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课件(共2课时,24张+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3.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课件(共2课时,24张+2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3-27 07:39:38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3.2.1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第3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2024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授课教师:********
班 级:********
时 间:********
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会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2进行不等式的变形.
学生能够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明确其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区别与联系。
熟练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能准确求出其解集,并在数轴上正确表示出来。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探究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培养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交流表达能力。
让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和解法。
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组)的解集。
教学难点
不等式基本性质 3 的理解和应用,在不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时,不等号方向要改变。
确定不等式组的解集,尤其是在解复杂的不等式组时,如何准确找到各个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通过清晰的讲解,向学生传授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基本概念、解法步骤和相关理论知识,使学生对新知识有初步的系统认识。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针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异同点、不等式组解集的确定方法等问题展开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与碰撞,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练习法:安排适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巩固所学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直观演示法:借助数轴,直观地展示不等式(组)的解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解集的概念,突破教学难点。
5
课堂检测
4
新知讲解
6
变式训练
7
中考考法
8
小结梳理
9
布置作业
学习目录
1
复习引入
2
新知讲解
3
典例讲解
探究新知
做一做
已知2<3,先用“>”或“<”填空:
猜一猜:
若a,b,c都是实数,且a你能将它推导出来吗?
则a+c b+c,a-c b-c
证明:
探究新知
设a,b,c都是实数
若 a(a+c)-(b+c)
=a+c-b-c
=a-b<0,
因此
a+c所以 a+(-c)即 a-c若a>b, 同理可得: a+c>b+c,a-c>b-c
总结归纳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
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
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探究新知
如果a>b,那么 a + c > b + c, a-c > b-c.
例题讲解
例1
(2)因为3<7,两边都减去x,由不等式基本性质1,
得 3-x<7-x
用“>”或“<”填空:
(2)已知3<7,则3-x_______7-x.
(1)已知a>b,则a+ _______b+ ;
解:(1)因为a>b,两边都加上 ,由不等式基本性质1,
得 a+ >b+


探究新知
做一做
猜一猜:
若a,b,c都是实数,且a你能将它推导出来吗?
c>0,则ac bc,
已知3<5,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试比较它们之间的关系。
证明:
探究新知
已知aa-b<0
又c>0,于是
(a-b)c<0
从而有
ac-bc<0
因此
ac因为
同理可得
所以
总结归纳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
不等式的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
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探究新知
如果a>b, c >0,那么ac>bc, .
例题讲解
例2
(2)已知a>b,则 _______ .
(1)已知a用“>”或“<”填空:
<
>
解:(1)因为a
(2)因为a>b,两边都乘以 ,由不等式基本性质2,

例题讲解
例3
利用:
解:
因为 ,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得,

又因为 ,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得,
1. [2024·济宁二模] 若 ,则( )
D
A. B.
C. D.
2. 若,则___ .
易忽略 这种情况.
3. 教材P61练习 利用,比较与 的大小.
【解】因为 ,所以根据不等式基本性质1得
,即 .
又因为,所以根据不等式基本性质2得 .
4.利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把下列不等式化成“ ”或“
”的形式.
(1) ;
【解】两边同时减去,得 ,
两边同时除以4,得 .
(2) .
两边同时减去2,得 ,
两边同时乘,得 .
5. [2024·长春] 不等关系在生活中
广泛存在.如图,, 分别表示两名
同学的身高, 表示台阶的高度.图
A
A. 若,则
B. 若,,则
C. 若,,则
D. 若,,则
中两人的对话体现的数学原理是 ( )
6.[2024·苏州高新区期中] 已知关于的不等式 两
边都除以,得,试化简 .
【解】因为关于的不等式两边都除以 ,
得 ,
所以,所以 ,
所以, ,
所以 .
7. 【阅读】
材料一:对于实数,定义一种新运算 ,规定:
(其中, 均为非零常数),等式右边是
通常的四则运算.例如: ,
.
材料二:已知,均为非负数,且满足 ,求
的取值范围.有如下解法:
解:因为,所以 .
所以 .
因为,均为非负数,所以, .
所以,所以 .
所以,所以 .
(1)若,,求, 的值;
【解】由题意得解得
(2)已知,均为非负数,,求 的取
值范围.
因为 ,
所以 .
所以 .
因为, 均为非负数,
所以,.所以 ,
所以 ,
所以 ,
所以 .
课堂小结
基本性质1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基本性质2
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都减去)同一个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都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谢谢观看!(共26张PPT)
3.2.2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第3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2024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授课教师:********
班 级:********
时 间:********
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 (重点)
2.会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2、3进行不等式的变形.
3、理解移项
学生能够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明确其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区别与联系。
熟练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能准确求出其解集,并在数轴上正确表示出来。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探究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培养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交流表达能力。
让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和解法。
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组)的解集。
教学难点
不等式基本性质 3 的理解和应用,在不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时,不等号方向要改变。
确定不等式组的解集,尤其是在解复杂的不等式组时,如何准确找到各个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通过清晰的讲解,向学生传授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基本概念、解法步骤和相关理论知识,使学生对新知识有初步的系统认识。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针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异同点、不等式组解集的确定方法等问题展开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与碰撞,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练习法:安排适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巩固所学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直观演示法:借助数轴,直观地展示不等式(组)的解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解集的概念,突破教学难点。
5
课堂检测
4
新知讲解
6
变式训练
7
中考考法
8
小结梳理
9
布置作业
学习目录
1
复习引入
2
新知讲解
3
典例讲解
复习旧知
1.什么是不等式?
用不等号(>,<,≥,≤,≠)连接而成的式子
2.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2是什么?
导入新课
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都减去)同一个数(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都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探究新知
做一做
猜一猜:
若a,b,c都是实数,且a你能将它推导出来吗?
c<0,则ac bc,
先用“>”或“<”填空:
4 ______ 3
-4 _____ -3
4 > 3
-4 < -3
>
>
证明:
探究新知
已知aa-b<0
又c<0,于是
(a-b)c>0
从而有
ac-bc>0
因此
ac>bc
因为
同理可得
所以
类似:若a,b,c都是实数,且a>b,c<0,则ac总结归纳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
不等式的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
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探究新知
如果a>b, c<0,那么ac<bc, .
例题讲解
例4
(1)已知a(2)已知a>b,则 _______ .
用“>”或“<”填空:
>
<
解:(1)因为a
(2)因为a>b,两边都乘 ,由不等式基本性质3,

例题讲解
例5
(1)10x<3x-7;
把下列不等式化为x<a或x>a的形式:
(1)解:根据不等式的性质1,得
10x-3x<3x-7-3x
7x<-7
合并同类项,得
两边都除以7根据不等式的性质2,得
x<-1
为什么不等式两边要减去3x?
例题讲解
例5
(1)10x<3x-7;
把下列不等式化为x<a或x>a的形式:
例题讲解
例5
(1)10x<3x-7;
把下列不等式化为x<a或x>a的形式:
(2)解:两边都乘 ,
根据不等式的性质3,得

(3)解:根据不等式的性质1,得
合并同类项,得
两边都除以-7根据不等式的性质3,得
x>-56
探究新知
观 察
(1)解:根据不等式的性质1,得
10x-3x<3x-7-3x
7x<-7
合并同类项,得
两边都除以7根据不等式的性质2,得
x<-1
(1)10x<3x-7;
(3)解:根据不等式的性质1,得
合并同类项,得
两边都除以-7根据不等式的性质3,得
x>-56
观察这两道题的解答过程中的第一步你有什么发现?
把不等式一边的某一项改变符号后移动到另一边的变形称为移项.
1、移项的依据是不等式的性质1。2.移项就要变号。
1. [2024·上海] 如果 ,那么下列正确的是( )
C
A. B.
C. D.
2. 教材P65习题 以下说法正确的个数为( )
①若,,则 ;
②若,,,则 ;
③若,,,则 .
C
A. 0 B. 1 C. 2 D. 3
3.若,且,则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
4. 教材P63例5 将下列不等式化为“”或“ ”的
形式.
(1) ;
【解】不等式两边都乘,得 .
(2) .
不等式两边都减,得 ,
不等式两边都减3,得 ,
不等式两边都除以,得 .
5. [2024·北京大兴区期末] 下列四个说法:①若 ,则
;②若,则;③若,且 ,
则;④若,则 .其中说法正确的
有( )
C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点拨】若 ,则由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可得
,所以说法①正确;
若,则仅当时, ,所以说法②不正确;
若,则,因为,所以 ,所以说法③
正确;
若,则,因为,所以 ,所以说
法④正确.故选C.
6.若,且,,设 ,
则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___.
【点拨】因为 ,
所以,.所以 .
所以 .
因为,,所以, .
所以 .
所以.所以 .
7. 下列推导过程中竟然推出了 的错误
结果,请你指出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已知: .
两边都乘2,得 ,
两边都减去,得 ,
即 .
两边都除以,得 .
【解】最后一步错了.因为,所以 .因为不等式
的两边同时除以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要改变.所以最后一
步错误.
8.已知整数,,满足 ,且其中任意两数之
和是第三个数的整数倍,求 所有可能的值.
【解】由已知得为整数, 为负整数,且

故, ,
所以 ,
所以 .
所以 ,
则所有可能的值是 或0.
9.[2024·北京第一六一中学期中] 对,,定义一种新运算 ,
规定:,其中, 为非负数.若
,,设,求 的取值
范围.
【解】因为, ,
所以
解得
所以
.
因为, 为非负数,
所以, ,
所以 ,
所以 ,
即 .
课堂小结
基本性质1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基本性质2
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都减去)同一个数(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都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基本性质3
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都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不改变.
把不等式一边的某一项改变符号后移动到另一边的变形称为移项.
1、移项的依据是不等式的性质1。
2.移项就要变号。
谢谢观看!
同课章节目录