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 学案(含答案) 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3课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 学案(含答案) 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9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3-26 10:4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3课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
课标解读·重难批注
重难点
1.理解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结合时政热点分析人类发展面临的问题,充分认识大国合作和责任担当的重要性,在合作共赢中促进全球共同发展。
重难点
2.分析理解“一带一路”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的意义,正确认识中国方案,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培养唯物史观、家国情怀等学科核心素养。
数字识记·纲目概览
一个前提:两极格局瓦解
一个倡议:“一带一路”倡议
两大问题:和平问题;发展问题
和平三挑战:地区冲突、安全威胁、霸权主义
发展三问题:经济危机、南北差距、贫富分化
解决全球性问题三对策:建立国际组织、改革全球治理体系、中国方案
时空定位
必备知识·自主学习
知识点1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追求
              进入21世纪,这种愿望更加强烈
1.和平世界总体和平
(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尽管发生了冷战和多次局部战争,但是70多年以来,没有发生过新的世界大战,一些    也得到政治解决。
(2)联合国维和行动,对控制局部战争扩大、解决地区冲突发挥了有效作用。
2.发展世界共同繁荣与发展
(1)世界范围内的经济、政治、社会、科技、文化等各方面都获得了惊人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各国和整个世界的面貌。
(2)      在世界经济、政治生活中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促进因素:人类进入21世纪,世界多极化继续发展,经济全球化不可逆转,全球和    方兴未艾,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日益紧密。
知识点2人类发展面临的问题
            全球性问题越来越多、各国人民应携手解决
1.发展问题南北差距大
(1)世界经济增长问题:动力依然不足,      需求萎缩、经济复苏乏力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影响巨大。
(2)南北差距和贫富分化问题:日益严重。
2.和平与安全面临的问题地区冲突、恐怖主义等
(1)地区热点问题:美国等西方国家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导致世界局势动荡。    与阿拉伯国家的争端、叙利亚内战造成了大规模人道主义灾难;等等。
(2)其他问题: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跨国刑事犯罪、生态环境恶化、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    和极地资源争夺等日趋激烈。
知识点3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
1.全球治理积极发挥国际组织的作用
(1)背景:改革原有的全球治理机制,加强    ,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心和正在解决的问题。
(2)表现
①原有国际组织:如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等,仍然发挥着全球治理的作用。
②新的国际治理组织及机制
a.全球层面:        正在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协调各国宏观经济政策、推动全球经济治理改革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b.地区层面:        正在有效维护欧亚地区的安全;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以及新开发银行,是金砖国家合作共赢、维护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的平台。
2.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内容
①中国坚持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坚持在          基础上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坚持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②中国倡导构建      ,进一步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2)缘由
①基于中国对当今世界                的历史大势的准确把握。
②源自中华文明           的和平思想与和谐理念。
③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给出的一个可供选择的、理性可行的行动方案。
④为了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       的方向发展。
(3)行动:通过实施共建“    ”的合作倡议、设立丝路基金、倡议设立
      等具体措施,以自己的发展惠及世界。
1.【图解历史】 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
2.【名师指津】 学思之窗 教材P140
如何理解邓小平这段话?
试答:                                    
3.【生活情境】 联合国总部雕塑寓意
思考:雕塑“铸剑为犁”的寓意是什么?
试答:                                    
4.【概念阐释】 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种全球价值观,包含相互依存的国际权利观、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和全球治理观。旨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5.【学习情境】 亚投行
思考:筹建亚投行的意义是什么?
试答:                                    
6.【图解历史】 合作共赢促发展
 
关键能力·合作探究
探究主题一 发展趋势——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01史料实证——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
 史料 冷战结束后,世界各国的多极化进程使主要力量彼此制衡,世界的发展加深了各国利益的相互交织和相互依赖。世界多极化是必然趋势,经济全球化联系日益密切,科学技术革命日新月异,区域间合作逐步向前推进,国际形势朝着持续稳定的方向发展。随着和平因素的不断增长,制约战争的力量有了可喜的发展。
和平为人类社会发展目标提供了有利环境,没有和平的发展环境,现今人类社会所取得的社会建设和发展成果都将付之东流,全世界国家都处在不断发展的环境之中,都不能脱离外部环境独自发展;要想消除全球安全威胁的根源,实现共同安全和共同繁荣,只有持续坚持多边主义的发展格局。
——摘编自张成《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
[导读] 阅读史料时要紧扣“冷战结束后,世界各国的多极化进程使主要力量彼此制衡”“世界多极化是必然趋势,经济全球化联系日益密切”“随着和平因素的不断增长,制约战争的力量有了可喜的发展”等信息。进入21世纪,国际局势总体趋于缓和,追求和平与发展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探究] 
(1)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出现的背景。
(2)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你对和平与发展作为时代主题的认识。
02历史解释——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两大主题的原因
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这是世界各种矛盾发展变化和世界抑制战争因素不断增长的合力作用的结果。
(1)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给人类留下深重灾难和沉痛教训,世界各国人民对和平的追求十分强烈,对霸权主义和世界大战形成越来越大的遏制力量,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
(2)世界经济的发展加深了各国利益的相互交织和相互依赖,冷战结束后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使世界各主要力量彼此制衡,增加了对霸权主义政策的牵制力量,也成为制约战争的一个重要因素。
(3)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等可以毁灭世界的战争工具形成的“恐怖平衡”,也是制约战争的一个重要因素。
(4)广大发展中国家力量的发展,对世界和平与发展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5)生存与发展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首要任务,继续发展和保持优势也是发达国家面临的问题,对内图稳,对外思和,是多数国家的政策取向,对抑制战争起到了积极作用。
03唯物史观——和平与发展的辩证关系
(1)和平是发展的前提
①只有在和平的国际环境中,世界各国才能保持正常的经济交往和顺利实现本国的发展计划。
②战乱和冲突则是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甚至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2)发展是维护和平的有力保障
①和平事业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而经济贸易往来则能增进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
②经济的发展有助于消除世界不稳定因素,减少发生军事冲突的可能性。
③世界经济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世界和平力量的壮大。
探究主题二 合作共赢——全球治理与中国方案
01史料实证——中国的大国责任与担当
史料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尤其是21世纪以来,中国对稳定世界发展所作的贡献日益显著,中国的大国责任与担当快速增长,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在当前的世界大变局中,中国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亚投行的快速扩员、“一带一路”朋友圈的扩大就是最好的证明。
——摘编自严文斌《解构百年大变局之“变”与“局”》
[导读] 改革原有全球治理机制,加强国际协调,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心和正在解决的问题。在这一背景下,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探究] 
根据史料,指出中国在当前的世界大变局中所提出的国际关系新理念,以及相应的外交作为。
02历史解释——“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深刻内涵
(1)政治上:要互相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2)安全上: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3)经济上: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4)文化上:要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以文化交流超越文化隔阂、文化互鉴超越文化冲突、文化共存超越文化优越。
(5)生态上: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建设好生态文明。
(6)方式方法上:同舟共济,权责共担,合作共赢。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增进人类共同利益。
03探究论证——搞好“自转”与“公转”
史料 当今世界,“西方之乱”与“中国之治”并存。……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发展赤字此起彼伏。……新时代的“哈姆雷特之问”,正悄然把引领世界的希望寄托中国。……中国给世界提供的真诚良方是:打造开放共赢合作模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独立自主搞好“自转”,又合作搞好“公转”。
——《让中国梦与世界梦在共同命运中交相辉映》
[导读]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为解决国际秩序的混乱现象和全球治理出现的问题,促进全球治理的改革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
[探究]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
04家国情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时代意义
(1)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汲取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实现了理论的坚持和继承。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继承马克思主义“自由人联合体”的理想,也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和合”的思想,将实现全人类的幸福作为终极目标。
(2)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取人类价值认同的最大公约数,倡导公平合理的新型国际关系。秉持“和而不同”的价值观,倡导多种文明和谐发展,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观基础,是各国人民共有精神家园的最大公约数。
(3)人类命运共同体超越“文明冲突论”“文明优越论”,倡导全球新型文明观。文化多样性是世界文明的本质特征之一,“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文明的交流互鉴,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牢固纽带。
(4)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升了中国的国际话语权,为塑造大国形象持续提供议题设置空间。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把握世界未来发展趋势,主动设置“和平发展、共同繁荣”的议题,易理解、可接受,是融通中外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网络构建·史论要旨
[知识体系]
[必备术语]
1.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这是世界各种矛盾发展变化和世界抑制战争因素不断增长的合力作用的结果。
2.面对全球性问题的挑战,各国人民应携手努力,逐步解决这些难题。已经出现二十国集团、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等不同层次的国际治理组织和相应的治理机制。
3.中国倡导并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对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提供的中国方案、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多维训练·创新应用
经典示例 触类旁通
[典例] [2023·辽宁学业水平]习近平总书记在致第31届阿拉伯国家联盟首脑理事会会议的贺信中强调:“中方愿与阿拉伯国家一道,继续坚定相互支持,扩大合作,携手打造面向新时代的中阿命运共同体,共同创造中阿关系的美好未来,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力量。”由此可见,在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的过程中,中国的旗帜是(  )
A.“亲、诚、惠、容”
B.“引进来”和“走出去”
C.和平、发展、合作、共赢
D.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尝试解答]     
[通法悟道] 
创新应用 随堂检测
1.据统计,1979—1988年的十年间,世界工业制成品价格上涨33%,初级产品价格仅上涨2.8%,还不及前者的1/10。这一现象的影响是(  )
A.世界贸易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B.全球化下南北差距日益加大
C.美苏两国的经济霸权更加巩固
D.第三世界国家经济陷入困境
2.面对国际极端气候频发的严峻事实,美国悍然退出巴黎气候协定,而其人均能源消耗量是中国的三倍。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认为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威胁到自身利益,屡次挑起贸易争端。由此可见,当前(  )
A.发达国家丧失全球化主导权
B.多极化趋势加强
C.动荡与对抗成为时代的主题
D.全球治理面临困境
3.下面是两幅照片的对比。你认为要改变这种巨大反差,主要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
繁华的美国
饥饿的非洲
A.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B.倡导和平共处的万隆精神
C.实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D.建立多极化的世界格局
4.奥委会主席巴赫说:“当今世界彼此依靠,单靠个体已经无法解决目前面临的挑战。为了实现更快、更高、更强,我们需要更团结。此后奥委会全会通过决议,将奥林匹克宣言修订为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这印证了(  )
A.单边主义外交政策的彻底失败
B.建立国际体育新秩序的迫切性
C.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
D.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追求
第23课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
教材探究 活动点拨
[问题探究]
你同意这种理解吗?谈谈你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
(1)同意。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站在全人类命运角度的关于未来世界秩序的一种构想,是指在追求本国利益的同时兼顾对他国的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2)认识:①建设更加繁荣美好的世界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超越种族、文化、国家与意识形态的界限,为思考人类未来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为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给出了一个理性可行的行动方案。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共同价值追求,汇聚了世界各国人民对和平、发展、繁荣向往的最大公约数,为人类社会实现共同发展、持续繁荣、长治久安绘制了蓝图,指明了方向。③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建立在人类利益共同体基础之上的,命运共同体与利益共同体紧密相连。④构建人类利益共同体又是以构建经济利益共同体为基石的。因此,推动新型经济全球化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要求。
[学习拓展]
搜集“一带一路”的资料,说说“一带一路”倡议的具体实施情况及重要意义。
(1)“一带一路”倡议:“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它有三个走向,从中国出发,一是经中亚、俄罗斯到达欧洲;二是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三是从中国到东南亚、南亚、印度洋。“一路”指的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点方向有两个,一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二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
(2)具体实施情况:①自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我国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基本原则和“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合作计划稳步推进,经贸合作领域不断拓宽,贸易投资方式不断创新,贸易畅通取得积极进展,为参与各方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②“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等“五通”建设取得明显进展,该倡议吸引的不仅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还有东南亚、印度洋以及地中海国家,甚至拉美、非洲的一些国家以及西方发达国家。
(3)意义:“一带一路”倡议打造的国际合作新平台,顺应了时代要求和各国加快发展的愿望,是造福沿途各国人民的大事业,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了强劲动力。
温馨提示:请完成课时作业(二十三)
第23课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
导学
2.提示:和平和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问题,是邓小平对当今时代战略性大问题的论断。为中国实现工作重点的转移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中国对外工作的调整和新方针政策的制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提示:雕塑中的“剑”是战争的象征,“犁”是农业(发展)的象征。“铸剑为犁”意味着抛弃战争、追求和平发展,反映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也符合联合国的宗旨。
5.提示:是中国首次以规则制定者的身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不仅提高了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话语权,也是中国承担更多国际责任的一个体现。
知识点1
1.(1)局部冲突
2.(2)发展中国家
3.区域合作
知识点2
1.(1)发达经济体
2.(1)以色列 (2)海洋权益
知识点3
1.(1)国际协调 (2)②二十国集团 上海合作组织
2.(1)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人类命运共同体 (2)①和平、发展、合作、共赢 ②“以和为贵”“协和万邦” ④公正合理 (3)一带一路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共研
探究主题一
1.提示:(1)背景: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促进和平的因素不断增长。
(2)认识:和平为人类社会发展目标提供了有利环境,世界各国都不能脱离外部环境独自发展;各国需要共同努力,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以实现共同安全和共同繁荣。
探究主题二
1.提示:新理念: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外交作为:倡议设立亚投行;提出建设“一带一路”合作倡议。
3.提示:有利于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创造有利条件(有利于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精练
[经典示例·触类旁通]
典例 C
[创新应用·随堂检测]
1.解析:根据材料中工业制成品和初级产品的价格上涨幅度可知,由于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存在,南北差距越来越大,故B项正确;由材料无法得出A项内容,排除;布雷顿森林体系标志着经济霸权掌握在美国手里,C项错误;材料强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而不是第三世界国家陷入经济困境,D项错误。
答案:B
2.解析:根据题干内容“美国悍然退出巴黎气候协定”“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认为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威胁到自身利益,屡次挑起贸易争端”再结合所学可知,在当今时代背景之下,全球治理遇到了一些困境,故选D项;根据所学可知,在当今时代背景之下,发达国家并没有丧失全球化的主导权,排除A项;题干内容述及的是全球治理问题,而不是政治多极化问题,排除B项;在题干内容中并没有述及世界动荡不安的问题,排除C项。
答案:D
3.解析:本题考查读图分析能力。由两幅图中美国和非洲的巨大反差可知,非洲与美国经济水平存在着巨大差距,非洲经济落后的重要原因即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存在,所以应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故选A项。
答案:A
4.解析:根据材料“单靠个体已经无法解决目前面临的挑战……我们需要更团结”可知,国际奥委会意识到只有人类团结才能克服现实的困难,体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故选C项;在当前“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下,单边主义始终存在,排除A项;国际奥委会对奥林匹克宣言的修改体现了国际体育理念的更新,而不是完全否定过去的体育秩序,排除B项;和平与发展体现的是当前世界局势整体和平,世界经济呈现出不断发展的趋势,与材料中关于“更团结”的理念无关,排除D项。
答案:C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