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不唱歌忘记歌》
教学内容:《久不唱歌忘记歌》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能够用自然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能力目标:通过歌词的创编和学生的表演,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歌词的创编和音乐表演,从中体会音乐的乐趣,培养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用轻盈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从情绪表达和风格把握
学 法:听 唱 练 演
教学过程:的角度加以引导演唱衬词。
教学准备:电子琴 多媒体 录音机
教 法:启发式 互动式
一、激发情趣导入
同学们,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接触了很多少数民族的音乐。如傣族人民在竹楼前翩翩起舞,维族人民在天山牧场上用手鼓伴奏载歌载舞。今天,又有一个少数民族的小朋友唱着歌向我们走来。让我们欣赏一首曲子,你知道是哪个民族小朋友吗?
二、简介布依族
哪位小朋友来说一下?
这是一首布衣族民歌,今天我来教大家学习《久不唱歌忘记歌》 教师板书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布依族人民都穿什么样的服装?他们生活在哪部分地区?出示课件
三、学习歌谱
1.画拍唱谱
请大家看一看这首歌曲的歌谱,自己画着牌子来唱。
可以画“v”字拍,也可以画“2/4”拍这两种方法都可以。
选择喜欢的方法画拍唱歌谱。
学生跟琴唱谱。
思考:歌曲共分几个乐句?这两个乐句又有什么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2个乐句是“同头换尾”。
在歌谱中都用了哪些音符? (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
教师:这首歌旋律的秘密我们发现了一些,同学们总结的非常好。下面我们来看看歌词里有什么秘密?
四、学习歌词:
1.学生自由读歌词。(出示课件展示歌词)
思考:从歌词中发现了哪些不一样的地方?
2.教师范读歌词。
3.理解衬词的含义。让学生从歌词中找出衬词。歌词中蓝色都是衬词,衬词在歌曲中没有实际意义,主要是为了突出歌曲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同时对活跃歌曲情绪,烘托歌声旋律等方面,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4.理解歌词大意。让学生读去掉衬词后的词,就会理解歌词的意思。教师找学生读一遍,然后再找学生说一说他是怎么理解的?教师及时引导。
五、学唱歌曲:
1.师范唱歌曲。
2.学生自由唱一遍歌曲。注意唱歌的时候衬词要唱的弱一些。
3.教师用琴伴奏领唱。
4.用同样的方法练唱2、3乐段。
5.完整的演唱整首歌曲。
六、创编歌词 动作表演:
师:老师想给大家提一个新的要求,就是创编活动。根据歌词的这种格式来创编出新的歌词,并自编出动作。
1.学生自编歌词。2.自由编动作。
3.教师指名读自编的歌词。4.教师指名到板前表演自编的动作。
总 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养一方文化。今天我们学习的歌曲只是少数民族海洋里的一滴水。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民歌很多,希望同学们今后要更多地了解我们的民歌,学唱民歌,让它代代相传下去。
板 书: 久不唱歌忘记歌
5 6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