员谋得更多福利。它促进了社会平等,缩小了贫富差距,杜绝了因贫困引发的许多社会问题,展示了西方民主的价值和普遍的社会关怀。
②“福利国家\”制度也存在一些弊端。它培植社会惰性,降低社会发展效率,并成为国家沉重的财政负担, 进而引发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政府在试图平衡社会各阶层的利益时,一定要从社会公正角度出发、在建立有效的“福利国家\”制度的同时,必须兼顾公平和效率,这样才能趋利避害。
03历史解释——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1)主要体现
生产力的发展 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形成了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经济”模式
生产关系的调整 国家资本所有制形式形成并发挥重要作用,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阶段
产业结构的调整 第三产业迅速发展起来,拓宽了经济活动领域,扩大了市场,改善了资源配置
阶级关系的变化 由于资本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知识型和服务型劳动者的数量不断增加,劳动方式发生了新变化,“中间阶层”大量增多
劳资和分配关系的变化 建立“福利国家”制度,国家干预深入分配领域,保障低收入阶层的生活水平
(2)实质:新变化的实质是在资本主义内部的自我改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
网络构建·史论要旨
[知识体系]
[必备术语]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在市场主导和政府调节之间寻求平衡,既强调市场机制,也主张国家适度调控与国际协调,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2.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兴起于20世纪40年代中期,新的技术成果使社会发展进入信息时代,极大地提升了社会生产力。
3.随着科学技术的新发展所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结构发生变化,一是从事服务业的人口所占比重增加;二是社会“中间阶层”的人数增加。
4.“福利国家”的建立是人民长期斗争的结果,也是资本主义制度生存和稳定的重要基石。
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国家干预的办法未从根本上改变造成不平等的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导致了美国黑人民权运动、妇女运动、大规模学生运动和反越战运动的爆发。
多维训练·创新应用
经典示例 触类旁通
[典例] [2023·湖北学业水平]下表是联邦德国制定的部分法规、制度和措施。据此可知,联邦德国(  )
时间 法规、制度和措施
1950年 恢复养老保险制度
1961年 制定联邦社会救济法
1974年 颁布失业救济条例
1985年 实施子女抚养假制度,并发放抚养费
A.重视对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
B.调整了产业政策
C.克服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D.改变了社会结构
[尝试解答]     
[通法悟道] 
创新应用 随堂检测
1.[2023·辽宁学业水平]20世纪前期的两次世界大战和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打碎了资本主义长期以来对自身的乐观自信。资本主义不得不加强自我认识,以寻找破解危机的出路。下表是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调控经济的具体措施。这些措施体现的总体特征是(  )
措施一 加大政府在公共事业领域的开支,增加就业机会,刺激消费需求
措施二 制定经济发展计划,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措施三 利用信贷、利率、税收的经济杠杆实施宏观调控
措施四 构建社会保障体系,加大社会服务开支
A.高度集中 B.国家干预为核心
C.自由放任 D.以邻为壑,转嫁危机
2.下表是美国三大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统计表
年份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950 7.0% 38.0% 55.0%
1980 2.5% 33.4% 64.1%
2006 1.0% 20.0% 79.0%
上表反映出(  )
A.美国产业结构日益优化的趋势
B.美国制造业的逐渐衰落
C.经济大危机阻碍了美国产业结构的调整
D.美国经济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3. [2023·浙江学考]如图是1963年8月在美国华盛顿林肯纪念堂前的一次和平集会。图中演讲者向25万名黑人和白人发表了著名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下列选项中,属于他“梦想”的是(  )
A.废除奴隶贸易 B.实现南北统一
C.争取民族独立 D.取消种族隔离
4.[2023·湖北学业水平]美国民意测验机构盖洛普曾针对“越南战争是否是个错误”,对美国普通民众进行调查,调查统计结果如图。据此可知(  )
A.美国民众漠视越南战争
B.冷战形势逐渐趋于缓和
C.民众反思战争日益加深
D.越南战争符合美国利益
温馨提示:请完成课时作业(十九)
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教材探究 活动点拨
[问题探究]
谈谈你对马克思这段论述的理解。
马克思的这段论述指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复杂性和曲折性决定了资本主义的灭亡必然要经过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
(1)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客观上要求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为了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资本主义在其生产关系内部进行了适当调整,这缓和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2)科学技术的发展、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社会财富的增加,为资产阶级提供了缓和矛盾的物质条件。
(3)资产阶级利用它长期积累的统治经验,用改进统治的某些方式来调节和缓和社会矛盾。资本主义的发展显示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容纳生产力的发展空间还比较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节和适用能力还比较强,这也决定了资本主义的灭亡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学习拓展]
二战后,资本主义获得了快速发展,但是社会的不平等不断加大。结合所学,阅读上述材料并查找新的资料,谈谈你对战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看法。
(1)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科技不断进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对现阶段生产力的发展还具有相当的容纳能力,还有发展潜力和生命力。
(2)二战后资本主义的调整只能暂时缓解而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社会发展面临着新的矛盾和问题,而且在政策调整的过程中也产生了许多弊端,这些都影响着资本主义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导学
1.提示:国家的宏观调控(国家干预)。
6.提示:降低人们生产的积极性;容易造成财政赤字,加剧国家财政负担。
7.提示:一是明确指出福利制度是必要的,有其历史进步性。二是指出福利制度的问题:加重国家财政负担,造成纳税人的税款增加,引起纳税人不满,一些人依靠福利生活,养了懒汉,等等。三是指出尼克松政府进行福利制度改革(家庭援助计划),是希望使美国的福利制度更为合理。
知识点1
1.(1)自由放任 (2)第二次世界大战 社会主义
2.国家干预
5.(1)滞胀
6.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知识点2
1.(1)相对论 (2)信息论
2.电子计算机
3.信息时代 自动化 智能化
知识点3
1.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2.(1)服务业
知识点4
1.(1)社会保障 (3)社会效率 社会公平 (5)国家财政负担
2.(1)①歧视 ②平等权利 ③非法 (2)①妇女运动 ②平等 ③选举权 (3)学生运动
共研
探究主题一
1.提示:在一定范围内推行国有化;制定经济发展计划,促进经济协调发展;政府直接采购,扩大政府开支,刺激消费需求;利用信贷、利率、税收等经济杠杆实施宏观调控等。
3.提示:国内: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私人资本生产的盲目性;经济增长一度较快,资本主义国家进入“黄金时期”;但是到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滞胀”现象。国际: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增长,经济秩序得以维护;世界经济向制度化、体系化方向发展,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战后国际经济组织的成立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为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提供了条件。
探究主题二
1.提示:(1)积极作用:救济低收入者(缩小贫富差距);保障儿童权益。
(2)原因:福利开支大(政府不堪重负);经济增长速度降低;贫困人数增加;社会不满。角色:福利制度的决策者;福利政策的调整者;福利支出的承担者。
精练
[经典示例·触类旁通]
典例 A
[创新应用·随堂检测]
1.解析: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调控经济的主要措施包括:加大政府在公共事业领域的开支,增加就业机会,刺激消费需求;制定经济发展计划,促进经济协调发展;利用信贷、利率、税收的经济杠杆实施宏观调控。这些措施体现的总体特征是以国家干预为核心,故选B项。
答案:B
2.解析:表格中的数据显示出第一、二产业占GDP的比例逐渐下降,第三产业占GDP的比例逐渐上升,这体现出美国产业结构日益优化的趋势,故A项正确;材料信息不能说明美国制造业的逐渐衰落,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经济大危机对美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和其他国家对比的信息,无法得出美国经济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结论,故D项错误。
答案:A
3.解析:据材料“1963年8月”“美国华盛顿林肯纪念堂”“《我有一个梦想》”并结合所学可知,该演讲者是马丁·路德·金,他领导黑人民权运动希望废除种族隔离,故选D项;奴隶贸易于19世纪中期已被废除,排除A项;1865年,南北战争结束,联邦政府维护了美国的国家统一,排除B项;“争取民族独立”是1776年美国独立战争的目标,排除C项。
答案:D
4.解析: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美国)。从图表中可以看出,自1965年至1973年的调查显示,美国民众有越来越多的人认为越南战争是错误的,1973年接近60%,说明从1961年开始的越南战争引发了美国民众越来越大的关注与反思,C项正确;关于“越南战争是否是个错误”,美国普通民众作出表态的比例高于不知道的民众,说明美国民众还是比较关注越南战争的,排除A项;材料并未体现冷战形势的发展,排除B项;材料并未涉及越南战争是否符合美国利益,排除D项。故选C项。
答案:C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