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两栖类的生殖与发育 教学设计 (5)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节 两栖类的生殖与发育 教学设计 (5)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6-05-19 19:15: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四节 两栖类的生殖与发育
1教学设计依据与构想
素质教育倡导“学生为本,学生为中心,立足 ( http: / / www.21cnjy.com )于学生的发展”的教学理念;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给每位学生平等学习的机会;将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按照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编排教学内容和设计活动。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本节通过讲述两栖类动物生殖和发育过程, ( http: / / www.21cnjy.com )让学生认识到它们是从水生到陆生过渡的类群,具有初步适应陆地生活的结构特征,但受精和幼体发育仍在水中进行,幼体经过变态发育而到陆地生活。通过对两栖类动物的生殖发育的学习,认真观察,获得感性认识;产生质疑,自主探究,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中关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繁衍种族的意义以及生物进化的规律,增强学生热爱生物,保护环境的主人翁意识。21教育网
2教材分析
《两栖类的生殖与发育》是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14章第四节的内容。本节是学习《昆虫的生殖与发育》知识规律后又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动物类群。21cnjy.com
教材选取了蛙的生殖与发育来说明两栖类动物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殖和发育过程,让学生认识到它们是从水生到陆生过渡的类群,为后面学习《生物的多样性》奠定了一定的认识基础,同时也能唤起学生关爱两栖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21·cn·jy·com
3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对蛙的生殖与发育的学习,描述两栖类动物的生殖与发育的过程及特点。
2、举例说出两栖类动物在发育过程中形态、结构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
1、参与蛙的生殖与发育过程的讨论,提高与他人合作探究的能力。
2、尝试通过互联网搜索并观察蛙的发育过程,想象并理解动物个体全发育的动态变化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处理好合作和竞争的关系。
2、通过认识两栖类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间关系,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
3、认识两栖类动物的生殖与发育过程。
4重点难点
重点:
1、说出两栖类动物的生殖与发育的过程。
2、描述两栖类动物在发育过程中形态、结构的变化。
难点:
1、描述两栖类动物的生殖与发育的过程。
2、正确理解两栖类动物。
5教学方法
合作交流、讨论、探究,引导点拨,多媒体辅助,互联网搜索。
6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利用今年4月关于红点齿蟾的幼体图片的新闻引出课题:两栖类的生殖与发育
出示本节学习目标。
活动2【活动】观看视频“蛙的生殖与发育”
引导学生思考:1、雌雄蛙抱对后将卵细胞、精子产在什么环境中?
2、在什么环境中受精?这种受精方式叫什么?
活动3【活动】合作探究,小组比赛、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1)蛙的一生要经历哪几个发育时期?
(2)在蛙的发育过程中,其呼吸器官怎样变化?
(3)蝌蚪在发育过程中,其四肢和尾如何变化?
(4)蛙的幼体是什么?成体是什么?
小组讨论、交流:
(1)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四个时期。
(2)外鳃→内鳃→肺。
(3)先长出后肢,然后长出前肢,尾逐渐消失。
(4)幼体→蝌蚪;成体→成蛙。
活动4【活动】小组交流蛙的发育特点
小组交流蛙的发育特点,并完成下表:
发育时期 呼吸器官 尾 生活环境 四肢
蝌蚪鳃 有 水中 无
成蛙 肺、皮肤 无 浅水及湿润的陆地 有
活动5【活动】课堂小结
请学生对照本节学习目标,谈一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活动6【作业】评价升华
(1)课本:自我评价。
(2)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在生活中为什么要爱护、保护两栖类动物?我们应当如何去爱护、保护它们?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