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4 大气压强 同步练习 (学生版+答案版) 2024-2025学年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章 4 大气压强 同步练习 (学生版+答案版) 2024-2025学年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3-25 22:17:22

文档简介

4 大气压强
大气压强
1.定义:处在大气中的物体会受到来自大气的压强,这个压强叫作大气压强,简称为大气压.
2.产生原因:大气受重力作用且具有流动性.
3.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
(1)瓶吞鸡蛋实验.
(2)覆杯实验.
(3)马德堡半球实验.
4.大气压的应用:吸管吸饮料、钢笔吸墨水、针管吸药液、吸盘式挂钩、中医拔罐、抽水机等.
大气压强有多大
1.实验探究:估测大气压的值.
(1)实验器材:两个塑料吸盘、刻度尺、弹簧测力计(所需拉力较大,应选择量程为100 N的测力计).
(2)实验原理:p=.
(3)实验步骤
①将塑料吸盘压平,用刻度尺测出吸盘的直径D,计算其面积S=.
②将两个吸盘压紧,把盘内的空气排出,用弹簧测力计拉吸盘,记下将吸盘拉开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
③根据压强公式计算大气压的值.
2.托里拆利实验
(1)意义:历史上首次(1643年)精确测量出了大气压的值.
(2)器材:长约一米的玻璃管、水银槽、水银.
(3)现象分析:在玻璃管中装满水银的目的是水银密度大(填“大”或“小”),松开手后管内的水银柱会下降,下降到一定高度后水银柱不再下降,这时管内水银面上方的空间处于真空状态,水银柱能保持一定高度不再下降,水银面一方面受到大气压的作用,同时又受到水银柱产生的压强,而处于平衡状态,因此这两个压强相等.
(4)实验中常见的几种情况
①玻璃管倾斜放置,水银柱的高度与竖直放置的高度不变,但水银柱的长度略有增加.
②把玻璃管向上提起或下压1 cm,水银柱的高度不变,但真空部分的长度变化.
③把玻璃管换成口径粗一点的,水银柱的高度不变,因为液体的压强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与受力面积无关.
④玻璃管上端如果有一裂口,就会漏进空气(形成连通器),水银面会下降到与管外水银面相平.
⑤如果是从管口漏进少量空气,则水银柱的高度会变小,使测量值偏小.
大气压强的变化
1.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升高而减小,水的沸点随大气压强(液面上的气压)的减小而降低.
2.海平面附近的大气压为1.01×105Pa(1 010 hPa),被称作1个标准大气压.
3.利用大气压强随高度变化的关系,可以测量海拔高度.
4.大气压强还与天气有关,一般来说,晴天的大气压比阴天的高,冬天的大气压比夏天的高.
大气压强
典例1 [2024·宁夏]拔火罐具有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疼痛等功效.如图所示,拔火罐时,用火加热玻璃罐内部后迅速扣在皮肤上,玻璃罐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吸”在皮肤上.请列举一个生产生活中应用该原理的实例:吸管吸饮料.
典例1图
拔火罐时先用火将罐里的空气加热,然后迅速将罐子扣在患者的皮肤上,冷却后罐内的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罐子就会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吸附”在皮肤上.生产生活中应用大气压强原理的实例有吸管吸饮料、抽水机等.
变式 [2024·福建]如图所示的生产生活实例,利用大气压强的是( A )
大气压强的测量
典例2 [2024·昆明模拟]如图所示为利用实验测量大气压值,若当地气压为一标准大气压,则图中h0=760mm.实验过程中,若玻璃管的“底部”突然开了一个小孔,则管内水银柱的液面将下降(填“上升”“下降”或“不变”).
典例2图
测量大气压值实验时,采用的是转换法.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和液体压强公式,当玻璃管中水银静止时,合力为零,竖直高度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等于大气压数值.注意不是水银柱的长度.一个标准大气压能支持760 mm高的水银柱;若玻璃管的“底部”突然开了一个小孔,管内的水银与外界的大气相通,玻璃管和水槽组成连通器,则管内水银柱的液面将下降,直到液面相平.
变式 如图所示,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用1 m长玻璃管做托里拆利实验,管中水银柱高度为760mm.
变式图
(1)假定移动玻璃管的过程均不漏气,请描述玻璃管内水银柱高度的变化情况.
将玻璃管倾斜放置,水银柱长度将变大、高度将不变.
将玻璃管向上提升一点,水银柱高度将不变.
(2)如果用水来代替水银做实验,水会(填“会”或“不会”)充满玻璃管,玻璃管的长度约需10.1米以上才能进行实验.(一个标准大气压为1.01×105 Pa,ρ水=1×103 kg/m3,g取10 N/kg)
大气压的变化
典例3 大气压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减小(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小娟同学拿着自制气压计从峨眉山脚的报国寺爬到山上的金顶时,发现玻璃管内水柱的高度h增大(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典例3图
地球上面的空气层密度不是相等的,靠近地表层的空气密度较大,高层的空气稀薄,密度较小.所以距离地面越高,大气压强越小;自制气压计的原理:瓶内大气压等于外部大气压与管内水压之和.
变式 [2024·广州一模]如图所示是“天气预报瓶”的创意新品,A为玻璃管,与大气相通,B为密闭的玻璃球,A与B下部相通,内装红墨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变式图
A.这个产品利用了连通器的原理
B.A管与B球中液面相平时,B球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
C.晴天的气压比阴雨天的高,晴天时A管液面高于阴雨天
D.将天气预报瓶由地面拿到高山,A管液面逐渐上升
1.[2024·徐州]我国南北朝时期成书的《关尹子·九药篇》中说:“瓶存二窍,以水实之,倒泻;闭一则水不下.”瓶上有两个小孔,闭住一个,水就流不出来,主要是由于( D )
A.重力的作用 B.摩擦力的作用
C.浮力的作用 D.大气压的作用
2.在玻璃杯中盛满水,用张纸片盖着,再倒过来,杯中的水不会流出来,这是因为( D )
第2题图
A.纸片太轻 B.杯中水太少
C.纸片粘住了杯子 D.大气压力托住纸片
3.如图所示,小华同学利用托里拆利实验测量大气压强的值,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 )
第3题图
A.若将玻璃管向上提升一点(管口不离开水银液面),管内真空部分的长度将变长
B.若把此装置从泰山山脚搬到泰山最高处玉皇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将增大
C.此时大气压强等于770 mm高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
D.若在玻璃管顶部戳一小孔,管内水银将从顶部喷涌而出
4.[2024·沈阳三模](多选)如图所示,小郡同学用放在水平面上的甲、乙两个实验装置来观察并研究大气压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D )
第4题图
A.大气压变小时,图甲中玻璃管内的液面会下降
B.大气压变大时,图乙中玻璃管内的液面会上升
C.甲装置玻璃管稍微倾斜,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将变大
D.甲装置更能准确地测量出大气压的值
5.小明买来一满桶酱油,他用小铁钉在密闭口A处扎了一个小洞,发现酱油倒不出来,原因是瓶内封闭气体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强,有效的解决措施是在瓶身上方开个小孔,使瓶身和瓶嘴构成连通器.
第5题图
6.[2024·兰州]小雅将两个完全相同的橡胶吸盘对接后用力挤压,排出里边的空气,用力很难将它们拉开,说明吸盘外部大气压强大于(填“大于”或“小于”)吸盘内部气压,小雅想要将两吸盘分开,请你为小雅提供一条可行的建议:在吸盘上戳一个小孔(答案合理即可).
7.[2024·无锡]生活中常用如图所示的吸盘挂钩来挂毛巾,使用时排尽吸盘内的空气,吸附在平整(填“平整”或“不平整”)的墙面上,以防止漏气.若吸盘的横截面积为2×10-3 m2,外界大气压为1×105 Pa,则排尽空气后的吸盘受到的大气压力为200N,吸盘挂钩不会掉落是因为受到墙壁对它竖直向上的摩擦力.
第7题图4 大气压强
大气压强
1.定义:处在大气中的物体会受到来自大气的压强,这个压强叫作大气压强,简称为 .
2.产生原因:大气受 作用且具有 性.
3.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
(1)瓶吞鸡蛋实验.
(2)覆杯实验.
(3)马德堡半球实验.
4.大气压的应用:吸管吸饮料、钢笔吸墨水、针管吸药液、吸盘式挂钩、中医拔罐、抽水机等.
大气压强有多大
1.实验探究:估测大气压的值.
(1)实验器材:两个塑料吸盘、刻度尺、弹簧测力计(所需拉力较大,应选择量程为100 N的测力计).
(2)实验原理:p= .
(3)实验步骤
①将塑料吸盘压平,用刻度尺测出吸盘的直径D,计算其面积S=.
②将两个吸盘压紧,把盘内的空气排出,用弹簧测力计拉吸盘,记下将吸盘拉开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
③根据压强公式计算大气压的值.
2.托里拆利实验
(1)意义:历史上首次(1643年)精确测量出了大气压的值.
(2)器材:长约一米的玻璃管、水银槽、水银.
(3)现象分析:在玻璃管中装满水银的目的是水银密度 (填“大”或“小”),松开手后管内的水银柱会下降,下降到一定高度后水银柱不再下降,这时管内水银面上方的空间处于 状态,水银柱能保持一定高度不再下降,水银面一方面受到大气压的作用,同时又受到水银柱产生的压强,而处于 状态,因此这两个压强相等.
(4)实验中常见的几种情况
①玻璃管倾斜放置,水银柱的高度与竖直放置的高度不变,但水银柱的长度略有增加.
②把玻璃管向上提起或下压1 cm,水银柱的高度不变,但真空部分的长度变化.
③把玻璃管换成口径粗一点的,水银柱的高度不变,因为液体的压强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与受力面积无关.
④玻璃管上端如果有一裂口,就会漏进空气(形成连通器),水银面会下降到与管外水银面相平.
⑤如果是从管口漏进少量空气,则水银柱的高度会变小,使测量值偏小.
大气压强的变化
1.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升高而减小,水的沸点随大气压强(液面上的气压)的减小而降低.
2.海平面附近的大气压为 Pa(1 010 hPa),被称作1个标准大气压.
3.利用大气压强随高度变化的关系,可以测量海拔高度.
4.大气压强还与天气有关,一般来说,晴天的大气压比阴天的 ,冬天的大气压比夏天的高.
大气压强
典例1 [2024·宁夏]拔火罐具有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疼痛等功效.如图所示,拔火罐时,用火加热玻璃罐内部后迅速扣在皮肤上,玻璃罐在 的作用下“吸”在皮肤上.请列举一个生产生活中应用该原理的实例: .
典例1图
拔火罐时先用火将罐里的空气加热,然后迅速将罐子扣在患者的皮肤上,冷却后罐内的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罐子就会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吸附”在皮肤上.生产生活中应用大气压强原理的实例有吸管吸饮料、抽水机等.
变式 [2024·福建]如图所示的生产生活实例,利用大气压强的是( )
大气压强的测量
典例2 [2024·昆明模拟]如图所示为利用实验测量大气压值,若当地气压为一标准大气压,则图中h0= mm.实验过程中,若玻璃管的“底部”突然开了一个小孔,则管内水银柱的液面将 (填“上升”“下降”或“不变”).
典例2图
测量大气压值实验时,采用的是转换法.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和液体压强公式,当玻璃管中水银静止时,合力为零,竖直高度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等于大气压数值.注意不是水银柱的长度.一个标准大气压能支持760 mm高的水银柱;若玻璃管的“底部”突然开了一个小孔,管内的水银与外界的大气相通,玻璃管和水槽组成连通器,则管内水银柱的液面将下降,直到液面相平.
变式 如图所示,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用1 m长玻璃管做托里拆利实验,管中水银柱高度为 mm.
变式图
(1)假定移动玻璃管的过程均不漏气,请描述玻璃管内水银柱高度的变化情况.
将玻璃管倾斜放置,水银柱长度将 、高度将 .
将玻璃管向上提升一点,水银柱高度将 .
(2)如果用水来代替水银做实验,水 (填“会”或“不会”)充满玻璃管,玻璃管的长度约需 米以上才能进行实验.(一个标准大气压为1.01×105 Pa,ρ水=1×103 kg/m3,g取10 N/kg)
大气压的变化
典例3 大气压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小娟同学拿着自制气压计从峨眉山脚的报国寺爬到山上的金顶时,发现玻璃管内水柱的高度h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典例3图
地球上面的空气层密度不是相等的,靠近地表层的空气密度较大,高层的空气稀薄,密度较小.所以距离地面越高,大气压强越小;自制气压计的原理:瓶内大气压等于外部大气压与管内水压之和.
变式 [2024·广州一模]如图所示是“天气预报瓶”的创意新品,A为玻璃管,与大气相通,B为密闭的玻璃球,A与B下部相通,内装红墨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变式图
A.这个产品利用了连通器的原理
B.A管与B球中液面相平时,B球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
C.晴天的气压比阴雨天的高,晴天时A管液面高于阴雨天
D.将天气预报瓶由地面拿到高山,A管液面逐渐上升
1.[2024·徐州]我国南北朝时期成书的《关尹子·九药篇》中说:“瓶存二窍,以水实之,倒泻;闭一则水不下.”瓶上有两个小孔,闭住一个,水就流不出来,主要是由于( )
A.重力的作用 B.摩擦力的作用
C.浮力的作用 D.大气压的作用
2.在玻璃杯中盛满水,用张纸片盖着,再倒过来,杯中的水不会流出来,这是因为( )
第2题图
A.纸片太轻 B.杯中水太少
C.纸片粘住了杯子 D.大气压力托住纸片
3.如图所示,小华同学利用托里拆利实验测量大气压强的值,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第3题图
A.若将玻璃管向上提升一点(管口不离开水银液面),管内真空部分的长度将变长
B.若把此装置从泰山山脚搬到泰山最高处玉皇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将增大
C.此时大气压强等于770 mm高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
D.若在玻璃管顶部戳一小孔,管内水银将从顶部喷涌而出
4.[2024·沈阳三模](多选)如图所示,小郡同学用放在水平面上的甲、乙两个实验装置来观察并研究大气压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D )
第4题图
A.大气压变小时,图甲中玻璃管内的液面会下降
B.大气压变大时,图乙中玻璃管内的液面会上升
C.甲装置玻璃管稍微倾斜,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将变大
D.甲装置更能准确地测量出大气压的值
5.小明买来一满桶酱油,他用小铁钉在密闭口A处扎了一个小洞,发现酱油倒不出来,原因是 ,有效的解决措施是 .
第5题图
6.[2024·兰州]小雅将两个完全相同的橡胶吸盘对接后用力挤压,排出里边的空气,用力很难将它们拉开,说明吸盘外部大气压强 (填“大于”或“小于”)吸盘内部气压,小雅想要将两吸盘分开,请你为小雅提供一条可行的建议: .
7.[2024·无锡]生活中常用如图所示的吸盘挂钩来挂毛巾,使用时排尽吸盘内的空气,吸附在 (填“平整”或“不平整”)的墙面上,以防止漏气.若吸盘的横截面积为2×10-3 m2,外界大气压为1×105 Pa,则排尽空气后的吸盘受到的大气压力为 N,吸盘挂钩不会掉落是因为受到墙壁对它竖直向上的 力.
第7题图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