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4张PPT。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第二十一章第四节
两栖类的生殖与发育为什么蛙属于两栖类动物?两栖类动物——就是由水生过渡到陆生的脊椎动物。1、who:哪一方发出交配信号?
2、when:交配一般发生在什么季节? 请阅读课本21页并回答:请欣赏短片1并回答:3、where:蛙的生殖与发育在何处进行?
4、how:精子和卵细胞如何相遇?雌雄蛙抱对雄蛙鸣叫蛙的卵块⑴⑶⑵请阅读课本23页并回答:蛙的发育要经历哪几个主要时期?蛙的发育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变态发育 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以及生活习性等方面有显著的不同,这种发育称为变态发育。 从蝌蚪到蛙的发育 *小组讨论:比较蝌蚪与成蛙的不同之处鳃肺、皮肤有无无有水中浅水及湿润
的陆地上请欣赏短片2,总结蛙的生殖与发育:1.蛙的发育要经过哪些主要时期?
2.蛙的发育属于哪种发育方式?
3.从蝌蚪到幼蛙的过程中具体出现了哪些身体变化?蟾蜍大鲵你认识吗?两栖类动物的用途 1.消灭农业害虫。
现在,我国有些地区 采取了养蛙治虫的办法,也就是在稻田中放养适量的青蛙,这样不仅可以减轻农作物的病虫害,而且以避免因喷洒农药所造成的环境污染。
2.可以药用。
例如,用蟾蜍的毒腺所分泌的液体加工制成的蟾酥,具有强心、利尿和解毒消热作用。
两栖动物有很多用途,我们应该大力保护它们。一方面要禁止滥捕,一方面要保护它们的生活环境。[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青蛙的个体发育过程经历了( )
A.卵——胚胎——幼蛙——成蛙
B.卵——胚胎——蝌蚪——成蛙
C.受精卵——蝌蚪——成蛙
D.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2、蛙的发育称作( )
A.完全变态发育 B.变态发育
C.不完全变态发育 D.两栖发育
D B?二、判断题
雌雄蛙抱对时,进行体内受精。
答案:×
分析:青蛙的卵是体外受精,抱对是青蛙产卵和排精时的行为。抱对时,雌雄蛙的泄殖腔孔相互接近,有利于精液直接排在卵上,这样就会提高卵的受精率。
?
第四节 两栖类的生殖与发育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2.能力目标
通过调查和查阅资料,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调查身边的两栖动物数量的变化,以及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保护环 [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教育资源门户,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 境,关注环境变化的意识,增加保护我国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学情分析
对该节内容进行学习的是八年级的中学生,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讨论、探究意识及一定的思维能力,且好奇心强,但市区的孩子对青蛙的生殖与发育较为陌生,不易直观的呈现,因此采用的主要的学习方法是:视频演示法、图表对比法、观察法、小组交流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教会学生如何合作探究,如何细致观察,教学生学会学习。
3重点难点
1.重点
青蛙的生殖过程和发育特点。
2.难点
早期蝌蚪与 成蛙在外部形态上的不同点。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激趣导入
从宋朝诗人赵师秀的诗“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分析在什么环境条件下能听到蛙的鸣叫,蛙的鸣叫意味着什么?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同时渗透人文精神的教育。
活动2【讲授】蛙的生殖与发育
1、体外受精
引导学生预习课本21页,并结合宋朝辛弃疾的诗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设置情景,设置问题,学生思辩质疑、讨论分析:(1)who:哪一方发出交配信号?(2)when:交配一般发生在什么季节?
教师播放短片1,引导学生思考回答:(3)where:蛙的生殖与发育在何处进行?(4)how:精子和卵细胞如何相遇?
最终完成体外受精的讲述,从而得出“受精过程为体外受精,受精过程离不开水”的结论。
2、变态发育
设疑:小时候大家都读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为什么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如此曲折?(1)学生预习课本23页,思考并回答:蛙的发育要经历哪几个主要时期?学生交流,师生共同总结蛙的发育经过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四个期,并由此引出变态发育的概念: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以及生活习性等方面有显著的不同,这种发育称为变态发育。
(2)展示从蝌蚪到幼蛙的发育图片,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从蝌蚪到幼蛙,身体具体出现了哪些不同?(长出后肢、前肢、尾部逐渐消失,呼吸器官由外鳃到内鳃再到肺)
(3)以组为单位完成蝌蚪与成蛙比较表格(分别在尾、四肢、生活环境、呼吸器官四个方面进行对比)
(4)让学生进一步观看短片2青蛙生殖发育并总结:蛙的发育要经过哪些主要时期?蛙的发育属于哪种发育方式?从蝌蚪到幼蛙的过程中具体出现了哪些身体变化?强化本节课的知识重点。
活动3【讲授】两栖类的变态发育
1、常见的两栖动物:青蛙、蟾蜍、大鲵、蝾螈等。展示蟾蜍、大鲵、蝾螈图片并简要介绍。
2、两栖类动物的用途 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补充并总结:(1)消灭农业害虫。 现在,我国有些地区 采取了养蛙治虫的办法,也就是在稻田中放养适量的青蛙,这样不仅可以减轻农作物的病虫害,而且以避免因喷洒农药所造成的环境污染。(2)可以药用。例如,用蟾蜍的毒腺所分泌的液体加工制成的蟾酥,具有强心、利尿和解毒消热作用。
两栖动物有很多用途,我们应该大力保护它们。一方面要禁止滥捕,一方面要保护它们的生活环境。据美国科学家的研究,许多几十年前常见的青蛙物种,现在再也见不到它们的踪影。在过去的十年间,有20种的蛙类正在绝迹,有200种数量正在减少。引起蛙类数量减少的原因有很多种,其中最主要的一个是对蛙类栖息地的改变与破坏。为了发展农业和扩展人类居住面积,大量蛙赖以生存的池塘被填平,结果蛙类绝迹,蛙声消失。近10年来,“要想富,先修路”已经成了我国城乡经济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可是人们没有意识到,阡陌交错的公路对蛙类来说却是分割它们栖息地的一条条“死亡峡谷”。两栖动物对环境的依赖性特别强,我们应为他们做点什么?师生共同完成对整节内容的反思感悟,达到树立环保意识的目的。
活动4【练习】拓展练习
一、选择题
1、青蛙的个体发育过程经历了( )
A.卵——胚胎——幼蛙——成蛙
B.卵——胚胎——蝌蚪——成蛙
C.受精卵——蝌蚪——成蛙
D.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2、蛙的发育称作( )
A.完全变态发育 B.变态发育
C.不完全变态发育 D.两栖发育
二、判断题
雌雄蛙抱对时,进行体内受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